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养正安溪201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1697146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省养正安溪201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养正安溪201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养正安溪201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养正安溪201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养正安溪201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0年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语文(上)期中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桑之未落,。(诗经氓)(2)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3)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4)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5)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6)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樗散生传明宋濂樗散生者,钱塘人,李氏名诇,字孟言。少受学越人杨君廉夫,负气尚节,善为诗。卖药金陵市中,名其室曰樗亭,而自号

2、为樗散生。市人病者趋其门,买药无不与,所与必善,人人谈樗散生美不置口。或问樗散生:“今人莫不愿为材,有寸夸尺,有尺夸寻,惟恐人不己知,才不即用,又恐不得大任以为戚。今生乃以樗散自名,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樗散生曰:“吾计之熟矣。名之美者,吾岂不欲居之?然苟无实以称之,则名只足为祸。吾苟自以为可用,彼将以有用者求我,我或不足如其所求,则为妄人矣。吾今自以为樗,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何损于我乎?世之受祸深者,求名太切者也。夫名,虚器也,得之未必有益于身,而与我竞者,龈龂然欲夺之,不亦危乎?吾是以安

3、焉而不敢务乎名也。且吾之食者医,医之书易知,医之技易学,吾诚尽吾心焉。疑于心者不敢强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责其报,虽有不中,庶可以无愧矣。吾诚肯自负吾才而享釜庾之禄,岂皆不若乎人?然吏胥操法而迫吾侧,民庶持牒而聒吾前,吾心欲平之而力不暇,欲施吾才而势有不能,则吾心之愧无时而释矣。岂若守易能之技,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于是问者谢之,咸称樗散生为知道者。余闻于建安黄仁云。史官曰:樗散生之传不虚矣。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吾观世之有愧者多矣,生岂无见者乎?孔子强漆雕开仕,开自以为未信而不愿为,孔子悦之。樗散生岂学漆雕开者耶?然则谓生为知道,岂不然耶?或谓生慕樗以不才寿。彼庄生寓言,

4、生盖不取云。选自宋学士文集【注】樗(ch):臭椿;樗散:像樗木那样被散置无用之材;疢(chn)疾:疾病;龈龂(yn)然:争论不休的样子;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孔子弟子。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负气尚节,善为诗 负:凭恃B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 虞:担心C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 务:致力,追求D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 适:闲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诇是在金陵市中卖药的一个普通百姓,却能负气尚节,不夸于世;其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也在文中得到作者的充分肯定。B本文第三段表面上是对问者的回答,其实是李诇的内心独白,是以议

5、论的方式进行心理描写,很有层次地剖白内心,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C“史官曰”的形式取法于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在这段话中,作者以漆雕开婉拒孔子要求自己去做官一事,赞赏了李诇“食焉而无愧”的君子之道。D本文借给以卖药隐于民间的樗散生立传,劝诫人们不要追逐外在的虚名,主张名实相符,从某种意义上凸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适的隐士人格。4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B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C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

6、/以其无用也D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3分) 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山 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长 相 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 (3分)(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下片

7、“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分)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司祭们高举插有三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晨祷的情景。当时的玛丝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玛丝洛娃眼神暗淡,早已失去了当年明亮的神采。B聂赫留朵夫返身回到法院脱下大衣,走上楼去。他在第一条走廊里就遇见了法纳林。

8、他拦住律师,说有事要同他商量。玛丝洛娃被判刑后,聂赫留朵夫认为法庭作出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去找律师法纳林,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C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D新年到了,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把钱送给了堂弟。葛朗台很生气,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为此,妻子被吓病了。直到他从公证人口中得知,如果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继承母亲的遗产时,才把女儿放出来。E查理被

9、伯父葛朗台打发到印度后发了横财,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为了美色,竟和侯爵的漂亮的女儿订了终身。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1)她的心和福音书都告诉她:以后有两个世界需要期待。她日夜沉浸在两种无穷的思想中,对于她来说,这也许是合二为一的。 (欧也妮葛朗台)在葛朗台去世后,欧也妮心中的“两个世界”,具体指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合二为一”?(2)女犯的脚差点儿碰到一只瓦灰鸽。那只鸽子拍拍翅膀飞起来,从女犯耳边飞过,给她送来一阵清风。女犯微微一笑,接着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长叹了一声。(复活)这个女犯是谁?请简述造成她这个处境的不幸遭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下面

10、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上)【注】梧:梧桐。檟:楸树。樲:酸枣。棘:荆棘。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适。通“啻”,仅仅,只。(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人

11、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爱护,看一个人对身体的护养好不好,应该看他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B孟子认为作为一位园艺师,就不应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同样的道理,人们不能为护养一根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C孟子指出,身体的组成部分分为大的即重要的部分和小的即次要的部分,只晓得吃喝、护养小的部分而失去大的部分的人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的鄙视。D孟子主张一个人的吃喝不要只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否则,他将失去一些更为重要、更为可贵的东西。(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说的也是取舍的道理,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无以小

