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0583655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 12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以某师以某师X X学院为例学院为例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指导教师日期2014 年 4 月-2014 年 5 月 20 日2 / 12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以某师以某师X X学院为例学院为例摘要摘要:该文通过对某师X学院部分大学生考证需求的的调查,了解了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及其对考取各类证书的需求,系统分析大学生考证现象的主要原因、特点等,进而从正确认识考证现象、端正考证心态及大学生自身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考试,证书,大学生,某师X学院,需求分析一、一、调查背景及目的调查背景及目的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

2、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 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序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Richards, et al, 1985)。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仅积极考取英语、计算机等通用型等级证书,而且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各类职业某书,纷纷通过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博取就业“通行证”,大学生考证热又一次在校园升温。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考证实际情况,笔者于2014年4月至5月对地处中国科技城的某师X学院学生考证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考证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二、二、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与方法(一(一)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某师X学院各个学院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二二

3、)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1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笔者做了一份大学生考证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共设21个问题,其中20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被调查者分别来自英语、计算机、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艺术学专业。其中,大二大三学生120人,大一学生50人,应届毕业生30人。笔者于2014年4月16日-26日十天向调查对象发放了20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1%。2 2、文献法文献法本次调查通过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渠道搜集与大学生考证行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3 3、访谈法访谈法3 / 12本调查进行过程中, 笔者将随机选择某师 X 学院各

4、个学院的一些学生进行访谈, 了解他们自身或身边同学考证状况以及他们对考证这一现象的态度及认识等,以丰富调查成果。三、三、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经过本次实际调查,并认真分析调查数据,主要得到如下结果。(一)大学生考证行为的主要特点(一)大学生考证行为的主要特点1 1、大学生考证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大学生考证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如今可供大学生报考的证书类型早已不再仅仅是90年代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 已发展成几十种。本次调查显示,有26%的同学表示至少要获得四种以上的证书,有49%的同学表示至少要获得三种以上的证书。2 2、大学生考证的目的日趋功利化。、大学生考证的目的日趋功利化。大学生在学校

5、接受教育的过程, 是涵养个人兴趣爱好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探究。然而,在如今的“考证热”浪潮中,许多大学生已失去对知识的价值理性判断,完全陷入为考证而考证的境遇之中,不求真正提高自己,只求考证过关。甚至有些学生把与自己专业本身不相关的证书考到手后,就把所考课程和相关知识丢在一边,功利心态十分明显。这种“为考证而考证”易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3 3、大学生考证行为选择更加白热化。、大学生考证行为选择更加白热化。由于可以跨专业考取证书和考证时程很长,有的证书需要大学生从刚入校就开始准备,有的需要牺牲寒暑假。本次调查中发现,有80%的同

6、学大一就有考证打算;有75%的同学愿意为考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牺牲寒暑假;有58%的同学已经参加过某种或几种类型的证书考试。(二)影响大学生考证的内外在因素剖析(二)影响大学生考证的内外在因素剖析大学生考证影响因素较多, 但以就业压力和个人兴趣为主影响大学生考证的因素较多, 本调查拟定了其中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考证选择的就业压力、个人兴趣、考证费用、宣传广告、周围同学影响、学校的教学政策、所学专业、家长意见等8 个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压力、个人兴趣是影响大学生考证的两大主要因素。以下是笔者在本次调查中经过实际调查并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两个图。4 / 12表1 某师X

7、学院大学生考证基本情况调查A A比例比例B B比例比例C C比例比例D D比例比例考证计划考证计划有有95.495.4% %无无4.64.6% %周围考证人数周围考证人数非常多非常多22.022.0% %多多40.140.1% %较多较多28.628.6% %很少很少9.39.3% %已考取证书已考取证书英语类英语类56.256.2% %计算机类计算机类60.560.5% %职业类职业类37.237.2% %其他其他15.615.6% %准备考取证书准备考取证书英语类英语类46.746.7% %计算机类计算机类22.022.0% %职业类职业类45.445.4% %其他其他27.627.6%

8、%表2某师X学院大学生考证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调查图表050100150200调查选项1 24 5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ABCDEF调查问题调查人数调查图表ABCDEF1 1、外在因素、外在因素(1)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首先,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5 / 12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 职业某书并重的制度,越来越多的行业被纳入职业资格准入X围。 近年来,国家从限制在校大学生考试到不少行业的某允许在校大学生参与考试,促进了大学生考证热的产生。 其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9、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衡量标准与世界接轨,按照国际标准,需要大量的职业资格准入人才,这也给在校大学生考证提供了机遇。2.2.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的转变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的转变当今社会, 企业普遍认为具有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 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 当企业在招聘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评估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此时,相关含金量较高、 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就能起到一定的说明作用。当应聘者所持证书与所学专业背景一致并与本人实际能力一致时最受欢迎。3.3.学校为大学生考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为大学生考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众多学校利用丰富的

