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0395412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校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校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校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学校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设计说明书(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 甲方提供的松蓢学校扩建工程设计招标文件1.2. 甲方提供的市建立用地规划许可证深规土许BH-2008-0052号1.3. 甲方提供的光明新区开展和财政局关于新区松蓢学校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深光发财2014468号1.4. 甲方提供的用地周边道路规划图1.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005-07-01实施1.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GBJ 99-86 1987版1.7. 宿舍建筑设计规GJ 36-20051.8.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1.9. 市普通中小学校建立标准指引深发改200722351.10.

2、市义务教育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2012年版1.11. 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1.12.市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1.13.光明新区全面实施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方法试行1.14. 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及规定二、工程概况2.1. 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市光明新区,位于公明办事处松蓢社区,富利路与志康路交界处,工程交通较为便利,为学生的上学和教师的出行提供了较便利的交通条件。2.2. 用地及周边现状 用地东侧为城市次干道,南侧为城市支路。地块东侧为工业区;南侧为居住区;北侧及西侧为公园。场地东北侧略高,西南侧较为平坦,场地高差约为3米左右。场地一栋18班的教学楼需保存。2.3

3、. 工程概述建筑用地面积为32660.48平方米,为多层建筑,容积率为0.86。三、规划理念3.1. 以人为本 学校建筑设计从学生全面开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创造生活化、人情化的互动交流型学习空间。 3.2. 生态环保 新型学校设计的重要思路是尽可能的把学校作为小的生态系统,以此作为契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中去。3.3. 多元化空间 建筑设计中重视环境对学生身心安康与情操的隐性影响,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让校园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松蓢学校的目标在于创造一个利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网络之间交流的多功能绿色教学空间。建筑顺应不同的空间性质采取丰富灵活的造型

4、手法,创造一种既反映现代教学文化又表达国际人文色彩的新型校园。四、总体规划布局1.1塑造良好周边界面形象。设计首先考虑周边界面的城市形象打造,确立一种与城市空间对话的形态。东侧界面:由于东侧为城市次干道,噪音较大,规划建筑作适当的退让,设计了学习广场和运动场,形成一个整体大广场,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保障校园教学的安静环境。南侧界面:通过建筑两侧首层架空和中间连接局部退让及两层架空,形成通透的空间渗透关系。西侧、北侧界面:整个大广场通过空间渗透,与西侧的公园产生景观资源的共生。1.2充分利用场地资源,结合场地高差,以减少土方开发量。场地东北角为荔枝林,标高为17.019.0左右,地势起伏有高差;

5、将运动场设置在东北角。西南角较为平坦,标高为15.0左右。学校建筑群设置在西侧,土方量开挖小。利用合理场地的高差,减少土方开发量,节省投资本钱。1.3合理布局功能分区 生活区为教师宿舍、食堂,设于场地西北角,临近北面公园,为教师创造了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小学部和初中部,处于地块西侧中间最安静位置。办公楼及实验楼设于场地南侧,靠近校园主入口,通过弧形连廊可直达教学各个区域。三大区通过弧形连廊联系,整个功能分区明确,动静清楚。1.4塑造特色校园,创造活力校园。 活力元素1:规划形态“书是开启智慧大门之金钥匙。把“书之钥匙的概念引入到设计中来,结合平面功能及空间布局,整体形态表达了“钥匙为主题理念,

6、表达校园所独特的积极时代感和人文气息。活力元素2:弧形连廊弧形连廊把场地分为东西两大区域,东区为运动休闲区,西区为教学区、生活区。整个功能分区,连系密切,动静清楚。形成校园弧形功能轴线,贯穿整个校园。活力元素3:书形线条书形线条被巧妙运用到建筑造型上,结合通透的玻璃,及局部百叶点缀,形成建筑体块虚实的丰富变化,动感刻绘出建筑简洁而高雅、庄重而活泼的形象。表达校园是一个高雅庄重、活泼浪漫于一身的教育天堂。活力元素4:学习广场学习广场,结合场地高差,以“书梯为主题,生成阶梯状的绿化景观,创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景观带。学生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读会、英语沙龙、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等都可以在学习广场举行。1.

