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0495518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灌浆试验目的和任务- 3 -1.1灌浆试验目的和任务- 3 -1.2试验依据- 3 -1.3机械设备配置- 3 -1.4施工人员配置- 4 -第二章灌浆试验施工- 5 -2.1灌浆试验孔的布置- 5 -2.2施工程序- 7 -2.3钻孔- 10 -2.4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 10 -2.5灌浆材料- 11 -2.6制浆- 12 -2.7浆液浓度及变换- 12 -2.8灌浆压力- 13 -2.9灌浆完毕标准及封孔- 13 -2.10特殊情况处理- 13 -第三章灌浆效果分析- 15 -3.1工序质量检查- 15 -3.2透水率、单位注入量递减情况- 15 -3.3帷幕底界透水率情况-

2、18 -3.4检查孔- 19 -第四章试验成果的分析与评述- 24 -4.1透水率- 24 -4.2单位注入量- 24 -4.3检查孔- 24 -4.5灌浆施工工艺- 25 -4.6灌浆材料和浆液比级- 25 -4.7灌浆压力- 25 -4.8浆液待凝时间- 26 -4.9帷幕底界确实定- 26 -第五章总结及建议- 27 -5.1总结- 27 -5.2建议- 28 -第六章结语- 29 -:1、帷幕灌浆成果一览表- 30 -:2、帷幕灌浆分序统计表- 30 -:3、帷幕灌浆综合统计表- 30 -:4、检查孔成果一览表- 30 -:5、帷幕灌浆各试验区各次序单位注入量、灌前透水率频率曲线- 3

3、0 -:6、帷幕灌浆试验段剖面图- 30 -:7、帷幕灌浆孔柱状图- 30 -:8、帷幕灌浆检查孔岩心及施工过程照片- 30 -第一章 灌浆试验目的和任务1.1灌浆试验目的和任务通过灌浆试验了解灌浆前及灌后检查孔单位透水率、单位注入量、灌浆材料、浆液浓度和灌浆压力的变化情况,以指导帷幕钻孔和灌浆的施工。1.2试验依据1、甲甸二水库大坝帷幕灌浆试验段平面布置及剖面JD2-JS-SG-灌01;2、甲甸二水库帷幕灌浆试验技术要求;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 SL62-2014;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 DL/T5148 2001;5、设计通知文件甲甸二水库帷幕灌浆试验技术要求。1.3机

4、械设备配置钻孔采用*Y-2PC型钻机,灌浆采用3SNS-A型高压灌浆泵进展灌浆,所有钻孔、灌浆设备、仪器、仪表如下表。同时在使用前均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压力表为天湖仪表厂生产;型号YN-100;规格0-0.6MPa、0-2.5MPa、0-6MPa;精度1.6计。水表为市三江仪表股份生产,型号00000518。施 工 设 备 配 置 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 位数 量备 注1地质钻机*Y-2PC台62灌浆泵3SNS-A台63双层立式灰浆搅拌机Y*N400台64测斜仪K*P-2D(S)台15婆梅氏比重计0-70只1006压力表0-0.6、0-2.5、0-6MPa块2007水表L*S-25块1

5、001.4施工人员配置施工人员配置表序号工种数量备注1技术人员42灌浆工63钻工64电工16辅助工6第二章 灌浆试验施工2.1灌浆试验孔的布置坝基帷幕灌浆为双排孔梅花型布置,排距均为1.0m,孔距均为2.0m。其中,坝横0+007.000+016.00m为左岸试验段,孔号为SZK47、SZK48、SZK49、SZK50、SZK51;*ZK5、*ZK6、*ZK7、*ZK8、*ZK9。坝横0+051.000+060.00m为河床试验段,孔号为SZK69、SZK70、SZK71、SZK72、SZK73;*ZK27、*ZK28、*ZK29、*ZK30、*ZK31。坝横0+115.000+124.00m

