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0730071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食用菌到目前,已生产菌棒693万棒,生产食用菌390万公斤,实现经济效益2068万元。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前 言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保健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防癌、抗癌、防止多种疾病的功能,是一种健康长寿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食品,也是一种美容食品,常吃食用菌不但可提高免疫力,还可消除面部的色斑、黄斑、雀斑,使皮肤变白、变嫩的神奇效果。 过去食用菌都是靠自然野生,数量稀少,采集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7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到1978年全国产量只有5万多吨,80年代进入了发展阶段,1990年突

2、破100万吨,到20XX达到781万吨,产值达314亿元,而且每年都是以30-40%的速度增长。其中平菇259万吨,香菇207万吨,双孢蘑菇74万吨,金针菇38.9万吨,黑木耳42.4万吨,银耳11.4万吨。还有姬菇、草菇、滑菇、灵芝、天麻等产量均居第一位,随着技术上不断改进和更新,新品种不断增加,目前不受地区资源条件的限制都可栽培。怀柔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对农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怀柔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就是要根据怀柔总体功能定位和农业资源实际,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为

3、出发点,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落脚点,积极开发农业新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统一。一、怀柔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 一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人们追求安全、保健食品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食用菌是具有真核的菌类食品,以其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并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而广受重视,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人类需要食用菌来增进身体健康。二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呼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食用菌可以将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林副产品及大量的废棉、废纸、酿造废

4、渣等工业废物再次利用,生产出大量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其废渣还可进行三次利用,开发成为有机肥和反雏动物饲料,从而达到资源的百分百利用,达到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作物栽培之外的非耕地、砂石地、坡地、薄地、房前屋后等,进行立体栽培高效率生产。由此可见,不论从原料来源还是土地资源的利用上看,食用菌产业发展都是造福现在、功在未来的常青事业。三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及农村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抓好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由于食用菌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4以上,周期短、见效快

5、、效益高,具有生态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搞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村和农业工作有十分重要意义。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我市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二、怀柔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怀柔区近两年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最新统计,截止到20XX7月,全区食用菌生产面积达17.0万255亩,总产量10450吨,年产值4418万元。主要种植平菇、香菇、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栗蘑和少量的黑木耳;涉及11个镇乡,企业10家其中一家发展盆栽鹿角灵芝,合作组织4个其中喇叭沟门西府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在建

6、设中,7个大户。详见附表1三、食用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优势一产业存在主要问题。1、缺乏菌种引进、选育、提纯复壮、示范推广的正规化体系。我区还没有专门的食用菌菌种选育单位,品种更新较慢,优良菌种培育有待加强。一个品种沿用多年,造成种性退化,而且缺乏工厂化生产的专用品种;此外,许多品种的种性不明确,同一菌种随意转管,年年转接,随意起名,不仅使育种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而且严重影响菌种质量,扰乱菌种市场。2、高档品种相对较少,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缺乏深加工产品。目前上市量最大的仍以香菇、平菇和木耳为主,双孢菇、白灵菇、金针菇等中档菇也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杏鲍菇、茶树菇、秀珍菇和长根菇等珍稀、高

7、档品种的上市量不多,市场份额很小;大量产品不能走出本地市场,而且主要以鲜销为主,上市时间过于集中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夏季供应不足,市场制约大,致使某一时间某一品种供应饱和,波动幅度大,价格不稳定,集中上市时常出现相互压级压价问题,农民增产不能增收,从而挫伤了生产的积极性。3、基础设施较差,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与北京市总体发展水平相比,我区的食用菌生产仍处于初级发展水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技术环节不规范;在产品保鲜、深加工等方面水平不高,很难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产业化水平;在生产管理中缺乏无公害生产意识,无规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产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较弱,影响食用菌的产业

