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0570844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研究(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研究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分院: 专 业: 班 级: 二O一四年五月26 / 4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摘 要资产减值对于合理调整资产计价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能够提高资产质量,充分估计其潜在损失,避免高估资产及其所有者权益,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资产评估质量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衡量资产减值准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得到真实反映,同时向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尤其是投资决策中。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往往是由经济利益为导向,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频频发生于企业中。为了客观地反映资产质量,并给予

2、投资者以确切真实的会计信息,资产减值问题在经济核算过程当中是不可回避的。本文基于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参考现行会计准则中资产以及资产减值要义,对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每一个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相应的做出账务处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于最后提出若干针对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不足之处的改进建议。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理论;账务处理ABSTRACTImpairment of assets is a validated assessments to the evaluating of assets. By confirming the impairment of as

3、sets, enterprises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roperty, fully evaluated potential losses, so as to avoid overvalued assets and exaggerate the owners equity, and thus regulate the accounting behaviors. The quality of asse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4、 proper measure of impairment of assets can reflect the true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while providing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o the use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specially in the decisions of investment.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generally overestimated assets

5、 in the background of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ften driven by economic interests.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make known of asset quality, and providing true and reliabl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investors, asset impairment problem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accounting is unavoidable.This paper whi

6、ch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theory of asset impairment, and also referred to the curr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ssets impairment, analyze the confirmation, measur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sset impairment. At final,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he paper points out s

7、ome suggestions on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Key words: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theory; accounting treatment目 录1 绪论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 国内研究现状21.2.2 国外研究现状21.3 研究内容32 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理论42.1 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概念42.1.1 资产42.1.2 资产减值42.1.3 资产减值的成因42.2 资产减

8、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52.2.1 资产减值的确认52.2.2 资产减值的计量53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73.1 存货跌价准备73.1.1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73.1.2 存货减值的账务处理73.2 坏账准备83.2.1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83.2.2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83.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3.4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93.5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94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114.1 减值迹象的判断缺乏可操作性114.2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难度较大114.3 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115 资产减值的对策与建议135.1 完善判断标准135.2 加强对资产减值准

9、备的审计135.3 大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修养136 结论15致 谢16主要参考文献17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随之提高,进而导致其资产盈利能力的跌宕起伏,始终面临着减值的可能性。因此,为了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需要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已经出台了专门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1993 年,我国“两则两制”中首次推出坏账准备。从1998年开始数年间,我国将计提的范围由最初的“四项减值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

10、值准备,逐步扩大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周建国,2011:55)。2006 年2月15日财政部结合我国国情与国际会计准则,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正式使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达到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然而,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周期较短, 理论和实务都需要通过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来提高。1.1.2 研究意义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资产价值需要由资产减值的合理调整来反映。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能够充分估计其潜在损失,提高资产质量,规范了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由于资产的评估质量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衡量资产减值准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得到

11、真实反映,同时能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真实的资料,尤其是在投资决策中。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是由自身利益为导向,对资产价值的高估频频发生于企业中。因此,为了客观地反映资产质量,只有正确地计量资产减值才能更加真实的反映资产,进而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众所周知,“成本观”下的资产概念并不能及时地评价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资产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原来“成本观”下的资产计量难以解决不良资产所存在的风险,这使得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下降,继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实。因此,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改善其资产质量的重要措施。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

12、.1 国内研究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资产减值才逐渐起步缓慢发展。自1993年以来,伴随着国内会计的一步步发展及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更多专家学者和业界的实务人士对资产减值有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使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与国际趋同的形势越来越明朗。21世纪以来,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开始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而促进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最为规范的当属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近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李霞(2008)对新资产减值准则

13、较过去的的改变进行了简单论述,她对准则的变化给予肯定,并指出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减少了企业对利润的有意操纵,对于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起了重要作用。王雪霞(2010)在谈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中着重分析了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并从会计目标、谨慎性原则、资产本质、质量特征等方面做出探讨。李易昕(2011)在浅析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对资产减值会计变革的背景、实质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朱婷婷(2013)在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中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概述,并从实质、发展状况以及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探讨,给出相关建议。本文

