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1574262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名词解释1、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教学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指出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有教育作用,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认为教学和道德教育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寓教育于教学。2、教学相长:(1)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3、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

2、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主要体现在: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4、自然后果法: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基于儿童的理智尚处于“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X让儿童通过体

3、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这样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是由其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种教育方法具有反封建专制教育的意义,但易引发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后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进一步发展。5、星期日学校: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为贫民儿童举办的一种初等教育机构,又称主日学校,利用星期日为贫民儿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和某知识,因而得名。6、要素教育论:“要素教育论”是瑞士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寻求简化教学方法的结果。在他看来,要素是构成事物最简单的基本单位,要素教育就是依据儿童先天能力的最初表现,寻求教学内容的最简单要素进行教学的方法体系。7、黄老之学:依托皇帝而本于老子

4、的一种学说,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儒法两家思想而形成的。其实质是刑律与道德并用。8、汉代“太学”:汉代创立的中央官学,公元前124年建立太学,它属于大学性质,主要传授儒家六经。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官学制度的建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等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前124年)置博士弟子员50人,此为汉正式成立太学之始。太学的教官称五经博士,太学教学内容是儒家经书,包括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太学传经有遵从“师法”、“家法”的规定。毕业后会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太学的设立,是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的重要步骤。太学设立以后,有了集中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机构。朝廷

5、把握教育大权,利用教育这一手段控制着学术的发展方向,这是地主阶级在统治策略上走向成熟的表现。9六学二馆:唐承隋制,设立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是唐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六学之外,东宫设立弘文馆,门下省设有崇文馆,同为中央官学的性质,通称“二馆”。这就是唐代中央官学的基本制度,即为“六学二馆”。10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学者所主X的道德观念。“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11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时期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是结合某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

6、应运而生,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宠媚贵妇的骑士精神和技能。主要学习上流社会待人处世的各种礼仪和“骑士七技”。“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骑士教育有三个阶段。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其目的就是训练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封建主,懂得宫廷礼节的职业军人。12、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是由英国牧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在导生制学校里,大教室中放置一排长桌,每排约10个学生,由一个年长并学习好的当导生,由导生把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导生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13、泛智教育:夸

7、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国家应为每个人设立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为实现这一思想,他先后到达英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宣传“泛智教育”,对各国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4、八股取士:明代创立的科举考试的形式,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以八股制义为定式,“代圣人立言”,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结构体裁有一套固定格式,并有文字限制。15、消极教育: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消极教育”就是指儿童发展早期阶段,避免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以保护儿童先天的善性和理智的自然发展,使儿童在无外来干扰

8、的情况下,能够按照其本性健康的成长。16、六艺:西周教育的基本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到汉代以后,人们也把经孔子整理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称为“六艺”。“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17、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18. 七艺:包括三艺和四艺,前者指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两者和在一块即所谓的“七门自由艺术”,简称“七艺”。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

9、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 “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中世纪的七艺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19、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这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个思想核心,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儿童实行强迫教育和教师实行“武断性”的主导作用。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批判了旧教育不尊重儿童的弊病,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的主X,认为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

10、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不尊重儿童的错误做法,他则极力主X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身上。20、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卢梭针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卢梭强调教育适应的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他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卢梭认为,人类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人和事物,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相互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自由教育、消极教育、活动教育、身心调和发展、行动多于口训等。21、幼稚园“新大陆”: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在清末产生以后,多分布在大城市,为上层社会

11、服务。陶行知认为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使幼儿教育为劳动民众服务。他向社会呼吁: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本着这种精神,他号召来一个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和进厂的运动,开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22、三字经:三字经为宋末王应麟撰写。全书共有356句,每句三个字,共1068字。全书五个部分,句句成韵,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是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23、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一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共20篇,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训诫子孙。这部书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

12、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24、监生历事制:明代国子监生的实习制度。始行于洪武五年(1372年)。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后分拨至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亦称“拨吏”。历练事务三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25、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也是他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 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或称“助产术”,又称问答法,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对话教学方法。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

13、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苏格拉底法包括几个步骤:(1)讽刺,即连续的诘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识中的错误;(2)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法和发现法的萌芽。(3)归纳下定义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有其历史局限性,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X围内作为参照。26、某主义与教育:此书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著,写于1916年,系统论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阐述教育与某社会、(科学实验方

14、法、进化论和工业改造)的关系,强调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基本观点。该书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国有广泛影响。27、“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某、湖洲二地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这种教法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

