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1598023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 淀粉结构与相关性质综述摘要:淀粉是高等植物中常见的组分,是碳水化合物储藏的主要形式。淀粉在生活、生产中都具有广泛应用,淀粉的深层研究对人们的生活和新产品的研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淀粉的相关知识,包括淀粉的结构与性质、阳离子淀粉、淀粉酶与淀粉的酸解等,并对淀粉的开展进展了展望。关键词:结构 性质 阳离子淀粉 酸解 淀粉酶一 淀粉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1. 淀粉的分子结构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在餐饮业又称芡粉,通式是(C6H10O5)n,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化学式是C12H22O11,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 。淀粉颗粒含有微量的非碳水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无

2、机盐等,其中除脂肪酸被直链淀粉分子吸附,磷酸与支链淀粉分子呈酯化结合之外,其他物质都是混杂在一起。淀粉分子是由许多D吡喃葡萄糖基单元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的根本组成单位是D吡喃葡萄糖稳定的椅式构象。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之分,另外在许多淀粉中还存在第三种成分,即中间级分-轻度支化的直链淀粉。 一般的研究认为直链淀粉是一种线形多聚物,都是由D吡喃葡萄糖通过D10,每个D吡喃葡萄糖基环呈椅式构象。直链淀粉没有一定大小,不同来源的直链淀粉差异很大。一般文献报道,禾谷类直链淀粉的DP为3001200,平均800;薯类直链淀粉的DP为10006000,平均3000。 呈螺旋状态的直链淀

3、粉分子能够吸附碘形成螺旋包合物,从而使淀粉遇碘显蓝色。吸附碘的颜色反响与直链分子大小有关,聚合度12以下的短链遇碘不显色;聚合度1215呈棕色;聚合度2030呈红色;聚合度3540呈紫色;聚合度45以上呈蓝色。支链淀粉吸收碘量不到1%,故支链淀粉遇碘不显蓝色。 谷类淀粉中含有少量脂肪酸,它们也可以和直链淀粉分子结合生成螺旋包合物,但会引起一系列不利影响。玉米、小麦含量较多,薯类含量少。 支链淀粉是一种高度分支的大分子,主链上分出支链,各葡萄糖单位之间以1,4糖苷键构成它的主链,支链通过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分支点的1,6糖苷键占总糖苷键的4%5%。支链淀粉含有复原端的为C链主链,C链具有很多

4、侧链,称为B链内链,B链又具有侧链,与其他的B链或A链相连,A链外链没有侧链。 不同来源的淀粉其支链淀粉的聚合度不同,平均链长、内练与外链的平均长度也不同。 磷酸与支链淀粉分子中葡萄糖单位的C6碳原子呈酯化结合存在,磷酸65%在A链和B链的外部链存在,35%在B链的内部链存在。这种结合不易被酸分解,在酸水解淀粉的产物中发现有葡萄糖6磷酸酯。马铃薯淀粉含磷量最高1直链淀粉与碘生成纯蓝色,支链淀粉与碘作用依其分支与聚合度不同,生成紫-红-棕色聚合度由大到小。2不同来源的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不同。一般和谷类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约为25%;薯类约为20%;豆类约为30%35%;糯性粮食淀粉如此几乎为零,

5、只含支链淀粉。3同一种粮食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与类型、品种和成熟度有关。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一般比粳米高;成熟的玉米为28%左右,未成熟的只有5%7%.4直链淀粉含量与颗粒大小有关。 淀粉在胚乳细胞中以颗粒状存在,故可称为淀粉粒。不同来源的淀粉粒其形状、大小和构造各不一样,可借助显微镜鉴别其来源和种类。 不同种类的淀粉粒具有各自特殊的形状,一般淀粉粒的形状为圆形或球形、卵形或椭圆形和多角形或不规如此形,这取决于淀粉的来源。如小麦、黑麦、粉质玉米淀粉颗粒为圆形,马铃薯和木薯为卵形,大米和燕麦为多角形。 同一种来源淀粉粒也有差异。如马铃薯淀粉颗粒大的为卵形,小的为圆形。 不同来源的淀粉颗粒大小相差很大

