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1615441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案(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课认识Excel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X简单的工作表。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技能方面: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三、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观察法。3自学法。4启发式。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2、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如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图1-1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应用Word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二、新课 1启动Excel 教师介绍:Excel和Word一样,是MicrosoftOffice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相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学生讨论在Word中如何绘制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学生听教师叙述。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完成启动Excel的

3、操作。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用Word字处理软件,绘制需要对数据进行大量计算的表格很不方便。 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程序、Word的启动方法。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启动Excel的方法。续表教学内容、步聚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2认识Excel窗口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窗口与Word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结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3几个概念教师展示含有多X工作表的工作簿。结合此工作簿介绍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系?教师介绍:按下Ctrl键

4、,再按四个方向键,可以快速到达工作表各个边界。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表中共有多少行多少列。4建立简单的工作表教师演示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学生观察Excel窗口,回答问题。学生听教师介绍,认识Excel窗口。学生听教师介绍,了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上机实践,找出表中的行列数。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学习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Excel窗口中的标题栏、工具栏和提示行与Word相同,其余不同。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通过教师讲解和观察实例,学生可以掌握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学生可以找出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掌握快速到达工作表各个边

5、界的方法,并找出工作表的行数和列数。学生可以掌握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教师布置任务:在Excel中制作一X初一(2)班成绩统计表(第3页例1中的表格)。5保存文件教师讲解:在Excel中保存文件的方法与Word中保存文件的方法相同,Excel系统自动为文件添加的扩展名为“xls”。教师要求学生把新建的表格以“成绩表”为文件名保存。三、课堂练习完成书中第5页课后练习1、2。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各种数据。工作表是由单元格组成的,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有多

6、X工作表。Excel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xls”。五、布置作业通过查阅报纸、期刊等方法制订一X组装电脑的报价表,要求写清各种配件的名称以及价格,最好给出多种方案。学生上机实践,在Excel中制作一X初一(2)班成绩统计表。学生学习保存文件的方法,并完成任务。学生上机实践。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学生在处理表头时会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给出提示。学生可以掌握在Excel中保存文件的方法。学生可以完成保存文件的任务。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板书第一课认识Excel一、启动Excel二、认识Excel

7、窗口三、几个概念1单元格2工作表3工作簿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五、保存文件六、退出Excel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技能方面: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二、教学重点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修改数据的方法。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三、教学难点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观察法。3自学法。4实践法。五、教学手段与

8、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打开上节课课堂练习完成的“账目表”,让学生观察单元格中文字和数字的对齐方式有什么不同,引出计算机处理数值型数据和文本型数据的方式不同。由此导入课题。二、新课1数据的输入 (1)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方法一:单击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直接输入数据。方法二:先单击单元格,再单击编辑栏,可以在编辑栏中编辑或添加单元格中的数据。 (2)输入数值教师演示输入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上机练习。教师强调:输入纯分数时,要先输入0和空格,否则

9、系统会按日期处理。单元格中可显示的数值长度为11位,超过11位时,以科学记数形式表示。在单元格中,系统默认的数值显示方式是右对齐。 (3)输入文本教师演示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的方法,要求学生观察屏幕显示内容并上机练习。教师强调:系统默认的文本显示方式是左对齐。如果需要将数字作为文本处理,需要在开始时先输入一个单引号“”。学生观察“账目表”,得出结论。学生学习两种输入数据的方法,并上机实践。学生学习不同类型数值的输入方法和显示形式,并上机练习。学生学习输入文本的方法,观察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时屏幕上的显示形式,并上机练习。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Excel处理数值型数据和文本型数据的方式不同。使学生

10、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类型数值的输入方法和显示形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得出结论:Excel对输入的数值左对齐,对输入的文本右对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输入文本的方法。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4)输入日期和时间教师布置任务:按书中第9页例3的要求,输入日期和时间。2修改数据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修改数据的方法: (1)输入过程中出错:用Backspace键删除错误的字符,然后输入正确的内容。 (2)输入完毕后发现错误:按Delete键,删除数据,再重新输入。输入新的数据

