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修订征求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0372256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修订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修订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修订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修订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修订征求(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046-代替GB/T 29046-2012ICS 91.140.60P 40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Detect methods of technical character for prefab directly buried district heating pipes(征求意见稿)发布-发布 -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目 次前 言III引 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34 保温管道外观和结构尺寸检测44.1 外护管表面44.2 端面垂直度44.3 保温层厚度44.4 管道端面聚氨酯保温层

2、结构44.5 工作钢管焊接预留段长度44.6 轴线偏心距45 工作管性能检测45.1 工作钢管45.2 钢塑复合工作管55.3 塑料工作管56 保温管道材料性能检测56.1 聚氨酯泡沫塑料56.2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76.3 绝热用岩棉、玻璃棉及其制品106.4 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136.5 硅酸钙及其制品146.6 绝热用气凝胶及其制品156.7 辐射(反射)层材料性能166.8 土壤导热系数177 外护管管材187.1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187.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管257.3 金属外护层外护层278 热水保温管道直管的性能检测278.1 管道的保温性能278.2 聚氨酯保温层直埋热

3、水管道的剪切强度298.3 聚氨酯保温层直埋热水管道的预期寿命328.4 聚氨酯保温层直埋热水管道连续运行温度超过120的管道预期寿命338.5 直埋热水保温管道抗冲击性能348.6 140时的直埋热水保温管道抗长期蠕变性能359 直埋保温管道接头的性能检测379.1 管道接头承受土壤应力条件下的性能(砂箱试验)379.2 接头气密性389.3 接头保温层聚氨酯泡沫性能389.4 热缩式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接头的外观和剥离强度389.5 热熔焊式接头的拉剪强度3810 保温管道管件的质量检测3910.1 钢制管件3910.2 保温层4110.3 外护管4111 预制保温管道阀门的性能检测4311

4、.1 阀门承压能力4311.2 阀门承受轴向应力条件下的性能4311.3 阀门组件保温结构外护管和保温层材料性能4412 保温管道报警线性能检测4412.1 报警线端头外观与尺寸4412.2 报警线导通性能4412.3 报警线绝缘性能4513 蒸汽保温管道性能检测4513.1 管道保温结构热面性能4513.2 蒸汽保温管道抗压强度和工作钢管轴向移动性能(砂箱试验)4613.3 蒸汽直埋保温管道抗冲击性能4614 蒸汽直埋保温管道管路附件的质量检测4614.1 管路附件的外观和尺寸偏差4614.2 管路附件中保温层材料4614.3 管路附件外护管的密封性4614.4 管路附件的抗冲击性能4615

5、 蒸汽直埋保温管道外护管防腐涂层性能检测4615.1 聚乙烯防腐层4615.2 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4815.3 玻璃钢防腐层4815.4 聚脲外防腐层4816 主要检测设备、仪表及其准确度4917 数据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5118 检测报告52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对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GB/T 29046-2012的修订,本标准与GB/T 29046-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b) 增加了部分引用标准;c) 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d) 增加了塑料复合预

6、制保温管道、钢塑复合预制保温管道、喷涂聚氨酯缠绕聚乙烯预制保温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管聚氨酯预制保温管道等在工作管、外护管和保温管方面的特殊检测方法;e) 增加了城镇供热架空和管廊用热水、蒸汽预制保温管道及管路附件检测方法;f) 修改了外护管材料检测内容,增加了材料低温使用性能进行检测评价的内容,包括DMA、DSC 和低温冲击性能等项目;g) 修改了外护管材料检测要求修改了外护管材料检测要求修改了外护管材料检测要求增加对材料低温使用性能进行检测评价的内容,包括DMA、DSC 和低温冲击性能等项目;h) 修改了连续运行温度超过120 的管道预期寿命测试方法,增加了对样品制备的要求;i) 修改了

7、11.5节阀门轴向受力和弯矩方面的试验方法及要求;修改了11.5节阀门轴向受力和弯矩方面的试验方法及要求;j) 修改了第12章供热管道监测系统报警线性能测试的相关内容;k) 修改了蒸汽直埋管道及管路附件试验方法;修改了蒸汽直埋管道及管路附件试验方法;l) 增加了新的防腐材料,针对新型防腐层制定出相应的检验、测试、评定方法;增加了新的防腐材料,针对新型防腐层制定出相应的检验、测试、评定方法;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29046-2012引 言为使我国预

8、制直埋保温管道产品进一步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切实保证管道的长期使用寿命,需要统一预制直埋保温管道产品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并制定相应配套的、先进可操作的检验测试方法标准。对于热水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的检测参考了EN253-2009用于区域供热热水管网-由 工作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组成的预制直埋保温管的性能检测试验方法及其2003版的部分性能检测试验方法;热水保温管件、保温接头、保温管道阀门的检测分别参考了EN448-2009用于区域供热热水管网-由工作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组成的预制直埋保温管件、EN489-2009用于区域供热

9、热水管网-由工作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组成的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接头、EN488-2003用于区域供热热水管网-由工作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组成的预制直埋保温管道钢制阀门的检测试验方法;对于蒸汽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参考了ASTM C653-1997(R2007)低密度纤维毡热阻系数的测定方法和ASTM C411-2005高温绝热材料热面性能试验方法的检测试验方法。同时也采纳了一些在国内保温管道生产、施工和检测工作实践中认为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检测试验方法。52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

