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0981626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孙文2011级北京教育学院幼艺脱产班摘要:幼儿园是幼儿的乐园,对幼儿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幼儿正处于迅速的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发展尚未完善,对各种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于疾病的抵抗力比较弱,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幼儿是否健康成长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持续的影响;身为幼儿园的老师,幼儿身体出现疾病老师怎样处理?该实施怎样的措施?如果老师对于这方面不了解,那么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所以身为幼儿园的老师,给幼儿安全和健康是很重要的,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紧急处理幼儿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措施 。关键词:幼儿 常见疾病 处理方法 措施 疾病是一种生理失调现象,幼儿发生任何一种疾病,都会影响

2、其生长发育乃至学习和生活。所以,“预防为主”是幼儿园必须严格贯彻的卫生方针,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利于幼儿健康的因素,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些有关幼儿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及措施。疾病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种。传染病虽是疾病种类中的一部分,但他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大。但只要加强预防,做好早期监测,可收到理想的效果。一、 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入机体引起的,并能在人群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1. 有病原体在周围环境中,能使人感染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病毒、细菌

3、、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两大类。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可以在适合的条件下生长、繁殖 ,并产生对 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每种传染病都各有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等。这个特征是与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本区别。2. 传染性与流行性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由患者、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染给健康人,所以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有强有弱,传染期有长有短,传播途径也各不相同。如: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胃肠道传染病水、食物、手、苍蝇等传播。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广泛地传播,使某一地区同时出现较多的患者,所以

4、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在流行时某些传染病具有地方性,如血吸虫只局限于一定区域。某些传染病具有季节性,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发生于夏秋季。3. 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具有从一个阶段进展到另一个阶段的规律性。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潜伏期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2) 前驱期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3) 症状明显期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

5、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同(4) 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4. 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有了抵抗能力,产生不感受性。有些传染病痊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如:麻疹;而有的如感冒,则免疫时间很短。(二)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形成流行。当传染病流行时,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可终止。1. 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可存在于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并能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健康的人。就大多数传染病来说,传染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

6、源。2.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1) 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随同患者或携带者说话、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散布到周围的空气中,使他人受感染。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 饮食传播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或饮水,造成“病从口入”。如: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多由饮食传播。(3) 虫媒传播病原体由昆虫作为媒介,进入易感者体内造成感染。如:蚊子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4)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患者或携带者排除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了日常用品,如:衣被、毛巾、食具等,造成传播。(5) 医源性传播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

7、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经输血造成传播。(6) 母婴传播母亲和婴儿接触密切,一方可将疾病传染给另一方。包括胎盘传播、分娩损伤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接触传播四类。3.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容易受这种传染病传染的人群。例如:一群未出过麻疹的幼儿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人群中某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三)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消灭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1.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

8、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对患者必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以防止传染源的蔓延。2. 切断传播途径要切实搞好疫源的消毒、隔离管理。在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可考虑封锁疫区。对肠道传染病要做好隔离工作,呕吐物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并加强对饮食、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对呼吸道传染病除隔离外,还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病儿所在的班级,要进行彻底的消毒。3. 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平时应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严格执行幼儿作息制度,让幼儿多接触阳光与空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宜的体育锻炼,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营养,以增强

9、机体的抵抗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保护易感者不与传染源接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预防接种的工作。二、 幼儿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一) 病毒性传染病1.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者主要传染源,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排出病毒,经过呼吸道感染其他人。此病传染性很大,四季均可流行。其特点是突然发病,迅速蔓延,患者众多,但流行过程较短,一般多流行于冬春季。(1) 病因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 症状潜伏期数小时至一二日。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咽痛、乏力、眼球结膜充血。个别幼儿可出现暂时性皮疹或有脑膜炎、腹泻等症状。经三五天可退热,重症约十天左右。部分幼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

10、嗜睡、惊厥等。婴幼儿常并发中耳炎。(3) 处理方法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幼儿居室要有阳光,空气要新鲜。多喝开水。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对高热幼儿应适当降温,采用药物降温和物理法降温。(4) 措施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平时加强体育锻炼,让幼儿多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衣着要适宜,天气骤变,应及时给幼儿添减衣服。冬春季不去或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避免感染。居室要定期消毒。要保持幼儿活动室、卧室的空气新鲜。2. 麻疹麻疹是幼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患过一次麻疹后,可获得终身免疫。(1) 病因病原体为麻疹病毒。病毒存在于患儿的血液、眼和鼻分泌物及大、小便中,未患过麻疹及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幼儿