8、化、标准化发展。4、技术力量薄弱,组织化程度低。北京市有较多的食用菌专家及相关的科研机构,但在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中基本没有负责食用菌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许多工作只靠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协会等组织带动,很难满足食用菌生产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需求;技术推广仅限于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前、产后的服务薄弱,菇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无法得到及时引导;同时,各合作组织之间、合作组织与加工龙头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等沟通和交流,甚至造成局部利益的竞争。5、市场不规范,产品质量定位和标准不统一,监管力度不严。由于我区没有专门的食用菌协调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致使许多食用菌产品市场规定不一致,不

9、按标准进行严格界定,装箱时品质不同,造成产品质量难于控制。对产品的安全性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监管力度不够,产品无可追溯性。6、缺乏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将食用菌作为产业发展,没有配套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现出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大部分投入仅限于一些项目专款,缺乏稳定的、长效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二优势因素。1、科技优势。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技术力量的优势,全国的食用菌专家及权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很多集中在北京,他们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把握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市食用菌协会对全市的食用菌规范化生产销售进行监督、协调和引导,经常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及科技下乡,在北京市食用

10、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成立了食用菌研究室,其主要任务就是积极推广食用菌生产实用技术,在全市进行试验示范,带动京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期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为了加强菌种管理,市种子管理站也成立了专门的菌种检测实验室,配备了必要的检测设备,对菌种生产管理进行培训、调研和仲裁检验。2、原料及劳动力优势。我区大部分农区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用于食用菌生产原料的玉米芯、豆秸、玉米秸、麦秸、稻草及动物粪便等来源丰富,还有大量的苹果、板栗、桃树、梨树等,每年修剪的枝杈也是很好的食用菌栽培原料。栽培食用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另据资料显示,北京市食用菌产

11、业的劳动力构成中,京外人员占据的比例逐年增加,在部分食用菌生产企业中,外来人员占企业劳动力总数的5070%,除了在企业打工之外,许多外地农民看好北京的食用菌市场,到我区租赁土地进行食用菌生产。由于外来劳动力易于管理、工资要求不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更易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京食用菌产业的发展。3、市场优势。食用菌天然、营养、安全、保健,在技术性壁垒严重的国际贸易中呈现出其他农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趋向营养化、保健化,食用菌作为健康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消费市场十分广阔,需求量与日俱增。虽然我市的食用菌产量逐年

12、攀升,但北京是个消费型大都市,相对于日益增加的消费群体来讲,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估计,目前北京的食用菌消费量约为每年16万吨,自产率仅为3040,其余大部分依靠从外省调入,因此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本市基本不存在食用菌销售难的问题,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销售渠道,许多农户的产品都有商贩到地头收购,还有一些农户自己将产品销售到附近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尽管有个别农户反映偶尔有销售不畅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技术不到位造成的产品品质和商品性差。总体上看,本市每年从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食用菌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夏季是食用菌的生产淡季,市场供应不足,产品价格偏高。因此,本市夏季食用菌生产的

13、发展空间非常大。四、总体思路和目标一规划依据。北京市农业产业布局指导意见;怀柔区十一五期间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乡镇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二指导思想。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潜力为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依靠科技,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走资源高效率利用和深度开发农业再生资源的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用科技的强大动力把食用菌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上新台阶;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强、设施标准先进的区域特色基地,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4、。将怀柔区食用菌产业建设成为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四个功能为一体,区域化、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的特色产业。三规划建设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3、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4、加强各级产业服务组织建设,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因地制宜,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食用菌产业向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转变;5、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发挥食用菌产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和示范功能,为逐步消除我区产业空壳村,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就业提供产业。四总体规划思路与发展方向。1、发展重点。1

15、推进工厂化管理。工厂化生产是今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点。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以庭院为主,冬季室内养菌,春季室外栽培,也可和粮食作物、蔬菜间作套种。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要求,依靠廉价劳动力追求效益的优势将很快降低,靠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求效益、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加快实现机械化、工厂化生产的步伐势在必行。没有机械化、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应逐步推进工厂化生产,建立食用菌开发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体系,集供菌、培训、技术、效益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使某一品种成为名、优、新、稀产品。2普及

