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1688477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张小飞I摘要:本文采用亲子关系测验(PCRT与症状自评量表 vSCL-90)量表评定了 978 名中 学生的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的 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父子关系(含父女关系,下同 还是母子关系(含母女关系, 下同,十个类型中,大部分数据在 50%以上 十种不良好亲子关系中,父子关系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期待型、不安型和不一致 型;母子关系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期待型、不安型和溺爱型。3 )城市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相比,除“消极的拒绝型”父亲人数显著少外,其余类型无显著差异。4)高中与

2、初中生相比,除“干涉型”母亲人数显著少外,其余类型无显著差异。5)普高与职高学生相比,除“消极的拒绝型”父亲人数和“溺爱型”母亲人数显著 少外,其余类型无显著差异。6)在“消极的拒绝型、积极的拒绝型、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五个类型的得分上父母有显著差异,总分父母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7)中学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存在比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8)初中生的“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大于2 分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高中生。其余工程中,无显著差异。9)普高生的“抑郁、恐怖、偏执”因子分大于 2 分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职高生。10)除“抑郁、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纬度外,其他纬度因子 分大于 2

3、 分的初中女生人数均少于初中男生,但均无显著差异;除“偏执、强迫症 状、敌对、躯体化”纬度外,高中女生的人数均少于高中男生。其中在“强迫、偏 执”两个纬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敌对、躯体化”两个纬度上无显著差异;除躯体 化、偏执、焦虑、其他纬度,职高女生人数少于男生,其中只有敌对这个纬度人数无 显著差异。11)城市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在“抑郁”纬度上呈显著差异。12)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在各纬度的因子分大于2 分的人数比例有上升的趋势。13)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高相关,不同类型的不良好亲子关系与中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关键词:亲子关系 心理健康 中学生1 问题的提出亲子关系作

4、为中学生三大社会关系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中最重要的 社会关系,已经I作者单位: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过渡 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中学生获得“成人感”, 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 征的形式运算阶段。这种变化在行为中表现为中学生开始经常以审视和质疑的目光看 待甚至公开反抗父母权威。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是子代依恋和 独立于亲代两种倾向冲突和对立的阶段。一部分中学生顺利地通过了这个阶段,一部 分学生出现适应障碍,发生了各种让社会、他人不能接受的行为。有关研究发现,亲 子

5、冲突与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犯罪、吸毒、学习成绩差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初中(166高中(186职高150)总计初中(150高中(180职高146)总计家庭亲子关系测验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 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修订,该测验被证实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为我国心理学家所广泛采用。它将不良好的 亲子关系分为 5 种态度、十个类型,每一个类型有10 道题,每种类型满分为 100,得分50 被认为可能存在该种不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良好亲子关系十个类型的概念内涵介绍 如下:表 3 亲子关系诊断测验结果概念内涵:A消极的拒绝型父母对子女所说的话不理、忽视、不关心、不信任、感拒绝的态度情不好等态度。E积极

6、的拒绝型 父母对孩子有体罚、虐待、威吓、苛求、放弃养育责任等 态度。C严格型父母对子女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支配的态度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能力,D期待型父母自己的夙愿、希望投身在子女身上,忽视子女的天赋希望子女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去做,即望子成龙。E干涉型大致与期待型相同,为了能使孩子变得更好而细心的去照顾,保护的态度尽量给予帮助和嘱咐。F不安型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业,健康,朋友,前途等,具有完全不必要的担心和不安,因而对孩子过分负责,给予过分的帮助。G溺爱型对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都是无条件的接受,对孩子过分服从的态度喜爱,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子女

7、的要求,即使子女做了坏事,也为其申辩。H盲从型让孩子持有一切权力,父母不管付出多大牺牲,也要接受孩子的要求。I矛盾型对子女的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矛盾的态度管教态度缺乏一贯性。J不一致型指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父亲叱责子女时,母亲却来阻止。222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含有十个因子 90 个工程,内容涉及、意识、思维、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 食睡眠等,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画自觉症状等优点。该量表 的每个条目采用 5级评分制:无该项症状反应评 0 分;很轻 1 分;中度 2 分;偏重 3 分; 严重 4 分。总分超过