11、,均易受感染。(2) 症状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泪和流鼻涕等症状,23天后,可在颊黏膜或唇内发现0.51mm直径大小形状不一。发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35天出齐。以后皮疹消退,若无并发症,一切症状随之减轻。(3) 处理方法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宜让风直接吹着患儿。多喝温开水及热汤,促进血液循环,并有助于皮疹出透。食物应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必过于忌荤和忌油,特别是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以免病中或病后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要经常注意皮肤、眼、鼻和口腔的清洁,以免发生并发症,4) 措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或注射胎盘蛋白、丙种球蛋白,使人产生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做好患儿的隔离消毒。医务人员及家属接触

12、患儿后,不应立即接触易感幼儿,避免传染。3. 风疹常见于冬春两季,患儿多为25岁幼儿。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患过本病以后,可获得终身免疫。(1) 病因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可由患者的口、鼻、眼、等分泌物直接传染给易感者,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2) 症状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3) 处理方法幼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食用

13、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注意保持皮肤卫生。(4) 措施给易感儿皮下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4.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病情较轻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在冬春季流行。病后可终身不再患病。(1) 病因水痘是由水痘病毒所致。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和皮疹内。病初,主要经过飞沫传播。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2)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皮肤搔痒。(3) 处理方法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注意皮肤清洁。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4) 措施隔离患儿至皮疹

14、全部干燥结痂为止。没出过水痘的幼儿要避免和患儿接触。接触者 检疫21天。5.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幼儿集中的幼儿园,极易发生暴发性流行。以腮腺的非脓化脓性肿胀及疼痛为主要特征。多流行于冬春两季。患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1) 病因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病原体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患者传染。(2) 症状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白细胞数增多,45天后肿胀渐消,

15、症状也随之减轻。(3) 处理方法患儿应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应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减轻咀嚼时的疼痛。多用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腮部疼痛时用热敷或冷敷。体温太高可用退烧药。同时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 措施隔离患者保护易感儿。接触者可用板蓝根冲剂预防。(二) 细菌性传染病1. 猩红热猩红热多发生于冬春季(1) 病因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由被污染的用具、食物、玩具等传播。(2) 症状潜伏期25天。病初以发热、头痛、咽痛、呕吐为主,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有脓性渗出物。12天内出皮疹,从耳后、颈部、胸部迅速波及躯于、四肢。全身皮肤潮红、布满针尖大小的

16、点状红色皮疹,手压可退色。在腋窝、肘弯、腹股沟等处,皮疹细密如条条红线。面部充血潮红,口唇周围皮疹稀少,呈环口白圈。舌面光滑、舌乳头肿大,像杨梅,称“杨梅舌”。皮疹24日内消失,1周左右开始脱皮。少数病儿可并发急性肾炎等疾病。(3) 处理方法患儿应卧床休息,防止继发感染。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4) 措施一旦发现有感染症状,应对患儿进行隔离。也可用药物预防。2.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幼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病最多。(1) 病因由痢疾杆菌所引起。幼儿可因患儿和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粪便污染的衣物、用品等,通过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人对痢疾有

17、普遍的易感性、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2) 症状起病急,体温在39以上,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上,便中带黏液及脓血。恶心、呕吐、腹痛、便后有下坠的感觉。少数患儿有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者称慢性痢疾。(3) 处理方法幼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忌食多渣、油腻的食物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幼儿病情好转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并注意多加强营养。卧床休息期间应遵医嘱服药。(4) 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净的变质食物的卫生习惯。做好水源及饮食卫生卫生管理,同时做好灭蝇工作,纠正幼儿吮手指的不良习惯。3. 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

18、病”,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眼病。以春夏季多见。(1) 病因系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不外乎是手、手帕、毛巾和一般用具等将细菌病毒带入眼内。在麻疹、风疹、猩红热等病的病程中亦常见有轻重不同的结膜炎。(2) 症状起病急,常为双眼或左眼先后发病。患眼有异物感或烧灼感及轻度怕光、流泪。细菌性结膜炎一般常有脓性及粘性分泌物,早上醒来时上下眼睑被粘住,服腈怕光,疼痛,有异物感。病毒性结膜炎症状略轻,眼分泌物多为水样。一般两个星期即可痊愈。若未及时治疗,常转为慢性结膜炎。(3) 处理方法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洗眼睛。白天点眼药水、晚上用眼药膏。(4) 措施教育幼儿不用手揉眼睛。手绢、毛巾等要专用