16、已有技术生产。食用菌生产一方面要积极采用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和关键技术,另一方面也不能摒弃已有常规技术的普及推广。产业的发展应从技术需要和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不能一味追求高新技术,要采用高新技术、常规技术和简单技术的组合配套,从而获得最优的性价比。目前许多已有生产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脱节,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应根据本市的生态环境,结合不同食用菌的生活习惯,设计不同的生态小气候,筛选出既简单易行、又能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向广大菇农进行示范推广。重点推广林地栽培、农田套种等开放式食用菌栽培配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2、发展模式。1行业协会带动行业协会基地

17、示范户模式。该模式是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种较好模式。食用菌产业行业协会要以建基地、促销售、联农户、创品牌为目标,统筹指导区县内企业、基地和专业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开展技术咨询、推广和服务,协调进行合作经营,开展技术交流和协作;协助基地筛选、论证开发项目,帮助争取和筹集资金,组织基地开辟流通渠道,建立信息和销售网络。基地生产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研究和试验体系,努力做到基地生产的科学化、程序化、正规化。2龙头企业带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我市食用菌产业在房山、通州等部分县、乡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我区至今尚未摆脱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分散无序的管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

18、的能力,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模式,将食用菌生产纳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特供蔬菜产供销联合体中,提供产前技术培训、菇房建设、基质配制、产中菌种接种、技术指导、产后采收、加工、配送、销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较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带动郊区农民致富。制作菌种、培养料堆制由基地负责;工厂化生产在基地、季节性分散生产在农户;销售由基地随行就市统一价格。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市场带动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系农户,一方面通过供应链管理的组合方式,完成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另一方面引领农民走

19、产业化发展,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拉动产业链,提升产业档次,实现食用菌产业化。五、2008至20XX具体规划一目标截止到20XX7月,全区生产基地面积为255亩合17万。20XX计划发展到324亩,产值达4794万元,纯收入714万元;20XX累计发展到1733亩,总产值达16909万元,纯收入3121万元;20XX累计发展到3003亩,总产值达26774万元,纯收入5206万元;20XX累计发展到4433亩,产值达39259万元,纯收入9663万元;20XX底;累计发展到5768亩,产值达53014万元,纯收入达10347万元。力争发展食用菌专业乡一个,食用菌专业村10个

20、,食用菌观光采摘园5个,以食用菌为主的生态餐厅2处。加大开发引进新品种力度,通过项目推进和引进技术、人才及资金,建设怀柔区食用菌育种平台和菌种供应平台,打造怀柔食用菌品牌,建设食用菌加工企业。二区域规划生产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北部山区以生产中低档食用菌为主的山区生产基地,品种以平菇、香菇、黑木耳等为主,包括喇叭沟门乡、长哨营乡、宝山镇、汤河口镇;二是以西部两沟为主的特色食用菌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林下食用菌,包括渤海镇、九渡河镇、怀北镇、桥梓镇,品种以灰树花栗树菇为主;三是生产较高档品种为主的平原食用菌生产基地,品种以白灵菇、杏鲍菇等为主,包括怀柔镇、杨宋镇。三2008-20XX五年规划200

21、8-20XX度生产基地计划发展5768亩,涉及十个乡镇。其中设施食用菌计划发展2722亩,林下特色食用菌计划发展3046亩。详见规划表:2008-20XX度发展规划表 单位:亩序号镇乡名称20XX20XX20XX20XX20XX合计1怀柔镇10202000502杨宋镇15203035451453桥梓镇850030028024513334怀北镇15555215渤海镇5153030201006九渡河镇1530050050030016157汤河口镇21998060403008长哨营乡16421001502007249喇叭沟门乡514018523030086010宝山镇8010012014018062

22、0合计1032414091270143013355768林下特色食用菌年度发展规划表 单位:亩序号镇乡名称20XX20XX20XX20XX20XX合计1桥梓镇050030028024513252怀北镇15555213渤海镇5153030201004九渡河镇03005005003001600合计468208358155703046设施食用菌年度发展规划表 单位:亩序号镇乡名称20XX20XX20XX20XX20XX合计1怀柔镇10202000502杨宋镇15203035451453桥梓镇8000084九渡河镇150000155汤河口镇21998060403006长哨营乡1642100150200