6、为右岸试验段,孔号为SZK101、SZK102、SZK103、SZK104、SZK105;*ZK59、*ZK60、*ZK61、*ZK62、*ZK63。左岸SZK49、*ZK5、*ZK9号孔为序孔,河床SZK69、SZK73、*ZK29号孔为序孔,右岸SZK101、SZK105、*ZK61号孔为序孔,左岸SZK47、SZK51、*ZK7号孔为序孔,河床SZK71、*ZK27、*ZK31号孔为序孔,右岸SZK103、*ZK59、*ZK63号孔为序孔,左岸SZK48、SZK50、*ZK6、*ZK8号孔为序孔,河床SZK70、SZK72、*ZK28、*ZK30号孔为序孔,右岸SZK102、SZK104

7、、*ZK60、*ZK62号孔为序孔;J1、J2、J3、J4、J5、J6为检查孔。2.2施工程序按逐级加密的原则进展施工,即先钻灌序孔,再钻灌序孔,最后进展序孔的钻孔及施工。施工方法、方式及工序:(1)基岩清水钻进,开孔口径为91mm,并预埋孔口管,预埋深度为深入阻浆盖板以下,钻孔孔斜率应符合规定要求。(2)灌浆方式:预埋管埋设段第一、二段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灌浆循环式灌浆;强风化段阻浆盖板以下010m采用自上而下孔循环式分段灌浆;弱风化段10m终孔段采用孔口封闭,纯压式灌浆方法。单孔施工工序为:造孔第一段洗孔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卡塞灌浆至完毕标准待凝 扫孔钻进第二段洗孔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卡塞灌浆

8、至完毕标准下段施工至设计孔深段满足设计要求q小于5Lu测孔深压水试验监理、质检、设计共同参与是否加深或终孔。钻孔灌浆工艺流程图钻孔定位钻机校平开孔钻进基岩导向管钻设灌浆段钻孔冲洗测量孔深不合格合格灌前压水捞砂灌浆钻进下一段终孔段合格自下而上分段压力封孔封孔验收资料归档孔位迁移待凝灌浆工艺流程图水水泥计量搅拌桶过滤储浆桶检测灌浆泵输浆管孔口三通进浆管灌浆器受灌段回浆管控制阀压力表压力表循环灌浆控制阀门阀纯压式回浆管2.3钻孔 1钻孔按设计统一编号、分序,根据给定的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进展放孔定位,并实测孔口高程,孔位偏差均小于10cm,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符合要求后移机到位开孔。 2灌浆试验采用*

9、Y-2PC钻机,采用金刚石钻头清水循环钻进。 3钻孔的方向均为铅垂直孔,要求孔底最大允许偏差值应符合SL62-2014规规定及施工技术要求:帷幕灌浆孔孔底允许偏差孔深米203040506080100最大允许偏差值m0.250.500.801.151.502.002.5根据测斜成果各孔最大允许偏差值均满足设计要求。 4班报按钻探技术要求容,流水作业包括捞砂、冲洗孔、压水、灌浆等时间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生落水、破碎带、垮孔、卡钻、掉块、遇软弱夹层、回水变色等特殊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对检查孔取芯的岩芯装箱保存,进展详细地质编录,记录分层孔深,进展岩性、裂隙发育及充填情况描述。5

10、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破碎、造孔困难的,使用沉砂管捞砂。6检查孔,通过控制回次进尺,钻进参数等措施,控制钻进转速来保证岩芯采取率。2.4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 1、各灌浆段在灌浆前进展洗孔和捞砂,保证孔干净,孔底沉砂小于20cm。钻孔冲洗压力采用80%的灌浆压力,压力超过1MPa时,采用1MPa,洗孔至回水澄清为止。 2、水位观测1工作水位测定,每回次进尺起钻后和下钻前均测定一次工作水位,并详细记录水位线;2试验水位测定,每段造孔完毕后,采用1Mpa水压冲洗,待残留沉沙捞尽后,满足设计要求沉砂小于20cm后观测试验水位,即每5分钟测一次水位,当连续两次测得水位下降速度均小于5cm/min时,以最后的观

