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3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0794809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3章(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3章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2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 )。A56年 B810年 C25年左右 D50年左右3506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称为( )。A 基钦周期 B朱格拉周期 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D库兹涅茨周期4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D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陷入萧条;后者说明经济怎样走向繁荣5已知资本一

2、产量比的值是4,储蓄率20,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 )。 A4B5C6D106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一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达到( )。A28B30C32D207若想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储蓄率为28的情况下,按哈罗德增长模型,资本产量比应为( )。A2 B3 C4 D58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 )的假设条件。A哈罗德增长模型 B新古典增长模型C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共同 D新剑桥增长模型二、问题与应用1乘数加速原理是怎样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答: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投

3、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乘数原理说明了,由于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某一个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使本部门的产出增加,而且还会对其他部门产生连锁反应,引起这些部门投资与产出的增加。而加速原理要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能够引起数倍投资的变动。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的根源正是在于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

4、增加因为乘数效应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乘数加速原理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会通过加速数对投资产生加速作用,而投资的变化又会通过投资乘数使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变化,加速数和投资乘数的这种交织作用便导

5、致国内生产总值周而复始的上下波动。2什么是经济增长?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所下的定义有什么含义? 答: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一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现象。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收入量和人均国民收人量来度量经济增长。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1)知识存量的增长。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鞥家乐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搞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

6、列中间环节。而在一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变为现实的生产力。(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结构方面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他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来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肺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

7、大公司。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实际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3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答: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第一

8、,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不同的。 (1) 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2)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

9、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4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在哪里?其理论价值如何?答: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 “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

10、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 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新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产出量和资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相关的函数形式,即Y=F(K,L,H,t)其中,Y是总产出,K、L和H分

11、别是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存量,t表示时间。在罗默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充分的重视了知识的作用,将技术进步完全的内生化。他们认为,增长的原动力是知识积累,资本的积累不是增长的关键。有代表性的是所谓的研究与开发模型。另外还有人将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认为资本不仅包含物质资本,而且也包含人力资本,因而资本仍然是增长问题的关键。但这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强调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都认为知识或者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而且存在着投资(即资本的积累)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鼓励新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在经济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已让位于知识和技术进步。 5你认为经济增长有极限吗?你对经济增长的价值如何看待?(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