6、,一般以颗粒的长轴的长度表示淀粉粒的大小,介于2120m之间。商业淀粉中一般以马铃薯淀粉颗粒为最大15120m,大米淀粉颗粒最小210m。另外,同一种淀粉其大小也不一样。 淀粉颗粒的形状、大小常常受种子生长条件、成熟度、直链淀粉含量与胚乳结构等影响。如马铃薯在温暖多雨条件下生长,其淀粉颗粒小于在枯燥条件下生长的淀粉颗粒。 小麦淀粉颗粒有大小之分,大的称为A淀粉,尺寸为530m,占颗粒总数的65%;小的称为B淀粉,尺寸5m以下,占35%。2.2.1淀粉颗粒的轮纹结构环层结构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些淀粉颗粒呈现假如干细纹,称轮纹结构。轮纹结构是淀粉内部密度不同的表现,白天光合作用强,转移到胚乳细

7、胞中的葡萄糖多,合成的淀粉密度大,夜间如此较小,昼夜相间便造成轮纹结构。但马铃薯在一定条件下连续照射培养,仍有环层结构,这对上述说法提出质疑。所以轮纹结构形成的真正原因,目前还不能做出适当说明。淀粉颗粒水分低于10%是看不到环层结构,有时需要用热水处理或冷水长期浸泡,或用稀薄的铬酸溶液或碘的碘化钾溶液慢慢作用后,会表现出环层结构。 各环层共同围绕的一点称为粒心或脐。粒心位于中央,称“中心轮纹,如禾谷类淀粉;粒心偏于一端,称“偏心轮纹,如马铃薯淀粉。粒心局部含水较多,比拟柔软,故在加热枯燥时常常造成裂纹,根据裂纹的形状,可区分淀粉粒的来源与种类,如玉米淀粉为星状裂纹。 淀粉粒依其本身构造如淀粉的

8、数目和环层的排列不同 又可分为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单粒只有一个粒心,如玉米、小麦;复粒由几个单粒组成,具有几个粒心,在外围形成统一的轮廓,如大米、燕麦;半复粒的内部有两个或更多单粒,各有各的粒心和环层,但是最外围的几个环轮如此是共同的,从而构成一个整粒。 淀粉的颗粒性质淀粉品种轮纹粒心单复粒整齐度马铃薯明显,螺壳形偏心明显单粒多,复粒也有不太整齐甘薯不清楚明显,裂纹呈星状或放射状或不规如此的十字形单粒不整齐玉米比拟清楚中间,呈星状环纹单粒整齐小麦不清楚中间可以看出单粒多,复粒少有大、小粒,少数有中粒大米不清楚放大400倍中央可看出复粒整齐(1) 双折射性与偏光十字 双折射性是由于淀粉粒的高

9、度有序性方向性所引起的,高度有序的物质都有双折射性。淀粉粒配成1%的淀粉乳,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黑色的十字,将颗粒分为四个白色的区域,称为偏光十字或马其他十字。这是淀粉粒为球晶体的重要标志。十字的交叉点位于粒心,可用来对粒心定位。 当淀粉颗粒充分膨胀、压碎或受热枯燥时,晶体结构即行消失,分子排列变成无定形,就观察不到偏光十字了。(2) 淀粉颗粒的结晶形态 淀粉颗粒不是一种淀粉分子,而是由许多直链和支链淀粉分子构成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不是无规律的,它是由两局部组成,即有序的结晶区和无序的无定形区非结晶区。结晶区的构造可通过射线衍射确定,从而分辨出三种晶体结构,即A型热稳定性较好、B型、C型。

10、其中A型多为禾谷类淀粉;B型多为马铃薯等块茎淀粉、高直链玉米和上升淀粉;C型多为竹芋、甘薯等快根、某些豆类淀粉。 此外,淀粉与脂类物质形成的复合物如此为E型,直链淀粉同各种有机极性分子形成的复合物为V型,叠加在A型或B型上。 淀粉颗粒中水分参与结晶结构。枯燥淀粉时,随水分含量的降低,射线衍图样线条的明显程度降低,再将枯燥淀粉于空气中吸收水分,图样线条的明显程度恢复。 结晶态局部占整个颗粒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化度。淀粉结晶局部不是依靠线状的直链淀粉分子,而主要是支链淀粉分子,淀粉颗粒的结晶局部主要来自支链淀粉分子的非复原性末端附近N端。直链淀粉在颗粒中难结晶,是因为其分子线状过长,聚合度在1020

