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建煤矿-评估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1596935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965.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建煤矿-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生建煤矿-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生建煤矿-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资源描述:

《生建煤矿-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建煤矿-评估报告(9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2页 共93页煤矿企业类存档编号:AJ/01-1036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现场评估AQPG 2013-1036枣庄市金庄生建煤矿评估报告评估:2013年8月2日 印制:2014年1月6日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 编 制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 监 制目 次前 言5第一章 概况6第一节 评估对象及依据6一、 评估对象6二、 评估主要依据及相关资料6(一) 法律、法规、规范、文件6(二) 相关资料9第二节 矿井概况10一、 矿井基本情况10二、 矿井证照情况11三、 矿井生产概况11(一) 井田境界11(二) 自然条件12(三)

2、井田水文地质情况12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22 矿井水文地质13(四) 相邻矿井26(五) 交通位置及周边环境28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现状30一、 劳动定员情况30二、 安全生产管理情况30(一)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情况30(二) 采、掘安排情况30(三) 近三年生产和安全情况30三、 矿井主要装备30第四节 矿井应急救援31一、 兼职救护队员及救护装备情况31二、 矿井应急救援、31第五节 安全培训32第六节 矿井危险源及重大隐患排查治理33一、 矿井重大危险源33二、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33第七节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39一、 顶底板条件39二、 瓦斯39三、 煤尘爆炸性39四、 煤的自燃发火

3、39五、 地温39六、 煤与瓦斯突出40七、 冲击地压40八、 水害40第二章 矿井安全生产系统现状43第一节 开拓、开采系统43一、 开拓方式43(一) 主井43(二) 副井43二、 水平划分43三、 采区划分43四、 采掘工艺43(一) 采煤工作面基本概况44(二) 掘进工作面概况44第二节 主要安全生产系统45一、 安全生产保障45(一) 管理机制45(二) 安全生产保障现状及运行情况45(三) 检测检验情况46二、 采煤46(一) 管理机制46(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46(三) 检测检验情况47三、 掘进47(一) 管理机制47(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47四、 机电47(一) 管理

4、机制47(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481 矿井供电系统482 矿井提升系统483 人员运输系统494 压风系统50(三) 安全检测检验情况50五、 运输53(一) 管理机制53(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53(三) 运输系统设备安全检测检验情况55六、 通风系统55(一) 管理机制55(二) 通风系统现状56(三) 矿井反风演习57(四)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58(五) 检测检验情况58七、 防治瓦斯59(一) 管理机制59(二) 系统现状运行情况59(三) 检测检验情况60八、 综合防尘60(一) 管理机制60(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60九、 防灭火61(一) 管理机制61(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

5、情况62十、 监测监控系统63(一) 管理机制63(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63十一、 防治水64(一) 管理机制64(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65(三) 检测检验情况66十二、 压风自救系统67(一) 管理机制67(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67(三) 检测和检验情况67十三、 供水施救系统67(一) 组织机制67(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68十四、 职业卫生68(一) 管理机制68(二) 管理现状与运行情况68十五、 紧急避险系统70(一) 管理机制70(二) 设计及验收情况72(三)管理现状及运行情况73十六、 安全标志74(一) 管理机制74(二) 管理现状与运行情况75十七、 安全培训

6、75(一) 管理机制75(二) 三项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和全员培训情况76十八、 应急管理76(一) 管理机制76(二) 应急管理现状及运行情况76十九、 人员定位系统78(一) 管理机制78(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78二十、 通信联络系统80(一) 管理机制80(二) 系统现状及运行情况80第三章 安全与职业卫生现场评估办法82第一节 评估方式、方法82一、 评估方式82二、 评估专项的划分82三、 评估方法83第二节 评估计分方式84一、 各专项分数84二、 各专项权重系数84三、 缺项处理85第四章 安全与职业卫生现场评估86第一节 现场评估检查地点86第二节 存在问题87第三节 现场评

7、估结论91一、 现场评估得分91二、 评估综合意见91第四节 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92附件一、设施设备统计表(1-14)93附件二、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记录93附件三、矿方提供的资料93 前 言开展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是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和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行业规范和规定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煤矿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提高,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我省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水平稳步提高,遏制和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矿井本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的治本之策。按照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煤矿安全与职业卫

8、生评估办法(鲁煤安监字201369号),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组织省内煤炭行业安全技术专家,对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系统、安全技术装备(设施)、职业卫生、人的安全因素(安全管理)等20个专项,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综合评定。通过查找、分析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控制,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治理,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率,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目的。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评估对象及依据一、 评估对象枣庄市金庄生建煤矿(以下简称金庄生建煤矿)。二、 评估主要依据及相关资料(一) 法律

9、、法规、规范、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29日 第八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修正);5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6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2010年12月20日);7安全生产许可证

