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29号附件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623659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745.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发29号附件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广发29号附件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广发29号附件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资源描述:

《广发29号附件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发29号附件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10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2008年1月版权声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7年。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前言本白皮书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组建的“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负责起草。工作组成员有:杜百川、丁文华、王联、张建平、汪建强、孙苏川、肖亮、顾建国、刘建宏、徐济众、霍秋林、童世和、何桂芝、杨勇、许国法、吴仁炳、何章海、凌华生、贾占林、赵为纲、薛英军、黄辉泽、刘亚平、黄培建、杨平、姚威、邓伟、陈晋苏、欧阳睿章、刘保东、李军、郑羌、陈辉、付明栋

2、、姚永晖、邓向冬、朱光荣、朱爱华、彭志敏等。在总局科技司的统一组织下,工作组在问卷调研以及工作会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并结合我国电视台网络化的实际情况,起草了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简称白皮书)。该版白皮书于2008年1月24日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主持并通过审定。本白皮书主要包含:建设环境、互联互通、质量控制、安全保障。本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本白皮书的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本白皮书的主要起草人:张建平汪建强肖亮顾建国刘建宏徐济众霍秋林朱光荣何宁吴昊范金慧杨升李泽强 张建徐志亮陈杰毛

3、敏明王珂张和林 马晨阳 席鲁江其它参与本白皮书起草的单位:中央电视台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电视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安徽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沈阳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宁波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奥特硅谷视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捷成世纪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本白皮书的起草得到了相关厂商的大力支持。目 录1 综述11.1 编制说明11.2 研究重点21.3 适用范围21.4 约定和定义31.4.1 约定31.4.2 定义32 建设环境52.1 概

4、述52.2 外部环境52.2.1 国际环境62.2.2 国内环境62.2.3 行业发展82.2.4 技术发展92.2.5 政策引导102.3 内部环境102.3.1 领导策动112.3.2 配合业务112.3.3 统筹规划122.3.4 人才储备132.3.5 资金保障143 互联互通153.1 概述153.1.1 互联互通广度及深度153.1.2 台内网互联互通的需求层次163.2 互联互通接口体系173.2.1 制定互联互通接口规范的意义173.2.2 互联互通接口标准规范组成183.2.3 互联互通接口规范制定原则193.3 台内网互联互通应用集成架构203.3.1 点对点的互联架构20

5、3.3.2 基于消息总线或中间件的互联架构213.3.3 基于SOA的双总线集成架构223.4 基于SOA双总线的典型台内网架构233.4.1 基础支撑平台233.4.2 业务支撑平台243.4.3 ESB+EMB的功能253.5 软件通讯接口协议263.5.1 消息队列接口技术263.5.2 Web Services接口技术263.5.3 组件接口技术273.6 视音频编码及文件格式标准273.6.1 视音频编码格式273.6.2 视音频文件格式293.6.3 应用建议303.7 媒体对象实体定义规范313.7.1 定义原则313.7.2 定义内容323.7.3 定义方法323.7.4 定义

6、描述343.8 互联互通服务接口规范343.8.1 定义原则343.8.2 制定服务接口规范的方法论353.8.3 主干平台服务接口的抽象及定义363.8.4 板块服务接口的抽象及定义374 安全保障394.1 概述394.1.1 台内网安全风险分析394.1.1.1 与传统制播系统的区别394.1.1.2 与普通IT网络的区别404.1.2 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原则414.1.3 STMME安全保障体系424.2 安全策略434.2.1 总体策略434.2.2 功能策略434.2.2.1 技术策略444.2.2.2 管理策略444.2.2.3 运维策略444.3 安全技术454.3.1 基础环境

7、层464.3.1.1 机房环境464.3.1.2 用电安全464.3.2 网络通信层474.3.2.1 安全等级规划474.3.2.2 网络架构安全484.3.2.3 边界安全防范494.3.2.4 终端安全防范504.3.2.5 网络可靠性504.3.2.6 拥塞控制与服务质量保障514.3.3 系统平台层514.3.3.1 总体架构安全514.3.3.2 硬件设备安全524.3.3.3 平台软件安全534.3.4 媒体资源层534.3.4.1 媒体数据安全需求534.3.4.2 数据安全技术措施544.3.5 业务应用层554.3.5.1 应用软件554.3.5.2 用户管理554.3.5