11、之间的短直链就能很好结晶。因此可认为,支链淀粉容易结晶是因为其分子每个末端基的聚合度小的适宜,能够符合形成结晶的条件。 淀粉颗粒由许多微晶束构成,这些微晶束排列成放射状,垂直于颗粒外表,构成一个同心环状结构。结晶性的微胶束之间由非结晶的的无定形区分隔,结晶区经过一个弱结晶区的过度,转变为非结晶区,这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结晶区域非结晶区域润湿状态水分45% 天然淀粉中含有相当高得水分,但淀粉仍呈粉状,是因为淀粉分子中存在的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氢键的缘故。 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但将枯燥的天然淀粉置于冷水中,它们会吸水,并经历一个有限的可逆润胀。此时,水分子进入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局部,与游离的亲

12、水基相结合,淀粉颗粒慢慢吸收少量水分,产生极限的膨胀,淀粉颗粒保持原有的特征与晶体的双折射。假如在冷水中不加以搅拌,淀粉颗粒因密度大而沉淀,将其别离枯燥仍可恢复成原来的淀粉颗粒。 将淀粉乳加热,如此颗粒可逆的吸水膨胀,而后加热至某一温度时,颗粒突然膨胀,晶体结构消失,最后变成粘稠的糊,虽停止搅拌,也不会很快下沉,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糊化后的淀粉颗粒称为糊化淀粉又称为-化淀粉。糊化的本质是高能量的热和水破坏了淀粉分子内部彼此间氢键的结合,使分子混乱度增大,成为亲水性的胶体溶液,糊化后的淀粉-水体系的行为直接表现为黏度增加。3.2.1 糊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可逆的吸水阶段:水分子进入淀粉的

13、微晶束的间隙中,与无定形局部的游离羟基相结合,淀粉颗粒慢慢吸收少量水分,产生有限的膨胀,黏度与淀粉粒外形未变,淀粉颗粒保持原有的特征与晶体的双折射。发生可逆润胀2不可逆吸水阶段: 进一步加热到糊化温度,淀粉颗粒周边迅速伸长,大量吸水,偏光十字开始在脐点处变暗,淀粉分子间的氢键破坏,从无定形区扩展到有秩序的辐射状胶束组织区,结晶区氢键开始裂解,分子结构开始发生伸展,双螺旋伸展形成别离状态,其后颗粒继续扩展至巨大的膨胀性网状结构突然膨胀,偏光十字彻底消失,这一过程属不可逆润胀。比拟小的直链淀粉从颗粒中渗出,淀粉分子间的缔合状态被破坏,黏度大为增加,成为黏稠的糊状液体胶体体系,透明度增加,冷却后淀粉

14、粒外形已变,不能恢复原来的晶体状态。3高温阶段: 淀粉糊化后,继续加热,膨胀到极限的淀粉粒开始破碎支解。分子间作用力变弱,淀粉粒全部失去原形,微晶束解体,变成碎片,最后只剩下一个环层,最终淀粉全部溶解,形成胶状分散物,黏度升至最高。 淀粉粘度测定原理:转子在淀粉糊中转动,由于淀粉糊的阻力产生扭矩,形成的扭矩通过指针指示出来。多采用布拉班德连续粘度计测的黏度曲线。1淀粉颗粒晶体结构的影响。 一般来说分子间的缔合程度大,分子排列严密,那么拆散分子间的聚合、拆开微晶束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样的淀粉颗粒就不容易糊化。一般较小的淀粉颗粒因内部结构比拟严密,所以糊化温度比大粒较高。直链淀粉分子间的结合力较强

15、,含直链淀粉高的难于糊化。2水分的影响。 淀粉颗粒水分低于30%时,对其加热,淀粉颗粒不会糊化,少量微晶熔融,这个过程与糊化相比是较慢的,淀粉颗粒的膨胀是有限的,双折射性只是降低,不是消失,这种淀粉的湿热处理称淀粉的韧化。天然淀粉的韧化,将导致糊化温度升高,糊化温程缩短。3碱的影响。 淀粉在强碱作用下,室温下可糊化。煮稀饭加碱4盐类的影响。 某些盐如硫氰酸钾、水杨酸钠、碘化钾、硝酸铵、氯化钙等浓溶液在室温下促进淀粉糊化;硫酸盐、偏磷酸盐如此能抑制糊化。5糖类。 有些糖类可抑制小麦淀粉颗粒溶胀,糊化温度随糖浓度加大而增高。对糊化温度的影响:蔗糖D-葡萄糖D-果糖。6急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如尿素

