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797366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XX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XX轨道交通目 录1 总那么32 监测项目33 监测方案的编制54 各监测项目技术要求65 现场巡视236 监测频率及监测时限257 监测戒备值278 监测过程管理289 成果反应2910 异常情况或恶劣天气应急预案3111 重要地段监测要求3112 测点保护及损坏补救措施31附件1:各监测项目表格33附件2:监测点编号及图例40XX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1 总那么1.1为标准XX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果可靠,确保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平安,特制定本技术要求。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XX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控量测工作,也可作为XX市类似

2、地下工程现场监控量测的参考。1.3 XX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的主要作用是: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测结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展预测和反应,确保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平安。1.3.3积累资料和经历,为今后XX地区的同类工程提供类比依据。1.4 XX轨道交通建立工程各施工监测单位均应遵守本技术要求。2 监测项目2.1 轨道交通工程建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工程结构的稳定,而且要考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测内容包括三类:1结构变形和应力、应变监测;2结构与周围地层围岩与结构相互作用;3与结构相邻的周边环境平安监测。综

3、合考虑各种因素,监控量测项目的设置应以设计文件为根底,以满足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及周边环境平安为根本要求,同时兼顾经济性和合理性。2.2 监测内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施工方法、设计要求、周围环境及地层特点进展编制,并能满足以下要求:1确保工程施工平安;2对工程周围环境进展有效的保护;3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要求下,力求降低监测费用;4在确保工程平安的前提下,监测点的布设和测量应该合理,尽量减少与工程施工的穿插影响;5与后期运营监测工作有效衔接;6满足科研项目的设计要求。2.3 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地铁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选择也不同。根据地铁明挖基坑不同的深度、环境保护要求、地质复杂情况,将其分为三

4、类(设计文件有规定的,原那么上以设计文件的基坑等级为准),如表所示。表 基坑等级标准等级标准各等级环境保护要求一级基坑周边以外0.7HX围内有地铁、共同沟、桥梁、高层建筑、煤气管、大型压力总水管等重要建筑或设施,必须确保平安;或基坑开挖深度H10m;或周边地质等对工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二级基坑周边以外0.7HX围内无重要管线和建构筑物;而离基坑0.7H2HX围内有重要管线或大型的在使用的管线、建构筑物;或基坑开挖深度7mH10m,且周边地质等对工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三级基坑周边2HX围内没有重要或较重要的管线、建构筑物,且基坑开挖深度H7m,周边地质等对工程结构施工影响较小。注:H为基坑开

5、挖深度2.4 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中的监测项目作为监测对象,选择性监测项目应结合本工程的地质情况和周遍环境来确定。主要监测项目见表、表:表2.4.1 区间隧道施工监测项目监测项目选 择地表沉陷建筑物和管线变形隧道沉陷隧道收敛土体水平位移测斜土体垂直位移分层沉降地下水位衬砌内力和变形注:为必须项目,为选测项目,可按设计要求选择。表 明盖挖基坑主要监测项目监 测 项 目一级基坑二级基坑三级基坑围护结构裂缝及渗水巡视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围护结构顶部沉降围护结构与中间柱差异沉降围护体水平位移测斜应力/应变水、土压力土体水平位移测斜土体垂直位移分层沉降坑底回弹与隆起爆破振速监测地下水位支撑轴力周边地表沉

6、降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注:为必须项目,为选测项目,可按设计要求选择。3 监测方案的编制3.1 建立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对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与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工程相邻环境详尽调查,并与监理单位、测监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线主管单位和道路监管部门充分协商的根底上。3.2在监测方案编制须前对影响区内的所有建(构) 筑物、管线进展初期调查,形成施工前建(构)筑物、管线状况的初始调查资料。3.3监测方案的编制须依据或参考以下标准、规程和设计文件的要求:1XX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土建标段施工图设计资料;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09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标

7、准GB50308-2008;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99-2003;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标准TB10101-99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T12897-2006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8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9城市测量标准CJJ/T 8-2011;10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2岩土工程勘察标准GB50021-2001(2009版);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标准GB50086-2001;14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2011;1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YB925

8、8-9716国家现行的其他测量标准、强制性标准。3.4 监测方案应在工程施工前编制并通过评审后执行,方案内容应包括:1工程概况及特点描述;2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3监测项目、内容;4监测点布置与埋设要求;5监测点观测及精度要求;6监测时限及监测频率;7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8监测过程控制管理;9成果反应和信息化施工;10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的组织安排;11应急预案;12平安、文明施工措施。4 各监测项目技术要求4.1 地表沉降1) 监测仪器采用精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2) 监测实施基点设置水准点的型式和埋设参照三、四等水准点的要求进展,其数目不少于3个,对水准点每1个月1次进展联测、校核。水准点在首

9、次沉降观测之前1个月埋设好。监测点的埋设硬化面地表沉降点的布设,应先采用钻孔的方式,然后在地表打入不小于14的螺纹钢筋至原下卧土层长度应不小于800mm,钢筋与地表硬化路面脱离,孔隙处用细沙回填,不可用混凝土或水泥固牢,并加以保护。如土质地表亦可采用浇筑、预埋水泥桩的形式进展布设。测点保护水准点须埋设在相对稳定区域,受破坏、震动等影响因素较小,必要时须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硬化面地表沉降点须加工到硬化面之下,防止过往辎重车辆、建材的压覆,必要时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监测方法及精度观测方法采用精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须高于1mm。使用时,i角控制在15,视线长度不大于50m,闭合差应小