8、.3 流程管控554.3.5.4 应急措施564.4 安全管理564.4.1 安全组织架构564.4.2 安全管理内容574.4.2.1 环境安全管理574.4.2.2 网络安全管理574.4.2.3 新建系统管理574.4.2.4 日常维护管理584.4.2.5 互联互通管理584.4.2.6 信息安全管理584.4.2.7 岗位人员管理584.4.2.8 安全事故管理594.4.2.9 制度文档管理594.5 安全运维604.5.1 运行管理604.5.1.1 系统巡检604.5.1.2 权限管理604.5.1.3 安全策略604.5.2 维护保障614.5.2.1 系统维护614.5.2

9、.2 系统监测624.5.2.3 系统变更624.5.2.4 系统应急634.5.2.5 系统培训644.6 安全评估644.6.1 评估内容654.6.2 评估方式654.6.3 评估分析654.6.4 动态跟踪664.6.5 评估技术675 质量控制695.1 概述695.2 质量控制模型695.2.1 网络化制播环境质量控制特点695.2.2 技术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原则705.2.3 技术质量控制体系模型705.3 质量对策715.3.1 视音频压缩编码格式715.3.2 视音频文件码率725.3.3 业务流程规划735.3.4 设备配置策略745.3.5 系统测试验收745.3.5.1

10、 视音频信号指标745.3.5.2 图像质量755.3.5.3 声音质量765.3.5.4 音视频相对定时765.3.5.5 存储系统性能765.3.5.6 布线质量检测775.4 质量监控775.4.1 信号质量监控775.4.1.1 人工信号监控775.4.1.2 自动信号监控785.4.2 文件质量监控785.4.2.1 人工文件监控795.4.2.2 自动文件监控795.4.3 技术审查模型805.4.3.1 技术审查模型建立原则805.4.3.2 典型台内网技术审查模型815.5 质量回溯835.5.1 统一节目代码835.5.2 质量数据采集845.5.3 正向质量追踪855.5.

11、4 反向质量回溯855.6 质量管理855.6.1 组织架构855.6.2 质量标准865.6.3 规章制度86附件一 缩略语87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4页 共102页1 综述1.1 编制说明为规范、指导各地电视台网络化建设,2006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组织成立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编制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2007年3月12日,该白皮书正式发布(广发20070020号)。白皮书(2006)提出了电视台进行台内资源整合、生产方式转型、业务流程再造的规范化思路,可作为台内各业务板块协同运行、互

12、联互通、资源共享等工作的重要设计依据,对台内网络化发展起到了“回头总结经验、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发展过程”的作用。白皮书(2006)发布后,台内网络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单个业务板块的内涵不断丰富,出现了“大新闻”、“大播出”的概念,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全台网建设成为下一步台内网络化发展的重点;各台对网络化建设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不仅关注网络建设,而且关注网络运行的可管可控,不仅重视技术,而且重视对现有和未来业务的支撑。通过调研,工作组发现各台在网络化发展中还存在以下困扰或问题:1) 各台对网络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台在组织保障、人才储备、业务部门配合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有

13、些台未及时制定全台网发展的总体规划。2) 虽然台内网安全受到普遍关注,但相当一部分电视台在实际系统设计和建设中安全保障的体系化程度还远远不够。3) 部分电视台已经制定了企业级的互联互通接口标准,但在实际系统集成时,厂家之间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互联互通实现的程度和效率也不尽理想。4) 部分电视台对网络化制播环境下的技术质量问题认识不足,缺少针对网络化制播环境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技术和手段。为了持续推动、指导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委托,“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在白皮书(2006)确立的台网框架基础上,立足电视台网的应用实践,对电视台在网络化发展过程中亟待

14、解决、重点思考、感到困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起草了本白皮书。 1.2 研究重点目前台内网建设的难点主要是架构建设环境体系、互联互通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四个体系,这四个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建设环境体系为台内网的建设、运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其健康、有序、科学、全面地推进;互联互通体系实现不同厂家、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技术的业务板块之间的融合与联通,通过互联互通,实现资源整合发展和业务流程再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节目生产效能;质量控制体系解决网络化生产环境下技术质量可控的问题,通过设计和运行阶段的质量控制,提高节目技术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根据广电行业的特殊要求,从技术、管理

15、、运维等多个方面来保证台内网的高可用性和节目制作播出的安全性。四个体系的关系如图1-1所示:图1-1四大体系关系示意图以上四个体系是电视台网络化发展阶段遇到的较新课题,涵盖内容广泛,工作组要在短时间内研究到位、形成体系较为困难,因此在07年白皮书中,只对这四个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1.3 适用范围本白皮书适用于规范省、市级以上电视台的网络化建设,指导中国电视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并可供其他电视台及相关行业参考。1.4 约定和定义1.4.1 约定1必要条件 本白皮书中,“必须”、“要求”、“应”或“应该”意味着该词汇所指向的内容是一个绝对的必要条件。2禁止条件 本白皮书中,“禁止”、“不应

