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第二、三课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0984472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城》教案第二、三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城》教案第二、三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城》教案第二、三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长城》教案第二、三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教案第二、三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同学们看着89页的生字,老师要按生字的顺序来抽人读生字的字音了。五、文中哪些句子你很喜欢,读给我们听听。1.最后一项任务,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你想说哪个自然段就说哪个。板书形像长龙高大坚固血汗和智慧凝成伟大奇迹三、第一自然段1.老师选了课文第一句话,同学们读读,想想这句话好在哪里?自己读读,品品。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它用了比喻句它是怎么比喻的?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用上比喻句多形象,同学们好好读读。谁来读?2.这句话里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它用了很好的能形容长城雄伟的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把崇山峻岭读出来同学们读蜿蜒盘旋把这段话读一读,品味长城的长和弯的特点。3.从东头的山海关到

2、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话哪个词用得很好?一万三千多里让我们具体知道了它的长度,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请同学们看看,谁知道山海关在哪?(出示)在河北和辽宁省的交界处,嘉峪关在甘肃省。起点和终点经历了哪些城市?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这段数据能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非常长。现在同学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读以前有一个年轻人走完长城用了508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长城太长了把这个词读出来。4.还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是哪个?多为什么用得好?因为“多”显示长城的长,不只一万三千公里。因不能确定就用了“多”,很准确。5.这个段落,还有一个词用得很好。远看为什么?观察的时

3、候先从远处看,从不同的角度看,能写出事物不同的特点。三、你们看到如此雄伟壮观的长城,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作者赞叹的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全班同学一起读,看你能问出什么问题来。为什么说它是伟大的奇迹?四、刚才我们已经领略了长城的长和弯的特点,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奇迹。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设计的巧妙同学们看看长城巧妙在哪里,设计有什么独到之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设计巧妙的地方,并写出理由,简单地写,画完了和同桌交流。谁愿意说?长城比喻成了很宽的马路,同学们看一看,这句话哪个地方写得特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好在哪?写出了路宽举例子的方法让我们

4、知道,路有多宽。同学们读读,体会一下。还有吗?城墙顶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个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请看这个图,你给我们指一下,其它的同学拿起笔,在书上的图中找到堡垒的位置标上。这个设计为什么巧?起保护防御的作用继续找巧妙之三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老师要考你,是不是真的都明白了,你出来把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在图中标出来。其它同学在你们书上的图中标出来。所以它的设计特别巧妙我们知道具体位置和它为什么这么设计,你们知道长城用来干嘛的吗?抵御以前匈奴和外族人的侵略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觉得哪一个词用得特别的好。长城脚下这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地方是近看长城

5、对!远近结合法写出了长城不同的部位。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我们的长城非常得高大,高大才能抵御外族的侵略,保护我们祖国领土的完整,我们能不为它的高大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吗?请读千百年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我们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吗?请读当我们脚踏方砖、用力扶着两百米高的垛子吃力地向前爬时,当我们轻轻低下身来摸射口时,当我们瞭望口驻足时,你能想到什么?为我们创造和平生活的人的艰辛读一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在这句话里有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让你有什么想说的?自然地想起作者和你们一样,当他身临其境来到长

6、城,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劳动人民,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还有哪个词用得好?这站这踏这扶是什么词?动词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亲临长城自然想起了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想起了劳动人民的什么呢?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个同学才有两三千斤重,修筑长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课文先写长城的长,从侧面反映工程的艰巨:在“崇山峻岭”中修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这是“智慧”的体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老师推荐一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你们还可以找大量的有关长城的故事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