10、于0.5n mmn为测站数,测量数据保存至0.1mm。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水准网,以便进展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展平差,求得各点高程。地表监测的根本要求a.观测前对所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按有关规定进展校验,并作好记录,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b.首次进展观测,应适当增加测回数,一般取23次的数据作为初始值;c.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d.定期进展水准点校核、测点检查和仪器的校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e.记录每次测量时的气象情况、施工进度和现场工况,以供监测数据分析时参考。4.2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1) 监测仪器采用精细全站仪及配套棱镜

11、组精度须高于:2,2+2ppm;精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测量精度须高于1mm。2监测实施 测点埋设水平位移监测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监测点3种。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监测点可结合于一点埋设。 测点保护基准点应按标准要求埋设于基坑影响X围之外,稳定可靠的地方,必要时须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变形监测点的布设须避开基坑护栏、防水矮墙等存在观测障碍的地方,并设立明显标志。 监测方法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主要使用全站仪及配套棱镜组等进展观测。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很多,如: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控制网法和极坐标法,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应用。 水平位移监测数据计算采用严密平差计算各

12、监测工作点和监测点坐标,与既有坐标比拟即可知道围护体系是否发生了变形。 水平位移监测考前须知a.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多少视监测情况而定。b.对埋设后的监测标志点桩,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受到毁坏。c.使用仪器进展观测时,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误差、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围护结构顶部垂直沉降监测围护结构顶部垂直沉降监测可参考地表沉降监测。4.3 支撑轴力(1) 监测仪器钢筋计、轴力计及频率接收仪。(2) 监测实施 测点布设方法根据支撑杆件所采用的材料不同,所采用的监测传感器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钢支撑,轴力监测采用钢弦式频率轴力计反力计;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可采用钢筋计均

13、匀布置在该断面的四个角上或四条边上,与主筋串联对焊,通过钢筋与混凝土变形协调条件反算支撑轴力。 测点保护轴力计安装好后,须注意传感线的保护,禁止乱牵,并分股做好标志;钢筋计焊接过程中须用湿布包裹钢筋计,防止高温导致内部元件失灵,安装完毕后应注意日常监测过程中的传感线的保护,并分股做好标志。 监测方法利用用振弦式频率读数仪对轴力计或者钢筋计进展读数,然后利用各传感器的率定曲线计算其受力。支撑轴力量测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温度对应力的影响,防止在阳光直接照射支撑结构时进展量测作业,同一批支撑尽量在一样的时间或温度下量测,每次读数均应记录温度测量结果。 考前须知a.无论哪一种监测传感器,在埋设前都应进展

14、严格标定,并观察其从埋设后至开挖前的稳定性,一般以开挖前的监测值作为初始值。b.联接监测传感器的信号线需用金属屏蔽线,减少外界因素对信号的干扰。c.由于地下工程的特殊性,选择监测传感器的量程时应比最大设计值大50%100%。d.直接根据监测数据计算出来的轴力值和弯矩值,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应对计算公式中未能考虑的结构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等因素进展综合分析。4.4 锚杆拉力1监测仪器锚杆测力计及频率接收仪。2监测实施 测点埋设锚杆拉力计安装在承压板与锚头之间,在锚杆进展X拉前埋设,锚杆拉力计与墙体受力面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使锚杆受力后,受力面位置不致变形下陷,影响

15、测试结果。一般可采取在测力计和墙体受力面间增设钢垫板的措施,安装过程应随时进展测力计监测,观测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如有应采取措施处理。 测点保护锚杆测力计安装完毕后,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应注意传感线的保护,并分股做好标志。 监测方法锚杆拉力的监测方法和计算方法类似于其他传感器的监测计算方法。4.5 围护支护结构内钢筋应力1监测仪器钢筋计及频率接收仪。2) 监测实施 测点埋设假设能取得围护结构弯矩设计值,可参考最不利工况下的最不利截面位置进展钢筋计的布设。当钢筋笼绑扎完毕后,将钢筋计串联焊接到受力主筋的预留位置上,并将导线编号后绑扎在钢筋笼上导出地表,从传感器引出的监测导线应留有足够的长度,中间不宜

16、有接头。 测点保护钢筋计焊接过程中须用湿布包裹钢筋计,防止高温导致内部元件失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钢筋计的保护,在日常监测过程中的传感线的保护,并分股做好标志。 监测方法结构内力的监测方法和计算方法类似于其他传感器的监测计算方法。4.6盖挖路面系统内力监测1) 监测仪器钢筋计、应变计及频率接收仪。2) 监测实施测点埋设对钢筋混凝土梁,将钢筋计串联焊接到受力主筋的预留位置上,并将导线编号后绑扎在钢筋笼上导出地表,从传感器引出的监测导线应留有足够的长度,中间不宜有接头。对钢结构(如立柱和钢盖板)可用应变计等进展监测。 测点保护钢筋计焊接过程中须用湿布包裹钢筋计,防止高温导致内部元件失灵,混凝土

17、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钢筋计的保护,在日常监测过程中的传感线的保护,并分股做好标志。 监测方法盖挖路面系统内力监测监测方法和计算方法类似于钢筋砼支撑的内力计算方法。4.7 坑外或区间隧道周边水土压力1 监测仪器土压力盒、孔隙水压力计和频率接收仪。2) 监测实施土压力盒的埋设一般采用挂布法、钻孔法布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在平面上,土压力盒应紧贴监测对象外表,布置位置需考虑其他监测项目的位置,以便进展综合分析。在立面上,应考虑计算土压力的图形,在不同性质的土层中布置土压力盒,监测挡土结构接触面土压力时,可选择在支撑处和围檩的中点,以及水平位移最大处。压力膜应与所测土压力的方向对应。 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

