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上传人:z**** 文档编号:91745590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题目: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elf-efficacy, attribution,famijyfunctionandlearningburnout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IIKey words II、前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1、理论意义 12、实践意义 1(三)研究内容 1(四)研究假设 1、文献综述 2(一)学习倦怠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21、学习倦怠的界定 22、学习倦怠的测量 23、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2(二

2、)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31、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42、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43、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4(三)归因方式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41、归因方式的界定 42、归因方式的测量 53、归因方式的研究现状 5(四)家庭功能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51、家庭功能的界定 52、家庭功能的测量 53、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 5、研究方法 6(一)研究对象 6(二)研究工具 7(三)施测过程 8(四)数据处理 8四、数据结果与分析 8(一)人口统计学分析 81、性别差异 82、年级差异 83、学科差异 9(二)相关分析 101、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 102、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

3、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11(三)回归分析 111、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112、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123、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13五、分析与讨论 13(一)各变量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131、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显著 13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家庭功能上差异显著 14(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14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预测作用14六、结语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7摘要为保证研究的全面客观,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的前任学者学术文献来了解到,目前现有的文献当中大多围绕着中小学时期的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期问题的探讨

4、,虽然也有部分学者以大学生为例展开了研究,然而其视角还是以影响因素方面为重点的,较多的探 讨了因素与学习倦怠表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怀化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综合 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剖析了该学院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期的因 素。通过全新的视角来进行探究,本次研究以实际调查为主,共发放问卷五百份,收回 有效问卷三百余份,通过软件系统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综合的整理,并完成分析工作。进 一步探讨了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和家庭功能四个变量的内涵和外延,可以 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大学生A

5、bstractBecause most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learning burnout is based on primary and sec on dary school stude nts, and although some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lear ning burnout of college stude nts, but most of the research is directly to study the in flue ne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 nts learni

6、 ng bur no ut, and less to affect the importa nt in flue ncing factors of lear ning burnout as the start ing point. To study its relati on ship with lear ning bur no ut. This study takes Huaihua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ir study condition, in

7、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study burnout condition, and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 alysis to them to produce the reas on of lear ning bur no u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situation from the new angle. This study issued a total of 500 questi onn aires, the recovery of

8、367 effective questi onn aires, main ly the use of SPSS21.0 software f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effective data.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four variables of lear ning bur no ut, self-efficacy, attributio n and family fun cti on are further discussed, 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 nee and refere

9、 nee for future researchers.Key wordslear ning bur no ut; sense of self-efficacy; attributio n mode; family fun cti on; College stude nts一、前言(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样的问题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 学习倦怠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研究热点。为了帮助广大大学生缓解学习倦怠问题,我们 首先要找到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然而纵观前人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发现,导致学 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为此

10、,本 研究旨在从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和家庭功能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 系,重点探讨了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尽可能的预防大学生的学习怠问题的产 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研究是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的。(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根据前文可知,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大多围绕着中小学的学生倦怠问题进行探讨, 而以大学生为对象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重点围绕了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和家庭 功能三个方面来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也使得关于学习倦怠的理论体系得到了完善和充盈,为后人学者的相关研究提 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借鉴价值。2、实践意义

11、本研究将对怀化学院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和学习倦怠的基本状 况进行调查研究,重点围绕了这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寻找出大学生 学习倦怠问题研究的一个全新思路。通过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降 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三)研究内容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在性别、年级、 学科性质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两两之间的关系。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向。(四)研究假设基于国内外关于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和学习倦怠等四方面因素的关系, 提出

12、以下几点假设:假设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学科 性质等方面均存在显箸差异;假设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四者之间两两相关;假设3 :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均可以负向预测学习倦怠,归因方式可以正向预测 学习倦怠。二、文献综述(一)学习倦怠的定义及相关研究1、学习倦怠的界定学习倦怠的概念来自于职业倦怠的研究。Maslach通过测验问卷的形式,最终提出并建立了职业倦怠模型,认为其中情绪耗竭、去个性和低成就感都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 响。在上世纪80年代,两名著名的学者就提出了学习倦怠的概念,他们认为,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当中,相对来说会产生

