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639198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

2、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五、课时安排:8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课型:新授课 时间:12年2月8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用字母表示一个数,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2、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在数学方面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1、 会用字母表示一个数,体会用

3、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2、 体会到数学内容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 板书:? 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52=50253=75254=100。师:观察上面的

4、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我发现求造地面积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师:能用一个式子简明表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生:直接用25乘年数就写成25年数太麻烦了年数可以用一个符号代替。师:这个符号可以代表几年呢?生:代表2年代表3年代表4年代表任意年师:说的太好了,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面积怎样表示?生:表示为:25T师:回答的对。但是有件事情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25T三

5、、自主练习自主联系1、2、3、4。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四、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同步探究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课型:新授课 时间:12年2月9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和任何一个数量关系。2、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利用具体数字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出这些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3、 理解式子中各部分的含义,能正确求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重点:理解式子中各部分的含义,能正确求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难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较复杂的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代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教学

6、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列式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知道T年造地面积可以表示为25T,那么继续来看情景图,你能根据图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求出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吗?二、新授。生:T年后的面积就是现在的面积加上新造地的面积可以用5450+25T这个式子表示师:谁能说说5450是什么意思?25T是什么意思?生:现在面积是5450平方千米,新造地面积是25T平方千米T年后的面积是:5450+25T师:谁能说说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越是多少平方千米?怎样列式?生:5450+25T=5450+258=5650师:你能说说T是什么意思吗?生:T表

7、示多少年师:T=8呢?生:T=8表示8年师:同学们要注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三、自主练习5、6、7、8练习时让学生说明图意,再解答。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反思: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自主练习)课型:练习课 时间:12年2月10日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和任何一个数量关系。2、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利用具体数字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出这些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3、 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熟练计算含有字母的式子。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一个数,体会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8、教学重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较复杂的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代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第9题。是理解喊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订正。2、第10、11题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综合练习题。练习时,先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3、第12题是按运算顺序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指导学生完成第1小题,重点指导运算顺序与括号的使用,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题。4、第13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5、第14题,观察日历中数字的规律,练习用字母表示数6、第1

9、5题,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题。可以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回答后,进行课堂小结。教后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课型:练习课 时间:12年2月13日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解释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中每个字母的意义。2、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教学重点: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教学难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较复杂的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代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一、导入

10、。(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解读记录表。二、新授:师:根据记录表提供的信息,你能求出他们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吗?生:用漂流速度乘时间师:谁能说说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漂流的路程吗?生:S=VT师:以前我们说求路程=速度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数量关系,这不仅准确,而且简洁。拓展:谁来说说S表示什么?V表示什么?T表示什么?如果知道了S和V求T怎样算?师:谁还记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用A表示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他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学生讨论交流注意:A的平方和2A容易混淆要大量举例区别。独立完成用字母表示长方形

11、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三、自主练习。1、2、3题。独立试做。集体交流四、布置作业练习题 4、5、6题。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自主练习)课型:练习课 时间:12年2月13日 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2、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难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是一个含有字母的等式。并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自主创新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1、第4、5题。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应先引导

12、学生明确数量关系,再写表达式。2、第6题,进一步明确平方和乘2的区别,这一题建议在讲授新课时做举例用。3、第7题,是一道结合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综合题目,练习时,引导学生先找出图中其他物品价钱与文具盒价钱的关系,再解答。4、第8题以游戏的形式加深理解喊有字母式子意义的的题目,练习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式子在研究不同问题时,表达不同的意思。5、第9题。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加法运算律课型:新授课 时间:12年2月15日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

13、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它们。教学重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会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学生列式:(3472+1206)+786 3472+(1206+786)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

14、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生:A+(B+C)=(A+B)+C三、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四、巩固练习:教材15页“自主练习”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汇报。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4题、第5题。注意用简算。六、总结简要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后反思: 加法运算律(自主练习)课型:练习课 时间:12年2月16日 第七课时教学目标: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并让这些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