8、160分,或阳性工程数超过 43 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 2 分,考虑筛 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2.3 研究程序2.3.1 培训主试对各个班级的主试 班主任)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统一要求。2.3.2 正式测试以班为单位进行家庭亲子关系测评和心理健康测评。两个测评时间相隔一周。233 问卷筛选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份,有效问卷为1956 份。2.3.4 数据录入、管理与统计分析采用 SPSS10.0 for Windows 对数据进行录入与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2.3.5 被试访谈对部分被试进行个别访谈。3 结果与分析3.1亲子关系现状的分析3.1.1

9、亲子关系总体现状表 4。表 4 中学生评定亲子关系结果的统计N=978 人亲子关系类型AB CDEF G HI J百分位 子评父6.916.89.82.8114.5 5.26.44.95.196 99子评母4.5 12.5 4.712.91.3 2.25.23.95.7百分位 子评父20.4 19.640.5 5.3 16.2 10.519.39.1 21.91071 95子评母18.3 16.333.2 1.77 : 3.9 12.310.5 18.99.3百分位 子评父28.3 13.612.7 6.6 19.3 4.48.312.4 1210.151 70子评母1914.2 12.1 2

10、.214.5 1.8 5.210.98 10.2百分位 子评父18.8 2012.5 8.810.8 10.1 1023.5 24.43221 50子评母28.2 23.522.2 5.29.8 4.51330.625.433.2百分位 子评父25.6 3025.5 76.6 42.7 70.557.2 38.636.842.820 以下 子评母3036.5 27.8 89.9 65.888.566.3 42.843.8 41.6表 4 是中学生评定亲子关系各类型各等级人数占参加测验总人数的百分数,例如,对父A类型评定等级百分位9699 的数据为 6.9,表示评定父亲亲子关系A类型等级最高的学

11、生人数占6.9%。表中百分位划分等级是依据PCRT 的规定,并做适当调整,由最高到最低划分 5 个等级,最高等级是百分位 9699,最低等级是百分位 20 以下。从表 4 中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亲子关系评定的总体情况不佳。(1无论是父子关系(含父女关系,下同 还是母子关系(含母女关系,下同 ,十个 类型中,大部分数据在 50%以上 消极拒绝型和严格型父亲除外)。说明,在我们所调 查的对象中,大部分中学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存在一种或几种问题,其中部分工程达到70%-96%(2十种不良好亲子关系中,父子关系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期待型、不安型和 不一致型;母子关系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期待型、不安型和溺

12、爱型。学生评定父母 期待型(D和不安型(F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这两类亲子关系问题最严重。评定等级最差统计中,评定父期 待型(D和不安型(F最差的分别有 85.4%和 80.6%;评定母亲期待型(D和不安型(F最 差的分别有 95.1%和 93%期待型(D方面,绝大多数的父亲母亲都对子女怀有过高的期望,而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性向,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去做,甚至以命令、强迫的方 式监督他们。这样的期待和管束往往使孩子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国父母“望子成 龙,望女成风”的心态非常的普遍。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普高生和初中生家长对孩子 的学习成绩期望过高。例如,在我们同时实施的家庭访谈

13、中,学生在回答“家长对你 学习上的要求是否超过你的能力?”时,选择“经常是”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5%, “有时是”占 42.6%, “不是的”占 32.4%。问家长“在学习上,您要求孩子近一年内学习成 绩达到什么程度?”回答“名列前茅”的有45.5%,回答“中等偏上”的有36.8%;而他们的孩子在回答“近一年内你尽最大努力学习成绩在班里能达到什么程度?”时,选择“名列前茅”的有 26.3%,回答“中等偏上”的有 29.7%。而表现在职高生家长上虽 然不像普高生家长那样要求孩子的成绩能达到重点大学,但其对孩子的期望值跟真实 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跟家长不是很了解整体教育情况有关。不安型(F方面,

14、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分担心、保护和负责,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学业和交友等事无巨细,都给予过分的照顾和帮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把所有的时间精力用在学习上,其他的事情家长都可以代劳。在父母过分保护下的孩 子,亲身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很少,有的表现出依赖性,有的则表现出反抗性。在我的 访谈中,家长对于“只要孩子学习好,家长再苦再累也值得”,“非常同意”的占 42% “比较同意”的占 36.2%; “只要对学习有好处,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可以满足”,“非常同意”的占 15.3%, “比较同意”的占 26.3%。3)从表 4 中还可看出,母干涉型(E、溺爱型(G、盲从型H)和父母不一致型 (J等方面问题