18、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方法与土压力盒根本一样,可采用挂布法、顶入法、弹入法、埋置法和钻孔法。近年来地铁工程中用的最多的方法是钻孔法埋设。在围护结构外侧钻孔至设计埋设深度后,将事先定位好的,绑有孔隙水压力计的钢筋支架下入孔内,并固定导线,每只孔隙水压力计上下0.5mX围内用细砂回填,每两只孔隙水压力计之间用不透水材料封堵。 测点保护布设过程中应跟踪测读数据,防止在布设过程中破坏以备及时修补,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应注意传感线的保护,并分股做好标志。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和计算方法类似于其他传感器的监测计算方法。 考前须知a.土压力盒、孔隙水压力计的量程选择要合理。b. 监测土中土压力,应采用直径与厚度之比拟大

19、的双膜土压力盒;监测接触面土压力,可采用直径与厚度之比拟小的单膜土压力盒。c.压力膜的方向必须埋设正确。d.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原那么上不得采用泥浆护壁工艺成孔。如因地质条件差,不得不采用泥浆护壁时,在钻孔完成之后,需用清水洗孔,直至泥浆全部去除为止。e.封口是孔隙水压计埋设质量好坏的关键工序。一般来说,为保证封口,孔隙水压计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m,以免水压力贯穿。在地层的分界处附近埋设孔隙水压计时应十分慎重,滤层不得穿过隔水层,防止上下层水压力的贯穿。f.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埋设,都要扰动地层,使初始孔隙水压力发生变化。为使这一变化对后期测量数据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一般应在正式测量开

20、场前一个月进展埋设。4.8 地下水位1 监测仪器水位计、PVC水位管。2 监测实施 测孔布设测孔埋设采用地质钻钻孔,孔深根据设计要求而定。成孔完成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孔壁之间用中粗砂或石屑回填至离地表约0.5m后再用粘性土回填至地表,以防止地表水的进入;对承压水水位进展观测时,那么需埋设深层承压水位孔,承压水位孔的钻设根本同于上述普通水位孔,其深度必须进入承压水层,滤水段位于承压水层内,其外部用中细砂充填,而其余段直至地面均不设渗水孔,管外采用粘土球或水泥土密封,以切断地层内承压水与上部地层的水力联系。 测孔保护水位孔埋设后应注意施工期间的保护,必要时加工对硬化地表下,并加盖保护,

21、日常监测后应及时盖好顶盖,防止地表水的进入。 监测方法将电测水位计的探头沿孔套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响,读取孔口标志点处测尺读数a,测得管口标高H,水位标高即为H-a。水位标高之差即是水位的变化数值。4.9 围护结构体水平位移测斜1) 监测仪器测斜仪,PVC测斜管。2) 监测实施 测斜管埋设测斜管一般采用绑扎方法固定在钢筋笼上与其一起沉入孔槽中。管壁内有二组互为90度的导向槽,固定时使其中一组导槽与围护结构体水平延伸方向根本垂直,长度根本与钢筋笼等长并在管内注满清水,防止其上浮,测斜管管底及管顶用布料堵塞,盖好管盖。 测斜管的保护 a为了防止泥浆从缝隙中渗入管内,接头处应进展密封

22、处理,涂上柔性密封材料或贴上密封条。b. 凿除桩头、浇筑冠梁的时候应及时把测斜管接上,防止被堵塞。c日常监测后须及时盖上顶盖,防止测管被杂物堵塞。 监测方法一般采用孔底为假设不动点,以孔顶平面位移值作为测斜修正值的测斜方法。测试时采用带导轮的测斜探头按0.5m点距由下往上逐点进展读数,采取0、180双向读数。在基坑开挖前,完成测斜数据初始值测定工作,并确定初始值。 考前须知a.由于泥浆的浮力作用,测斜管的绑扎定位必须结实可靠,以免浇筑混凝土时,使其发生上浮或测向移动,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b.当结构较深测斜管较长时,还要注意防止测斜管自身的轴向旋转,以保证测出的数据真正反映在基坑边缘垂直平面内

23、的挠曲。c.在进展测斜管管段连接时,必须将上、下管段的滑槽相互对准,使测斜仪的探头在管内平滑运行。4.10 深层土体位移1 监测仪器测斜仪,PVC测斜管;沉降仪、沉降磁环。2 监测实施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管埋设用地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孔深大于基坑开挖深度的510m,孔径比所选的测斜管大510cm,然后将测斜管封好底盖逐节放入孔内,并同时在测斜管内灌满清水,直至放到预定的标高,管壁内有二组互为90度的导向槽,固定时使其中一组导槽与围护结构体水平延伸方向根本垂直,随后在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内回填细砂或水泥与粘土拌和的材料,以固定测斜管,配合比应与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匹配。 土体分层沉降测管埋设用钻