11、测值作为试验水位及压力值起点依据。3地下水位测定,当孔满足设计终孔要求后,按设计技术要求停息24小时后测定孔水位线作为该孔地下水位值。 3、各次序孔各灌浆段灌浆前均进展压水试验。灌前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检查孔及指定编录孔压水试验采用五点法进展,压力为该段灌浆压力的80%,压水压力大于1Mpa时采用1Mpa;压水时间采用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压水时间一般为20min。压水稳定标准为: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时即可完毕试验,取最后的流量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压水试验以透水率Lu表示,五点法和单点法压水试验均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

12、技术规DL/T5148 2001规执行。其压水试验成果计算公式如下: 结合部及基岩压水试验: 试中:q透水率LuQ压入流量L/minP压水全压力MPaL压水试验段长度m2.5灌浆材料 采用纯水泥浆灌注,选用水泥强度等级为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厂家为富民金锐水泥建材*公司,水泥品质符合 GB175-2007相关规定,比外表积不小于300m2/kg。80m孔筛余量小于5%,初凝时间45min、终凝时间10h。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和化验单。 每批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厂方均提供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水泥进场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对每批水泥均抽样进展复检,质检单位检查结果:细度4.

13、2%,初凝时间220min,终凝时间300min,3d抗压强度17.0MPa,28d抗压强度42.8MPa,其指标符合设计要求。2.6制浆1、制浆水泥等固相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浆液采用Y*N400型制浆机制备。 2、浆液的搅拌时间一般35min,浆液在使用前经过筛滤,且从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小于4h。2.7浆液浓度及变换 1、采用纯水泥浆液灌注,浆液比级为5:1、3:1、2:1、1:1、0.8:1、0.5:1六个比级。 2、灌浆过程中,浆液浓度的变换遵循由稀到浓,逐级变换的原则进展。 a、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改变水灰比。 b、当*一比级浆

14、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改浓一级。c、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越级变浓。水泥浆液配比表水灰比水水泥浆量比重备注5:112525133 1.13 3:115050167 1.20 2:110050117 1.29 1:1100100133 1.50 0.8:180100113 1.59 0.5:1751501251.802.8灌浆压力设计要求接触第一段段长2m,第二段3m,第三段及至终孔均为5m,强风化试验段孔深约010m,采用自上而下孔循环式分段灌浆,灌浆压力自上而下,每加深一级,灌浆压力增加0.2M

15、pa;如P1段=0.2Mpa、P2段=0.4Mpa、P3段=0.6Mpa孔深010m;孔深10m终孔孔深处弱风化带:灌浆压力采用P4段=1.0Mpa、P5段=1.5Mpa、P6段=2.0Mpa、P7段=2.5Mpa,假设第七段之后仍达不到防渗要求,则P7段=2.5Mpa至终孔P=2.53Mpa;当发现*级灌浆压力造成耗浆量增大时,应减压,降低一级压力,稳定注入量,并逐级减小,直到完毕标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址原因及盖重等因素,压力过大对盖板产生台动破坏,未能到达预期灌浆压力,只有局部孔段到达设计压力,灌浆压力大局部结合施工实际,在现场设计及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进展实际控制。2.9灌浆完毕标准

16、及封孔1当灌浆压力到达最大设计压力值情况下,注入量逐渐减少量不大于1L/ min时,继续灌注60 min,该灌浆段可以完毕灌浆。2封孔采用结合最后一段灌浆全孔封孔法,待最后一段灌浆满足灌浆完毕条件后采用0.5:1浆液压力置换封孔,以完毕该孔施工。2.10特殊情况处理造孔:(1) 钻进暂歇后续钻出现夹钻、回缩现象,采用灌浆停歇后续钻;(2) 钻进中取芯率低、孔淤积较深,采用沉砂管打捞;假设屡次打捞,淤积深度无明显较小,采用注浓浆或灌注浓浆固壁后续钻;(3) 埋钻:采用扩孔的方式将所埋岩芯管取出后,清洗钻孔灌浆后再进展下一段施工;(4) 取芯困难:采用低速档微水量或无水量钻进,缩短回次进尺。 灌浆

