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运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0383932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运用(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绪论 会展作为一新兴行业,近几年发展势头猛烈,但是对于会展理论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比较缺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参展商和展会的直接博弈关系、会展的服务体物流系统等方面,对于展会与新媒体的互动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媒体的互动研究也多集中在各媒体之间,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很少涉及到新媒体与其他行业的互动,在研究过程中很很少考虑到会展业对新媒体的互动需求,还未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会展业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将选取一个新的角度,从新媒体与会展业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新媒体对会展行业发展的意义以及会展业对新媒体的需求,并对“2015第19届某广告技术与设备展览会”这一实际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在展会筹备阶段、展

2、会招展展商阶段以及展会举办过程中的新媒体运用情况,分析其展会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探讨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发展趋向和发展对策。一、新媒体对会展业的影响(一)新媒体相关概念的阐释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New Media)最早源于美国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1967年)。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使用了“New Media”一词(1969年)。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很快传遍了全世界。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各执一词。早期,联合国

3、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媒体,也有人称作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和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保值、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及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X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

4、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朱强教授则认为“新媒体是20世纪后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显著区别于传统媒体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传播形态的新型媒体。”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讲IPTV、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视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还有很多,其中,笔者比较欣赏Online杂志给“新媒体”下的定义: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传统媒体使用两分法把世界分为传播者和受众两大阵营,不是演员就是欣赏着。新媒体与此相

5、反,它是每个人不仅有听的机会,而且有说的条件,新媒体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因此,互动性的是衡量目前所出现的各种新媒体形态的标准。2、新媒体的基本功能(1)信息传播功能媒体的功能首先是传播信息,新媒体也不例外。各种与会展活动相关的信息通过会展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等形式传递给社会大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及对会展自身的宣传推广,同时,会展活动也需要信息的高度集中,这种集中包括组展商与参展商之间、参展商与参展商之间、参展商与观众之间、参展物品之间等的信息集中。会展产业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迅速发展,关键就在于会展能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供求信息,这些信息比他们挨家挨户收集,要节约大量

6、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参加展会是企业成本最低、收效最好的营销方式。(2)宣传推广功能从会展企业来看,现实经济中存在数量庞大的会展活动组织者和参展商。从企业最根本的利益出发,组展商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参加由他们主办的展会,参展商也希望能够从众多展会中选择最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展会,但现实中由于组展商与参展商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使得双方都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所以,这个时候,组展商和参展商均可以采取主动策略,通过各种会展媒体将会展和企业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各自的目标受众和专业观众、已达到招展、招商、参展的目的。(3)信息收集和质量监督功能会展媒体除了具有信息传播和宣传推广的功能外,也有移动的客

7、户信息、加强质量监督职能。最明显的例子是,除了一些展览门票印有展览信息印刷宣传,参观登记表,主要是用来收集相关信息和公司人员访问,帮助组展商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市场需求、开发会展产品。在展会官方将有一个客户满意度调查,对顾客反馈信息及时收集,这是向后评价工作的主要途径,除了手机媒体信息展示,更重要的是发挥质量监督的功能。3、 新媒体对行业发展的意义纵观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全面渗入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传媒为王的时代。作为全球社会最重要的的内容,新媒体的快速扩展、变革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共同的世界。如何正确地把握新传媒,充分利用其力量,已成为时代的重要话题。因而,会展业中的会展媒体环节亦

8、应顺势而行,结合新媒体的的功能,树立自身的品质目标:合理整合会展媒体的力量,努力在信息传播、形象塑造、教育引导、学术探讨、经验传递、咨询服务等方面作出充实的提升,从而配合会展业整体的品质成长,这是中国会展业全面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方面。 (二)会展业对新媒体的需求分析1、 宏观方面 中国会展产业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现如今已成为世界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在产业兴起的同时,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逐渐占据了会展产业的重要位置。新媒体技术给会展行业带来了变化,包括网络会展营销、网上招展、网上报名、视频直播,乃至网上展览等应用,从行业发展来看,会展业在新技术的带动下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随着微信、