15、也比较严重,学生评定其为最低等级的分别有75.6%、79.3%、73.4%和74.8%、。具体表现与上文所述类似,干涉型大致与期待型相同,为了能使孩子变得更 好而细心的去照顾,尽量给予帮助和嘱咐,若孩子不听从就唠唠叨叨,严加管束,甚 至强迫。溺爱型G 方面,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要是学习成绩好就过分宠爱,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盲从型也与上述类似,只要孩子认真学习,其他条件均 可谈。不一致型方面,比如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母亲叱责子女时,父亲却来阻止。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均认为严父慈母的占多数, 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母亲比父亲更严厉的比例更多,当然溺爱型的

16、母亲比父亲 比例也更多。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3.1.2 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不良亲子关系上的得分差异。城市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相比,除“消极的拒绝型”父亲人数显著少外x2=4.03 ,p.05 ),其余各项经卡方检验,城市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无显著差异, 表略。分析原因,农村学生父亲是家里经济的顶梁柱,工作繁忙且文化水平普遍不 高,平常较少与子女沟通,因此造成对子女所说的话不理、忽视、不关心、不信任、 感情不好等态度的现象。其他各项无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温州的农村与城市相差不 大,经济也是较发达的,文化差异也小,信息渠道丰富。3.1.3 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在不良亲子关系上的得分差异。

17、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相比, 除“消极的拒绝型”父亲人数和“溺爱型”母亲 人数显著少外p.05 ),其余各项经卡方检验,普高学生与职高学生无显著差异,表 略。分析原因,职高生父亲不重视或不懂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再加上工作繁忙,没时 间与孩子交流或将其寄养在祖父母等亲戚家里。很多职高生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小学或 初中的时候成绩突然下降,最后未能被普高录取。很多职高生的母亲十分宠爱自己的 小孩,将自己的孩子视为小皇帝,从而养成了些不良习惯和不适应社会的性格,等其 长大了想教育却教育不了。职高生中就有许多这一类型的学生。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晚上九点多,职高一班主任给一位平时常规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旷课、迟到

18、)打电话,问其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说在银泰,和学姐在逛街。尔后班主任给其家长打电 话,他妈妈说他很乖,正在家里。于是班主任故意说,能否请学生接电话?妈妈很自 然的说,我现在不在家。这种对话听起来的感觉是妈妈已经很熟练的可以“应付”老 师的许多“盘问”。3.1.4 初中生与高中生在不良亲子关系的得分差异高中与初中学生相比,除“干涉型”母亲人数显著少外p母(MTA消极的拒绝型47.5338.113.02*E积极的拒绝型45.1238.092.99*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C严格型56.2245.122.62*D期待型19.7613.743.76*E 干涉型42.5432.602.82*F 不安型

19、23.3215.981.06G 溺爱型35.7931.450.08H 盲从型36.4833.330.06I 矛盾型37.6834.120.06J 不一致型32.0832.080.00总分376.52314.623.58 *注:得分越少,说明亲子关系越偏向不良好。* :p0.05 ; * :p0.01 ;下同。从表 5 可以看出:在“不安、溺爱、盲从、矛盾、不一致”五个类型的得分上父母无 显著差异,其余各项父母得分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存在更 多的问题,总得分的显著差异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可能与家庭分工有关,在大多数的中 国家庭中,实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母亲比父亲负担

20、更多的教养子女的责任,母亲与子女关系更密切,但矛盾也是更大。母亲更多地管教、干涉子女,从而引起子女 的逆反心理。在我们平时上课以及心理咨询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学生抱怨“妈妈太 严,什么都要管,太唠叨。”3.2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 316 名初中生 SCL-90 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如表 6,对 366 名高中生的测评结果如 表 7:对 296名职高生测评结果如表 8表 6 初中生 SCL-90 量表测评因子分2 人数因子男女总计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躯体化17153210.12强迫症676012740.18人际关系敏感24265C)15.82抑郁34387222.78焦虑6558123

21、38.92敌对35296420.25恐怖1515309.49偏执45438827.85精神病性17153210.13其他19153410.76表 7高中生 SCL-90 量表测评因子分2 人数因子男女总计%躯体化30265615.30强迫症776614339.07人际关系敏感27356216.94抑郁39458422.95焦虑636512834.97敌对41367721.04恐怖16244010.93偏执45358021.86精神病性25305515.03其他20204010.93表 8职高生 SCL-90 量表测评因子分2 人数因子男女总计%躯体化169258.45强迫症45459030.4