15、程中得到验证。教学重点: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并概括出“减法的性质”,并会用字母表示它。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学生的练习过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1、第2题。以游戏的方式巩固运算律2、第6题。研究减法运算性质:A-B-C=A-(B+C)学生小组交流合作,集体汇报交流。3、第8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简算的自觉性。4、第9题。引导学生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5、第11题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学生独立做,小组讨论,集体汇报。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课型:复习课 时间:12年2月17日 第八课时教学目标:巩固练习本单元知识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

16、数和数量关系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一、谈话交流、知识回顾师:在我学会了这个栏目中,设计了“挑战主持人”的情景。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先来计算两位选手两轮比赛成绩吧。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完成。师:我们在解答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生: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算的?生:先算出第一轮选手得分5号:89+76+91=256(分)9号:84+87+83=254(分)在根据第二轮比赛的规则,写出5号两轮后的得分256+10A当A=6时,5号选手得316分。可以让学生继续拓展,比如

17、求9号选手两轮后的得分。二、知识总结针对“丰收园栏目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收获。三、作业同步探究-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型:新授课 时间:12年2月17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算理。教学方法:自主创新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1、观看情境图: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的情景,并介绍:济南

18、长途汽车总站是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的龙头单位。2、提问:听了刚才的介绍及的画面,你有什么印象?3、提出问题:在这繁忙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中(板书),我们发现许多数学知识,(出示统计表)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活动一:探索乘法结合律1、出示: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2、全班交流:重点观察比较366407和36(6407),问:你有什么发现?猜想:这会不会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举例验证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

19、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板书:乘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4、试一试:a6587=(6587)24(b)=( 18)活动二:探索乘法分配律1、谈话:加法中有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运算中除了乘法结合律还有其他规律吗?2、小组猜测举例验证。3、汇报交流4、学生总结:用一句话表述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乘法交换律)5、试一试:25= a2543= b 三、巩固练习运用所学1、做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2、补充练习不计算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1328)125132(8125)

20、415025425150125(840)125840火眼金睛辨对错。25(87)=(258)7 200b=b+201594 =9(154) 48+210=5010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课后反思: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课型:练习课 时间:12年2月20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算理。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21、景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下面我们看两个问题: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乘法的两个运算律吗?抢答: 136947=947 3581002=1002(154)10=15() (1258)5=()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掌握得真不错!想一想:这两个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观察下面算式12578,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3名学生板

22、演 12578 12578 12578=8758 =12587 =71258=7000 =10007 =71000=7000 =7000(2)小组交流,对比感悟: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比评价一下与别人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3)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体会:12587和7(1258)是运用了哪种运算律得来的?为什么要把125和8乘起来?(4)教师小结:显然第2和第3种方法比较简便。不管哪一种都是利用125和8相乘整千,再和7相乘就可以直接口算了。2、观察2516怎样进行简便计算?(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2)全班交流:重点提出为什么要把16分解成44的形式?3、讨论小结:全班交流后教师总

23、结在乘法算式中应根据因数的特点来选择简便算法,三、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3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自主练习第4题 解决实际问题3、自主练习第5题 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评价一下自己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收获。课后反思: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课型:练习课 时间:12年2月21日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借助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经验和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算理。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第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

24、习了乘法运算律,研究了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二、合作探究 寻找规律(一)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师同学们还记得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根据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咱们就能写出四道算式,指名口答。2、出示357=5,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指名口答教师板书:355=7 57=35或75=353、根据78013=60独立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指名交流。4、每人根据刚才的样子,多写一些这样的算式,小组交流。5、根据cb=a,写出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6、通过以上例子,你发现了什么?7、教师小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