9、微博等移动互联应用的风靡流行,商务活动中也开始逐渐增加了移动互联应用的身影,比如会议期间的APP应用,利用官方微信公布大会的日程甚至会刊内容在新媒体信息化的时代,手机、电脑作为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网络、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创新,更使得会展业看到了商机。围绕对展览、会议等会展活动的宣传,除了以往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中国会展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传播作用和效果也越来越好。2、微观方面(1)展览会对提高关注度和知名度的需求虽然我国会展业也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展会的国际化程度普遍都不高,国际影响力也比较低,品牌展会也比较少,很多发展得有点名气的展会也都被外国企业兼

10、并或收购了。而纵观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展览会,其宣传的整体效果已不再是满足于吸引参展商参展和邀请专业观众参观了,更重要的是试图扩大其展会品牌的影响力,品牌化战略是展会提高关注度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展览会即使其展览面积不足以应对络绎不绝的展商,也会继续扩大宣传力度,不断强化该展会的品牌,以提高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于一个成熟的展会而言,尽管其宣传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展会的规模,以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展会的实力,强大的办展实力是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良好的服务和保障的能力的体现。而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宣传推广等基本功能对提高展览会的关注度和知名度效果很好,所以展会对新媒体也有了

11、更多的需求,应用也更广泛。(2)展览会吸引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需求参展商、专业观众数量及其连续参展率和展会的连续办展率是判断一个展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成功的展会,需要吸引到尽可能多的参展商并以优质的展品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与此同时,展会主办方要通过数据中心或呼叫中心邀请各地的展业观众,从而使得展商能够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拓展市场。展览会是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是展示公司形象、进行新产品发布同时与各类经销商经销商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在会展业十分发达的德国,国外企业中的参展目标中对于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联系老客户和结识新客户,对于在展览会上是否能够顺利签单并不是特别看重,甚

12、至排在了参展目标中的最后一位。此外,很多企业通过参加展会可以节省接触客户的成本,也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相对于其他的方式而言,企业在展览会上工作量较少,同时签单率也高。因大多数展会都会通过各种新媒体进行报道,因此,受众需要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行业内展会的最新消息和参展商的参展情况,以便更加清晰的了解自身在本行业内的地位和发展状况。展览会需要通过新媒体吸引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而展商和观众又要通过新媒体来获知展会的最新消息。二、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使用情况(一)运用模式1、展会筹备阶段的新媒体运用在展览会筹备的初期,展会的组织者需要提前规划,项目计划,包括可行性报告,分析具体项目的实施,推广计划

13、,将需要的工作时间,具体的实施计划,成本计划的宣传,主确定展览会的每一个时间段的工作重点;寻找主协办单位,申请展会各种批文,联系场地,寻找宣传媒体,制作展会的邀请函等文字资料,并确定拟邀请的参展商名录。在策划初期,就需要媒体对其展会进行预热与宣传,展会的主办方在选择宣传媒体时,一般较多选择行业专业媒体与网络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宣传X围广,时效快,展示形式多样,较传统媒体更常用。2015年某广告展在2014年4月初第18届某广告展成功举办后即开始预热,官网、微博、微信定期更新展会最新动态,同时也介绍广告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动态。如下图。2、展会招展招商阶段的新媒体运用在展览会筹备工作和相关策划工作做好

14、之后,就开始了最重要的的招展与招商阶段,这一阶段直接决定了展会举办的成功与否。展会的主办方通过媒体宣传展会信息,同时成立项目组,开始进行招展。对于项目组的业务员来讲,除了营销、营销外,最常用的就是寻找一个专业的行业门户,拥有免费注册并发布信息功能。此时,网络媒体充当了展会的宣传渠道,越来越多的业务员寻找这样的网络媒体进行信息的发布与宣传,以提高其业绩。在这个阶段,展会主办方还会寻找媒体进行资源互换的合作,一些与展会相关的专业可以根据约定在其上相应位置为展会提供LOGO的图片宣传,或与展会主办方进行互换的合作,以达到宣传的目的,还可以随时发布展会主办方发来的展会新闻,以提高展会的浏览量和点击率,