12、害大,无以贱害贵”的理解。(3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流行歌曲的遗憾 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在这一点上,流行歌曲往往有着太多的遗憾。 像弯弯的月亮,前面唱的是遥远的夜空,弯月,小桥,小船,阿娇,歌谣,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到此为止,和曲调相应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而“童年的阿娇”让人油然而生的是怀旧情愫。可当听众几乎把自己一腔思乡怀旧和曲调共舞时,歌词突然来了一个义正辞严的现代化批判:“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

13、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前面调动起来的那点伤情怀旧,便被置于很尴尬的境地,是继续伤情怀旧下去,还是收起这淡淡的悲伤和歌词一起去为乡村没有现代化而义愤填膺呢? 再比如涛声依旧,歌词里用了不少古典诗歌的动词技巧,像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打”无眠,就是把动词两边的名词距离拉大,使动词的意思多几个拐弯。还用了一些古典诗词的名词意象,主要是枫桥夜泊里的渔火、枫桥、钟声、客船,使歌词有了一些悠远典雅的意境,也有了一点历史感,特别是有两句写得确实不错:“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过去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可是,偏偏有两句反复唱的歌词却一下子显出了笨拙做作,那就是“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

14、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前句像匆匆把古人的衣服活剥下来,钮扣都来不及扣就草草上阵,后句像耐不住性子干脆直话直说,油彩都来不及擦就草草下场,本来的流畅一下子闹了个肠梗阻,本来的机智好像江郎才尽。 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

15、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流行歌曲的遗憾”这一论题,结合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B通过分析弯弯的月亮的歌词,指出其主旨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给人们的理解带来了麻烦:处境尴尬。C涛声依旧讲求艺术技巧,特别是化用枫桥夜泊中的意象,让歌词显得典雅而意蕴丰富,但仍有笨拙做作的瑕疵。D“流行歌曲往往有着太多的遗憾”,文中“遗憾”的意思,指流行歌曲本身的素质、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11对“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过去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借

16、用“旧船票”、“客船”的名词意象,使歌词有了些悠远典雅的意境,也有了一点历史感。B一直珍藏的那份感情仿佛一张旧船票,拿出这张旧船票却一直犹豫徘徊,不知是否能越过这时间的间隔重温往日的情怀。C借助动词“重复”将“过去的故事”的含义拓展,既是对往日爱情的追忆,也是种人皆有之的怀旧情感的流露。D“今天的你我”在经历了许多往事后,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对往日的情感有些内疚和不安。12如何避免流行歌曲的“遗憾”,不符合作者看法的是(3分) ( )A歌词要有悠远典雅的意境,有历史感,曲调可以是一种淡淡的忧伤。B情感连贯流畅、丰富多样,适应心灵世界的需求。C歌词含蓄自然,不做歌曲的附庸。D要避免流行歌曲的“遗

17、憾”,必须练好内功,不耍花拳绣腿,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技艺。(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大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甲:文学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高树鸣蝉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

18、能令万感生。” 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喧染着夏的气息。这时的蝉鸣但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唱山海经,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于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虽截取断句残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也

19、极富意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无想山,什么都不用想,就这样悠闲地度着时光好了。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 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20、,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螽斯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

21、雨也无晴的“禅”境? 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4年泥土下的黑暗,1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

22、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义悠长。B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觉得有一种清空风格。C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啼鹃、秋蝉、蟋蟀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D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14第段说:“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

23、作用。(4分) 15根据文章内容,请谈谈你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一句的理解与感悟。(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朱光潜的“美学”人生张金言一谈到朱(光潜)先生的学问,大家自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美学,原因是美学研究伴随了他的一生,是他最感兴趣和下工夫最多的学科。在朱先生的美学著作中,有最早留学欧洲时期用英文写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回国后写成出版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谈文学克罗齐美学述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版的大学教材西方美学史。正是这些著作奠定了朱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美学家的地位和声誉。与此同时,朱先生还译出了大量西方美

24、学经典著作,其中包括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三卷)、克罗齐的美学原理和维柯的新科学等。作为20世纪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翻译大家,也许只有朱先生可以与19世纪后期的严复相提并论。 美学对朱先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朱先生在论美感教育一文中说:“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还说:“儒家认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在朱先生看来,美学与伦理学始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

25、供完美的人生理想。 朱先生在讲艺术时必讲到人生,而在讲人生时又必讲到艺术。从艺术讲到人生,是说艺术来自人生。他说:“离开人生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从人生讲到艺术,是说人们要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做到超功利的观赏。这样人生才有情趣,才能从狭隘的功利束缚下解脱出来。 朱先生在谈美一书的开场话中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文革”之后,他每天打一趟太极拳,晚上喝一点酒,过着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

