2018最新人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2017349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最新人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8最新人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8最新人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2018最新人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最新人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01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

2、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学生反馈: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

3、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

4、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反馈。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补充: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5、。小明跑100米要用19。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教学反思: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02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

6、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

7、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

8、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

9、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教学反思: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03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

10、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4、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5、完成练习一第8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6、完成练习一第9题。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题目。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

11、分2时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教学反思:第4课时:制作作息时间表 04教学目的:1、 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2、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制作作息时间表1、师: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

12、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2、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3、 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5、 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师: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1、 统

13、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师:希望你们能从刚才的事件中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3、 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4、 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是时间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三、作业:制作作息时间表。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4、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05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48+2049-2056+328-924+935-2046-798-9078+9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328356320372317529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

15、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

16、的方法吗?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列式计算:39+44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A、39+40=7979+4=83B、30+44=7474+9=83C、30+40=709+4=1370+13=83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

17、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三、巩固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21=15+55=61+39=35+66=23+28=32+46=53+36=37+54=15+65=18+26=41+56=13+29=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四、课堂小结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教学反思: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06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

18、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口算。26+41=19+41=56+28=83+12=75+11=75+21=67+21=72+15=45+24=58+42=57+17=48+37=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5-20=35-2=36-8=二、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专

19、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

20、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2两位数的退位减。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生:列式65-48.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先算65-=再算=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3比较算式。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

21、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6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完成练习二第7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接力赛。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教学反思: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07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

22、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口算。53+6=85-5=67+9=72-6=20+40+3000=900-700+80=300+20+60=80-60+200=100+400+50=900-300-200=2、口答。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3、

23、拆数游戏。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480520790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720270450840910二、探究新知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计算:380+55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

24、,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百十个380+515093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550-3803探究算法。学生

25、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百十个5. 50-38017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3、总结算法。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

26、,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三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3题。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学反思:第4课时:估算08教学目标: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

27、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填空。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

28、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二、探究新知1、阅读与理解。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2、分析与解答。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

29、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3、回顾与反

30、思。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2、完成练习三第8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教学反思: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09、10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

31、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2、几

32、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二、基本练习1、口算。52+35=86-34=47+33=36+20=23+69=62-18=70-26=65-15

33、=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2、计算。650+340=370+480=390+250=520+300=840-560=750-540=440-150=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3、估算。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

3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35、。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教学反思:第6课时:练习课 11学习内容: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学习重点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

36、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五、开锁游戏: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判断,课本2

37、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七、536、351、464、208、649、873、792、127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八、作业:课本第21页第9题。第三单元 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1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38、: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

39、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

40、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

41、伸。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延伸: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教学反思: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13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

42、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

43、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认识几分米。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进率。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等于10分

44、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1分米=100毫米5、实践活动。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2指名汇报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5题。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五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

45、量一下。教学反思: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14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

46、米1米= 分米 10分米= 米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11厘米是 毫米?22厘米是 个10毫米?3就是 毫米?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

47、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课桌图片。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分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380厘米等于 分米?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

4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3、组织练习。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米20厘米3毫米= 毫米 80厘米+8分米= 分米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4、归纳总结。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3厘米换算成分米,

49、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2、完成练习五第8题。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3、完成练习五第10题。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四、课堂小结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

50、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结果。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学反思: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1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

5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教学步骤: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XX到北京的路程。师:如果要测量XX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XX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二、学习新知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请看出示例4: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图1:

52、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图3:离XX还有98 千米。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53、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长?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实际运用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

54、闯,愿意吗?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4、第四关:改一改。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

55、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五、课后延伸: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教学反思: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16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

56、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

57、,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1、初步认识吨。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2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

58、千克?列式:10010=1000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体验1吨有多重。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100袋演示:每次呈现1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遍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当100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哇!1吨这

59、么重呀!2谈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3、感受1吨水的重量。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4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4、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师出示例8。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5、学生独立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