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1719828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407 大小:7.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07页
湖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07页
湖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07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40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湖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本报告主要依据工商部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相关资料,通过全面、系统披露我省市场主体的数量、注册资本、行业特点、区域分布,并与外省对比,分析我省市场主体的发展现状、趋势、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报告将各类市场主体分为企业类市场主体和非企业类市场主体:企业类市场主体包括内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非自然人出资或控股的公司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自然人出资或控股的公司制企业)、外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非企业类市场主体为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湖北市场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8年,全省上

2、下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省市场主体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底,全省有各类市场主体156.84万户,比2007年底净增14.63万户,增长10.29%;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1.31万户,比2007年增加6.3万户,增长25.2%。市场主体呈现平稳有序发展态势。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33.79万户,非企业类市场主体123.05万余户。具体情况为:内资企业129465户,比上年减少7716户,下降5.62;私营企业204686户,比上年增加19330 户,增长11.37;外商投资企业3741户,比上年减少223户,下降5.62;个体工商户1227898户,比上年增加116902户,增长1

3、0.5;农民专业合作社2651户,比上年增加1882户,增长244.7(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当年登记769户)。图1 市场主体类型比例内资企业8.3%私营企业13.1%外资企业0.2%个体工商户78.3%农民专业合作社0.2%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底,全省企业类市场主体33.79万户,其中,内资企业12.95万户,占企业类市场主体的38.3 %;私营企业20.5万户,占60.6%;外资企业3741户,占1.1 %。图2 企业类市场主体数量比例 内资企业, 129465, 38% 私营企业, 204686, 61% 外资企业, 3741

4、, 1%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全省各类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11283.84 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6264.99亿元,占55.5 %;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 3645.1亿元,占32.3%;外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200.84亿美元,占12.2%。图3 企业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比例 内资企业, 6264.99, 56% 私营企业, 3645.1, 32% 外资企业, 1373.75, 12%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一)市场主体总量继续增加,私营经济份额进一步提高近几年,全省企业实有数以7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08年企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呈现出私营企业明显增长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逐步

5、下降的态势。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持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产业转移较为明显。1、市场主体整体加快增长。2008年底,全省实有企业33.79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年增加2.68万户,增长8.6,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12.95万户,比上年减少了5.62%;外商投资企业3741户,比上年减少了5.62%;私营企业突破20万户,比上年增长11.37%;个体工商户122.8万户,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2651户,比上年增长244.73%。2008年新登记企业 4.5万余户,其中内资企业9918户,私营企业3.5万户,外商投资企业307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

6、6.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882户。图4 2006-2008年企业类市场主体数量对比29.3731.1133.792728293031323334352006年2007年2008年系列12、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户数均有下降。全省内资企业总数为129465户,比上年底减少了5.62%;全省新登记企业9918户,比上年减少6.06%,全年注销企业1358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89%。内资企业户数总量下降主要反映在非公司制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数量的减少上。2008年底,国有企业30458户,集体企业29741户,分别比上年下降18.36%和16.41%;公司制企业60750户,股份合作制企业306

7、5户,分别比上年增长5.03%和0.76%。新登记企业的户数也有明显下降,降幅为6.06%,其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其他企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只有公司制企业增长,幅度为8.87%。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数和新注册户数均有下降。2008年底,全省外商投资企业3741户,比上年下降5.62%;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法人307户,比上年下降20.25%。3、私营企业持续增长。2008年,全省有私营企业20.47万户(其中分支机构1.97万户),比2007年增长11.37%。2008年新登记私营企业3.48万户,比上年增长19.86%。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增加13740户,增长9.28%,占私

8、营企业(不含分支机构)总数的87.47%,与上年同比增长0.36个百分点。图5 2006-2008年私营企业数量对比150288183788204686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06年2007年2008年系列14、个体工商户涨幅最大。到2008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122.79万户,比上年增长10.5%。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6.6万户,比上年增长27%。城镇个体工商户840483户,比上年增长17.3;从业人员156万人,比上年增加18.3;农村个体工商户387415户,比上年下降1.8,从业人员967540人,比上年增长1。5、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2