16、”或“不应该”意味着该词汇所指向的内容是一个绝对的禁止条件。3可选条件 本白皮书中,“可能”、“可以”或“可”、“一般”意味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者不选择。4举例 本白皮书中,“例如”、“比如”、“如”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该词汇随后所列出的条目。1.4.2 定义1. 电视台网电视台网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实现电视节目的采集、编辑、存储、播出交换以及相关管理等辅助功能的网络化系统。2. 板块电视台无论其规模大小、体制机制如何,从内容生产角度看,总是由不同属性的业务所构成,根据各种业务的属性特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化系统,这样的系统称为板块。3. STMME安全保

17、障体系指由安全策略(Strategy)、安全技术(Technology)、安全管理(Management)、安全运维(Maintenance)、安全评估(Evaluation)组合而成的网络化制播环境安全保障体系。4. 面向服务架构(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5. 企业服务总线(ESB)企业服务总线是传统中间件技术与XML、Web服务等技术结合的产物

18、,是支持SOA实现的基础架构软件,也是台内网业务支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服务注册与管理、服务查找与调用、协议转换、消息路由、技术标准的适配器、流程定义、流程控制和监管等功能。6. 企业媒体总线(EMB)企业媒体总线是台内网媒体资源交换中心,实现各业务板块间多种形式的、对应用透明的、松耦合的媒体数据交换。EMB由媒体资源注册、媒体数据迁移、转码服务、MD5校验等功能模块组成,是台内网业务支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ESB共同构成台内网的双总线支撑模型。 7. Web ServicesWeb Services平台是一套标准,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实现了不同系统平台,不同

19、开发语言和开发技术实现的软件个体之间的通讯。Web Services程序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在网络中被描述、发布、查找以及通过Web来调用。8. 媒体对象实体定义规范为了实现台内网各业务板块之间多种媒体对象(视音频素材、文稿、串联单等)描述信息(即元数据)的交换,采用标准的XML格式制定的媒体对象实体定义规范,保证交互信息在系统交互过程中不需要内容转换,符合规范化的要求。9. CMTM台内网技术质量控制体系指由质量对策(Countermeasure)、质量监控(Monitoring)、质量回溯(Tracing)、质量管理(Management)组合而成的台内网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20、2 建设环境2.1 概述白皮书(2006)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对国内电视台网络化建设的意义、环境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其中网络化内部环境包括资产现状、人力资源现状、组织架构现状、网络化发展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网络化建设项目特征等,网络化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等。白皮书(2007)在白皮书(2006)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台内网络化建设的成功因素,对建设环境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引导电视台顺应宏观形势、把握行业趋势、科学统筹安排、扎实高效推进,从多个方面为台内网络化的建设、运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其健康、有序、科学、全面地推进。台内网建设环境模型如图2

21、-1所示:图2-1台内网建设环境模型2.2 外部环境电视台网络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包括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行业发展、技术发展、政策引导等五个方面。2.2.1 国际环境1. 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化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人类进入新经济时代,对产业结构、竞争格局、贸易手段和思维方式,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全面改变着现实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2. 跨媒体

22、平台成为国外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全球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正在呈现一种总体发展趋势,就是媒体跨平台化、产业多样化以及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形式和产业形式。通过收购、兼并等各种手段,国外很多大型媒体集团都已形成了包括广播、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电影、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在内的集媒体生产、发行、运营于一体的跨媒体平台。3. 多元化成为当代受众的价值取向趋势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希望个性化的传播满足自己个性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种观念的转变体现在电视传播向“小众化”方向发展,频道专业化、频道品牌化呼声日渐高涨。这在给传媒行业带来较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

23、带来了更大的挑战。2.2.2 国内环境1. 我国正把推进信息化放在优先的战略位置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上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提出要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把推进信息化放在优

24、先的战略位置。广播影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并促使电视台推进网络化建设、向网络化大生产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竞争实力。2.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前,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

25、的文化传播体系。广播影视是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业务之一。而电视台建设以内容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可以丰富节目制作的手段和水平,方便版权内容的网络集成和交换,对发展文化产业将起到积极的技术支撑作用。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战略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广播电视业务和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鼓励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

