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机场设计说明文书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0623029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7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机场设计说明文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我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机场设计说明文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我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机场设计说明文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我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机场设计说明文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机场设计说明文书(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设计说明设计阶段:施工图某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项目场道工程版本号: 01设计号:(09)22-4-1日期:2010年11月1 设计依据1.1 设计依据1、 某省机场集团某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承担某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设计合同;2、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某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3、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关于某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评估专家组意见;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某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5、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某龙洞堡机场总体规划报告(2005年9月)及

2、修编报告;6、 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关于某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飞行区工程初步设计的评审报告;7、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某龙洞堡机场扩建飞行区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1.2 基础资料1、 某新宇勘察测绘某2008年提供的某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项目1:1000方格网地形图电子文档;2、 某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年8月提供的某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项目1:1000方格网地形图电子文档;3、 某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配套南站坪岩土工程勘察(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某,2007年11月);4、 某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北航站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南勘察某,2008年12月);5、 某龙洞堡机场

3、二期扩建工程南区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中南勘察某,2009年5月);6、 某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配套南站坪补充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某市勘察研究院某,2010年6月);7、 某龙洞堡机场扩建项目地基处理及土石方工程相关技术方案讨论会会议纪要(2010年10月27日);8、 经各驻场单位确认的穿越机坪区域的各种管线位置图;9、 扩建区域现有飞行区内竣工资料。1.3 技术标准和规X1、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06);2、 国际民航组织机场附件十四第四版;3、 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规X(MH/T5004-2010);4、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设计规X(

4、MH5010-1999);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X(JTG F40-2004);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X(JTJ D40-2002);7、 民用机场飞行区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施工技术规X(MH5006-2002);8、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X(MH5011-1999);9、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X(JTG D502006); 1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11、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1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13、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14

5、、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1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 1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X(JTJ 0342000);17、 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 F40-01-2002);18、 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JT/T534-2004);19、 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X(MH5014 -2002);20、 民用机场飞行区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规X(MH5005-2002);21、 岩土工程勘察规X(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22、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GJ051-93);23、 公路设计手

6、册路基(第二版);24、 公路路基设计规X(JTJD30-2004);25、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GB50007-2002);2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X(JGJ79-2002);28、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X(JTJ 017-96);2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99);30、 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31、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MH/T7003-2008);32、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消防设施(MH/T7015-2007)。2 设计X围本项目设计X围为龙洞堡机场新某站楼的空侧站坪、货运区东侧的远机位机坪、滑行

7、道、特种车辆通道、围场路、围界、排水沟等。3 扩建区域现状某龙洞堡国际机场位于某市东郊约11km的龙洞堡地区南明河支流鱼梁河上游右岸小支流的分水岭地带,距某市公路距离约14km。现有某市东出口线快速路、某市外环线西南段和湘黔公路改线段从场区南侧通过。某龙洞堡国际机场现有飞行区等级为4E。机场跑道长3200m,道面宽45m,两侧道肩宽7.5m。跑道中心点坐标为东经1064803,北纬263218,磁向11191,其01号跑道和19号跑道均为I类精密进近跑道。道面厚度设计机型为A300,验算机型为B747-400。道面等级序号P值为71/R/B/W/T。跑道两端各设净空道310m150m。跑道最高

8、点(南端)标高1138.89m。机场现有航站楼34923m2、机场站坪现有停机位达到25个,其中,近机位8个,配备6座登机桥,分别位于现有航站楼南北两侧,可以停放B767-300、B757-200型飞机;在平滑和站坪扩建工程中在现有航站楼东侧增加两个D类飞机机位,考虑机场升级改造的需要,调整其中一个机位为E类飞机机位,将原3号机位调整为C类机位;远机位17个,位于现有候机楼北侧和南侧以及平滑西侧,分别可以满足10架B737-800、6架B737-300飞机和1架公务机自滑进出的需要。扩建区域位于现有航站楼指廊以北和以南区域、扩建货运区以东和以北区域,包括现有远机位机坪、南航维修机坪、各驻场单位

9、办公区以及部分场外的农田和道路。3.1 气象条件某地区气候温和,多阴雨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阴天最多的地区。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4.7;年绝对最高气温为32.5;年绝对最低气温为-6.6;最热月日平均最高气温为26.9。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981.7mm;日最大降水量为133.1mm。相对湿度多年年平均为78%。多年年平均雷日数为44.3天;月最多雷日数为18天。多年年平均雾日数为22.4天;月最多雾日数为12天。多年年平均冰雹日数为0.6天;月最多冰雹日数为2天。多年年平均冻雨日数为4.3天;月最多冻雨日数为7天。南风(110-280方向)占32.3%,北风(290-100方向)占49.

