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959755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科学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四年级科学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四年级科学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教案(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备课第3周 第1课时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观察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成分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3、 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4、实事求是重证据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玻璃杯、蜡烛、水槽、塑料瓶、集气瓶、胶管、橡皮塞玻璃杯、蜡烛、水槽、塑料瓶、集气瓶、胶管、橡皮塞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第9页上的三支蜡烛图片) 1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烧得最持久? 2教师演示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 3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

2、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 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2、讲述: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芯),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 3实验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1)提问:杯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 (3)照教材第10页的方法讲解实验操作,并要求:先用细铁丝一端绕在火柴柄的一端,一个同学擦燃火柴时,另一个同学才拧

3、开瓶盖。 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三)总结 1讨论:阅读教材第10页上的资料,查明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又是什么?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 2讲解: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知道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4、。学生猜测。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瓶子,即使进去也很少)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因为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分组实验,做好记录。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 讨论。学生猜测。并说出依据。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讨论: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能支持燃烧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导入学生兴趣高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实验,效果好先让学生作出假设,再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活动拓展调查空气的有关知识

5、汇报调查结果展示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板书设计空气中有什么支持燃烧: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3周 第 2课时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观察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成分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3、 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4、实事求是重证据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蜡烛、纸蛇、纸杯、集气瓶、玻璃片、香蜡烛、纸蛇、纸杯、集气瓶、玻璃片、香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1提问: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其中氧气和氮气分别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2

6、谈话: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验证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 (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实验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谈话:这是把生石灰放水中浸泡,静置后取得的液体,叫澄清石灰水。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无色、透明) (2)提问:看到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4)小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1)学生猜测: (2)演示实验,并提问:发生了什么现象?哪支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小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7、,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三)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实验3: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谈话: (2)教师出示饮料瓶、澄清石灰水,启发学生讨论方法。 (3)小结: 2实验4: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谈话: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我把冰块放进杯子里,盖上玻璃片(2)讨论: 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这是怎么回事儿?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观察实验4的装置,有什么现象发生? (5)小结: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四)总结 回答问题汇报思路学生分组做实验,收集二氧化碳(不要太多)。学生分组实验:把澄清石灰水倒

8、人装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观察,思考汇报发现的现象。学生猜测: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并解释(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杯壁外有许多水珠证明了什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关于空气的组成我们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导入学生兴趣高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实验,效果好二氧化碳的制取效果不好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较好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拓展调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调查二氧化碳的污染设计方法证明汇报设计的方法展示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板书设计空气中有什么支持燃烧: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二

9、氧化性质:1、 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4周 第1课时 课题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1、能用简易的方法调查当地的空气污染情况2、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4、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难点:调查空气污染的原因教学方法调查法、观察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调查当地空气的污染情况调查当地空气的污染情况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认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憋气活动:全体学生站立,大屏幕上计时开始,学生进行憋气,感觉不舒服时停止,

10、并记下自己的憋气时间。 2提问: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一直憋下去吗?为什么? 3提问:在自然界中,你还知道有哪些生命体离不开空气? 4讲述:人活着就要呼吸空气,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板书课题: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认识空气的污染、污染原因及危害1讲述什么叫空气的污染。 2播放英国、美国烟雾事件的录像资料。 3讨论: (1)这两次烟雾事件告诉我们,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4小结: (三)考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1谈话:你对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满意吗?为什么? 2谈话:我们可以从灰尘的多少方面来调查室外的

11、空气污染,我们还应该调查居室的空气质量。 3学生制订调查方案,开始调查。 4分组汇报并相互补充,开展科学讨论。5小结: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不令人满意。汽车多、建筑施工多,能源消耗多,人们对更舒适的生活的追求,都在不断地加剧对空气的污染。 (四)研讨保护空气的措施 提问:怎样才能减少空气的污染? 说说自己的憋气时间。学生回答。学生回答(1)这两次烟雾事件告诉我们,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烟尘、生活煤灶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空

12、气污染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讨论:为净化空气,我们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导入学生兴趣高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课前调查的资料交流空气的污染活动拓展 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调查汇报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板书设计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 生命离不开空气二、 空气被污染的原因三、 如何治理空气污染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 4周 第2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温度,学测量水温的方法2、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3、知道在热水变量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13、难点:连续测量一杯水温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水杯、热水、温度表等。水杯、热水、温度表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认识温度及温度计1讲述:桌子上有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还有一杯是冷水。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2提问: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3教师小结:(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讲述:我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久了,