19、,用后煮沸消毒。用流动水洗脸。4. 百日咳百日咳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1) 病因病原体为百日咳嗜血杆菌,通过咳嗽时排出的飞沫传播。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生中得两次者少见。(2) 症状病初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相似,两周后出现典型的阵发性咳嗽,表现为成串的,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十几声至数十声。咳嗽发作时面红耳赤,两眼鼓出,眼红流泪,尤其是以夜间为频(3) 处理方法良好的护理是减轻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减少一切引起阵发性痉挛的诱因。进食易引起呕吐,争取在呕吐完片刻再喂,一般不致再次呕吐。幼儿必须派专人守候,以免发生幼儿阵发性呼吸暂停。(4) 措施切断

20、传染源,保护易感儿。儿童出生后应接种百日咳菌苗。三、 幼儿非传染性常见病佝偻病、肥胖、龋齿等疾病都是幼儿的常见病。幼儿抵抗力弱,容易生病。有些病若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便能很快使幼儿恢复健康,如未被及时发现,延误了治疗,就可能使小病酿成大病。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幼儿的健康状况,主要来自教师和父母的观察,了解预防常见病的有关知识,能更好的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发现幼儿健康的异常现象。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一) 腹泻腹泻时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并发症。1. 病因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饮食不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腹部受

21、凉,贪吃冷食冷饮,可引起腹泻。2. 症状腹泻症状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腹泻严重者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粪便成水样,有黏液。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严重时出现高热、呼吸障碍、嗜睡和昏迷,甚至发生惊厥,危及生命。3. 处理方法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已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无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饮用。不要让腹泻的小儿挨饿。4. 措施要注意搞好饮食和环境卫生,以防感染。平时应加强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饮食要定时定量,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不宜过多、过急。细心

22、照顾幼儿,避免腹部着凉。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做好消毒工作。(二) 弱视视力不正常,且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人标准“1.0”的明显眼病,称为弱视。弱视属于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最好在学龄前),治疗效果越高,成年后则治愈无望。所以家长、幼儿园老师对此病应予以重视,以便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有效治疗。1. 病因弱视是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不能矫正。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弱视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的屈光参数差比较大,使两眼所形成的物象清晰度和大小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日久形成弱

23、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时期,由于某种原因,某只眼睛缺少光的刺激致使光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正常光刺激机会,形成弱视)。2. 症状视力不正常。3. 处理方法早发现,早治疗。4. 措施弱视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幼儿入园后,每学期应检查一次视力,对视力不正常,验光配镜也得不到矫正者,应进一步送医院检查。对有斜视或发现有视觉障碍表现的,如经常歪头偏脸的姿势视物的幼儿,应加强对其观察,及时通知家长,早带幼儿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断。(三) 佝偻病俗话说的软骨病在医学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为佝偻病。这种病一般不会直接危及小儿生命,但可以使小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此外,由于本

24、病可以影响骨骼发育及造成骨骼同程度的畸形,所以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1. 病因婴幼儿的食品中含维生素D普遍不足;加之小儿生长发育快而未及时补充;或是见阳光少;或因患呼吸道、消化道、肾脏疾病等,都可以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而发生佝偻病。本病在出生后2个月就可以开始出现症状,而在2-3岁以后就进入后遗症期,遗留下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与牙齿变。本病的防治应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就开始。2. 症状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常在出生后2-5个月时渐渐出现,如烦躁不安、易惊、多汗、卤门大、出牙迟婴幼儿期可以见到肋骨串珠、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腹大如蛙形,以及佝偻性手镯(腕部膨大)。久坐后易发生脊柱弯曲,站立行走

25、后下肢出现O型腿(膝内翻)或X型腿(膝外翻),重者步态不稳,左右摇摆,还可发生一处或几处骨折。3. 处理方法佝偻病患儿的体质较弱,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多晒太阳,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用量需遵医嘱,不可滥用。4. 措施多让幼儿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吃新鲜蔬菜。按时加食蛋黄,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并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以及肝胆疾病,以促进机体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四) 肥胖因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相应身高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儿童时期的肥胖为成年后形成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埋下隐患,故应及早预防,并予以重视。1. 病因过食缺乏体育锻炼往往是发生肥胖病