26、领域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中,明确将“数字媒体内容平台”作为优先主题列入发展规划,指出:重点开发面向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和广播电视事业,以视、音频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数字媒体内容处理关键技术,开发易于交互和交换、具有版权保护功能和便于管理的现代传媒信息综合内容平台。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目标是使电视机变成多媒体,把广播电视网建成一个集公共传播、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联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信息平台和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平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构建广播影视数字化体系的龙头和关键,对于拓展广播电视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27、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广播电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生活水平基本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迅速增长,消费能力大大增强,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广播电视作为当今社会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大众传媒之一,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文化传播的主渠道。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进程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广播电视业务面临着从固定、单项、单一的服务方式向移动、交互、多功能的服务方式转变的机遇和挑战。广电媒体只有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内容资源

28、的优势,全面拓展广播影视新的服务形态,向多种网络、多种用户、多种终端提供信息服务,继续保持“当今社会第一传媒”地位,更好地起到引导社会舆论作用。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势必带动媒体行业内部和信息服务业范畴内的竞争,也驱使电视台进行不断发展,努力提高效率、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而电视台网络化建设带来的优势正好满足了这一发展需求。2.2.3 行业发展1. 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推进由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之路,近一两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推进顺利,同时加快了光纤化、双向化改造和新业务、新服务的开发。随着视频点播等业务的开展,各地网络运营商迫切需要大量的节

29、目内容资源,而电视台正好具有内容资源优势。但是如果没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这些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困难,因此电视台迫切需要建设包括数字内容管理平台在内的台内网络化系统。2. 各种新媒体业务快速发展随着相关的政策、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不断成熟,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对传统广电媒体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广电媒体一方面迫切需要实现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型,通过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整合共享和流程再造,提高节目生产能力,降低节目生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现从单一播出机构向播出业、制作业、传播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在产业链上由播出环节进行纵向和横

30、向延伸,上端向内容产业延伸,下端向传输业延伸,横向向多媒体平台运营延伸,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要实现这两个转型,广电媒体需要台内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支撑。3. 台际互联需求日益增强近几年来,国内广电媒体高速发展,经过了从无序竞争到专业化、系统化竞争,再到差异化竞争的过程。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专业化是立身之本,但真正要成为行业领跑者,必须靠多元化,因此通过兼并收购和行业整合走向集团化、多元化混业运作是大势所趋。在集团化运作环境下,就产生了台际之间网络、资源、业务互联的需求。同时,市场和竞争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比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新的价值关系下,电视台之间的广泛合作也成为

31、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新闻、体育、内容产业等领域。2008年奥运期间,国内不少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将进行联合赛事转播、报道,也迫切需要前、后方的一体化的制播流程,以及台际之间数字化的节目素材交换。台内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将为台际间互联需求的实现带来便利。2.2.4 技术发展1. 技术发展给广播电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扩大了服务领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新兴媒体不断涌现,社会信息产品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使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2. 技术发展为

32、台内网络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计算机、网络、存储、安全、多媒体处理、EAI(企业应用集成)、SOA(面向服务架构)、ESB(企业服务总线)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行业内的成功应用,随着国内外厂商在台内网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与革新,台内网络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成熟,技术成本不断下降,技术瓶颈逐渐消除。特别是SOA和ESB技术的引入,有效解决了电视台网络化的应用整合和互联互通问题,为台内网络化特别是全台网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总局科技司组织工作组编制的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对台内网多元、多层级的总体框架和系统架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对互联互通、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台内网络化的

33、技术进步,对各台的网络化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2.2.5 政策引导1. 总局组织编制白皮书并作为技术政策颁布实施国家广电总局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积极推动台内网络化建设。2006年总局科技司组织了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对台内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进行科学指导、规范要求。2007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作为技术政策正式颁布了白皮书,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的开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政策引导作用。2. 开展“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示范基地”申报设立活动2007年8月,总局科技司又下发了全国广

34、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示范基地申报、设立办法,并组织专家对第一批申报数字化网络化实验基地的项目材料进行了评审,确定了第一批广播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实验基地。科技司计划在各实验基地研究基础上,待条件成熟时,组织专家采取实地考察与书面材料结合的方式,对满足示范基地申报条件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审,确定第一批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设立活动得到了国内广播电视台的广泛、热烈响应,对台内数字化、网络化的健康、有序、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2.3 内部环境台内网络化建设的内部环境包括领导策动、配合业务、统筹规划、人才储备、资金落实等五个方面。 2.3.1 领导策动1. 战略确定台内网络化建设不仅是实