17、:1冒浆的处理:采用土工膜掺水玻璃速凝剂等在冒浆处进展封堵同时采用减压、越级变浆、缓慢停歇、反复灌注方式进展处理,直至冒浆停顿。2突然降压的处理:采用停歇、复灌处理;3反压处理:灌浆完毕后出现反压时,继续灌注到闭浆压力待凝停歇后取出工作管;4可灌性差的处理:适当提高灌浆压力,以稀浆灌注为主的方法进展处理。第三章 灌浆效果分析3.1工序质量检查灌浆工程系隐蔽性工程,施工工艺和工序质量控制是确保灌浆质量的关键。本次灌浆试验施工,首先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工序和质量责任,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制止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以保证灌浆质量。首先明确设计意图钻孔施工技术要求。其次各段钻孔压水、灌浆等工作均在

18、业主、监理工程师、现场设计代表、质量检测人员以及现场技术人员的监视指导下进展施工,签证验收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杜绝违规现象,任何一道工序达不到要求,则不能进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各孔终孔后,资料及时进展整编、原始资料归档。3.2透水率、单位注入量递减情况1、透水率变化情况1左岸试验区施工部位灌浆次序灌前平均透水率Lu递减率帷幕灌浆试验段左岸41.8418.4156.013.8324.88透水率序孔较孔递减56.0%,序孔较孔递减24.88%,序孔较序递减66.9%;2、右岸试验区施工部位灌浆次序灌前平均透水率Lu递减率帷幕灌浆试验段右岸52.3841.3021.1535.3014.53透水率

19、序孔较孔递减21.15%,序孔较孔递减14.53%,序孔较序递减32.61%;3、河床试验区施工部位灌浆次序灌前平均透水率Lu递减率帷幕灌浆试验段河床104.4055.4046.9343.3021.84透水率序孔较孔递减46.93%,序孔较孔递减21.84%,序孔较序递减58.52%;2、单位注入量变化情况1左岸试验区施工部位灌浆次序单位注入量(kg/m)递减率帷幕灌浆试验段左岸1162.73501.9656.83320.3936.17单位注入量序孔较序递减56.83%,序孔较序递减36.17%,序孔较序孔递减72.45%。2右岸试验区施工部位灌浆次序单位注入量(kg/m)递减率帷幕灌浆试验段

20、右岸1085.09744.6431.38479.5135.61单位注入量序孔较序递减31.38%,序孔较序递减35.61%,序孔较序孔递减55.81%。3河床试验区施工部位灌浆次序单位注入量(kg/m)递减率帷幕灌浆试验段河床1703.60902.0847.05563.9437.48单位注入量序孔较序递减47.05%,序孔较序递减37.48%,序孔较序孔递减66.9%。综上所述,透水率q值呈现情况:左岸试验区呈现出q qq的规律,呈现规律正常;右岸试验区呈现出q qq的规律,呈现规律正常;河床试验区呈现出q qq的规律,呈现规律正常。单位注入量C值呈现情况:左岸试验区呈现出c cc的规律,呈现

21、规律正常;右岸试验区呈现出c cc的规律,呈现规律异常;河床试验区呈现出c cc的规律,呈现规律正常;3.3帷幕底界透水率情况帷幕灌浆试验段终孔段共30段底界平均透水率为3.96Lu;最大4.87Lu;最小1.87 Lu;透水率均小于5Lu。帷幕灌浆试验段钻孔底界透水率成果汇总表施工部位孔号设计深度(m)实测深度(m)灌前透水率(m)备注河床*ZK2729.4249.53.61*ZK2829.8234.94.18*ZK2930.2250.34.35*ZK3030.6235.74.79*ZK3131.0246.11.87SZK6929.2249.33.38SZK7029.6234.74.02SZ

