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规程修订肖丛真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1649822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4.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层规程修订肖丛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高层规程修订肖丛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高层规程修订肖丛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资源描述:

《高层规程修订肖丛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规程修订肖丛真课件(1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修订1 总则适用范围 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高层建筑结构。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住宅建筑底部含有层高较大的商业,10层已经超过28m 高度大于24m的体育场馆、航站楼、大型火车站等大跨度空间结构,其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可供参考 抗震性能设计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结构

2、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 超限审查的经验 国外的发展情况 针对按本规程常规设计方法难以设计的有特殊需要的结构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 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板柱-剪力墙结构 筒体结构规则性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2 材料将原规程各章

3、相关内容归并原则 优先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 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的 型钢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混凝土下限均不低于C20 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转换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支梁、框支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 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上限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 框架

4、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钢筋 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钢材 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钢材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3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适用高度 按最大适用高度区分为A级和B级高度 调整了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要求 增加了8

5、度0.3g抗震设防区的房屋适用高度 框架结构高度适当降低 板柱-剪力墙结构高度增大较多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0.2g0.3g框架70/7060/6055/5045/4045/3525/-板柱剪力墙70/11040/8035/7030/5530/40不应采用高宽比 不再区分A级高度和B级高度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框架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5678845678345674453.4 结构平面布置平面布置的原则 规则性 避免结构的扭转效应 保证楼板的协调作用 避免楼板破坏影响结构的整体性 楼板狭长 局部凹角、开洞 结构的分缝规则性 在高层建筑的一

6、个独立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质量、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 平面不宜过长扭转效应 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 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限值的0.4倍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相当于一端是1,另一端已经是4扭转效应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

7、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 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楼板整体性 平面不宜过长 偶然偏心 楼板变形 平面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宽度不宜过小 凹角破坏 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楼板整体性 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 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 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楼板整体性 艹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措施,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

8、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楼梯、电梯井筒?楼板整体性 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宜采取下列措施: 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的配筋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洞口边缘设置边梁、暗梁 在楼板洞口角部集中配置斜向钢筋结构分缝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设置防震缝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 结构分缝 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原规程为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不

9、应小于本款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小于本款第1项规定数值的50%,且二者均不宜小于10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 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结构分缝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沿房屋全高在缝两侧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

10、缝;否则应采取可靠措施 结构分缝 框架-剪力墙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框架结构现浇55剪力墙结构现浇45结构分缝 采取措施可适当放宽间距 抗裂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减小拉应力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

11、宜在45d后浇灌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3.5 结构竖向布置层刚度变化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 框架结构 楼层与上部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 不宜小于0.7,与上部相邻三层侧向刚度比的平均值不宜小于0.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表明,框架结构楼层与上部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 不宜小于0.7,与上部相邻三层侧向刚度比的平均值不宜小于0.8是合理的 1111iiiiVV1框架结构层刚度变化试验研究模型1模型2模型3标准层层高3.6m3.6m3.6m底层层高5.4m6.8m7.8m侧向刚度比0.870.520.49模型1破坏情况理想模式模型2破坏情况薄弱处模式模型

12、3破坏情况脆性破坏刚度变化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 带剪力墙的结构 楼层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比 不宜小于0.9,楼层层高大于相邻上部楼层层高1.5倍时,不应小于1.1,底部嵌固楼层不应小于1.5 带剪力墙的结构,属于弯曲型和弯剪型变形,楼面体系对侧向刚度贡献较小,当层高变化时刚度变化不明显,因此需要对侧向高度的计算公式进行层高修正。修正刚度比计算方法后,相应限值也相应修改 与原规程采用 比较,对层高的楼层,可以通过增加斜撑等手段改善刚度突变,但相应的下一楼层有时会成为薄弱层;底部层高较大的结构,控制比原来更严格21211iiiiiiVhVh1带剪力墙结构层刚度比工程试算工程实例40个 华东院周建龙

