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 95页)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91343622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2.8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 9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 9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 9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资源描述:

《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 9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 95页)(1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习水县新兴宏能煤矿 年度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贵州绿洲红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习水县新兴宏能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2017年7月参加人员签字栏序号姓名单位(部门)职务专业签字1刘志华矿部矿长采煤2盛廷余总工程师地测3李仕洪生产副矿长机电4姚登明安全副矿长开采技术 5牟 铭机电副矿长机电6刘福文地测副总测量7卢 艺通防副总通风8冉中刘生产副总开采技术9郑远国安全副总开采技术10袁仕军调度室主任11王淮安通风科科长12肖 勇机运科科长13杨玉辉安监科科长14张 毅机电科技术员机电15曾德由地测科技术员测量16魏崇兴综采队队长17赵宗江掘进队队长 前 言为贯彻执行煤安监行管

2、“2017”5号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的通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宣贯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高质量地搞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辨识评估工作,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对矿井上下所有主要作业场所和相关作业范围,进行全面排查和分级,针对水、火、煤尘、瓦斯、顶板等主要灾害和运输系统、构造、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致灾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和分级评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生产工艺、设备设施、

3、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级和评估,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空间分布图,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目录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5第一节 煤矿概况5第二节 煤矿开采自然条件9第三节 矿井生产系统17第四节 煤矿安全管理20第二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概述23第一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及原则23第二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依据24第三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程序26第三章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43第一节 矿井瓦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43第二节 矿井水害安全风险辨

4、识评估及管控措施46第三节 矿井火灾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51第四节 矿井煤尘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53第五节 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55第六节 机电及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58第七节 其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61第四章 评估结论65附件: 煤矿重大安全风险清单65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第一节 煤矿概况一、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交通矿山名称:贵州绿洲红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习水县新兴宏能煤矿地址: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回龙镇安龙村浪子口企业性质:国有法人代表姓名:戚良松总经理姓名:戚良松地理位置:贵州习水新兴宏能煤矿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城155度方向

5、,矿区范围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5191061629,北纬:2808128096。新兴宏能煤矿位于习水县城及习水电厂155度方向,直距约35公里,属习水县回龙镇管辖。习水县新兴宏能煤矿位于习水县城及习水电厂155度方向,直距约35公里,属习水县回龙镇管辖;有388县道和366县道通过矿区,向北东至长江水运码头合江约144公里,向北至川黔铁路赶水站约112公里,向南至鸭溪电厂约90公里,至金沙电厂约100公里。交通较为方便。(附交通位置图)。二、 井田、拐点坐标、面积。矿区走向长1600m,倾斜宽800m。矿区范围由以下5个拐点圈定: 贵州新兴宏能煤矿拐点坐标 三、矿井资源/储量(一)地质

6、资源量煤层(331)(332)(333)合计 53314317681294115401296300396合计2588541112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2008年9月提交的贵州新兴宏能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对矿区作了储量计算。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12月8日下发, 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913号“关于贵州新兴宏能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贵州新兴宏能煤矿准采标高范围内(+650+275m),保有资源量1112万吨。其中:探明的资源量(331)258万吨;推断的资源量(333)854万吨。所以本处对全部储量列入计算。(二)工业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31

7、)(332)(333)可信度系数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2580854按煤矿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范,5煤层为薄煤层,采区回采率取85%。8煤层为厚煤层,采区回采率取75%。12煤层为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取80%。则可采储量计算如下:5煤层:(147.4-8.36)-3.32)8煤层:(457.8-43.33)-13.42)12煤层:(336.0-30.25)-20.1)可采储量:650.44(万t) 四、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贵州习水新兴宏能煤矿生产规模为30万t/a。设计服务年限为:T=Z可A式中:T:服务年限,aZ可:可采储量,万tA:设计年生产能力,万t/a,按30万t/a计算。1.4:储量备用

8、系数,取1.4。T=/(301.4)15.5(a)储量备用系数:1.31.5(一般取1.4,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k值取1.3或1.4;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矿井,k取1.5);五、开拓开采副平硐及其工业场地布置在矿区西南部,副平硐利用原有浪子口煤矿主平硐改造。副平硐井口标高均为+387.5m,方位角均为191。见12号煤后沿该煤层走向布置。主斜井及其工业场地布置在矿区西北部,主斜井口标高均为+513m,方位角均为254。布置在12号煤与8号煤层之间。沿该煤层走向布置。回风斜井及其工业场地布置在矿区西北部,回风斜井井口标高均为+512.5m,方位角均为251。布置在12号煤