10、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4月9日);9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6号,2005年9月3日);10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 11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3月2日);1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1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753号,2007年8月1

11、7日); 14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07122号,2007年8月16日);15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家安监局第5号局长令,2003年7月4日);16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2005年7月22日);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2006年1月17日);1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年12月28日);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2009年4月1日);2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

12、号,2009年5月14日);21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2012年1月19日);2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2012年4月27日);23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8号,2009年9月21日);2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2010年5月24日);25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3号,2010年9月7日);2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2010年12月14日);2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编第六章防治水部分

13、条款的决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7号,2011年1月25日);28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2012年4月27日);29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49号,2012年4月27日)30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51号,2012年4月27日);31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通知(煤行管字2000第81号);32.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矿字2006216号,2006年10月11日);33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

14、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2012年2月14日);34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2011年3月21日)及进一步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的通知(安监总厅煤201159号,2011年3月23日);35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强井工开采矿山水害防治工作特别暂行规定的通知(鲁安监发2007126号,2007年9月5日);36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山东煤矿安全监察特别规定的通知(鲁煤安监发200713号,2007年8月30日);37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山东煤矿

15、安全监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煤安监发200715号,2007年9月20日);38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山东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办法的通知(鲁煤监201369号2013年5月8日);3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40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 50399-2006);4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42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二) 相关资料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013年);2生产能力核定报告;3枣庄市金庄生建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42012年度山东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汇总表;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6煤炭自燃倾向鉴定报告表;

16、7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3年);8煤矿救护技术服务协议书(2014年);9枣庄市金庄生建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种操作规程汇编;10主要设备、设施、部件检测检验报告;11矿井机械、电器设备(部分)产品合格证、隔爆合格证、煤安标志;12井上下对照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供电系统图、排水系统图、监控系统图、防尘管路系统图、通信系统图、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措施及其它相关文件;13矿井应急救援预案(2014年);14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2014年);15其它有关资料。第二节 矿井概况一、 矿井基本情况(一)矿井名称:枣庄市

17、金庄生建煤矿(二)矿井地址: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三)隶属关系:山东省枣庄市司法局(四)经济类型:国有企业(五)法人代表:王君良(六)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慕宗海(七)调度电话:0632-5158000(八)传 真:0632-5158019(九)邮政编码:277522 枣庄市金庄生建煤矿位于山东省滕州巿城区南9.3km,矿区范围分布于城关、洪绪、姜屯、鲍沟、西岗五个乡镇,行政区划隶属于滕州市,经济类型为国有企业。矿井于2002年3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3月6日试生产,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投产,矿井由枣庄市工业设计院设计,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2007年经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核定生

18、产能力60万吨/年。井田面积30.4568平方公里,开采深度-400-800m。2013年,与山东泉兴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托管协议,矿井整体(除经营权、销售权)托管山东泉兴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管理。开拓方式为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多水平开拓全井田,设主井、副井两个井筒,井底车场标高-530 m。根据煤层赋存、构造及开采条件,矿井共划分为一水平(-530m标高)和二水平(-700m标高),其中一水平为目前的生产水平。目前正在生产的采区为31采区、32采区和33采区。二水平正进行开拓。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综采放顶煤和分层相结合的采煤工艺。该矿已动用的煤层有3下煤层

19、,12下、16、17煤层尚未动用。该矿现主采一水平3下煤层,一个生产水平(-530m),2个生产采区,一个准备采区。根据采掘接续,矿井共部署了2个采煤工作面和6个掘进工作面。2013年度安全程度评估为B级。矿井证照情况(一)营业执照:注册号:370000018079703,有效期至2016年8月28日,发证机关: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二)采矿许可证:证号:C37000002011011120105546,有效期至2018年7月30日,发证机关: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三)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鲁)MK安许证字20062-338,有效期至2015年2月28日,发证机关: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四)

20、矿长资格证:证号:MK370313905,有效期至2016年4月28日,发证机关: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五)矿长安全资格证:证号:13037020310264,有效期至2016年4月28日,发证机关: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二、 矿井生产概况(一) 井田境界井田范围为:东起程楼断层及各可采煤层-800 m水平;西至金庄断层和刘仙庄断层;南起A、B、C三点连线的垂切线;北至张坡断层和各可采煤层露头线。井田东西走向长4km,南北倾斜宽6.59km,井田面积为30.09km2,以11个拐点座标连线圈定井田范围。东经:11705441170904,北纬: 345900 350430。表1-1 金 庄 矿 井

21、拐点 坐 标 一览 表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13882954.3339512796.4563872801.1339508676.4723879452.2839513396.4973874064.1539508937.4633876954.2439513756.5283878274.2339510205.4543873914.1839512571.5393880829.2739510029.4253873111.1539510812.50103881333.2939510946.435-13872801.1339508991.48(二) 自然条件矿井内地形平坦,为一自东向西稍有倾斜的滨