13、 奥雅纳刘鹏 南京市院左江 东北院谭明底层15m,原来不满足要求,现在按1.5倍限制,不满足要求无斜撑,8.5m变4.3m(1.98倍),层高大的层不满足1.1的要求,下部层高低的楼层满足0.90的要求有斜撑,8.5m变4.3m(1.98倍),层高大的层满足1.1的要求,下部层高低的楼层成为薄弱层,说明斜撑过强6m变4.35m(1.4倍),满足要求。8.7m变4.8m(1.8倍),原来不满足,现在1.1需要适当加强。4.8变3.6(1.3倍),原来现在满足8m层高没有斜撑,按原规定不满足,现在按1.1有一个方向不满足6.1/4.2=1.45,原来满足,现在仍满足6.1/3.9=1.56,原来不

14、满足,现在仍不满足1.1的要求7.5/3.9=1.9,原来不满足,现在仍不满足1.1的要求有斜撑,下部层高低的楼层成为薄弱层,再下一层满足要求有加强层,下部4.2m的楼层成为薄弱层,再下一层满足要求无斜撑,原来不满足要求,现在满足底部10.47m,经加强,原来满足要求,现在仍满足要求,但现在的要求比原来低,不必加强那么多承载力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 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竖向规则性 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

15、贯通 收进、悬挑 B1/B=0.751.1 (H10.2H时) 竖向规则性 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 不应采用同一部位刚度和承载力均不满足要求的高层建筑结构 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符合本规程第3.5.2、3.5.3、3.5.4条要求的楼层,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3.6 楼盖结构现浇楼盖 房屋高度超过50m时 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需要楼板协调双重受力体系 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现浇楼盖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大底

16、盘多塔楼结构的底盘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楼板作用大现浇楼盖 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 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 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 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厚度可按跨度的1/451/50采用,且不宜小于150mm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板设计中应采

17、取措施防止或减少主体结构对楼板施加预应力的阻碍作用 装配整体式楼盖 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6、7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 装配整体式楼盖 预制板搁置在梁上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预制板板端宜预留胡子筋,其长度不宜小于100mm 预制板板孔应有堵头,堵头深度不不宜小于50mm,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浇灌密实 楼盖的预制板板缝宽度不宜小于40mm,板缝大于40mm时应在板缝内配置钢筋,并宜贯通整个结构单元。预制板板缝、板缝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高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双向

18、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 3.7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位移限值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 hu/结构体系限值框架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墙1/800筒中筒、 剪力墙1/1000除框架结构外的转换层1/1000位移限值 高度不小于2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1/500 高度在150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

19、形 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位移限值 罕遇地震层间弹塑性位移hupp结构体系框架结构1/50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1/100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筒结构1/120除框架结构外的转换层1/120弹塑性分析 应进行 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 甲类建筑和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结构 房屋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 宜进行 本规程表4.3.4所列高度范围且不满足本规程第3.5.23.5.6 条规定的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 7度、类场地和8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 板柱-剪力墙结构 弹塑性单元 纤维

20、梁单元 动态积分,截面积分+单元长度积分塑 性 区 分层壳单元 动态积分,截面积分+单元面内积分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WW02121304为混凝土受压损伤后的抗压强度SDV 混凝土受压损伤后的抗压刚度SDV =(1-dc)E ,SDV 4E00E0(1-d )EcinccplelocelcccucocE0t(1-d )E0w =1ccw =00Ec(1-d )(1-d )Et0totw =0ttw =10(1-d )Ecccocuccelocelplccinc(1-d )E0E00E4SDV SDV =(1-dc)E ,混凝土受压损伤后的抗压刚度SDV 为混凝土受压损伤后

21、的抗压强度403混凝土受压损伤因子Dc1.00峰值强度受压损伤因子因混凝土强度不同而变化损伤的定义损伤的定义30层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层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动力弹塑性模拟及动力弹塑性模拟 顶点位移对比(顶点位移对比(8度中震)度中震) 顶点位移对比(顶点位移对比(8度大震)度大震) l 截至目前,共承担工程项目弹塑性分析工作共计38项 200米以上项目21项; 300米以上项目9项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高度(高度(m)上海中心上海中心632632天津周大福滨海中心天津周大福滨海中心518518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271271号地块超高层项目号地块超高层项目415415大连裕景塔楼大连裕景塔楼ST1