15、达到宣传展会的目的。到了2015年某广告展准备的临战阶段,为了促进展位的销售,在此期间关于某广告展的宣传推广活动倍增。其中展会主办方好博塔苏斯展览某召开展会推介会,邀请新老客户继续参加2015年的某广告展。为做好此次广告展的市场推广工作,某广告展的工作团队,通过悉心筹备,携带了20000余份宣传册,组成3个宣传推广小组,在“广印展”上拜访客户,联络交谈。同时还利用部分参展商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契机,大力宣传某广告展,通过各种形式发布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以吸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报道广告展。为了邀请更多的专业观众参观2015年某广告展,2014年10月下旬,观众的第一轮邀请工作正式启动,官方、微信等预登

16、记平台全面开通。3、展会举办过程中的新媒体运用(1) 官网 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展会官网的利用也越来越普及,展会官网的技术支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另一种是基于移动网络技术。互联网官网一般有两种平台,一类是以中国会展网为代表的专业展会资讯服务平台,未各行业的专业参展商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集成服务,另一类是展会主办方自身所办的展会官网,一个成功的展会官方可以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多重需求。受众参加展会的动机是基于自身对展会的认知水平决定的,对于展会参与者而言,以自身感知能力对环境和价值进行认知,然后产生对展会的态度,最后决定自己对展会的行为取向。对于参加展会的展商或专业观众而言

17、,一个完善的展会官方能够提供给他们有效了解展会信息的渠道,满足他们对展会信息需求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他们参加展会的兴趣。经过对2015年在某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19个展会进行研究,这19个展会均拥有自己的官方,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表明展会主办方已经注意到官网在满足受众主动的展会信息需求时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2015年某广告展的官网在展会宣传中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官网和其他众多的新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新媒体信息网络。在广告买卖网、好展会网、e展网等都在显著位置列出了某广告展的官网图片,其他一些行业相关的也引用了官网的报道内容,通过这些渠道,某广告展的官网也在各种网络媒体之间最大程度的得到

18、了曝光,吸引人们去登陆获取相关信息和新闻。(2) 新兴互动媒体微信自2014年第十八届某广告展开始,就开通了官方微信账号,自第一轮专业观众邀请工作开始后,预登记平台也全面开通,其中及包括本次展会力推的微信预登记,观众通过微信预登记可以获得很多参观优惠,如提前获取VIP参观证,免费参加展会活动,定期获得展会的相关信息等。某广告展官方微信账号每天更新最新展会信息和行业最新动态,观众关注官方微信账号后,对了解展会和广告行业是很有帮助的,由于展会主办方力推微信预登记,到展会开展的时候,其粉丝已经增加了2000多人,其中预登记的接近一千人。展会开展后,主办方通过对观众接待再次进行升级,使微信服务成为了展

19、会的亮点。在第19届“某广告展”现场,随处可见观众拿着手机扫描展会微信二维码,因为通过通过微信二维码可进行观众登记,然后即可免费参观;通过微信二维码可进行抽奖;通过微信二维码还可了解企业讯息,当然也可以随时了解展会动态,十分方便。 (二)效果评价1、展会影响力扩大某广告展历经18年的发展,累计展出面积达20万平方米,已经成为某及某广告行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近三年来,主办方好博塔苏斯展览某与某新城国博公司合作主办,展馆由某国际会展中心移至中西部最大、全国第三的展馆某国际博览中心,确保展商服务、观众接待与国际规X接轨。好博与某国博双方强强联合使规模持续扩大,力争打造全国第三,中部地区