13、较高的倦怠程度,而这个程度是比职业人员在工作期 间所产生的更高因此,这一概念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参加学习 时所产生的倦怠问题2。Meier认为,如果从原因上进行探究的话,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 原因可以归究为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过度的精力损耗,伴随着这些问题,学生对于学习 的兴趣会逐渐被消磨,而又加之自我预期的未达成以及同他人对比所产生的差异感,就 会持续加重这一负面情绪3 o Schaufeli则认为,如果进行过度学习,那么就非常容易使 学生产生负面情绪,造成疏离反应2。在国内外的相关学术文献当中,涉及到了大量的 关于学习倦怠的概念界定问题,通过对这部分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了解到

14、更具权威性的 理论基础。台湾较早于大陆开展了学习倦怠研究,许多学者都将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 产生,归因于心理方面、学习压力方面的原因 。本研究借鉴了大陆的连榕等人的相关 学术文献,对学习倦怠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鉴定界定,认为学习倦怠指的是当个体不愿 意进行学习,但是迫于某种客观因素又不得不进行学习时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情感,导 致个体极容易产生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的问题5。这一理论在目前国内学术界也是具有 先进性和权威性的。2、学习倦怠的测量不仅是国外学者在研究此项课题的时候采取了建模的方式我国的著名学者连蓉同 样在研究本课题的时候采取了三因素模型的研究方式一一通过对三个因子进进行确定, 来构建出因

15、子构面。这一研究方式自产生以来,就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学术界也被越来 越多的专家学者所应用,现阶段逐渐成为了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次论文的撰写和研究当中,同样借鉴了这一模型。3、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前人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献进行综合整理与分类,可知,目前大部分学者在对 影响学习倦怠问题的因素进行探究的时候,主要是从个体和环境两大方面着手,笔者将 进行逐一阐述:一是个体方面:首先,在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时候, 能够发现无论是性别,年龄, 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职业还是家庭环境,成长环境,所处地域和收入水平,都会对 个体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是符合目前我国

16、关于人口统计学理论的。根据 相关学术文献可知,大量的专家学者都针对人口学变量进行了探讨,认为性别、年龄、 婚姻和教育水平这些变量是尤为重要的,甚至可以代表着不同的倦怠水平。根据这一成 熟理论,同样有大量的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这些因素当中能够起到较大影响 作用的就是性别、年级、学习状况和家庭因素 。其次,人体内在因素包括人格特质、自我因素和应对方式三个方面。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外的学术界已经给出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通过研究这些 成熟文献和理论体系,可知这三者之间是存在着一定关联性的。根据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笔者展开了本次的研究,重点探讨了自我因素与学习倦怠 问题之间的联系性,在上世纪末期

17、的相关学术文献当中,众多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为本 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些学者的学术理论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一个 结果一一二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负相关联系。换句话说,当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低时, 他们就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问题;反之,如果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高,那么他们产生 学习倦怠问题的概率自然也就会越低 。根据特质论理论可知,个体是具有一定应激反应能力的,这就被称之为应对策略, 也就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所表现出的稳定行为 。这一因素与学习倦怠程度之间的关系 同样也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个体的应激反应能力越低,那么他们的学习倦怠水 平就会越高积。二是环境方面:首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18、结果中,能够发现大部分人会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就 来自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而这一研究结果同样可以被应用在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方面 。通过对我国学生的综合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承担的学习压力过重,甚 至也引发了自身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些压力的来源不仅来自于课业和学校方面,更来 自于家庭和自我期待,这些都会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其次,其他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样可以影响着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程度,而这一支持 可能来自于社会,社区也可能来自于家庭和教师,同时也可以来自于朋友和伙伴。而支 持的方式不局限于物质支持,更多的是倾向于精神支持。结果显示:家庭支持与学习倦 怠也存在负相关关系。(二)自我效

19、能感的定义及相关研究1、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内容的是著名的教育学家班杜拉,他认为,人们在从 事某项工作或某项任务时,对自我预期的自信程度,就可被称之为自我效能感 。同时, 班杜拉的这一理论也成为了他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内容 10 0也有部分学者对自我效能感 这一概念进行了准确的界定,认为这就是一种信念,或者说是自信心,这种精神情绪会 在某一特定背景下成为支持个体完成任务或完成行为的最大驱动力,也是个体调动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艾什顿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心态,是个体在面对某一行为 或某一环境时所作出的具体反应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 采取适应性的行