22、0人际关系敏感20284816.22抑郁40549431.76焦虑604910936.82敌对14163010.14恐怖20395919.93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偏执49398829.73精神病性22234515.20其他1613299.80注:因子2 分作为心理不良反应的标准,一个被试可同时有一个以上因子 2 分表 6、表 7 表明: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样,其中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焦虑、偏 执”五项的比例较高。其余几项,初中生与高中生相比,“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 三项人数比例较低,卡方检验表明:初中生的“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大于2分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高中生(均为p。其余工程

23、中,比例都很接近,无显著差异,卡方检验表略。表 7 和表 8 表明:职高生在“焦虑、强迫、抑郁、偏执”这四项上比例偏高。职高 生与普高生比较,在“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偏执”这几个纬度上比例高于普 高生,卡方检验表明:普高生的“抑郁、恐怖、偏执”因子分大于2 分的人数显著低于职高生p0.5 ),但焦虑、精神病性的人数比例与职高生没有显著差异。在“躯体化、 敌对、人际关系敏感、 强迫症、 其他”这几个纬度上职高生的比例小于普高生。 卡方检 验表明: 职高生在“躯体化、敌对、强迫症状”因子分大于 2 分的人数显著低于普高生p0.5 ),但在“人际关系敏感、其他”两个纬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表 6

24、 表 7 表 8 表明:除“抑郁、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纬度外,其他纬度因子分大于2 分的初中女生人数均少于初中男生,但均无显著差异;除“偏执、强迫症、敌对、躯 体化”纬度外,高中女生的人数均少于高中男生。其中在“强迫、偏执”两个纬度上有 显著差异,在“敌对、躯体化”两个纬度上无显著差异;除躯体化、偏执、焦虑、其他 纬度,职高女生人数少于男生,其中只有敌对这个纬度人数无显著差异。城市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在“抑郁”纬度上呈显著差异,城市学生人数比例显 著少于农村学生 表略)。其他纬度如“强迫倾向、人际敏感性、焦虑”,农村学生比例 也高于城市学生,但不呈显著性。本调查表明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率农村高于

25、城区,这 是有悖于一般规律的。普遍的情况应该是城市的问题高于农村, 因为城市人群的压力普 遍大于农村。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反常现象呢?我们的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父母外出做生 意的较多,“留守孩子”这一群体远高于城区,因而他们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城区学 生。强迫症状和焦虑两个纬度是十项纬度中呈阳性人数比较高的,中学生强迫症状主要 表现在病此外,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在各纬度的因子分大于2 分的人数比例有上升的趋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态的过度思虑,控制不住自己,总想一些无聊的事情,被迫做些毫无乐趣而又 不得不做的动作,强迫怀疑,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担心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有 强迫症状的学生在性

26、格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处事生硬执拗,拘 泥教条,他们虽守规矩,讲信用,遵守时间,但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他们往往有许多 不合理的观念,这些观念大多来自早期的不良教育,特别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不 能出一点差错,这些不合理的要求把孩子的心智锁进了牢笼,一切按规矩办事,结果是 对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无所适从,总怕犯错误,放不开手脚,于是就产生用反复思考、 检查来排除心头的困惑。中学生的焦虑倾向,比例也比较高,焦虑是神经官能症的一 种,是一切神经症表现的基础,它是直接经历的,而不是在恐惧或强迫下间接经历的,焦虑患者对焦虑的体验要比其他神经症来得明显,且弥漫性也大得多,个体往往不能对

27、 自身的焦虑反应作出合理的解释,即使是小的危险或压力,个体可能产生与之不相应的 相当强烈的焦虑反应。在中学生中,家长或学生本人的期望值过高等都使学生产生严重 焦虑的倾向。3.3 亲子关系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3.1 分析亲子关系测验的总分与心理健康测验自评分的相关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自评分呈显著的相关,说明亲子关系的好坏与中学生的心理 健康有显著的相关,表略。系数r=0.633(p 332 不同类型的不良亲子关系可能引起的不同心理问题前述结果已经表明亲子关系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高相关,但不同类型的不 良好亲子关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无明确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分别计算 10 类不合

28、理亲子关系与10 种主要心理问题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 9:表 9 10 类亲子关系与 10 种主要心理问题的相关系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其他消极拒绝 0.56 * 0.150.69* 0 64 *0.25 0.67* 0.130.16 0.300.23积极拒绝 0.220.330.64*0.29 0.65* 0.60:* 0.28 0.41 0.140.43严格型 0.25 0.66*0.15 0.25 0.79* 0.320.24 0.190.220.64 *期待型0.100.190.180.63* 0.66 * 0.29 0.12 0.21 0.200.31干