16、等在室温下或低温下,促进糊化。7脂类的影响。 脂肪酸与直链淀粉能形成螺旋包合物,抑制糊化与膨润。8化学变性的影响。 一般氧化、离子化使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而酸改性、交联、醚化、酯化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 还有一些因素如外表活性剂、淀粉颗粒形成时的环境因素、以与其他物理的和化学的处理都影响淀粉的糊化。3.3淀粉的上升老化或凝沉 淀粉稀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下静置一定的时间,浑浊度增加,溶解度减少,在稀溶液中会有沉淀析出,如果冷却速度快,特别是高浓度的淀粉糊,就会变成凝胶体,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上升,或称为老化、凝沉。这种淀粉称为上升淀粉或称为-淀粉。 上升的本质是糊化的淀粉分子在温度降低时由于分子运动

17、减慢,此时直链淀粉分子和支链淀粉分子的分支趋向于平形排列,互相靠拢,彼此以氢键结合,重新组成混合微晶束。这种情况和原来的生淀粉结构颇类似,但不再呈放射状排列,而是种零乱的组合。老化后的直链淀粉非常稳定,就是加热加压也很难使它再溶解。如果有支链淀粉分子混合在一起,如此仍然有加热恢复成糊的可能。上升后的米饭面包等不容易被酶消化吸收。3.3.1影响老化的因素:1分子组成直链淀粉的含量 直链淀粉的链状结构在溶液中空间阻碍小,易于取向,故易于上升;支链淀粉呈分支结构在溶液中空间阻碍大,不易于取向,故难于上升,但假如支链淀粉的分支长、浓度高,也可上升。2分子的大小链长 直链淀粉分子如果链太长,取向困难,也

18、不易上升;相反如果链太短,易于扩散,不一定向排列,也不易上升,所以只有中等长度的直链淀粉才易上升。少量脂类物质可促进上升。3淀粉溶液的浓度 浓度大,分子碰撞机会大,易于上升。一般水分占30%60%的淀粉溶液易上升。水分小于10%难于上升。4温度 04贮存可加速淀粉上升。5冷却速度 缓慢冷却,可使淀粉分子有充分时间取向平行排列,因而有利于上升。迅速冷却,可减少上升,直链淀粉来不与重新排列成束状结构,便形成凝胶体。6PH PH中性易上升,在更高或更低的PH不易上升。如上升速率在PH57最快,PH10以上不发生上升现象,低于PH2上升缓慢。7各种无机离子与添加剂等 添加适量的食盐、糖、油脂,来延缓淀

19、粉的老化。因为盐可以增强面筋网络,对淀粉速胶的形成带来一定的困难;糖有吸湿潮解的性能,它能吸收一定量的水分,保持制品长期的鲜软度;油脂有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又有乳化作用。在面制品中添加各种抗老化添加剂和乳化剂。防止上升的方法有快速冷却枯燥,添加乳化剂,控制淀粉的浓度、温度、水分和PH,膨化处理。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用比重瓶测量法可以对淀粉颗粒密度进展准确的测量。1g淀粉加到过量的水中后净增的容积,叫做视比容,其倒数称为淀粉的视密度。 淀粉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淀粉样品分子的溶解质量分数。天然淀粉不溶于冷水。1水分 淀粉的含水量取决于贮存的条件温度和相对湿度,一般在10%

20、20%X围内。淀粉颗粒水分与周围空气水分相平衡,大气相对湿度RH低,空气枯燥,淀粉失水;空气湿润,淀粉吸水,这是可逆的。2脂类化合物 谷类淀粉玉米、小麦、高粱、大米中的脂类化合物含量较高0.80.9%,马铃薯和木薯淀粉的脂类化合物含量如此低得多0.1%。 脂类化合物分子可以与直链淀粉分子形成一种包合物,。谷物淀粉中存在的直链淀粉脂类包合物会抑制谷物淀粉颗粒的膨胀和溶解,使其糊化温度提高;使淀粉糊和淀粉膜不透明;影响糊化淀粉增稠能力和粘合能力;使淀粉带有原谷物的气味。玉米淀粉含有0.5%的脂肪酸和0.1%的磷脂,小麦淀粉如此含有0.4%游离脂肪酸和0.4%的磷脂。3含氮物质 淀粉中的含氮物质主要