22、ST1382382天津中钢大厦天津中钢大厦358358沈阳恒隆市府广场塔楼沈阳恒隆市府广场塔楼350350天津嘉里中心天津嘉里中心333333沈阳新世界会议展览中心办公楼沈阳新世界会议展览中心办公楼312.85312.85深圳中州大厦深圳中州大厦300.8300.8天津周大福滨海中心天津周大福滨海中心天津中钢国际广场天津中钢国际广场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合肥新地中心合肥新地中心防屈曲支撑防屈曲支撑 普通钢支撑普通钢支撑 防屈曲支撑天津盛世鑫和天津盛世鑫和5#地住宅楼地住宅楼原设计原设计 在底部加强区上两层在底部加强区上两层设置配筋过渡区设置配筋过渡区 剪力墙之间楼板破坏情况剪力墙之间楼板破坏

23、情况(智利,智利,8.8级地震,级地震,2010/2/27) 剪力墙剪力墙由由1600mm厚变厚变为为1100mm 剪力墙平面布置剪力墙平面布置发生变化发生变化 天津嘉里中心办公楼天津嘉里中心办公楼 风振舒适度要求 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 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 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宜取0.010.02 使用功能(m/s2)住宅、公寓0.15办公、旅馆0.25楼盖舒适度要求 楼盖结构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其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3.7.7的限值 人员活动环境峰值加速度限值(

24、m/s2)竖向频率不大于2Hz竖向频率不小于4Hz住宅,办公0.070.05商场及室内连廊0.220.15注:结构竖向频率为24Hz时,峰值加速度限值可线性插值选取。楼盖舒适度要求 计算方法附录A 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m/s2) 接近楼盖结构自振频率时人行走产生的作用力paPpFagw0.350nfPFp ePF B,不大于所计算楼盖总宽度的2/3 带整筑层的多孔板楼盖结构可取B=L(L多孔板跨度) 人员活动环境人员行走作用力 (kN)结构阻尼比 住宅,办公,教堂0.30.020.05商场0.30.02室内人行天桥0.420.010.02室外人行天桥0.420.01楼盖舒适度要求0pwwBLB

25、CL楼盖舒适度要求 计算方法附录A 参考ATC Design Guide 1,适用于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结构常用的主次梁楼盖、井式楼盖的近似计算 单向板楼盖应参照AISC Steel Design Guide Series 11 实际工程较为复杂时,以上近似计算方法有时较难覆盖,直接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计算分析较为适宜 3.9 抗震等级选用烈度 甲类、乙类建筑 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当建筑场地为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丙类建筑 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 当建筑场地为类时,除6

2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选用烈度 当当建筑场地为、类时 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选用烈度 甲、乙类建筑以及建造在对、类场地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丙类建筑,按本规程第3.9.1条和3.9.2条规定提高一度确定抗震等级时,如果房屋高度超过提高一度后对应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则应采取比对应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乙类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适用的最大高度 地下室 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

27、固端时 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 “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12跨的地下室范围 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裙房 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 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三跨的裙房结构 相关范围以外可按裙房自身确定抗震等级 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1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抗震性能化设计 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利于判断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8、,有针对性地加强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部位 性能水准 给定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性能 性能目标 小震、中震、大震下性能水准的组合各性能水准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况的要求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宏观损坏程度损坏部位继续使用的可能性关键构件普通竖向构件耗能构件第1水准完好、无损坏无损坏无损坏无损坏一般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第2水准基本完好、轻微损坏无损坏无损坏轻微损坏稍加修理即可继续使用第3水准轻度损坏轻微损坏轻微损坏轻度损坏、部分中度损坏一般修理后才可继续使用第4水准中度损坏轻度损坏部分构件中度损坏中度损坏、部分比较严重损坏修复或加固后才可继续使用第5水准比较严重损坏中度损坏部分构件比较严重损坏比较严重损坏需排险