35、现技术系统的升级,更重要的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经营空间的拓展,并建立与现代电视传媒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为电视台战略发展提供支持。为了达到该目标,需要决策层领导站在全台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台内网络化建设提出明确的需求和发展目标,从顶层指导全局工作,把握系统建设目标和方向(例如内容产业、新媒体的发展战略,新闻、综艺、电视剧、体育的优先战略,生产经营的管理体制战略,内外资源的整合战略等),高屋建瓴地指出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问题,通过战略确定,为台内网络化建设的规划提供指导,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方向,确保台内网络化发展满足媒体战略目标要求,为产业链延伸和业务转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提升电视台核心竞争力

36、。2. 高位推动台内网络化建设标志着广播电视技术革命和转型时代的到来。除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外,还涉及到电视台制播及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全台的内容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管控模式优化、使用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涉及到节目和技术部门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电视台决策层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才能确保台内网络化建设的顺利立项、成功实施。在台内网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以及不断深入应用和推进过程中,也需要决策层领导持续关注和参与,推动台内网络化建设顺利进行,并推动流程再造,使生产成本节约化、流程运作合理化,满足当今媒体市场激烈竞争和媒

37、体生产方式快速变化的需要。2.3.2 配合业务台内网络化建设不只属于技术范畴,需要以集团战略为目标,以业务流程为基础,需要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及共同参与。1. 坚持业务驱动台内网络化建设应以业务为核心。在系统规划设计时,应站在业务部门的角度审视系统,进行认真的业务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业务部门不同岗位的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对业务运行规律和未来发展大势的把握,对业务需求进行总结、提升,放大未来应用领域,增加创新应用模式。同时通过与业务及管理部门的反复沟通,在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管控模式、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梳理和优化,保证业务和管理流程能够体现网络化的优势,具有高安全、高效率

38、、高质量、高管控的特点,适应现代化广电媒体的要求。2. 消除管理瓶颈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它既是一个技术型项目,也是一个管理型项目。所谓技术型项目是指,台内网络化建设必然需要以先进的网络制播技术为手段,整体技术架构是否合理、先进、科学将直接决定整个项目的最终结果。而所谓管理型项目是指,实施电视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由于管理手段的根本性变化,必然会导致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深刻变革,可以说,科学的管理思想是台内网络化建设的核心。要确保台内网发挥成效,需要技术和业务部门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在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业务管控的模式和流程,在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要认

39、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包括内容资源有效收集、统一编目、节目代码统一发放管理、节目内容审查、技术质量审查、节目播出管理、广告播出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规定,与节目部门共同细化管理。2.3.3 统筹规划电视台网络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规划先行,科学论证。应从本台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与国际同行业的成功经验,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制定好业务发展规划、技术发展规划、全台信息化(应用、数据、网络、安全)架构规划、台内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资金投入计划等,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依据台内各阶段业务发展、资金投入、技

40、术发展现状等因素,来决定实施步骤,分步实施推进。在台内网络化建设时,应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入手,规划一个全面、完整、科学、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并充分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 具有完整性:全面考虑电视台面对市场和自身的各个部分和环节,构建一个全面完整的信息系统。2) 具有前瞻性: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根据需要对原有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重组,坚持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符合技术发展的基本潮流。3) 具有周期性:要认真分析技术、设备、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保证系统在生命周期内的可用性、可维护性。4) 具有灵活性:能适应电视台在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后的局部变化,以及今后整体发展的需要,适应电视台

41、未来事业发展、产业运营及技术发展的要求。5) 具有合理性:不脱离电视台的实际情况,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规划,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6) 具有分步性:电视台网络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电视台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在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好系统升级和扩展的策略。2.3.4 人才储备与传统的视音频系统相比,台内网络化系统的复杂程度显著提高,传统设计实施、管理运维的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为了保证台内网络化的顺利建设和良性发展,需要前瞻性地做好IT方面人才的储备。数字化网络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在整个数字化

42、网络化过程中,人始终是处在核心的地位。因此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热心于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人才技能的快速复制,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可根据需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了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电视台可以在掌握台内网络化关键技术和核心业务管理的前提下,将日常技术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在服务外包的情况下,仍然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以保持对台内网络化系统的绝对掌控,保持对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

43、可扩充性,从而有效规避风险。2.3.5 资金保障台内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台内网的运行、维护还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只有资金得到了保障,台内网建设的顺利开展才有保证。特别是数字内容管理板块建设后,需要在3-5年内将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历史资料进行上载编目,还要将当年新增的素材、节目进行入库编目,需要持续的人力、财力投入,因此制定持续的资金投入计划非常重要。3 互联互通3.1 概述电视台网异构业务板块及设备由于接口标准不同,将会产生互联互通问题,如不进行规范,将造成各板块的孤立,节目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对业务的连续扩展性、使用的便捷性等都会带来影响,电视台网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因此,在台内网建设中