24、机在预定孔位上钻孔,孔深由沉降管长度而定,沉降管联接时要用内接头或套接式螺纹,使外壳光滑,不影响磁环的上、下移动。在沉降管和孔壁间用膨润土球充填并捣实,至底部第一个磁环的标高,再用专用工具将磁环套在沉降管外送至填充的粘土面上,施加一定压力,使磁环上的三个铁爪插入土中,然后再用膨润土球充填并捣实至第二个磁环的标高,按上述方法安装第二个磁环,直至完成整个钻孔中的磁环埋设。 测管的保护 a为了防止泥浆从缝隙中渗入管内,接头处应进展密封处理,涂上柔性密封材料或贴上密封条。b. 必要时须加工到硬化面一下,并加盖保护,防止被过往车辆碾压、破坏。c日常监测后须及时盖上顶盖,防止测管被杂物堵塞。 监测方法土体

25、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监测仪器以及考前须知详见围护结构体水平位移监测。土体分层沉降的监测方法是先用水准仪测出沉降管的管口高程,然后将分层沉降仪的探头缓缓放入沉降管中,当接收仪发生蜂鸣或指针偏转最大时,就是磁环的位置,自上而下依次逐点测出孔内各磁环至管口的距离,换算出各点的沉降量。4.11 基坑回弹1 监测仪器精细水准仪、铟瓦尺和沉降仪、沉降磁环等。2 监测实施 监测点的布设回弹监测点的布设可采用回弹标钻孔法埋设法,深度应在开挖面以下0.3 m 0.5m,以免开挖时被挖去,回弹标上部钻孔内回填1m高的白灰后再填砂。另外,基坑回弹监测点的布设亦可采用土体分层沉降的监测方式进展布设测点。 测点保护采用回

26、弹标钻孔法埋设法的测点在开挖快到位的时候需采用人工清土,以减小开挖机械对回弹标的震动干扰。采用土体分层沉降的监测方式时,在基坑开挖时须设专人保护并指引开挖,防止开挖机械破坏测管。 基坑回弹监测方法a.开挖前的监测开挖前回弹标的高程可采用回弹标式和分层沉降磁环标的监测方法。b.开挖后的监测回弹标开挖后的高程可采用高程传递法进展监测。c.开挖中的监测深大基坑通常进展分部、分层开挖,那么可将二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假设遇这种情况,应注意开挖过程中测点的保护工作。4.12 中间柱沉降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土体卸载,基坑回弹,中间柱会向上隆起,其作为水平支撑的临时立柱,对支撑平安起着重要作用,对起隆起量的监测

27、控制,是保证支撑平安的主要因素之一。中间柱的监测方法以全站仪量测法为主,也可以采用水准仪法,但水准仪法危险系数较大。具体量测方法可参考地表沉降或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4.13 周边建构筑物变形1 监测仪器精细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尺、精细全站仪及配套棱镜组、反射膜片等。2 监测实施 布设方法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每1020米处或每隔23根承重柱上视实际情况布设沉降监测点。在满足监测建筑物整体和局部变形的前提下,尽量少布点,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本钱,每幢建筑物上一般至少在四个角部布置4个观测点,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布置6个或更多测点。建筑物倾斜测点可通过在建筑物外外表上粘贴刻有十字刻度的贴片进展布

28、设。 测点保护建筑物变形的测点应尽量布置在不易受碰撞、且易于观测的地方。反射膜片布设时应首先清洁粘贴面,防止膜片脱落,并做好明显标志。 监测方法a.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和计算方法和地表沉降一样。b.建筑物倾斜观测监测仪器采用高精度免棱镜全站仪和反射膜片。在待测建筑物不同高度应大于2/3建筑物高度建立上、下两观测点,在大于两倍上、下观测点距离的位置建立观测站,通过全站仪按国家二级位移观测要求测定待测建筑物上、下观测点的座标值,两次观测座标差值即可计算出该建筑物的倾斜变化量。其特点是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仪器可以自由设站。建筑物倾斜监测也经常采用差异沉降法,但被测建筑物应具有较大的结构刚度和根底刚度。

29、建筑物裂缝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必然导致结构构件的应力调整而产生裂缝,裂缝开展状况的监测通常作为开挖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将裂缝进展编号并划出测读位置,通过裂缝观测仪进展裂缝宽度测读。 考前须知a.对建筑物进展监测之前,要进展详细的建筑物调查,主要包括建筑物总层数、地上层数、地下层数、主体结构形式、结构尺寸、构件刚度和承载力、结构原有裂缝、根底形式、根底深度、标准层的高度和形式等。b.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体态特征、根底形式、结构种类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为了反映沉降特征和便于分析,测点应埋设在沉降差异较大的地方,同时考虑施工便利和不易损坏。c.监测应在水准

30、尺成像清晰时进展,应防止视线穿过玻璃、烟雾和热源上空。4.14 地下管线变形1 监测仪器精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等。2 监测实施 管线调查在制定测点布置方案和确定监测方法及频率前,首先应调查与管线监测有关的根底资料,内容包括:a.管线的用途、材料和规格,以便选择重要管线进展监测;b.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和埋设年代;c.管线的接头型式和对位移的敏感程度,以便确定位移控制值;d.管线所在道路的人流和交通的情况,以便确定测点埋设方式;e.采用土力学与地基根底有关公式估算的地下管线最大位移值;f.城市管理部门对于地下管线的沉降允许值。 测点布设目前地下管线测点主要有以下三种设置方法:a.直接式用敞开式开