22、K7130.0230.14.27SZK7230.4235.54.87SZK7330.8245.94.66左岸*ZK560.4280.53.71*ZK658.8268.93.26*ZK757.2272.33.12*ZK855.6260.74.74*ZK954.0269.13.90SZK4761.2376.33.59SZK4859.6269.73.81SZK4958.0278.12.63SZK5056.4266.54.65SZK5154.8264.93.18右岸*ZK5954.9880.54.65*ZK6055.9268.94.75*ZK6156.8772.34.80*ZK6257.8160.74

23、.04*ZK6358.7569.14.47SZK10154.5176.34.81SZK10255.4569.73.97SZK10356.3978.13.29SZK10457.3466.54.77SZK10558.2864.92.773.4检查孔1、检查孔的布置检查孔是在全面分析钻孔压水灌浆原始资料的根底后,结合实际施灌情况,由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方共同研究确定。检查孔J1号孔布置位于SZK72和SZK73孔连线的中线与坝轴线交点处,J2号孔布置位于*ZK28和*ZK29孔连线的中线与坝轴线交点处,J3号孔布置位于*ZK61和*ZK62孔连线的中线与坝轴线交点处,J4号孔布置位于SZK101和

24、SZK102孔连线的中线与坝轴线交点处,J5号孔布置*ZK5和*ZK6孔连线的中线与坝轴线交点处,J6号孔布置位于SZK49和SZK50孔连线的中线与坝轴线交点处。试验段,共布置检查孔六孔,目的是通过检查孔检查砼盖板与基岩结合部及基岩透水率是否满足q5Lu的防渗标准。2、检查孔的压水试验检查孔压水试验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分段压水。每段压水采用三个压力阶段五点法进展压水试验。3、压水压力采用灌浆压力的80%,压力超过1Mpa时,采用1Mpa。4、各段压水试验均在业主、监理工程师、现场设代、质检员和施工方现场技术员参与,现场观测记录、计算,签字认可后进展下一段的钻孔施工,采用套管跟进止水发进展试

25、验段压水。5、检查孔相关统计数据如下表1检查孔单孔压水成果表甲甸二水库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成果表孔号:J1* 开竣工日期:2017.08.2629段次压水孔段 m透水率Lu备注自至段长1 17.5019.502.00 1.132 19.5022.503.00 0.423 22.5027.505.00 0.464 27.5032.505.00 0.505 32.5037.505.00 0.866 37.5042.505.00 3.407 42.5047.505.00 1.348 47.5053.005.501.45甲甸二水库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成果表孔号:J2* 开竣工日期:2017.08.2629

26、段次压水孔段 m透水率Lu备注自至段长1 17.50 19.50 2.00 1.252 19.50 22.50 3.00 0.333 22.50 27.50 5.00 0.444 27.50 32.50 5.00 0.255 32.50 37.50 5.00 0.766 37.50 42.50 5.00 2.207 42.50 47.50 5.00 3.608 47.50 52.004.50 1.29甲甸二水库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成果表孔号:J3* 开竣工日期:2017.08.2909.02段次压水孔段 m透水率Lu备注自至段长1 0.502.502.00 1.562 2.505.503.00

27、0.633 5.5010.505.00 0.794 10.5015.505.00 0.355 15.5020.505.00 0.846 20.5025.505.00 1.407 25.5030.505.00 3.208 30.5035.505.00 1.209 35.5040.505.00 1.8010 40.5045.505.00 1.7611 45.5050.505.00 1.8412 50.5055.505.00 1.4813 55.5063.007.501.31甲甸二水库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成果表孔号:J4* 开竣工日期:2017.08.2909.02段次压水孔段 m透水率Lu备注自至段

28、长1 0.502.50 2.00 1.562 2.50 5.50 3.00 1.253 5.50 10.50 5.00 1.044 10.50 15.505.00 0.455 15.50 20.505.00 1.406 20.50 25.50 5.00 1.727 25.50 30.505.00 3.208 30.50 35.50 5.00 1.009 35.5040.50 5.00 1.6010 40.50 45.50 5.00 1.5211 45.5050.505.00 1.1612 50.50 55.50 5.00 1.4813 55.50 61.005.500.82甲甸二水库帷幕灌浆检