20、为的知觉或信念10 0本研究采用的是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作出的定义,因为根据对文献的研究,本文研 究的是大学生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学习的自信程度,其本质与班杜拉的定义内涵更加符合。王才康也认可班杜拉的观点,并根据其观点修订了 Schwarze等人编制 的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2、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本研究采用的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因为该量表题目相对较少,而且王 才康对于班杜拉的观点表示认可并引用其观点, 所以王才康修订的一般效能感量表更加 符合本文需要测量的一般效能感量各项指标。3、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当个体长期面对高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压力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精力丧失和

21、热情丧失的问题。具体反应为疏远同学和老师,不愿意参与学习,这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而这 种情绪同样会导致各种消极学习行为的产生。Chemiss认为,倦怠程度会对职业发展和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容易导致创新力不足、工作动机缺失的问题11。一般来说, 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们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对学习 和任务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能够激发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学生就不易产 生倦怠问题3。(三)归因方式的定义及相关研究1、归因方式的界定根据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发现,对于归因方式概念多是国内相关专家作出的定义国外 相关研究是针对归因方式的分类。刘燊和杨韵认为归因方式是指个体

22、在解释其积极的和 消极的生活预期时所采取的习惯性的方式12。在对归因方式的界定上,我国的专家学者 提出了大量的宝贵学术经验,部分学者认为,通过对过去的经验总结,能够对相似行为 的预期结果进行一个倾向性的判断,并完成原因推理13。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Heider提出了归因理论,并对归因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及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其中 内部原因指的就是个体的个性,而外部原因则指的是环境情境14。本研究采用Heider对归因方式的定义,因为本课题研究的是大学生在对待厌学问题上会把原因归结为内部 原因还是外部原因,与研究课题相符。2、归因方式的测量本研究采用Lefcour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

23、因因果量表,由国外专家编制,相对 其他量表更加专业和权威,题目较少,而且量表测试的内容努力、能力、运气和环境四 个方面与归因方式的定义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相符合。3、归因方式的研究现状根据以往研究发现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源。这一结论说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成败归因的社会性知觉,对其学习情绪(情绪是否低 落)、学习投入行为(行为不当)和学习满意度(是否有成就感)具有直接作用。大学 生学习倦怠与归因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在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外控性维度与学习 倦怠呈显著正相关,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及内控性维度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 15 0(四)家庭功能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24、1、家庭功能的界定“家庭功能”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方面,有部分学者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 这一内容进行阐述,认为家庭的任务是繁重的,不仅需要提供温馨的环境和衣食住行等 基础条件,同时还必须要完成基本、发展以及危机等任务;另一方面,有部分学者是从存在缺陷的家庭当中进行调查,并且发现其中的共性问题,希望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 予以改善,同时通过多维度的质量评价指标来促进家庭功能发挥的最大化16 0 McMaster认为,家庭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正常的运作, 而其中每一成员都需要承担不同的任务, 如衣食住行,如保障环境,如促进其他成员身心发展等,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学者的相 关理论,认为家庭功能需要保障

25、以上几方面任务的实现,而想要实现这些任务,则需要 通过加强沟通联系,保障情感和行为控制等 02、家庭功能的测量在具体的测量方式上,笔者选取了FAD这一模型,通过对家庭整体情况的收集,并且分门别类地完成了自测试筛选问卷,从而得出了最终的家庭功能测量结果,这一结 果基本涵盖了其基本功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得出了家庭功能当中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完成了对家庭健康与否的界定。这一模型在测量家庭功能方面尽可能的保证 了全面性和完整性,因此,笔者在本次研究中较多的使用了这一工具进行测量。3、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对于个体来说,他们所接受教育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在这个环境当中,他们也 学会了最基本的情绪,

26、把控方法和行为表现方式。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家庭环境看作是 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场所。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 行为模式都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左右,甚至会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达方式, 这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当中,还是根据案例分 析,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于个体是十分巨大:如果家庭环境较 为恶劣,那么,个体在人格和情绪方面必然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威胁;反之,如果能够在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当中生活着,那么个体就能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情绪把控能 力18。对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形成来说,家庭方面的作用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国内外

27、的相关 研究已经表明,家庭当中如果各成员之间较为亲密,环境良好,那么个体的人格就能够 变得更加的积极、稳定、向上。在这样家庭当中生长的个体,他们的自信心更强,更能 够轻易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情绪和内在学习动机, 不太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问题18。另外, 家庭功能的发挥还表现在对个体未来成长的指导上,尤其是对于个体情绪把控,人际交 往与人合作等方面的指导,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指导,就意味着个体未来获得成功的概 率越高。总而言之,如果想要保证个体在人格情绪方面获得较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尽可能 的发挥家庭的积极功能。三、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样本代表性和可行性,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怀化