14、会慢慢变凉,那么,你认为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2提问: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3小组讨论交流。制定研究计划。 (I)需要什么器材;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一次;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 (四)画热水变凉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讲述: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画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演示画曲线图:描点、连线。 3交流各自的发现。 (1)计算每隔2分钟下降的温度,发现了什么规律? (2)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比较各组的曲线图上的温度是否一样

15、,讨论: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4小结: (1)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5提问: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6.教师解释:热水刚倒人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学生实验并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测量冷、热、温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交流测量结果。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 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先快后慢; (2)先慢后快;(3)均匀下降;第二种可能性:降温没有规律。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画曲线图。 (1)根据自己的数据画出曲线图。 (2)分析记录表

16、与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讨论、交流。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至少每两名学生一个。课上时间不够充足,可让学生可前观察记录活动拓展 1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2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汇报观察结果思考原因板书设计冷热与温度一、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二、 温度计的使用三、 热水的降温规律 先快后慢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5周 第 1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冷和热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1、 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2、 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3、 能正确使用酒精等4、 知道热总是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5、 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

17、方式6、 能揭示生活中相关的热传递现象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铁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冷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二)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 1教师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递的? 2学生进行猜想并作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4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

18、点、灭酒精灯。 5学生实验。(在实验前,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安全:用过的火柴杆应放在垃圾桶里:加热的金属汤匙不能随便用手去摸,以免烫伤) 6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三)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么在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2学生说出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 3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5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 6汇报、交流。 7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列流传递热的。 (四)认识热辐射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2学生讨论、交流。

19、 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学生进行猜想并作出假设。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学生实验。学生汇报。学生说出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汇报、交流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实验,效果好先让学生作出假设,再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活动拓展分析课本上火炉对其他物体的热传递都包含那些热传递方式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板书设计热的传递一、传导 固体二、对流 液体三、辐射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6周 第 1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冷和热 3、加热和冷却教

20、学目标1、 能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形态。2、 能通过做试验,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3、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做成的4、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很多事情5、 了解温度计的发明,体验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研究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铜球、铁圈、水槽、玻璃杯、温度计铜球、铁圈、水槽、玻璃杯、温度计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讨论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二)研究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

21、变化?2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4)小结: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2)学生提出假设。(3)学生实验。(4)汇报结果。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气体会热胀冷缩吗?(2)学生提出假设。(最好把自己的设计画出来)(3)学生设计实验。(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四)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1提问:你们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发

22、明出来的?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五)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2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补充讲解具体事例。(据科学家测算,每升温1,钢轨便伸长10万分之一米。冬夏温差达50时,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钢轨在夏天会伸长257米)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实验。学生汇报:糖或蜡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学生阅读二氧化碳液化和气化的资料。学生猜测。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学生提出假设。学生提出假设。学生实验学生提出假设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

23、交流中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可以体验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活动拓展讨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讨论交流,回报讨论结果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板书设计加热和冷却1、 加热和受冷会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2、 加热和冷却对物体提及的影响固体 液体 气体3、温度计的发明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6周 第 2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冷和热 4、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1、能够完成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3、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4、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5、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

24、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水、油、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温度计水、油、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温度计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提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3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4.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

25、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8按上述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9归纳: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二)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体师生共同总结: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三)讨论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么做的? 2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

26、什么关系?(四)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最好。 2交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3检测保温性能并进行评比。 4请做的好的小组介绍经验。学生提出预测学生实验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讨论: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学生汇报数据。学生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讨论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制作。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实验,效果好先让学生作出假设,再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活动拓展为什么海边沙滩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27、。交流讨论汇报板书设计吸热和散热一、 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功能二、 同一物质不同颜色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7周 第1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冷和热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他们的成因2、 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3、 知道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温度都影响的蒸发的快慢4、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5、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6、 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试验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玻璃杯、冰块、盘子玻

