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3新人教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513715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3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3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3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3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3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课件第四节 鱼【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第一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 ,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 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1 .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2 .概述鱼的主要特征。3 .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教学重点】1 .鱼的主要特征.2 .鱼

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2分钟)1 .播放:水底生物歌曲,引导学生观看 .2 .质疑: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最了解、 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是什么?过渡:鱼有哪些主要特征 ?它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与人类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观察水中的各种动物.回答:鱼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 放松的同时, 引入新课。,起来学习有美鱼的知识。课堂教学(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仔细观看

3、骨骼通过直观教(30分钟)1.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指导学生观标本和骨骼图具,明确脊椎察脊柱和脊椎骨.片,根据已后知动物的特点,2.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识和生活经验为后续学习做物.回答问题.铺垫。3 .归纳总结:除鱼类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观察图片,认识感知鱼的多样哺乳类动物在身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我们常见的淡水鱼性。之前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和海水鱼.通过设疑启发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结合已有知识学生思维,引椎动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脊椎动物中的A个代和经验,回答教导学生明确各师提出的问题.种生物都有与衣此人。

4、(二)多种多样的鱼小组合作,根据其生活环境相1.展小:淡水鱼和海水鱼图片。观察提纲有目适应的特点。讲授: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占脊椎动的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物一半以上。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思考。察能力、思考湖泊和池塘等淡水中。观看视频,进,能力和小组合2.质疑: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步明确:鱼是通作能力。适应水中生活的?又有什么主要特征?过尾部和躯干视频辅助学(三)鱼的主要特征部的摆动以及习,突破教学1.质疑:如果我们人类来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鳍的协调作用重点.问题?来游泳。培养学生的归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总结归纳与交纳能力和交

5、流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罪游泳来获取食流。能力。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分组观察,说出用蔬菜汁替代2.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鱼的口和鲤盖墨水,渗透爱(1)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外部形态。思后缘是交替张护动物的情考: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的合.感。阻力?观察实验现象,视频辅助学(2 )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说明水从鱼口习,突破教学有什么感觉?这对鱼的运动有什么好处?流入,从鲤盖后难点。(3 )将鱼放进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的运动器缘流出。培养学生的归官是什么?请结合教材20页“鱼的结构标注图”,辨观看视频学习,纳能力和交流

6、认各鱼鳍名称。明确鱼进行气能力。(4)仔细观察鱼的运动,小组讨论:鱼的运动只靠体交换的器官采用模拟法,鳍就能完成吗?(播放视频:剪掉鱼鳍后,鱼的运是鲤.直观形象地帮动情况)观察鱼鲤的特助学生理解鲤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交流,使学点,思考回答问丝适于在水中生明确:题。完成气体交换(1)鱼的体形和体表黏液等后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总结归纳的特点。泳的阻力;(2)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以及观察毛笔在水培养学生的总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中和出水的状结归纳能力.3.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呼吸态,体会鲤丝在培养学生收集(1)观察鱼的口和鲤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水中展开扩大信息、整理信张合?

7、思考: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接触面积而离息和交流信息(2 )用吸管吸取一些蔬菜汁,慢慢滴在鱼口前约1 cm开水后相互粘的能力.提高处,观察蔬菜汁流入鱼口后,从哪里流出来?连减少接触面保护鱼类资质疑: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中, 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积的特点。源、合理利用哪些变化?归纳鱼适于水渔业资源的意播放视频:鱼鲤的作用。使学生明确: 流出鱼体的水中生活的主要识。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明确鱼的口和鲤盖后特征.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交流课前收集(3)轻轻掀起鲤盖,看一看鲤的形态和颜色,对照的资料,说出鱼鲤的结构图,想一想, 鲤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鲤丝为与人类生活的什么既多又细?巡视课

8、堂,指导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鱼鲤适于水中呼吸的两个重要特点:鲤鲜红色,毛细血管丰富,利于气体交换。第二,鲤丝既多又细,在水中完全展开,扩大与水 的接触面积.质疑: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模拟实验: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鲤丝,演示其在水中展 开和出水粘连的状态,给与学生提示。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2)体表常用鳞片覆盖;(3)用鲤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展示:红烧至、年年后余(鱼)的年回、男纸等 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2 .展示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的破坏相关图片或播放

9、相关视频,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水域环境、保护鱼类 资源的重要性。关系。观看图片或视 频,认识到保护 鱼类资源的重 要性。课堂小结(3分钟)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思考法总结。及时总结,加深记忆。课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与点评.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板书设计】第四节鱼、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二、多种多样的鱼三、鱼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不同动物的骨骼抓住学生, 让学生通过图示很容易理解无脊椎动

10、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 , 紧接着引出脊椎动物鱼, 导入本节课题。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 有独特特点的海洋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理完这些基本的问题, 把重点放在鱼的特征上. 外形和外表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答出 . 重点是鱼的运动和呼吸。鱼的运动先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的运动状况, 大胆猜想鱼的运动与什么有关,再通过视频了解不同鱼的运动。 鱼的呼吸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 先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实验材料, 观察鳃的结构特点, 并思考问题鳃为什么是鲜红色, 鳃丝为什么又多又细。 大部分同学能够思考出鳃中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但为什么又多又细很多同学自己答不出来,这时可以让小组讨论,理解这样的特点有利于

11、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鱼的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特点, 我是通过蓝墨水从鱼的口中进入, 从鱼的鳃盖后缘排出的视频让学生理解的, 关于水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根据人的呼吸过程得出。最后,学习了鳃的特点后,老师大胆提问,为什么鱼离开水会死亡?可以先让学生分组交流,很多同学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 这时老师用毛笔在水中, 毛笔间是散开的, 离开水后都粘在一起这个演示实验, 让学生明白鱼离开水后鳃丝粘在一起, 减少了与水接触的面积. 讲授完鱼的特征后, 紧接着随堂练习, 区分鱼与非鱼。最后,鱼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知识面。总之, 这节课完成了知识性的目标,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鱼的主要特征, 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需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