22、湖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地面标高+50.0+60.0 m,自然坡度约0.3。矿区属华北类黄河南区,为季风型大陆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雨水较少,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多晴日丽,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4.0,最高为40.5,最低为-21.8。年平均降水量707.3 mm,最大1245.8mm(1964年),最小388.9 mm(1981年),雨季多在7-8月份。积雪最大厚度为600mm,最大冻土深度3000mm。四季风向变化较大,春、夏、秋三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北风、西北风、北西北风较多。最大风速29m/s(1969年7月22日)。矿区地震烈度为7度,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

23、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0.15g。(三)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金庄井田为一北宽南窄南北狭长的水文地质块段,其东西两侧分别有程楼断层及金庄断层组成的地垒构造。该块段边界条件为:西部有金庄断层,落差80200m,东升西降,及刘仙庄断层,落差150m,东降西升,形成块段西部的阻水边界;东部有程楼断层,落差30200m,西升东降,形成块段东部的阻水边界;北部有张坡断层,落差100240m,南升北降,形成块段北部的阻水边界,但是张坡断层南距突水点12km,而突水形成的影响半径为R=2203m,还远远没有波及到块段的北部边界,只波及到东西边界。因此,当前对突水点而言,其北

24、部边界是“无限”的。再者,该块断西北部的侏罗系地层与奥灰强含水层大面积直接接触,还不能完全排除其垂向越流补给关系;南部为开放边界,田陈井田南部已开采3下煤,其顶板水的疏放尚未影响到本井田范围。煤系地层主要含水层有:石灰岩(三)、石灰岩(八)、石灰岩(九)、石灰岩(十下)。16煤层底距奥灰50.0471.55 m,平均61.56 m;17煤层底距奥灰36.4054.55 m,平均47.04 m。开采16、17煤层时,16煤层-600m以深的地段及17煤层可能会受到奥灰水底鼓的威胁。井田内构造中等,边界受金庄、刘仙庄断层的切割,呈半封闭型的含水构造。钻孔揭露的10个断点都不漏水,表明断层带充填较好

25、,富水性较弱。 2 矿井水文地质 (1) 井田边界及水力性质1)周边矿井该矿北部边界为17煤层露头,南部与田陈煤矿,西南部与郭庄煤矿相邻,西部与富安煤矿相邻,东部与滕东生建煤矿相邻。1田陈煤矿位于该矿的南部,井田南北长9.6 km,东西宽平均4.6 km,面积约46.00 km2。1983年12月破土兴建,1989年建成投产,立井盘区式多水平开拓,共分两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370m,第二水平-650 m。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现有北一、北三、北五、南二四个采区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全矿井的服务年限为86年。本井田主采3上、3下煤层。矿井目前正常涌水量为100 m3/h,最大

26、涌水量为200m3/h。按照矿井初步设计的要求,田陈煤矿在其井田边界内侧留设了50m边界煤柱,对该矿的安全生产不存在威胁。2富安煤矿富安煤矿建设于1985年12月,1991年6月试生产,1998年4月正式投产,立井开拓,主采太原组12下、16、17煤层,开采深度-35-187m,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2005年进行富安煤矿进行扩建,扩大区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涌水量为34m3/h。扩大区开采12下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05m3/h,最大涌水量为105m3/h;开采16、17煤层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92.38 m3/h,预计最大涌水量为184.76 m3/h。该矿与富安煤矿之间的边界断层

27、为金庄断层,两矿在断层两侧均留设了50m的断层煤柱,目前富安煤矿与该矿井在边界5000m范围内无采掘活动,对该矿井生产无影响。3滕东生建煤矿矿井于2005年1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09年9月份进入了试生产阶段,2010年7月正式投产,开采3下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设主井、副井两个井筒,井底车场标高-865m。目前开采3下煤层的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5.0m3/h,最大涌水量221.1m3/h,井下放水孔最大放水量为130 m3/h。按照矿井初步设计的要求,两矿井均在井田边界内侧留设30m边界煤柱,对该矿的正常生产不存在安全威胁。图1-1金庄煤矿相邻矿井

28、示意图4郭庄煤矿1980年建井,1985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1996年6月进行了矿井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高到45万吨/年。2006年核定生生产能力为36万吨/年。矿井采用立井开拓,该矿井3下煤层已进入开采的后期,矿井涌水量一直较为稳定,并呈现出水量减小的趋势,目前矿井开采3下煤层的正常涌水量80.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195.0 m3/h,可以作为3下煤层开采较深水平时的矿井涌水量依据。按照矿井初步设计的要求,矿井在井田边界内侧留设50 m边界煤柱,对该矿的正常生产不存在安全威胁。2)、老窑矿井周围没有老窑,周边矿井都是生产矿井。含水层第四系覆盖全井田,沉积厚度由北东向南