11、将原来的内容覆盖。修改单元格中的部分数据,可双击需要修改的单元格,然后移动光标进行修改。3利用公式计算 (1)公式的组成教师讲解公式的组成,强调:首先必须输入“=”,表示将要输入的是一个公式。所有参与公式运算的数值和符号都必须是西文半角字符。运算符与数学上的表示不同。 (2)输入公式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输入“=(9*2)2”,按回车键确认,由学生观察并回答单元格与编辑栏显示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练习用不同的方法修改数据。学生听教师介绍,学习公式的组成。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输入日期、时间的方法。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掌握修改数据的方

12、法。教师强调的几点,都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经观察学生可以得出:输入公式并按回车键确认后,Excel会自动进行计算,将结果显示在相应的单元格中,将公式显示在编辑栏中。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完成例4、例5。续表教师布置任务:自学完成书中第11页例4、例5。三、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强调:Excel数据分为字符和数值两类,字符型数据不能参加运算。输入数据要认真细致。五、布置作业利用输入公式计算的方法,完成组装电脑报价表的计算。学生上机实践,完成书中第11页例4、例5。学生上机实践,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参加小结。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

13、生认真细致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八、板书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数据的输入1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2输入数值3输入文本4输入日期和时间二、修改数据三、利用公式计算1公式的组成2输入公式第三课 自动填充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2使学生学会应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数据。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把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意识。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自动填充数据。三、教学难点自动填充数据。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观察法。3启发式。4实践法。

14、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好测验和练习用的表格。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布置练习内容:打开学生目录下的“学习用品统计”表(见图3-1),利用输入公式的方法计算出总计、合计各栏的数据。图3-1教师提出问题:总计一栏的计算公式基本样式相同,是否有更好的办法简化输入公式的过程?由此引出课题。二、新课1选定单元格教师介绍选定单元格的几种操作: (1)选定单个单元格 (2)选定一个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3)选定不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4)选定整行或整列 (5)选定整个工作表 (6)取消选定教师要求学

15、生上机练习选定单元格的操作。2自动填充数据 (1)自动填充相同的数据教师输入“计算机”一词,讲解并演示自动填充相同数据的操作方法。学生完成练习。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选定单元格的方法。学生上机实践,练习选定单元格的操作。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自动填充数据的方法。通过学生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输入公式计算数据的知识。以设问的方式导入课题,使学生了解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并可留下较深印象。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和亲自实践,学生可以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学生可以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和亲自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自动填充相同数据的方法。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教师要求学生练习自

16、动填充相同数据的方法。 (2)自动填充有规律数据教师演示用自动填充数据的方法输入110,强调要输入至少两个数据,使得Excel可以找到数据的变换规律。教师布置任务: (1)用自动填充数据的方法输入“110”,“1、3、5、7、9”,“星期一星期日”。 (2)打开“人数统计”表(见图3-2),演示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初1年级、初2年级、初3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的操作方法。图3-2 (3)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教师布置任务: (1)利用输入公式计算的方法计算“人数统计”表中初1年级的总人数,试一试能否用自动填充的功能计算出其他年级的总人数。学生上机练习自动填充相同数据的方法。学

17、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自动填充有规律数据的方法。学生上机实践,练习自动填充有规律数据的操作方法。学生打开“人数统计”表,完成自动填充任务。学生上机实践,学习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的方法。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和亲自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自动填充有规律数据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掌握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的方法。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 (2)用自动填充的功能完成书中第17页例4。三、课堂练习完成书第19页习题4。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强调:自动填充功能对输入有规律的数据提供了方便,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五、布置作业制作自己家

18、庭16月水、电、煤气费用支出表。学生上机实践,完成课堂练习。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使学生复习巩固知识,要求学生注意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板书第三课 自动填充功能一、选定单元格二、自动填充单元格1自动填充相同数据2自动填充有规律数据3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第四课 函数的使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掌握求最大值函数、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主动思

19、考,积极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1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2求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三、教学难点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观察法。3实践法。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学生制作的“家庭水、电、煤气费用支出表”,同时提出问题:如果在表格中增加一个月的数据或增加一个新项目(如,费),利用原来输入公式的方法,会不会出现错误?教师介绍: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完成计算,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