9、与8号煤层之间。沿该煤层走向布置。根据矿井范围及煤的赋存,矿井设计一个水平,水平标高+391m;矿井设计上、下山开拓。上山设计一个采区,下山设计一个采区。六、 目前采掘现状1、 采煤工作面:1个,即11202采煤工作面。2、 掘进工作面:2个,即11203专用回风上山和1801运输石门。第二节 煤矿开采自然条件一、井田地质情况(一)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下部以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燧石团块石灰岩,生物碎屑石

10、灰岩。中部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石灰岩。上部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状至巨厚层状石灰岩。厚度为180-300m。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区内出路不全,仅出露上部地层,分布于矿区西及西北部。(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细碎屑岩mmm。下段龙潭组底界至8煤层底界,mm,m。其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菱铁质细砂岩及少量细砂岩。含9 -12煤层,以12煤层较为稳定,产大量的植物化石,且以羊齿类为主。中含煤段:为8煤层底界至5煤层底界。其厚度:mm,m。以灰色至深灰色,薄层状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产植物化石。含煤组三层,其中

11、8煤层为全区较稳定的可采煤层,5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但煤层结构稳定。上段为5煤层底至长兴组底界,m-2m,m。主要岩性为泥灰岩,钙质细砂岩、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产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含黄铁矿结核,在该段中部有一层石灰岩,可做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之一,含煤三层。仅5号煤为全区大部可采煤层,其余均属不可采煤层。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3)长兴组(P3c):深灰色薄层石灰岩,微晶及细晶结构,层间偶夹泥质条带,具缝合线构造,产腕足类,蜓科动物化石,夹较多的灰黑色泥质条带。本组厚度为53.8060.69m,一般厚度56.73m。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呈条带状分布矿区西部。(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出

12、露于矿区中部至东部边界外,自下而上分为三段。下段(沙堡湾段T1y1)主要岩性为灰绿、黄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mmm。中段(玉龙山段T1y2)以灰色、灰绿色,薄层状至厚层状隐晶质灰岩,含少量细晶石灰岩,夹砂屑石灰岩条带。顶部具鲕粒状结构,mm,m。产动物化石。上段(九级滩段T1y3)为灰紫、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及泥灰岩薄层组成m。(5)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晶石灰岩、含泥灰岩及泥灰岩,由上往下,泥质含量逐渐增加,局部见鲕粒,竹叶状、内碎屑、缝合线构造发育,产海百合茎等化石。厚度大于100m,矿区内出露不全。分布矿区东部。(6)第四系(Q)主要为黄色、黄褐色残坡积和崩积物,零

13、星分布于山坡及地势低洼处,主要为一般性粘土、红粘土夹泥灰岩、石灰岩块石及碎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047.01m一般厚3m。2、地质构造新兴宏能矿区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大致处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北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相接,南与早古生代“黔中隆起”相邻。本区位于桑木场背斜南东翼的南西段,矿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NE4050,倾向南SE,倾角1025,平均16。综上所述,矿区内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角较平缓,矿区内未发现明显断层,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二)煤层1、含煤性新兴宏能煤矿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

14、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建造,具有多旋廻、多煤层的特点,m,含煤10-12层,自上而下编号1至12号,m,m,含煤系数为12.03%,全区可采煤层二层(8号、12号)m,m,%。大部可采煤层煤5煤层。2、煤层特征根据本次对矿区核实所获资料及煤矿以前的生产资料调查可知,矿区内全区可采煤层为8、12煤层。局部可采的煤层为5煤层。(1)5煤层:根据二郎矿区总体普查报告5煤层厚度0.26-3.12m,有增厚变薄现象,但全区发育。本矿区5煤层厚度0.45-1.05m,平均0.93m,煤层单一,结构较简单,根据实际调查,在一石门发现不可采点,其点可采率为84%,厚度变异系数65%。煤层顶板岩性为石灰岩;底板