25、学生交流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二)探索除法运算规律1、师:知道乘除法之间存在这么密切的关系“除法宝宝”脸上露出了微笑,可是他又有新的问题了,出示:乘法有那么多运算律,我们除法有没有运算规律呀?2、出示课本22页第7题:猜一猜两边的算式会有什么关系?然后独立计算,比较两边算式的大小。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5、利用这个规律计算22页第7题第2小题三、巩固练习 运用规律1、23页第8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说一说怎样算的?2、补充练习:生活中的数学四年级一

26、班有12个小组,每组有4人,每人能做5个手工制品,这个班的同学一共能做多少个?玲玲家有一个房间长4米,宽3米,用面积25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3、开放题第23页第9题独立思考,交流解题策略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最后出示除号宝宝的笑脸。课后反思:乘法分配律课型:新授课 时间:12年2月22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

27、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教学方法:自主创新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两个物体运动时会出现哪些情况,你想知道吗?下面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看哪个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那你们了解我们山东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吗? (生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B、相遇时大客车比小客车多行市驶了多少千米? (2)分组讨论 ,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 (4)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5)学生独立列式,并回答,师

28、板书。 3总结规律 (1)学生观察比较 (2)引发猜想 根据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 (3)验证猜想,发现规律 A、小组合作,举例验证 B、学生汇报交流 C、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 (4)师总结: 生答师板书:(a+b)c=ac+bc 三、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1找朋友。 (15+6)7 325(99+1) 32599+325 3417+341334(17+13) 157+672324+2316 23(24+16)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13(4+8)=134+138 ( ) (2)(a+b)c=a+(bc) ( ) (3)124413=4(12+13) ( ) (

29、4)78101=78100+78 ( )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70)5=80+70 (a+b)9=a+ 2363+2367=(+) m153+m47=(+)四、感悟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乘法分配律课型:新授课 时间:12年2月23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并能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30、 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通过计算了解了济青高速公路的长度,现在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5千米的速度行驶在京沪高速公路上,经过12小时这辆车从上海到达了北京,上海到北京全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生口头列式 10512)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计算怎样计算1051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算法,比比看谁的方法最简便。2汇报交流10512=1260 12105 (笔算略) =12(100+5) =12100+125 =1200+60 =12603优化算法这两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乘法分配

31、律的应用(板书)。5.巩固练习同学们刚才学的不错,让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出示1356+656)。想一想,怎样计算会更简便呢?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简便方法。1356+656=(135+65)6=2006=1200二、应用知识 自主练习1第5题是一道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时,让学生交流算法。2第6、8、9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算法,优化算法,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三、拓展乘法分配律1出示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思考讨论:通过计算以上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汇报交流,揭示规律。四、综合练习1自主练习第10题是通过解

32、决购物问题,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的练习题, 2第11题也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有了第10题的铺垫,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3第12题是一道巩固乘法运算律的开放性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明确所填的数,集体订正五、总结反思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补充练习)课型:练习课 时间:12年2月26日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1、整理与练习,着重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 2、进行有关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整理与练习,加深对各运算律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

33、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各运算律: 指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时候,我们统一按照书上的格式来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指出:交换律只要2个数交换位置,所以只要用到字母a 和b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指出:结合律有三个数,但顺序是不变的,只是先算前面的变成了先算后面的。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指出:分配律有乘有加。 二、练习简便算法的多样性: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125

34、24 1、12583=10003=3000 2、(10025)24=100242546=2400600=3000 比较两种方法,说说各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更简便? 指出:有的时候一道题有多种简便算法,我们应该选择更简便的算法。像这类题目更适宜用乘法拆数那就尽量不要用加法。 三、练习乘法分配律的延伸运用: 1、先计算每组的两道算式,再比较它们的结果,并填空: 32(302)3230322 (404)254025425 学生算、比较后,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只要说出大概就可以)老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ab)c=acbc 指出:我们可以把这个规律也看成是乘法分配律的一种应用。利用它,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更简便。 2、学生练习:884188 9876 学生练习完后再交流,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 3、学生完成补充练习(略)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说学习的快乐!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