29、西逐渐增厚。第四系下组顶部粘土、砂质粘土层段分布稳定,隔水性好,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第四系上组水与煤系各含水层无直接水力联系。煤系地层主要含水层有:3下煤层顶底板砂岩、石灰岩(三)、石灰岩(八)、石灰岩(九)、石灰岩(十下)。16煤层底距奥灰50.0471.55m,平均61.56m;17煤层底距奥灰36.4054.55m,平均47.04m。开采16、17煤层时,16煤层局部地段、17煤层可能会受到奥灰水底鼓的威胁。井田内构造中等,边界受金庄、刘仙庄断层的切割,呈半封闭型的含水构造。钻孔揭露的10个断点都不漏水,表明断层带充填较好,富水性较弱。3)、第四系砂层含水层第四系厚34.9265.27

30、m,平均44.89m。据岩芯鉴定和测井解释成果,第四系可分为上、下两组。现分述如下:1上 组以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细、中、粗砂为主,平均厚28.00 m。其中含砂层15层,一般2层,砂层累厚10.5020.80m,平均14.15 m。砂层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结构松散,粘土质含量低,富水性强。田陈井田T14-4号孔抽水资料表明,该组单位涌水量为1.483 L/sm,渗透系数为13.63m/d,水位标高 +38.32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308 g/L。2下 组以灰色、灰绿色含铁、锰质结核粘土、砂质粘土、砂砾层为主,平均厚16.89m,含砂层13层,均不稳定。砂层累厚5.

31、607.91 m,平均厚6.68 m,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粘土质含量高。井检2号孔抽水资料表明,该组单位涌水量为0.415637L/sm,渗透系数为15.182 m/d,矿化度一般小于0.5 g/L。4)、侏罗纪三台组砂、砾岩含水层侏罗纪三台组揭露最大残厚672.60 m(J8号孔),东部较厚,向西偏南厚度变薄。底部含一层砾岩,厚21.3096.50 m,平均72.80 m,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厚,成分以石英、石灰岩砾为主,钙泥质胶结。井田内揭露砾岩钻孔有28个,其中砾岩漏水孔8个,漏水孔率28.6,含水层充水空间发育。J98-3、J98-6、J98-7号孔抽水资料表明,该层段单位涌水量0.0

32、005460.618727 L/sm,水位标高+18.358+24.81 m,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矿化度2.1702.231 g/L。在矿井开拓过程中,2004年6月20日发生特大突水一次,出水量达3000m3/h,分析为砾岩水。在分析了本井田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砾岩含水层的富水特性及水位上升幅度与时间的单对数曲线后,认为砾岩水以静水量为主,对本次突水采取了强排的措施,达到了治水的目的。2006年3月该突水点水量已降至89.83m3/h,砾岩的水位已较勘探阶段下降484m左右,水位标高为-426m,从突水至2006年3月共计排出砾岩水600104m3。由于井下施工了多个排水孔对砾岩水进

33、行疏排,至2007年12月该出水点的水量已降至1m3/h。2010年1月该出水点疏干。在工作面煤层开采前,首先对砾岩进行疏放水,放水水量均表现为以静水量为主,水量逐渐减小。为观测砾岩的水位变化情况,分别于2006年施工了J06-1及J06-2号水文长观孔,施工后水位分别为-300.33m、-423.16m,2012年12月观测水位分别为-346.89m、-525.0m。为了解砾岩的水位变化情况,在井下施工了观1号砾岩长观孔,砾岩的最高水压为0.88Mpa,目前水压为0.5 Mpa。通过矿井的长期排水,煤层顶板砂岩水及底砾岩水已经得到有效的疏排,即使出现突水现象,也会很快疏干,如2011年1月1

34、5日二采区东翼皮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突水160m3/h,水量衰减很快,2012年1月30日疏干。表明砾岩水是以静水量为主,动水量补给较为有限,经过矿井的疏排水,砾岩水位下降幅度较大,突水点后期一般可疏干,随着矿井的开采,砾岩水对煤层的突水危害程度在逐渐降低。5)、山西组3下底顶、底板砂岩含水层3下煤顶板砂岩厚14.8082.20m,平均36.99 m;底板砂岩厚033.47 m,平均6.30m,井田内各有1孔漏水。J98-8号孔抽水资料表明,该层段单位涌水量0.001842 L/s.m,富水性弱。水位标高+20.625m,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矿化度2.481 g/L。在井下巷道掘进行过程