15、以细砂岩为主。属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2m,平均26.24m。(2)8煤层:mm,复煤层至复杂煤层,结构变化较大,夹矸1-4层,其点可采率为100%,厚度变异系数19%。煤层顶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具有分叉合并现象,属全区可采煤层,较稳定煤层。 mm 。(3)12煤层:厚度1.813.25m,平均2.28m,煤层结构较简单,夹矸0-1层,其点可采率为100%,厚度变异系数30%。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mm。表1-2-1 煤 层 特 征 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倾角夹矸厚(m

16、)煤 层稳定性煤层顶板岩性煤层底板岩性 最小最大 平均516不含夹矸不稳定石灰岩细砂岩816含1-4层夹矸较稳定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1216含0-1层夹矸较稳定泥岩粉砂质泥岩P2m(三)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矿区处于云贵高原北端四川盆地南部的过渡地带,属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程一般500-975m,(矿区东部27勘探线南东)最低海拔350m(矿区西部桐梓河),相对高差点625m,为中低山地貌。地貌成因类型以构造剥蚀为主,侧向侵蚀和溶蚀为次。由于矿区西部桐梓河最低标高为350m,因此定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2、气象水文区域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冬干夏湿。据习

17、水县气象资料统计,四十多年来的平均气温为,最低气温(1982.12.16);最高气温(.2),年平均相对湿度85%,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年最大降水量为,年最小降水量为;雨季始于四月下旬,止于十月上旬,一般六-八月,年平均暴雨22次,日降雨量l00mm,以上者约四年一遇,最大日暴雨量为178.8m(1968.5),时最大降雨量为;年平均风速,夏秋季以南风为主,冬春季以北风为主。3、地层富水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成分为砂粘土,碎石土,块石土等,以冲洪积层,残坡积层的形式分布于陡崖脚、斜坡及河岸和沟谷洼地边缘地带,厚度0m,含孔隙水,泉水流量0-l/s,最大l/s,泉水流

18、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多数早季干枯,为富水性微弱的孔隙含水层。 (2)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lm)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分布于矿区东部,厚度不详,本次勘探钻孔未揭露,地表形成岩溶地形,矿区内未见泉水,据1:20万区域地质图桐梓幅显示,区域上泉水流量0-10l/s,为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 (T1y3)m。矿区未见泉水出露,据1:20万区域地质图桐梓幅显示,区域上泉水流量0-l/s,最大l/s,为富水性较弱的相对含水层。(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ly2)以灰色、灰绿色,薄层状至厚层状隐晶质灰岩,含少量细晶石灰岩,夹砂屑石灰岩条带。顶部具鲕粒状结

19、构,mm,m。本次勘探共2个孔揭露该层,2孔均漏水,钻孔漏水率100%,J202孔漏水时水位均随孔深的增加而增加,m ,其最大消耙量15m3,在整个玉龙山段未见地下水位,其最大消耙量18m3/h。据1:20万区域地质图桐梓幅显示,地表泉点出露较多,泉水流量一般为-l/s,最大l/s,为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 (5)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l)主要岩性为灰绿、黄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mmm。3孔均揭露该层,未出现简易水文地质异常现象,地表未见泉水出露,为相对隔水层,富水性弱,考虑到将来采空塌陷的影响,且该层厚度不大,其隔水性将受到很大影响。(6)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性为石灰岩,钙质

20、泥岩,夹较多的灰黑色泥质条带。本组厚度为53.8060.69m,一般厚度56.73m。本次勘探三个子均揭露该层,2孔均漏水,水位随孔深的增加而增加,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岩溶较发育,具一定的富水性。矿区内该层地表未见泉点出露,据1:20万区域地质图桐梓幅显示,泉水流量-l/s,最大l/s,水质类型属HCO3-Ca、HCO3.SO4-Ca型水,为富水性中等的岩溶含水层。(7)二叠系下统龙潭组(P3l)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菱铁质细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等,mmm。该层地形上多形成斜坡及冲沟,简易水文地质现象基本正常,仅J202孔在1煤层底5煤层出现涌水,涌水量9l/s,mm,结合生产井调查资

21、料,5煤层顶板砂岩具一定的透水性,含节理裂隙水,该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泉水流量15l/s。为含水性较弱的相对隔水层。(8)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岩性为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本次勘探有3钻孔均揭露该层,m,m。该层地表形成岩溶地形,峰林,峰丛极为发育,峰间形成洼地,洼地内时有落水洞生成,该层段暗河十分发育,富含岩溶水,l/s,矿区内未见泉水出露,据1:20万区域地质图桐梓幅显示,暗河溶洞中等发育,地下水流量10100l/s,地下水埋深大于100m,为强富水性的含水层。4、地下水补给、运流、排泄条件矿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多数含水层(Tly3气Tly2,P3c)的补给方式