7、5利用规划道路,合理设置主次出入口,躲避学校外部、部的车流人流的穿插。场地东侧为工业区,南侧为商住区,西侧及北侧为公园,主要学生生源从南侧来,故将人行主入口设于场地南侧。师生通过入口广场,从架空层及弧形连廊分散进入教学区,有利于人行疏散分流。人行次入口设于场地东侧,师生也可以进到“学习广场,通过景观“活力元素引导到各个教学区。车行主入口设于南侧,避开次干道的过多的车流量,与人行主入口分开,实行人车分流。通过规划方案总体构思、建筑功能和造型设计,缔造出以人为本、与周围环境要素融洽的现代根底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到“交流的快乐,让学校成为感知学习生活、自由与多样性的有趣场所!五、建筑节能5.1.

8、 设计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市实施细则SZJG-200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GB 50176-9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 5.2. 节能分析 (1)、在校园适当的位置架设风力发电设备,学校宿舍楼、食堂均安装太阳能热水设备。(2)、建筑体量穿插错落布置,营造各种中庭及架空绿化,加强空气的自然流通效果。(3)、建筑屋顶考虑顶层绿化,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4)、在教室南向立面设置面向西南的遮阳板,防止直射到教室,起到隔热、过滤光线、防止眩光的效果,同时,可解决空调室外机位的设置问题。(5)、建筑整体正南北布局,解决自然通风

9、采光、遮阳,隔热,可节约日常使用开支。(6)、地下空间,自然通风、采光较好,经济节能。六、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定JGJ50-2001执行。设置无障碍通路及各项无障碍设施。6.1在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中,人行道的各种路口设缘石坡道,并设置盲道。6.2建筑入口设置了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坡道,坡面平整,选用不光滑的饰面材料。6.3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处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地沟及雨水井选用滤水箅子孔的宽度小于15mm的成品。6.4公共走道及人行道路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度。6.5公共入口室外地面及台阶踏面平

10、整,外饰面选用遇水不滑的地面材料。6.6建筑部设置供残疾人使用扶手、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等无障碍设施。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技术总指标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总建立用地面积32660.48 3总建筑面积30298 其中1、已建局部3404 2、扩建局部26894 总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8219 其中1、已建小学教学楼2801 已建局部2、已建架空层603 3、小学教学楼3662 扩建局部4、初中教学楼5179 5、阶梯教室577 6、风雨操场2325 7、办公楼2201 8、实验楼4753 9、宿舍及食堂3968 10、架空层2150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079 其中地下室2079 4容积率0.8

11、6 其中规划容积率0.78 核增容积率0.08 5建筑密度29.56%6绿地率35.00%7停车位42 第二节、 构造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国家及地方现行设计规、规程:1.1. 建筑构造荷载规 GB50009-20121.2.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1.3. 建筑构造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4. 建筑抗震设计规 GB50011-20101.5. 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 JGJ3-20101.6. 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 (DBJ 15-92-2013)1.7. 混凝土构造设计规 GB50010-2010 1.8. 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

12、 GB50007-20111.9. 建筑桩基技术规 JGJ 94-20081.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J108-20021.1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 GB50038-2005及相关政府批文1.12. 省地基根底规。DBJ15-31-20031.13. 钢构造设计规GBJ 50017-2003二、主要技术标准2.1本工程的构造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构造平安等级为二级。2.2场地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抗震等级:框架按二级。2.3地基根底设计等级按乙级。2.4根本风压0.7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取B

13、类。三、主体构造 3.1小学教学楼五层,高度为19.80m,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根据使用功能及经济性,柱网尺寸主要为7.8m9.0m。3.2 宿舍/食堂六层,高度为23.4m, 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根据使用功能及经济性,柱网尺寸主要为7.2m8.3m。3.3 初中教学楼、实验楼六层,高度为23.40m,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根据使用功能及经济性,柱网尺寸主要为7.8m9.0m。3.4阶梯教室及篮球场馆大空间构造,拟采用预应力构造。3.5楼盖形式均采用有梁板组成的肋形楼盖。3.6由于建筑的建筑群的体型复杂,设置两道抗震缝,规则平面较长时不设伸缩缝,采用后浇带,间距30m左右

