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1752498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肯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动身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知音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借助说明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驾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爱好。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感受挚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 4.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汲取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

2、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挚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件 老师打算:课件 学生打算:预习课文 一课时。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嬉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留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确定是一名精彩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芳香。你将来确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

3、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上课!)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 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 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许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说明,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日,我们就接着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读文

4、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精确和发音的清楚。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留意断句。 2.指名读,订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味道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示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仔细倾听是一种特别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实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

5、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须要细致品尝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雄伟?他望见的是雄伟的泰山,你又望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洁。 还有哪一

6、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再读2.3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出现出了一副画面,你望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倾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7、、怎样弹、怎样听?) 指名说。(师:透过文字绽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干脆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5.师:既然伯牙是个的音乐家,他的琴声确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哀痛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肯定”“必定”!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哀痛、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挚友,是 7.师:伯牙当时是楚

8、国的宫廷乐师,名满每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特别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化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爱好。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生气又难过,在这所谓的上流.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原委有没有知音? 是呀

9、,虽然听者多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找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

10、到以前孤独孤独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苦痛,所以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欢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哀思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难过难过复难过,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终一句。(指导学生读出

11、哀思、悲怆的气概。) 五、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邹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3.指名背诵。 4.师生一起背。(邹老师也想背诵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师:同学们,我们今日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山中访友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依次,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

12、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这是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充溢新奇心的散文。“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挚友”,与“挚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是感受对山里的“挚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立、身躯、精致、蕴含、奇妙、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所描写的境界

13、,培育学生酷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情感。 4、学习运用比方、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启发诱导法、探讨法。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打算教学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日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的心,去会见“山中的众挚友”,去感受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山中访友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14、。(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订正,学生齐读。) 幽径(jng)唱和(h)蕴(yn)含奥(o)秘栀(zh)子花 宁(nng)静犬吠(fi)湛(zhn)蓝衬(chn)托仪(y)式 凝(nng)望树冠(gun)吟(yn)咏恩(n)泽(z)短暂(zn) 旋(xun)转(zhun)津津(jn)乐道雄(xing)浑(hn) 2、老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索课后作业一:访问了哪些挚友?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索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沟通明确: 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挚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古桥老挚友树

15、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在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沟通,它们成了我们的挚友。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阅读说话:你喜爱课文中的哪些“挚友”?用“我喜爱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下面,让我们跟着,一起去探望他的第一位老挚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挚友相见,是怎样和他沟通,心里静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

16、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沟通。)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沟通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详细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视”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静默无闻,任劳任怨。)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消逝,只有他依旧如旧,静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小结: 这就是探望的第一位老挚友。在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

17、读课文时,要专心地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探讨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沟通,老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修辞方法。 这段文字写出了的哪些“挚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探讨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与山中挚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构思新颖,想像丰富,充溢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

18、在字里行间的_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呢? 4、分别从山中的众挚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探讨后明确: 从山中的众挚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长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惜大自然,爱护人类的挚友鸟类;要淳朴和善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开心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其次课时 一、观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沟通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

19、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示意“山中访友”充溢了好心情,同时点明白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方,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静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对桥的赞美和钦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喊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挚友间的默契和情意。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异的一种境界

20、!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意,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凉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挚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纳其次人称,拉近了与“挚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忱。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芳香芳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奇妙,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

21、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奇妙比方,使雷雨也随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赐予臣民的恩惠。这里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宠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

22、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早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剧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密切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溢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长,强化体验 在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沟通,她们成了我们的挚友,难怪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沟通沟通。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沟通: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

23、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酷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 精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困难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A案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1.了解。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高校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 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验。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

24、,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懊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华蜜,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沟通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很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25、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_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仰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很多年后,母亲还经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_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现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_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特别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

26、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当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常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终一节中的“没有断过”、“始终”“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夫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奇妙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留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也许是毕

27、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知我说:“你娘常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哀痛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始终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暖和,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_亲)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尽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