26、活。他之所以能够保持平淡宁静的心态自然得力于平素的道德修养功夫。朱先生一生都在追求“美学的人生”也就是“艺术的人生”“有情趣的人生”,所以他一直以求真务实的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处之。朱先生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我想再也没有比人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里说的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更能比拟朱先生的人格的了。记得在50年代初,大学教师刚刚开始改造,朱先生一时间成了被批判的“典型”、“重点”。但是他却处变不惊,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事后也不为此耿耿于怀,而是表现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照常上课。如果不是有深厚的人格修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朱先生一生勤勤

27、恳恳工作,从事教学工作,为国家培育了不少人才。他在历次运动中,虽经受冲击,多次受到批判,但他仍以其特有的睿智,走完了他卓有成果的一生。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说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一点都不为过,他称得上是20世纪中国少有的道德学问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师。 (选自人物,有删改)【注】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文中认为,朱光潜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美学家;作为20世纪介绍西方文学的翻译大家,只有朱先生可以与19世纪后期的严复相提并论。B朱光潜认为,美学与伦理学

28、始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供完美的人生理想。这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C朱光潜在讲艺术时必讲到人生,而在讲人生时又必讲到艺术。他强调要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做到超功利的观赏。D朱光潜能够保持平淡宁静的心态,一生追求“美学的人生”也就是“艺术的人生”“有情趣的人生”,主要得益于他一直以求真务实的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处之。E文章的开头从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研究写起,是因为美学研究伴随了他的一生,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美学是他观察人生的重要视角,同他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密不可分。14.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出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人生

29、观的主要内容。(4分) “说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一点都不为过,他称得上是20世纪中国少有的道德学问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师”,请联系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仿照画线句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阐释加点句子所蕴含的道理。(3分)“唯有埋头,乃能出头。”急于出人头地的话,除了自寻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就像一只蝴蝶,要想美丽如画,它的蛹就必须要经过地表下漆黑炼狱般的生活。如果不肯接受被压抑的痛苦,展翅欲飞之时,就是它的美丽终结之日。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2010年堪称经典翻拍年,不光“四大名著”纷纷走上荧屏,银幕上同样争相向

30、经典致敬。除了徐克筹拍3D版新龙门客栈外,倩女幽魂唐伯虎点秋香2等即将开拍,或已经上映。初步算来,纳入拍摄计划的翻拍影片就有7部之多。材料二 昨天下午,“经典文艺作品改编创作及法律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面对时下的改编热、翻拍热,与会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五、写作(7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请以“让身上的太阳发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需在话题

31、范围之内。2【参考译文】樗散生,钱塘人,姓李名诇(音xing),字孟言。年轻时师从绍兴人杨廉夫(维桢),凭恃意气,崇尚志节,擅长写诗。在金陵市中卖药为生,他把居室取名“樗亭”,而自称为“樗散生”。金陵市里患病的人到他家买药,没有不有所施与的,所施与的必定是良药,人人谈到樗散生都赞不绝口。有人问樗散生:“现在的人没有谁不想成为有用之材,有一寸就夸耀有一尺,有一尺就夸耀有一寻(八尺为一寻),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才能不能马上被使用,又担心不能得到重用而悲哀。如今你竟然以樗散自命,樗木,是无用之木,你难道是没有才能的人吗?为什么你的嗜好和别人不相同呢?所厌恶的樗木,是因为它没有用处啊。如今你制作良药使

32、患病的人活下来,对百姓的功劳非常大,为什么要用樗散的称号来污辱自己呢?”樗散生说:“我考虑这已是深思熟虑了。美好的名声,我难道不想拥有吗?然而如果没有实际才能来与它相符,那么名只足以是一种祸害。我如果自认为是可用的,那将拿有用的标准来要求我,我或许不足以和所要求的一样,那么我就是无知狂妄的人了。我现在自己认为是“樗木”,我不必担心我的可用之处,然而我的可用之处本来就存在,这对我有什么损害呢?世上受祸害严重的,是追求名声太急切。名声,是有名无实的东西,得到未必对自己有好处,那些和我竞争的人,争论不休想夺取好名声,不也危险吗?我因此心态平和而不敢追求名声。况且我以卖药为生,医药的书容易读懂,治病的

33、方法容易掌握,我确实尽心尽力了。内心有怀疑的病不敢勉强给人治疗,对病情作用不大的不敢多收酬劳,即使有不能治愈,大概可以没有愧疚了。我确实愿意凭我的才学而安享升斗的俸禄,难道我的才能都不如别人吗?但是小吏们在我旁边操持着律法,百姓拿着诉状在我前面吵扰,我内心想使事态平息,却没有闲暇的精力,想施展我的才能,情势却不允许,我内心的愧疚无法释怀。还不如从事易于掌握的医术,拥有无用的名声而自我满足!”于是问的人辞谢他,都说樗散生是明白道理的人。我是从建安(建德)府的黄仁云那里听说的。史官说:樗散生的传闻不假啊。樗散生难道果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我看世上有愧于心的人很多