22、以面状渗透为主,补给条件较差,由于浅部风化溶蚀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地下水接受补给后,经短途运流,直接排泄于斜坡及冲沟边缘,具当地补给,当地排泄的特点,而P2m石灰岩由于出露面积较大,补给条件较好,其补给方式除面状补给外,另一种方式是沿封闭洼地中的落水洞进行集中补给,其排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经短途运流,直接排泄于斜坡及冲沟边缘,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二是经深部循环,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矿区外围或以管道岩溶水的形式出露地表。5、充水因素分析区内主要水体桐梓河比矿区范围低,不会对开采造成影响,其沟渠尽管从煤层露头处穿过,但由于其水量较小,只要有足够的安全煤柱,亦不会对矿井开采造成影响。区内老窑较多,由

23、于其开采深度不大,仅对浅部矿井开采产生影响,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将不会对煤矿开采产生影响。矿井开采过程中,P3l地层砂岩裂隙水将直接进入矿坑,为直接充水含水层,从生产井水文地质调查可知,细砂岩含少量的裂隙水,水文地质表现为滴水、偶见淋水,水量不大,P3c石灰岩为矿井开采的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其与5m,当矿井开采到一定规模,冒落带或破碎带影响到P3c石灰岩时,将使其地下水进入矿坑。P2m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底板充水含水层,其与12m,平均2.99m。本矿井储量地质报告根据矿区西部边界桐梓河最低标高为350m,因此定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参照本矿区地下水出露情况,确定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350m,本矿

24、井整合前浪子口煤矿开采最低标高+350m,其运输下山直接布置在茅口灰岩中,其它石门曾多次揭穿底板茅口灰岩,根据揭露情况,底板茅口灰岩水量较小,一般在1520m3/h,此标高茅口灰岩水无压力,所以本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350m相对较可靠。由于茅口组石灰岩与上覆地层接触面为假整合接触,茅口组石灰岩顶界面为卡斯特面,其与12号煤层的间距不稳定,当矿井开采揭露到茅口灰岩时,由于P2m分在矿西部及西北部,其汇水面积大,且地下水向桐梓河排泄,因此,考虑到地下溶洞的客观存在,在侵蚀基准面以下,茅茅口组石灰岩中巨大的水压将对矿井开采可能造成突水事故。)以下,茅口水威胁大,将下山布置在8与12煤层间岩石中,下

25、山距离茅口灰岩20m净岩层厚度。综上所述,含水层、隔水层相间分布,矿区内主要煤层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矿区西部桐梓河最低标高+350m)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其主要充水层P3c石灰岩(顶板间接充水)富水性中等,P2m石灰岩(底板直接充水)富水性强,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中等,水文地质为中等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四)其它灾害情况1、瓦斯(1)33/t。鉴定为高瓦斯矿井。(2)2012年4月7日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交的贵州习水新兴宏能煤矿8煤层、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结论:8煤层、12煤层为突出煤层。(3)2012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交的贵州习水新兴

26、宏能煤矿8、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报告结论8号煤层埋藏深度100m以浅为非突出危险区,非突出危险区域以外的区域为突出区域;12号煤层埋藏深度200m以浅为非突出危险区,非突出危险区域以外的区域为突出区域。2、煤尘爆炸性根据2012年11月提交的贵州新兴宏能煤矿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原习水县浪子口煤矿5#、8#、12#煤层的爆炸性结论:煤尘无爆炸性。煤尘爆炸性测试结果表 表1-2-7煤层编号工业分析()焦渣特征爆炸性试验爆炸性结论WfAgVr火焰长度(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500无爆炸性危险800无爆炸性危险1200无爆炸性危险3、煤的自燃性根据2012年11月提交的贵州习