31、挖和钻孔取土的方法挖至管线顶外表,露出管线接头或闸门开关,利用凸出部位涂上红漆或粘贴金属物如螺帽等作为测点。b.抱箍式由扁铁做成抱箍固定在管线上,抱箍上焊一测杆,测杆顶端不应高出地表,路面处布置阴井,既用于测点保护,又便于道路交通正常通行。c.模拟式对于地下管线排列密集且管底标高相差不大,或因种种原因无法开挖的情况,可采用模拟式测点,方法是选有代表性的管线,在其邻近地表开孔后,先放入不小于钻孔面积的钢板一片,以增大接触面积,然后放入钢筋一根作为测杆,周围用净砂填实。模拟式测点的特点是简便易行,防止了道路开挖对交通的影响,但因测得的是管底地层的变形,模拟性差,精度较低。上述三种形式需灵活选用,保

32、证监测要求精度的同时,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测点保护城市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防止布设在行车、行人道内,否那么给测点保护、日常观测带来较大的难度,如必须布设时应把测点加工到路面以下并加盖保护。 监测方法管线沉降的监测方法、计算方法与地表的沉降一样。数据分析与处理: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适宜的函数进展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根据管线的下沉值,判断是否超过平安控制标准。 考前须知a.对重要管线根据其功能、材质、埋深、迁移情况以及与基坑或隧道的位置关系有针对性的布设监测点,尽量对压力刚性管线如燃气、自来水等埋设直接观测点,能准确测出管线的沉降变形,并以管线的

33、不均匀沉降为主要控制指标。b.在管线变形监测中,由于允许变形量比拟小,一般在1030mm左右,故应使用精度较高的仪器和监测方法。c.计算位移值时应准确至0.1mm,同时应将同一点上的垂直位移值和水平位移值进展矢量和的叠加,求出最大值,与允许值进展比拟。d.当最大位移值超出控制值时应及时报警,并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对策,同时加密监测频率,防止意外突发事故,直至采取有效措施。4.15 拱顶下沉1 监测仪器精细水准仪及钢挂尺;精细全站仪、反射膜等。2 监测实施 测点埋设拱顶测点预埋件的埋设先在隧道拱顶中线部用电钻钻孔,在孔内填塞满水泥砂浆后插入预埋件并固定牢靠,埋设时应使预埋件轴线垂直拱顶,待砂浆凝固后

34、即可进展量测;或者将预埋件垂直焊接在管片连接螺栓上。施工过程中,要保护测点,使量测数据不中断。采用全站仪非接触式监测的测点使用反射膜片粘贴在管片上进展观测。 测点保护拱顶测点预埋件须布设于易于观测、便于保护的地方,并做好明显标志。反射膜片的粘贴面应事先清理干净,防止反射膜粘贴不牢而脱落。 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的计算、填写、处理与地表下沉一样。应注意不要在测点和挂尺处有振动时进展监测;尽量选择在监测环境好和干扰少时进展监测。 其他亦可采用全站仪非接触式进展观测,但要保证观测仪器的精度。4.16 隧道净空收敛1 监测仪器钢尺收敛计或高精度全站仪、反射膜等。2 监测实施 测点布设隧道收敛监测断面在盾构进

35、出洞100mX围内、联络通道内以及建筑物密集地段加密布设,每个断面布设3至5个测点。采用钢尺收敛计量测,安装测点时,在同一断面两侧被测结构面用凿岩机或人工钻孔径为4080mm深20mm的孔,在孔中填塞水泥砂浆后插入收敛预埋件,或者将预埋件垂直焊接在管片连接螺栓上。采用全站仪非接触式测量时,须将反射膜片直接粘贴在管片的外表。 测点保护隧道收敛预埋件须布设于易于观测、便于保护的地方,并做好明显标志。反射膜片的粘贴面应事先清理干净,防止反射膜粘贴不牢而脱落。 监测方法隧道收敛监测方法较多,大体分为两类:收敛计量测技术和非接触测量技术。较为经济和常用的是钢尺收敛计量测。a.初次量测在钢尺上选择一个适当

36、孔位,将钢尺套在尺架的固定螺杆上。孔位的选择应能使得钢尺X紧时块能与百分表或数显表顶端接触且读数在025mm的X围内。拧紧钢尺压紧螺帽,并记下钢尺孔位读数。再次量测,按前次钢尺孔位,将钢尺在支架的固定螺杆上,按上述一样程序操作,测得观测值Rn。按下式计算净空变化值:Un=Rn-Rn-1 Un第n次量测的净空变形值 Rn第n次量测时的观测值 Rn-1第n-1次量测时的观测值b.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首先作出时间-位移及距离-位移散点图,对各量测断面内的测线进展回归分析,并用收敛量测结果判断隧道的稳定性。4.17 爆破振速监测(1) 监测仪器传感器、放大器、记录器、导线(2) 监测实施测点埋设在所埋设

37、测点预埋件的地方,用冲击钻钻孔,在孔中填塞水泥砂浆后插入预埋件,使预埋件轴线垂直于测量外表。测点保护测点应尽量布置在不易受碰撞、且易于观测的地方。测试方法测试时,起爆与测量仪器的同步通过外触发传感器实现,外触发传感器为高灵敏度元件。爆破后得到加速度曲线,曲线进展编号记录。记录与计算爆破后得到记录曲线。量取曲线中最大振幅,由标定曲线可得出最大振速,爆破振速监测将严格根据相关标准执行。4.18 墩台沉降监测和梁体竖向变形1 监测仪器精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钢挂尺;高精度全站仪、反射膜片等。2 监测实施 布设方法墩台沉降测点的布设类似于建筑物沉降测点的布设方法。梁体竖向变形监测可以采用类似拱顶下沉的