28、学院的 在校大学生,把被试按照年级、性别、专业(文科、理科)分层,在每一层次中发足够 数量的问卷,以保证有效问卷的数量。共计发放问卷500份,获得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为73.4%,符合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见表3.1。表3.1样本基本构成情况频率百分比%男18249.6性别女18550.4大一9024.5大二9525.9年级大三9325.3大四8924.3理工科17948.8学科性质文科18851.2在本次研究中,重点围绕大学生展开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工作,做首先对学习状况进 行了综合调查,从而进一步分析目前可能会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产生影响的因素。在 得出这一具体的研究结果以后

29、,可以更好的从事下一步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最终提出 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每一名大学生合理的控制自己的倦怠情绪,使他们在大 学的学习生涯当中获得更加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实现健康发展。(二)研究工具1、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该问卷计20个题目,答题方式根据题意采用单选形式;计分方式采用5点计分方式: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清楚;有些符合;完全符合。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分为情绪低落(8个题目)、行为不当(6个题目)和成就感低(6个题目)3个因子11。 该量表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 P、二家庭功能4.070.007大三932.30110.24868四八

30、二大四882.3110.2606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归因方式的显著性p值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功能的显著性p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LSD检验可知:家庭功能上大三显著大于大一大二,大四显著大于大一大二。3、学科差异表4.3学科不同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差异学科性质N均值标准差tP理工科1792.57710.38785自我效能感-2.4840.013文科1882.68240.4227理工科1793.11260.43743学习倦怠-1.9560.051文科1883.20750.488

31、77理工科1792.95550.38913归因方式-0.5130.608文科1882.9770.40937家庭功能理工科1782.2770.270311.4770.14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的显著性 p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 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习倦怠、归因方式、家庭功能的显著性 p值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二)相关分析1、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表4.4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结果自我效能归因方解决问情感反情感介行为控总功家庭功努力能力运气情境沟通角色感式 题应 入 制 能 能自我效能1

32、感努力 0.11.432*能力 .123*1运气-0.0870.062.308*1.402.512情境-0.037.109*1*.606*.762.671.726归因方式0.036*-.1720.08.161 .166解决问题-.205*7-.2010.000.03 0.08沟通-.210*148-.1060.06.115 .107角色-.164*1* *-.1310.08.126 0.09情感反应-.157*5* 8-0.04.124.105 .172情感介入-0.0877* *-.1300.05.196 .131行为控制-.163*3* *0.0781-0.036.612*1.4900.0

33、58 .826*1.310 .6010.056 .798*1.123* .728*.496*1.217 .4980.084 .715*.616* .431*1.373 .606-0.020.07.108.116.236.335总功能-.146*0.095 .584*.459* .355* .365*196*-.1910.07.132.169.605.700.401家庭功能-.227*0.056 .894*.607* .600* .584*1*1*分析可知,自我效能感与能力、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总 功能、家庭功能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归因方式与情感介入存在显著性相关。2、自我

34、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表4.5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结果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自我效能感-.281*.288*.206*.245*努力.109*.114*.138*0.029能力0.0370.0340.0430.019运气-.197*-.208*-.179*-.128*情境-.226*-.235*-.179*-.182*归因方式-0.097-.103*-0.06-0.094解决问题-.246*-.258*-.225*-.160*沟通-.169*-.172*-.134*-.139*角色-.260*-.266*-.240*-.172*情

35、感反应-.203*-.203*-.188*-.137*情感介入-.189*-.193*-.157*-.144*行为控制-.106*-.120*-.117*-0.039总功能-.175*-.181*-.151*-.126*家庭功能-.190*-.213*-.177*-.109*分析可知,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学习倦怠与努力、运气、情境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学习倦怠与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功能、家庭功能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三)回归分析1、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根据前面的相关分析可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因此,在后续的研究当 中就可以

36、将变量设置为自我效能感,从而判断出学习倦怠水平的运动轨迹。表4.6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结果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B标准误差标准系数试用版tSig.(常量)2.3190.15315.2080.000自我效能感-0.320.057-0.281-5.5870.000R方=0.079,调整 R方 =0.076, F=31.215, P0.05由上表可知,调整R方为0.076,说明自我效能感可解释学习倦怠7.6%的变异量方差F值为31.215,对应p值小于0.05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具有统计学意义。系数表显示,自我效能感的sig值小于0.05,说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是 显著存在