10、0%;风速小于7m/s的占98.87%,其中静风占12.02%,13m/s的风占67.17%,45m/s的风占14.76%。风向、风速对机场飞机运行影响不大。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2.1场区地质构造特征某市地跨杨子准台地的黔北台隆和黔南台陷两个次级构造单元,构造变形复杂,燕山运动形成区内构造骨架,其早期主要影响经向构造体系,晚期主要形成新华夏(北东向)构造体系。两大构造体系的空间展布规律控制了地层岩性的分布格局,主要褶皱及断裂有长顺箱状复背斜、某槽形复向斜、龙里箱状复背斜、永乐堡向斜及白岩关断层、沙子哨断层、落刀井断层等。南扩建区域场地位于永乐堡向斜西翼,场地及附近无断层通过,地表为第四系

11、回填土层、第四系残积红粘土组成,局部基岩裸露。北部为回填土层(根据邻近的南站坪报告资料及现场观测),北部回填边坡的斜坡部位有小规模松动块石、碎石分布,下伏有硬、可塑红粘土及基岩层,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薄层状石灰岩和某组(T1a)白云岩,基岩呈单斜产出,倾向157o 159o,倾角12o15o。北扩建区域场地位于永乐堡向斜西翼,场地及附近无断层通过,地表多为第四系填土层,局部基岩裸露,填土有的是回填时间大于10年碎石土,而有的是为新近才回填土(垃圾土),局部回填边坡部位有小规模松动块石零星分布,下伏有硬、可塑红粘土及基岩层,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薄层状石灰岩,基岩呈单斜产出

12、,倾向159o,倾角15o。3.2.2地形、地貌南扩建场区属洼地、峰林缓坡地形,场地处于一南东北西向岩溶冲沟的顶部,总体地势为四周高,中间低。场地内地形高差较大,最高点在场地北面的ZK6孔附近,高程1129.88m左右, 最低点在场地中部的的ZK19孔附近,高程1087.00m左右,最大高差达43m。北扩建场区地处某岩溶盆地边缘地带,为溶蚀地貌类型,亚类型为溶丘凹地地貌。场区属峰林缓坡地形,场地处于一南东北西向岩溶冲沟的顶部,总体地势为南东面高北西面低,场地内地形高差较大,最高点在场地东面搅拌站附近,高程1133.5m左右,最低点在场地北西面大关口永富砂厂附近,高程1081.5m左右,最大高差

13、达52m。3.2.3地层结构根据勘察报告,南扩建区域:场地地层由杂填土、素填土、碎石、红粘土及下伏三叠系下统大冶组薄层状石灰岩和某组(T1a)白云岩组成,场地岩土单元从上到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Qml):由灰、灰黄色粘土,含少量碎石、砖块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厚6.60m。仅在场地东面局部见及。2. 素填土(Qml):褐黄色,由粘土夹少量碎石、块石等组成。分布于扩建区南部的素填土厚2.6018.50m,主要为褐黄色粘土夹碎石、块石等组成,为新近回填土,现在仍然在回填,回填方式为抛填,回填时未经筛选、夯实碾压,结构松散。3.碎石(Qml):由灰色石灰岩块石、碎石夹少量粘土组成,结构松散。主要

14、分布于场地北面的回填边坡的斜坡部位(区)及区的局部地段,厚0.5018.0m。4、红粘土(Qel): 残积成因类型,为碳酸盐岩的风化产物,褐黄色,土质均匀细腻,切面光滑,粘性好,含黑色铁锰质氧化物,结构致密,厚0.322.0m。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地势低凹地带及场地南面。根据含水比可进一步分为硬、可塑二个亚单元。现就上述各区红粘土情况分述如下:(1)场地中部地势低凹地带: 硬塑状,厚0.314.30m;可塑状,厚5.8010.10m。 (2)场地南面: 硬塑状,厚07.80m。5基岩:三叠系下统大冶组薄层状石灰岩和某组(T1a)白云岩,基岩面起伏较大,局部地段零星出露地表,中等风化程度,岩质

15、较硬,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及块状。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4.0834.64MPa,为较硬岩,岩体较破碎,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X(GB50021-2001)表3.2.2-3,岩体质量等级为类。北扩建区域:场地地层由碎石、素填土、碎石土、耕植土、红粘土及下伏三叠系大冶组薄层状石灰岩组成,场地岩土单元细分如下: 1. 碎石(Qml):由灰色石灰岩碎石组成,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场地北面的大关口永富砂厂内,为开采打砂石时形成,厚0.303.50m,一般小于1m。2.素填土(Qml)(垃圾土):由灰、灰黄色粘土夹碎石、块石及建筑垃圾组成。主要分布于场地西面倒土场内及北部打石场的局部地段,为新近回

16、填土,现在仍然在回填,回填方式为抛填,回填时未经筛选、夯实碾压处理, 结构松散,厚0.5032.40m,一般1830m。3、耕表土(Qpd):褐黄色粘土,含植物根系, 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地势低凹地带,厚0.301.00m,一般0.50左右。4、碎石土(Qml):由褐黄、灰黄色可塑红粘土夹碎石、块石组成,碎石、块石成份为中风化石灰岩,呈棱角形,粒径为2050300150mm,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080%。据调查,该碎石土层于1994年回填。回填材料为机场及附近工地平整场地时的挖方弃土或岩块,回填时未经人工筛选、夯实,但进行了碾压处理,0.30m已上呈松散状态,以下呈稍

17、密中密状态。该层主要分布场地东面南段及场地南面。场地东面南段厚度较大,厚4.2032.50m,一般1220m;场地南面厚度较小,厚0.5013.00m,一般26m。5、红粘土(Qel): 残积成因类型,为碳酸盐岩的风化产物,褐黄色,土质均匀细腻,切面光滑,粘性好,含黑色铁锰质氧化物,结构致密,厚014.40m。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北面及场地中部地势低凹地带,其场地西面、南东面仅局部见及,且埋藏深度较大。根据含水比可进一步分为硬、可塑二个亚单元。6基岩(T1d):场地基岩岩性为三叠系大冶组薄层状石灰岩,基岩面起伏较大,零星出露地表,中等风化程度,岩质较硬,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及块状。岩石单轴饱和抗压