28、璃杯、冰块、盘子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水。展示水的图片。(2)谈话:这里有什么形态的水?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形态的水?2提出关于水的问题。(1)谈话:关于水的变化,你们想研究些什么问题?(2)学生发言,教师帮助整理、筛选问题。(二)模拟雨、霜、雾的形成实验1研究雨的成因。(1)谈话: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模拟雨的形成呢?(2)学生实验,交流。2研究冰、霜的形成。(1)教师演示、介绍实验方法。(2)学生实验、交流。3研究雾的成因。(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2)学生实验。(3)讨论:杯中的白气是什么?是水蒸气吗?水蒸气有颜色吗?(4)小结: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

29、,它在高空是云,低空是雾。(三)认识蒸发现象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2学生回答。3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认识到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蒸发现象。(四)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提出假设。3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变量。4学生实验。5小结: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五)总结水的变化及循环1提问:水有哪些基本形态?2学生讨论:(1)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转化?域在实验记录上。(2)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3)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3师生共同总结。学生发言,教师帮助整理、筛选问题。学生实验,交流。学生实验、

30、交流。学生实验。学生回答。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变量。学生实验。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实验,效果好实验效果较明显活动拓展讨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情况讨论交流、汇报板书设计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 模拟雨、霜、雾2、 认识蒸发现象3、 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4、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 7周 第 2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2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3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

31、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5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音叉、橡皮筋、钢尺等音叉、橡皮筋、钢尺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 。 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 谈话: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提问:你能从这些声音知道些什么? 2保鲜袋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 3身体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

32、声音,我们每组请一个人上来做。老师也参加。 提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二)研究声音的产生 1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2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课后记录表。 (1)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2)钢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3)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4)鼓、鼓槌、绿豆: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5)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提

33、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3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谈话: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三)总结 谈话: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学生汇报。学生实验、交流方法。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学生交流。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做音钹和喉咙发声的实验。学生汇报。先让学生预测结论,再设计实验验证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实验,效果好先让学生作出假设,再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活动拓展揭示生活中你听到的声音是由什么振

34、动产生的思考交流汇报想象丰富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8周 第1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3知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4能做检测传声效果的实验,并给传声效果排序。5能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究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烧瓶、小铃塑料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 1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

35、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2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二)研究固体和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1提问: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2教师讲活动步骤。 3提出问题: (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装什么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2提问:怎样验证

36、你们的假设? 3.教师小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四)做“土电话 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 (五)拓展 1提问: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伏罂而听”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2.共同检测消声效果,评比。 3学生介绍成功的方法并说明原理。学生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学生讨论。学生交流、实验、汇报。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实验,效果好活动拓展让学生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分组思考汇报方法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板书设计2、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方向:向四面八方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8周 第2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奇妙的声

37、音王国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对人是怎样听到声音以及耳廓的功能提出合理假设。2了解人耳的构造及作用,知道如何保护耳朵。3对噪声有一定认识。4知道怎样从自己做起减少噪声,懂得如何保护听力。5正确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难点: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耳的模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声音如何传播的,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2教师直接提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模拟活动,引发思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8、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1提问:你觉得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将你的预测填在表格上。(可以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2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时可以为他们准备相应的模拟材料,例如当学生说到接收声波、声波在耳朵里引起振动时,让学生做相关的实验进行观察)3教师归纳,并进行适当分类,板书。4教师通过有关课件向学生介绍人耳的构造。板书声音传递的路径: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5学生把自己的推测和课件陈述的内容加以比较。6请学生说一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三)认识耳廓的作用1我们的耳廓有什么作用呢? 2要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

39、又会怎样呢?(四)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1放一些噪声给学生听,问: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觉?2阅读教材上的资料3思考: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 (五)小结结合上面学习的内容,你认为如果我们身处嘈杂的环境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如何减少噪声?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将你的预测填在表格上。(可以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时可以为他们准备相应的模拟材料,例如当学生说到接收声波、声波在耳朵里引起振动时,让学生做相关的实验进行观察)学生把自己的推测和课件陈述的内容加以比较。写出预测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学生汇报预测及实验方案并开始实验。学生汇报

40、实验结果。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学生先预测再交流交流汇报活动拓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用它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板书设计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10周 第1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4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人嗓音的差异,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2懂得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知道声音的强弱、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3学以致用,自制简单的乐器演奏。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难点:发现音调变化的原因。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口琴口琴活动过

