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1379591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题: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1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中未画出)(1)由图甲中的刻度尺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由图乙中的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_cm。(2)该实验是否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3)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挡光板的宽度d,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s,*次实验过程:力

2、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以上表达式均用题中字母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式子是_ 。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装置如图所示。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细绳通过两滑轮分别与弹簧秤挂钩和沙桶连接,细线与桌面平行将木块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缓慢向沙桶中添加细沙,直到木块开始运动,记下木块运动后弹簧秤的示数F,通过纸带求出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将木块放回原处,向沙桶中添加适量细沙,释放木块获取多组a、F数据。(1)关于该实验的操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应先闭合打点计时器开

3、关,再释放小车B.通过缓慢添加细沙,可以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每次添加细沙后,需测出沙及沙桶的质量D.实验过程要确保沙及沙桶的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2)*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两个a-F图象如图所示,正确的是;由图象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大小为;若要作出木块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需要对图象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横坐标F合应该等于(用F、F0表示)。3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

4、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改变,重复上述测量。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同学设计的方案是: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进行中的各项测量。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A方案正确可行。B方案的理论

5、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其中合理的意见是。4(6分)利用下图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A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滑轨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B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用此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D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本装置中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要求是。A交流220V

6、 B直流220VC交流4 - 6V D直流4 - 6V(3)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下图。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则此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5(6分)利用下图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A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滑轨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B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滑轨平行C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每次改变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之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用此装

7、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本装置中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要求是。A交流220V B直流220V C交流4 - 6V D直流4 - 6V(3)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下图。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则此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固定,跨过小车上定滑轮的两根细线均处于水平。(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

8、作是_。(填步骤序号)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B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打出几条纸带C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以拉力传感器示数的二倍F(F=2)为横坐标,以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可能正确的是_。(3)写出两条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_。7*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甲力传感器光电门挡光片123cm乙丙(1)图乙是实验桌上的一把游标卡尺,该同学应该用游标卡尺_部分(填字母代号)测量小车上挡光片的宽度。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挡光片

9、的宽度为cm;(2)实验中通过调节让小车匀速下滑,目的是;然后用细线通过定滑轮挂上重物让小车每次都从同一位置释放,此位置距光电门距离为l,设挡光片的宽度为d,光电门记录的挡光时间为t,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3)实验中多次改变所挂重物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加速度a,通过力传感器读出拉力F,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加速度a与拉力F关系的是FaOFaOFaOFaOABDC8下列几个图分别是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图。其中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图是(填写“甲”、“乙”、“丙”);图甲中由于用砝码

10、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拉力,因此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小车的质量(填写“大于”、“小于”、“远大于”、“远小于”);图甲中实验前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纸带_挂上小车并穿过限位孔(填写“需要”、“不需”);这三个实验都使用了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用_电源(填写“直流”、“交流”、“交直流均可”)。利用图丙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则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用*1、*2、*3、*4及f表示)9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

11、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1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图象实验时,*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作出图像,他可能作出图2中 (选填“甲”、“乙”、“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实验时,*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

12、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图像,如图3。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钩码的质量。10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

13、在倾角为90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里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11利用下图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A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滑轨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B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滑轨平行C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每次改变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之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本装置中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要求是。A

14、交流220V B直流220V C交流4 - 6V D直流4 - 6V(3)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下图。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则此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2如图是*缓冲装置,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直杆相连,直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直杆质量不可忽略。一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撞击弹簧,最终以速度弹回。直杆足够长,且直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则小车直杆0A小车被弹回时速度一定小于B直杆在槽内移动的距离

15、等于C直杆在槽内向右运动时,小车与直杆始终保持相对静止D弹簧的弹力可能大于直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13*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图所示是他正要释放小车时的情形,对此另一同学提出了实验应改进的几点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应把长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阻力应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表面平行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应使小车离打点计时器远些A B C D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_不变(选填“m”、“ a”、“ F”);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质量的数量关系,应作_图象(选填

16、“”、“”)(2)该同学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ab15(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若取M0.4 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Am15 g Bm215 g Cm340 g Dm4400 g(2)下图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距离如图,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

17、字)。(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图线有纵截距的原因是_(4)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取相同的标度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16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实验中应把长木板在小车运动的起始端适当垫高,这样做是为了_.(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得实验中,*同学得到以下画个实验图线。a,b,其中描述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线是,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线是。17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一个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与重物相