10、教学资源,为大学生考证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专心学习,遇到问题还可以求助老师和同学,考证的通过率自然也比较高,这也鼓励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加入考证大军。2 2、内在动因、内在动因(1)、证明个人实力,增强自信心各种证书考试由于其客观公平性,已成为一个人证明实力、提高自信心的手段之一。比如测试计算机水平时,计算机等级证书、微软认证等证书就能成为有力证据。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少大学生选择“让证书说明一切”。同时,由于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俊,站在就业、 择业的远近不定的门口的当代大学生, 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筹码以进一步增强个人的信心,于是也选择了逐

11、鹿各类证书。当今大学校园里面不少学生都在为证书而互相追逐,证书的多少渐渐变成大学生互相肯定的标准, 于是大量考取证书成为大学生们受得他人首肯以及自我认可的重要方式。(2)、发展兴趣爱好与新事物的吸引首先,兴趣是“考证”动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之一。据调查分析,一部分大学生的考证行为是完全由于强烈的兴趣爱好所驱动的, 如对导游这一职业特别感兴趣的大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接触相关知识, 而考证以及考证培训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系统地掌握这一领域知识结构和验证掌握水平的机会, 正好符合其需求;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会为了就业而牺牲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但就业前景看好的某书。其次,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每天

12、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到最新的信息, 而一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6 / 12吸引力,使他们感兴趣并尝试。随着教育培训行业的成熟,越来越多新项目(包括各种各样的证书)被有组织地提供给大学生,这些新项目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推动大学生进入“考证”大军之列。(3)、盲目跟风从众心理是人类自身难以克服的一个障碍,这也成为了“考证热”的助燃剂。当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投身到“考证大军”的时候,一些学生想静下心来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拿证书本是很难做到的,毕竟任何流行事物都免不了“追潮者”,大学生“考证热”也受到“示X效应”的影响,因为自己的同学在考就盲目加入的人也不在少数。客观

13、地说,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培训、考证项目时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IT 证书时,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将来打算干什么,看到别人都花钱去培训、考证,自己也去,甚至考上四五个IT 证书。结果往往是证书考到手后被束之高阁。五花八门的证书中有多少是筹码又有多少是摆设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肯怕连热衷于“考证”的大学生也不是人人皆知晓的。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将“考证”视为一种“时尚”,在这部分人眼中,要是拥有一X甚至几X“耀眼”的证书往往能成为别人羡慕、自己骄傲的资本,这些学生积极投身考证大军,并没有明确目标,对他们来说,“考证”更像一种潮流和时尚,自己要做时尚的引领者。可见从众心理、追风时尚也成为

14、“考证热”的助燃剂,更多地显示出一种无信仰的躁动与无目标的焦灼。(三)大学生考证利与弊(三)大学生考证利与弊1 1、大学生、大学生“考证热考证热”的积极作用的积极作用(1 )有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考证”是大学生有选择的学习过程, 改变了过去“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通过“考证” 的准备, 大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调整、 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学业的含金量, 以便毕业以后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同时, 通过 “考证” , 大学生能主动关注社会,促进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内在智慧和潜在能力, 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 借此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2)有助于促进高校办学思路的调整

15、一方面,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功能的, 既要专才,也要通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经济、外语、计算机、管理、公关等方面的实用技能; 另一方面,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改变了高校的精英教育模式,社会要求大学毕业生应当是普通劳动者。对这两方面的足够认识是出现大学生“考证热”的内在动因, 值得高校教育7 / 12者反思,转变办学理念, 调整办学思路, 优化教育机制, 以适应大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2 2、大学生大学生“考证热考证热”的负面效应的负面效应(1)严重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应对“考证”,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身在课堂, 心系证书”, 花费大量时间、精

16、力、财力去参加社会培训, 有的甚至请假、逃课去参加一些“考证速成班”、“考前强化班”, 通过死记硬背的突击方式力图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证书。 有些学生拿到了证书, 专业成绩下降严重, 考试不及格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因为“考证”而耽误学业, 在专业课程考试中铤而走险, 因作弊而受到学校处分,这是盲目“考证”的悲哀。(2)严重的人才资源浪费与分配失调现象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是经过认真论证、 严格审批而确定的,它根据一定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适时调整, 尤其是一些国家急需、 紧缺专业人才, 需要高校在质与量上加以保证。 部分 “考证” 学生不仅耽误了专业学习, 而且造成了潜在的人才流失、 人

17、才资源浪费。据报道, 目前我国高学历人才失业率呈上升态势, 究其原因,“考证”是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大学生的 “考证” 而冷落甚至偏废本专业, 一味追求社会上的 “吃香” 专业, 使社会 “冷” 、“热”行业形成对立, 形成行业上的“马太效应”, 造成人才高消费和学历贬值的现象, 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分配失调。(四)四)、建议和对策建议和对策如何让大学生更理性地对待考证?笔者认为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推进。调查发现大学生考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自身对考证缺少规划,选择较盲目;学校在考证宣传、引导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以及社会对证书缺少正确认识和对考证管理缺乏规X。针对这些问题,本