35、中,未出现3砂突水的事故,通过矿井开采揭露表明3砂富水性弱。6)、大原组第三层石灰岩厚6.0510.00 m,平均7.73 m,井田内有26孔穿过,仅1孔漏水,其结构致密,具裂隙充填方解石及紫色泥质物。该层段在抽水试验时表现为涌水量较小,单位涌水量仅为0.000933L/s.m,含水层富水性弱。为了解三灰的水位变化情况,在井下(-498m)施工了观2号三灰长观孔,三灰的最高水压为0.45Mpa,目前水压为0.4Mpa(水位标高为-458m)。12下煤层上距三灰45.5858.92m,平均52.50m,12下煤层可采范围内平均煤厚0.62m,预计两带高度小于30m,因此三灰对12下煤层无充水影响

36、。7)、太原组第五层石灰岩厚0.103.10 m,平均2.19 m,深灰色,致密性脆。据区域资料,其富水性较弱,井田范围内无漏水孔。下距12下煤层25.0737.75m,平均30.62m,开采12下煤层时的“两带”高度有可能会影响至五灰,为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井田内无抽水资料,据徐庄煤矿检2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43 L/s.m,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水。8)、太原组第八、九层石灰岩石灰岩(八)厚03.50 m,平均2.18 m,厚度较稳定,井田内有20孔穿过,均不漏水。参考柴里矿区抽水资料,其单位涌水量0.0113 L/sm,富水性弱,水位标高39.86 m,水化学类型为SO

37、4Ca.Na型,矿化度3.150 g/L;石灰岩(九)厚1.253.55m,平均2.27 m,井田内无漏水孔,参考柴里矿区抽水资料,其单位涌水量0.00102 L/s m,富水性弱,水化学类型为SO4-Ca.Na型,矿化度4.383g/L。滕县煤田北部多数煤矿主要开采12下煤层,矿井涌水量较小。滕县煤田南部郭庄煤矿在巷道开拓过程中曾揭露八灰,初揭时水量为15m3/h,后水量逐渐变小,说明八灰富水性弱,主要以静储量为主。对开采12下煤层的影响不会很大。9)、太原组第十下层石灰岩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厚4.305.85 m,平均5.32 m,井田内无漏水孔。J98-7号孔抽水资料表明,该层段单位涌水

38、量0.000177 L/s.m,富水性弱。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418 g/L。该孔水位标高-18.80 m与当时奥灰水位-29.333 m非常接近,表明奥灰含水层与石灰岩(十下)含水层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据20092010年生产补勘资料,十下灰的水位标高为+23.904m,与勘探阶段十下灰原水位资料相比,水位高+42.704 m,表明在部分块段存在十下灰的孤立块段,该块段内十灰水与其它块段水力联系弱,因此水位存在一定的差异。矿井在进行16、17煤层开采及巷道掘进过程中,应了解含水层的这一特性,在掘进至不同的水文地质块段时,首先对含水层进行探放水工作。该含水层为16煤层直

39、接顶板,下距第十二层灰岩27.16 m、第十四层灰岩37.11 m、马家沟组61.56 m;极易通过断层、陷落柱形成导水通道,与上述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10)、太原组第十二、十四层石灰岩井田内十二灰厚度1.103.55 m,平均2.11 m,十四灰厚度11.9012.20 m,平均12.07m。两层灰岩未开展水文地质工作,对开采16、17煤层的影响难于评价。滕北矿区武所屯煤矿、金达煤矿在16煤层延深开拓过程中,均发生过十二灰的突水事故,本井田16、17煤层埋藏相对较深,煤层底部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突水危害相对较大,应引起高度警惕。11)、奥陶系石灰岩井田内有5个钻孔揭露奥灰,均不漏水,最大揭露厚

40、度54.85 m(J98-5号孔),局部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J98-5号孔抽水资料,奥灰单位涌水量为0.012047L/sm,水位标高-29.333 m,水化学类型为SO4.Cl-Ca.Na型,矿化度为4.412 g/L。据20092010年生产补勘资料,奥灰水单位涌水量为0.008025 L/sm,奥灰的水位标高为-79.544m,与勘探阶段奥灰原水位资料相比,水位下降了50.211 m,年下降幅度为4.18 m。区域资料表明,奥灰上部含水层的富水性与其埋藏深度有关,由浅至深富水性明显减弱。在滕县煤田奥灰处在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中,含水层以静水量为主,十年前地下水水位由于单元内矿井排水的影响

41、而每年下降3m左右。现在受滕县煤田泉上、富安、赵坡、金达、级索、留庄、锦丘、滨湖、北徐楼等多对矿井开采16煤层的排水影响,降幅增大,水位年降幅度为45m左右。在本井范围内,奥灰富水性不均一,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12)隔水层井田内主要隔水层有以下三层:一、第四系下组顶板隔水层段第四系下组顶部普遍存在一粘土层,厚2.106.30 m,平均4.08 m。参照区域资料,其粘土塑性指数为17.324.9,平均20.5,塑性强,为良好隔水层段。它有效地阻隔了大气降水、地表水、第四系上组水与下组水的联系。区域资料表明,第四系上、下组含水层间无直接水力联系。二、侏罗纪上统顶部粉砂岩、泥岩、细粒砂岩相对隔水层段