21、是蛋白质,所以通常把氮物质含量习惯说成蛋白质的含量,其含量是通过实测含氮量乘以6.25来计算的。蛋白质含量高对淀粉的加工利用有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淀粉生产中蛋白别离困难,使用时会产生气味或臭味,蒸煮时易产生泡沫,水解时易产生颜色等。4磷 淀粉中的磷主要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木薯淀粉含磷量最低,马铃薯淀粉含磷量最高,它是以共价键结合于淀粉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赋予马铃薯淀粉一些聚电解质的特征,尽管离子电荷不高,但在水溶液中排斥类似的电荷,使马铃薯淀粉具有低的糊化温度、快速润长、淀粉糊的粘性高和膜的透明度高。5灰分 灰分是淀粉产品在特定温度下完全燃烧后的剩余物。天然马铃薯淀粉灰分含量相对较高,其灰分主成

22、分是磷酸盐基团,而其他品种淀粉的灰分就相对较低。1淀粉的水解淀粉与酸共煮时,即行水解,最后生成葡萄糖。如下列图淀粉 可溶性淀粉 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淀粉也可用淀粉酶水解,生成的麦芽糖和糊精,在经酸作用全部水解成葡萄糖。这时测定葡萄糖的生成量即可换算出淀粉的含量,这就是酶法和酸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原理。2淀粉的氧化作用 淀粉氧化因氧化剂种类与反响条件不同而变得相当复杂。轻度氧化可引起羟基的氧化,C2-C3间间的断裂等。比拟实用的有高碘酸氧化、次氯酸氧化或氯气的氧化作用。3淀粉的成酯作用 淀粉分子既可以与无机酸如硝酸、硫酸与磷酸等作用,生成无机酸酯;也可以与有机酸如甲酸、乙酸等作用生成有机酸酯。 直链

23、淀粉分子的乙酸酯和乙酸纤维具有同样的性质,强度和韧度都较高,可制成薄膜、胶卷与塑料。支链淀粉分子的乙酸酯质脆,品质不好。淀粉的硝酸酯,可以用来做炸药。4淀粉的烷基化作用 淀粉分子中的羟基可醚化、离子化、交联、接枝共聚等。二 阳离子淀粉1. 阳离子淀粉的概念淀粉与胺类化合物反响生成含有氨基和铵基的醚衍生物,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称之为阳离子淀粉。阳离子淀粉的正电荷使它与带负电荷的基质结合,并能将带负电荷的其他添加剂吸附并保持在基质上。棉纤维在加工过程中,与金属机件摩擦时,常带有负电荷,对疏水性合成纤维来说更为严重,如果用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淀粉上浆时,不仅会有良好的粘合力,而且还具有消除静电的效果。

24、阳离子淀粉的种类很多,其中以叔胺型阳离子淀粉、季铵型阳离子淀粉、两性阳离子淀粉以与就地生产阳离子淀粉最为常见。工业上生产的主要品种是叔胺阳离子淀粉和季铵阳离子淀粉。阳离子淀粉是一类重要的淀粉醚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和油田钻井等工业领域。阳离子淀粉的品种繁多,但用带环氧基的阳离子化试剂制备的季铵烷基淀粉醚,由于其工艺简单、本钱低,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其他淀粉醚,开展更为迅速。国外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的应用已十分普遍,造纸工业用量约以每年7%10% 的比例增长。国内开发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绩,正处在推广应用阶段,但品种系列还太少,应用方面也不广。 1醚化剂 2-氯乙基二乙基胺的制备 化学反响式:这是

25、一个SN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响,在碱性条件下,由于诱导效应有利于反响的进展,且反响适宜于极性溶剂,故在反响时参加适当比例的水。反响产物与未参加反响的反响物以与水形成两相四元物系。上层液组分是二乙胺、水与少量的产物,下层液组分是1,2二氯乙烷。反响产物采用水蒸气精馏进展别离较萃取精馏经济方便。2淀粉醚化 化学反响式通常将淀粉与水搅拌成浆状,参加抗凝胶剂如 NaCl 、Na2SO4等、催化剂NaOH、Ca(OH)2等,在4050,反响1248h,淀粉叔胺醚以游离碱的形式存在。中和后,游离胺转变为阳离子叔胺盐。 这也是一个双分子取代反响:反响主要发生在C6伯醇羟基上。在碱的作用下,淀粉大分子活化,伯醇