20、。由此引出课题函数的使用。二、新课1求和函数(1)使用SUM函数教师打开“成绩表”文件,讲解并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出王一明同学总分的方法。教师布置任务:按书中第20页例1的要求,添加数据,并利用SUM函数计算总分。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简化重复求和的操作?(2)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教师介绍,Excel提供了自动求和工具按钮,使用按钮也可以完成自动求和操作。学生观看同学制作的“家庭水、电、煤气费用支出表”,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SUM函数的使用。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听教师介绍。部分学生经思考可以得出:如果在表格中增加一

21、行或一列数据,利用原来输入公式的方法,必须对计算的数据做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对没有想出结果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上机试一试。通过教师演示和亲自实践,学生可以掌握SUM函数的使用。部分学生可以想到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简化重复求和的操作。学生了解自动求和工具按钮的作用。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教师布置任务:试一试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求出X建同学的总分,然后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总分”一项,利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科目总分”。2求平均值函数教师介绍求平均值函数是AVERAGE,它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相同。教师布置任务;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提醒学生注意选择数据

22、区域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操作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平均分”一项,计算科目平均分。3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教师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分别是MAX和MIN后,布置任务: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最高分”、“科目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4其他函数教师参照书中第24页表一,简单介绍其他几个函数的用途。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上机实践,学习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方法。学生上机操作,完成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操作。学生上机实践,完成计算科目平均分的任务。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

23、习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学生上机实践,学习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进行求和操作。学生了解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相同。可使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个别学生可能在选择数据区域上出现错误。通过演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在学习以上函数的基础上,学生经思考,可以掌握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学生了解一些常用函数。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三、课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1、2。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使用函数完成计算的特点。五、布置作业用函数计算“家庭费用支出表”中的数据。学生上机实践

24、。学生参加小结。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通过小结,强调使用函数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板书第四课函数的使用一、求和函数1使用SUM函数2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二、求平均值函数三、求最大值函数四、求最小值函数五、其他函数介绍第五课工作表行列的设定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改变表格列宽和行高的操作方法。2使学生掌握在表格中插入行或列的操作方法。3使学生初步掌握隐藏行或列的操作方法。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1改变表格的行

25、高和列宽。2插入行或列。三、教学难点改变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观察法。3自学法。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打开学生制作的“装机指南”表(见图5-1),要求学生利用求和函数求出总计。图5-1教师提问:“装机指南”表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怎样改正?由需要增加新项目等问题导入课题。二、新课1改变表格的列宽和行高 (1)改变表格的列宽教师介绍并演示改变表格列宽的三种方法:拖动鼠标调整一列表格的右边界(可调整到任意大小)。直接双击一列表格的右边界(调整至最合适的列宽)

26、。选定某几列,双击右边界,可以使选定的列的列宽相同。一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观看。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听教师介绍,观察教师演示,学习改变表格的列宽方法。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学生可以提出:价格不准确,缺少显示器等问题。学生可以掌握改变表格的列宽的三种方法。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教师布置任务:打开“成绩表”,按书中第26页例1要求,完成表格列宽的调整。 (2)改变表格的行高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掌握改变表格行高的操作方法。2插入行或列 (1)插入行教师讲解并演示插入行的操作,在“装机指南”表中添加显示器的型号、价格,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插入行后“总计”一项的变化

27、。教师布置任务:插入书中第26页例2给出的数据。 (2)插入列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在表中插入列的方法,并按书中第28页例3的要求,插入一列数据,注意观察“总分”、“平均分”数据的变化。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自学改变表格行高的操作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插入行的操作方法,并注意观察插入行后“总计”一项的变化。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任务。学生自学插入列的操作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改变表格行高的操作方法。学生可以掌握插入行的方法。让学生再次体会使用函数计算的特点。学生可以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观察“总分”、“平均分”数据的变化,体

28、会使用函数的特点。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3隐藏行或列 教师介绍:利用隐藏行或列的功能可以将暂时不用的数据隐藏起来。 教师演示隐藏一列数据和将数据恢复显示的操作。 教师要求学生练习隐藏行列的操作。 三、课堂练习 完成书中第31页习题1、习题2、习题3。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再次强调使用函数计算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为学校秋季运动会设计一X“运动成绩统计表”。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 学生练习隐藏行列的操作。 学生上机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学生可以掌握隐藏行或列的操作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可以完成

