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283077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一、地形特征类(一)答题思路1、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形类型平原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地势高、低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海岸线平直;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二、气候特征类(一)答题思路1、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

2、高低终年高温,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等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平均); 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 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 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全年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 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20 之间 寒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0 mm三、河流特征类(一)答题思路1、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两河流水文

3、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文特征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季节)含沙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流速(水力)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水系特征长度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支流支流多(少)弯曲度河道弯曲(平直)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四、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一)答题思路1、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共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

4、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地貌河流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

5、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五、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一)答题思路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答题要素有利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 机械化水平高等不利条件热量、光照、水分不足; 多旱涝等灾害;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 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等六、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一)答题思路1、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其答题思路为: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因素原料临近原料地,原料充足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土

6、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 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科技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社会因素政策优惠的政策环境因素大气污染盛行风下风向、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向水污染远离河流上游和水源地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农田和居民区七、交通区位条件类(一)答题思路1、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2、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思

7、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水文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地质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气候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经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里程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环境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

8、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技术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思考方向满分术语陆域条件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水域条件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避风位于峡湾,背风、避浪冰期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八、区域差异分析类(一)答题思路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

9、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1.自然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 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 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 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 水能丰

10、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 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 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文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农业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

11、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类型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城 市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交 通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环 境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九、生态环境类(一)答题思路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1常见生态

12、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生物多样性减 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13、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十、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一)答题思路1、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答题思路为:2、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

14、异同,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上游:调洪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其 他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水质十一、资源调配意义类(一)答题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资源分布状况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流动性资源消费状况资源输出区: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生产大于消费;资源输入区:资源缺乏,经

15、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对调入区的意义环 境 意 义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对调出区的意义环 境 意 义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十二、旅游地理类(一)发展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

16、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3)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1)促进文化交流a.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b.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2)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1)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17、。(2)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二)旅游资源评价的答题模板1游览价值分析角度答题模板资源价值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或景点重复,有相似景观,地域组合差)分析角度答题模板经济发展程度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或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远)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3基础设施分析角度答题模板服务设施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或不足)环境承载力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

18、和环境承载力强(三)发展旅游业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1旅游业产生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损毁文化古迹。(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外来文化入侵,传统文化消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景观破坏。景点保护和管理压力大,安全系数下降,旅游质量下降。2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措施(1)加强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防止环境污染。(2)加大环保宣传,增强游客环保意识。(3)完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4)进一步发展交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5)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适当控制旅游开发规模。 十三、自然灾害与防治类(一)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灾害多发地区

19、多发季节成因特点防治措施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寒潮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春秋季节危害最大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春旱华北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水灌溉;改进耕作制度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梅雨过后,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风沙天气东北、华北

20、、西北冬春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风雪天气地膜覆盖等 (二)地质灾害的分析思路1地震的成因及防御(1)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2)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震区交通不便;诱发其他灾害等。(3)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加

21、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等。2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1)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2)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造成顺岩层滑坡的现象。(3)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地区容易发生滑坡。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3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1)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2)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

22、陡直。(3)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补给水源。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暴发。(三)我国主要水文灾害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洪水灾害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易导致涝灾发生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较严重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

23、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对交通影响较严重风暴潮灾害台风风暴潮710月(8、9月最为集中);东南沿海台风(热带气旋)引起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温带风暴潮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温带气旋 (三)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的分析思路1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洪涝治理

24、措施的分析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十四、环境保护类(一)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

25、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长江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原因长江以南大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长江以北小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具体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一般来讲,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

26、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污染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具体分析: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地形(坡度);土质;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

27、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2、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原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华北地区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引淡淋盐

28、;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三)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1)“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2)“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3水资源紧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资源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产生原因对策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