27、水新兴宏能煤矿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原习水县浪子口煤矿5#、8#、12#煤层的自燃发火倾向性结论:5#、8#、12#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燃)。煤的自燃测试成果表 表1-2-8化验编号煤层名称工业分析(%)真相对密度煤吸氧量自燃倾向分类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焦渣特征TRDdcm3/g5三类8三类12三类备注一类:容易自燃;二类:自燃;三类:不易自燃4、地温区内无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矿井。5、冲击地压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但在该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压情况的发生,本煤矿按没有冲击地压危险考虑。第三节 矿井生产系统一、生产系统简介1、开拓系统矿井采用斜井、平硐联合

28、开拓,共布置有主斜井、副平硐和回风平硐3个井筒。现开采一个采区(一采区),位于+391468m标高。一采区布置有轨道上山、采区运输上山及回风上山。采区内沿煤层走向分东西两翼布置采煤工作面。2、采煤系统 煤矿现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11202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单体液压支架进行支护。3、掘进系统 煤矿现布置有2 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11203专用回风上山、1801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现掘进方式为炮掘,采用锚杆、锚网支护。半煤岩巷和全煤巷掘进方式采用综掘。4、提升、运输系统(1)主斜井煤炭运输主斜井选1台DTL100/40/75型输送机, 承

29、担矿井的煤炭运输任务。(2)运输上山煤炭运输运输上山选1台DTL100/40/2160型输送机。(3)采面运输顺槽煤炭运输采面运输顺槽选2台矿上已安装的DSJ100/40/2110可伸缩型胶带机。(4)采面运输斜巷煤炭运输11202采面1台DTL100/40/55型胶带机。(5)副平硐辅助运输电机车型号:选用CDXT-2.5型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5、排水系统本矿采用平硐斜井开拓,初期开采上山采区。井下水通过副平硐自流到地面水处理站,因此初期不设计机械排水。6、瓦斯抽放系统(1)高负压选用2BEC-600型水环真空泵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担负该矿的高负压瓦斯抽放,最大抽气量240m/m

30、in,压力80KPa,最低吸入绝压2KPa,真空泵配套电机YB355M-2,功率为280kW,转速266r/min。高负压抽放选用DN300(壁厚10mm)型焊接钢管作为抽放主管;选用DN250(壁厚6mm)型焊接钢管为抽放支管。(2)低负压选用2BEC-420型水环真空泵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担负该矿的低负压瓦斯抽放,最大抽气量120m/min,最低吸入绝压2KPa,真空泵配套电机YB315M1-4,功率为132kW,转速360r/min。低负压抽放选用DN40010型焊接钢管作为抽放主管。(3)根据高负压抽放泵冷却水消耗量为25.5m3/h,低负压抽放泵冷却水量为12.5m3/h,合

31、计冷却水消耗量为38m3/h,选择IS80-65-125型清水泵2台。流量50m3/h,扬程20m,防爆电机功率5.5KW。7、矿井通风系统选用FBCDZ-6-N021型防爆轴流式风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配套电机:YBFe355M-6,电机功率2200KW(10KV),风量范围50-105m/S,风压范围1000-3600Pa,转速980r/min。风机生产厂家提供电控设备,采用变频调速装置,以提高风机工况效率;改变电源相序使风机反转反风,无需反风装置。8、供电系统(1)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35KV桑木变电所和35kV大坡变电所各引一回10KV至本矿10KV变电所,供电距离分别为4km、

32、5km,供电线路规格LGJ-120钢芯铝绞线。电源稳定、可靠。当矿井一回路停电时,另一回路承担矿井供电要求。(2)电压等级:1140V、660V、220V、127V、36V。二、 安全管理系统1、安全监控系统矿井选用KJ90NA型安全监测系统。根据井下开拓方式及采掘工作面的配置情况,在井下各采掘工作面、主要回风巷、机电硐室及大巷等处设置瓦斯、风速、温度、负压、一氧化碳、烟雾、开停、瓦斯抽采多参数传感器、风门、烟雾等传感器,传感器数量充足。调度监测中心设于办公楼联合建筑内。地面中心站除配备监测主机、传输接口、打印机、调试电话主机等设备。2、通讯联络系统矿山与外界的通讯联系,采用程控电话进入共用电