29、课堂练习。 使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再次体会使用函数计算的特点。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第五课工作表行列的设定一、改变表格的列宽和行高1改变表格的列宽2改变表格的行高二、插入行或列1插入行2插入列三、隐藏行或列第六课排 序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排序的操作方法。2使学生了解排序的几种类型。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二、教学重点排序的操作方法。三、教学难点设置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排序。四、教学方法1讨论法。2演示法。3实践法。

30、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的表格。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几个学生设计的“运动成绩统计表”,让大家评价。教师小结:由大家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表格缺少“名次”一项。由此引出课题排序。二、新课1使用工具按钮排序教师打开“成绩表”文件,介绍按“总分”(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打开“成绩表”文件,然后以“总分”为关键字,将“成绩表”按降序排序。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排序中出现了“总分”相同的情况,Excel怎样进行的处理?教师引出次关键字和使用菜单进行排序。2使用菜单排

31、序教师演示利用菜单中的排序命令设定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完成排序的操作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将“成绩表”中的平均分按降序排序,分数相同时,按语文成绩降序排序。学生观看、评价“运动成绩统计表”。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使用工具按钮排序的方法。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听教师讲解,观看教师演示,学习使用菜单排序的方法。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任务。由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了解关键字、升序、降序等概念,和使用工具按钮排序的方法。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使用工具按钮排序的方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学生可以提出在“总分”相同的情况,Excel怎样进行的处理。学生了解次关键字和使用

32、菜单排序的方法。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教师布置任务:在“成绩表”最后添加“名次”一栏,填入名次,再按学号升序排序(还原为最初的排列顺序)。3排序种类教师介绍:一般情况下,总是按照数值大小排序,Excel还提供了按字母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等方式。教师演示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的操作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将“成绩表”按照姓氏笔画排序。三、课堂练习打开自己设计的“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增加缺少的项目,然后按自己设置的主关键字、次关键字进行排序。四、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用到排序的地方很多。经过排序后的数

33、据,便于观察,易于从中发现规律。五、布置作业设计一X“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包括同学的某、出生年月、血型、爱好、联系等,并按某的姓氏笔画排序。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任务。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学生上机实践。学生上机操作,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参加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任务,处理实际问题。学生了解排序的几种类型。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和亲自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按姓氏笔画、字母顺序等方式排序的方法。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明确排序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板书第六课排 序一、排序的方法1利用工具按钮2利用菜单操

34、作二、排序的种类1按数值排序2按笔画排序3按字母顺序排序第七课数据的复制、移动和引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复制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移动数据的方法。3使学生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及应用。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复制。2数据的移动。三、教学难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四、教学方法1自学法。2演示法。3实践法。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学生制作的

35、“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提出如果同学情况发生变化,是否还需要重新输入一X表格。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由此引出课题。二、新课1数据的复制教师介绍:Excel2000中的剪贴板可以保留最近12次剪切或复制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次的内容粘贴出来或者全部粘贴。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数据的复制方法,完成例1,观察复制的数据中所有使用了函数计算的单元格,有什么变化。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完成例1的操作。2数据的移动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数据的移动,完成例2。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完成例2的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同学制作的“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自学数据的复制方法,完成例1,并观

36、察复制数据时,使用了函数计算的单元格的变化。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演示操作。学生自学数据的移动。完成例2。在画图和Word中已经学习了复制操作,学生可以提出可以将数据复制后做相应修改的方法。学生了解Excel2000中的剪贴板的功能。通过自学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复制数据的操作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再次体会使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优点。纠正错误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的复制方法。学生可以较顺利地完成任务。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3数据的引用(1)相对引用教师介绍:相对引用是将一个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相应的地址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演示使用相对引用的方法完

