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备考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208383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化学备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备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备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备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备考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这次调考化学总分50分。我班化学成绩,平均分29.75,优秀率34.5,合格率88.94.与兄弟学校相比,优秀率,合格率都略低于涧头六中,这说明我班的尖子生不够尖、学困生还待进一步转化。失分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1)教师对重点知识讲评、落实不到位,没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学生考试一味追求速度,审题马虎,看错写错。(3)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够清晰和准确,基本技能不够熟练,解题缺乏思路,基本解题方法掌握和运用不熟练。(4)学生解题不规范,推理不严谨,以偏概全,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这必将会增加失误。为提高复习效率,赶超涧头六中,在未来的70来天中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

2、精心统筹,完善计划.1、制定计划。复习月次周次课时授课内容、课时安排复习策略四月一6第四单元:空气的成分、化学式与化合价、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以中考备战策略为抓手,一点一练,“以题带点,精练细评”。着重抓章节知识点过关,注重基础知识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做到“识记知识,理解概念、原理,实现基础知识熟练化。,要通过复习,夯实基础。二6第六单元:燃烧与灭火、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第七单元:酸碱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三6第八单元:海水制镁、晒盐、制“碱”;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第九单元:金属材料和钢铁的锈蚀与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四6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第十一单元

3、:化学与社会发展五月一6专题一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以复习丛书为抓手,“考改考”“精讲精练,讲解范例,学会运用,增强知识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能力。形成知识系统,总结知识规律,解题方法,突破知识难点,掌握解题技巧。二6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三6专题四科学探究四6模拟考试训练六月模拟考试训练及考前状态调整。2、精选资料,高效练习。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使用一本同步复习资料,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每一轮的复习责任到人,精心选题练习,注重对知识重、难点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优化课堂练习,精炼细评,提高课堂效率。3、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循环复习的总目标:梳理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强化热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不留盲点。主要做法是按课本单元顺序进行,着重抓章节知识点过关,要通过复习,夯实基础,通过复习课堂,实现5个落实:梳理知识系统,归纳知识规律,总结解题方法,突破知识难点,掌握解题技巧。二、科学备考,把握中考命题的特点试题命题的思路是“重视基础、关注能力、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试卷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查知识面广,情景新颖,复习工作应做到有的放矢,减少随意性。1、注重“双基”,强调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命题比较关注的部分。近三年的化学中考试题中,每年必

5、考的“双基”考点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组成、构成;化合价、化学式的关系知识;分子、原子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食物中的营养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 2、紧贴社会生活,富有教育性试题对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近几年来,中考试题逐步扩大知识化、生活化试题的比例,以提高命题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身边化学,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关系的真正价值。3、模拟生活情境,突出知识应用中考试题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先进科技、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与化学核心知识融

6、为一体,设置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重视信息处理,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5、注重过程,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近三年来,中考试题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考查。这些试题把实验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最后分析解决问题,来综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往往结合定量分析的成份。6、淡化运算能力,强调计算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计算题的难度逐渐成下降趋势,计算题更加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应考能力加强“双基”教学,是复习课堂的重中之重。中考循环复习要以教材为主,教材是命题的出发点

7、和归宿,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命题依据。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以教材为中心,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整理考点,做到把知识点熟练巩固,使学科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复习时应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回归教材,“以题带点”,构建知识体系网络化学复习,很多学生对化学都有这样的体会:知识点多,零碎、散乱,容易忘记,难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呢.关键是把通过“以题带点”训练,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复课模式。2、注重应用,“以变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力是中考命题的着眼点、区分点,能力

8、培养的重点是教会学生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通过正向、逆向训练,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复习过程通过规范化科学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中考复习中根据知识考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式训练,增加知识的开放性,启发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使得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明朗化。3、注重方法,探索高效复习教学模式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重要途径、中考致胜的法宝。“练”要合理规范,控制强度、保证频度、提高效度;“评”要点睛,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析应科学正确,评出试题特征,有利开阔视野,启发思维;“讲”要升华,讲思路要突出抓住关键,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技

9、能方法。讲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从思维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想方法,并不断积累,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总之,中考复习是帮助学生梳理概念、补充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教师的复习指导,就是激活学生思维,渗透学科的思想方法途径。通过优化复习策略,构建高效复习课堂,全面提高复习效率。2016 中 考 化 学备考方案马兰一中 冯慧平2016、3、31例: (2013年) “黄金有价、玉无价”,*一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NaAlSi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这种玉含有10个原子 D这种玉含有四种金属元素例: (2015年) 请回答下列有关