34、啊,樗散生难道没有看见吗?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自认为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而不愿做,孔子对此很高兴。樗散生难道是效仿漆雕开的吗?既然这样,那么说樗散生是明白道理的人,难道不对吗?有人说他是羡慕樗木因为不才而长寿。那是庄子的寓言,樗散生大概不会取用。(三)古代诗歌(6分)6、(1)不同(1分)。杜诗用春天的“二月花”来比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1分);李词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从而表现相思之愁苦(1分)。(2)“菊花开,菊花残”,点明时令是秋季,抒情主人公从花开等到花残,表明相思之久(1分);用“花残”二字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1分),衬托主人公及其愁苦的心情(1分

35、)。 二(16分)(一)文化经典(6分)9.(6分)(1) C(选段没有说“大的”即“重要”、“小的”即“次要”)(二)文学名著(10分)7A E(A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玛丝洛娃唯一没变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 E不是为了美色而是为了向上攀,其实侯爵的女儿丑的嫁不出去。)(5分)8(1)一个世界是爱情,她期待夏尔能平安回来,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2分)另个世界是宗教,只有祈祷和信仰才能给她带来慰藉和希望。(2分)对于欧也妮来说,长久的孤寂使得爱情就是她的信仰,她的精神支柱,她的祈祷也更多是为了夏尔,两者自然“合二为一”了。(1分)(2)她叫玛斯洛娃。(1分)她在聂赫留朵夫姑妈的庄园里被聂

36、赫留朵夫诱奸并怀孕,(1分)不幸的玛斯洛娃因此被赶出主人家,生活颠沛流离,(1分)后落入妓院。(1分)在妓院里,因被诬陷毒死人而受审。(1分)三、(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B(B,“主旨是多元的”错)(3分) 11,D(D属于“无中生有”)(3分) 12A(A属于以偏概全,不是所有歌曲的标准) (3分) (二)(选考)(15分)甲:文学类 13.(5分)A C14. (4分)“无想”代表着一种闲适从容或悠闲逍遥的心境。(2分)如果只答恬静、慵懒倦怠不得分。在结构上,这句话对上面两段有总结或收束的作用。(2分) 15.(6分)蝉经受了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享受

37、生命的快乐。(3分,每点1分。)感悟能扣住其中的任何一点阐发,言之成理即可。(3分)乙:实用类 13、AD(5分)14(4分)(1)美是一种善,善也是一种美。美与善的统一和结合,才会有最高的人生境界。 (2)人生要有情趣,要淡泊功利,用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对人生做到超越功利的观赏。 (3)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以平淡宁静的心态和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看人生。说明:概括出一点给1分,概括出两点给2分,概括全三点给4分。15(6分)答题要点: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1分)朱先生确实做到了这三不朽,理由是:(1)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足以为后世楷模,可以说是立德;(2)

38、朱先生一生从事教学工作,培育了不少人才,可以说是立功;(3)朱先生一生著作甚丰,留下的著作有几百万字,可以说是立言。(3分)朱光潜先生的学术成就确实值得我们景仰,但如果没有很高的道德境界和精神,朱光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他的成就背后的思想和人格的闪光点更值得后人学习。(2分)四、语用(13分)16(3分)示例:就像一颗种子,要想生根发芽,就必须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如果不肯忍受被埋没的苦闷,破土而出之时,就是它生命枯萎之日。17. (10分)(1)(3分)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受关注。/ 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引发热议 (2)(7分)观点一: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 观点二:改编、翻拍

39、也是艺术创造。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赞成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风格唯美细腻更精致,整体气质青春靓丽也文化;能够推动年轻人重新关注名著;可以把随着年代久远,具象感觉越来越遥远的文化氛围,重新抛光与打磨,符合现代人品五、写作(70分) 18作文评改参照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审题立意点拨】“让身上的太阳发光”这个话题是从苏格拉底的名言中引出来的,理解这个话题应当以苏格拉底的名言为基础。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强调的是努力发现并培育人身上的潜质与潜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格尊严。“让身上的太阳发光”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都拥有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格尊严的潜质与潜能,这就是“太阳”。如果这种潜质与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掘、培养、提升,或者被遮蔽与扼杀,“太阳”就不能“发光”。“让身上的太阳发光”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让身上的太阳发光”是一个兼语短语,要确定立意的范围,我们可以问几个问题:谁让谁身上的太阳发光?“太阳”指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没有发光?怎样让“太阳”发光?让“太阳”发光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在思考这些问题并做出自己明确的回答后,我们作文的立意和选点就定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