37、成例3,要求学生自设表格练习相对引用。(2)绝对引用教师介绍:绝对引用是将一个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相应的地址不发生变化,也就是指引用一个或几个特定位置的单元格。教师演示使用绝对引用的方法完成例4,要求学生自设表格练习绝对引用。三、课堂练习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书第39页习题1、习题2。四、课堂上结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五、布置作业利用绝对引用方式计算“家庭水、电、煤气费用统计表”中的总价。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后,自设表格练习数据的相对引用。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后,自设表格练习数据的绝对引用。学生上机操作,完成课堂练习。学

38、生参加小结。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据的相对引用。学生通过实践可以理解并掌握数据的相对引用。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据的绝对引用。学生通过实践可以理解并掌握数据的绝对引用。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八、板书第七课数据的复制、移动和引用一、数据的复制二、数据的移动三、数据的引用1引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2相对引用例:=C3+C53绝对引用例:$A$8,$B$6第八课查找和替换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查找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替换数据的方法。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

39、态度。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查找。2数据的替换。三、教学难点数据的替换。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自学法。3实践法。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班级财产管理”统计表,要求学生查看有哪个班缺少设备(单元格内的数值为0,表示缺损)。由人工查找很麻烦且容易出错,引出本节课题查找与替换。二、新课1查找数据教师演示使用Excel查找“班级财产管理”统计表中数值为0的单元格的操作。教师强调:要在查找对话框中将“单元格匹配”一项选中,否则所有带有0的单元格(例如1

40、0、20、)都会被查找出来。教师布置任务: (1)完成书上例1。 (2)打开学生目录下的“班级财产管理”文件,查找数值为0的单元格,并统计个数。2替换数据教师布置任务:如果所有缺少设备的班级都领走了1件本班缺少的设备,我们需要将表格中的0改为1。自学在Excel中进行数据替换的方法,完成以上任务。教师再次强调要选中“单元格匹配”选项,否则会出现错误(如50会被替换为51)。学生观察“班级财产管理”统计表,查找缺少设备的班级。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在Excel中查找数据的方法。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上机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查找任务。学生自学在Excel中进行数据替换的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

41、听教师介绍。通过观察和查找,使学生体会人工查找很麻烦且容易出错。学生了解本课学习任务。学生了解在Excel中查找数据的方法。学生了解防止误查的方法。学生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误查和防止误查的方法,可以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替换数据的操作方法。教师反复强调选中“单元格匹配”选项,使学生加深理解。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条件三、课堂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班级财产管理”统计表中添加高中年级的数据,怎样操作最好,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2完成课后习题1、3。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利用查找和替换的方法不仅可以大大简化操作,而且可以避免出错。

42、五、布置作业修改自己制作的“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练习查找和替换操作。学生参加讨论,并上机完成课堂练习。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经讨论,学生可以找出操作方法:先复制初中年级的数据,再利用替换功能将“初”字替换为“高”字,然后再修改其他数据。使学生复习巩固知识,进一步认识利用查找和替换操作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板书第八课查找和替换一、数据的查找二、数据的替换第九、十课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的方法。4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内字体、字型和字号的方法。5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

43、格边框和底纹的方法。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设置和修饰表格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个性。二、教学重点1设置单元格格式。2修饰单元格。三、教学难点单元格的设置与修饰。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2演示法。3自学法。4实践法。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两个“班费支出表”(参见图910-1、图910-2),让学生评价。由此导入课题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图910-1图910-2二、新课1设置单元格格式教师以图91

44、0-1为例讲解并演示将单元格设置为货币型的操作方法。教师布置任务:输入表格内容,并将单价、总价两列设置为货币型,将购买日期一列设置为日期型。学生观看并评价表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上机实践。通过对比和评价加深学生对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完成任务。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将单元格数值设置为分数型的操作方法。2合并单元格教师演示合并单元格的操作,强调:合并单元格时首先应选定要合并的单元格区域。教师布置任务:将表一中前两行的单元格合并。3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教师讲解:对单元格内的