10、“走近低碳”的问题:(1)以下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_(填序号):废作业本矿泉水瓶霉变面包破旧铁桶(2)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是_:煤汽油天然气氢气(3)*“组合转化”技术是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剂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点燃(C2H4),请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2+6_ C2H4+_。例: (2015) 2010年4月28日*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查阅资料】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

11、黑色沉淀。【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猜想1:有CO、CO2、H2S; 猜想2:有CO、CO2、CH4;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2、H2S、; 猜想5:有CO、CO2、H2S、CH4。【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问题讨论】(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振荡。(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

12、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 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问题与讨论】(1)步骤包括溶解、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2)C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写化学式),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说明样品中含有,则证明猜想成立;如果溶液A无 色,则证明猜想成立。例:

13、(2014年) 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200mg。右图为*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1)该药片的主要为人体补充_元素和_。(2)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7H44O,则维生素D3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_。(3)每片药片含钙_mg。(4)假设*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600mg的钙,则她每天需服“钙尔奇”片。例: (2014)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NaOH3191111129313336Ca(OH)20.190.170.140.120.0

14、90.08(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写一条)。(2)把80时NaOH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乙_甲(填、)。(3)*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入过量Ca(OH)2的目的是_。()滤液B中的溶质是_、_(写化学式);步骤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_、过滤。例2小明同学在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他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

15、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M。请你与他一起对块状固体M进行探究。【探究任务】(1)探究固体M是否失效; (2)探究固体M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探究方案】问题与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探究一:固体M是否失效取适量固体M,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加入前后的温度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探究二:固体M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将上述烧杯内的液体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有氢氧化钙【反思拓展】(1)你认为“探究二”是否严密,其原因是 ;(2)你认为固体M中除含有氢氧化钙外,还可能含有,请你设计实验说明是否含有该物质。形成知识链。要求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元

16、素与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是初中阶段的考查重点,我们的复习要求是梳理知识,变零为整,织成网络,反复运用,这样的复习方式,以知识重点为中心,做到“横到边、竖到底”,讲一题会一类,通过一个载体而带动多个相关整合与联系,“由点引线、由线织网”,打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跳出课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下面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一瓶氢氧化钠固体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而可能变质,请回答问题: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已经明显变质. 若氢氧化钠已发生部分变质,如何除去杂质,使其重新变成氢氧化钠.请将涉及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复习过程中,根据NaOH的性质,认识空

17、气成分中影响氢氧化钠性质因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反应关系,引导学生构建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网络。 2NaOH+CO2=Na2CO3+H2O 方法一: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HCl=NaCl+H2O 方法二:CaCl2+Na2CO3=CaCO3+2NaCl (可用BaCl2代替CaCl2)方法三:Ca(OH)2+Na2CO3=CaCO3+2NaOH 可用Ba(OH)2代替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根据知识考点,总结变质的生成的碳酸钠检验,可以利用酸、碱、

18、盐三种不同类的化合物反应,记忆反应实验现象,复习复分解反应条件。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出酸碱盐如下的转化关系图。酸盐碱(注释:“”表示两者可以反应,“”表示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利用关系图,学生能直观地判断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并融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我们的习题评讲课步骤:学生自评,自我诊断;学生间相互讨论;教师重点讲评;变式训练,巩固提高。打造高效的评讲课,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突出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学生思维的启迪性及知识应用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评讲课中我们把握以下四个原则:(1) 针对性。针对教学大纲、针对教材、针对学生实际,“重其

19、所重,轻其所轻”。对教学大纲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思维易造成障碍,学生理解与应用较为困难及普遍易错的内容,要作重点讲评。在自复阶段,教师要落实分层辅导,应针对每个学生,对症下药,帮助每个学生制订精细化、个性化的自复计划。(2)思维性。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关键,讲评课中要注意避免学生只会对教师所教内容与方法的呆板模仿,生搬硬套,从而成为教师思维的简单重复与整理。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审题、析题的讲解及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有效训练。(3)训练性。通过讲评课,使学生无论从审题、解题,还是知识的整理、深化与强化上都能得到再训练与提高。通过围绕一中心

20、(一种题型),精选试题,课堂进行“限时训练,快速反馈(实物投影),及时讲评”的做法,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学生不阅读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不研究不讲。(4)系统性。每讲一个题,虽只能解决一个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果教师讲评中有意识突出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作用,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与分析,再将其加以适度拓宽与深化,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与系统化,坚决反对“呈现试题立刻讲”及“课前做,课堂讲”的做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中考复习是帮助学生梳理概念、补充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教师的复习指导,就是激活学生思维,渗透学科的思想方法途径。通过优化复习策略,构建高效复习课堂,让学生从复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