33、讯网或移动电话。矿井内部井上、井下通讯选用矿用本安型选号报警电话,只需要一对电话线便可组成独立的通讯系统。电话线选择矿用阻燃MHUVV102型矿用电缆,下井电缆经主斜井口的室外分线盒引入。井下话机选用与KTJ103调度总机相配套的HAK1型本安自动按键话机。系统容量:60门。3、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应建立下井人员定位系统,选择KJ251人员定位系统。4、压风自救系统压风机选用矿上已安装了的3台空压机,型号为SA75,单台供风量为m3/min,排气压力0.8MPa,配套电机:功率75kW,电压380V。主管选1594.5,无缝钢管,支管选用DN75,无缝钢管,主管趟数为一趟,主管长度约600m,支管

34、长度约1500m。5、地面生产系统及井下消防洒水地面生产系统的水量、水压由距矿井工业场地主井口西北面水平距离约200m处300m3生产水池保证;消防用水由工业场地生活消防供水环网接管(DN100)供给。井下设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管网,由工业场地主井口西北面水平距离约200m处300m3生产消防水池,向井下供水,防尘洒水管路系统主要敷设在:采掘工作面卸载点装载点运输装载系统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平巷。井下按煤矿安全规程(2011)的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和喷雾降尘装置。本矿的井下消防水管与井下防尘洒水管共用,井下发生火灾时采用防尘洒水支管接管进行消防,井下消防洒水水管规格:主斜井、运输上山管铺设DN100消防

35、洒水干管,其它巷道铺设DN50消防洒水支管。在铺设胶带运输机的巷道,主斜井、采区运输上山、采面运输巷每50m设洒水支管头和阀门。在井下每个装载点、转载点设洒水器,在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的隔爆水棚点、水炮泥给水点设支管和阀门。本矿的井下消防水管与井下防尘洒水管共用,即DN 100和DN 50无缝钢管。井下发生火灾时采用防尘洒水支管接管进行消防。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在+391m水平井底车场附近设久性避难硐室1个(额定防护人数60人),安装ZYJ-M6矿井压风自救装置30台,KGS型矿井供水施救装置1台。在采掘工作面均建有临时性避难硐室。第四节 煤矿安全管理一、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按照煤矿安全规程(2

36、016版)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矿井实际,已经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现分述如下:1、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人员和单位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机电、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风、安全、机电等各科(部)室安全生产责任制;采煤、掘进等各队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辅助服务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后勤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2、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入井检身及出入井人员清

37、点制度、“一通三防”综合管理制度、机电管理制度等。3、制定和建立了各工种岗位作业操作规程制定了岗位作业标准,既包括操作规程的内容,又有本岗位技术标准。主要有单体液压支架、井下机械、电气、矿井轨道运输、皮带机运输、通风工种、巷道掘进、地测、回采、机电(通风机、提升、压风、供电、皮带机、主排水泵)、井上供配电岗位作业等多种。4、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上规章制度,矿长与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进行动态、静态检查、考核,并按规定进行查处。建立了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维修检查记录齐全(机电(运)科存档设备、设施检查记录)。各项制度都及时修订更新并全部落实学习执行。制定了本单位的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38、(生技科作业规程存档),都及时修订更新并全部落实学习执行。 二、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煤矿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齐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中矿级(主要负责人)10人,科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6人,队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人,矿井全部持“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矿井设有生产技术科、安全科、机运科、通防科、地测科、后勤科等六个职能部门。(一)人员配备 1、五职矿长矿长、安全矿长、技术负责人、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均经过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培训合格并取得A、B证。矿 长:刘志华 总工程师:盛廷余 安全矿长:姚登明 生产矿长:李仕洪 机电矿长:牟铭 通风科:王淮安 机

39、电科:肖勇 2、一般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管理技术人员经省级安全培训中心培训合格,取得国家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安全工作资格证。3、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共计42人,其中安全检查员6人,瓦斯检查员7人,井下爆破工3人,电钳工8人,绞车司机4人,监测监控员4人、探水工6人、炸药库管员3人、炸药库管安全员2人。以上人员均经过相关资质培训机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特殊工种配备符合要求。矿井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情况。表 1-4-1 工程技术人员表专业人数高工 工程师 其它小计通风11地测防治水22机电22采矿33合计88 三、从业人员培训情况 2017年年初进行了各类人员的培训,共计18

40、5人。我矿认真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在省局和州(市)、县局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其它从业人员实行教考分离,所有从业人员均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矿每季组织一次全员培训统考,对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面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对新工人推行了“薄弱人员十种培训工作法”,引深了“常讲案例、常思危害、常敲警钟”的三常教育理念。煤矿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考试,从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符合相关规定。 四、安全管理体系分析1、 矿井时刻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2、安全管理组织机