37、的。结合相关分析可知,影响方向为负向影响。建立回归方程为:学习倦怠=2.319-0.32 X自我效能感回归方程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我效能感增加一个单位,学习倦怠降 低0.32个单位。2、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根据前面的相关分析可知,运气、情境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建立 以运气、情境为自变量,学习倦怠为因变量的回归。表4.7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结果系数(a)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常量)3.7750.13228.6830运气-0.0910.049-0.11-1.8670.063情境-0.1350.047-0.17-2.8710.0

38、04R方=0.06,调整 R方=0.055, F=11.644, P0.05由上表可知,调整R方为0.055,说明失败表现可解释学习倦怠5.5%的变异量。方差F值为5.266,对应p值小于0.05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具有统计学意义。系数表显示,情境的sig值小于0.05,说明情境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是显著存在的。 运气的sig值大于0.05,未达影响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不显著。建立回归方程为:学习倦怠=3.775-0.135 X情境回归方程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情境增加一个单位,学习倦怠降低0.135个单位3、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根据前面的相关分析可知,学习倦怠与家庭功能存在

39、显著性相关。因此可建立以问 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功能为自变量,学习倦怠为 因变量的回归。表4.8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结果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试用版tSig.B标准误差(常量)4.2230.22518.7880.000解决问题0.2660.5040.1660.5290.597沟通-0.0870.105-0.079-0.8230.411角色-0.280.135-0.238-2.0830.038情感反应-0.1670.151-0.117-1.1060.269情感介入-0.0620.097-0.057-0.6340.526行为控制0.0570.11

40、10.0510.5160.606总功能-0.1820.122-0.118-1.4940.136R 方=0.084,调整R方=0.066,F=4.688, P0.05由上表可知,调整R方为0.066,说明失败表现可解释学习倦怠6.6%的变异量方差F值为4.688,对应p值小于0.05,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具有统计学意义。 系数表显示,角色的sig值小于0.05,说明角色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是显著存在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功能的sig值大于0.05,未达影响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不显著。建立回归方程为:学习倦怠=4.223-0.28 X角色回归方程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

41、的情况下,角色增加一个单位,学习倦怠降低0.28 个单位。五、分析与讨论(一)各变量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1、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显著通过研究可知,性别因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明 显高于女生。女生可能是因为生理原因心理原因而产生了大部分男生比女生强的心理暗 示,还有受到以前重男轻女社会风气的影响,对自己没有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学 科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理科生,一般学文科的学生性格会更加开朗、活泼,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能更加得心应手,加之大学是一个注重人际交往、 注重展示自己的地方,所以这样的环境对于文科生的发展更加有

42、利,因此文科生自我效 能感高于理科生。综上所述,在学习生活方面,要对男女分类进行观察,并做出特定的 正确引导。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家庭功能上差异显著研究发现,家庭功能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得分高于大一和大二,大四 得分高于大一和大二,总体来看,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由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到 了快毕业的时间段,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这时候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相对较重, 而大一大二的学生刚进入大学不久,没有这些方面的压力。(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预测作用通过上述研究可知,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倦怠水平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关联性及负相 关性,也

43、就是说,当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低的时候,就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问题。和 中小学的学习具有显著区别的是,大学阶段的学习更需要依靠学生的独立能力。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时时刻刻面对着越来越多的选择题,他们可以通过自主的方式对学习的任务、时间、方式,地点进行选择,而驱动他们进行选择,并影响选择结果的就是学生 的自我效能感。一般来说,在进行大学生整体学习归因的时候,都会采取内部归因的方法,其中更 加强调大学生个人的努力因素,这是与国内现存的文献理论具有趋同性的。与此同时, 无论是家庭方面还是学校方面,都认为努力是属于可控的范畴,换句话说,学生可以通 过自我意识来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而如果将努力作为归因的话