23、7247喇叭沟门乡51401852303008608宝山镇80100120140180620合计83185894356157652722四规划的投资估算规划总投资概算46377.6万元,其中设施食用菌投资40285.6万元,林下食用菌菌棒投资6092万元。具体概算如下:年度发展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镇乡名称20XX20XX20XX20XX20XX合计1怀柔镇148296296007402杨宋镇22229644451866621463桥梓镇118.41150690644563.53165.94怀北镇2.311.511.511.511.54835渤海镇 11.534.56969462306九渡

24、河镇2226901150115069039027汤河口镇310.81465.2118488859244408长哨营乡2427.2310802220296010715.29喇叭沟门乡7420722738340444401272810宝山镇118414801776207226649176合计104720.210603.28358.510976.51263347291.41、设施食用菌发展投资估算。此投资估算是利用现有设施,只是对设施内的菌棒支架和菌棒进行投资计算,每亩约14.8万元每次每亩需用菌棒2万个,每个2元接种后,每年三个周期,合每亩每年用菌棒6万个,合计12万元;菌棒支架:采用40 X2.

25、5毫米厚角钢材料焊制,除锈并刷防锈漆。钢架宽0.3米,高2.5米,分三层,每层间隔0.8米,长1.5米。每亩约用钢材4吨,每吨按7000元计算。每亩约2.8万元。设施食用菌年度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镇乡名称20XX20XX20XX20XX20XX合计1怀柔镇148296296007402杨宋镇22229644451866621463桥梓镇118.40000118.44九渡河镇22200002225汤河口镇310.81465.2118488859244406长哨营乡2427.2310802220296010715.27喇叭沟门乡742072273834044440127288宝山镇11841

26、4801776207226649176合计84706.48717.2643891021132240285.62、林下食用菌发展投资估算按灰树花栗树蘑生产估算投资,只对菌棒估算投资,每亩用菌棒1万个,每个成本2.3元接种后。 林下特色食用菌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镇乡名称20XX20XX20XX20XX20XX合计1桥梓镇01150690644563.53047.52怀北镇2.311.511.511.511.54833渤海镇11.534.56969462304九渡河镇0690115011506903680合计413.818861920.51874.513117005.8五经济效益分析。20XX

27、计划发展到324亩,产值达4794万元,纯收入714万元;20XX累计发展到1733亩,总产值达16909万元,纯收入3121万元;20XX累计发展到3003亩,总产值达26774万元,纯收入5206万元;20XX累计发展到4433亩,产值达39259万元,纯收入9663万元;20XX底;累计发展到5768亩,产值达53014万元,纯收入达10347万元。其中:1、设施食用菌发展效益。每棒产菇1公斤,每公斤2.5元,每棒产值2.5元,每亩每年产值约为15万元,每亩投入菌棒12万元,铁架20年折旧,每年0.14万元,遮雨和遮阳每亩约0.4万元,人工0.24万元,亩纯收入为2.22万元。按以上价格

28、计算,20XX,发展面积318亩,产值达4770万元,纯收入706万元;20XX发展面积589亩,产值为8835万元,纯收入1308万元;20XX发展面积435亩,产值为6525万元,纯收入966万元;20XX发展面积615亩,产值为9225万元,纯收入1365万元;20XX发展面积765亩,产值为11475万元,纯收入1698万元。五年累计发展2722亩,总产值达40830万元,纯收入6043万元。2、林下食用菌发展效益。每棒产菇约0.2公斤,每公斤销售价约为20元,每棒产值4元,每亩产值为4万元,亩投入菌棒2.3万元,小拱棚0.15万元,人工和其它0.21万元,亩纯收入1.34万元。按以上

