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绪论学习教案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91574263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643.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动物营养学绪论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动物营养学绪论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动物营养学绪论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学绪论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绪论学习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动物营养学绪论动物营养学绪论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Integration of Animal/Feed Production Integration of Animal/Feed Production 饲料,动物生产性能,食品安全,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和谐统一饲料,动物生产性能,食品安全,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和谐统一第1页/共40页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第2页/共40页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营养与饲料 营养物质 动物营养 动物营养学 饲料的营养价值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第3页/共40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

2、分。第4页/共40页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第5页/共40页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第6页/共40页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第7页/共40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第8页/共40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第9页/共40页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二

3、、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与动物营养学关系密切的学科与动物营养学关系密切的学科 学习动物营养学的任务学习动物营养学的任务 第10页/共40页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1.1.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

4、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11页/共40页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1.1.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3)研究饲料的营养本质以及降低饲料投入和成本的方法,为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研究饲料的营养本质以及降低饲料投入和成本的方法,为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4)研究营养物质利用的过程和饲料加工、饲喂、环境等对饲料利用的影响,为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营养物质利用的过

5、程和饲料加工、饲喂、环境等对饲料利用的影响,为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12页/共40页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2.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二、动

6、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13页/共40页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2.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4)(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 二、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二、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共40页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3.3.与动物营养学关系密切的

7、学科与动物营养学关系密切的学科饲料学、饲养学、饲料学、饲养学、 检验学、普通化学、动物生物化检验学、普通化学、动物生物化学、生态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数学、学、生态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数学、 畜牧经济学、土壤学、生物数学、生物统计学、畜牧经济学、土壤学、生物数学、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系统学、环境学等分子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系统学、环境学等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15页/共40页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第16页/共40页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4. 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总体目标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总体

8、目标 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物生产在土壤-植物植物-动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17页/共40页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9、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第18页/共40页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一)动物生产的特点(一)动物生产的特点 1 1从生产人类食物的角度看,动物生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从生产人类食物的角度看,动物生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 2.2.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第19页/共40页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

10、分。Low Efficiency of Nutrient Transfer in Food Chain output E(%)= - input第20页/共40页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养分通过动物后的分流比例养分通过动物后的分流比例 食入食入 100%产品产品 15 -20%环境环境 80-85%Cows第21页/共40页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第22页/共40页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第23页/共40页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第24页/共40页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饲料中总养分饲料中总养分人可食用

11、部分的养分人可食用部分的养分DEDCPDEDCP奶牛奶牛23.128.8101.1181.4肉牛肉牛5.25.357.1108.8猪猪23.237.858.086.0家禽家禽15.030.031.075.0第25页/共40页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保障动物健康。保障动物健康。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改善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第26页/共40页第二十七页,

12、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现代动物营养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共200多年时间才形成的。 第一阶段:从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世纪中叶的100年年第二阶段:从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以后的世纪中叶开始,至以后的100年年第三阶段:从第三阶段:从20世纪中叶起,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世纪中叶起,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第27页/共40页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第一阶段:从第一阶段:从1818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到1919世纪中叶的世纪中叶的100100年时间为第

13、年时间为第一阶段。一阶段。 此期的最大成就是法国化学家此期的最大成就是法国化学家Antoine LavoisierAntoine Lavoisier(1743174317941794)创立了燃素学说,奠定了营养学的理论基)创立了燃素学说,奠定了营养学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的营养学进展很慢。础。这一阶段的营养学进展很慢。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第28页/共40页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以后的100年为第二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成就是认识到了蛋白质、脂肪和此阶段的主要成就是认识到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有机物是动物的必需

14、养分。大部碳水化合物三大有机物是动物的必需养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这三大养分及能量利用率上,并开分研究集中在这三大养分及能量利用率上,并开始积累有关矿物元素的资料。始积累有关矿物元素的资料。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第29页/共40页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第三阶段:从第三阶段:从2020世纪中叶起,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进入世纪中叶起,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即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从从3030年代开始,维生素、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年代开始,维生素、氨基酸、必需脂肪酸、无机元素、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

15、、动物营养需、无机元素、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动物营养需要及养分互作关系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要及养分互作关系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第30页/共40页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五、动物营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五、动物营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31页/共40页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一)现代动物营养学所取得的成就(一)现代动物营养学所取得的成就 第32页/共40页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一)现代动物营养学所取得的成就(一)现代动物营养学所取得的成就 第33页/共40页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五

16、点 四十九分。 (二)现代动物营养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二)现代动物营养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4页/共40页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4.4.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的采食量及其调控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的采食量及其调控机制与措施了解不足。机制与措施了解不足。 5.5.效迅速地检测饲料中养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以效迅速地检测饲料中养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以及评定养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技术尚不完善。及评定养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技术尚不完善。 6.6.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各类副产物合成动物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各类副产物合成动物的必需养分或其前体物的研究十分有限。的必需养分或其前体物的研究十分有限。

17、 7.7.缺乏准确、客观评定动物福利要求的理论和技缺乏准确、客观评定动物福利要求的理论和技术。术。 (二)现代动物营养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二)现代动物营养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5页/共40页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1.1.蛋白质合成与动物生长的细胞调节与分子调节机制,分子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营养学研究及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蛋白质合成与动物生长的细胞调节与分子调节机制,分子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营养学研究及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2.2.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消化功能和动物营养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态营养学将不断发展。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消化功能和动物营养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态营养学将不断发

18、展。3.3.动物营养需要的动态模型,动态营养学会迅速发展。动物营养需要的动态模型,动态营养学会迅速发展。 4.4.采食量的调控机制与措施,达到饲料投入与产出的最佳平衡。采食量的调控机制与措施,达到饲料投入与产出的最佳平衡。 5.5.饲料及饲粮养分生物学效价的快速准确评定。如:近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法、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等。饲料及饲粮养分生物学效价的快速准确评定。如:近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法、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等。 (三)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三)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第36页/共40页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6 6动物生产目标的改变、动物福利、环境与资源保护、人畜健康、立法等因

19、素将明显影响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方式,成为未来动物营养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动物生产目标的改变、动物福利、环境与资源保护、人畜健康、立法等因素将明显影响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方式,成为未来动物营养学的热点研究领域。7 7提高生产效率的营养管理综合技术,如生物高新技术应用于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料加工技术、添加剂工业等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的营养管理综合技术,如生物高新技术应用于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料加工技术、添加剂工业等的发展。 8 8研究手段和学科的更新,如系统营养学、分子营养学、动态营养学、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手段和学科的更新,如系统营养学、分子营养学、动态营养学、计算机模拟等。(三)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三)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第37页/共40页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第38页/共40页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第39页/共40页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五点 四十九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