44、,那么也是较为合理的。 因此,在失败归因上角多的依靠外部因素,这种方式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个体因失败带 来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以及挫败感等问题。这种归因方式同样也是与心理学理论产生趋同 性的。家庭功能中的角色维度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呈负相关关系,及角色维度得分越高,学 习倦怠程度越低。家庭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个体的坚实靠山,就在于个体在面对巨大压力 的时候,往往可以回到家庭环境,得到情绪上的平复。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人际交往,可 以达到宣泄情绪或请求支持的作用,以实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六、结语1、大学生总体存在一定比例的学习倦怠情况,而这一倦怠情况的具体表现就是失 当的学习行为。2、从各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

45、的差异分析中发现:(1) 性别差异:自我效能感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 年级差异:家庭功能上大三显著大于大一大二,大四显著大于大一大二。(3) 学科性质差异:自我效能感上文科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3、从相关分析中发现:(1) 自我效能感与能力、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总功能、 家庭功能呈正相关;归因方式与情感介入呈正相关。(2) 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学习倦怠与努力呈正相关,学习倦怠与运 气、情境呈负相关;学习倦怠与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 制、总功能、家庭功能呈负相关。4、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是显著存在的,影响方向为负向影响;归因方

46、式 中的情境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是显著存在的,影响方向为负向影响;家庭功能中的角色对 学习倦怠的影响是显著存在的,影响方向为负向影响。5、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和家庭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测学习倦怠。参考文献1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 报,2005(05):632-636.2 文任霞.高职生家庭环境、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4.3 陈家胜.学习倦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6):939-943.4 答会明,高国娇.10 年来我国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陇东学院学 报,2015,26

47、(02):117-122. 朱军玲,宋友章,格日丽“学习倦怠”国内外文献综述J.现代交际,2017(21):34. 杨馨,衣炫儒,于越,孔祥敏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相关关系研究J.校园心 理,2013,11(06):366-369.7 余叶群.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J.中文信息,2014,(3):166.8 答会明,席丽,豆宏健等.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9):54-58.9 沈洁.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J.教育与职业,2009,(36):191-192.10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等.一般自我效

48、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 学,2001,7(1):37-40.11 康雅婷.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12 蓝雪丹,庞从妃,阳秀英等.家庭教养方式、自律性与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关系研究J.大学教 育,2015,(12):88-89.13 刘燊,杨韵.大学生坚韧人格、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2014,(8):1228-1230,1231.14 张索玲,张丽华.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27-329.15 郭峰.反思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及其行为的产生

49、一一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193.16 肖嘉丽.大学生生活事件、家庭功能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17 韦玉敏,宋凤宁.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归因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 志,2012,18(3):239-242.18 邹媛园.大学生归因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一一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3:3.20 朱晓庆.大学生述情障碍、家庭功能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21 林冰心.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共依附的关系:自我分

50、化的中介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7.22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林丹华,孙莉.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79-85.23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 1071-1075.24 汤茜.大学生学习拖延与家庭功能、自我效能感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7.25 张蒙.高校学生学习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及其与家庭功能和自我分化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8.致谢时间打马而过,一转眼的功夫我已经度过了这段愉快的学习时光,从一开始迈入这 个神圣的学术殿堂,我的心情是那么的忐忑不安,至V现在,我已经能够和同

51、学和朋友和 老师坐而论道、侃侃而谈,心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通过这些年的学习生活,使得 我的头脑得以丰富,知识得以累积。在这里我想衷心的感谢我的每一位任课老师,是你们的谆谆教诲才使得我在这几年 的时光中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我还想感谢一直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帮助的指导老师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隆舟老师。无论是从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还是到后期的修改、定稿,你都付出 了极大的心力,也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帮助我进行修改,为我提供灵感和知识方面的 帮助。另外,我还要感谢教育科学学院的李爱民、唐青桃、王芳、蒋爱英等老师,如果没有这几位老师的帮助,我相信这次论文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呈现在我的眼前。最后,我还

52、想感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是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才使 我更加有信心的撰写完成本次论文。附录亲爱的同学:您好!这是一项关于大学生现状的问卷调查,问卷匿名填写,我们根据编号对问卷进行回收,问卷仅用于整体研究,您的个人信息及作答情况仅会被工作人员接触,不会用作他处。我们承诺:我们会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在开始填写问卷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 请独立完成这份问卷, 不要与您的同学进行讨论,并回答所有问题;2. 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作答;3. 在填写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向施测人员提问;如果有建议请在测试结束后与施测人员联系或写在下面空白处。第一部分1.你的性别:(1)男 (2)女2.你的年级:(1)大一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