42、侏罗纪上统砾岩顶部层段厚306.20651.30 m,平均435.19 m。本段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泥岩次之,间夹细粒砂岩薄层,它能有效阻隔第四系下组砂层水对侏罗纪底部砾岩及煤系各含水层的补给,为相对隔水层段。三、17煤下伏隔水层段由17煤层以下地层和本溪组泥岩、铁质泥岩、杂色泥岩组成,厚36.4054.55m,平均47.04 m。简易水文资料表明,该层段均无漏水层位,岩芯较完整,为矿井开采16、17煤层防止奥灰水底鼓的重要隔水层段。但由于构造影响,局部地段隔水层组厚度变薄,断裂带附近奥灰富水性变强时,应提前采取措施,以防奥灰水通过断层突入井下。根据2006-2011年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矿井历

43、年平均正常涌水量150m3/h,最大涌水量为290m3/h。根据2013年编制的枣庄市金庄生建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13)、井充水条件一、矿井涌水水源1、大气降水与地表水(1)大气降水井田内地形平坦,为一自东向西稍有倾斜的滨湖冲积平原,地面标高由+50m降至+60m,地形坡度为1.6,属冲积平原。主井、副井井口标高均为+56.0 m,地面工业广场地面标高为+55m左右,历年平均年降水量707.3 mm。近年来年最大降水量1245.8 mm(19643年),年最小降水量388.9 mm(1988年),最高洪水水位标高+53m,低于主井、副井井口标高均为3m,历年雨季一

44、般始于6月下旬,9月中旬结束,以7、8月份雨量最多。由于第四系底部隔水层及侏罗系顶部粉砂岩及泥岩隔水层的存在,大气降水量与矿井涌水量无直接水力联系。(2)地表水矿井范围内河流有荆河、漷河。其中荆河发源于滕州市寄宝山,流经滕州注入昭阳湖内。河长92.9 km,河床宽110150 m,常年有水,水面宽约40 m,流域面积642km2。洪水期最大流量2270m3/s。随着多年区域范围内的综合治理,水库塘坝的增多,洪水疏导条件得到大力改善。漷河为荆河支流,在滕州市东北分岔,向西南汇入昭阳湖中,河长60km,河床宽约80170m,流域面积244km2。洪水期有短暂洪流,流量为0.117.0m3/s。洪水

45、过后,流量变小,属季节性河流。西有南四湖中的昭阳湖、微山湖,湖面辽阔,一般常年积水。(3)大气降水、地表水与矿井涌水的关系该矿目前开采3下煤层,由于上覆隔水层的隔水效果明显,因此,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1-2 20102013年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情况表 年月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涌水量(m3/h)降水量(mm)涌水量(m3/h)降水量(mm)涌水量(m3/h)降水量(mm)涌水量(m3/h)降水量(mm)115402030118.70115.89.321452615923120.90150.613.13136181457126.327139.115.641

46、282413233119.317.1136.521.3512541130.56114.5690.878.2612933127.565125.75.491.124.8713030212635113.2271.798.9244.68134144125177115.4123.7102.5101.6913454124118130.654.6114.3132.110133012319121.64.2125.830.3111340121.5122124.528.5126.65.112130394.513120.133.2114.81.8最小15402030113.2090.81.8最大12830294.5

47、177130.6271.7150.6244.6平均134.353.8134.351.6120.947.6117.256.52、地下水地下水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矿井在井下开拓掘进及煤层开采过程中,将直接揭露含水层,煤层开采后开采的采动裂隙也将使地下水直接涌入矿井,开采煤层后影响到的含水层有3煤层顶、底砂岩含水层、侏罗纪砾岩、太原组各灰岩含水层、奥灰含水层及老空区积水。关于各含水层性质及对开采煤层的影响在本章第二节已有详细说明,本节就不再累述。对老空水的分布情况将在本章第五节详细进行叙述,这里就不做详细叙述了。二、矿井涌水通道矿井周围的充水水源,开采时能否进入井巷,取决于是否有涌水通道。只有充水

48、水源通过充水通道,才能形成矿井涌水。涌水通道有断层、采动裂隙、封闭不良钻孔等。1、断层井田内揭露10个断点,断层破碎带均不漏水,说明断层带富水性较弱,导水性差。但由于该矿3煤层受开采条件的限制,3煤层距侏罗系砾岩较近,断层对侏罗系砾岩水有导通的可能,对井下所揭露的断层均应防范其导水的可能性。在2004年矿井开拓过程中,井下西大巷联络上山平巷,在上车场6m距迎头8m处,遇一落差18m的断层后淋水约3m3/h。当时引起了矿方的高度重视,为不发生意外,自6月10日起就停止掘进,观察水情:14日晚涌水量增大至8m3/h,15日凌晨4时20分涌水量达260m3/h。17日10时出水点涌水量降至220m3