9、008年底,全省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651户,出资总额为28.5亿元,成员总数4.36万个,分别增长244.73%、438.05%、210.14%。当年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882户,出资总额为23.17亿元,分别增长144.73%、338.05%。(二)注册资本总量增加,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底,全省企业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11283.84亿元,比上年10592.95亿元增长6.52%。其中,内资企业6264.99亿元,比上年6226.87亿元增长0.61 %,占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 55.5%;私营企业3645.1亿元,比上年3044.43亿元增长19.7 %,占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

10、 32.3%;外商投资企业1373.75亿元(按人民币折合),比上年增长10.93%,占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12.2%。1、户均注册资本均有增加,总体实力趋强。 2008年各类企业户均注册资金达360.5万元,较上年340.44万元增加20.06万元。其中,内资企业户均注册资本483.78万元,比上年453.92万元增长6.58%。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197.03万元,比上年179万元增长10.07%。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为536.86万美元,较上年456.72万美元增长17.54%。全省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346.1亿元,较上年295.01亿元增长17.32%,户均资金数额2.82万元,较

11、上年2.66万元增长6.02% 。2、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主导了内资企业资本实力不减。全省内资企业期末实有注册资金和户均注册资金均比上年有所增长。新登记企业注册资金和户均注册资金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到57.30%和67.45%。其中新登记的公司制企业8675户,占新登记企业的87.47%,注册资金418.86亿元,占新登记企业注册资金的97.14%。内资企业中非公司制国有企业注册资本1448.52亿元,占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23.12%;集体企业注册资本225.59亿元,占3.60%;股份合作制企业注册资本79.23亿元,占1.26%;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4488.21亿元,占71.

12、64%;其他企业注册资本23.45亿元,占0.37%。3、私营企业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省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645.11亿元,户均注册资本为197.03万元,较上年户均增加18.03万元,增长10.07%,比全国私营企业户均资本金178.51万元高出18.52万元。私营企业户均资本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私营企业大户的增多, 2008年底,全省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私营企业35079户,较上年减少913户,占私营企业总数的18.96%;500-1000万元的7824户,增加1112户,占总数的4.23 %;1000万元-1亿元的6286户,减少107户,占总数的3.4%,注

13、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177户,增加25户,占总数的0.01%。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522.92亿元,比上年增加575.7亿元,增长16.34%,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96.65%;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也有了明显增长,已达116户,比上年增长42户,增长56.76%;注册资本47.39亿元,增加12.38亿元,增长35.36%。4、外商投资企业新增企业投资、认缴出资额下降,存量企业增资额上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年新增企业投资总额为308809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9.46%;新增注册资本为18071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40.40%;新增外方认缴145463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6.35

14、%。2008年底,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为3741户,比上年减少5.62%;投资总额为3403043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57%;注册资本为2008358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0.93%;外方认缴1446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0%。投资总额未随新增企业的下降而减少,主要是由于存量企业单个规模扩大和增资数量增加。2008年底,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44户,比上年增长12.94%。当年存量企业增资的有212户,增资额为131650.89万美元,而减资的企业仅36户,减资额为6858.06万美元。(三)传统行业市场主体比重降低,新兴行业发展加快2008年,全省企业类市场主体第一

15、产业累计企业7779 户,占总户数的 2.3%,注册资本金210.25亿元,占资本金总额的1.86%;第二产业累计企业89858户,占26.6%,注册资本金4493.25亿元,占39.82%;第三产业累计企业240255户,占71.1%,注册资本金6580.31亿元,占58.32%。以内资企业为例,与2007年相比,19大行业中传统行业比重降低,新兴行业比重提高。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增长较快,淘汰也快。农、林、牧、渔业总户数3944户,比上年减少12.22%,注册资本金总额1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6.35%,户均注册资本280.25万元,比上年增长21.26%。2008年,第一产业企业