15、早的。28、弟子职: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X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X例。29、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田齐所创设的一所著名的学府,学宫创立于齐桓公田午当政时,直至秦灭齐而亡,存在150年。期间,不断有众多游学之士慕名而来,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究气氛浓的高等学府。当时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也由鲁国转移到齐国,稷下学宫遂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它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它是齐国文化和教育的标本,不仅培养了人才,还促进了

16、当时学术思想的融合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先秦教育史和思想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而且对整个古代文化和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的性质:1、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2、它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特点:1、学术自由2、(稷下学者)待遇优厚。30、文翁兴学:汉武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乃从郡吏中选拔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太学求学。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文翁就在某立学。招郡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与重用或推荐到朝廷做官。文翁兴学改变了蜀地的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和教育风气,同时,文翁兴学的经验也为朝廷所借鉴,后汉武帝在全国推广郡国学,汉

17、代地方官学因此发展起来。31、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立。因建于某鸿都门而取名。是宦官为对抗太学生而另立的一所官学,内容是学习辞赋、小说、尺牍、绘画、书法,意在对抗太学的经学。专门招收有写作、尺牍、辞赋能力及善于书写鸟篆文字的人当学生,由地方长官和朝廷三公举荐,学成之后,任官优厚。但在汉代官学系统中,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在教育史上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鸿都门学的招生、设置与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太学是儒士官僚集团的舆论机关,而鸿都门学则是宦官集团所控制的、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32、官邸学:也称四姓小侯学。创始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

18、66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致五经师”(后汉书?明帝纪)。四姓指汉皇帝的外戚樊、郭、阴、马四大氏族;因为这四姓不是列侯,故称小候。学校直接由朝廷聘名师执教,条件优越,师生待遇优厚。33、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中正官负责考查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上报,由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正核定后报司徒,司徒核定后再呈吏部,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九品中正制创立的目的在于“唯才是举”、选贤任能。但随着中正官逐渐由世族豪门掌握,品评人物就惟重门第。

19、这样,原来德才与家事并重的标准就变为仅以家世门第为惟一标准,遂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成为维护世族权利的工具。到隋朝被废除,由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汉代的选士是由郡国察举,即所谓“乡举里选”。三国时期,士族制度形成政权须得士族支持。曹丕做了魏国皇帝后,采纳士族大地主吏部尚书陈群的奏义,实行“九品中正”取士方案:州设大中正,群设小中正,以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或州郡之“贤有识鉴者”做中正官。规定中正官的职责是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按他们的言行予以进退。小中正品第的人才送大中正,大中正核实后送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九品,即上上、上下、上中、中上、中中、中下、

20、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到后来前三品一般限于士族,四品以下从寒门出,下品不能升入上品,所以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说法”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时,曾收到一定效果,根据“唯材是举”的政策,取士“盖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才,斥退了不少无才之人。但到后来,品级品定及升降全由中正指定,所以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实际上成了一种按门第高低选士的方法。这种方法到隋唐才被科举所取代。34、千字文:魏晋南北朝时,私人讲学之风十分盛行,私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私学教材也因此有很大的发展。梁武帝时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千字文全书一千字,以押韵的方式组成连贯通

21、顺的四字句,十分便于儿童朗读背诵。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和封建道德等。千字文是一本十分流行且相当有影响的蒙学课本。35、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管理的机构和最高学府。源于近代设立的国子学。南北朝时北齐改称国子寺。隋文帝时国子寺设祭酒作为长官,管理所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成为专门的教育管理行政机构。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承隋制,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广文馆等统归国子监直接管辖。宋代以后,国子监有时也行使全国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撤销。36、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我国政府自行创立第一所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

22、近代学校的产生。于是在1861年清政府批准设立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外国语学堂。它最初是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目的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外事专业人才。1867年以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兼习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校。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新教育体制的肇始,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进入了探索创建的阶段。37、南洋公学:1897年盛宣怀奏请设立的,因为该学校的经费是由招商局、电报局捐赠,故名南洋公学。学校分师X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外院相当于附属小学,中院相当于中学堂,上院相当于高等专门学堂,师X院培养教育人才。外院招

23、收10岁以下聪颖儿童;学制为四年;学堂参照日本草订新式学堂章程,采用分年级按班级授课制;廷聘中西教习,开设中西课程。学堂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指导思想。南洋公学是我某用分级教育制度的开始,也是近代学制的雏形;培养近代科技文化人才,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发展,同时还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38、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由内迁各大学组建成的国立大学。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命国立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至某某,成立国立某临时大学。次年某吃紧,三校又奉命迁至某某,改称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39、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是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学校运动。该运动是在巴西多建立的泛爱学校基础