49、/h。20日12时20分该处突然发生特大突水,突水量在3000m3/h以上。邻近生产矿井不同采深所遇断层,除少数初揭时少量出水外,均有渗水现象,久后干涸,也表明断层带导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差。但当断层使强含水层与煤层对口或间距变小时,应留足安全防水煤柱,以防井下突水事故的发生。在开采下组煤层时,由于断层的切割,奥灰与16、17煤层多处对口接触(如图5-4-2),断层的导水性对矿井安全开采将有很大的影响。精查勘探的抽水试验中石灰岩(十下)的水位标高为-18.80 m,奥陶系石灰岩水位为-29.33 m,仅差10.53m,表明十下灰与奥灰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断层有导水的可能。对开采3下煤层有直接影

50、响的充水含水层有侏罗纪上统底砾岩、3下煤层顶底板砂岩、太原组石灰岩(三),在勘探阶段各含水层的水位标高为+18.36+25.92m,而周围矿区水位在当时已降至-90-150 m,相差较大,表明井田内含水层未受外围矿井排水影响,井田边界断层具阻水性。现在井田范围内砾岩水位标高为-423.16-525.00 m,而与该矿井相邻的滕东生建煤矿的砾岩水位标高为-731.65-883.80 m,水位相差较大,也进一步表明井田的边界断层具阻水性。2、采动裂隙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方的岩层因下部被采空而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相应产生了矿山压力,周边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从而对煤层顶板底板产生破坏作用,必然引起顶部岩体

51、的开裂、垮落,直到充满采空区为止,而上部岩层的移动常达到地表。根据采空区上方的岩层变形和破坏程度不同,可将煤层上方岩层划分为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沉降带。采动裂隙指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一般称为“两带”高度。因此“两带”高度所波有的范围将是地下水的充水通道。3、封闭不良钻孔封闭不良钻孔对矿井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 未封或封闭不好的钻孔,可成为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的通道,各含水层可直接通过这些钻孔发生水力联系;2. 封闭质量不好的钻孔在自然状态下可能不导水,但由于采动和矿井排水的影响,有可能使封闭不良钻孔受扰动而成为导水通道。钻孔封闭在不同时期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1984年以前采用的是山东省煤田

52、地质勘探公司(79)鲁煤地字191号文,主要技术要求是由孔底封至最上一层可采煤层煤厚的16倍加20 m,第四系与侏罗系界面上下各封15 m,孔口向下封2m为暗标;1984年以后采用的是(84)鲁煤地生第28号文,规定只见下组煤的钻孔,自孔底封至最上一层可采煤层以上100 m,若有上组煤的钻孔,均自孔底封至最上一层可采煤层以上200 m。按上述原则经逐孔逐段评定,钻孔封闭情况的评价结论为:本井田封闭合格25个孔,1个水文长观孔,占应封钻孔的90;不合格钻孔3个(T0-1、T0-3、T1-2号孔),占应封闭钻孔的10。对封孔质量不合格,建议矿方从安全生产的理念出发,对T0-1、T0-3、T1-2、

53、号孔留足保安煤柱或进行重新启封。4、其他矿井至今尚未揭露发现岩溶陷落柱,但滕南矿区柴里煤矿已揭露陷落柱5个,邻近的曹庄煤矿、泉上煤矿也都发现了陷落柱,滕北矿区的武所屯煤矿,也已发现11个岩溶陷落柱、北徐楼煤矿已揭露陷落柱2个。因此,生产中在每个工作面回采前建议进行坑透“CT”的探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地质构造的变化,更好地指导生产。三、矿井主要充水因素分析(一)开采3下煤层的充水因素1“两带”高度的确定选用枣庄柴里经验公式即100M/(2n+3)+6.1预计3下煤层“两带”高度。本井田按分层开采,采高为2.80 m计算,求得两带高度为20.3089.98 m,平均67.37 m。影响到侏罗系上统

54、砾岩的有7孔,占3下煤赋存区钻孔总数的77.8。如按一次采全高考虑,求得两带高度为20.30157.10 m,平均93.99 m。影响至侏罗系上统砾岩的有7孔,占3下煤赋存区钻孔总数的77.8。在“两带”高度影响到侏罗纪上统砾岩的范围内,充水含水层包括3下煤层顶板砂岩和侏罗纪上统底砾岩。因此,3下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与底砾岩含水层可视为同一水体,是3下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也是矿井突水危险的有害因素。2底板充水的影响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四中突水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实际的突水系数:式中:T 突水系数,MPa/m;P 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M 底板隔水层厚度,m。就全国实际资料看,正常块