44、应进行总体规划,选用恰当的应用集成架构,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实现各业务板块间安全高效的互联互通。3.1.1 互联互通广度及深度1互联互通的广度台内网互联互通在广度上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 各生产业务板块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台内网各板块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和应用集成。2) 生产业务板块和综合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节目生产业务板块与节目生产管理系统、设备资源管理系统、广告业务管理系统等综合管理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3) 台际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本台与其他电视台、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内容交换平台、内容发布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分发控制。本白皮书着重解决台内网生产业务板

45、块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2互联互通的深度按照白皮书(2006),板块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深度上应包括网络层、信号层、媒体数据层、媒体信息层、应用层等五个层次,如图3-1所示:图3-1互联互通层次示意图其中网络层的互联互通实现板块之间物理网络的连接;信号层的互联互通实现板块之间视音频信号的交换;媒体数据层的互联互通实现板块之间媒体数据文件的交换;媒体信息层的互联互通实现板块之间元数据信息的交换;应用层的互联互通实现板块之间各种管理控制信息的交换。3.1.2 台内网互联互通的需求层次台内网互联互通的需求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 资源共享化需求台内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层次目标就是通过网络化的手

46、段实现素材、文稿、串联单、工程文件等媒体资源的共享。通过资源共享化,可以实现采访资源、制作资源、播出资源的整合,从而有效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节目制作成本,提高节目内容管理水平,并可以满足协同工作的基本要求。2. 业务流程化需求台内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第二层次目标就是通过网络化的手段,使节目采集、制作、审核、播出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业务流程予以关联,并实现基于业务流程的新型生产、管理方式。通过业务流程化,可以实现采访、制作、审核、播出、数字内容管理等各个环节协同工作,从而提高节目制播的管理水平,改善节目制播的生产手段。通过提供业务流程透明化技术手段,可对节目制作过程做到可控可管,以确保安全

47、播出等基本要求。3. 管理集成化需求台内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第三层次目标就是通过网络化的手段,在节目采集、制作、审核、播出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管理集成化。管理集成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构建全台数据中心等手段,使IT基础架构部署集中化,并与分布部署的业务数据中心相结合,建设IT基础架构的统一管理平台;其次是通过业务支撑平台和多种信息数据采集、代理手段,实现对台内各业务板块的集中管理、监控;第三是通过多级监控架构,实现对台内各业务进度、质量、人员的集中管理、监控,提高业务管理水平。通过管理集成化,可以提高IT系统管理水平、节目制播管理水平和系统维护水平,提升台内技术支撑和业务支撑的综合

48、竞争力。3.2 互联互通接口体系3.2.1 制定互联互通接口规范的意义为减少台内网互联互通实现的复杂程度,提高互联互通的效率,并能对互联互通的流程做到可控可管,需要制定统一、完整的互联互通接口规范。制定统一接口规范的意义如下:1) 统一的媒体数据及相关元数据接口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媒体信息共享范围;2) 统一接口能减少交换过程中数据转换、流程适配的处理成本,有效提高互联互通的效率和可靠性;3) 统一接口里包含每个业务环节的关键数据及描述,便于对业务和管理的跟踪、回溯;4) 统一接口可以推动电视台业务管理向现代化、规范化发展;5) 统一接口的建立,也必将推动整个行业内生产业务系统相关产品的标准化、

49、规范化,降低系统集成的代价与由此产生的系统集成相关业务的技术风险,有益于用户方和集成厂家的多方良性合作和发展。3.2.2 互联互通接口标准规范组成台内网的互联互通由网络层、信号层、媒体数据层、媒体信息层、应用层等五个层次组成,其对应的接口规范主要包括网络传输协议、软件通讯接口协议、数字视音频信号标准、视音频数据编解码标准、视音频文件格式标准、媒体对象实体定义规范、互联互通接口服务规范等,如图3-2所示。图3-2互联互通接口标准体系1. 网络层网络层包括网络传输协议、软件通讯接口协议,是板块之间媒体数据、媒体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网络传输协议包括TCP/IP、FTP等通用、成熟的协议

50、和标准,各台可根据本台实际情况选用。由于相关资料较多,因此本白皮书不展开阐述。目前标准的、主流的并广泛应用于台内网络化建设的软件通讯接口技术主要有消息队列接口技术、Web Services 接口技术、组件接口技术等几种。2. 信号层信号层对应的是数字视音频信号及其接口标准。这方面国家和行业有相当完善的标准,如GB/T 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GY/T 156-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GB/T 17953-2000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GY/T 158-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GY/T 223-2007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等,本白