14、将以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为基础,以理论分析方法为主,做出相关分析,最后提出对策与建议。1.2.2 国外研究现状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便开始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存货进行计价。20世纪30年代,国外学者们开始投入对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信息技术的加快导致资产减值的分析由特殊的转为一般行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资产信息要求越来越高,各国陆续颁布相关的长期资产减值规范,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商誉等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相继出台,各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也纷纷受

15、到了相应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推行。到了21世纪,随着企业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资产减值会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3 研究内容本文在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基础上,参考现行会计准则中资产以及资产减值要义,对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对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同时对于各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相应的做出账务处理。最后,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本文对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现状。第二,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以及理论基础。第三,现行会计准则下资

16、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第四,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不足。第五,资产减值准备的对策建议。2 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理论2.1 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概念2.1.1 资产资产是企业运作的先决条件,没有资产的支持,任何企业无法正常运行。资产的来源存在多种渠道,有企业所有者带来的资本金,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债权金额等等。各种各样的资产为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并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利润以及现金的净流量,才会出现后期的再生产。2006年2月,在我国颁布的新准则中将资产的界定与国际准则实质上保持一致,即把资产定义为: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被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7、(车岳云,2009:22-23)。由此可见,资产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计划中的经济交易不能视为资产;是企业本身拥有或者实质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资产最本质的特征,表明如若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就不视为资产,这是我们在会计实务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由此,我们就可以合理、清晰地界定资产,把握其内涵,并从内涵中概况其特征,来更深刻地理解资产的意义。2.1.2 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IASC)对资产减值的定义是: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评估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种迹象,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当一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

18、值时,则该资产被视为已减值,企业应该确认资产减值准备(李倩倩,2013)。我国 2006 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指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且其差额即为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周建国,2011:55-56)。在业务中,有些单独的固定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如生产用厂房、公司总部的办公设备等,这些固定资产必须同其他可获利资产组合成一个“资产组”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核算时,会计人员应始终以遵循谨慎性和稳健性两个原则为标准,以

19、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2.1.3 资产减值的成因企业在持有资产的过程当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诸多,资产的真实价值与其取得时预期的经济效益难免会产生差异。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资产发生减值的原因很多,包括外部的因素、内部的因素等。譬如经济业绩不及预期目标、因使用或操作不当造成的资产提前报废等企业内部原因;也可能是社会原因,例如通货膨胀、技术的更新替代、时间因素、环境变化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会计上应当减记账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我国财政部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发生的原因更加明确,同时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也拓宽了,这就使我国的资产减值政策

20、更加完善,企业对资产减值的实施也变得有章可循。为了揭示企业在持有资产期间所潜在的风险,并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对于资产发生减值原因的了解是有必要的。对于资产减值的主要成因,见表3-1。表3-1 资产减值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形成减值的原因经济行业的前景及风险、通货膨胀、国家产业政策等市场利率变动、价格变动、供求关系等管理成本管理水平、维修和保养等法律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技术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技术的更新换代等2.2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2.2.1 资产减值的确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在新的会计准则中作出了明确指示。新准则第四条规定: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

21、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惠春凤 ,2012:129)。该规定体现了会计制度的灵活性与统一性,表明企业只有在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资产发生减值。一般是由于资产本身长时间闲置、陈旧过时、损坏以及资产的市场价格下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原因造成的。资产的经营绩效低于预期以及其他相关情况,也可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对于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在期末反映在损益表中,而作为资产的备抵账户,计提的相关减值准备也应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有所反映,从而保证企业的资产价值真实可靠,避免夸大利润。2.2.2 资产减值

22、的计量资产减值的计量,就是计算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尽管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可收回金额也是公允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充分有效,在会计事务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成熟,就连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使用可收回金额代替公允价值的概念,处于发展中的我国自然也没有其他选择。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在用价值与其销售净价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在用价值指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指公允价值减去资产的处置费用的净额(金文莉,2011:82)。为什么选择“使用价值与销

23、售净价孰高”?在期末,企业面对某项发生减值的资产时将面临两种选择:如果继续使用该资产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或是出售该资产将能获得多少利益。企业自然会从理性的角度选择两者之中较高者。3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原企业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以及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现行会计准则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较过去的准则,扩大了计提的范围。这里仅简单介绍其中几项企业常用的资产减值准备。3.1 存货跌价准备3.1.1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在会计核算中,存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