55、段突水系数不大于0.1MPa/m是安全的。石灰岩(三)上距3下煤层间距为35.7548.79 m,平均39.78 m。三灰水位标高选用井下观测孔2观测的标高为-458 m,据此计算的突水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3下煤层赋存区,三灰对3下煤层的突水系数均小于0.06 MPa/m,三灰对3下煤层不存在底鼓突水的威胁。金庄煤矿已开采3下煤层多年,没有出现三灰突水事故,通过井下揭露对三灰进行了疏水降压的作用,三灰的水位标高已由勘探阶段的+25.92 m下降至-458 m(根据井下观2号孔的观测资料,三灰的水位标高为-458 m),三灰水经过疏放水后,已不构成对正常开采3下煤层底鼓水的威胁。需要指出的是,对

56、三灰的疏放水仅限于同一块段内,由于灰岩具富水不均一性,在另一块段由于受断层的影响或含水层自身连通性不好的特点,对三灰水将不会起到疏排的作用,在局部地段三灰水压仍较大,应继续对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工作。(二)开采12下煤层的充水因素1开采12下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12下煤为薄煤层,纯煤厚度0.341.15m,平均0.62m,上距三灰41.9663.10m,平均52.56m。根据防治水规定中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确定方法,选用中硬型公式即和,M为煤层厚度。计算采后导水裂缝带高度17.7330.00m,平均23.41m(表5-4-3)。井田范围内开采12下煤层时,导水裂隙带高度影响不到三灰,所以在正

57、常情况下开采12下煤层,不会受到三灰水的威胁。23下煤层采空区积水对开采12下煤层的影响3下煤层采空后,采空区低洼处将会积水。该积水体是否对开采12下煤层产生充水,取决于12下煤层至3下煤层之间距与3下煤层采后底板破坏深度及12下煤层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之和的差值。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深度一般1012m,开采范围内12下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17.7329.09m,平均22.42m,12下煤层至3下煤层间距89.3699.99m,平均96.21m, 因此,开采12下不受3下煤层采空区积水的影响,但在开采中要注意断层导水因素。因此开采12下煤层其顶部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五七灰,底部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八九灰

58、,均为薄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且均以静储量为主,充水条件较简单。(三)开采16、17煤层的充水因素十下灰为开采16、17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其埋藏较深,无隐伏露头,补给条件较差,富水性弱,据滕北矿区各矿井对16煤层开采所揭露资料,可以看出十下灰在初揭露时涌水量较大,后迅速减小,因此十下灰对开采16、17煤层不存在安全威胁。而奥灰底部充水含水层水将是矿井开采16、17煤层时的重要防范对象。在历次勘探中,太原组的各层石灰岩漏水层位均较少,抽水试验资料表明富水性弱。因此开采16、17煤层的主要含水层为煤层底部的奥灰含水层。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四中突水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实际的突水系数:式中,T

59、突水系数,MPa/m;P 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M 底板隔水层厚度,m。就全国实际资料看,正常块段突水系数不大于0.1MPa/m是安全的。通过生产补充勘探资料(2007.3)对奥灰的抽水试验资料,奥灰的水位标高为-79.54 m。1奥灰对开采17煤层的影响井田内17煤层至奥灰的间距36.4055.34 m,平均47.80 m,水位标高选用了JZ4-2号孔奥灰的水位标高-79.54 m,据此计算的突水系数为0.110.16MPa/m,均大于0.1 MPa/m(开采水平-700m、开采最深标高-800m的隔水层厚度均采用平均值),因此矿井在开采17煤层存在奥灰底鼓水的威胁。由计算结果表

60、明可以看出开采17煤层受奥灰影响的主要因素为17煤层的埋藏深度及17煤层距奥灰的间距的大小。2奥灰对开采16煤层的影响井田内16煤层至奥灰的间距50.0472.29 m,平均62.28 m,水位标高选用了JZ4-2号孔奥灰的水位标高-79.54 m,据此计算的突水系数为0.080.11 MPa/m,均大于0.1 MPa/m(开采水平-700m、开采最深标高-800m的隔水层厚度均采用平均值),因此矿井在开采16煤层存在奥灰底鼓水的威胁。由计算结果表明可以看出开采16煤层受奥灰影响的主要因素为16煤层的埋藏深度及16煤层距奥灰的间距的大小。奥灰为区域性含水层,具水压高和连通性好的特点,断层附近奥灰裂隙岩溶较发育,富水性相对变强。特别是在奥灰与16、17煤层对口接触部位,在断层两侧留足防水煤柱,以防奥灰水底鼓或通过断层带突入井下。据勘探阶段资料分析奥灰与十下灰存在断层导水的可能,在开采16、17煤层前应首先查明断层的导水性,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应采取疏水降压措施,以确保煤层开采的安全。312下煤层采空区对开采16煤层的影响可以根据16煤层的导水裂隙带与12下煤层的底板破坏带之间的距离来判断12下煤层采空区对16煤层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