29、大修注:“普通竖向构件”是指“关键构件”之外的竖向构件;“关键构件”是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耗能构件”包括框架梁、剪力墙连梁及耗能支撑等。关键构件 “关键构件”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例如:底部加强部位的重要竖向构件、水平转换构件及其支承的竖向构件、大跨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其支承的竖向构件、大悬挑结构的主要悬挑构件、加强层伸臂和周边环带结构的竖向支撑构件、承托上部多个楼层框架柱的腰桁架、长短柱在同一楼层且数量相当时该层各个长短柱、扭转变形很大部位的竖向(斜向)构件、重要的斜撑构件等。 各性能水准的设计规定 水准1弹性 中震 水准2不屈服中

30、震、大震 水准3弹塑性分析、等效弹性分析(增加阻尼比、连梁刚度折减) 普通竖向构件及关键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不屈服,受剪承载力弹性 耗能构件正截面屈服,受剪承载力不屈服 大震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GGEEhEkhEVEkVdRE/SSSR*GEEkhEkvkSSSR各性能水准的设计规定 水准4 弹塑性分析 关键构件承载力不屈服 部分竖向构件及大部分耗能构件屈服 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剪截面符合要求 大震构件屈服次序、塑性铰分布、结构的薄弱部位、竖向构件破坏程度及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015. 0bhfVVCKEKGE015. 0)5 . 025. 0()bhfAfAfVVckPPKaakEKGE(各性能水准的

31、设计规定 水准5 弹塑性分析 关键构件承载力不屈服 较多竖向构件屈服,但不允许同一楼层竖向构件全部屈服 竖向构件受剪截面符合要求 大震构件屈服次序、塑性铰分布、结构的薄弱部位、竖向构件破坏程度及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 性能目标性能 水准地震水准A5432预估的罕遇地震4321设防烈度地震1111多遇地震DCB抗震性能化设计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目标的选用 特别不规则的、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很多的高层建筑或处于不利地段的特别不规则结构,可考虑选用A级性能目标 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较多或不规则性超过本规程适用范围很多时,可考虑选用B级或C级性能目标 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或不规则性超过适用范围较多时,可

32、考虑选用C级性能目标 房屋高度超过A级高度或不规则性超过适用范围较少时,可考虑选用C级或D级性能目标 结构方案中仅有部分区域结构布置比较复杂或结构的设防标准、场地条件等特殊性,使设计人员难以直接按本规程规定的常规方法进行设计时,可考虑选用C级或D级性能目标 弹塑性分析的规定 高度不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静力弹塑性方法计算软件设计人员比较容易掌握,对计算结果的工程判断也容易一些,但计算分析中采用的侧向作用力分布形式宜适当考虑高振型的影响,可采用本规程3.4.5条条文说明中提出的“给定作用力”的分布形式 高度超过200m时,应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高度在150200m之间

33、,可视结构不规则程度选择静力或时程分析法 周期大于4s,结构不规则的,应采用时程分析弹塑性分析的规定 高度超过300m的结构或特别复杂的结构,应由两个不同单位进行独立的计算校核 对高度超过300m的结构或特别复杂的结构,为使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有较大的把握,本条规定需要由两个不同单位进行独立的计算校核。不同单位指该工程设计团队之外的另一个设计、咨询单位 弹塑性分析的规定 宜取多组波计算结果的最大包络值 计算中输入地震波为7组时可取平均值,必要时可取最大值 3.12 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范围 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结构应满足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要求 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拆除构件方法

34、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 范围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 当发生爆炸、撞击、人为错误等偶然事件时,结构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固性,不出现与起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防止出现结构的连续倒塌 本规程的规定仅是最基本要求 概念设计 采取必要的结构连接措施,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主体结构宜采用多跨规则的超静定结构 结构构件应具有适宜的延性,避免剪切破坏、压溃破坏、锚固破坏、节点先于构件破坏 结构构件应具有一定的反向承载能力 周边及边跨框架的柱距不宜过大 转换结构应具有整体多重传递重力荷载途径 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宜刚接,梁板顶、底钢筋在支座处宜按受拉要求连续