18、连,木块与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向左匀加速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做匀减速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不计纸带所受到的阻力。交流电频率为50Hz,重力加速度g取10m/s2。(1)木块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m/s2(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3)*同学发现在实验中未平衡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接着他应该,将木板右端垫高,使木块沿木板匀速下滑。18如图所示,*轴与水平传送带重合,坐标原点0在传送带的左端,传送带OQ长 L=8m,传送带顺时针速度V。=5m/s, 质量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p=2m 的P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Q点后恰好能冲上光滑圆弧轨道的最高点N点。小物块与传送

19、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5,重力加速度g= 10m/s2,求:(1)N点的纵坐标;(2)若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些位置,小物块均能沿光滑圆弧轨道运动(小物块始终在圆弧轨道运动不脱轨)到达纵坐标yM=025m的M点,求这些位置的横坐标范围。19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遮光板,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沙桶,实验首先调整气垫导轨,通过调整使小车未挂沙桶时能在气垫导轨上做勾速运动,然后再进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实验中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遮光板的宽度d,两光电门的中心的距离s。则(1)该实验要保证小车的合力近似等于沙

20、桶的重力应满足的条作是(2)实验需用游际卡尺测量遮光板的宽度d,如图所示 d= rnrn (3)*次实验过程中测得:沙桶的质量为m,小车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A(小车通过第二个光电门后沙桶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对该小车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20*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将拉力传感器一端与细绳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用拉力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小车后面的打点计时器,通过拴在小车上的纸带,可测量小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图乙中的纸带上A、B、C为三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打点计时器所打的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

21、使用的是50Hz交流电源。(1)由图乙,AB两点间的距离为S1=3.27cm,AC两点间的距离为S2=8.00cm,小车此次运动经B点时的速度vB=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除了前面提及的器材及已测出的物理量外,实验中还要使用来测量出。21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实验中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为m1,钩码质量为m2,并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本实验中m1应远大于m2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

22、量关系时,应用图象(2)下图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

23、的质量过大22做以下四个学生分组实验:A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B验证牛顿第二定律C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D探究动能定理必须用到天平的实验有需要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23(1)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通过在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可求出纸带上任意两个点迹之间的平均速度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同时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C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天平测出运动小车的总质量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天平测出下落物体的质量2

24、4(1)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同学发现长木板不是水平的,其中一端固定了一个的垫片,另一头固定了一个橡胶皮套,如图所示。问:垫片的作用是_,橡胶皮套的作用是_;(2)该同学打印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则小车通过点B点时的速度为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5(4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1)*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答:(2)如果这位同学按正确方法平衡好了摩擦力

25、,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他得到在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 F图线是下图中的(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26*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214.6 g,砝码盘质量m07.8 g,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f50 Hz.其实验步骤是: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D将小车置于打点计时器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

26、,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1)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填“是”或“否”)(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同学将有关测量数据填入他所设计的表格中,如表,他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aF图象(如上图)图中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一条最主要原因是:,该图线延长线在横轴截距的数值表示_。次数12345砝码盘中砝码的重力F/N0.100.200.290.390.49小车的加速度a/(ms2)0.881.441.842.382.

27、8927(10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实验装置来探究合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1)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可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遮光条的遮光时间)分别为、;用刻度尺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宽度d。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表达式=;经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表达式=,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a=。(以上表达式均用已知字母表示)。如图乙所示,若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其读数为。(2)为了保持滑块所受的合力不变,可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高度h(见图甲)。关于“改变滑块质量M

28、和气垫导轨右端高度h”的正确操作方法是。AM增大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增大BM增大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CM减小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DM减小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减小28实验题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完成平衡摩擦力的相关内容:(i)取下砂桶,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选填“静止释放”或“轻轻推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ii)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则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平衡摩擦力才完成(2)如图所示是*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计数点(每打5个点取一

29、个计数点),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是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用该实验装置来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假设实验得到的纸带仍如(2)中图所示,且已知:砂桶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B计数点速度为VB,D计数点速度为VD,BD之间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为g,请根据已知的这些条件,用字母写出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表达式为 _.(4)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B

30、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E该实验操作前必须要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29在用DIS实验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实验小组先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倾斜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四次,列表记录四组数据。(1)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线;(2)从所得图线分析该实验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_;(3)如果实验时,在小车

31、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来测量绳子的拉力大小,如图(b)所示。是否仍要满足小车质量M远大于重物的质量m_(填“需要”,或“不需要”)。30*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块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然后释放木块,并用秒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处的时间t(1)木块的