18、文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1学校的理解与支持大学生“考证热”的出现具有明确的市场背景和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的严重脱节。 为此, 从学生就业的角度, 作为高校, 首先应当理解学生的 “考证” 行为, 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生规划权利, 同时应当支持学生的“考证”行为, 如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考证”8 / 12过关率。2.学生的理性与慎重建议大学生理性对待“考证”问题, 尽快走出“考证”误区,不能认为证书越多越好, 不能认为证书等级越高越好, 要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 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不能盲目跟从,更不能因为

19、“考证”而耽误专业学习。同时提醒大学生慎重对待社会上的“考证”服务现象, 有分析、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培训, 避免上当受骗, 以免造成时间、精力、财力的损失。3社会的信任与公正随着“考证热”现象的出现,“考证”背后的商业博弈行为为社会所控制, 一方面建议国家、政府、社会尽快建立透明、公开、公正的认证体系和认证过程。同时需要整个社会建立对大学生 “考证热” 现象的认可和对证书的信任机制,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对大学生的“考证热”采取宽容的态度。(五)参考文献(五)参考文献: :1吴虹雁. 从大学生“考证热”看高校教学改革J. 中国农业教育, 2006,6:

20、4244.2农荣前. 高校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思路J. 某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4143.3单嵩麟. 就业导向与大学生职业某书制度J. 职业教育研究, 2005,1: 5455.4马斌. 试论高校实施双证教育制度J. 教学研究, 2004, 9: 393396.!- 11 宋红岩:当前高校大学生“考证热”面面观,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22期。5.吴红雁:从大学生“考证热”看高校教学改革,大学生与就业2006年第6期。6.闻建华:对大学生“考证热”的理性思考,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10期。7.夏奕:大学生如何理性面对考证热,校园心理2007年第9期。8.X畅:对高职学生“考证热

21、”的理性思考,某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9韩烈琴.大学生考证的四个误区 J.人才开发, 2004,(2): 30.10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某:某教育, 2001: 67.9 / 12四、调查的局限性四、调查的局限性(一)受访者的局限性本次调查中进行随机抽样对象和受访者都是某师 X 学院的大学生,X 围有点小,减弱了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二)受访时间的局限性本次调查中,选择问卷和访问的时间集中在固定的时间内,可周旋的时间少,挑选的受采访者的区分度不大。(三)调查本身的局限性调查问卷囊括的题型数量少,不足以成分反应研究目的和情况。毕竟只是初步调查,许多深入的话题不适合用

22、问卷的形式来考量。10 / 12关于大学生关于大学生“考证热考证热”现象的调查现象的调查问卷描述问卷描述:当前,在大学校园中掀起了考证的热潮。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考证的态度与看法,本人特此设计此问卷。其内容仅供调查、分析使用,对您个人并无任何影响,请认真作答,以便调查得出更为真实、准确的结论。希望您能合作。 (在括号内填上选项即可)问卷题目区问卷题目区:1.您的性别:()A 男B 女2.您所在年级:()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3.您攻读的专业类别:4.你对考证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A 完全不了解B 知道一点点C 完全了解5.你认为考证,是越多越好吗?()A 是B 不是6.你认为

23、在大学期间考证是否适合?()A 有点早B 有点晚C 刚好合适D 无所谓7.对于当前的考证热,你的看法是()A 顺应市场发展,虽无奈但却必要B 是一种跟风行为,没必要C 是一种好现象D 其它8.请问你认为导致大学生考证热的根本原因是()A 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B 国家政策导向的结果C 学校教学优势的体现D 其它9.目前为止,你有考过证书吗?()A 有B 没有10.你正在准备考证或者打算考证吗?()A 是B 不是 (如选 B 就可以直接结束答题,谢谢您的合作)11.你是依据什么来选择你要考的证书()11 / 12A 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B 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C 选择当前热门的D 其它12.你会考哪方

24、面的证书?多选题 ()A 英语类证书(如英语四六级、托福、托业、BEC 等)B 第二外语类证书(如日语、德语、法语等)C 专业相关证书(如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D 职业准入类证书(如会计从业某、报关员、导游某书、教师某书、国家司法考试证书等)E 计算机与网络相关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JAVA、微软体系认证等)F 其他证书(如驾驶证等)13.你觉得现在考证的费用高吗?()A 很高B 一般C 不高D 不清楚,我没考过14.你会因为费用过高而放弃考证吗?()A 会B 不会C 视情况而定15.当专业课程与考证有冲突,你会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A 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课程学习B 偏重考证,减少专业课程的学习C 偶尔占用上课时间备考相关证书D 经常占用上课时间备考相关证书16.你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放弃考证吗?()A 会B 不会C 视情况而定17.请问你考证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A 社会竞争激烈,考证可以给自己找工作增加筹码B、出于自身的兴趣,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C 身边的人都去考了,自己没去考就落伍了D 老师推荐或家长要求I 其它谢谢您的合作!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