51、皮书也不展开阐述。3. 媒体数据层媒体数据文件包括视音频文件、项目文件、字幕文件等,本白皮书讨论的重点是视音频数据编解码标准、视音频文件格式标准。数据编解码格式描述视音频信号数据化的方法;文件封装格式描述数据化后的数据在文件模式下的存储方式、帧索引及其它元数据的记录方式。4. 媒体信息层业务板块在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媒体对象信息(元数据)的交互。根据媒体对象类型的不同,元数据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视音频文件元数据、文稿元数据、串联单元数据等。为了实现各业务板块之间媒体对象元数据的高效交换,需要采用标准的XML格式制定开放、统一的媒体对象实体定义规范。5. 应用层应用层互联互通实现管理控制信

52、息的交换。由于管理控制信息与具体的业务相关,因此需要对台内网各板块的业务流程及互联互通需求进行分析,并根据选用的应用集成架构,定义各业务板块的接口服务。接口服务可按照板块间的业务交互种类进行划分。3.2.3 互联互通接口规范制定原则互联互通接口规范的制定必须满足开放性、兼容性、扩展性、高效性原则,既能满足不同板块间媒体文件数据、业务信息、业务流程的交互需要,又能满足未来新业务不断出现时在不影响现有业务板块的基础上进行平滑扩展的需要。互联互通接口规范的制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开放性互联互通接口规范是电视台网各个集成厂商共同遵守的,因此接口规范必须是开放的、通用的。2) 兼容性为确保互联互通接

53、口规范具有通用性和开放性,在接口的框架以及相关元数据属性的选择和定义上,必须充分考虑目前的相关国家、行业或国际标准。3) 扩展性在互联互通接口规范的制定中,数据结构设计以及属性描述等各个方面均要考虑到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并具有足够的扩展余地。 4) 高效性互联互通接口规范的制定必须遵循高效性的原则,在接口的制定中,必须减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的转换。3.3 台内网互联互通应用集成架构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台内网应用集成可采用“点对点的互联架构”、“基于消息总线或中间件的互联架构”和“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的ESB+EMB双总线互联架构”三种架构。3.3.1 点对点的互联架构点对点的互联

54、架构模型如图3-3所示:图3-3点对点互联架构示意图在点对点的互联架构中,各个板块/系统要实现互联互通,必须知道对方的接口类型(如API、Web Services、消息)、位置(如Web Service引用地址、消息地址)等细节,需要各个板块/系统根据对方接口进行开发。点对点互联架构的主要优点在于:1) 架构简单,根据板块/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定义和开发,针对性强;2) 板块/系统之间直接通过接口进行交互,信息和数据交互效率较高。主要缺点在于:1) 当板块由不同厂商建设时,协调难度大;2) 当参与互联的板块数目增加时,板块间接口数量成倍增加,复杂度高;3) 修改任何一个板块,都需要修改其他多个板

55、块的接口,灵活性差。点对点的互联架构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需要高度集成的电视台网,也可用于遗留系统的集成。3.3.2 基于消息总线或中间件的互联架构基于消息总线或中间件的互联架构克服了点对点集成方法的缺点,在这种架构下,台内网各“应用孤岛”通过适配器连接到一条总线上,通过消息总线或其他中间件实现各个应用之间的交互,如图3-4所示。图3-4基于消息总线/中间件架构示意图基于消息总线/中间件互联架构的主要优点在于:1) 通过引入总线这一中间逻辑调度引擎来实现系统交互业务,剥离系统之间的交互逻辑,使得整个互联系统的灵活性更强;2) 每个系统通过固定的接口挂接在总线上,避免了直接访问,提高了系统的封装性

56、和安全性。主要缺点在于:1) 消息总线或中间件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了自定义的或者私有的集成,而且每一个集成点都含有不同的、私有的数据格式; 2) 由于是中心-辐条式体系结构,因此存在单点故障、性能瓶颈、扩展困难等问题,对于不支持消息通信机制的应用软件,整合比较困难。基于消息总线/中间件的互联架构适用于业务规模中等、遗留系统不多的电视台网。3.3.3 基于SOA的双总线集成架构电视台业务板块互联交互时,除了解决信息通讯外,还需要解决媒体数据的交互与传输,因此可采用基于SOA体系架构的ESBEMB的双总线互联架构。如图3-5所示:图3-5基于SOA的双总线架构示意图这种架构采用了面向服务设计理念,通