18、强度标准值frk=34.34MPa,为较硬岩,岩体较破碎,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X(GB50021-2001)表3.2.2-3,岩体质量等级为类。3.2.4地下水根据勘察报告,南扩建区域地下水情况如下:按场区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岩溶裂隙水,前者属浅层地下水,埋藏于杂填土、碎石土层中,无统一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影响,水量较小;后者属潜水类型,具有自由水位面,地下水随季节变化较大。拟建场地所处地势较高,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水,水位较深。钻探结束后,对所有钻孔进行了水位观测,为干孔,钻探深度内未遇地下水。北扩建区域地下水情况如下:按场区地下水的埋藏条

19、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层的溶蚀裂隙水,前者属浅层地下水,埋藏于素填土及碎石土层中,无统一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影响,水量较小;后者属潜水类型,具有自由水位面,地下水随季节变化较大。拟建场地所处地势较高,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层中的溶蚀裂隙水,属潜水类型,贮存于基岩溶洞裂隙中,局部地段岩溶洞隙较发育,水量相对较大。场地在枯水期丰水期的水位高程为1066.031069.03m。目前场地未遭污染,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低矿化的SO4HCO3Ca型,对砼不具侵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不具腐蚀性。3.2.4岩溶1、南扩建区域施工钻孔94个,有1

20、孔见岩溶裂隙,根据DB22/46-2004第7.1.3条, 场地岩溶微发育。场地中发育的岩溶洞隙主要表现为浅表顺层裂隙溶洞。2、北扩建区域该场地下伏基岩为薄层状石灰岩,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揭露,施工钻孔336个,有26孔见岩溶裂隙,见洞率7.7%,场地岩溶微发育。场地薄层状石灰岩属可溶盐类岩石,场地中发育的岩溶洞隙主要表现为浅表顺层裂隙溶洞。由于地下溶洞大多被密实的硬或可塑粘土充填,无被水冲蚀的可能的部位,因此,对被密实的硬或可塑粘土充填的溶洞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而在ZK216钻孔处揭露有一高3.30m的空洞,顶板厚2.90m,埋置深度3.70m; ZK221钻孔处揭露有两个高分别为

21、2.2m、6.00 m的溶洞,顶板厚度分别为1.50m、0.40m,埋深分别为17.60m、20.20 m,溶洞内充填流塑粘土,溶洞高,洞径大, 充填物为流塑粘土,对场地的稳定性不利。3.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3.3.1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根据本次勘察所取得的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1、 南扩建区域、站坪区表3.3-1站坪区岩土单元地基设计参数表 参 数岩土层容重(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承载力特征值fa(kPa)内摩擦角(度)内聚力(kPa)压缩模量(MPa)碎石土层17.5180261210.6素填土14.065128.52.5可塑红粘土17.21604.5414.5中风

22、化白云岩26.983000、建筑区表3.3-2建筑区岩土单元地基设计参数表 参 数岩土层容重(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承载力特征值fa(kPa)内摩擦角(度)内聚力(kPa)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o (MPa)杂填土16.2801684.5碎石18.1220308.523.9硬塑红粘土17.872036.648.696.46可塑红粘土17.101685.242.015.30中风化石灰岩27.1434002、北扩建区域表3.3-3北扩建区岩土地基设计参数表 参 数岩土层容重(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承载力特征值fa(kPa)内摩擦角(度)内聚力(kPa)

23、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o (MPa)耕植土16.0100525素填土16.2781684.4碎石土18.1220308.523.9硬塑红粘土17.29207749.217.46可塑红粘土17.131625.440.035.40中风化石灰岩27.2334003.3.2地震效应评价及场地类别1、南扩建区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2001),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站坪区场地属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属可建筑的一般性地段。建筑区场地缓坡及丘陵地带,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其他地段

24、属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属可建筑的一般性地段。2、北扩建区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2001),拟建场地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区属溶丘凹地地貌,场地属峰林缓坡地形,无发震断裂通过,属可建筑的一般性场地。(1)场地中处于大关口永富砂厂内,中等风化石灰岩裸露地表,建筑场地类别为类。(2)场地中位于场地中、北部的缓坡及丘陵地带, 地表多为硬塑红粘土,部分地段中等风化石灰岩裸露地表。该场地覆盖层平均厚度小于5m,该场地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3)场地中位于场地西面倒土场内,为新近回填的素填土层,该场地属软

25、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4)场地中位于场地中部地势低凹地带,为原农场的菜地,地表主要为耕表土层,下伏地层主要为硬、可塑红粘土。该场地属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5)场地中位于场地东面南段和南面, 为回填时间大于10年的碎石土层(稍密),碎石土厚220m,平均厚度大于5m,该场地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3.4主要建筑材料水泥、钢材:某地区水泥、钢材供应稳定,品种丰富,质量较好,完全能够满足机场建设的需要。碎石:通过我们对机场附近的料场现场踏勘调查,开山采石的碎石质量可以满足机场工程细骨料技术要求。中砂:由于当地的中砂无法满足道面用砂的使用要求,考虑外地运进,参考上期平滑扩建的