32、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z.-参考答案1(1)0.52cm(2)不需要(3),【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为:;(2)有力的传感器,可直接测力,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3)由得:,需验证考点:游标卡尺的读法、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2(1)AB;(2)B,2F0,2F-2F0

33、。【解析】试题分析:(1)纸带长度有限,若先释放小车,再闭合开关时重物已下落一段距离,纸带的打点长度可能就很短,不利于测量,而先闭合开关,再释放小车,保证纸带充分利用,故A正确;缓慢添加细沙,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可以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B正确;小车受到的拉力可通过弹簧秤读出,因而不用测量沙及沙桶的质量,故C错误;小车受到的拉力可通过弹簧秤读出,不用沙及沙桶的重力代替,故可以不用考虑“确保沙及沙桶的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这一条件,故D错误。(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可知随拉力的增大,加速度恰为零时,应满足摩擦力,修正后应让图线过坐标系的原点,图线向左平移,。考点: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3(

34、1)斜面倾角(或填h的数值)(2)C【解析】试题分析:由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有,联立两式可得;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量大小,设斜面倾角为,故有;通过改变斜面倾角可以使小车获得不同大小的合外力,以便获取不同加速度下的实验数据;(2) 设小车所受摩擦力为f,小车与斜面间摩擦系数为,则,故小车所受摩擦力会随着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故C合理。考点:本题考查了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规律的实验4(1)CD(2)A(3)(0.51-0.52)m/s【解析】试题分析:(1)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没必要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也没有必要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

35、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选项AB错误;用此装置可以探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但必须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摩擦力的影响,选项C正确;在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样才可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盘和盘内砝码的重力,选项D正确;(2)甲是电火花计时器,可直接接220V交流电源,故选A ;(3)打点计时器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A=0.021/o.o4m/s=0.52m/s。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5(1)BD(2)A(3)(0.62-0.63)m/s【解析】试题分析:(1)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没必要消除小

36、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选项A 错误;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滑轨平行,选项B正确;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每次改变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之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选项C错误;在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样才可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盘和盘内砝码的重力,选项D正确;(2)甲是电火花计时器,可直接接220V交流电源,故选A ;(3)打点计时器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0.021/0.04m/s=0.52m/s。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运动6(1)AB;(

37、2)C;(3)将木板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多进行几次实验,每次实验时多测量几组数据,以减小偶然误差【解析】试题分析:(1)打点计时器运用时,都是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该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A正确;改变砂和砂桶质量,即改变拉力的大小,打出几条纸带,研究加速度随F变化关系,故B正确;本题拉力可以由弹簧测力计测出,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也就不需要使小桶(包括砂)的质量远小于车的总质量,故CD错误故选:AB;(2)小车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所以a-F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实验装置可知,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则画出的a-F图象在F

38、轴上有截距,故C正确故选:C;(3)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有:将木板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多进行几次实验,每次实验时多测量几组数据,以减小偶然误差;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7(1)A ;1.015;(2)平衡摩擦力;(3)B【解析】试题分析:(1)测档光片的宽度,应该用游标卡尺中的外测量爪A;此卡尺分度值为0.02mm,主尺:1.0cm,游标尺对齐格数:3个格,读数:30.05mm=0.15mm=0.015cm,所以宽度为:1.0+0.015cm=1.015cm。(2)实验中通过调节让小车匀速下滑,目的是为了平衡摩擦力;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滑块的瞬间速度为:,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得:。(3)牵引

39、力通过传感器测出,是准确值,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重物的质量,所以a与F成正比,故B正确,A、C、D错误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8丙;远小于;需要;交流【解析】试题分析: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图是丙图;图甲中由于用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拉力,因此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图甲中实验前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纸带需要挂上小车并穿过限位孔;打点计时器用交流电源;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知:;,则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9D 丙,C ,【解析】试题分析:(1)小车与长木板间的粗糙情况与小车质量无关,所以在同一个实验中,每次改变小车质

40、量,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则绳子的拉力,当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时,绳子的拉力才等于钩码的重力,故C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F一定时,a与成正比,所以作出图象,故D正确故选:D.(2)由于没有平衡摩擦力,故当钩码的拉力到达一定值时小车才会有加速度,故图线与F轴有截距,故选丙图;造成AB段明显偏离直线的原因是实验中没有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之和,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故选C.(3)因为若有摩擦力,则,而,变形可得:,故,解得:;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0D【解析】试题分析:在不需要考