38、测量方法,如悬挂钢尺法,亦可采用全站仪的非接触式监测方法,测点的布设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在每片梁体的中间和两侧的位置布置三个测点。 测点保护测点布设后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日常保护。 监测方法墩台沉降的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和建筑沉降项目类似。梁体竖向变形的监测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梁体上的反射膜片进展测量,计算其相对水准基点的高程变化及梁体上测点相互之间的高差变化,以此亦可计算对应梁体的挠度。4.19 全线沉降1 监测仪器精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2 监测实施 沉降监测X围沉降监测X围为XX轨道交通正线结构。 监测时间总体监测时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车站和隧道主体结构工后沉降监测;二是全线运营沉降监测。车站和隧

39、道主体结构工后沉降监测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即可进展,持续到全线贯穿,工后沉降以施工单位监测为主;全线运营沉降监测在全线隧道贯穿后,由测监中心统一布设全线沉降观测点,采集初始值,并随竣工资料一起移交给运营监测单位,由运营监测单位对全线运营期间结构沉降继续进展监测。 基准点的布设根据标准,一般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体之外。选择地面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基准点至少一个月复测一次。 监测点的布设车站工后沉降点布设在底板中轴线反梁站台层上方,中轴线每柱布设一个测点,靠同一侧布点,采用钻孔埋设弯曲螺纹钢筋头作为测点即可。隧道工后沉降点无需另行布设,可直接利用盾构掘进期间埋设的沉降点即可。由测监中心统

40、一布设的全线结构沉降监测点,平均每5060米设1点,在施工期间变形大的地段联络通道处适当加密,车站与区间处设差异沉降点。点位埋设在道床中央,均用电钻埋设1860的铜头,为了增加测点的稳定性,铜头埋入道床局部需带螺纹。铜头露出道床的高度为5mm,以便不防碍地铁在运营时紧急疏散乘客。埋设时用钢尺丈量测点距离,将工作基点和置镜点位置用油漆标记。变形测量点全线统一编号,点名分别用红油漆在道床中央和侧墙上标记。监测点埋设完成后,应根据点位埋设的实际里程绘制监测点位布置图。 监测方法a.沉降监测的次数及频率车站工后沉降监测应遵循每浇筑一段底板,即布设一次测点,并采集相应初始值,同时测取前几段测点沉降值,等

41、车站底板全部施工完毕,直至测监中心布设全线沉降点期间,施工单位应对布设的所有测点保持一周一次的监测频率,并将点位和监测数据上报测监中心。隧道工后沉降在隧道贯穿后,利用施工期间布设的沉降观测点,继续进展一周一次的沉降观测,并将点位和监测数据上报测监中心。全线贯穿后,测监中心在参考各标段车站和盾构区间工后沉降的点位和监测数据的根底上,一次性布设全线运营沉降观测点,并在通车前2个月完成3次联测,频率约每4个月一次,提交三次成果报告。b.沉降监测等级确实定及相应施测精度要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其他城市地铁监测经历等级为等,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0.3

42、mm,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3.0mm。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标准GB50308-2008等变形测量精度要求施测。 沉降监测分析及成果书编制沉降位移监测成果整理,就是通过对每次测量成果比拟、分析,并根据变形测量的戒备值来判断在某一地段是否发生了垂直位移,并分析发生变形的原因,对重点测点进展回归分析,对变形趋势进展预测、预报。成果书的组成:a.变形测量技术总结;b.垂直位移观测精度统计表;c.全线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含基准点;d.垂直位移测量成果表;e.位移地段变形曲线图;f.使用仪器设备检定证书复印件。5 现场巡视由于轨道工程线路分布很广,车站又长期处于露天之下施工,隧道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所以经常会受

43、到周围环境和施工自身的影响,从而造成变形。工程的变形均有事先征兆,有的征兆不仅仅反映在微观的监测数据变形上,而是在宏观的外在表现上,所有在建工程施工中,均应进展定期巡视,以直观查明变形原因,直接找出隐患点,查明情况。人员巡视时,除了注意工程本身和各部件外,还应注意附近的环境,如:地表、建筑物、构筑物,有无地面裂缝、渗漏水、翻浆冒泥等;此外,还应向沿线居民及施工人员打听施工时看到什么现象没有。当发现与工程有关情况时,应立即收集起来,并对故障作好记录,以便作为分析事故的依据。5.1 巡视内容1 车站基坑1排水设施是否正常,以防雨水倒灌基坑;2监测点位是否遭到破坏;3测斜管、水位孔是否得到保护、是否

44、被堵;4轴力计、压力盒等测力接线头是否正常;5基坑周围地表是否有塌陷、裂缝;6基坑底部是否有上台、冒水等;7围护结构、内衬墙内壁是否有漏水现象;8围护结构与周围土体是否有缝隙等。2 隧道1盾构管片或衬砌是否有漏水;2基底是否有上台、冒水;3预埋监测点是否稳固;4盾构管片接缝是否有明显变化。3 周边环境1房屋构筑物是否有裂缝或裂缝是否开展;2杆塔本身及各部件有无歪斜变形现象;3管线是否有下陷或其它变形迹象;4道路路面是否有下陷、上台、翻浆冒泥现象。4 施工单位1监测人员是否长期驻守工地;2人员资质是否满足要求;3监测仪器是否配备齐全、仪器工作是否正常;4监测报告是否分析准确;5是否按照监测方案开