26、情况,道面用砂可从某某运进,其质量和数量都能够保证机场的需要。4 土石方工程本项目土石方工程设计X围主要包括扩建区域的地势设计及土石方工程量计算。4.1 地势设计的原则本项目地势设计主要考虑:(1)坡度设计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符合使用要求,保证飞机运行安全;(2)场区地势起伏较大,排水量大,地势设计与机场排水相结合,必须保证场内排水顺畅;(3)扩建区域与现有南航机坪、老候机楼前机坪和北侧机坪、以及滑行道等现有设施能够顺利衔接,同时与新航站楼及规划设施(如新航站楼前的停车场、高架桥、进场路等)能够顺利衔接,还要与规划货运区能够顺利衔接。(4)综合考虑旧道面处理的情况,尽量减少因地势设计对道面的处

27、理,避免改造地下管网;(5)尽量减少场区土方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4.2 地势设计方案本次扩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各自独立成系统,只是北侧扩建区域有一部分的水量要汇入南部下游排水系统。考虑到本次站坪设计的限制条件较多,故对站坪的各个功能分区作了划分。具体方案如下:1、南侧扩建区域南侧扩建区域主要是远机位机坪、货运区和航空油料加油站,在设计时分析现有航站楼南侧机坪的地势情况以及平滑的地势,结合现有排水设施的情况下,此区域方案设计如下:查阅上期平滑扩建的设计资料,尽量符合上期机场建设的总体规划原则进行地势设计,并考虑到以后机坪继续向南发展的要求,机坪处地势统一坡向飞行区内,即坡向现有平滑方向,这样可

28、与现有航站楼南侧的机坪地势保持一致,综合坡度一般控制在0.5%左右,以利于排水和便于飞机停放,土面区的坡度考虑不大于2.5%。此区域雨水考虑汇入滑滑之间的排水沟中,收集后排入二号出水口。本次设计只考虑对南侧扩建区域的货运区和航空油料加油站进行初步平整,由于此处地势比较低洼,大部分为填方区,在地势设计时,我们考虑此区域的地势向飞行区外侧降坡以节省土石方量,地势设计综合坡度考虑为0.5%左右。平整区域外考虑1:2放坡,参照上期平滑扩建工程的经验,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在一些放坡区域考虑反压平台,具体见地基处理工程内容。2、北侧扩建区域北侧扩建区域主要是新某站楼机坪和贵宾停车场区域,在设计时分析现有航

29、站楼北侧机坪的地势标高以及南航机坪的地势标高,并考虑航站楼方案的情况,以及老航站楼前停车场与新建停车场的衔接问题,并要考虑排水设施布置的情况,由于北侧扩建区域地势设计受限制的条件较多,此区域方案设计比较复杂,具体如下:(1)考虑到此区域现有机坪道面南北高差较大,坡度为9%,新航站楼与老航站楼衔接,标高不能满足在同一高度上,即1130.3米。对此区域充分分析,为消化南航机坪和老航站楼北侧机坪高差4米的情况,综合考虑远期航站区继续向北发展的规划,本期方案设计考虑打掉一部分南航机坪道面,尽量降低南航机坪的标高,这样南航机坪与扩建机坪相接处将形成台阶,可以停放的机位将由6个减少到5个且只能从跑道端的联

30、络滑行道进出,将来随着机场业务量的发展如果需要两条连通至跑道北端头的平行滑行道,可以和南航协商后调整目前台阶以北段滑行通道的标高,保证飞机能够通过该滑行通道滑到跑道北端。在航站楼方案中考虑新老航站楼的连廊采用0.5%的坡度衔接,航站楼的主楼标高控制在1130.75米,B、C指廊考虑不在同一个标高上,B指廊标高控制在1130.75米,与主楼标高一致,主楼与C指廊之间的连廊标高控制在1130.75米;C指廊东端标高为1131.25米,其设置坡度为0.31%。这样就可以消化掉南北站坪之间4米的高差。(2)在规X允许的条件下,停机位处地势综合坡度一般控制在0.7%左右,以利于缓解此区域南北两侧机坪的高

31、差;(3)道面边与航站楼车道边之间的综合坡度一般控制在0.5%2.6%,以便于缓解南北两侧机坪的高差;(4)新建道面其余部分坡度主要考虑站坪自身排水和站坪滑行通道最大坡度的限制,其坡度一般在0.35%1.2%左右;(5)地势设计时尽量使排水沟的位置避开站坪滑行通道,同时考虑和已有排水系统的顺接;(6)C指廊北侧的站坪要考虑以后机坪继续向北规划发展的情况,机坪坡度控制在0.4%0.7%之间;(7)新航站楼前的贵宾停车场区域地势设计本次考虑初步平整,在结合航站楼标高、飞行区标高以及原有建筑物和道路的标高情况下,新建停车场坡度控制在0.5%1%之间。(8)本区域地势设计时考虑绝大部分雨水通过排水沟收

32、集后排入新建的北出水口,小部分雨水通过汇流排入二号出水口。(9)平整区域X围外采用1:2放坡,参照上期平滑扩建工程的经验,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在一些放坡区域考虑反压平台,具体见地基处理工程内容。贵宾停车场区域的暂时不考虑放坡,此区域的土石方工程结合高架桥、道路、轻轨、地铁以及停车场一并考虑,同步施工。利用指挥部提供的1:1000方格网地形图,通过计算,确定北扩建区域地势设计方案,航站楼2个指廊室外标高为1130.75m1131.25m,停机位区域综合坡度控制在0.7%以内,滑行通道部分综合坡度控制在1.2%以内。4.3土方工程主要工程数量根据地形图和地勘资料,按上述的控制点高程结合现有原地面标