14、,解决砼早期收缩问题,来满足使用功能及合理受力。四、砌体填充墙填充墙采用粘土空心砖或加气砼等轻质砌体。五、地下停车库地下车库的人防抗力等级待相关的职能局部确定后再做具体设计。六、根底根据本建筑的构造情况,参考现有建筑情况,根底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根底,具体根底形式待地质勘探完成后再定。第三节、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10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GB50015-20032009年版1.3室外给水设计规 GB50013-20062014年版1.4室外排水设计规 GB50014-20061.5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 GB17051-19971.6

15、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2006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 GB50084-20012005年版1.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GB50140-20051.9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 CJJ110-20061.1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 GB50370-20051.11中小学校设计规 GB50099-20111.1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 GB50974-2014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二、设计围校区室外给排水工程以及消防给水工程设计。三、生活给水设计3.1水源由市政管网引入DN150给水管二根,供生活和消防用水,并在校区形成环网。市政压力0.35MPa。3.2生活用水量学生人均用水量指标:q=

16、40L/d.人,日用水量:Q=500m3。3.3生活给水系统宿舍楼的给水系统并入校园给水管网系统,生活用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部供水方式采用给水水泵和水箱联合供水,其中-13层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取水,4层及以上楼层用水由给水水泵加压供水;生活水泵、生活水箱设置在水泵房,同时地下室设有216吨消防水池供消防使用。为保证生活用水的水质,所有室明装生活用水管道冷热采用衬塑钢管。3.4生活热水系统学生宿舍卫生间淋浴采用屋面太阳能热水系统。水源温度达不到设定水温时候,可启动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四、排水设计4.1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阳台排水至室外污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

17、污水管。4.2卫生间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立管伸出屋顶。室排水管道采用螺旋聚氯乙烯U-PVC管。4.3屋面设雨水斗,阳台设地漏,雨水经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网,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4.4空调冷凝水管均采用有组织排放,在室外空调板旁设冷凝水排水立管,排水立管最后间接排至室外雨水管网。4.5、雨水系统1市暴雨强度公式:2屋面设计暴雨强度值:55.83L/s100m2,重现期十年,屋面设置溢流口,溢流口加雨水管总排水能力按五十年校核。3小区场地设计暴雨强度:103.98L/s100m2,重现期三年。4采用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雨水为排水系统。五、消防给水设计5.1消防水量:室外消火栓30L/S,火灾延

18、续时间2h;室消火栓15L/S,火灾延续时间2h;喷淋系统30L/S,火灾延续时间1h。5.2消防水源室外消防水源由市政管网两路引入。5.3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防车管网在校呈环状布置,并在环网上设一定数量的室外消火栓。室外消水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5.4室消火栓系统校区单体建筑室消火栓系统采用环网布置。地下室设消防水池及泵房,消防水池的容积为216m3,并在教室楼建筑物最高处设18m3消防水箱一座,与消防环网相接,供火灾初期消防用水。同时在室外设消防水泵接合器,与消防环网相接。消火栓按室任何一个位置均有二股消防水柱射到布置。消火栓设25m长水龙带,19mm口径水枪一套。5.5自动喷水灭火系

19、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由喷淋泵供水,并由稳压装置及屋顶消防水箱稳压。 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为68,根据建筑装修要求采用吊顶型或普通型玻璃球闭式喷头。当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等障碍物的宽度大于1.2m时,其下方应增设喷头。喷淋系统共设有二套地上式水泵接合器,每个流量15L/S。5.6管材当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1.2MPa时,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当工作压力大于1.2MPa时,采用热浸锌镀锌加厚钢管。或采用热浸锌镀锌无缝钢管;当工作压力大于1.6MPa时,采用热浸锌镀锌无缝钢管,管径小于或等于DN50时采用螺纹和卡压连接,管径大于DN50时采用沟槽连接件连接、法兰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

20、埋地时应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5.7气体灭火系统发电机房、变配电室等重要设备用房采用七氟丙烷全淹没式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灭火浓度为:9%系统的控制方式:手动、自动、机械应急操作三种。5.8灭火器配置:建筑物各层均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上局部按A类中危险级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0米;地下车库按B类中危险级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12米;发电机房、变配电室按E类中危险级配置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4米。六、节能措施本工程给排水采用的节能措施为:选用优质管材、节水型产品、节水龙头。室外绿化灌溉采用滴灌。优

