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陆文红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168209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陆文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陆文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陆文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陆文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陆文红(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陆文红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广西省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中学 陆文红一、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二、分析教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议论文的作者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我们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很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更主要

2、的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树立创新意识。三、教学背景:学生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因文中所诠释的激活思维,激发想象力,崇尚科学,打破常规的思维,要具有怀疑精神,可能在理解上有些难度,再加上我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所教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视野比较窄,学习不够主动,不能在生活中发现创造思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在材料理解和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归纳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使这篇文章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显得格外的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这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图片、资料,展现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使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

3、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四、分析教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一篇比较枯燥的议论文,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是我在课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与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创作。师生互动,形成一种既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五、分析学法: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了

4、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并在教学中创设研究情景,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六、教学目标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2了解作者观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过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过程。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看课文下面注释,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问题。 2每小组一张8开白纸。 3 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第一幅图,学生可

5、能回答:是一艘艘排着的帆船;是一座桥;是张开的鳄鱼嘴。第二幅图,学生可能回答:是一个花瓶;是两个侧面的人头像。)在现实生活中,对同一事物,我们观察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式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因此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幅可从不同思维角度得出不同答案的图,让学生猜来导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创立一个兴趣场。)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罗迦费因格及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资料)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

6、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 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2)认识创造性思维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过程。3检查预习(随机抽学生读画线字的读音,并说说词语的意思)(多媒体展示)汲取(j):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根深蒂固(d):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锲而不舍(qi):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z):勤勉的样子。不言而喻(y):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持之以恒(hng):有恒心地坚持

7、下去。(设计意图: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培养。)4整体理解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个问题的?(学生明确: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作者从四个图形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不看课文, 从下面四个图形(多媒体展示)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来,并说明理由。(学生选择哪一图回答都可以,只要说得有道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再次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三、默读课文,分组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8、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5)找出课文中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文中列举了几个有创造力的伟人?请你简介课本里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伟人。)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一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可以补充。)答案:(1)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的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有发明创造。(2)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3)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4)在于如何运用知识。(5)列举约翰古

9、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 作用:举例论证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6)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文中列举了三个有创造思维的伟人:贝多芬、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由学生先说说对贝多芬、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的了解,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三位名人的相关图片和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鲁班被草割伤由此发明了锯。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得到启示,经实践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在烧水时看到壶盖被水蒸气顶起而想起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看到鸟飞而想到发明飞机)(

10、设计意图:1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学生在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时,非常踊跃,热情很高。)四、研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论证过程 (抽学生小结论证思路,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论证中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论 证 过 程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解决问题: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关键所在(层层深入)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渊博的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分析问题: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是: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引论)(本论)(结论)(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让学生对本文的论证过程

11、一目了然。)五、扩展练习:你是一个有创造思维的人吗?(奇思妙想:做一做,说一说)(多媒体展示)用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或椭圆形和两条直线任意组合成不同的画面,并说说你画的是么?(每四人一小组,每组发一张8开白纸,让学生合作搞创作,用所给图形任意组合成一幅图,并鼓励学生到展示台前尝试用电脑搞创意画。)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下是学生部分创作图:)六、热情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处在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我们身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时代呼唤我们的创新精神,祖国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文明最美丽

12、的花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需要有境界、有气魄、有胆量。我真诚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创造,早日成为祖国栋梁之才。七、布置作业:1(多媒体展示)以“生活”为本体,仿照“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三、四题八、教学反思:1用多媒体展示在网上收集到的图片作为导入,新颖有趣,较好地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2我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3学生活动设计比较合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13、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默读课文,分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很高,特别是在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时,学生回答很踊跃,补充了很多创造性思维的事例,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有利于发掘他们的知识储备,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学生在“奇思妙想,做一做,说一说”这一环节中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团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学生还真是有奇思妙想,在团队的合作下,仅用“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或椭圆形和两条直线”就组成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还用恰当的题目给自己的作品命名。学生除了用白纸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在我的鼓励下大胆地到多媒体展示台前尝试用电脑搞创意画,把正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创意不得不令人佩服。5整个教学过程,多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图片、资料,展现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使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课堂的趣味性。不足:有些环节不够紧凑,如在“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时,时间控制得不够好,以至时间有点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