24、上演变而来。所谓泛爱学校,是巴西多将卢梭的教育思想运用于实践的产物,这种学校反对封建经院教育,主X热爱儿童,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教学方式上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这种学校后来被推广到德国各地,从而形成了泛爱学校运动。40、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行政长官贺拉斯?曼在学习德国教育的基础上于19世纪上半期所发起的一场国民教育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是强调由各州控制教育权,由各州创办和建立公立学校。其目的在于培养国家公民,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公立学校运动在美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为美国的国民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公立学校运动中州、联邦对教育的领导则奠定了美国教育领导

25、体制的基础。41.昆西教学法:昆西教学法是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之父帕克在昆西学校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教学方法。该方法总的指导原则是: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以此为指导,帕克对课程、教材和教法等进行了改革。他废除背诵,提倡理解;他反对以割裂的课程为中心,而提倡以儿童为中心设置综合课程;他主X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的自我探索和创造精神。42.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4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

26、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就是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不论贫富、贵贱以及族类,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提出来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44.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

27、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大学从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大学的特点首先在于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其次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45、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46、中庸: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

28、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学互为阐发。到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中庸内容包括四条:1、性与教 2、中庸 3、“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对后世中国知识分子、一般民众的个人修养、精神生活和为人处世之道均有深刻的影响。47、学记: 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制度和教学的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

29、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X,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48、三大文教政策: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适应汉武帝谋求封建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在贤良对策中提出来的。它对汉代的文教政策的确定,以及学校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具体内容是: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9、科举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

30、士制度。科举考试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隋炀帝大业二年(分元606年)开始设进士科,是为中国科举制度之始。经过唐代的发展,到宋明而定型,一直沿用到清末。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

31、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50、八股文取士:明清科举考试内容只限于四书五经,考试采用排偶文体即八股文。八股文又称制义或制艺,股是对偶的意思。艺即义,指应试的经义,因多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又称四书义或四书文。八股文取士约定型于明代中期,

32、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的清规戒律。作文时只用对偶,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51、三舍法:是北宋熙宁、元丰兴学时期王安石变法科目之一,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即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上舍三部分。外舍生成绩优良的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良的升入上舍;上舍生学行卓异者由主判直讲荐之中书,得免乡试、省试,直接补官。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这一改革措施,事实上将太学变成了科举的一个层次,学校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制度等于是赋予学校部分的取士权,至少是给太学生们更多的取中机会,因为除了学校的考试外,太学生还可以跟其他

33、人一样,参加正常的科举考试。宋代的改革,事实上将太学变成了科举的一个层次,学校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制度,演变到明清,就变成了所有官学学生,事实上都成为科举台阶上的第一个等级,进学就中了秀才,等于是科举的第一个台阶上的人了,学校和选举彻底融合到了一起。52、书院: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1)宋初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2)南宋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3)南宋书院兴

34、盛的原因:A 学术流派林立:南宋著名的学术流派就有朱熹的闽学、X栻的湖湘学、叶适的永嘉之学、陈亮的永康之学、吕祖谦的婺学、陆九渊的心学等。B 书院制度化: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的学规,标志着宋代书院开始走向制度化。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书院是有别于官学和一般私学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特点尤为鲜明:1.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完善自我。2.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形成自由争鸣的学风。3.注重学生自修和教师指导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53、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某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某

35、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54、监生历事制度:明代的官学制度较之前代有所发展且具有特色的是国子监。(清朝沿用)。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除中央政府各部门之外,历事监生也被分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监生历事的具体时间不相同,有的三个月,半年,有的则长达一年,甚至还有更长的。确定的考核办法:监生历事期满经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送吏部铨选选授官,中、下等者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

36、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明朝统治者选派监生历事,起因是为了弥补明初官吏的不足,然而监生通过历事,可以广泛的接触实际。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因此,明朝监生历事制度可视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育实习制度。不过此制度实行到后来,监生日增,历事冗滥,已徒具形式,失去了其积极意义。55、六堂三级积分法:明朝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清朝沿用):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率性一堂为高级。监生按其程度进入各堂肄业,然后逐级递升。凡仅通四书而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肄业。学习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肄业。升到率性堂,便采用积分法。办法是,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

37、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业。56、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由X百熙拟定的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所以又称其为“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57、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X百熙、X之洞、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由于1904年为农历癸卯年,所以又称其为“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

38、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六级:小学为9年,中学教育5年,高等教育6至7年;从横的方面分为普通学堂、师X学堂、实业学堂,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师X教育和职业教育。58、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1月,孙某在某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学部为教育部,任命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1912年7月至8月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开会讨论,最后于九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壬子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整个学程为18年,分为三段四级,三个系统。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