16、新增429户,比上年增长30.40%。虽然新增户数大幅增加,但仍不足以弥补第一产业总户数下降的趋势,其中重要原因是淘汰率高,另外,还存在国有农场、林场、农业企业注销改制情况。2008年农、林、牧、渔业注销533户,比去年增长213.53%,其中国有、集体企业占58.54%。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发展户数下降,实力增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长足的发展。2008年底,制造业20878户,占总户数的16.13%,比上年底减少了8.25%;注册资本1314.82亿元, 占总注册资本的20.99%,比上年底增加了0.70%。新增企业中制造业1361户,较去年下降了8.04%,注册资金83.31亿元

17、,增长68.42%。新增注册资本金增长显著得益于武汉重工集团等大型制造业航母的整合设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总户数3468户,比去年增长了9.82%,新增户157户,比去年增长了18.05%。第三产业行业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传统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比重大但份额下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从行业所占比重看,批发和零售业位居第一,共有企业48326户,占52.23%,其次是金融业10575户,占11.43%,再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780户,占7.33%。随后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房

18、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这9类行业占第三产业企业总数的96.29%、注册资本的80.48%。注册资本在300亿以上的服务行业有: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9.2亿元,批发和零售业625.76亿元,房地产业470.04亿元,金融业333.9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6.59亿元。这5类行业注册资本占全部十九类行业注册资本总额的39.35%,占第三产业注册资本的67.8%。与2007年相比,第三产业中增幅较大的行业有:教育业235户,增长了9.81%;金融业10575户,增长了8.6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3443户,增长了8.61%。第三产

19、业中注册资本金增加较大的行业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9.03亿元,增长55.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9.20亿元,增长35.0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36.24亿元,增长16.41%。与2007年相比,第三产业中减幅较大的行业有:其他行业1078户,减少32.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8户,减少28.51%;住宿和餐饮业3687户,减少10.38%;批发和零售业48326户,减少10.06%。第三产业中注册资本金减少较多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6.71亿元,减少47.73%;房地产业470.04亿元,减少33.36%。 (四)区域分布东密西疏,武汉

20、一枝独秀从市场主体数量分布、增量趋势来看,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依旧。从各类市场主体的地区分布来看:企业类市场主体最多的仍然是武汉市145970户,其次是襄樊市29713 户,分别占全省企业总数的43.2 %和8.8%。武汉城市圈企业类市场主体数量占全省比重为63.51 %。就市场主体的增长速度来看,随州市排在首位,2008年较2007年增长了45.1%,其次是恩施州,增长了18.2%(表1)。从全省企业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的地区分布来看:武汉内资、外资、私营经济三类企业注册资本占全省45.9%,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宜昌,占4.8%,襄樊占4.1%。增速最快的是随州,达到91.9%,其次是天门

21、32.2%。表1 2008年与2007年相比各地区企业类市场主体变动情况 单位:户;%;万元单位户数占全省比 例与2007年底比注册资本占全省比 例与2007年底比武 汉14597043.210.645.911.7黄 石125963.73.02.77.9十 堰168915.01.02.77.5宜 昌195585.8-3.04.82.5襄 樊297138.80.34.18.1鄂 州93262.84.01.99.8荆 门68912.0-17.11.8-12.0孝 感166124.9-13.13.717.5荆 州243097.22.52.819.3黄 冈120023.57.42.416.0咸 宁10

22、0453.010.52.223.5随 州94282.845.11.591.9恩施州97252.918.21.610.4林 区5760.26.91177940.119.4仙 桃28160.8-38.05805180.5-13.8天 门23590.7-21.44964450.532.2潜 江28400.8-15.66747320.613.1从内资企业区域分布看,2008年全省内资企业户数增长最快的有随州,增长34.04%,恩施州增长23.89%。减幅在20%以上的有仙桃、鄂州、天门、荆州、潜江。注册资本增幅最大的是随州,减幅最大的是仙桃(表2)。表2 2008年与2007年相比各地区内资企业变动情

23、况单位:户;%;万元单 位户数与2007年底比占全省比 例注册资本与2007年底比占全省比 例合 计129465-5.621000.61100省 直3601-20.582.78-6.7134.31武 汉26250-3.4120.287.0131.12黄 石4955-2.753.835.002.96十 堰6458-1.944.996.602.59荆 州8784-25.376.78-1.254.00宜 昌8190-3.176.33-17.723.63襄 樊17562-0.9713.574.504.78荆 门4241-5.253.282.041.84鄂 州2781-41.952.15-22.291.