29、涉型0.110.19 0.240.69* 0.64 * 0.29 0.210.19 0.370.30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不安型 0.250.220.250.18 0.65*0.250.190.20 0.420.40溺爱型0.200.260.70*0.340.330.270.26 0.68*0.300.23盲从型 0.210.310.73* * 0.330.350.26 0.19 0.69* 0.260.24矛盾型 0.240.330.54* 0.25 0.78* 0.220.100.130.180.45不一致型 0.190.56 *0.51 * 0.21 0.76*:0.220.120.

30、220.230.31从表 9 可见,每种不良好亲子关系至少与一种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高度的相关(相关系数r0.63:消极拒绝型亲子关系与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存在着高相关并与躯体化 存在较高相关;积极拒绝型亲子关系与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敌对存在高度的相 关;严格型亲子关系强迫症、焦虑症、其他存在高相关;期待型、干涉型亲子关系与抑 郁症状、焦虑症状存在高相关;不安型亲子关系与焦虑症状存在高相关;溺爱型、盲从 型亲子关系都与人际关系、偏执存在高相关;矛盾型亲子关系与焦虑症状存在高相关,与人际关系存在较高相关。不一致型亲子关系与焦虑症状存在高相关,与强迫症状、人际 关系存在较高相关。4 讨论亲子关

31、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直 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在本研究中,温州地区中学生家庭的亲子关系情况不容乐 观。4.1 中学生不良亲子关系原因探讨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学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了一种或几种问题,不 良好亲子关系的存在相当普遍。其中尤以期待型、不安型的问题最为突出。造成这一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我们对学生以及家长的访谈记录以及我们的实际观 察,我们发现影响亲子关系有以下三个最重要的因素:4.1.1 交流在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离不开沟通,它是心灵沟通的纽带,是架设情感的桥梁,是消除误会的良药,离开了沟通,人就会变得闭塞,就无法在世上生活

32、。亲人之间更 是这样,沟通是他们情感联络、相互理解的很重要的途径,但是现在很多家庭成员虽 同居一处,相互之间感情的敏感性却越来越差,无心去体会别人的心理感受,彼此缺 少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中国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 96.5%的父母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孩子谈话,85.7%的孩子表示“比较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愿意”和“非常愿意”和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 ;而且 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难怪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 我”、“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 48.2%,都没有超

33、过半数。而在孩子谈到最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也就是说,在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4.1.1.1 中学生具有闭锁心理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活动的发展特点,他们既有开放的一面,喜欢交朋友,也有闭 锁心理的一面。他们不会轻易表现自己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 表露,而且极易产生悲观情绪, 渴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己的生活空间, 在其中充分体 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和快乐。为此,他们有时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希 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秘密,使家长无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工作。在这种 情况下,家长如果不能进行恰当、合理、有效的教育引导,不能正

34、确地理解、对待闭锁 心理,那么极易使孩子对家长的正确要求产生抵制情绪,结果产生负效应。4.1.1.2 亲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首先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或者因 为工作太忙,会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因此过去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现在对于青春 期的孩子更加感到陌生,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其次,对于大多数现代家庭来说,家长 对自己的独生子女一般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们的未来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尽自己最 大的努力能使他们获得较好的教育,将来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 地。但是,由于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和他们 谈他们自己的内

35、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最后,Steinberg4从社会生物学角度提出,青春期间个体与父母冲突的增加是由于确保青少年能与同伴一起 度过更多的时间并与家庭内部成员以外的个体进行交往。,所以由于两代人由于价值观 的差异、中学生的社会化更多的受同辈群体的影响,亲子之间还是缺乏有效沟通 4.1.1.3 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婴亲子依恋是指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系。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是 其情绪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称为个人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之所以说是“关键 期”,是因为,在 02 岁左右的儿童与看护者可以发展出非常密切的情感联系。儿童与 父母若不能正常经历这个阶段,相互之间

