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90719689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化学品英文名称 :Carbon monoxide and bydrogen mixtures企业名称:地 址:邮 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1产品推荐用途:中间产品制作甲醇、无水氨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度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健康危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

2、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 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 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 50%。环境危害:对大气造成污染。GH光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2013 30000.29-2013)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 体,压缩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标签要素:象形图

3、: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度易燃气体;内含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禁止使用宜产生火花 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未适当通风前,禁止进入使用区域和贮存区域。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可用水、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如发生泄漏,加强通风扩散。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安全储存:储存于通风阴凉处,远离火种、热源。与强氧化剂分开储存保持容器

4、密封,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设计工作压力。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废弃处置: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口混合物V/危险组分浓度,CAS No.H2371333-74-0CO30630-08-0CO8124-38-9N2237727-37-9CH1.274-82-8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意义眼睛接触:无意义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 难,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 入:无意义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 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

5、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 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 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 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 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 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 50%。部分 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 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对施救者的忠告:救助者应当穿防静电工作服,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 呼吸器。医生的特别提示:移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就医。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

6、人工呼吸 和胸外心脏挤压术。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如发生火灾,可用水、干粉、二氧化碳灭火。消 防人员或正压自给式呼吸器从上风向进入火场,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如发生泄漏,加强通风扩散。如果管 道阀门已损坏或是容器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其次再扑灭泄 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 但应用水冷却罐体。特别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 燃烧爆炸。特殊灭火方法:使用蒸汽隔离空气。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穿防静电工作服,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 吸器。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

7、程序:切断火源。迅速撤离 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安全地带, 并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 入。应急处理人员或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有可 能将漏出气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环境保护措施:扑救火灾产生废水回收。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将漏出气装设适 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处理现场,禁止一切火源。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储罐露天存放,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安全培 训,经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操作。远离火种、热源,工作现场严禁吸 烟;严禁敲砸设备、管道、开关阀门不得过快、过

8、猛、过紧,严禁超 压、超容量。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接地线合格,防止静电 积聚。在泄漏、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 下抢救或撤离。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不宜超 过30C;禁止和强氧化剂同库储存,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 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时应轻装轻卸, 防止容器及附件破损。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3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侬度)(mg/m):20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监测方法: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GB/T 160.29 , 一氧化碳和二

9、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生物限值:无资料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方法: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手防护:戴防火手套眼睛防护:无意义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特殊防护措施: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pH值:无资料沸点、初沸点和沸程(C) : -252.882爆炸上限 (V/V): 72.0蒸气压(KPa):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 1.05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分解温度(C):无资料蒸发速率:无资料临界温度(C):无资料气味:无味熔点/凝固点(C) : -259.125

10、闪点(C) : -218爆炸下限(V/V): 7.0蒸气密度(空气=1): 0.8溶解性:无资料自燃温度(C) : 600气味阈值:无资料易燃性:易燃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在常规使用和存储条件下处于稳定。危险反应:与强氧化剂接触会造成剧烈或爆炸性的反应。应避免的条件:火花、高温、明火或点火源。不相容的物质:强氧化剂。危险的分解产物:二氧化碳、氮气预期用途:用作原料制作甲醇、无水氨可预见的错误用途:无详细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LC50:大鼠吸入(ppm /4h) 1807;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

11、: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50Ppm(24小时,孕122天),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25Ppm(24小时,孕718天),致胚胎毒性。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一一次性接触: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一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一残余废弃物:尽一切可能回收利用;不可利用则采用控制焚烧法处 置。一受污染

12、的容器和包装:空容器可能会含有有危害的残留物。 如果可 能的话,退还给供应商以便重新利用。绝对不要焊接、切割或磨擦空 容器。废弃注意事项:该混合气中有的物质对环境有害,并避免对周围大气 环境的污染。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K) : 1953联合国运输名称:压缩气体,毒性,易燃,未另作规定的。联合国危险性分类:主要危险2.3;次要危险2.1包装标志:毒性气体、易燃气体包装类别:H包装方法:钢制气瓶海洋污染物(是/否):否运输注意事项:(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 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

13、)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 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在传 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梢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 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 防止滚动。禁止与强氧化剂一起运输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 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生产法(20

14、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 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 日起施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动部发 423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53号 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2009)、危险货 物包装标志(GB190-200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15098-2

15、008)、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 和标签规范(GB 30000.2-201330000.29-2013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毒性气体,第 2.1类易燃气体。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其它重要信息: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参考文献:化学危险品最新实用手册,劳动部劳动情报文献中心组织编写,刘德辉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修改说明:本SDS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 目顺序(GB/T 16483-2008)及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T17519-2013)编制;本SDS中化学品的GH册类是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 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201330000.29-2013 )等自 行进行的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