41、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责任制比较明确。3、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齐全,专业结构和知识全面,均取得了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安全资格证书,能够适应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4、安全管理突出重点。把防治水害、防治煤尘爆炸、防治瓦斯灾害工作放在首位,重点突出治理瓦斯。矿井建有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能够严格执行“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5、 安全管理专职机构和相应的人员、装备配备齐全,工作到位。6、安委会安全政令畅通,国家法律、法规、规程及矿上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得以贯彻落实。 7、隐患排查及时。安全科设有安全调度,能够随时掌握全矿安全动态,安全员能实行动态监督

42、检查,对隐患处理情况能够进行跟踪检查。8、有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队级以上干部实行风险考核。9、注重安全教育培训,矿制定有全员培训计划,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员工全部按照规定进行了培训。10、矿长能够优先安排安全资金,安全投入有保障。11、矿井制定有切合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煤矿目前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比较完善,能够适应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五、事故统计分析近三年来矿井无论是生产期间,还是停产期间,均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规定执行,不违规作业,不违法组织生产。矿井近三年未发生死亡事故。第二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概述第一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及原则一、评估范围 安全风险年度

43、辨识评估范围主要包含煤矿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危险源。主要包括本年度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及下一年度采掘范围。二、原则 1、基本原则是抓大放小,突出重大风险。以风险管控为主线,突出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建立可能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切断风险转变为隐患的链条,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 抓关键人物,强调责任意识。3、 煤矿矿长、总工程师和矿级分管负责人等煤矿决策层(副总工程师以上)必须树立安全风险意识,承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工作;主要负责人、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对分管范围内潜

44、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第二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依据一、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第八届全

45、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57号发布)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第4号令发布)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发布)7、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46、务院令第446号)8、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7号令)1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1、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12、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1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1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6”58号);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

47、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16、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安委办“2014”20号);以及相关的地方性文件、行业规范等二、技术标准1、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15)2、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GB 50518-2010-T)3、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 18218-2009)5、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 50070-2009)6、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安监总煤行“2014”61号; 8、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27921-2011)。三、煤

48、矿资料1、矿井的证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2、2013年1月安全专篇3、矿井瓦斯等级批复文件4、煤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5、煤矿在用大型设备的检测检验报告6、矿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预防各类事故的对策措施7、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8、矿井定员和劳动组织情况9、矿山救护协议10、矿井反风演习报告11、双回路供电协议12、反应矿井实际情况的14种图纸13、煤矿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程、事故案例、隐患排查记录及档案等第三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程序一、准备工作1、安全评风险辨识评估流程(1)准备阶段:收集有关安全评风险辨识估资料,初步

49、对矿山重大风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选择评估方法,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大纲;组织评估技术人员和技术专家,成立安全评估项目组。(2)实施评估阶段:现场对矿山单位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性、定量分析重大安全风险、有害因素,对矿井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提出对策措施建议。(3)评估报告编制阶段: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提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风险辨评估报告书编制。2-1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流程图(插入流程图)2、成立工作组在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组:组长:矿长副组长:安全副矿长成员:总工程

50、师、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安监科科长、通防科科长、机电科科长、调度室主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科矿长兼任。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组职责:(1)组长负责组织各单位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分级分类;(2)副组长负责组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审核,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相关知识培训;(3)成员负责对安全风险的增减和升降级进行动态管理和更新。3、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制度(1)矿、科(部)、队工作制度矿长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全面负责。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辨识评估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各技术负责人、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

51、管系统范围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2)办公室职责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编制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

52、告。二、划分安全风险辨识单元1、安全风险辨识单元的划分,我矿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类别进行划分:(1)第1单元为矿井瓦斯,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 风险辨识评估,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2)第2单元为矿井水害,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生产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3)第3单元为矿井火灾,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方法)对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4)第4单元矿井煤尘,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

53、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5)第5单元矿井顶板,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生产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6)第6单元矿井提升运输系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机电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7)第7单元矿井电气系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机电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8)第8单元其他,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安全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2、安全风险辨

54、识评估等级标准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A类、级)、较大风险(B类、级)、一般风险(C类、级)和低风险(D类、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重大风险(A类、级、红):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B类、级、橙):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一般风险(C类、级、黄):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低风险(D类、级、蓝):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三、安全风险