36、的这种亲密联系就很难重新建立起来。日本东 京都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冈本淳子等三人对初中、高中学生中发生的逃学、家庭暴力和其 他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结果认为,上述行为的根源之一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在于幼儿教育及亲子关系。在调 查的 84 名学生中,有 82 名学生的不良行为都和紧张的亲子关系、不良的家教有关。因 而从婴儿期起就要重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4.1.2 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4.121 规则不合理、不清晰很多家庭的亲子冲突源自于规则的不合理、规则的不清晰。其实规则不在于数量的 多少,而在于是否必要和合理。太多没必要的清规戒律,必然人为地产生过多的控制, 引发更多的亲子冲突。导致规则不清晰的

37、因素,一是父母表述含糊不清,结果引发孩子 的犹豫和试探;二是成人言行不一致,等于有两套规则,结果孩子往往会试探对自己有 利的那一套规则;三是成人之间意见不一致,孩子最初会无所适从,后来便会逐渐磨练 出“见风使舵”的本领,引发亲子冲突。清晰的规则有利于孩子探索世界;规则不清 晰,会让孩子难以理解、不知所措或者进行试探。4.1.2.2 规则僵化从规则的弹性来看,可以将规则划分为三类:不变的规则、适应性的规则与 临时的规则5。三类规则对应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如果混淆了规则的类型 及其相应的教育方式,就会产生观念上的误区,影响规则的教育效果,并在教育实践 中引发规则教育与孩子个性健康发展之间

38、的矛盾。比如,认为规则都是不可改变的, 那么规则就真的成了仅是对孩子的控制和专制,就会抑制孩子的活力和创造性,人为 地导致较多的亲子冲突。4.1.3 亲子双方心理上的独立自主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首先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 随着青少年 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 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而且自我意识飞速发展,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 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认为自己有自己的主见,且自己的主见很不 错,家长的很多想法自己都知道或者认为家长的想法太古板;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 般习惯于把自己的

39、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 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 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而且中学生的父母,大都快步入更年期,表现多种多样,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怒,易哭,疲乏,很容易引起亲子冲突。此外,他们过去 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则 会突然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的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 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 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这

40、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 的阶段。在此阶段,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 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引发亲子冲突。4.2 亲子关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高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亲子关系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高相关(r=0.633。这提示家长:中学生时间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需要新型的亲子关系,随着子女的成长,家长对待 孩子的方式方法也要“成长”。中学生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都需要父母的配合才能很 好的解决,如果亲子间缺乏爱和关心、支持和帮助、很少沟通或直接表达其情感、过于 严格的控制、过多的干涉、过高的期望,那么处在这种亲子关系的中学生往往无法解决 好各种矛盾冲突,从而导致心

41、里失衡,诱发种种心理问题。虽然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亲子 关系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但是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很多因素有密 切关系,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学校环境、人际交往、社会大环境等。真正改善亲子 关系,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改变就业理念、鼓励自主创业、扩大高等教育容 量等等。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很多幼儿园、小学都有家长学校,学校配备了专门 的家长学校教师、客座专家教授,家长学校定期开课,宣传素质教育理念。可是,在各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对家长学校的重视程度就大不如小学幼儿园了,即便家长开会, 也大多是交流升学信息,宣传如何抓升学率,向家长传达孩子在校常规表现等。5 建议建

42、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父母,二是孩子,三是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指学校。5.1 父母方面父母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因为孩子毕竟是不成熟的个体,他们生活在由成人提供的环境中。因此相对而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深。5.1.1 尊重孩子人格。父母是教育者、监护人,是孩子环境的直接构建者,这就要求父母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提高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修养同时尊重孩子的独立 性,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形成民主型的亲子关系。 中学生个性特 征最主要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成人感,希望成为并被人承认是成年人,反对把自己仍归属 于儿童,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

43、重新建立新型的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亲子关系。父母应该正视子女的合理需 求,转变家长制作风,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要尊重 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 5.1.2 重视有效沟通。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坚持有效的亲子沟通。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 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关系。经常的沟通, 一方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另一方面又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 时与父母交流,获得父母的帮助,这样,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被子女所接受。父母不 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课紧张,怕影响孩子学习等理由减少甚至

44、不与孩子沟通交流。家 长应充分认识到,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是事实,但仅有成绩没有全方位竞争能力的子女 不会有好的前途。 自己要学会跟孩子沟通, 还要引导孩子跟自己沟通,这也是父母的责 任。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父母观察子女的言行举止和情绪变化,分析他们的行为 和内心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愿望。5.1.3 讲清道理,制定明确的行为标准。制定明确的行为标准是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明确具体的行为准则能 使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帮助孩子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 长在制定行为标准时应尽量使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它的适宜性, 不能超越孩子的接受范围。同时