24、91黄 冈16780-4.0012.9611.962.83孝 感8220-0.156.3512.482.54咸 宁58853.104.5513.092.09随 州587934.044.54114.011.86恩施州634223.894.9013.741.84林 区264-2.220.20609925.050.10仙 桃1020-56.320.79279931-37.010.45天 门1081-28.830.8326255010.390.42潜 江1172-22.490.914535517.710.72私营企业地区分布结构趋向合理,武汉城市圈地区优势明显。2008年,私营企业数量列全省前五位的依

25、次为:武汉市117921户(不含省直)、襄樊市11934户、宜昌市11121户、十堰市10318户、荆州市7689户,分别占全省私营企业总数的57.61%、5.83%、5.43%、5.04%和3.76%。增速超过12%以上的分别有随州、孝感、咸宁、黄冈、鄂州、武汉、荆门等市及神农加林区,比上年略有下降的有仙桃、天门、潜江及宜昌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列全省前五位的依次为:武汉市2276.4亿元(不含省直)、宜昌市213.3亿元、荆州市108.2亿元、十堰市100.3亿元、襄樊市88.4亿元,分别占全省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62.45%、5.85%、2.97%、2.75%和2.43%。除恩施州外,其

26、他市注册资本增长均在10%以上,增速列前五位的依次为:荆州市(101.08%)、天门市(69.72%)、随州市(68.05%)、神农架林区(39.8%)和咸宁市(37.74%)(表3 )。表3 2008年与2007年相比各地区私营企业变动情况单位:户;%;万元单 位户 数与2007年底比占全省比 例注册资本与2007年底比占全省比 例武 汉11792114.6757.6117.5162.45黄 石75086.983.6776728619.692.1十 堰103183.25.0417.942.75荆 州76896.913.76101.082.97宜 昌11121-35.4331.925.85襄

27、樊119342.15.8388433313.162.43荆 门498713.372.4471222224.561.95鄂 州402217.261.9644766825.451.23黄 冈734721.163.5969284929.81.9孝 感364529.811.7869962625.821.92咸 宁408825.21278577337.742.16随 州341074.251.6720240268.050.56恩施州33348.421.634222597.341.16林 区31215.990.155680239.80.16仙 桃179618.70.8830058731.30.82天 门12

28、7813.770.6223389569.720.61潜 江1668-10.030.8122118125.870.64从外商投资企业地区分布看,武汉地区企业户数占全省的四成多,注册资本占全省的47.22%;从增长速度来看,增长最快的是恩施州,与上一年度相比,企业户数增长了40%,注册资本增长了127.66%(表4)。表4 2008年与2007年相比各地区外资企业变动情况 单位:户;%;万美元单位户数与2007年底比注册资本与2007年底比合 计3741-5.632008357.9210.93省 直3261.56523814.1510.24武 汉1799-8.219483186.94黄 石1331

29、0.7430836.21-3.79十 堰115-19.5831409.62-20.62宜 昌2472.0793569.0818.1襄 樊2174.8366146.6726.46鄂 州982.0828165.5411.67荆 门88-3.331611.88-0.25孝 感139-4.7952106.526.63荆 州1825.8175811.0634.85黄 冈1372.2442002.8114.195咸 宁72-37.3931220.8851.44随 州139-9.1540113.8643.8恩施州494013231.66127.66注:林区、仙桃、天门、潜江四个单位因没有外资企业登记权,其数

30、据包含在省直内。二、湖北主要产业市场主体发展分析2008年湖北市场主体的产业分布形成三个类型的产业:第一类是以传统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为主体的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企业户数占比达64.3%,注册资本占比达44.3%;第二类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成为投资萎缩最快的几个行业;第三类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行业,是发展较快的行业。(一)户数增幅平缓而资本实力增加的产业:制造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1、制造业。制造业继续保持湖北第一大产业地位,企业户数占全省企业总数的18.1%,注册资本占全省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22.