24、的,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一般分为单项比较法,分类比较法以及总额比较法。单项比较法是基于企业提供单个存货项目的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较多且价格偏低的存货,主要采用分类比较法同时按照存货类别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总额比较法是指难以单独计量,其生产和销售与同一区域的其他项目相关、且有着相同或是类似的用途而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3.1.2 存货减值的账务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反映的是企业的存货发生了多少减值,贷方登记期末实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方登记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日

25、,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这里提到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是指期末对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进行比较,采取较低者来计量的方法。具体的核算方法是: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以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为存货跌价损失,借方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方记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影响因素之后又得以消失的,在恢复的金额不得超过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前提下,应按规定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直到余额冲减至零为限。3.2 坏账准备3.2.1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对预计可能发

26、生的坏账损失,由企业自行确定具体方法来计提坏账准备。目前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主要方法有:账龄分析法、销货比率法和应收账款余额比率法。销货比率法是根据企业赊销金额的一定比率来估测坏账损失。这种方法需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改变时而及时加以调整;账龄分析法是基于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长短来预计坏账损失的方,对于拖欠的应收账款,时间越长,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应收账款余额比率法是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确定坏账损失的方法,该方法与账龄分析法的原理相同。坏账损失的计提方法由企业自行决定,一旦确定折旧方法,不得任意改变。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这对会计核算较为规范的企业来说,财务报

27、告更能真实地反映其内部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相反,部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增计提比例,使当期费用增加,而利润减少,从而达到减少本期税收的目的,成为调整财政状况的权重。3.2.2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者收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账户是应收款项的备抵账户,企业应专门设置“坏账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账户。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根据坏账损失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这是坏账损失的增加所致。本期贷方期初余额大于期末余额的,应按其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确认坏账损失时,借记“坏

28、账准备”,贷记“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已确认又收回的,应根据实际回收款,借记 “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 “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对于确认的坏账损失又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企业也可以直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企业发生坏账是在所难免的,但由于期末坏账损失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应加强管理内部的应收款项,对于已经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款项,也要积极主动追索。同时要及时清算,催收应收款项,尽可能减少亏损。3.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某项固定资产未来给企业带来的现

29、金流量大,表明其商业价值越高,出售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通常与固定资产未来可能形成的现金流量正相关联。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与企业其他资源的结合而逐渐体现出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样状况的固定资产随着不同经营状况的企业而不同。在期末,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如果因某些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例如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应当将两者之间的差额确定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累计折旧进行区分,两者虽然都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但累计折旧主要针对的是固定资产的原值,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从固定资产的净值出发来核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是对累计折旧科目的补充。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对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同时结转过去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持有期间则不得转回。3.4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看不见、摸不着。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它必须与企业其他资产结合才能发挥效能,但在价值、效能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无形资产需通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来核算自身的减值,它是无形资产的备抵账户。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任何迹象表明无形资产存在减值的,企业应对无形资产

31、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同时需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当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将来能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时,则说明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即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部分应确认为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过去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中不再允许被转回。例:2013年1月1日,某公司外购了一项专利技术,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12月31日,通过相关的测试,结果表明该专利应确认的减值损失为50万元。其账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0

32、003.5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指的是有明确的到期日、回收金额固定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取得时,其意图已经明确可见。为了核算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应当建立一个“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证据表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基于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该科目贷方表示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减值,借方表示已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又得以转回。现行会计准则中,期末应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检测,如果前者金额大于后者金额,应按差额计提减值。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33、,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后又得以恢复时, 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例:某公司溢价购入一项投资,第一年年末该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80万元,而账面价值为60万元,则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为20万元。即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000004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4.1 减值迹象的判断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资产是否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应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计入减值损失。虽然资产减值准则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但现行会计

34、准则明显不够完善,在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跳蚤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的技术市场等还无法给出所有的减值迹象,这就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企业会计人员不知道到底提多少资产减值损失合适,一些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甚至是任意计提的,可以为了减少当期利润,增加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同时也可以为达到虚增当期利润的目的,少提甚至不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使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资产是否减值,成为调节或故意操纵企业利润的一种手段,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或非法操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4.2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难度较大从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制定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是很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可变现净值”