21、化系统,合理分区,减少输送工程中的压力损失。合理利用市政水压,降低能耗。七、雨水回收系统7.1屋面收集的雨水将从屋面排水沟聚集到雨水落管中,最终汇入到收集池中,进入雨水回收系统收集利用;场地雨水则考虑结合可渗透地面的设计,局部收集系统容量的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7.2雨水回收系统的收集池将位于室外适宜的位置,分散或集中设置。收集池将用来收集雨水,经处理后,为非饮用水提供额外的水源,用于草地灌溉、室外地面冲洗及景观用水。八、环保与卫生防疫本工程在环保与卫生方面采取如下措施:排水系统设专用通气立管和环形通气管,保护水封,防止下水道污气进入。排水系统雨污水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厨房废水经隔油池

22、处理后,排入市政。在市政引入管的总水表后安装倒流防止器,防止回流污染。九、噪声防治措施水泵均设隔振根底减振;水泵进出管上设柔性减振接头;泵房管道采用减振弹簧支架和吊架。十、太阳能设计1.设计参数1.1使用总人数为24人。1.2设计日用热水定额:q=60L/人.日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确定,方案中水箱容积为6000L。1.3地区自来水四季平均水温18。1.4集热器采光面上年平均日太阳辐射量Jt:Jt=14790KJ/m2.d1.5集热器系统热损失率l取l =0.301.6太阳能的保证率f,取f= 0.51.7集热器的年平均集热效率cd取cd =0.502、集热器面积计算水升温吸热计算公式:Q w

23、=CwMt式中:C w水的定压比热容=4.187KJ/Kg。 M被加热水量Kg。 t温升。1将6000L冷水加热到60所需吸收的热量计算:Q w1 = C wMt=4.18760006018=1.055106KJ集热器面积计算A c1=Q w1 *f/J t /cd/(1-l)一、 = 1.0551060.5147900.50(10.3)=102m2每台集热器集热面积为2.45 m23、设计要点 3.1 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集热器安装于屋面上,保证设备使用平安及建筑物外观不受影响。3.2 保温水箱安装于屋面上,保证设备使用平安,不会对建筑构造产成影响。3.3 太阳能系统采用定温、温差强制循环模

24、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资源。3.4 考虑到环保和节能要求,设计时充分考虑利用太阳能以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同时选用优质的水泵和控制装置,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污染。3.5本工程管道采用1.2MPa级的优质卡压式不锈钢管,采用橡塑保温,外包铝板。第四节、电气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T 16-20081.2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1.3 低压配电设计规GB50054-2011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20101.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1.6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T50311-20001.7 有

25、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200-94二、设计围本设计包括供电、配电照明、防雷接地、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综合布线系统以及有线电视系统、播送及背景音乐系统。三、供电、配电照明、防雷接地3.1用电负荷等级本工程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等,均属二、三级用电负荷。3.2主要用电指标变压器安装容量指标: 80VA/m2视在功率约: 2520KVA变压器总容量为: 21250KVA应急发电机额定功率: 400KW3.3供电电源和高压系统电源由市政网提引一回路10KV电缆线路,经环网开关柜供电给10/0.4KV变压器。3.4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楼设变配电室

26、一个,设2台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采用TN-S系统,配电方式由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3.5自备电源设备用柴油发电机一台,当市电停电时,供本建筑的消防设备、电梯及应急照明等用电。3.6计量、照明计量:在低压总开关柜上部设总计量表,由供电部门管理。3.7照明根据不同使用功能的场所,选用不同的照明灯具,以满足不同照度要求,事故照明按 建筑防火设计规规定设置事故照明,电源为市电及柴油发电机之双电源转换供电,疏散指示灯有自备蓄电池。3.8防雷接地本楼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采取以下防雷措施:防直击雷、防侧击雷、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用作变压器,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安接零接地之综合接地,接地电阻。四、火灾自动报

