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三四单元)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983944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三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三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三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三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三四单元)(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3.1 地球表面的地形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3.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5、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

2、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家乡地形图的课件。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2、教师补充介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

3、点。3、了解家乡的地形。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5、汇报、小结。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2、初步观察地形图。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并回答。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4、小组观察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4、。四、拓展延伸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五、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3.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5、。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

6、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一、引入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二、了解火山和地震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1、教师介绍。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

7、,压力也越来越大。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2、学生阅读资料。3、教师课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四、总结延伸五、课后活动: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

8、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3.3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3.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4.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5.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6、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

9、】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塑料瓶、碎砖块。教师演示:有关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录象资料、植物根对岩石影响的实验装置和结果(提前准备)。一、引入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1、冷和热的作用。 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有什么现象产生?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2

10、、流水的作用。 猜测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3、植物的作用。 演示实验: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 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提早准备的)。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4、小结,延伸。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吗? 我们能描述岩石风化的过程吗? 推测一下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成什么样呢?三、

11、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1、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2、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四、课外拓展活动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请课后好好去搜索调查一下吧! 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3.4 土壤中有什么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3.水流动时能

12、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5.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6.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7.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的透明饮料瓶、镊子、小棍、水

13、、牙签等。教师演示:有关图片和课件。一、引入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2、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二、寻找土壤的成分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2、观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

14、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4、延伸、小结。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腐殖质、盐分)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三、土壤和生命1、讨论。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

15、学交流自己的看法。2、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学习。3、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四、课外拓展活动:阅读高士其的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3.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3.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4.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5.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6.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教

16、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一、引入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2、学生讨论交流。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二、雨如何影响土地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

17、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2、模拟实验:下雨。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小组交流、汇报。3、小结、拓展。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三、影响侵蚀的因素1、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如果

18、斜坡上长满树木,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2、学生回答。3、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4、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5、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四、课外拓展活动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

19、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2.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4.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5.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

20、水的图片或录象。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4、小结。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5、小结:土地被侵蚀

21、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四、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学生交流讨论。五、课后作业事物都有双面性,侵蚀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关资料。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3.7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22、、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2.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4.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5.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3、。【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一、引入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

24、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3、学生实验。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25、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1、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四、课外拓展活动除了流水,还有什

26、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3.8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1.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2.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2.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

27、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2.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3.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4.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

28、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课件。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3、评价

29、、小结。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3、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4、反思: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四、总结、拓展延伸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3、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

30、危害。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

31、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

32、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

33、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 用橡皮筋作动力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

34、法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

35、(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四小结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4.3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教材分析(含

36、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引导语: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2、学生实验、解释。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二、安装小车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3、学生动手操作。三、用气球驱动小车1、调试小车。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1)讨论测量方法(2)测量3、提问:如何

37、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4、实验。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1)学生汇报(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四、小结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4.4 测量力的大小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38、。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

39、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

40、的力。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4.5 运动与摩擦力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

41、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

42、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五、小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43、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4.6 滑动和滚动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过程与方法: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

44、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2、学生

45、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三、制作滚珠轴承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四、小结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

46、: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五、板书设计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4.7 运动与设计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

47、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2、

48、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4、学生讨论交流。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3、学生探究。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四、小结教 学 后 记

49、动态修改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科目科学年级五班级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4.8 设计小赛车课时 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赛车。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法提示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一、

50、导入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2、学生介绍。3、揭题: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1、提问: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和赛车的图片。2、提问: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3、学生观察、讨论。4、交流汇报。(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1、过渡提问: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3、出示挑战任务(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2、测试、比赛。五、小结教 学 后 记动态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