26、羟基变为负氧离子亲核基团。(1) 阳离子试剂的制备 以三甲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阳离子试剂GTA,化学反响式如下。2阳离子淀粉的制备环氧季铵型阳离子剂,由于其环氧基具有较强的反响活性,用其制备阳离子淀粉比拟容 易。可以用湿法、干法和半干法制备工艺。湿法制备工艺左右反响4h,转化率约为84%。较低的温度需要较长的反响时间,试剂与淀粉的浓度均影响转化率。 该工艺的优点是反响条件温和,生产设备简单。反响转化率高。但其弊端不少,如:阳离子必须经纯化处理,否如此剩余的环氧氯丙烷与副产物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必须增加化学试剂,如催化剂、抗胶凝剂等;后处理困难。包括用大量的水洗涤和枯燥;三废问题突出。后处理时

27、会有大量的未反响试剂与淀粉流失,造成严重的废水污染问题。干法制备工艺一般将淀粉与试剂掺和,60左右枯燥至根本无水1%,于120150反响约1h得产品。反响转化率40%50%。 干法工艺的特点有:阳离子剂不必精制,多余的环氧氯丙烷与副产物沸点比拟低,一般在枯燥过程中可除去;不必添加催化剂与抗胶凝剂,降低本钱;不必进展后处理;工艺简单,根本无三废;反响周期短。缺点是反响转化率低,因是固相反响,对设备工艺要求比拟高,同时反响温度高,淀粉在较高温度下容易解聚。半干法制备工艺 为提高反响效率与速率,用半干法制备环氧季铵型阳离子淀粉,即在反响体系中参加碱催化剂和少量有机或无机溶剂,在7080反响12h,该

28、反响转化率为 75%100%。该法反响如下:该工艺的优点很突出,除干法反响的优点外,且反响条件缓和,转化率高。甚至利用本法将阳离子剂、碱催化剂与淀粉按一定比例掺和后,即使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也能取得反响转化率相当高的产品。因此,这是一种很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就地阳离子化指的是用户购置醚化剂和原淀粉就地进展现场制备和应用的方法,这在造纸行业比拟普遍。这种方法的工艺特点是:价格低于商品阳离子淀粉。制备过程不必加抗凝胶剂因不用担心淀粉凝胶化,产品也无需经过水洗、枯燥、包装等处理,可一步到位,将合成好的淀粉胶液进展直接应用;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原淀粉的种类和调节取代度的大小。但缺点是工艺不容易控制

29、好,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和应用效果的波动。2. 阳离子淀粉的性质淀粉与阳离子试剂的反响主要发生在单元葡萄糖基的2、3、6位的活性羟基上。衡量阳离子淀粉变性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取代度DS,即指每摩尔葡萄糖基上活性羟基被取代的摩尔数。由此可见,理论上最大取代度为3。造纸上所用取代度一般为0.010.07。尽管取代度不高,但原淀粉的性质已大大改变,主要表现下述原因:1胶化温度大大下降;2Zeta电位升为阳性;3随着取代度的提高,糊液的粘度、透明度和稳定性明显提高。1在造纸上的应用优点:能改善纸的耐破度、拉伸力、耐折度、抗掉毛性等诸多物理性质。提高松香、矾土的施胶效果。提高纸浆滤水性能和抄造速度。能提高各种颜

30、料和填料的保存率,从而降低造纸本钱。作为胶乳、合成树脂、烷基乙烯酮二聚物等的固定剂和乳化剂,以与中性施胶剂的分散剂,也同样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减少废水污染的程度BOD,有益于消除公害。 2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阳离子淀粉不仅大量应用于造纸行业,而且在纺织、选矿、油田、黏合剂与化妆品等领域中叶有着许多重要的应用。三 淀粉的酸解酸变性淀粉酸解淀粉是指在糊化温度以下将天然淀粉用无机酸进展处理 ,改变其性质而得到的一类变性淀粉。该类淀粉粘度低 ,能配制高浓度糊液 ,适合于要求高浓低粘的食品与化工行业。但是 ,以玉米、小麦等谷物类淀粉作为原料生产的酸解淀粉凝沉性较强 ,限制了酸解淀粉的广泛应用1. 反响机理酸