45、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制定行为准则。孩子通过参 与,很容易将这些准则内化为自动行为准则,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以 后的行为中,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另外,家长还应讲清制定这些标准的原 因。行为标准一经确定,就应坚决贯彻执行,不能半途而废。5.2 孩子方面对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从来都想不到主动跟家长沟通,问其原因,他们的说法惊人的相似:“跟他们说是找了挨骂!”“他们不会同意我的想法的!”“跟他 们说了也没用!”这种心理定势,造成了双方沟通的困难,也抑制了孩子的沟通意识和 沟通能力的发展。还有在我们的家庭心理治疗中我们常听父母说孩子常以“没看见我正 忙着吗?走开走开

46、”、“别理我,烦着呢”、“他们不会同意我的想法”之类的话进行 搪塞,拒绝与双亲进行沟通。这部分中学生为冲突的解决设置了障碍, 对亲子关系不协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改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家长的事情,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双方 沟通、理解、谅解的结果。中学生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 5.2.1 学习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知识。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恰好是处在独立意识和自我意 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思维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常表现为过分的自我关注,不太关心 别人,不善于从他人角度来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思考问题。中学生把自己当做成人看待,而父母仍把子女 当做小孩来管理,

47、从而导致了亲子之间的冲突激化。多了解一些自己在青春期的生 理、心理特点,有助于中学生更好的理解父母,减少亲子冲突。5.2.2 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及师生关系是中学生三大重要的社会关系,具有较强的互补 性,对健康成长缺一不可。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中学生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得到了身 份认同;良好的师生关系,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亲子关系却能让中 学生体验到父母无私的爱和人间亲情。亲子关系是塑造和影响孩子个性的最重要因素 之一。 只要中学生能换位思考, 就会觉得做父母的艰辛。父母并不像孩子想像的那样 顽固不化、倚老卖老,他们只是太渴望孩子能早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没有哪个

48、 父母想害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出发点都是好的。由于父母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父母可能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简单化的一面。但换位思考,如 果我们是父母,面临沉重的工作压力,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以及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 孩子,我们能怎么做?如果能够换位思考,我们就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能够理解父 母的艰难。所以不管父母的教育方式我们有多么地难以接受,多么地不认同,我们只 要想想父母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那样我们就会更能理解父母,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 冲突。5.2.3 主动行动,促使父母改变不当做法。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完全一样,有 人坚持要对方接受自己的

49、看法,冲突便会出现。亲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现象,冲突 本身未必不好。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冲突,主动与双亲沟通,表现出妥善解决的诚 意,说明双方产生意见的原因和背景。在冲突中,要注意避免人身攻击或不适当的言 词、行为。作为中学生以后我们还要成为大学生,一般来说我们的文化水平比父母 高,我们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主动做些事情改善亲 子关系,因为双方关系都是相互影响呈循环的,我们多点沟通多点理解可以促使我们的父母也会更能理解我们。而且想要父母把我们当成人看,首先我们要做些成人要做 的一些事情,比如多承担责任。在以前,我们被父母很好的保护起来,但现在我们长 大了,应当有意识的思

50、考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我们不是家里的客人,我们是 主人,是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设这个家庭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承担一 份责任。524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尊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善于倾听父母的教导,乐于和父母沟通,体 谅父母和为父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母设想的好儿女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亲子关系的双方都有义务使家庭 充满和谐、幸福、宁静的气氛。只要我们能摆正态度,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会妥善处理 冲突的技巧,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氛围,顺利渡过所谓的“亲子关 系危机期”。5.3 环境支持系统许多研究者在关注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同时,提出影响亲子关系的环境支持系统,它主要

51、有三种功能:情绪上的支持、工具性帮助(包括咨询、建议等 和提供社会期望(即提 供什么是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的指引。一方面,加强对家长实行亲子教育,跟家长沟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同时家校配合,优 势互补,才能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5.3.1 开设家长学校,优化家长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双重的,既要“教案生”,又要“教家长”。“教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真正地将影响学生发展的两种重要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有许多学校不重视家长学校的工作,认为其可有可无,致

