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教学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523998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安晚秋》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安晚秋》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安晚秋》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长安晚秋》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晚秋》教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专题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长安晚秋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2.相关知识一生诗名连际遇赵嘏在浙西时,喜欢上了一个歌伎。但歌伎

2、的母亲见赵嘏无权无势,就坚决不同意。后来赵嘏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之际,歌伎被当地的一个将军看上了,无奈之下跟从了将军。赵嘏回来听说此事,心里很难受,于是写了一首诗送给将军: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不去便作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赵嘏希望诗人韩翊妻子被沙吒利抢走后送还的故事重演。一日,赵嘏在路上行走时,忽见一行送亲的人马。一问,方知是将军将那个歌伎送还自己的。轿中新娘也认出了他。两人路边相见,抱头痛哭。谁知,那位歌伎承受不了这悲与喜的大起大落,竟然在痛哭中断了气。赵嘏不由得大哭起来。3.文题背景这是赵嘏寄居在长安时,秋天所写的诗。那时长住在长安的人基本有三类:一是家就在长安;二是在京城为官;

3、三是在长安应考落榜后沒回家,寄居在此准备明春再考。赵嘏便属于第三类,他曾屡次落榜,而此诗也是他落榜后寄居在长安时所作。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云物/凄凉/拂/曙,汉家/宫阙/动/高。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眼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凄凉的长安景色和羁旅孤寂怅惘的愁思,以及毅然归去的决心。课堂问题导学(教案)检查旧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拂曙( )宫阙( )渚莲( )鲈鱼( )南冠(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云物 动

4、高秋 雁横塞 红衣落尽 悉心导入晚唐有位诗人与杜牧友善,杜牧极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赵倚楼,他就是赵嘏,长安晚秋的作者。问题导学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4. “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5. 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体验探究将本诗和盛唐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比较,看看在艺术境界、情感特征以及写法上有什么同和异? 交流整合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讨论交流形成答案) 课后检测巩固(学案)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江楼有感 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悄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中秋对月 宋黄庚十分蟾影照人间, 一片山河古影寒。惆怅年年今夜月, 人生能得几回看。(1)两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第一、二句都是写景,请赏析各自景物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楼感旧 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注释:江楼:江边的小楼。感旧:感念旧友旧事。思渺然:思绪怅惘。渺(mio)然:悠远的样子。依稀:仿佛;好像。(1) 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

6、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参考答案问题导学参考答案:1归雁、篱菊、渚莲。2)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3愁(不得志,思归之愁)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4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5用典。“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体验探究参考答案:长

7、安晚秋前三联写景,尾联以典故直接带出情感。写景渲染出气氛,借景抒发感情。感情悲伤,思乡归隐。艺术境界上,多幅画面,铺陈渲染,意韵清远,景中含情。与诸子登岘山前两联议论,颈联写景,尾联也是直接抒情。悼古伤今,无限感慨。感情悲壮,失意感伤。艺术境界上,两句写景,形成阔大的境界,映衬人物的情感。交流整合答案: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选景典型。残星,

8、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课后巩固检测参考答案:1、(1) 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惆怅、伤感的情感。异: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朋友的思念,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第二首诗抒发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2) 第一首诗:描写了天空清朗,皓月生辉,江水银光闪闪,水天一色的美景,以乐景衬哀情,突出诗人心中难以排解的愁苦。第二首诗:描写了明月当空,照耀大地,月光冷冽清寒的景色,营造凄婉哀伤的意境,以哀景衬哀情,情景交融,意境幽美。2、(1)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