26、的主要诱因。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如双亲肥胖,子女易成肥胖体型。有的儿童也可因内分泌疾患导致肥胖。2. 症状肥胖患儿除体重超常外,一般表现出食欲极佳,食量大,特别是喜食淀粉类和脂肪类食物。过食、少动与肥胖成为恶性循环。智力与性发育正常。肥胖患儿行动笨拙,体型不美观,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如常被人取笑,因而很少交朋友,产生孤独感。由于肢体不灵活,不愿参加集体游戏,产生自卑感。3. 处理方法要改变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高糖、高脂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多、较清淡的食物。每日饮食应少食多餐,少吃零食,尤其是高热量的甜食。应逐渐减少进食量,使之恢复正常体重。还应让肥胖儿多运动,以促进体内脂肪消耗。以跳绳、慢跑等不

27、剧烈的活动为宜。每次运动应坚持15分钟到一小时左右。4. 措施预防肥胖入手。注意科学喂养,谷物辅食不宜过早,牛奶加糖不宜过多,少饮糖水或含糖多的饮料,少食油脂类的食品,每日需进食一定量的粗粮、蔬菜和水果。每天应适当的活动。定期测体重,若发现超重及时采取措施。(五) 龋齿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硬组织逐渐破坏的一种慢性疾病。幼儿会因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和成长发育。有时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1. 病因孕妇和幼儿缺乏营养,特别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不注意口腔卫生如临睡前吃东西,或口含食物睡觉;以及牙齿排列不齐,使牙齿不易刷净,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都有可能使牙齿发生病变,形成深浅不一

28、的龋洞。2. 症状根据龋洞的深浅和龋洞距牙髓的远近可将其分为五度。在临床上,1度龋无自我感觉;2度龋对冷、热、酸、甜刺激有过敏反应;3度龋有反应更为明显;4度龋即牙本质深层龋,并伴有牙髓发炎,这时可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等症状;5度龋为残根。3. 处理方法纠正幼儿睡前吃糖果、点心或其他甜饮料的习惯。睡前刷牙,使用含氟化物牙膏,或其他防龋药物。4. 措施重点抓好幼儿口腔保健工作,使幼儿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开展龋齿普查,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四、 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是常见病,影响幼儿的健康,必须大力防治。(一) 蛔虫病蛔虫病是幼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 1.

29、病因本病由于人食入感染性虫卵而使蛔虫寄生于人体所致。蛔虫的受精卵自粪便排出,如温度和湿度适宜,就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幼儿在地上爬滚玩耍,饭前不洗手,吸吮手指或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均可将感染性虫卵吞入。2. 症状虫卵在小肠内发育成幼虫,经小肠壁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至肺,再由肺到气管、咽,重新被人咽进消化道,在小肠定居,发育为成虫。成虫在肠道内定居,剥夺儿童的营养,可使儿童患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3. 处理方法服驱虫药,驱蛔。注意环境卫生、粪便无害化处理。4. 措施改善环境卫生,讲究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食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净的瓜果及生菜。开展普查普治,每年可选择集体服用驱蛔药一次。推行粪便无害

30、化处理,消灭蛔虫卵。(二) 蛲虫病1. 病因蛲虫病为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至直肠所引起的疾病。因雌虫排卵时所引起皮肤瘙痒,幼儿抓痒时,虫卵即污染手,经口感染。2. 症状 雌虫夜间产卵使肛门奇痒,影响睡眠,间接影响小儿的精神、食欲。因瘙痒抓破皮肤可使肛门周围皮肤发炎。3. 处理方法可在睡前用蛲虫药膏,涂抹在肛门周围,早晨用温水洗净并换内裤,洗净消毒。4. 措施提倡幼儿穿封裆库睡觉,饭前便后洗手,纠正吮手指的不良习惯,常剪指甲,勤洗会阴部,勤换洗内裤和被褥。因蛲虫寿命很短,一般仅两个月,只要避免重复感染即可自愈。参考文献:1 王东红.王杰.幼儿卫生保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王雁.幼儿卫生与保健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3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4 婴幼儿常见疾病.5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678 9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101112 13 14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