45、数据可以设置水平对齐方式和垂直对齐方式,同时还可以将数据以各种角度倾斜显示。教师演示以上各种操作。教师布置任务:参考书中第49页例2,对“班费支出表”进行对齐方式的设置。4设置字体、字型和字号教师布置任务:自学设置单元格内字体、字型和字号的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对“班费支出表”中的数据按自己喜欢的样式进行修饰。学生演示将单元格数值设置为分数型的操作。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学习合并单元格的操作方法。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听教师介绍,观看教师演示。学生上机实践。学生自学设置单元格内字体、字型和字号的方法。学生上机实践,修饰表格。学生经过以上学习和实践,可以掌握将单元格数值设置为分数型的操作方法。

46、经教师演示,学生可以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操作方法。学生可以完成任务。学生可以掌握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的操作方法。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自学,学生可以掌握设置单元格内字体、字型和字号的方法。学生可以完成任务。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5设置边框和底纹教师介绍:Excel默认的表格输出方式不带边框线,我们可以通过修饰使表格带有边框线。教师布置任务:自学给表格添加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修饰“班费支出表”。教师展示、评价学生修饰的表格。三、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2。四、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对单元格进行设置和修饰,首先要选定要进行设置

47、和修饰的单元格。在Excel中修饰数据与在Word中修饰文字方法基本相同。五、布置作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修饰“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上机实践。学生参与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上机操作,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参加小结。使学生了解对边框线的修饰问题。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使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个性八、板书第九、十课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一、设置单元格格式二、合并单元格三、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四、设置字体、字型和字号五、设置边框和底纹第十一课 自动套用格式和条件格式一、教学目标知识方

48、面:1使学生掌握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的方法。2使学生了解对自动套用格式进行修改的方法。3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条件格式对表格中的部分内容做特殊处理的方法。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管理、编辑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个性。二、教学重点1自动套用格式。2条件格式。三、教学难点条件格式。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自学法。3实践法。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的表格(参见图11-1、图11-2

49、),由学生进行评价。由此引入课题自动套用格式和条件格式。图11-2二、新课1自动套用格式教师介绍:Excel提供一些成形的表格样式,我们可以直接套用这些格式修饰表格。教师打开“成绩表”文件,演示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的操作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成绩表”,并观察应用自动套用格式后,以前所做的修饰是否存在。学生观看并评价图11-1、图11-2。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完成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成绩表”的任务,观察表格的变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展示和评价,使学生对使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有一定了解。学生了解自动套用格式。教师演示后,学生可以顺利掌握用自

50、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的操作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续表2使用条件格式教师布置任务:自学使用条件格式修饰表格的方法,然后将“成绩表”中所有的100分用红色显示。三、课堂练习1打开“装机指南”表,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2打开“班级财产管理”表,将数值为0的单元格添加边框和底纹(利用条件格式完成)。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使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方便、快捷;使用条件格式修饰表格可以使某些内容突出显示。五、布置作业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使用条件格式修饰自己选择的部分内容。学生自学使用条件格式修饰表格的方法,将“成绩表”中所有的100分用红色显

51、示。学生上机实践,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参加小结。多数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个别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提示。学生可以顺利完成练习1。个别学生对练习2需要教师指导。使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性。八、板书第十一课 自动套用格式和条件格式一、自动套用格式二、使用条件格式第十二课在工作表中插入图片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图片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修饰、美化表格的技能。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二、教学重点1插入图片2插入艺术字

52、三、教学难点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2演示法。3实践法。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的表格。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经修饰后的“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参见图12-1),引出课题在工作表中插入图片。图12-1二、新课1插入图片(1)插入剪贴画教师介绍:在Excel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与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相同,带领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步骤。教师布置任务:打开学生目录中的“运动会成绩统计表”,插入一幅运动类型的剪贴画。教师展示并评价学生插入剪贴画的表格,指出要注意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2)插入其他图片文件教师介绍:在Excel中插入其他图片文件的方法也与在Word中相同并带领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其他图片文件的步骤。教师布置任务:删除在“运动会成绩统计表”中插入的剪贴画,然后插入学生目录下图片目录中的图片文件。学生观看教师展示的表格。学生听教师介绍,同教师一起回忆插入剪贴画的操作步骤。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插入剪贴画的操作。学生观看、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听教师介绍,同教师一起回忆插入图片文件的操作步骤。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学生了解本课学习任务。使学生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