31、1%。今年国家提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有九个产业属于制造业。包括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2008年全省制造业企业57512户,占企业总户数的18.1%。全省制造企业中:内资企业20878户,占36.3%,私营企业34626户,占60.2%,外资企业2008户,占3.5 %。与上年比,企业户数增长2.6%。2008年,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2696.75亿元,占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41.8%。从企业规模看,户均注册资本470万元,其中内资企业630万元,私营企业169万元,外资企业582万美元。2008年,全省制造业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内资企业分别比上年减少

32、8.3%和增长0.7%,私营企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21.4%,外资企业分别比上年减少10%和增长11.7%。分行业看,全省制造业以食品加工制造、纺织业、化工、非金属矿、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等为主,以内资企业为例,2008年从事这些行业的制造业企业为12654户,占其制造业全部户数的60.61%,注册资本占50.59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我省物流产业的主体,其企业总量和资本总量均有发展。2008年,全省该类企业为11358户,比上年增加324户,增长2.9%。其中内资企业6780户,占 59.7%,减少2.8%;私营企业4511户,占3

33、9.7%,增长13%;外资企业67户,占0.6%,与上年持平。2008年该类行业注册资本409.95亿元,增长5.9%。其中内资企业306.59亿元,占74.8%,增长5.9%;私营企业73.85亿元,占18%,增长12.1%;外资企业减少5.9%。3、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是我省企业户数和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2008年,我省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改制增多,内部调整加大。私营经济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企业108966户,其中内资企业48326户,占44.3%,私营企业60521户,占55.5%,外商投资企业119户,占0.2%。该类行业户均注册资本140多万

34、元,其中内资企业129.5万元,私营企业141万元,外商投资企业432.3万美元。该行业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户均141万元,比上年增加11万元。(二)企业户数增加但投资减少的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08年企业总数为11963户,其中内资企业3443户,占28.78%,私营企业8460户,占70.72%,外商投资企业60户,占0.5%。与2007年比,企业总户数增长13.3%,增速比上年低27个百分点,注册资本减少29.6%。其中私营企业户数增长1

35、5.3%,比上年低33.4个百分点,注册资本增长16.1%,比上年低66个百分点;内资企业户数增长8.6%,比上年低14.5个百分点,注册资本减少47.7%,投资下降是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减少的主因。2008年该类行业的注册资本总额为124.87亿元,其中内资企业66.71亿元,占53.42%,户均注册资本为194万元,私营企业52.51亿元,占42.05%,户均为62万元,内资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私营企业以小企业为主。2、房地产业。2008年房地产业企业11152户,比上年增长9.6%,注册资本1269.25亿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内资企业户数3589户,比上年增长4%,注册资本较上年总

36、额减少33.36%。受国家产业指导政策调整的影响,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资金紧缺,内资对房地产业的青睐程度明显减退。(三)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双增长的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几年,湖北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企业户数最多的行业之一。2008年湖北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26539户,占全部企业户数的7.15%。其中内资企业4661户,占该行业 19.2%,私营企业21292户,占80.2%,外商投资企业143户,占0.6 %。注册资本达到1127.51亿元,其中内资企业729.20亿元,占64.7 %,私营企业380.82亿元,占 33.8%。内资

37、企业平均资本为1428.7 万元,私营企业平均为179万元。从发展态势看,2008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28.9%,其中内资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7.8%和18.9%,私营企业增长1.6% 和35.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企业市场主体比重小,但发展势头好。2008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2909户,占全部企业户数0.9%,比上年增长6.4%,注册资本76.88亿元,占全部企业注册资本比重仅为1.2%,比上年增长31.1%。三、湖北市场主体发展在中部六省的地位与比较分析1、2008年,我省企业类市场主体无论数量还是注册资本,继