55、辨识单位负责人(即矿长,以下省略)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建设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1、瓦斯事故安全风险辨识(1)事故危害:瓦斯爆炸时产生的瞬时温度在18502650之间,不仅会烧伤人员、烧坏设备、造成财产损失等还可能引起火灾。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会使气体突然膨胀而引起空气压力的骤然增大,再加上爆炸波的叠加作用或瓦斯连续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压力会越来越高。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瓦斯爆炸产生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可能引起火灾和二次爆炸。瓦斯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爆炸后产生

56、的高浓度一氧化碳直接导致井下人员伤亡。瓦斯爆炸可能引发煤尘爆炸事故。(2)事故原因分析:发生瓦斯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516;、氧气浓度不低于12;、有650750的引爆火源存在。在这三个条件中,氧气无法进行控制,所以瓦斯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取为: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引爆火源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盲巷、高冒区、采煤工作面上隅角。(4)事故发生的预兆:瓦斯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瓦斯爆炸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会使周围的空气瞬间流向爆炸点。因此据亲身经历过瓦斯爆炸的同志回忆,爆炸前,在附近可以感到空气的流动和颤动,有时还发出咝咝

57、空气流动声,这也许是爆前爆源需要大量氧气所致。2、水灾事故安全风险辨识(1)事故危害:水灾发生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水灾发生后会导致瓦斯积聚、有毒有害气体进入;水灾导致顶板垮落。严重的水灾会导致淹井。(2)事故原因分析:水灾出现的原因有:超层越界开采,防水密闭失效透水,违法开采防水煤柱,煤柱突然垮落,防水煤柱设计过小,采空区,断层、裂隙、井巷导水、冒顶、放炮、掘进导通水体;矿井排水能力不足,雨季地表洪水也是造成水灾的原因。(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采空区,采区(煤矿)边界,断层、裂隙、薄基岩区。(4)事故发生的预兆:煤壁发潮、发暗、发冷,巷道壁挂红、挂汗,工作面温度降低,顶板淋水加大,工作面压

58、力增大,片帮冒顶,煤层里有嘶嘶的水声或水砂涌入声,甚至有向外呲水现象。3、火灾事故安全风险辨识(1)事故危害:造成人员伤亡,井下发生火灾后生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造成井下人员中毒死亡。影响生产,造成局部或矿井停产。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封闭火区将冻结大量的可采煤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火灾将烧毁大量的设备,另外还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产生火风压破坏通风系统,导致事故扩大。(2)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内因火灾:、煤炭具有自燃倾向,并且呈破碎堆积状态:自然倾向分三类,类容易自燃,类自燃,类不易自燃。(自然倾向取决于:煤的化学成分、煤的物理性质、煤岩成分)、有不断的

59、氧气供给:矿井地表覆盖层为基岩,无黄土层,在工作面开采几个分层后,采空区形成通达地表的裂隙,漏风供氧。、氧化生成的热量大量积聚,难以及时散失:氧化过程分三类,潜伏阶段,自热阶段,燃烧阶段。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地面火灾大部分是外因火灾。井口建筑物内违章使用明火或电焊作业,容易引起外因火灾。、存在明火:吸烟、电气焊、喷灯焊、电炉、灯泡取暖。、出现电火花:电钻、电机、变压器、开关、插销(电瓶机车等)、接线三通、电铃、打点器、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违章放炮:放明炮、糊炮、空心炮、动力电源放炮、不装水炮泥、倒掉药卷中的消焰粉、炮眼深度不够、最小抵抗线不符合规定等都会产生放炮明火。、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火灾、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火灾。(3)火灾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主运输巷道、回风巷道、采掘工作面、采空区、机电硐室、变电所、电气焊作业地点、材料巷等场所(4)火灾事故发生的预兆:巷道空气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巷道中出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汗,冬季塌陷区冒出蒸汽或冰雪融化。在巷道中有煤焦油或松节油的气味。从自燃发火处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比通常温度高,CO2气体浓度异常增大。人体有不舒适感,头痛,精神疲乏等。巷道空气中或密闭及井上下施工的灭火、探火钻孔内出现CO气体。4、煤尘事故安全风险辨识(1)事故危害:煤尘爆炸可放出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