20、第一的广告展业展会,近三年来,“某广告展”展览规模年均增长50%以上,三届现场登记专业观众人数累计逾25000人/次。最新一届的广告展“2015第19届某广告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于2015年3月28日-30在展会的老地点某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沉淀了第18届的某广告展,随着规模的逐年递增,被业内评为华中地区广告展的典X。本次广告展盛况空前:共占用了某国博的三个室内展厅,规模突破25000平米,标准展位达1000余个,明确划分了六大展示展区。据组委会官方统计,展期三天,现场参观的专业买家达15000余人,除某省外,今年展会还吸引了来自某、某、某、某等地的广告设计制作以及设备制造商、代理商、经销商参

21、观,占展会参观人数40%左右,较上届增长15%以上,表明展会已经逐步辐射周边省市。2、微信在某广告展中运用效果显著“微信二维码”成为本届展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据统计,展会期间共有6500余位专业观众通过微信与“某广告展”进行互动,其中参与微信抽奖人数达到5000余人。开展前期,主办方通过交通导航、住宿指南、站前预告、参观流程等多篇微信新闻进行“一条龙”展会服务,最高一篇新闻阅读量达到3000多次。本届展会的微信服务是新媒体运用的典型代表,通过展会微信号增强观众与展商、观众与展会、展商与展会之间的粘度,通过多面互动,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想法,全面及时推送最新展会及行业信息,并能够更好地培养并深入之间

22、的关系,促进下一步更深入的合作。(三)存在问题1、通过官网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某广告展的官方作为本届展会使用的新媒体中的一种,笔者为了验证某广告展官网的活跃程度,本人通过几个评价体系指标数据进行验证。评价体系包括PR值、反向数、收录数量等,PR值是指PageRank,代表网页的级别技术,级别从0到10级,10级是满分,PR值越高就说明该网页越受欢迎。收录数量是指被搜索引擎收录的页面数。反数指的是反向数量越多,说明该站点具备的价值越高,收到搜索引擎及用户的重视也就越多。通过“站长工具”输入2015年某广告展网址(.whadexpo.)进行检索,得到PR值为3,反数为257,收录数量为4070000

23、0。对会展类官网而言,2015年某广告展的官网的收录数量还是不错的,但被数量偏少,直接原因是已开办官网的展会和门户尤其是高质量的合作宣传不够多,未能吸引足够的被情况。PR偏低说明该的受欢迎程度不是很高,级别最高是10级,而某广告展的才只有3。各项指标说明,通过官网进行展会的宣传推广的功能和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微博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够,效果不明显微博作为当下最流行的沟通工具之一,以其广播式的传播模式、动态的受众X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传播活动像烽火台上的狼烟,从一开始,通过一个,然后转移到一块,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传播信息经过用户的参与,无形中增加了若干个“烽火台”的节点,目标消费者即使看

24、不到甲节点,也能看到乙节点,因为信息已经连成了面,将目标消费者包围其中。每个活动的参与者都在传播信息,他们既是终端,又是新的信息原点。但从本届某广告展的微博的互动现状来看,其互动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关注人数较多,但对于微博评论和转发的数量皆很少,而从转发者和评论者来看,皆是与展会相关的工作人员,普通受众并不多。三、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发展趋向(一)发展前景1、网上会展与实体会展相互促进自本世纪初网上会展开始兴起,开始是作为调节企业参展热情和解决展位不足之间矛盾的一种解决方案,但近几年来,网上会展开始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相较于实体会展,网上会展的成本较低,展出空间不受展馆的面积限制,观众可

25、以自由的选择合适的时间,在线观看不同的展览,可以有效的提高观众观看展会的效率。网上会展为实体会展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增值服务内容,可以让人们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实体展会,网上会展嫁接实体会展并作为实体会展的重要补充,依托实体会展对传统企业强大的影响力,在提供网上会展服务的同时也将带来诸多发展大数据业务的机会。从长远来看,网上会展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成为中国现代会展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会展与实体会展相比是有很多优势,但同时也有很多劣势,如由于电脑视窗有限,存在展出信息的不完整性和观众的不确定性,信息统计可能会出现偏差。人们在参观网上会展的时候面对的是冷冰