35、贯通 钢结构框架梁柱宜刚接 独立基础之间宜采用拉梁连接 拆除构件方法 逐个分别拆除结构周边柱、底层内部柱以及转换桁架腹杆等重要构件 可采用弹性静力方法分析剩余结构的内力与变形 拆除构件方法ddSRwkwk ,QqGkdd)(SSSSiiw0.2d2.0直接相关区,其他取1.0拆除构件方法 混凝土强度可取标准值 钢材强度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时,可取标准值的1.25 倍 受剪承载力验算时可取标准值 关键构件 当拆除某构件不能满足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要求时 在该构件表面附加80kN/m2侧向偶然作用设计值 dGkQkAk0.6SSSS计算分析方法多重荷载路径法多重荷载路径法线弹性静力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线

36、弹性动力分析非线性动力分析(拆除杆件法)大跨空间结构连续倒塌分析武汉火车站站房连续倒塌中柱失效大跨空间结构连续倒塌分析天津西站05101520-0.50.00.51.01.52.02.53.03.54.0 节点1573 节点2975 节点4362 节点349时间t(s)位移y(m)4 荷载和地震作用4.1 竖向荷载4.2 风荷载基本风压 将不同测风仪高度和时次时距的年最大风速,统一换算为离地10m高,自记式风速仪10min平均年最大风速(m/s) 根据该风速数据统计分析确定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风速,作为当地的基本风速,再按贝努利公式确定基本风压 风敏感的高层建筑 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承

37、载力设计时,按1.1倍的风压值采用 同样适用于设计基准期50年和100年的情况 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一般指高度超过60m 低于60m的结构是否放大由设计人员确定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仍可采用基本风压(50年重现期)横风向风振 横风向振动或扭转风振作用明显的高层建筑,应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 横风向风振的计算范围、方法及顺风向与横风向效应的组合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时,结构主轴方向的侧向位移应分别符合本规程3.7.3条的规定 风洞实验 房屋高度大于200m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 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 立面开

38、洞或连体建筑 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前方均匀流规范风剖面实际风剖面尖劈粗糙元周边干扰新规范中的风速剖面已完成百余项风工程研究广义坐标合成法 基本特点 精度与CQC相同,计算速度更快 可通过振型叠加,得出响应时程 实例 自由度26943,测点数量998,时点8192,振型600计算时长(秒)虚拟激励法(谐波激励法)广义坐标合成法所有受风节点响应方差2461377.17.27.37.47.57.67.77.87.98203040506070时间(s)位移(s) 全响应准定常响应等效荷载设计方法超高层 设定等效目标(基底弯矩、总扭矩、总剪力等) 通过荷载时程得出匹配的荷载分布 特点:综合考虑了多振型耦

39、合、不同荷载的相关性、荷载竖向分布的相关性-202x 107-3-2-10123x 107My(kNm)Mx(kNm)Wind=260Wind=160Wind=80Wind=340-20002004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F(kN/m)H(m) -2000200 400 600 8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Displacement (mm)XeswlXmeanYeswlYmean基于荷载效应的抗风设计方法 背景:等效荷载通常只能保证单一目标等效020406080100-40-30-20-100102030拉索编号P(kN) 上限

40、下限ESWL1ESWL2基于日最大风速的风环境评估 考虑风速风向分布 气象资料易获得 结论明确,区域分级对建筑设计有直接指导意义1101001000258111417D(天)U(m/s)EmpiricalGEVGumbelNSEW223322233321224322322242222221N44333333311平衡边界层与植被模拟 提出了平衡边界层的模拟方法,解决了CFD数值模拟中的计算难题 在k 两方程模型中增加源/汇项进行模拟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数值模拟研究领域的拓展 列车风 噪声模拟 雪荷载4.3 地震作用地震作用计算 甲类建筑 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