38、续居中部前列,总户数居第2位,注册资本总额居第1位。表5 中部六省企业主体发展排名情况单位:户,万元地区企业户数排名企业注册资本排名河南40964411025310372湖北33789221128381391湖南228070475140151.65安徽258440375779677.94江西194173657190978.26山西204522578602913.632、从内资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看,2008年,我省内资企业在中部六省排名仍然靠前。表6 中部六省内资企业发展排名情况单位:户,万元地区企业户数排名企业注册资本排名户均注册资本排名河南18009812308.556湖北129465214

39、83.912湖南8873735410.454安徽8185944472.113江西7648856310.275山西7556563644.9113、在中部地区省份中,我省私营企业总数虽然大大超过安徽、湖南、山西和江西,位列第二,比位列第一位的河南省少2.22万户,与上年同期总量差距增大。我省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虽继续位居中部第一,但比位居第2位的河南仅多近1亿元(去年为400多亿元)。从2008年度增速来看,我省私营企业增速均超过东部省市(江苏最高为9.81%),但与中部省份相比,增速高于其他中部省份,但低于第1位的河南省,与之差距并未缩小。表7 中部六省私营企业发展排名情况单位:户,万元地区企

40、业户 数排名注册资本排名户均注册资本排名河南22688912160.625安徽17404634155.396江西11316866169.614湖南13656743202.821山西12806055184.122湖北20468621178.083从个体工商户数量上来看,与中部地区省份相比,我省个体工商户排第2位,河南省个体工商户总数比我省多22.12万户,但差距有所缩小;2008年我省个体工商户总数超过上年度排在我省前一位的安徽省,并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数量多出8.5万户。表8 中部六省个体工商户发展排名情况单位:户,万元地区个体工商户户 数排名资金数额排名户均资金数额排名河南151.826安徽

41、342.475江西737134563.363湖南413.952山西693022634.391湖北222.8244、从外资企业看,截至2008年底,在中部六省中,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位居第一;户数和注册资本位居第二,排在江西之后。表9 中部六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排名情况单位:户,万美元地区户数排名投资总额排名注册资本排名江西4517121湖北3741212湖南2766343河南2657434安徽2535555山西897669199346在中部六省中,我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势头稍逊于江西与河南省。2008年度我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户数排名第2,排名在江西之后,新增投资总额与新增注册资本排名第

42、3,排在河南与江西之后。表10 中部六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排名情况单位:户,万美元地区户数排名投资总额排名注册资本排名 江西 485139666022602612 湖北 307230880931807143 安徽 250329081441594125 湖南 230428706851658874 河南220552408813241481 山西366813596460966四、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市场主体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一)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市场主体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并仍在延续1、市场主体户数增长速度减缓。以2007年底全省142.21万户市场主体(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

43、数,2008年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的市场主体数量(含6月起计入统计口径的1.97万户私营企业分支机构)为142.55万户、145.36万户、149.38万户、156.84万户,分别比2007年底增长0.24%、2.21%、5.04%、10.29%。2009年3月底,市场主体总量158.00万户,比2008年底增长0.74%。但从统计图上看,2008年第四季度保持较快增长,反映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比沿海地区滞后,而从今年元月开始市场主体总量增长趋势开始走平,增速明显低于2008年全年水平。图6 我省市场主体数量变化图单位:万户2、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增量同比明显减少。以2007年底全省

44、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额10797.42亿元为基数(外资按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6.8元折算,下同),2008年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的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0944.63亿元、11258.46亿元、11135.62亿元、11621.91亿元,与2007年底同比增长1.35%、4.26%、3.13%、7.64%。到今年3月底,注册资本金总额为11824.54亿元,比2008年底增1.74%。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增量为688.92亿元,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的同期1030.77亿元的增量相比,下降了33.16%。从统计图上看,近6个月注册

45、资本金总额波动较同期为平缓,3月份波动趋势向下。2009年一季度,在内资企业中,采矿业注册资金较上年下降5.96%,列减幅榜第二(第一是教育业)。图7 我省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变化图单位:亿元 3、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停产半停产、停业半停业企业开始增多。2008年8月份开始,受价格波动的影响,生产性企业原材料备货库存,原材料价格一路下滑,产成品随之降价,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远超产品的市场价格,使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如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2008年底,停产、半停产的增加到121家,占比13.41%。以孝感地区为例,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2008年初高价购进原材料,产品价格随原材料下跌,造成企业亏损;应城市