41、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1猜声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2提问:为什么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 (二)发现声音有强弱的差异 1放一段相同的音乐效果,放两次(强弱不同)。提问:听到什么?有什么不同? 2谈话:你能试着用你身边的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吗?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 4提问: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用力的大小造成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 (三)辨别声音的高低 1教师用乐器(钢琴或吉他等)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 2发给学生橡皮筋,提问:你能用它也发出高低

42、不同的声音吗?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3提问: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4(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及设计的实验大致可分成三组,分别研究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影响声音的高低) 5教师小结: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四)动手制作 1为学生准备一些乐器,请他们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解释。 例如:用吉他中的一根弦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音。 2我们也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乐器(出示课前收集的材料),请各组先制订方案然后向全班汇报。 (五)小结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不一样,或者说强弱不同。学生

43、做发声活动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倾听。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实验,效果好先让学生作出假设,再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活动拓展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调音。 用自制乐器演奏一段音乐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板书设计4不同的声音声音有强弱辨别声音的高低教学反思课时备课第10周 第2 课时 课题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2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含有的淀粉和脂肪。3能按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4能用分类的方法统计并评价统计结果。5懂得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重点

44、难点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类能力的训练。难点: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准备各种食物各种食物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一)揭不课题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同学们刚吃过午饭,大家都吃得饱饱的,看上去特别有精神!今天上课一定会特别有劲2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吃什么”。从小到大,我们吃过许多各种各样的食物,今天这一节课恐怕研究不过来。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全班同学的饮食情况开始研究吧。 (二)了解学生昨天所吃的食物 1谈话:你带了些什么食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把

45、食物拿出来有秩序地放在桌子上的塑料篮筐里。 2谈话:现在让我们开着小火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今天所吃的食物。(根据学生回答随即贴出有关图片) 你们还吃过什么不同的食物?谁来补充? 3提问:看到黑板上这么多食物,你想说什么呢? 5小结并过渡:这么多丰富的食物,怎么记住它们呢?(学生发表意见:分类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来试一试! (三)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I谈话:请各小组把篮筐里的食物分一分。怎么分呢?各小组可以先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按什么分类,想一想怎么分才既快又好。 2教师小结:给食物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大家的分法都很有道理。这样一分我们记起来确实轻松多了。电脑博士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呢,你们想了解吗?

46、 (四)了解不同类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 1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看看它是根据什么标准给食物分类的,又是怎样分类的。 2提问:不同类的食物中含有哪些不同的营养?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3演示:(二)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及作用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机贴出食物类别卡片及各种食物所含各主要营养的小图片,并小结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作用。 5每一类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并不仅仅只有一种,各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视频出示某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标签,分析这一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 8分组活动: (五)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介绍检测器材,讲解并示范用滴管取碘酒和滴碘酒的方法。 2演示并提问:碘酒是什么

47、颜色?老师分别在馒头片和萝卜片上滴了一滴碘酒,看看有什么不同? 3讲解:由于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蓝,因此,我们可以用碘酒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此外,用同样的碘酒滴在食物上,蓝色越深,说明含有的淀粉越多。 4提问:如果想知道食物中是不是含有油脂,可以用哪些办法? (六)按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1谈话: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食物含有的主要成分和作用。现在,你们能按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给自己带来的食物分类吗?在分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看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 2课本p42营养成分表和教师补充的一些常吃食物含有的 3学生分组给食物分类,分类前先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分类。 4学生汇报分类结

48、果和分类依据。 (七)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食物 1谈话:我们全班同学的饮食情况到底怎么样呢?现在让我们来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食物。 2提问:怎样统计呢?老师为大家设计了统计表格(出示统计表格,解释统计项目与方法)。这张统计表格的第一横行是食物的名称,第二横行请大家填写你们小组吃过这种食物的人数。 3请各小组从桌子内拿出统计表,由记录员填写统计表。统计好以后请各小组长将表格交到前面来。 4学生统计,贴图表。 5填写科学活动记录表,画统计图。 6提问: (1)分析汇总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2)如果我们平时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行吗?为什么?(指名交流)7小结:不同类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不同的营养。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必需的全部营养。如果我们要想拥有一个健康和充满活力的身体。就千万不能偏食、挑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小组内成员出示所带食物。学生分小组给食物分类。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学生汇报。阅读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标出各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看食物的营养成分标签,先组内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学生分组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油脂。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学生分组给食物分类,分类前先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分类。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学生统计,贴图表。导入学生兴趣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