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体系的驱油性能及EOR机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0727670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ASP体系的驱油性能及EOR机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ASP体系的驱油性能及EOR机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ASP体系的驱油性能及EOR机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ASP体系的驱油性能及EOR机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SP体系的驱油性能及EOR机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根底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21 .11.25 成绩:班级:石*:130202171:教师:同组者:ASP的驱油性能与EOR机理一 实验目的1、 掌握聚合物溶液或复合体系粘度的测定方法及油水界面力测定方法。2、 掌握ASP体系驱油效果的评价方法及分析方法。3、掌握ASP体系EOR机理。4、掌握ASP体系的设计的根本原则。二实验原理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是我国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油田聚合物驱可在水驱根底上提高原油采收率10%以上,己经由先导性矿场试验迈入大规模工业性商业阶段,年增油量到达1200万吨以上。三元复合驱技术综合发挥了聚合物、外表活性剂和碱的协

2、同效应,通过聚合物增加水相粘度以改善水油流度比,通过外表活性剂和碱降低油水界面力以减小毛细管阻力效应,从而提高驱油体系的涉及系数和洗油效率,可在水驱根底上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油水界面力和粘度是化学驱油体系及配方研究所必须的重要参数。在提高洗油效率方面,大量的研究发现,毛管数对剩余油饱和度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毛管数增大,孔隙介质中的剩余油饱和度逐渐降低。当毛管数增大到10-4时,剩余油饱和度明显开场大幅度降低。因此,要想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必须尽量提高驱油体系的毛管数。其中,一种简便可行的提高毛管数的方法是降低油水界面力。在提高涉及系数方面,水油流度比即影响平面涉及效率,也影响纵向涉及效率

3、。随着水油流度比的降低,涉及效率将增加,采收率提高的越大。因此,增加化学驱油体系的粘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油流度比。在选择化学驱油体系时,为确定化学剂使用浓度、驱油体系段塞尺寸等,均需要对体系的驱油效果进展岩心评价。驱油效果评价是使用岩心在驱油设备中进展的。将岩心模型置于已调至地层温度的恒温箱中,将化学驱油体系从岩心夹持器上端注入,最后流入容器中,通过记录驱替过程中的出油量计算采收率。驱油效果评价工艺流程如图7-1所示:1- 平流泵 2-中间容器 3-六通阀 4-精细压力表 5-填砂管 6-油水别离管图1 驱替效果评价流程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电子天平感量分别为0.01g和0.000lg)、

4、六速旋转粘度计、界面力仪、电动搅拌器、恒速泵、塑料填砂管、刻度试管、烧杯、注射器、针头。2、材料局部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800-2500万、外表活性剂用三元活性剂、碱(NaOH)、地层水(模拟油田水6778mg/L)、模拟原油粘度l0mpas左右)、渗透率l000md)左右、不同粒径石英砂20、40、60、100、120、200目。四、实验步骤1、配制一定浓度的局部水解聚丙烯酰胺/外表活性剂/碱溶液的ASP体系聚合物1000mg/L,活性剂0.6%,碱1.2%);2、ASP体系的界面力测定:(1)启动恒温系统,设定实验温度。(2)设定外相密度差。(3)用注射器将待测溶液注入到玻璃管中,缓

5、慢盖上盖子,并防止气泡产生。(4)用针头或者微量进样器将原油小心的注入玻璃管中,并保证玻璃管中无气泡产生。(5)将玻璃管小心转入转动轴中,盖上转动轴盖子。等待温度稳定后,启动电机,调节转速,使测量管中的油滴长度与宽度之比尽量大于2。(6)记录不同时间下的界面力值,绘制动态界面力曲线。待界面力值变化不大时,视为到达平衡值,停顿实验。3、ASP体系的粘度测定;启动恒温系统,设定实验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将样品放入六速旋转粘度计测量杯中,并装好转子,测量体系在10s-1的粘度。4、ASP体系的驱油效果评价;(1) 制作填砂管模型,并控制渗透率小于3um;(2)饱和水并水测渗透率饱和水测定孔隙体积。之后