46、的纯碱产品,今年元月售价仅及去年10月份前的一半。消费水平下降对服务业也带来影响,武当山辖区30家旅行社二月份仍有16家处于停业状况。4、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汽车、机械装备、服装轻纺、化工医药、房地产业等行业受影响较大。武汉钢铁集团鄂城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上半年营利3亿多元,下半年亏损3亿余元。鄂州市汀祖镇的支柱产业是铁矿、铜矿开采业,2008年上半年铁精粉市场价格最高达到1800元/吨,下半年最低下跌到600元/吨。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转向系统2008年四季度同比下降57%。仙桃市一些纺织、服装加工企业,由于订单减少,产品积压、原材料涨价、外销受阻。宜昌市2008年新

47、增房地产企业36户,仅为上年同期的50%;新增注册资本1.46亿元,尚不及上年同期的40%。5、外向型企业影响大于内需型企业。以医药行业为例,武穴的广济药业,2008年9月份后的出口额只及正常月份的54%;天门湖北益泰制药、恩施八峰药化、利川奥龙生化医药等公司出口亚洲和欧洲市场受影响。中小企业受冲击大于国有大型企业,由于资金支持少、经营范围窄、产销渠道单一等因素,中小企业受的冲击更大。6、企业融资困难加重。企业资金紧张,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加普遍,中小企业尤为突出。2008年上半年,原材料供应紧张,部分企业高价采购,下半年销售下降,导致库存积压过大,资金占用过多,大企业资金回笼困难,中小配套企

48、业结算延期,银行贷款减少。湖北弗雷姆商贸有限公司从事纺织品进出口业务,金融危机爆发后,资金无法周转而破产。房地产市场由于大部分楼盘房价下跌,销售下降,资金回笼十分困难。(二)2009年我省市场主体发展的趋势分析1、我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开局为我省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稳定,工业经济部分行业回暖,企业景气回升,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消费市场开局良好,外贸出口降幅趋缓,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贷款大幅增加,这些都为我省市场主体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2、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等相关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将催生一大批新的市场主体。随着

49、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不断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都会促进公司制企业进一步壮大。2008年以来我省陆续推出的有关促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政策相继落实,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将不断增多。农村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将有力推动农村个体工商户以及私营企业大发展。个体工商户是2008年增幅最快的市场主体,这一趋势仍将保持。3、部分行业在今年一季度末有所回暖。以内资企业为例,今年一季度末,19大行业中有14个行业实现了户数增长,其中,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房地产业分别实现了2.37%、3.

50、49%、3.92%和9.39%的增幅;11个行业实现了注册资本金增长,其中, 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分别实现了3.17%、2.24%、6.83%和8.77%的增幅。部分行业虽有回暖,但部分企业投资意愿表现谨慎。今年一季度,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比上年减少2.32万元, 内资企业新增注册资本金同期减幅32.99%,外资企业新增注册资金同期减幅40.01%。4、各类型市场主体仍将保持增减互见的格局。从市场主体类型看,国有集体企业因大量改制重组还会出现户数及注册资本金持续双降的局面。公司制企业将保持户数及注册资本双双上升的趋势。私营企业户数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在全民创业政策

51、的强势推动下,城乡个体工商户将保持继续增加的态势,但由于城乡个体经营者中大量的是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和回乡创业人员,而其中相当部分的个体经营行为是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会成为数量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外商投资企业仍将延续新设立户数减少的态势。五、几点启示(一)把激活市场主体作为“保增长”的战略举措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应当坚持科学发展,把激活市场主体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带来了一定影响,但通过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加大政策落实,扩大招商引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减免各种税费,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仍大有可为。要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的