26、冰的计算机屏幕,与展商的情感交流较慢。这些网上会展的缺陷很难用技术手段加以弥补,注定了网上会展不可能完全替代实体会展,双方是一个良性的互补,相互促进。网上会展的技术手段在对信息和数据的传递、交换和处理方面为实体会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移动会展APP带动相关服务联动升级和一体化整合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让展会与观众的互动变得更简单,沟通更加顺畅,而随着4G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促使APP用户数量快速增长,APP已经成为和Web一样的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形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甚至更具有优势。通过移动会展APP可以将展会介绍、展馆介绍、招商条件、论坛、活动预告等内容推送到参展商和观众的手机当中,随时随地

27、传递展会信息,所以移动会展APP充满了社交性和交互性,并有效整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内容和服务,不仅重塑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展活动中应用APP将会是大势所趋,不过会展活动的特殊性凸显了专业化APP服务的价值。从本质上看,所谓的会展活动就是一个特殊的信息集散地,及重量人际、群体、组织等多种传播类型,对APP的功能要求更加复杂。从媒体的属性来看,移动会展APP使用非常方便,应用也很广泛,同时还具有多媒体的特点;从信息交流来看,又具有可中断、可留存的特点;传播效果来看,APP极大地扩展了沟通的时空X围。移动会展APP的这些特点使得会展活动在媒介整合管理和参与各

28、方沟通互动两个层面都获益匪浅。就媒介整合来说,移动会展APP的使用重塑了会展场域内的媒介体系。移动会展APP的价值在于推动媒介实现脱纸化和长久留存,方便信息的获取、储存、查询和发送。虽然当前移动会展APP还处在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但随着我国会展业的飞速发展,移动会展APP必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通道,朝着专业化、信息化和个性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二)发展对策1、转变观念,学会用新媒体促进展览会发展在一些会展企业,有些决策者认为只有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可信,互联网上传播的大都是负面新闻、灰色事件,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避而远之;或者有些企业缺少人才,不会管理新媒体设备,妨碍了新媒体的运用。对此,展会的决策者

29、应该转变观念,及时通过新媒体向公众传播展会信息,并及时对观众的互动进行反馈,加强信息沟通合作。2、行业门户类网络新媒体必须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实现分众传播在告别了网络初期的信息大杂烩,越来越多的网络传媒开始走专业化道路。在专业网络媒体中,从事某种特定服务的具有极强的用户导向性。专业的行业门户吸引的是有特定需求的受众群体,也是把眼球和注意力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比如专门提供酒店预订的携程网、专门提供折扣电子机票的游易网、专门提供会展信息平台的中国商务会展网。这些网络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定位精准,目标客户群体都属于行业内的小部分群体,便于将服务做到更深更全面。3、大量上传原创的信息,以

30、便于被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抓取,实现营销目的自从杨致远创建了“!”,搜索引擎即活跃在互联网的大舞台上,有人称之为“人类大脑的延伸”。搜索引擎营销目前可谓炙手可热,它具有易定向、易开展、见效快、效果稳定等优势。将X兰芝转化为真正的顾客,从而实现销售收入和专业观众的增加,则是搜索引擎营销的最终目标。受众通过搜索某个特定关键字,获得广告主的,进而点击察看详细信息,这个过程几乎完全是受众主动,也就是说,这个渠道影响到的受众,购买可能性最大。4、精准客户营销,减少潜在客户和观众流失首先说明一下,在此所讲的营销,绝不是群发垃圾的营销方法。互联网电子服务管理办法发布后,根据办法规定,未经同意,带有商业广告性