45、展工作。5.2 巡视重点1测斜管。测斜管严禁被堵,如果被堵,测斜管将报废,在原位重新钻孔埋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影响监测。巡视时测斜管是否保护得当是重点。2地面沉陷。地面沉陷是隧道塌方、地下水流失、基坑变形的明显征兆,巡视时需高度重视。3建筑物裂缝。裂缝的增加和开展是建筑物变形最明显的征兆,发生上述情况,应分析原因,增加监测频率等。4特殊情况巡视。遇到天气变化,如暴雨、雷阵雨等,应及时进展基坑周边巡视,以防地下水位上升,地表水侵入裂缝等造成土体压力增大,对围护结构稳定性构成威胁,应及时予以提醒;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有违规操作的行为也应在巡视报告里予以说明。6 监测频率及监测时限6.1 所有

46、监测项目的测点在安装、埋设完毕后,在基坑开挖之前必须进展初始数据的采集,且次数不少于三次。6.2 监测工作应从围护结构施工开场前进展,直至完成结构施工至全线贯穿,并将相应的测点移交给后续单位;但对于工程影响X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延长。6.3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进度、基坑开挖深度、施工工序、工程平安程度进展动态调整,见表6.3.1。表6.3.1 监测频率表序号监测项目明盖挖法施工监测频率盾构法施工监测频率1地表沉降基坑开挖前,1次/23天;开挖和底板施工中,1次/天;变形异常时23次/天;底板施工完7天后,逐渐减少频率盾构到达前后20m,12次/天;盾构到

47、达前后50m,1次/周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同上3支撑轴力、锚杆拉力开挖初期,1次/天;开挖至基底、倒撑或变形异常时23次/天4结构的钢筋应力开挖过程中,1次/天;结构施做后逐渐减少频率5坑外或区间隧道周边水、土压力同上盾构到达前后20m,逐渐减少频率6地下水位同上同上7围护结构体水平位移基坑开挖前,1次/23天;开挖和底板施工中,1次/天;变形异常时23次/天;底板施工完7天后,逐渐减少频率8墩台沉降、梁体竖向变形浇筑后1次/天,施工完毕后逐渐减少频率9深层土体位移开挖过程中,1次/天;结构施做后逐渐减少频率盾构到达前后20m,逐渐减少频率10基坑回弹基坑开挖时,1次/天11中间柱沉降

48、监测同上12建(构) 筑物沉降、倾斜、裂缝开挖过程中,1次/天;结构施做后逐渐减少频率盾构到达前后50m,逐渐减少频率13地下管线同上同上14拱顶下沉盾构到达前后20m,逐渐减少频率15周边净空收敛位移同上16爆破振速监测爆破施工时监测17全线沉降观测点视具体情况而定,约4个月全线1次6.4 施工监测单位不得随意减小监测频率,须得测监中心和业主单位批准前方可适当减小监测频率。7 监测戒备值7.1戒备值控制指标是监测工作实施前为确保监测对象平安而设定的各监测指标的预估最大值。在监测过程中,一旦量测数据超过戒备值的80%时,监测部门在报表中醒目提示,予以报警。7.2 戒备值确实定一般应遵循的原那么

49、:1监测戒备值必须在施工前,由建立、设计、监理、施工、市政、监测等有关部门共同商定,列入监测方案。2每个监测项目的戒备值应由累积允许变化值和变化速率两局部来控制。3监测戒备值确实定应满足现行的相关设计、施工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4对一些目前尚未明确规定戒备值的监测项目可参考国内外相似工程的监测资料确定其戒备值。5监测戒备值确实定应具有工程施工可行性,在满足平安的前提下,应考虑提高施工工效和减少施工费用。6在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当某个量测值超过戒备值时,除了及时报警外,还应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分析,动态控制,必要时可对戒备值进展调整。7.3 根据长三角区域类比工程经历及相关标准要求,特规定XX轨

50、道交通建立工程各监测项目戒备值如下:表7.3.1明盖法施工监测控制标准序号监测项目及X围允许位移控制值(mm)速率控制值(mm/d)一级基坑二级基坑三级基坑1围护结构顶部沉降101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30506033地表沉降30405024围护结构墙体水平位移3050603表7.3.2盾构法施工监测控制标准序号监测项目及X围允许位移控制值(mm)速率控制值(mm/d)1地表沉降3032拱顶沉降2033地表隆起103表7.3.3高架车站和区间监测控制标准序号监测项目及X围允许位移控制值(mm)速率控制值(mm/d)1墩台沉降1022梁体竖向变形102注:以上控制标准是通过以往工程借鉴确定,实际

51、施工中结合XX地质情况,最终研究予以调整。8 监测过程管理8.1 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展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应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根据以往经历以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那么TBJ108-92的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如表8.1.1所示。表8.1.1 监测管理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U0Un/3可正常施工Un/3U02Un/3应注意,并加强监测U02Un/3应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注:U0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Un的取值,即监测控制标准。根据上述监测管理基准选择监测频率:在级阶段监测频率适当放大;在级阶段适当加密监测频率;在级阶那么必须增加监测