41、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 乙、丙类建筑 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 7度(0.15g)、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弹性时程分析 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 甲类高层建筑结构 表列的乙、丙类高层建筑结构 不满足本规程第3.5.23.5.6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竖向不规则的) 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建筑高度范围8度、类场地和7度100m8度、类场地80m9度60m最小剪力系数 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nijji

42、GVEk类别6度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 0.008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060.012(0.018)0.024(0.032)0.040竖向地震作用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可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 大跨度结构、悬挑结构、转换结构、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用最小值设防烈度7度8度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0.20g0.30g0.40g竖向地震作用系数0.080.100.150.20周期折减系数 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时: 框架结构可取0.60.7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

43、.8 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新增) 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 近年剪力墙结构的墙量减少,从0.9调整为0.8 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周期折减系数 5 结构分析施工模拟 高层建筑结构在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斜撑等构件的轴向变形宜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型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 复杂高层建筑及房屋高度大于150m的其他高层建筑结构,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 新增规定 以施工模拟分析结果作为其他分析的基础工程1: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双手合十造型顶部连体倾斜角54度主体结构高127m单手厚14m手心最大间距51m 型钢混凝土结构连接桁架内埋型钢增设斜撑、部分

44、节点内埋型钢增设斜撑、部分节点改为刚接改为刚接保证施工安全保证施工安全增设施工过程中拉结桁架,进增设施工过程中拉结桁架,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一步提高安全性施工预调,保证成型施工预调,保证成型各标高节段混凝土墙体施工预变形值曲线(水平方向,各标高节段混凝土墙体施工预变形值曲线(水平方向,mm) 各标高节段混凝土墙体施工预变形值曲线(水平方向,各标高节段混凝土墙体施工预变形值曲线(水平方向,mm) 预变形值为正时指向手心方向预变形预变形值为正时指向手心方向预变形在在94m连体结构及连接桁架施工前,施工预变形值大;连体结构及连接桁架施工前,施工预变形值大;两手连接成为一连体后,预变形值亦减小两手连接成为

45、一连体后,预变形值亦减小 屋顶最高标高337m, 52层,4层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钢板剪力墙+伸臂桁架加强层华东院设计工程2:天津津塔对38层外柱柱顶竖向位移弹性位移:徐变引起位移:收缩引起位移 29mm : 15mm : 4.5mm 60% : 31% : 9%复杂结构 体型复杂、结构布置复杂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计算 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和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补充计算 多塔楼结构 对多塔楼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

46、各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并采用较不利的结果进行结构设计 多塔楼结构振动形态复杂,整体模型计算有时不容易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当塔楼周边的裙楼超过两跨时,分塔楼模型宜至少附带两跨的裙楼结构嵌固部位 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计算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时,可考虑地上结构以外的地下室相关部位的结构,“相关部位”一般指地上结构外扩不超过三跨的地下室范围 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E.0.1条公式计算(剪切刚度) 弹塑性分析 梁、柱、斜撑、剪力墙、楼板等结构构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分析精度要求采用合适的简化模型 构件的几何尺寸、混凝土构

47、件所配的钢筋和型钢、混合结构的钢构件应按实际情况参与计算 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 应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弹塑性分析 加速度峰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设防地震0.120.23(0.34)0.45(0.68)0.90罕遇地震0.280.50(0.72)0.90(1.20)1.40荷载组合 调整了结构作用组合的有关规定,增加了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wkwwQkQQLkGGdSSSSL参与组合的荷载和作用说 明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及风荷载1.21.30.5 1.460m以上的高层建筑,9度抗震设计时考虑;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7度(0.15g)、8度、9度抗震设计时考虑1.20.51.3 1.4水平长悬臂结构和大跨度结构,7度(0.15g)、8度、9度抗震设计时考虑荷载组合 对水平长悬臂结构和大跨度结构,增加了竖向地震作为主要可变作用的组合工况 GEhEvw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