33、高,通过20m20m方格网计算出南北扩建区域道槽区、土面区和建筑区的土石方工程数量。本次设计场内挖除草皮土和杂填土厚度为0.2m,挖除草皮土和杂填土92832 m3,图纸计算挖方和挖土质台阶共79621m3;填方总方量为7613049 m3,其中道槽区:98区填方为1067596m3,93区填方为2496165 m3,建筑区(95区)填方为2726255 m3,其他土面及接坡区(90区)填方为1173033 m3。北区试验延伸段(B、C指廊间)已完成道槽填方60万立方米(压实度93%),因此南北区域实际填方量为7013049立方米。4.4土石方调配由于本次平整场地主要是填方,场区内土方无法平衡

34、,本次设计图纸整个土石方工程需要外借土6933428m3,借土地点的选择十分重要。通过现场踏勘,在跑道东侧有4个山头可作为本次扩建填料借方区的一部分,考虑远期二跑道的总体规划,根据现有跑道的标高(南端点1138.88m,北端点1137.12m),取土区标高控制在1140m以上。由于本次填料取土区域还未做针对性勘测,根据前期扩建项目的经验,取土区的地质地貌与上期扩建取土区同属一种类型,顾本次填料取土区的土石比暂按1:9考虑。根据龙洞堡机场扩建指挥部的意见,场区回填料的调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4.5土石方工程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 填筑体、挖方及零填区土基顶面密实度标准根据扩建区域岩土工程勘察报

35、告,结合上期平滑扩建的经验按重型击实标准,土方压实标准见表4-1:表4-1 土方压实标准分区土基顶面以下标高(cm)密实度道槽区填方04000.984000.93挖方及零填0300.98土面区0H0.90建筑区0H0.95注:表中H为填筑体高度。2、施工准备首先搭设临时施工设施,再清除场区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3、填方区施工填方施工前土基作业区及借土区的草皮土、种植土、腐植土、树丛、树根、淤泥等以及各种建、构筑物应清除干净。4、挖方区施工根据地势设计图,开挖至设计标高,道槽区再碾压到0.98(土面区0.90)的密实度。5、地基处理工程5.1场区地基功能分区根据机场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本期总平面规

36、划图,本次建设工程按照用地功能不同将场地分为道槽区等5个分区,见表5.2-1。具体分区的X围见地基处理图。表5.1-1扩建区功能分区序号分 区X 围(1)道槽区(包括道面影响区)道槽区的X围,按道肩两侧各向外2m,以1:0.75向两侧放坡所确定的X围(南站坪区考虑今后站坪的扩建方向,因此根据初步设计专家的评审意见,将道槽区的X围作了适当放宽。)(2)边坡区边坡区的X围,根据填方高度和原地基的实际条件,通过具体分析确定。在本设计中边坡稳定影响区规定为特殊土面区。当填筑体边坡坡向与原地面(冲沟)坡向相同时,规定为顺坡土面区;边坡坡向与原地面坡向不同时,规定为逆坡土面区。(3)土面区道槽区以外工程部

37、分为土面区,本设计中不包括边坡稳定影响区。(4)航站楼建筑区航站楼回填地基因有特殊要求,因此这里单独划分。(5)一般建筑区除航站楼外的其他建筑区。5.2地基处理技术指标5.2.1沉降变形要求工后运行期(按使用年限20年计)沉降量和差异沉降按表5.1-2考虑。土石方填筑后应有一定的自然密实周期,一般应不少于一个雨季。实际工程中,在施工期间和工后进行沉降和变形监测,通过沉降观测来确定预留沉降期。表5.2-1 工后运行期沉降量和差异沉降要求序号分 区工后运行期沉降量(按使用年限20年计)工后运行期差异沉降道槽区20cm1.5土面区30cm建筑区20cm注:以上指标参照某新机场指标制定;对建筑区的指标

38、是针对建筑区的土石方填筑体整体而言,不针对建筑物的地基;对建筑物地基的要求详见建筑工程的相关图纸文件。5.2.2边坡稳定性系数填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正常工况下不小于1.30,暴雨或连续降雨工况下不小于1.15。由于场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因此没有考虑地震工况。5.2.3地基反应模量按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规X(MH/T5004-2010)的相关规定,确定地基顶面的地基反应模量50MN/m3。5.2.4土石方填筑要求表5.2-2 土石方填筑体分 区设计标高以下深度要求(m)压实度(%)固体体积率(%)道槽区填方0498834H9383挖方及零填00.39883土面区、边坡区填方0H9077挖

39、方及零填00.39077航站楼建筑区和一般建筑区填方0H9583挖方及零填00.39583注:H为填筑高度。道槽区、土面区、边坡区指标参照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规X(MH/T5004-2010)制定。由于本次扩建工程土石方料源来源复杂,因此将道槽区设计标高以下4.0m深度内的土石方压实度作了适当提高。建筑区指标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GB50007-2002)制定。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GB50007-2002)中,其压实填土地基分为“在地基主要受力层X围内”和“在地基主要受力层X围以下”两种部位,不同部位规定了不同的压实指标,这里按“在地基主要受力层X围以下”的压实度考虑,对“在地基