35、,“可收回金额”往往来源于会计人员的过去经验和主观判断,其结果势必会因人而异,可能会造成利润操纵行为的出现。在“公允价值”的问题上,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者是目前市场的交易价格,在我国缺乏获得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有一定的限制。在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由于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超过五年的长期资产,更加难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虽然指南在理论上大大地提高了计量的可靠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理论却过于复杂,计量难度较大。4.3 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计量中,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是最基础的,但同时还

36、应具有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经验。例如在计提资产减值的过程中,为了确定可回收金额,有必要先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对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和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第一,会计专业功底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基本局限于记账与算账,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第二,公司财会基础较差,疏于管理,操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实际经验,容易造成违规行为的出现;第三,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较差,法律意识较低,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会计处理中,易受管理层的影响,不能按具体规定操作,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等。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面临资产减值这一问题的复

37、杂性,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与新形势下的业务素质要求相差甚远,需要进一步地改进。5 资产减值的对策与建议5.1 完善判断标准会计人员在对资产进行减值分析时,往往需要以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相关的会计制度为标准,以评估资产减值的存在。准则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但对于准则赋予的会计自主选择权,很多企业并没有正确使用,反而成为了对利润进行操纵的工具,违背了准则的初衷。目前,我国各市场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判定资产减值的程度时,具有多多少少的难度,这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缺乏有效全面的信息基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跳蚤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的技术市场等,并统一公正合理的提供各种

38、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场价格信息,使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更为科学先进,不断提高其可操作性和会计信息质量。在对市场和价格信息进行改善和发展时,需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基础上,努力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这是资产减值会计一个重要的实施条件。5.2 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为了避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添加外部资产减值检验和监督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风险。在许多领域,资产减值会计的审计不同于其他一般业务的审计,它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审计业务的风险、难度以及工作量。因而,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资产减值会计审计程序和方法,遏止企业使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以确保资产减值准则能够正确使用以及会计

39、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同时,应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对其真实性负有鉴证的职能。对于所审查的企业,注册会计师应对企业的资产减值信息着重分析,看其内容是否合适,对于计提过高或不提等情况,作为公司委托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向被审计的机构提出意见,并责令其改正。如果被审计的单位不接受审计建议,为了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保护投资大众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应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事项,描述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企业会计选择,使资产减值会计和审计规范标准,以确保资产减值会计发挥更好的作用。5.3 大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修养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40、的影响下,会计人员在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评估和判断时,将受外部会计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精通业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此外,也需要全面了解公司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某项资产在近期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同时密切关注国家近期出台或制定的相关政策,相应地预期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会计人员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应大胆探索,避免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行为的发生,实事求是的进行资产减值的判断和计量,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应有所提高,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关注资产的变化,并及时对资产的处置做出恰当的估计与会计处理,减少资

41、产减值带来的风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对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发展进行鼓励,为会计人员提供参考数据和信息,从而提供真实可靠的资产质量。6 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对企业的资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资产减值准备问题上,现行会计准则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新资产减值准则在具体操作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目的就在于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减少会计操纵利润的空间,改变原来企业资产经营的随意性、不成体系的状况。企业通过对资产减值的确认,可以充分估计其潜在的损失,以避免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现象,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在对企业财务情况的准确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监于资产的

42、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长远的发展,因此,正确衡量资产减值准备,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将有利于企业资产评估的质量。致 谢首先,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老师的教育指导。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教会我很多,使我有所成长,同时也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没有这些年知识积累,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论文。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整体框架、初稿到定稿,袁老师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袁老师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学术知识也是我永远效仿的榜样,并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感谢之余,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意见,我将在老师们的指导中不断地学习进步。同时,还要感谢我身边的同学,

43、谢谢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最后,感谢母校对我的栽培,感谢母校带给我们的一切。主要参考文献1 惠春凤,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新变化J, 现代经济信息,2012(2):1292 李易昕,浅析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8):543 王莉红,浅谈会计核算中的资产减值准备J ,新财经(理论版),2011(2):249-2514 徐净,浅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J,当代经济,2009(10):24-255 霍春玲,新旧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比较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8):13-146 李霞,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与管理J,经济师,2011(12):157-1