6、水测渗透率,以一定速度注入水,等到注入压力稳定后,记录稳定时刻压力,通过流量和压力根据达西公式计算得到填砂管水测渗透率;读三次取平均值。(3)饱和油油驱水,将模拟原油以恒定速度注入填砂管中,直至出口端不见水为止:记录饱和油量和出水量,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4)水驱油以一定流速注入水lm/d),用刻度试管记录出油量、出水量和注入压力随注入时间的变化,驱替至流出液中含水率到达98-100%时停顿,计算水驱采收率:(5)ASP驱油以-定流速1m/d)注人一定浓度、一定量段塞的ASP体系0.3PV到填砂管中,记录注入过程中出油量、出水量和压力数据,计算ASP驱采收率;(6)后续水驱以一定

7、流速注入水(1m/d),驱替至流出液中含水率到达98%-100%时停顿,计算后续水驱釆收率和ASP最终采收率:(7)完毕实验停泵,翻开六通阀门,关闭泵电源;清洗管线和刻度试管,将填砂管清洗干净,将所用药品和仪器放回原处。五、实验数据处理表1 填砂管孔隙体积记录表干填法填砂管质量g填充后填砂管质量g饱和水后填砂管质量g孔隙体积cm1016.661219.621271.2851.66孔隙体积计算:=1271.28-1219.62=51.66cm表2 水测渗透率记录表注入时间min56789101112注入压力MPa0.01520.01700.01850.02060.02190.02280.0230

8、0.0228时间min1.1831.001.001.001.367出水体积ml3.43.13.13.24.2流量cm/s0.05115填砂管长cm25填砂管孔径cm2.5流量计算:Q=0.05115cm/s表3 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记录表注入速度ml/min出水量ml饱和油量ml原始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3444485.1714.83饱和油量=出水量=44ml含有饱和度=85.17%束缚水饱和度=1-=14.83%表4 水驱油采收率记录表表注入时间min58121518注入压力MPa0.22160.16010.07870.06770.0599出水量ml00101928出油量ml1121

9、303131水驱采收率的计算:=0.7045表5 ASP驱油采收率记录表注入时间min122.3333.333.6744.33注入压力MPa0.08710.09690.09900.10260.10510.10710.10970.1228出水量ml47.58.510.511.512.512.514出油量ml11.51.51.51.51.51.51.5ASP驱油采收率计算:E=0.1154表6后续水驱油采收率表出水时间min357101520注入压力MPa0.12250.13990.15960.17470.18550.0961出水量ml101420293957.5出油量ml0.5111.555.5

10、后续水驱采收率计算:E=0.4783ASP最终采收率计算:E=0.8523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相比纯水驱采收率,ASP最终驱油采收率显著提升,可见ASP驱油效果要比纯水驱油效果好很多。六、思考与讨论1.驱油体系粘度选取依据是什么.答:驱油体系粘度选取依据是:原油粘度,岩石外表润湿性,地层渗透率等。2.ASP体系驱油的EOR机理有哪些,本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答:ASP体系驱油的EOR机理有:1、外表活性剂以及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响生产石油酸皂吸附在油水界面,使其界面力下降,毛细管数增加。2、通过改变碱的浓度可以调节产生最低界面力的最正确含盐度,使外表活性剂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产生超低界面力。

11、3、碱与地层中的高价阳离子反响,可除去地层中的二价阳离子,防止这些硬离子使外表活性剂失活或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外表活性剂,提高外表活性剂的效率。4、外表活性剂、聚合物和碱产生协同效应,使界面力降至最低,并扩大低界面力的外表活性剂围。5、聚合物可提高水相的粘度,改善了油水流度比,尽管由于聚合物的吸附使溶液粘度下降,但吸附降低了高渗层的渗透率,可以调整注入水的剖面,不仅使ASP涉及系数增大,而且在ASP溶液的前面形成了富油带,提高了油相的流动能力,降低了水相相对渗透率。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岩层水润湿,水驱油后有大量剩余油,注入一段塞ASP局部剩余油被驱出,后续水驱油驱出大量剩余油剩下小局部剩余油。ASP驱油效果比纯水驱有效果好。.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