31、质的发送是不允许的。对愿意接收广告和新产品动态的客户和观众,采用群发以影响潜在客户,可以有效地实现拉拢式的精准营销,但同时要注意在发送的时候主题栏应尽可能的简洁,字数不能过多,言简意赅即可。5、了解公众的媒体习使用惯,正确使用新媒体公众平时接触新媒体最多的两项为互联网和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移动互联网,而公众了解展会的存在主要是通过数据中心邀请和朋友的推荐,其次为互联网。6、深入与公众的互动针对微博互动性不高,展会主办方可以加强微博的营销,首先可以关注一些同行业的优秀企业账号,关注行业动态,学习先进的写微博的经验,还可以关注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获取资讯,并尝试互动,当然关注微博上的热点人物和意见

32、领袖并尝试互动也是很重要的,其次可以多转发一些原创微博,通过更新或补充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讨论,且补充内容值得粉丝为之再转发一次,通过这些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提高人气,深入与公众的互动。四、结论新媒体作为当今社会中的一种新兴传播媒介,以其及时、交互的特点在各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其中会展业也由于其发展的需要,对新媒体的运用逐渐增多。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新媒体在展会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也对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用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对策。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了初步的进展,但由于由于本人知识与经验

33、缺乏,材料收集、调查数据、字数内容有限,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对问题的深入性、可实施性有待继续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年06期2章权.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分析.某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01期3童晓萌.网络广告媒体选择和效果的评价.统计教育.2009年02期4周宇宁.也说媒体与会展的术业想通.中国贸易报.2014年8月12日5X凡.会展策划.某大学.2014年6章书靖.广结善缘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中国会展.2006年7沈丽.如何让媒体报道你.慕尼黑展览(某)某新闻发布会.解析中国会展.2006年8陈玉.如何在会展期间吸引媒体.国际公关.2008年03期

34、9黄若涛.如何构建中达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新闻界.2009年03期10X亚安,尚焕禹.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层次与评估指标研究.某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11X国良,胡薇.某“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新闻大学.2008年04期12任玲.我国城市品牌传播效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某理工大学.2008年13X淑文.电影失恋三十三天传播效果之研究.现代视听.2012年01期14施宜.会展项目整体宣传推广中媒体组合优化问题研究.企业经济.2009年11期15X芳.广告传播效果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某大学.2007年16X雅.展会与媒体互动研究以“2012

35、年第五届某秋季国际车展”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17林元媛.国内会展传播现状及其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坛.某大学.2012年18邓君洋,X敏.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新闻世界.2011年01期19黄慧.整合营销传播背景下的会展策划.媒体时代.2010年09期20应丽君.会展项目运营中四种定位策略探析.商业现代化.2006年14期21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某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22迟伟涛.新媒体环境下品牌推广的探讨.科技视界.2012年23许潇.展会与媒体合作走向深化.消费日报.2008年05期24邱巍.城市节事中的新媒体传播探

36、析.某师X大学.2008年05期25X博.新媒体的细分发展:会展APP的成长路径研究.东南传播.2014年11期26Sang M.Lee,Jinhan Kim,Yeonog Choi and Sang-Gun Lee.Effects of IT knowledge and media selection o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small firms.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927Mceleny,Charlotte.Research finds more than half of gamers pay attention to

37、 in-game ads.New Media Age.2009.10致谢关注和感受一个新兴行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会展行业在中国而言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还要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在研究和总结了前人对于会展业和新媒体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而确认了研究重点和研究思路;其次分析会展业对新媒体的需求,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进行剖析;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利用笔者在好博塔苏斯展览某实习的机会,深入研究“2015第19届某广告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从观众对展会宣传的认知等方面进行结论和总结,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这一段学习和研究的经历将永远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同时能有如此收获还要感谢身边许许多多的老师朋友亲人他们的帮助,在遇到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杨莹老师。在写论文的初期,我是非常的迷惑、混乱和彷徨的,根本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多亏有老师的的不断鼓励和细心指导下,经过多次沟通讨论以后,论文才能够最终如期顺利完成。感谢杨莹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教诲!感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的全体教职人员和同学!感谢所有的亲人和朋友!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