39、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共7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除了有小学、中学、大学组成的学校系统外,还有师X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这个学制将小学教育缩短为7年,中学教育缩短为7年,废除了小学与师X学校的读经课程,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设置了专门学校,培养专科实用人才等等。这些措施尤其是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规定,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以及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学制的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不足。如“过分强调整体划一,缺乏灵活性;各学段年限划分的不合理,太偏重于普通

40、教育等等”。59、壬戌学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壬戌学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随着外国教育理论纷纷传入中国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壬戌学制被称为现代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因颁布之年是1922年,是旧历壬戌年,故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1932年。壬戌学制将整个学制系统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缩短了小学年限,设三年制初中,取消了大学预科,设三年制高中,提高了师X教育的水平,职业教育单成系统,课程

41、的设置无男女校之别。60、六三三学制:1922年效法美国制定的新学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小学年限为6年,初中与高中分别为三年,其中中等教育是新学制的精髓。主要是采取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了效法美国,由国某义教育转向了平某义教育。但它却并非盲从美制,而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集思广益的结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61、宫廷学校:最早建立的学校,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后,接

42、受锻炼,之后分别委以重任为官吏。发展到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宫廷学校,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中,为提高王室贵族的文化素养,培养国家官吏而设立的学校。学习科目有七艺、拉丁语、希腊语,有皇子、公主、王室成员,是培养国家封建官吏的文化训练基地。62、祭司学校:在中王国以后设在大寺庙里的学校,是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级的学校,专收高级僧侣的子弟入学,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未来的高级僧侣,也称僧侣学校、寺庙学校。63、神庙学校:设在神庙,由僧侣担任教师。神庙学校的程度不等,即传授普通、初步的知识和神学课程,培养一般的官吏和神职人员,同时也传授一些较高深、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培养高级官吏和僧侣。64、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

43、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在古代印度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此类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古儒是对经义有研究而专门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人。主要进行经义的解释和各门知识的传授。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实则接受家长的赠礼;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六科和吠陀经;师严而道尊,采用体罚或恩威并重的方法;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65、智者派:(P30)智者”原是泛指有才智及某种技能专长的人。到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才用来称那批授徒讲学,教授修辞学、论辩术和从政治知识的职业教师。在这批人中产生

44、了不少出色的哲学家,因此称为“智者学派”。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希腊危机后智者学派沦为诡辩派。66、洛克“白板说”:在知识和观念的起源上,洛克认为人初生之时,心灵犹如一X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和观念,观念的获得是从经验得来的,经验包括外部(感觉)和内部经验(心理活动如知觉、思维、怀疑、推论、认识、意愿等)。67.“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虚幻不定的,是理念世界的摹仿。理念世界是真定不变、第一性的。二个世界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人体和灵魂。灵魂能主动思考,由低到高由实物、关系

45、、性质、数、道德、政治和善等内容组成。但是,当灵魂与人体结合时由于受到强烈的刺激,灵魂所具有的智慧被遗忘了。因此,人的学习是一个思考、回忆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启发的过程。根据灵魂的原有理性、非理性构成的比例,柏拉图把人分成情欲型、铜铁质的劳动者,意志型、银质的军人和理性型、金质的哲学家三种类型,并根据社会的这三种阶层,柏拉图构建起了他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68.艺徒制:由师会传授技艺给徒弟所进行的一种教育。由行会制定师徒契约,规定师傅应负责训练学徒掌握某种技术,并学习读写算和某知识。学徒期间师傅为学徒提供房舍、衣物、食品,期满出师后,学徒可自由寻找工作,并以其收的一部分作为对师傅和行会的报

46、偿。69.绅士教育: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倡导的一种资产阶级贵族化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的绅士,教育内容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部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绅士教育”的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70城市学校:是为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城市学校是

47、一种新的以学习世俗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为主的学校形式,由城市自治机关管理,校长、教师也由自治机关选派。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有某知识、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及民族语言,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71、快乐之家(孟都亚宫廷学校)P116: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唯多利诺在一些王公贵族和地方官员的支持下,1423年应曼托瓦代公爵G贡扎加聘请在曼托瓦郊外湖滨创设孟都亚宫廷学校。教育宗旨:希望孩子们在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环境下健康活泼地成长。建筑特征:该校设在一个自然景色优美的风景区,教室等建筑按美学标准装饰。学校管理:学生自治,废除体罚。教育目标:发展学生

48、个性。教育内容:古典语言、天文、历史、地理、数学(人文和自然科学),在体育方面有骑马、射箭、游泳、角力、击剑。教育方法:听讲、观摩、示X、练习、游戏。72、夸美纽斯P148:捷克伟大的某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二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X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73.