44、58 7 朱艳英,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的影响M,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6):51-548 周建国,新旧资产减值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比较J,企业研究,2011(8):55-569 郑君,资产减值准备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学家,2012(24):4910 孙鲁宁,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241-24211 李倩倩,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12 金文莉,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方法J,中国对外贸易,2011(4):8213 王雪霞,胡宁,谈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J,现代商业,2010(2):245-24

45、614 车岳云,新资产减值准则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2009(1):22-2315 郝娜,资产减值会计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14): 64-6516 周建国,新旧资产减值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比较J,企业研究,2011(8):55-5617 张宝清,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在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异同J,会计之友,2007(4):44-4518 李贺明,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商务,2009(10):2019 欧明建,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0):38-3920 Anonymous, Anglo American, B

46、arrick and Kinross Report Major Asset ImpairmentsJ, Engineering and Mining Journal, 2013 (3):4-521 Shipan Sun , Study on the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0 (6),22 Andric Mirko , Mijic Kristina ,Jaksic Dejan,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characteristic

47、s of impairment of assets in the republic of Serbia, according to IAS/IFRS and national regulationJ, Economic Annals, 2011 (189): 10123 Richard Andrews, Fair Value,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sset Impairment: The Impact of a Change in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2 (

48、2):16-2524 Eugene E. Comiskey, Charles W. Mulford,Goodwill, triggering events, and impairment accountingJ,Managerial Finance, 2010 (9):36 25 Jabr, Yahya Al, Spear, Nasser , Asset impairment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Evidence from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J, Petroleum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

49、ement Journal, 2008 (3):37-60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全校各院、系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为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特制定如下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1选题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要在能综合本专业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从本专业某些基础

50、理论和学术问题或从科技、生产、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中选定。鼓励学生选做教材、教法研究等方面的课题,鼓励学生选做结合学校科研项目方面的课题,鼓励和支持学生选做有创新特色的课题。2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题目大小适中,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经努力可完成或可独立地做出阶段性成果。3论文(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经教研室集体审定报系主任批准,向学生公布。学生也可自定课题,经教研室主作审定后由系主任批准。4学生确定论文(设计)选题后,填写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说明选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要求认真趋势。5学生选题要做到一人一题。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1毕业论文

51、(设计)的指导教师须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如确有需要,经院系行政批准学生到校外科研单位做毕业论文,可聘请该单位相当讲师以上科技人员进行指导,院系应派人联系,定期了解情况。2论文指导教师应履行以下职责: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指导学生选题。向学生讲清课题意义、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介绍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目录。指导学生拟订论文写作提纲,审阅学生调研计划和实验设计方案。定期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深入调查科研或实习现场,了解学生工作进程并指导学生解决理论上的难点和实践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毕业论文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所指导论文写出评语,推荐优秀论文,指导学生做好答

52、辩准备工作。三、毕业论文的要求1本科毕业班学生都应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成绩合格以上者取得4学分,有创新的优秀毕业论文可获得2学分奖励。2论文撰写包括确定课题、填写开题报告、查阅整理材料、调查研究、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和存档等各环节。3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数据可靠,条理清楚。每篇理科论文不少于六千字,文科论文不少于五千字。4论文应通过答辩,方可取得成绩。论文答辩由系学位委员会组织答辩小组主持,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组长一人。四、成绩评定1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一般优秀率不大于15%;每届都要评选优秀毕业论文,比例不大

53、于3%。各院系要将学生毕业论文存档。2成绩评定工作流程:每篇毕业论文由两名评阅人(本专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评阅后,写出评阅意见(通过或不通过);每篇毕业论文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给出论文等级;系答辩小组组织论文答辩,确定论文最终成绩。3论文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作,及格才能获得学分。五、毕业论文的组织与时间安排1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学校教务处主管。教务处负责全校毕业论文工作的计划安排、进度检查、情况交流、编印优秀毕业论文选等。2各院、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负责本单位各专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审定、指导教师的配备、组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及成绩考核、存档、推荐优秀论文等工作