40、主要受力层X围内”的填筑体指标,在建筑工程中根据单体建筑的特征单独考虑。5.3场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设计思路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条件(见上述章节)分析,本次扩建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高填方及地基的稳定性问题、高填方及地基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岩溶问题。按不同的工程部位及功能分区,这里一一进行分析评价。5.3.1南站坪道槽区分析及设计思路南站坪道槽区以填方为主。主要的问题是原地面的素填土问题:原地面为前期建设的素填土,密实度达不到道槽区要求;特别是国航弃土场,其素填土最厚20m,且物质成分复杂,结构松散,极不均匀,若不处理将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本次设计针对素填土的厚度采用不同能级的强夯进

41、行处理,并在国航弃土场区域铺设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以消除不均匀沉降。设计思路:本方案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强夯在在素填土上部形成一个密实的“硬壳层”,以此作为道面结构的稳定持力层。国航弃土场素填土最厚20m,虽然强夯的影响深度不能将20m的素填土全部有效密实,但在上部一定深度密实后(国航弃土场区采用6000kN.m能级的强夯),容重增加,对下部没有有效密实的素填土的预压效果增加,可加速下部素填土的沉降速率。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素填土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但由于素填土物质成分的复杂性,不均匀沉降还是可能产生的,因此考虑在该部位土石方顶曾铺设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以消除不均匀沉降。5.3.2南建筑区(货运区及航油站)分

42、析及设计思路南建筑区(货运区及航油站)全部为高填方,最大填方高度都超过40m,而上部将修建货运库及航油站。本次土石方工程对货运库及航油站部位只是进行场地平整,修建建筑物时还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地基处理。但由于建筑物对沉降要求高,而货运区及航油站区又都是高填方,因此这里按照建筑规X将南建筑区的土石方密实度全部要求达到95%以上,以减少下一步建筑物地基处理的难度,尽可能消除高填方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5.3.3南站坪边坡区及航油站边坡区分析及设计思路南站坪边坡区和航油站边坡区为一个整体,因此这里一并说明。该区最高填方超过46m,边坡区地基主要为软塑可塑状红粘土。经稳定性计算,若不处理,

43、填方边坡将不稳定。该区填方高,且填方体规模大、地基最为软弱,是本次扩建项目岩土工程问题最为突出的部位。该区处理的重点是加固红粘土。设计采用的方法是:将表部长期受水浸泡的软塑状红粘土清除;红粘土厚度较小的采用置换处理;红粘土厚度较大的采用碎石桩处理;同时采用反压平台进行防护。5.3.4南建筑区(货运区)边坡区分析及设计思路南建筑区(货运区)边坡区高填方边坡超过35m,高填方边坡地基处在一个溶蚀洼地中,地表分布有约5m厚的人工素填土。由于人工素填土成分十分复杂,力学性质难以准确掌握,因此本次设计采用置换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对象为人工素填土层,采用块碎石填料强夯回填。5.3.5航站楼建筑区分析及设计思

44、路航站楼建筑区大部分是高填方。根据航站楼建筑结构设计,航站楼处于高填方的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确定的施工方案为先回填,然后机械成桩。根据2010年10月27日技术论证会的研究结论,为了保证机械成桩,同时控制桩间回填土的沉降,确定航站楼回填料采用土石混填料,土石比为7:3,最大粒径不能超过15cm,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5%,采用分层振动碾压回填。5.3.6北站坪道槽区分析及设计思路北站坪道槽区原地面地形起伏很大。原地面地势低处将形成高填方(目前试验段已在地势低处填筑至1125.0m高程左右)。其他地势较高处为前期建设的素填土,最厚超过20.0m。该区主要的问题是道槽区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对前期建

45、设的素填土区根据素填土厚度不同采用不同能级的强夯处理;回填料采用块碎石强夯处理密实。5.3.7北站坪边坡区分析及设计思路北站坪边坡区为高填方边坡,最高超过50.0m。高填方为顺坡填筑,且边坡区坡脚位于一个岩溶洼地中,地基表层为可塑状红粘土。经计算,若不进行必要的处理,高填方体将沿可塑状红粘土产生滑移失稳。设计采用的方法是:将边坡区可塑状红粘土开挖置换,然后在坡脚部位设置一个小规模的反压平台。5.3.8全场岩溶分析及设计思路根据勘察报告,扩建区为岩溶微发育区。扩建区X围内地表没有需要处理的漏斗、落水洞或外露溶洞。扩建区X围内揭示的隐蔽溶洞除北区ZK216钻孔溶洞为无充填外,其余均为全充填。经稳定

46、性评价,在目前揭示的隐蔽溶洞中,只处理ZK216钻孔溶洞。设计采用的方法是:开挖溶洞顶板,然后采用块碎石强夯回填。若在施工过程中揭示发现有其他隐蔽溶洞,则用相同的方法处理。若必要,需要进行施工勘察,再根据施工勘察结论重新制定处理方法。5.3.9全场填筑体与原地面搭接部位分析及设计思路因本次扩建区地形起伏较大,填筑体与原地面搭接面较多。若对搭接面处理不到位,将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产生填方体的顺层滑移。填筑体与原地面搭接面应严格做好搭接台阶,并做好补强措施。5.4地基处理设计本次原地面地基处理可分为强夯区、置换区、碎石桩区。各种方法的处理X围详见“基施-02地基处理平面图”。5.4.1原地面强夯设