52、一系列战略举措,在“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上发挥职能作用,继续把突破性发展市场主体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战略,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稳步、健康发展。(二)市场主体的发展要从重数量为主转为既重数量更重质量2008年我省在大力增加各类市场主体的基础上,注重提高企业主体的发展质量。全省内资企业户数逐年下降,但规模不断扩大。全民创业政策的全面启动和深入推进,有力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以及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国有集体等类型企业的改制、并购,支持上市公司重组,鼓励有行业潜力和骨干企业扩充实力做大做强,积极组织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国

53、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他企业的筹建,支持和鼓励企业采取合并、兼并、购买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活力及竞争力。(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行业和新型行业我省的优势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钢铁、汽车、机械装备、轻纺、化工等)及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受金融危机及经济情况的影响尤为突出。而且制造业近两年发展速度一直在下滑(2007年湖北制造业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3.3%和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特别是要在以新型工业化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带动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使湖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

54、更广些。目前沿海东部等发达地区出现产能过剩、产业需要转移,结构调整的需求很大。而属于内陆内需主导型产业结构的我省要利用这种地区差异,积极转变观念,逆势而上,加快对外省的进一步开放,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各种类型的大中小企业来湖北投资,从而促进湖北市场主体的更快发展,不断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快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行业企业的调整振兴。(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改善市场主体的发展环境金融危机对企业融资产生了严重影响,融资难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瓶颈。企业生存和发展成为保增长的关键,为此,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财税金融

55、支持力度特别是信贷支持力度。要按照“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措施,鼓励金融产品创新,防范金融机构风险,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盘活全省非上市公司股权,实现企业创新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提升我省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同时要鼓励企业克服短期行为,集中优势资源,合理产业布局,提高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五)借力战略转移,大力培育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战略重心向农村转移,必然会加快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有大量农民工受经济下滑影响返乡滞留,待业人数增多。这一正反两方面的动力和压力都给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发展个体

56、私营经济提供了机遇。为此应当大力推进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市场主体的发展,鼓励全民创业,降低前置审批门槛,让这些弱势群体实现资本积累。同时协调好疏导规范与培育的矛盾,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健康规范。2008年武汉市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武汉城市圈投资信息参考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其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以不可估量的速度蔓延,全球经济开始转向,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堪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再也不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不可避免的受到此番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出口贸易首当其冲,2008年最后两个月对外贸易出现负增长,其中11月份,

57、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出口额同比下降2.2%;12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1%,出口额同比下降2.8%。出口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估计2008年中国GDP增速仅为8.2%左右,创近年来新低.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首先波及西欧发达国家,然后危机的影响逐步扩大,向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经济体蔓延,最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从东向西逐步深入,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特征的东部沿海地区最先感受到金融危机寒流,出口订单减少,企业减产或停产,部分出口企业倒闭,拒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12月,珠三角地区有接近10万家企业倒闭,返乡农民工是以往的2倍多。从200

58、8年第三季度开始,武汉也开始感受到了金融危机,10月份武汉出口开始下降,11月出口就出现了负增长,GDP增速明显下滑,第四季度武汉GDP增速仅为12%,明显低于前三个季度评价超过16%的增长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沌口)和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是武汉市对外开放的两大窗口,有超过80%的外资企业和出口企业集中于这两大开发区,同时,两大开发区也是武汉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从企业注册信息的角度,分析两大开发区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注册、企业注销等信息,对我们了解金融危机对武汉的影响很有帮助,也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策略,顺利走出困境提供信息参考。除了对两大开发区企

59、业的注册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外,本报告还包括其他两部分内容,一是2008年度武汉市市场主体注册信息分析报告,二是2008年度武汉城市圈市场主体注册信息分析报告。一、沌口和东湖两大开发区市场主体分析报告(一)截止2008年底两大开发区市场主体基本数据及图表1. 1 截止2008年底武汉市两大开发区分行业的市场主体注册信息1.1.1 两大开发区分行业的市场主体注册户数和注册资本信息单位:户;万元 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6.836,下同。1.1.2 两大开发区分行业的市场主体注册户数信息 单位:户 内资外资私营个体合计A17042106165B30429C2031717189762068D14215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