29、查孔压水成果表孔号:J5* 开竣工日期: 2017.09.0209.05段次压水孔段 m透水率Lu备注自至段长1 0.502.50 2.00 2.032 2.50 5.50 3.00 1.253 5.50 10.50 5.00 1.044 10.50 15.505.00 1.305 15.50 20.505.00 1.466 20.50 25.50 5.00 2.207 25.50 30.505.00 1.328 30.50 35.50 5.00 1.099 35.5040.50 5.00 1.2510 40.50 45.50 5.00 1.4611 45.5050.505.00 1.8612

30、 50.50 55.50 5.00 1.3113 55.50 60.505.001.2614 60.50 65.50 5.00 1.4915 65.50 69.003.501.10甲甸二水库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成果表孔号:J6* 开竣工日期: 2017.09.0509.09段次压水孔段 m透水率Lu备注自至段长1 0.502.50 2.00 2.502 2.50 5.50 3.00 1.533 5.50 10.50 5.00 1.354 10.50 15.505.00 1.285 15.50 20.505.00 1.366 20.50 25.50 5.00 2.147 25.50 30.505.

31、00 1.368 30.50 35.50 5.00 1.459 35.5040.50 5.00 1.2810 40.50 45.50 5.00 1.2511 45.5050.505.00 1.0712 50.50 55.50 5.00 0.9713 55.50 60.505.001.4314 60.50 67.006.50 1.952检查孔压水成果统计表检查孔压水试验记录区间成果统计表位置检查孔孔号压水试验段数透水率lu)备注总段数113355左岸J5、J629段2912800100%3.5%96.6%0.00%0.00%右岸J3、J426段2661820100%23.0%69.2%7.7%0

32、.00%河床J1、J216段168620100%50%37.5%12.5%0.00%第四章 试验成果的分析与评述4.1透水率左岸试验区:灌前最大透水率165.60 Lu,最小透水率2.63Lu,平均透水率24.15Lu;灌后最大透水率2.50Lu,最小透水率0.97Lu,平均透水率1.46Lu;右岸试验区:灌前最大透水率263.90 Lu,最小透水率2.77Lu,平均透水率42.49Lu;灌后最大透水率3.20 Lu,最小透水率0.35Lu,平均透水率1.36Lu;河床试验区:灌前最大透水率1318.67 Lu,最小透水率1.87Lu,平均透水率68.21Lu;灌后最大透水率3.60Lu,最小

33、透水率0.25Lu,平均透水率1.23Lu;说明经过灌浆后效果明显。4.2单位注入量左岸试验区:单位注入量最大值1472.23kg/m,最小值114.15 kg/m ,平均注入量626.834kg/m。递减规律正常c cc,说明岩层裂隙分布相对均一。右岸试验区:单位注入量最大值1798.91kg/m,最小值362.29kg/m ,平均注入量767.732kg/m。递减规异常c c c,说明岩层裂隙分布相对均一。河床试验区:单位注入量最大值2032.6kg/m,最小值474.45 kg/m ,平均注入量626.834kg/m。递减规律正常c cc,说明岩层裂隙分布相对均一。4.3检查孔左岸试验区

34、J5、J6检查孔压水检查总段数29段,其中满足防渗要求5Lu段数29段,未满足防渗要求5Lu段数0段,合格率为100%,最小透水率为0.97Lu,最大透水率为2.50Lu,平均透水率为1.46Lu。右岸岸试验区J3、J4检查孔压水检查总段数26段,其中满足防渗要求5Lu段数26段,未满足防渗要求5Lu段数0段,合格率为100%,最小透水率为0.35Lu,最大透水率为3.2Lu,平均透水率为1.36Lu。河床岸试验区J1、J2检查孔压水检查总段数16段,其中满足防渗要求5Lu段数16段,未满足防渗要求5Lu段数0段,合格率为100%,最小透水率为0.25Lu,最大透水率为3.6Lu,平均透水率为