54、。3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应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学期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的配备和选题应在第十一学期前结束。第十二学期的前三周应落实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及日程安排。毕业论文须在5月上旬全部结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要求及标准一、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小组)成员在评分中要坚持严格要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独立完成的实际情况和评分标准做出评定。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采用五级计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三、评分标准:(一)理工、艺术类: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毕业论文(设计)

55、立论正确、内容完整,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结论合理,完成的软、硬件达到甚至优于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规范;独立工作能力强,科学作风严谨。文字条理清楚、书写工整,说明书论述充分,文字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符合规范。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论文(设计)立论基本正确,内容完整,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结论合理,完成的软、硬件基本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规范。独立工作能力较强。文字条理清楚、书写工整,说明书论述充分,

56、文字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符合规范。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中等: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在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上基本正确,但在非主要内容上有欠缺和不足。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基本完整,计算与论证无原则性错误,结论基本合理。完成的软、硬件尚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文档基本齐全,基本符合规范,工作能力一般。说明书文理通顺,但论述有个别错误或表达不清楚,书写不够工整。图纸完备,基本正确,但质量一般或有小的缺陷。答辩时对主要问题的回答基本正确,但分析不够深入。及格: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毕业论文(设计)质

57、量一般,只存在个别非原则性错误。完成的软硬件性能一般。说明书、图纸尚完整,答辩时讲述大致清楚,回答问题存在不确切之处。不及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态度不认真,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出现不应有的原则性错误。毕业论文(设计)有原则性错误。完成的软硬件性能差。说明书、图纸质量较差,答辩时概念不清,回答问题不正确。(二)人文社科、外语、教育、经管类:优秀: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导课题研究并有所见解,或在资料方面有新发现和重大订正。毕业论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立论明确,观点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资料翔实,论证有力,语言流畅,引文规范,表明

58、作者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良好:能较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论文写作,在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上有一定深度或在资料整理方面有一定价值。毕业论文能联系实际,立论正确,结构合理,内容完整,资料翔实,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引文规范,答辩时概念较清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中等: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观点尚正确。毕业论文内容基本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畅。引文较规范,答辩时能回答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且基本正确。及格: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观点无大的原则性错误。毕业论文质量一般,在结构、内容、引文等方面有个别错误。答辩时所回答的少数问题

59、不够清楚,有若干错误。不及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观点有重大错误,工作态度不认真,毕业论文有结构、内容上有较大缺陷和错误。答辩时概念不清楚,回答问题不正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提高我校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的质量,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内容组成:1封面2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正文4注释(尾注)5参考文献6外文摘要及关键词7评语页二、毕业论文(设计)打印格式1毕业论文(设计)要用A4纸打印。2标题:用三号黑体字3摘要与关键词:

60、 中文摘要用五号楷体字,字数150字左右。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字另起一行,3个词左右,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不用标点分隔。4正文要求章节题目采用小四号黑体字,正文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页面设置采用Word文档的默认值。(上3 cm,下3 cm,左3.5cm,右3.5 cm,页眉1.5cm,页脚1.75cm)5注释与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期刊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期号。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份。会议文献序号作者:题名,会议名(论文集),出版单位,出版年份,卷号。网上文件序号作者:题名,网址,日期。6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书写格式题目Times N

61、ew Roman 三号,加黑,居中,大写作者姓名翻译成汉语拼音。姓:全大写。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如果名字是两个字,那么名字之间用“-”连接。如:张三峰ZHANG San-feng 宇文姗姗 YUWEN Shan-shanAbstractAbstract:Times New Roman 五号,加黑,半角空四格。内容:Times New Roman 五号Key wordsKey words:Times New Roman 五号,加黑,半角空四格。内容:Times New Roman 五号,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间隔。7毕业论文应以学生为单位装订成册,使用学校统一封面。8毕业论文(设计)打印完成后,拷入3

62、.5英寸软盘,文件类型为word文档,软盘标签上注明毕业论文(设计)名称、系别、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及文件名等,软盘和纸质文本各交一份留系保存。毕业论文(设计)整理装订要求根据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估的决定,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整理装订工作提出如下要求:1各院(系)按照学校下发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要求及标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2各院(系)将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以每名学生为单位进行装订,顺序为:装订封面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封面正文外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评阅人意见指导教师评语页答辩过程记录答辩登记表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