47、计参数表5.4-1 原地面强夯处理设计参数部位分区碎块石垫层厚度(m)夯型单击夯击能(kN.m)夯点间距夯点布置夯击遍数单点击数停夯标准原地面松散土层厚度6m1.0点夯30004.0m正方形1遍1416停夯标准:打够设计夯击数;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10cm(6000kN.m) 8cm(4000kN.m)8cm(3000kN.m)3cm(满夯)满夯1000d/4搭接搭接型35松散土层厚度68m1.0点夯40004.0m正方形1遍1416满夯1000d/4搭接搭接型35松散土层厚度8m1.0点夯60004.5m正方形1遍1416满夯1000d/4搭接搭接型35备注:原地面强夯处理X围详见“基施-0

48、2 地基处理平面图”;南区高填方边坡强夯垫层为2m(详见图纸说明)。5.4.2原地面碾压设计参数除强夯区、置换区、碎石桩区以外的区域为碾压区。设计参数如下:表5.4-2 原地面碾压处理设计参数碾压方法机 具走速(km/h)碾压遍数振动碾压50T振动压路机368遍5.4.3原地面置换设计参数本次施工设计考虑的原地面置换区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南站坪边坡置换区;二是南站坪道槽置换区;三是南建筑区边坡置换区;四是北站坪边坡置换区。(1)南站坪边坡置换区:置换对象为表部粘土。置换区需要置换至基岩。置换基坑边坡坡比以保证基坑稳定为原则,可考虑为1:0.51:0.75。置换料采用硬质块碎石填料,置换基坑开挖后

49、应立即回填,并对回填料采用3000 kN.m强夯。强夯参数参照表5.4-4。(2)南站坪道槽置换区:置换对象为表部松散素填土,置换深度为道槽土基设计标高下1m。然后采用碎石填料碾压回填。(3)南建筑区边坡置换区:置换对象为表部松散素填土。(4)北站坪边坡置换区:置换对象为表部红粘土。5.4.4原地面碎石桩设计参数表5.4-3 碎石桩参数分区工艺桩径(mm)桩长(m)桩间距(m)布置形式碎石桩区振动沉管法500至基岩1.5等边三角形备注:碎石应采用硬质岩材料,粒径不宜大于5cm,含泥量不超过5%;碎石桩深度应尽量打至基岩,根据地勘报告,碎石桩区红粘土深度为7.222.2m。5.4.5填筑体强夯设

50、计参数强夯的部位表5.4-4 填筑强夯处理设计参数虚铺厚度(m)夯型单击夯击能(kN.m)夯点间距夯点布置夯击遍数单点击数停夯标准4m点夯30004.0m正方形1遍1014停夯标准:打够设计夯击数;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5cm(3000kN.m)3cm(满夯)满夯1000d/4搭接搭接型35备注:填筑强夯针对道槽区和建筑区粗巨粒土填料5.3.6填筑体碾压设计参数表5.4-5 填筑碾压处理设计参数碾压方法机 具走速(km/h)虚铺厚度(m)碾压遍数振动碾压50T振动压路机30.40.568备注:由于确定的填料类型与试验段填料有所不同,一次建议在大面积施工前,先进行施工试验,以确定最佳的碾压参数。5

51、.4.7地下溶洞开挖强夯回填设计参数首先采用清爆的方法破坏溶洞的顶板,然后沿水平洞径最大处向上按1:1坡比开挖至地表;向洞内回填块碎石,按下表要求进行强夯处理。表5.4-6开挖换填法强夯处理设计参数夯型单击夯击能(kN.m)夯点间距夯点布置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停夯标准(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点夯30004.5m正方形2遍12148cm满夯1000d/4搭接搭接型355cm5.4.8台阶开挖设计参数(1)抗滑台阶填筑体顺坡向填筑时,当原地面坡度陡于1:5,应开挖抗滑台阶,台阶顶面向内倾斜,以免造成影响高填方稳定性的薄弱接触面。当原地面坡度为1:51:2时,抗滑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台阶高度为2i

52、m(i为原地面坡度)。当原地面坡度为1:21:1时,抗滑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m,台阶高度为2i m(i为原地面坡度)。当原地面坡度陡于1:1时,抗滑台阶高度不应小于0.5m,台阶宽度为0.5/i m(i为原地面坡度)。(2)施工搭接台阶土石方填筑时,原地面除应设置抗滑台阶的地段,在填筑过程中设置施工搭接台阶。施工搭接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填筑体分层厚度和原地面坡度而定。5.4.9土工格室设计参数土工格室铺设X围及要求详见“基施-06 土工格室设计图”。表5.4-7 土工格室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拉伸屈服强度/MPa200断裂伸长率/%;15高度(cm)10连接处拉伸强度/N.cm-1边缘200中间

53、1505.4.10褥垫层设计道槽挖方区如果有基岩出露,则应超挖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参照前期建设设计厚度,为56cm。若挖方区覆土厚度不足56cm,应超挖补足。褥垫层采用振动碾压施工。碾压工艺参照表5.4-5。5.4.11岩土工程材料要求(1)土石方填料:由于大量土石方需要施工单位自行外购,因此这里提出外购土石方填料的基本原则:土方填料:淤泥、沼泽土、有机质土、膨胀土、含草皮土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不得作为填料。各施工单位在确定料场前应对土方进行检测。根据机场周边区域的土料情况分析,最主要是检测有机质土和膨胀土。石方填料:尽量不要选用软岩,且粒径大小应根据填筑工艺的粒径要求控制。(2)强夯填料和强