57、过对各类业务流程进行统筹分析,将各业务板块对外的接口都提炼、抽象、封装为服务。双总线包括企业服务总线(ESB)和企业媒体总线(EMB),分别用作元数据和媒体文件的传输,是SOA思想在电视台全台网设计中的发展和具体实现。基于SOA双总线互联架构的主要优点是:强化板块的内部封装,实现高内聚、低耦合,任何板块的变更都不会影响到其他板块,新板块接入也无需对已有板块进行改造,连接复杂度低,易于管理,可以轻松应对业务服务变化、发展的需要。该架构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异构系统较多、流程复杂多变的电视台网。3.4 基于SOA双总线的典型台内网架构基于SOA双总线的典型的台内网总体架构由主干平台和业务板块组成,主

58、干平台又由基础支撑平台、业务支撑平台组成,ESB、EMB双总线就包含在业务支撑平台中。主干平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松耦合、高效率、位置透明、协议无关的互联互通应用集成平台;提供各个业务板块的接入方式、业务交互方式以及数据交换方式;提供台内网多业务板块之间的业务整合功能(流程编排、执行与监控等);提供支撑台内网运行的其他辅助功能(统一认证、网络监控等);提供与综合管理板块的相关接口功能。基于SOA双总线的典型的台内网总体架构如图3-6所示:图3-6基于SOA双总线的典型的台内网总体架构3.4.1 基础支撑平台基础支撑平台由基础网络平台、系统软件平台组成,是构成主干平台的重要基础。基础网络平台包括网络

59、架构、存储架构、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的实现,为各业务板块的互联互通提供数据传输链路、路由、访问控制等功能;系统软件平台包括数据库结构、公共应用服务的实现,为台内网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公共软件运行环境。基础支撑平台的设计建设重点是:“效率、安全、质量、开放、监管、扩展”。基础支撑平台设计范围主要包括:主干平台的网络架构、存储架构、数据库架构、平台服务器部署架构、高安全区以及以太网IP地址规划等方面。3.4.2 业务支撑平台业务支撑平台由企业服务总线(ESB)、媒体服务总线(EMB)、公共服务、系统监控组成,实现业务板块在主干平台上的集成,数据的交换和路由,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全台业务系

60、统的统一管理和互联互通,是全台网应用集成架构的核心。1ESB实现服务注册与管理、服务查找与调用、协议转换、消息路由、技术标准的适配器、流程定义、流程控制和监管等技术功能和实现。2EMB是媒体数据的交换中心,所有板块间的媒体数据交换都通过EMB进行,并由ESB来统一调度,从而向各业务板块提供统一的资源访问服务。这些交换过程是可管理、可监控的,能够对它们进行全局的任务分配和调度。3公共服务主干平台公共服务由统一认证、统一时钟、业务系统配置等功能模块及全局任务调度服务、工作流引擎服务、消息服务、迁移服务等通用公共服务组成。4系统监控主干平台具备管理监控功能,包括基础网络管理和业务运行管理两部分。基础

61、网络管理用于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管理,业务运行管理用于对主干平台服务的管理及跨板块业务流程的监控。各业务板块通过服务接口实现与主干平台的信息交互,在业务支撑平台的支持下,通过ESB中的调度服务,实现对EMB中迁移服务器的调度和控制,从而实现媒体文件的迁移、传输,最终完成业务板块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其最大特点是保证业务板块之间的松散耦合、位置透明、与协议无关,体现SOA设计思想,为台内网应用提供最大的业务灵活性。3.4.3 ESB+EMB的功能ESB+EMB的互联架构应该包括如下功能:1 内容处理功能1) 元数据和控制信息ESB提供根据不同板块/系统的要求进行通讯协议转换、语义层的协议转换

62、。它支持多种体系结构下常见技术协议的转换,例如Web Services、JMS、MQ等。另外ESB还能实现协议内容转换,例如,实现不同服务之间消息格式的转换。2) 媒体数据EMB提供不同板块间媒体文件交换的功能。同时提供媒体文件转码和数据完整性校验功能。2 管理功能1) 流程的定义和配置在ESB中定义和配置与实际业务对应的系统互联流程,实现由若干服务,若干步骤组成的组合服务,满足不同用户对业务流程规划、定义和监控的需求,能适应绝大多数台内网对IT系统、业务发展带来的变化。2) 管理和监控管理和监控各流程的运行情况、元数据的流转情况、媒体资源的交换情况;对各个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监控执行交换的各个资源(如应用服务器、EMB服务器等)的情况。3) 服务的注册和管理对各业务板块所提供的对外服务进行注册和管理。服务注册的本质是记录各个业务板块提供的服务的详细信息,它是实现业务服务物理位置透明和路由寻址的基础。3.5 软件通讯接口协议3.5.1 消息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