29、价格计算,20XX,发展面积6亩,产值达24万元,纯收入8万元;20XX发展面积820亩,产值为3280万元,纯收入1099万元;20XX发展面积835亩,产值为3340万元,1119万元;20XX发展面积815亩,产值为3260万元,纯收入1092万元;20XX发展面积570亩,产值为2280万元,纯收入764万元。五年累计发展3046亩,总产值达12184万元,纯收入达4082万元。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今年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为我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成立以种植业服务中心为

30、牵头单位的领导小组,种植业服务中心主任为组长。成员单位有:财政、水务、林业和种植业服务中心,分清成员单位的各自责任。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政策协调、技术保障、市场信息等。3、按三类食用菌发展计划,分别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由合作组织来组织生产、技术及营销活动。二政策扶持。政策扶持要倾向于四个环节。一是对工厂化生产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资金上的补贴,推动食用菌产业逐步向工厂化发展。工厂化生产有利于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以及产品的反季节、周年化供应。但进行工厂化生产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前期投入和生产成本较高,出菇顺季时与大棚菇相比无价格优势,因此应对工厂化生产的单位提供相应的补助,以鼓励和促进其

31、更好的发展;二是对菌棒等菌需物资进行补贴,对广大菇农实行收入保底政策,以引导农民的参与。在这方面应借鉴通州区的做法,技术上做到五统一:统一提供菌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建棚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培训。扶和保的政策加技术上的五统一,使生产者初期实现零风险种植,起到示范的作用,实现了通过示范,引导更多林农和菜农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来,为规模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推广服务体系进行补助。目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中基本没有负责食用菌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很难满足食用菌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需求;今后应通过政策支持,成立专门的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形成区乡镇村三级联动的技术服务体系,每一级

32、都选派专门的技术负责人,对其工作采取必要的补助和奖励。四是通过政策扶持,建立健全食用菌行业监督检测体系。以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结合我区实际,积极采用国内外标准的要求,抓紧建立和完善包括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根据需求的迫切性,尤其要加快制定食用菌产地环境、监测检验方法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使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都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全程监控产品质量,实施无害化生产,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和企业搞好产品自检,保证产品质量。加强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食用菌从田间

33、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三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振兴食用菌生产的根本,也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要把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推广,促进生产发展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战略任务,进一步贯彻科教兴菌、人才强菌战略。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一是要加强对食用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首先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聘请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加快食用菌优良品种的选育,加速品种更新换代,大力推进良种的育、繁、销一体化建设;二是要积极进行技术攻关,加快食用菌的技术转化升级。在大力推广食用菌栽培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抓好产品采收、加工、包装和储藏、保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提升效益,增加菇农收益;三是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

34、民科技水平。要定期举办培训班,搞好无公害标准化食用菌栽培技术普及推广,增强我市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引导食用菌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搭建以下几个技术平台:1、育种平台。我区还没有专门的食用菌菌种选育单位,要依靠科研院所,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进行菌种厂及研发中心建设,进行菌种选育、野生菌驯化、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等。尤其应围绕发展主打品种,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育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当家菌种,依法审定登记和推广食用菌新品种,做好新品种的保护工作,逐步规范食用菌菌种的生产、经营和使用。2、菌种供应平台。我区在生产中菌种混杂、生产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不强、菌种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等问题

35、比较突出。多数食用菌生产、菌种来源及质量都成为影响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菌种管理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XX国种子法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菌种管理,对菌种的生产销售及原辅材料的供应实行许可证制度,严格执法,统一供给,实行一、二、三级菌种联网配套供应,把好菌种质量关,为食用菌发展打好基础,确保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害,菌业健康发展,使菌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3、培训平台。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村到户,推广先进适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注重发现和培养典型,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以户带村,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靠示范的力量启发、引导和激励菌农;聘请和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专业人员、示范大户和广大菌农进行培训,建成一支多层次、结构合理的食用菌专业技术队伍;制定培训计划和咨询服务计划;定期检查标准化生产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先进经验。四项目推进。1、积极包装项目,建立怀柔食用菌育种平台和菌种供应平台。2、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方面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3、技术推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技术进行引进、研究和推广。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