49、经院哲学:是在古代教父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基督教神学。它用哲学的形式为某神学作系统论证,为封建统治作辩护。由于学习这种哲学的僧侣终年圈在专门的学院里读经学道,运用极其烦锁的从概念到概念的诡辩论手法为神学教条作论证,争论一些无聊的问题,因此又被称为烦琐哲学。它有二个流派:唯实论;唯名论。74.班级授课制度:夸美纽斯在总结16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他认为班级授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因为它能提高教师的兴趣热忱,对学生而言能产生伴侣的效用。具体办法:一是按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二是每

50、个班级有一个固定的教室;三是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四是每个班级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名学习好的学生为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75、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倡导的一条教学基本原则。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儿童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教学则是儿童获取系统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有教育作用,教师应当寓教育于教学。76、统觉:一词最早由莱布尼兹提出,认为统觉是一种自发活动,它主要依赖于心灵中已有内容的影响。通过统觉,人们理解、记忆和思考相互联合的观念,从而使高级的思维活动得以完成。康德继承并发展了

51、莱布尼兹的统觉理论。认为统觉是理智的活动,统觉的能力不是建立在灵魂已有内容的基础上的,而是由一切产生于外界的经验所赋予的。(认识论视野)77、教学环:清真寺内的一种讲授的主要形式,学生们环绕主讲者而坐,学习高深知识,其优点主要是大家都可以与主讲者相互沟通。78、快乐之家: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主办的一所宫廷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几乎全是王公贵族及巨商子弟,只有少数平民天才儿童。他们6.7岁入学,20岁毕业,修业15年左右,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程度,学习期间都在校住宿,学生实行自治。其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淳朴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乐趣。79、消极教育:由18世纪法国启蒙运

52、动中激进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他的“消极教育”实质也就是要求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但消极教育并非是无所作为的,还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二是防X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它带来了儿童观和教育观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后世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教仆:古希腊雅典侍侯和陪伴奴隶主儿童学习的奴隶。希腊文原意为“儿童的指导者”。大多为仪态端庄、有文化的年老奴隶。其职责为:儿童上学往返途中为其拿写字板、七弦琴、竖琴等学习用品,并监督儿童的行为,儿童在校学习时,守候在身旁伴读;儿童回家后,帮助复习功课,指导言语举止,应对礼仪。伴

53、随儿童从7岁人雅典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直至16岁人国立体育馆为止。80、堂区学校: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机构,出现较晚,设在村落教堂的门房或者牧师的家中。设备简陋,以一般居民的子弟为对象,收取一定的学费。用拉丁语教授读书、识字和初步某知识,以及唱赞美诗等,不重视算术,只有少数教区学校才教计算。81、比丘尼:古印度的女僧在尼庵学习完毕后成为“比丘尼”82、泥板书舍: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办的一种教育机构,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故将学校称为泥板书舍。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83、比丘:即僧人,古印度佛教寺

54、院里的僧徒学习12年后经考验合格者,叫做“比丘”。他们多数离寺回家,少数人继续留寺,再修习10年后,担任寺中的僧侣职务。84、自然教育:是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一种自然教育思想,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的发展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卢梭指出要保证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和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X不良的影响。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这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残害人性教育所发出的挑战。85、自然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人是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一种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

55、和智力极高的人。自然人是对法国专制制度的挑战。86、福禄培尔恩物(FroebelsGifts)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自然界的万物虽统一于上帝的精神,但在发展中又显出外在的差异性、多样性。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87、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古代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进行军事体育教育,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

56、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88、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观念由感觉引起,并由于观念间的引力以某种方式产生联合,从而使简单观念成为复杂观念。统觉与课程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从这里推理出,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步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课程设计原则:相关、集中。89、昆它布:起初为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举办的一种学校,后为古代阿拉伯教育的初级教育场所。通常是教师在家招收少量的学生,教简单的读写。伊斯兰政权建立后,随着清真寺的发展,昆它布多设在清真寺内外,成为普遍的教育场所。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兰经、先知的故事、语法、书法、诗歌、算术等,也有骑马、游泳等,教学重背诵,学费由教师定。90、苏格拉底法的知识助产术: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苏格拉底法的其中一个步骤,它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91、母育学校:是夸美纽斯编著的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论著,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在它问世后的两三百年间,成为父母和一切幼儿教育者的工作指南。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