52、频率。监测管理程序见以下图8.1.1:监测结果位移是否超过级管理Noooo继续施工不平安平安NY位移是否超过级管理N采取特殊措施综合判断Y暂停施工位移是否超过级管理Y图8.1.1 监测管理程序图9 成果反应9.1成果反应包括多个环节,从监测仪器的快速数据采集、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到监测成果的及时传达,进而迅速采取措施等。a.采集数据包括巡视记录,对数据进展初步分析,初步判断监测对象平安,如果情况可疑应通知业主,并做进展一步监测验证。b.数据录入计算机,进展数据处理。c.生成成果报告,这里主要指日报、周报、月报全部监测工作完毕后,生成最终报告。d.如果处理计算过程中发现监测数值过大,到达报警值,即

53、迅速通知各方,停止施工,并及时提交书面报警联系单,由业主、专家组、设计等决定采取措施,直到可以施工为止。e.如果监测数值过大,到达了控制值,那么立即紧急通知各方,停止施工,并启动业主相关的抢险预案,监测单位并积急配合业主抢险。直到措施得当,危险解除,可以施工为止。f.生成监测成果报告后全部监测工作完毕后,生成最终报告。成果报告和相关主要数据、图表一并上传至成果发布平台,业主、设计等各方均可以进展实时查询监测成果,与此同时成果报告以书面形式另报送给各相关方。9.2 当数据分析确认为预警状态时,一方面增加监测频率及现场跟踪巡视,另一方面由施工单位第一时间采取口头汇报、汇报、短信汇报或网络形式等快捷

54、方式将预警信息快速上报至监理、测监中心、业主、设计等有关单位以确认报警等级,并立即填写报警联系单和报警书面数据信息,4小时内将书面文件送抵相关单位。有关单位进展讨论后落实处理方案,由施工单位根据处理方案采取对应措施,监测单位跟踪监测,根据监控情况确认工程到达平安的状态后,取消预警状态。9.3 信息反应流程流程如图9.3.1。图9.3.1 监测成果反应流程9.4 在工程监测过程中,对监测结果进展整理,以周月报或日报的形式送达有关各方承包商、监理、测监中心、业主、设计。工程完毕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主要包括日周、月报、巡查报告、专题报告以及监测总报告。10 异常情况或恶劣天气应急预案10.1在

55、靠近高架桥墩、河流及重要建筑物等地段的地方建立备忘录,对现状如实记录,一旦有危险预兆,马上分析原因,并通知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10.2 对于重点监测项目,保证至少2套仪器以备用。10.3 监测过程中假设遇恶劣气候条件和异常情况下,如水准仪和全站仪无法进展工作时,应及时加强施工影响X围内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巡视,同时依靠现场监测经历、结合现场工况分析不利于基坑平安的因素,通过其它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的监测方式如水位、支撑轴力、结构内力、围护结构及土层水平位移等项目监测结果判断平安性,并有针对性地对最不利环节进展重点监测。因水准仪和全站仪是对沉降及建筑物位移进展监测的仪器,通过以上方式,在对结

56、构及地层稳定性进展了重点监测,平安得以控制后,一般情况下,对地表及周边环境也就不会有较大的影响,故暂时对其它各项进展及时监测后,能够保证平安。11 重要地段监测要求11.1在施工前对影响区内的所有建(构) 筑物进展初期调查,形成施工前建(构)筑物状况的初始调查资料。资料形成采用照相、录像等形式,辅以文字形成调查报告,并由建(构) 筑物业主进展认证签字后生效。11.2 对重要管线根据其功能、材质、埋深、迁移情况以及与基坑或隧道的位置关系有针对性的布设监测点,尽量对压力刚性管线如燃气、自来水等埋设直接观测点,能准确测出管线的沉降变形,并以管线的不均匀沉降为主要控制指标。11.3 对轨道交通工程下穿

57、或施工影响X围内重要建构筑物如:已建高架桥墩、文物保护建筑、商业建筑、居民建筑等,根据建筑物自身特点以及与基坑或隧道距离远近布设监测点,必要时布设静力水准测点,实现远程实时自动化监测,在确保平安的同时,为后续施工积累经历。12 测点保护及损坏补救措施12.1 施工过程中,如果测点被人为破坏,能迅速恢复的,必须在2小时以内恢复;对于不能恢复的测点,首先按原布设方案重新埋设,对于不能按原方案重设的按标准的要求改移重设。12.2结构内预埋测点时,应按要求进展预埋测管的连接及元器件的导线敷设,导线引出处及测管顶部作好明显标志,并对所埋位置进展详细记录;12.3在易对预埋元器件产生破坏的工作过程中如桩墙

58、顶破除施工时,需根据埋设位置向施工单位提前进展交底,同时现场配合土建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好预埋元器件位置的施工,确保元器件不受破坏。12.4 对于地面或地层中测点孔、管,应在地面设置醒目的测点保护墩,同时挂设测点标识牌,防止施工破坏。12.5 预埋应力测点如结构内力、水土压力等在安装时就应在测点处采取包扎等保护措施,防止在结构安装过程中对监测元器件的损坏,同时在安装完成后应集中将测量电缆编号后引至地表固定,并进展显著标记,确保导线在土建施工中不被破坏。如导线破损或断裂,应及时采用同型号导线对接后引出,确保预埋元器件平安及监测工作的顺利进展。12.6除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以上各项保护措施外,监测单位仍需同施工单位及现场监理加强沟通,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将监测点保护工作贯彻到第一线,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平安可控状态。附件1:各监测项目表格附表1-1 沉降监测报表XX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报表编号:沉降监测报表测试时间年 月 日 时测点位置示意图测试仪器仪器编号测点编号本次变量mm累计变量mm变形速率mm/d初始高程(m)上次高程m本次高程m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