35、1.23Lu。经检查孔检查后说明灌浆效果明显,到达试验目的,获得试验参数为后期生产提供更好指导下一步施工工作。4.5灌浆施工工艺 设计采用强风化段采用自上向下孔循环式分段灌浆,弱风化段采用孔口封闭纯压式灌浆方法,符合该工程地质特点,可实施。4.6灌浆材料和浆液比级 1、本次灌浆采用P.0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通过出厂检验和抽样检查,结合现场施灌情况说明,该水泥能满足设计对灌浆用水泥的要求;2、通过试验施工,基岩采用5:1、3:1、2:1、1:1、0.8:1、0.5:1六个比级浆液,符合本工程地质特点,方案可行。4.7灌浆压力1、010m孔深强风化带采用压力0.10.6Mpa合理可行;2、孔

36、深10m终孔孔深处弱风化带,灌浆压力采用P4段=1.0Mpa、P5段=1.5MPa,P6段至终孔P=1.52Mpa。建议压力以实际情况确定。4.8浆液待凝时间强风化段采用自上向下孔循环式分段灌浆,待凝时间控制为4小时以上。弱风化段采用孔口封闭纯压式灌浆方法每段灌浆完毕后可不待凝。4.9帷幕底界确实定根据现场试验,试验段终孔段帷幕底界透水率100%小于5.0Lu;最大4.87Lu;最小1.87Lu;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5.1总结本试验在工程建立管理局、设计、监理相关专家的指导、监视下实施,所有原始报表由专人在现场随着施工作业的进展,及时、准确、真实填写;其施工情况记录、压水和灌浆数据真实、准确,所

37、有原始资料均有监理、质检、设计代表现场签字认可。1、孔位布置河床试验双排孔布置,孔距2m,排距1m分三序施工,分序逐渐加密方案可行,左岸试验双排孔布置,孔距2m,排距1m分三序施工,分序逐渐加密方案可行,右岸试验双排孔布置,孔距2m,排距1m分三序施工,分序逐渐加密方案可行靠,因该工程地质均一性级差,建议以后生产孔参照河床试验区孔位密度布置较为妥当。 2、灌浆方法方式与施工工艺 强风化段采用自上向下孔循环式分段灌浆,弱风化段采用孔口封闭纯压式灌浆方法和施工工艺适合该地质情况灌浆,可以采用。 3、灌浆材料 水泥采用P.0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可行。4、浆液配合比采用5:1、3:1、2:1、1:

38、1、0.8:1、0.5:1六个比级浆液。 5、灌浆段长灌浆段长采用接触带为2m(第一段),第二段3.0m,以后各段均为5.0m,段长划分合理可行。6、灌浆压力1强风化带采用0.10.6Mpa灌浆压力符合该工程地质情况可行;2弱风化带采用2.53Mpa灌浆,不符合该工程地质情况,不可行。5.2建议1、建议孔位密度布置参照河床试验区孔位布置;2、建议孔口管孔径为大于或等于91,以便孔深后变径能进展卡塞压水试验;3、建议灌浆压力结合工程实际应控制在2.5Mpa以,且结合施工地质情况现场确定灌浆压力,以1.52倍坝前水头为宜。第六章 结语本次甲甸二水库工程帷幕灌浆试验段灌浆试验,在甲甸二水库工程建立管

39、理局、监理部及设计部门及资深专家等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严格监视和密切配合下共同努力,施工单位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克制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等困难,圆满完成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任务,到达了灌浆试验的目的,取得了灌浆施工的有关参数,通过检查,到达所理想的防渗要求,为今后的帷幕灌浆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了有效数据。帷幕试验段的圆满完成,得到了甲甸二水库工程建立管理局、监理部、质检部及设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1、帷幕灌浆成果一览表:2、帷幕灌浆分序统计表:3、帷幕灌浆综合统计表:4、检查孔成果一览表:5、帷幕灌浆各试验区各次序单位注入量、灌前透水率频率曲线:6、帷幕灌浆试验段剖面图:7、帷幕灌浆孔柱状图:8、帷幕灌浆检查孔岩心及施工过程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