31、作用于糖苷键使淀粉分子水解,淀粉分子变小。淀粉颗粒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前者具有-1,4键,后者除-1,4键,还有少量-1,6键,这两种糖苷键被酸水解的难易存在差异。由于淀粉颗粒结晶结构的影响,直链淀粉分子间经由氢键结合成晶态结构,酸渗入困难,其-1,4键不易被酸水解。而颗粒中无定形区域的支链淀粉分子的-1,4键、-1,6键较易被酸渗入,发生水解。2. 工艺与原理通常制取酸变性淀粉是使用浓淀粉淤浆,含固量约为36%40%,加热到糊化温度之下常为4060,参加无机酸并搅拌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工艺操作要点为: (1)调制淀粉乳:称取10公斤玉米淀粉,在搅拌下倒入已加适量自来水的搪瓷罐里,搅拌

32、均匀;(2)酸解:接通加热和控温设备,使淀粉乳升温到37-38参加约3升10N HCl,恒温酸解3.5小时;(3)回收酸液:把酸变性淀粉乳倒入不锈钢甩干机中,开机甩约20分钟,添加4升自来水,再甩约5分钟,回收酸液供下批生产用,如果没有不锈钢甩干机,或者不需要回收酸液,可以免去这一操作; (4)中和:用5N Na2CO3溶液中和含酸酸变性淀粉乳至pH6.0左右,甩干; (5)清水冲洗:用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液无咸味止,甩干得酸变性淀粉湿粉 (6)烘干:80下烘干,使含水量在12%以下,即得成品。四 淀粉酶 酶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具有促进化学反响发生的作用,对能作用于淀粉的酶,统称为淀粉

33、酶。淀粉糖应用的酶主要以-淀粉酶、-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脱支酶,都属于水解酶,能水解分子中的葡萄苷键。淀粉酶不仅能水解淀粉分子,也能水解淀粉的水解产物、糊精、低聚糖、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1.-淀粉酶1.作用原理-淀粉酶是一种内切淀粉酶,它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内部以随机的方式切断-1,4葡萄糖苷键。酶作用后可使糊化淀粉的粘度迅速降低,变成液化淀粉,水解生成糊精与少量葡萄糖和麦芽糖。来源于芽孢杆菌的-淀粉酶水解淀粉分子中的-1,4-糖苷键时,最初速度很快,淀粉分子急速减小,粉浆粘度迅速下降,工业上称之为液化。随后水解速度变慢。可用碘液检验-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程度:淀粉遇碘显蓝色,糊精随分子由大

34、到小,分别呈紫、红和棕色,到糊精分子小到一定程度聚合度小于6个葡萄糖单位就不起碘色反响。2作用条件-淀粉酶水解位于分子中间的-1,4糖苷键的概率高于位于分子末端的-1,4糖苷键,-淀粉酶不能水解支链淀粉中的-1,6糖苷键,也不能水解相邻分支点的-1,4糖苷键。-淀粉酶不能水解麦芽糖,但可水解麦芽三糖与以上的含-1,4糖苷键的麦芽低聚糖。3影响因素PH值一般而言,工业生产用-淀粉酶均不耐酸,当PH值低于4.5时,活力根本消失。通常在PH为5.08.0之间较稳定,最适PH为5.56.5。温度 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和最适反响温度。名称来源最适PHX围最适作用温度热稳定性X围钙离子保护

35、作用耐高温-淀粉酶地衣芽孢杆菌9595110中温-淀粉酶枯草杆菌706590真菌-淀粉酶米曲菌505070我国淀粉糖生产传统使用的液化淀粉酶为枯草杆菌钙离子浓度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均含有钙离子,钙与酶分子结合严密,钙能保持酶分子最适空间构象,使酶具有最高活力和最大稳定性。钙盐对细菌-淀粉酶的热稳定性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液化操作时,一般在淀粉浆中添加少量氯化钙,添加量达0.01%即可。2. -淀粉酶1作用机理淀粉酶是一种外切型淀粉酶(exoamylase),它是从淀粉的非复原性末端以麦芽糖为单位顺次分解14糖苷键,水解产物全为麦芽糖,所以也称为麦芽糖酶。由于麦芽糖复原性末端的葡萄糖残基构型C1转变成