27、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本建筑物在楼一层设置一消防控制室,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设置各种消防设施。五、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该系统在主要入口、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及电梯轿箱等设置固定式或转动式摄像头,经电缆传输信号至中央控制中心,以便对上述部位进展监视,并可根据需要定时记录监视目标的图像或数据。六、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采用构造化布线系统。即满足灵活通用的要求,能连接不同的设备及计算机、终端 机、不同的局域网/广域网、异步通讯等。能提供整栋大楼数据和视像会议和联网应用支持,包括语音、数据、闭路电视等。楼建立局域网,可与INTERNET进展连接,进展信息交换。具体设置 一个网络机房,教室配置5个信息点,

28、各个功能用房配置2-6个信息点,教师办公配置20-30个信息点,行政办公场所配置2-5个信息点,实行机房布光纤到每层交换机柜,再由楼层交换机柜布双绞线超6类至各个信息点,方案设置2500个信息点位。七、有线电缆电视系统、闭路监控系统本工程设置电视电缆系统,电缆电视信号接自市有线电视网。每层设置四个电视接口。在出入口,公共通道,公共场所及一些重要部门等处设置摄像闭路监控探头,红线围墙设置摄像闭路监控探头,闭路电视控制系统设置在安防监控室。八、播送及背景音乐系统公共空间设置背景音乐。背景音乐与消防播送合用,火灾时强行切换为消防播送。九、通信:各功能用房设置一个插孔,所有终端线经每层接线箱后由弱电井

29、管道竖井引至总机房。第五节、暖通空调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中小学建筑设计规;1.2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1.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50736-2012;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GB50067-97。二、室设计参数场所 夏季干球温度 夏季相对湿度 新鲜空气量m3/h.人 噪音水平报告厅 2527 5565% 30 NR40教 室 2527 5565% 35 NR40三、通风要求场所 通风换气次数 通气方式卫 生 间 10 排风设备用房 6 送、排风电梯机房 10 送、排风地下车库 6 送、排风变压器室 12 送、排风配电器室 8 送、排风四

30、、空调设计教室、办公室和宿舍均采用分体空调,设全热交换器来进展通风换气。对办公楼得展览厅、图书阅览室及会议室;体育运动馆等大型空间均采用分别设置多联空调机组的方式。对餐厅等大空间采用分别设置多联空调机组的方式。五、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5.1在设备房设送、排风系统,在气瓶间和柴油发电机房的油箱间设排风,其中柴油发电机房的废气在经净化消音处理后在高空排放。5.2在各卫生间设排风系统。5.3所有电梯机房均设送、排风系统。厨房设置单独机械送排风系统。六、消声与减振空调机送回风管上设消声。所有风机及空调机均设减振。柴油发电机房及厨房大型机械排风的消声由专业公司设计。第六节、人防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 1

31、.1 现行国家各有关的设计规.规定.标准等及市地方的设计规定.标准等;1.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 GB 50038-20051.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 GB 50098-98二、设计说明:2.1本工程位于市盐田区。2.2本工程人防地下室位于地下车库负一层,为全埋式,其顶板低于相临室外地坪。常六级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工程防化等级为丙级,室早期核辐射剂量限值为0.2。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本人防地下室顶板低于室外地面,钢筋混凝土顶板厚度满足要求,本人防地下底板厚度已满足早期核辐射的防护要求三、主体设计:3.1本人防地下室按平战结合的使用原则进展设计,平时作为车库,并设有局部设备用房。战时作为常六

32、级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用于人防工程的建筑面积为待定。3.2人防地下室中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部设备皆自成系统。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隔墙,墙上开设门洞处,在其两侧设置防护密闭门。相邻抗爆单元之间设置抗爆隔墙,墙上开设连通口处,在洞口一侧设置抗爆挡墙。3.3每个防护单元设有战时主入口一处,次出入口一处,分别与防毒通道和密闭通道相连, 主出入口是室外出口。3.4每个防护单元均有一套独立的滤毒室和进风机房,滤毒室与进风机房分室布置。滤毒室设在染毒区, 滤毒室的门设在密闭通道,为密闭门;进风机房设在清洁区,防化值班室在进风机房设置。3.5通至地下一层的电梯,皆设置在防空地下室防护密闭区以外。3.6设计中考虑了平战功能的转换措施。.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