52、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 间严重脱节。家长学校主要应向家长传授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知识,使家长 对子女的发展有较为正确的基本认识;要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 能真正具有调动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还要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措施, 建立双方的反馈机制。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引导家长研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通过家长学校的工作,使家长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中增加“如何教育子 女”这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53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对亲子关系形成的指导。父母由于自身不可能克服与拒绝的因素的影响,在亲子关系的改善中父母难以把握 主动权,孩子由于心理的特殊

53、性,改善亲子关系,有时候需要有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咨 询、指导,使父母走出教育子女的误区,使孩子更能理解父母,以积极的心态来改善亲 子关系。学校或社会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咨询、 青少年职业走向咨询、子女发展状况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对家长极其学生进行咨询与指 导。 咨询与辅导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亲子关系形成的指导,使亲子关系在形成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与障碍能及时得到处理,从而使亲子关系的发展始终具有一种健康的态势。 5.3.3 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理解父母”。尽管我们强调在亲子关系形成中,父母是起优势作用的一方,但在亲子互动之中,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子女的作用是不可

54、忽视的。子女对父母的理解,甚至“教父母”,是亲子互动链条之中 重要的一环。特别是现阶段父母在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明显加重的情况下,强调子女对 父母的理解是促进亲子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条件。中学生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而 有特色的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人生过渡的时期。过度期往往和不稳定联 系在一起,不稳定也就意味着可塑性强。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促进亲子之间和谐发展。比如“爱父母”的教育。爱父母主要表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要教育子女正确认识父母的社会地位,不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其他人进行不 恰当的比较。另一方面要教育子女尽可能分担父母的压力,在家庭中力尽所能地处

55、理一些日常的生活事务。“理解父母”又反过来成为父母“理解子女”的进一步动力。6 结论6.1 无论是父子关系(含父女关系,下同 还是母子关系(含母女关系,下同 ,十个类型 中,大部分数据在 50%上 消极拒绝型和严格型父亲除外)。6.2 十种不良好亲子关系中,父子关系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期待型、不安型和不一 致型;母子关系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期待型、不安型和溺爱型。6.3 城市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相比,除“消极的拒绝型”父亲人数显著少外,其余 类型无显著差异。6.4 高中与初中生相比,除“干涉型”母亲人数显著少外,其余类型无显著差异。6.5 普高与职高学生相比,除“消极的拒绝型”父亲人数和“

56、溺爱型”母亲人数显著少 外,其余类型无显著差异。6.6 在“消极的拒绝型、积极的拒绝型、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五个类型的得分上父母有显著差异,总分父母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6.7 中学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存在比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6.8 初中生的“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大于2 分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高中生。其余工程中,无显著差异。6.9 普高生的“抑郁、恐怖、偏执”因子分大于2 分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职高生。6.10 除“抑郁、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纬度外,其他纬度因子分大于2 分的初中女生人数均少于初中男生,但无显著差异;除“偏执、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纬度外,高中 女生人

57、数均少于高中男生。其中在“强迫、偏执”两个纬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敌对、 躯体化”两个纬度上无显著差异;除“躯体化、偏执、焦虑、其他”纬度,职高女生人 数少于男生,其中“敌对”这个纬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度人数无显著差异。6.11 城市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在“抑郁”纬度上呈显著差异。6.12 随年级的增高,中学生在各纬度的因子分大于2 分的人数比例有上升的趋势。6.13 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高相关,不同类型的不良好亲子关系与中学生 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6.14 本研究结果建议,家长、学生和学校都应重视建立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和学 校都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校和社会舆论

58、有责任宣传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学生也要 承担一部分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责任。参考文献:1 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心理科学.1998,2)2 陈家麟.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张克让.亲子关系与青少年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7,183)4Stei nberg,L. Pubertalmaturati onand pare nt-adolesce ntdista nee:Anevoluti onary perspective. Child Developme nt,1989.莫秀锋.试论规则的类型与儿童的规则教育J.学前

59、教育研究.2007.1兰瑞侠.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7王美萍.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472)8 侯爱民.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 ,63)9 唐利平.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10 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2)11 修巧燕.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简述几位精神分析学家的思想J.教育心理.2002,9)12 朱俊卿.农村亲子关系模式及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

60、)13 邹宇量.亲子关系与少年问题行为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2)14 徐荣汀徐汇区学生家庭亲子关系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2,4)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1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6 卢纹岱.统计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7 王丽萍.青春期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各种压力及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2002,4)18 熊建萍.新时期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心理透视J.青海师专学报.2004,6)19 李丹.浅谈新形势下的亲子关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72)20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008 年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