36、型,故称为淀粉酶。2作用条件淀粉酶不能水解支链淀粉的16糖苷键,也不能跨越16糖苷键继续水解,水解作用在16键前2-3个葡萄糖残基处停止。故水解支链淀粉是不完全的,残留的大分子就是极限糊精。当直链淀粉含有偶数的葡萄糖基时-淀粉酶作用的最终产物是麦芽糖;当直链淀粉含有奇数的葡萄糖基时,-淀粉酶作用的最终产物除含有麦芽糖外还有麦芽三糖和葡萄糖。3影响因素钙离子钙离子对淀粉酶有降低稳定性的作用但可以增加淀粉酶活性。巯基SH 的影响 各种淀粉酶活性中心都含有SH,SH易受封锁剂作用而使酶失活。一些氧化剂、重金属离子以与巯基试剂均可使其失活,而复原性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对其有保护作用。PH值-淀粉酶的最适

37、PH值与-淀粉酶根本一样,一般为5.06.0,但-淀粉酶的稳定性明显低于-淀粉酶,70以上一般均会失活,但其在20 和PH4至PH8或9X围内至少可以稳定24小时。1作用机理 萄糖淀粉酶又称糖化酶,是一种外切酶,它是从淀粉分子的非复原性末端依次水解14糖苷键,以单个葡萄糖为单位别离,产生-葡萄糖,且水解终产物只有葡萄糖,因此又称葡萄糖酶。2作用条件葡萄糖淀粉酶转一性差,它可水解麦芽糖的14键和支链淀粉分支点的16键(只是水解速度极慢),因此从理论上讲,葡萄糖淀粉酶可将淀粉100水解成葡萄糖,故大量用作淀粉的糖化剂。3影响因素类型: 其生产菌根本都是霉菌,主要有黑曲霉,根霉和拟内孢酶三种。酶制剂

38、最适温度最适PH葡萄糖基转移酶特性黑曲霉5560有,影响葡萄糖最终产量稳定性高,能在较高温度和较低PH下使用。可深层培养根霉5055无不适于深层液体培养,不利于大量生产。拟内孢酶50无可深层培养我国生产的葡萄糖淀粉酶大多采用黑曲霉与其突变株发酵培养制成。糖化时间一般为1248h,糖化温度一般55以上,可防止长时间保温过程中的细菌的生长;糖化PH一般为弱酸性,不宜生出物质,且易于脱色,得到高质量糖液。1作用机理脱支酶是专一性水解支链淀粉或糖原的16糖苷键,从而将侧枝切下形成长短不一的直链糊精的一类酶。根据对底物的专一性,可将脱支酶分为支链淀粉酶(普鲁兰酶)和异淀粉酶两类。2作用条件 异淀粉酶只能

39、水解支链中的16糖苷键,不能水解直链结构中的16糖苷键。普鲁兰酶不仅能水解支链结构中的16糖苷键,也能水解直链淀粉结构中的16糖苷键,因此它能水解含16糖苷键的葡萄糖聚合物,如普鲁兰等。3影响因素脱支酶在淀粉糖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是和-淀粉酶或葡萄糖淀粉酶协同糖化,提高淀粉转化率,提高麦芽糖或葡萄糖的率。 几种常见脱支酶的性质名称来源最适反响温度最是反响PH值异淀粉酶假单胞杆菌52普鲁兰酶酸性普鲁兰芽孢杆菌60五 结论与展望淀粉由于对人类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已对其进展了100多年的研究。许多新的实验技术有助于我们了解淀粉颗粒内局部子排列,从而使我们对淀粉的认识不断提高。我们以取得很多进步,但仍存在很多困难。首先我们大体了解了淀粉颗粒内部大体的组成情况,但仍旧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还有,对不同种类的淀粉,在分析准确转化温度如糊化或尺度方面我们没有定量预测能力。另外,各种淀粉的功能性我们只开发了很小的一局部,还有很多更为实用的新功能亟待开展。在淀粉的研究方面,不得不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文献:1. 曹龙奎、李凤林主编淀粉制品生产工艺学 中国轻工业2008年2. X燕萍主编变性淀粉制造与应用 第二版化学工业 2007年3. Ann-Charlotte Eliasson编 赵凯译 食品淀粉的结构、功能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