54、夯垫层石料:需要用硬质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80cm;级配宜控制为:不均匀系数Cu5,曲率系数Cc=13;(3)碎石桩桩身材料:应采用硬质岩材料,粒径不宜大于5cm,含泥量不超过5%;(4)褥垫层填料:需要用硬质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8cm;级配宜控制为:不均匀系数Cu5,曲率系数Cc=13。5.5检测及监测表5.5-1原地面强夯处理检验方法与检验数量检测项目检验数量或频率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固体体积率(对强夯垫层)1点/2000m2探坑法81动探 1点/3000m2N63.557击(强夯垫层以下48mX围内)载荷试验夯点下1,夯点间1/10000m2荷载板1.01.0 m2/200kPa单点夯沉

55、量每点每击水准仪填筑层表面沉降按10m10m方格网用水准仪或经纬仪测量表5.5-2原地面碎石桩处理检验方法与检验数量检测项目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备注室内试验桩间6组1、2.0、3.5、4.5m取土做基本物理指标试验/抗剪/压缩检测桩间红粘土动探试验3%N63.5/6击检测桩身的连续性和密实情况注:由于试验段没有进行碎石桩试验,因此动探试验检测指标暂做参考。现场实施时应先进行施工性试验并检测,获取检测数据,以修正检测指标。若重型动探无法贯入,则改为超重型动探。超重型动探检测指标暂不做要求,根据施工性试验检测数据确定。检测在施工完成15天后进行。表5.5-3 土石方工程检验方法与检验数量所在区

56、域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或频率检验方法检测指标填筑体道槽区密实度每1000 m 2一点灌砂法见表5.2-3土方、石方固体体积率每2000 m 2一点探坑法见表5.2-3石方地基反应模量每5000 m 2一点按规X50MN/m3土方、石方波速检测每5000 m 2一点瑞雷波法/200 m/s土方、石方土面区和边坡区密实度每1000 m 2一点灌砂法见表5.2-3土方固体体积率每5000m2一点探坑法见表5.2-3石方建筑区密实度每1000 m 2一点灌砂法见表5.2-3土方固体体积率每2000 m 2一点探坑法见表5.2-3石方地基承载力每5000m2一点(在场平标高-2m检测)载荷试验/180 kP

57、a土方、石方注:道槽区地基反应模量在填筑体顶面进行。探坑法检测后,应将探坑夯填密实。5.6填方边坡设计(1)坡比:填方边坡综合坡比1:2;单级边坡坡高10m,坡比1:1.8;从坡顶往下垂直高度上每10m高设置一级马道。(2)反压平台:高填方边坡部位设置反压平台,反压平台填料应采用石方填料,处理工艺和检测按参照土面区标准。反压平台设计详见“基施-07 边坡设计平面图”。(3)坡面防护:为保护填方边坡坡面,并兼顾环境美化,本次设计采用M7.5浆砌块石格栅护坡,格栅间距2m2m,格栅内回填20cm厚草皮土并植草。马道上设置集水沟,以减少降水对坡面的冲刷。坡脚部位设置M7.5浆砌块石护脚。土石方平整边

58、界上设置M7.5浆砌块石压顶。边坡防护设计详见“基施-08 边坡防护大样图”。5.6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求5.6.1地基处理前土基表层整治(1)原地基处理及土石方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测量,设置控制点并复测。(2)原地基处理及土石方施工前,应根据各填、挖方区的不同土质类别,取土样测定天然干容重、天然含水量,并按重型击实法作出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将试验结果按区按土类编号列表,与施工组织方案一并报建设单位或授权的监理单位取得书面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3)先将工程X围内表部的的草皮、树根、植物土、生活垃圾等全部清除,并运往指定地点。挖土的具体厚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4)挖除植物土后,应结合

59、工程具体情况和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及时做好临时排水和施工排水工作。(5)注意施工时土坡的稳定,应避免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流的原因,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带来土坡失稳。(6)应有必要的措施保证弃土的稳定性。弃土区应注意临时排水,弃土周围需保持排水通畅,不得有低洼的集水坑。5.6.2强夯施工技术要求(1)原地面地基处理各强夯区,块碎石垫层分层铺填,分层厚度为1.0m。垫层在强夯前整平。垫层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强夯处理的加固效果,选料时应特别注意。必须严格控制垫层材料的粒径、含泥量等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超粒径的石料,须进行现场解破,并达到设计要求。(2)填筑体强夯虚铺厚度控制在4m左右,需要分层回填,分层厚度为1.0m, 强夯前应将工作面整平。(3)施工单位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特殊工种需有上岗证)、设备、电力、材料和料源等。(4)施工顺序在已平整好的地面放线定位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工作面的高程;强夯机具就位,进行强夯;夯坑深度过大时,在夯坑内填料;推平场区,测量强夯后地面高程;满夯,而后重复工序;测量、检验和验收。(5)施工技术要求宜选用圆形带气孔的钢锤;夯点测放要准确,放线误差不超过5cm,用白灰或小木桩定出夯点位置,不要遗漏;夯点布置采用正方形,分两遍夯击,每遍间隔时间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要保证每点的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