41、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C错误;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物理研究方法11(1)BD(2)A(3)【解析】试题分

42、析:(1)此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滑轨平行故B正确;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每次改变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之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选项C 错误;在利用该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设小车的质量为M,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为m,设绳子上拉力为F,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 解得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重力故D正确;故选:BD(2)甲装置是电火

43、花打点计时器,直接接220V交流电源;故选:A(3)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考点: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打点计时器的使用.12BD【解析】试题分析:克服摩擦力做功,小车的动能减小,所以小车被弹回时速度v一定小于v0,故A错误;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f*=Ek,直杆在槽内移动的距离,故B正确;开始小车速度比杆的大,故C错误;当弹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杆即开始运动,此时车的速度大于杆的速度,弹簧进一步被压缩,弹力就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故D正确。考点:功能关系13A【解析】试题分析: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

44、则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正确调节滑轮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和长木板平行,让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减小误差故正确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故错误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这一侧故错误故A正确故选:A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4(1) F;(2)细绳子应与水平面平行;应该平衡摩擦力【解析】试题分析: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合力F不变;根据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量关系,应作图象,因为是一条直线,更直观。(2)要使小车前段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使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不变;要适当使长木板的右端垫高,平衡摩擦力,

45、保证小车的合外力等于沙桶的重力。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5(1) D (2) 1.59m/s2 (3)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4)M不同或两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不同时,aF图象的斜率也就不同【解析】试题分析:(1)在这个实验中,用盘及盘中砝码的重量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应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D;(2)由(3)aF图线,图线有纵截距,说明合力为零的情况下,已有了加速度,则说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过大。(4)a-F图线的斜率代表质量的倒数,两图线斜率不同说明,质量不同,M不同或两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不同时,aF图象的斜率也就不同考点:本题考查验证牛顿第二定

46、律。16(1)平衡摩擦力(2)b a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中应把长木板在小车运动的起始端适当垫高,这样做是为了平衡摩擦力,近似把悬挂物的重力看作小车所受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线是 b,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线是a。考点:本题考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7(1)1.5(2)0.1(3)取下重物【解析】试题分析: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1)木块加速阶段的加速度约为;(2)木块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动摩擦因素;(3)平衡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时,应当取下重物,将木板右端垫高,使木块沿木板匀速下滑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

47、、质量的关系,18(1)yN=1m;(2)7m*7 .5m和0*5 .5m【解析】试题分析:(1)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g=5m/s2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所用时间运动的位移故小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后以v0=5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o,然后冲上光滑圆弧轨道恰好到达N点,故有: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解得yN=1m(2)设在坐标为*1处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刚能到达圆心右侧的M点,由能量守恒得:mg(L*1)mgyM 代入数据解得*17.5 mmg(L*2)mgyN代入数据解得*27 m若刚能到达圆心左侧的M点,由(1)可知*35.5 m故小物块放在传送带上的位置坐标范围为7m

48、*7 .5m和0*5 .5m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19 (1) 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及遮光板的总质量;(2)5.50;(3)【解析】试题分析:(1)以沙桶为研究对象,设沙桶质量为m,绳子上拉力为F,则有: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设小车质量为M,则有:F=Ma由以上两式得:,由此可知当Mm时,小车的合力近似等于沙桶的重力(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mm,游标读数等于:0.0510mm=0.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5mm+0.50mm=5.50mm(3)由于光电门的宽度d很小,所以我们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滑块通过光电门1速度为:;滑块通过光电门

49、2速度为:根据运动学公式,物体的加速度为:根据需要验证的牛顿第二定律关系式为:F=mg=Ma,即:考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20(1)0.400;1.46;天平,小车总质量(或小车质量)。【解析】试题分析:(1)由纸带可知两个计数点之间有5个时间间隔,因此其时间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因此有:根据逐差法得: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需要研究外力F,加速度a,质量m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还需要天平测量出小车的总质量考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答案】(1)CD (2) 1.0 (3)C【解析】试题分析:(1)平衡摩擦力,假设木板倾角为,则有:,m约掉了,故不需

50、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错误;让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因为:实际上绳子的拉力,故应该是,而当不再远远小于时,随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无限趋近于g,故C正确;,所以:,当F一定时,a与成正比,故D正确(2)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根据纸带数据,由可得小车的加速度(3)随着力F的增大,即砝码和小盘总质量的增大,不再满足砝码和小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此曲线上部出现弯曲现象,故C正确考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22BD;BCD【解析】试题分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使用刻度尺,弹簧秤;“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使用天平,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

51、恒定律”根据,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而两边物体的质量消去,因此不必须用天平测出下落物体的质量;“探究动能定理”根据用天平测质量m,再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动能定理23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均速度=,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可以测出,而根据点数可以求出时间,因此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可求,A正确;在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细线稍长为了较准确的画出力的方向,而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为了让拉力在与木板平行,而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使力不偏差,B正确;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根据,研究对象就是小车,当

52、计算小车质量与加速度关系时,必须要用天平测出运动小车的总质量,C正确;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根据,两边物体的质量消去,因此不必须用天平测出下落物体的质量,D错误,因此选D考点:力学实验原理24(1)平衡摩擦力;保护运动的小车,不使其落地(2)5.410-1 (5.310-1 5.510-1均可);1.1【解析】试题分析:(1)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为了使细绳的拉力是小车的合外力,故需要平衡摩擦力,故其中一端需要固定一个的垫片,来平衡摩擦力,橡胶皮套的作用是保护运动的小车,不使其落地。(2)m/s,加速度=1.1 m/s2考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答案】(1

53、)该同学的操作不正确;(2)C【解析】试题分析:(1)不正确,应给小车一初速度,小车能匀速下滑;(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导致平衡摩擦力过度,因此当小车上还没有挂砂和砂桶时,小车应该就已经有加速度了,C正确。考点:此题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26(1)否; (2) a 0.88 m/s2.(3) 小车的质量的倒数;在计算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只要涉及“未考虑砝码盘质量的因素”就算正确) ;砝码盘的重力。【解析】试题分析:(1)当物体小车匀速下滑时有:mgsin=f+(m+m0)g,当取下细绳和砝码盘后,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和摩擦力f不变,因此其合外

54、力为(m+m0)g,由此可知该实验中不需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aT2,则有:(3)因为,故图中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小车的质量的倒数;由图象可知,当外力为零时,物体有加速度,这说明在计算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故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一条最主要原因是在计算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根据数学函数关系可知该图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是砝码盘的重力大小。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27(1)(1分), (1分), (2分) , 8.15 (2分) ; (2)BC (4分)【解析】试题分析:(

55、1)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表达式,经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表达式,可得:;游标卡尺的读数由主尺和游标尺两部分组成读数为8.15mm(2)滑块的合力,为了保持滑块所受的合力不变,所以M和h 不能同时增大或减小故选BC考点:本题考查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28(1)(i)轻轻推动(ii)减小、间隔均匀(2),(3)(4)ACE【解析】试题分析:(1)(i)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轻轻推动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得到平衡(ii)从纸带上看出,相等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知小车做加速运动,需减小木板的倾角,直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56、,当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隔均匀,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小车通过C点的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解得:(3)需要验证(4)我们用橡皮筋拉动小车的方法,来探究橡皮筋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每次保持橡皮筋的形变量一定,当有n根相同橡皮筋并系在小车上时,n根相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等于系一根橡皮筋时对小车做的功的n倍,所以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要保持一致,故A正确,B错误;实验中我们要知道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

57、即橡皮筋把功做完,所以应该对应纸带上点迹均匀匀速运动的部分计算速度故C正确,D错误;为了保证小车的动能都是橡皮筋做功的结果,必须平衡摩擦力,长木板要适当的倾斜,故E正确;考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29(1)如图所示;(2)平衡摩擦力过度;(3)不需要。【解析】试题分析:(1)按表格中的数据在图象上描点即可;(2)从图象可知,图像没过原点,交a轴于一点,说明当F=0时,小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加速度了,故操作的不当之处是:平衡摩擦力过度;(3)如果接上力传感器,则对于小车的质量M是否远大于重物的质量就不需要了,因为力传感器测的就是绳子上力的大小,而以前要求小车质量M远大于

58、重物的质量m的目的是把重物的重力近似等于绳子上拉力的大小了。考点: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30(1) (2)C (3)BC(只填写“B”或“C”给1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解得:,(2)当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随着继续向瓶中加水后,矿泉水瓶的质量不断增加,矿泉水瓶的质量不能远小于木板的质量,则水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差值越来越大,则图象出现弯曲故选C(3)不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A错误;缓慢向瓶中加水,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B正确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故C正确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加速度,可以获取多组实验数据以提高实验精度故D错误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