10、的术语、保温管道外观和结构尺寸检测、保温管道材料性能检测、热水直埋保温管道直管的性能检测、热水供热保温管道接头的性能检测、热水供热保温管道管件的质量检测、热水供热保温管道阀门的性能检测、保温管道报警线性能检测、预制蒸汽保温管道性能检测、蒸汽保温管道管路附件质量检测、蒸汽保温管道外护管防腐涂层性能检测及主要测试设备、仪表及其准确度、数据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检测报告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镇供热预制直埋热水保温管道和城镇供热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道技术指标的检测与评定,同时适用于供热管道的各类预制直埋管路附件以及直埋管道接口部位技术指标的检测与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

11、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1 金属管 液压试验方法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700 碳素结构钢GB/T 1033.1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463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 1549 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GB/T 2518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GB 3087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

12、309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280 不锈钢冷轧板和钢带GB/T 3682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 3880.1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3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5351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 失效压力试验方法GB/T 5464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70 冲击法脆化温度的测定GB/T 5480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6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13、6343 泡沫塑料及橡胶 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667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GB/T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237 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GB/T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 8804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GB/T 8806 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GB/T 8813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 9711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GB/T 10295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GB/T 10296 绝热层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14、圆管法GB/T 10297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 热线法GB/T 10299 保温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GB/T 10699 硅酸钙绝热制品GB/T 10799 硬质泡沫塑料 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GB/T 11835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 12754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 13021 聚乙烯管材和管件炭黑含量的测定(热失重法)GB/T 13350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GB/T 13464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GB/T 13927 工业阀门 压力试验GB/T 14152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时针旋转法GB/T 16400 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

15、品GB/T 17146 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GB/T 17391 聚乙烯管材与管件热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17393 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GB/T 17430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GB/T 18252 塑料管道系统 用外推法确定热塑性塑料材料以管材形式的长期静压强度GB/T 18369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GB/T 18370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GB/T 18475 热塑性塑料压力管材和管件用材料分级和命名 总体使用(设计)系数GB/T 23257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 34336-2017 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GB/T 37263-2019 高密度

16、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醋发泡预制直埋保温钢塑复合管GB/T 39802-2021 城镇供热保温材料技术条件GBT 40068-2021 保温管道用电热熔套(带)GB/T 40402-2021 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醋发泡预制直埋保温复合塑料管GB 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JB/T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C/T 618 绝热材料中可溶出氯化物、氟化物、硅酸盐及钠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JC/T 647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SY/T 0315 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SY/T 5037 低压流体输送管道用 螺旋缝埋弧焊钢管SY/T 5257 油气输送用钢制弯管JJF 105

17、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Q/SY 1127-2007 钢质管道聚脲外防腐层技术规范ISO6721-1 塑料 动态机械性能测定 第1部分:一般原理(Plastics Determination of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ISO6721-4 塑料 动态机械性能测定 第4部分:拉伸振动 非共振法(lastics Determination of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Part 4: Tensile vibration Non-resonance method

18、)ISO 8296 塑料 薄膜和薄板 湿润表面张力的测定(PlasticsFilm and sheetingDetermination of wetting tension)ISO 16770 塑料 聚乙烯环境应力断裂(ESC)的测定 全切口蠕变试验(ENCT)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cracking(ESC)of polyethyleneFull-notch creep test(FNCT)NACE RP0303 管道用热缩套管的现场应用标准:应用、性能和质量控制(Standard Recommended Practic

19、e Field-Applied Heat-Shrinkable Sleeves for Pipelines:Application, Performance,and Quality Control)API SPEC 5L 管线钢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Line Pipe)3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供热管道保温结构表观导热系数 equiva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rmal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for heating pipes实验室模拟测试时,由供热管道上测定的热流密度、工作钢管表面温度和外

20、护管表面温度计算所得的保温结构等效导热系数。3.2老化处理 ageing treatment按照供热管道预期使用寿命与连续工作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式,使外护管始终处于室温环境,将工作钢管升温至一个高于正常使用的温度,保持恒温至关系式中该温度所对应的时间。3.3抗长期蠕变性能测试 test for long term creep resistance使供热管道工作钢管升温到比正常使用温度高的一定温度点,保持恒定。施加径向作用力,测定保温材料在使用期内的径向位移。 3.4热面性能测试 hot surface performance test模拟保温管道设计工况,保温结构热面为最高使用温度,冷面为室温

21、环境。恒温稳定一定时间后,测试保温结构的保温性能,并检测保温结构和材料的状况。4 保温管道外观和结构尺寸检测4.1 外护管表面采用目测检查保温管道外护管表面或防腐层有无凹坑、鼓包、裂纹及挤压变形等缺陷,采用卡尺和钢直尺测量其划痕和变形深度及长度。4.2 端面垂直度采用钢直尺和角度尺测量其端面与工作钢管轴线垂直度偏差,检查保温管两端保温结构是否平整。4.3 保温层厚度 在管道的两个端面上,沿环向均匀分布位置,用钢直尺或深度尺分别测量不少于4处的保温层厚度尺寸,计算其算术平均值为保温层厚度。4.4 管道端面聚氨酯保温层结构4.4.1 目测检查聚氨酯保温层是否存在挤压变形。用钢直尺和深度尺测量挤压变

22、形量值,并计算变形量占设计保温层厚度的百分数。4.4.2 检查管端的聚氨酯泡沫与工作钢管及外护管是否紧密粘接。采用塞尺、钢直尺和钢围尺测量聚氨酯泡沫脱层的间隙径向尺寸、轴向深度和环向弧长。4.5 工作钢管焊接预留段长度用钢直尺测量工作钢管焊接预留段尺寸。4.6 轴线偏心距在管道的两个端面上,目测找到同一直径上的最大和最小保温层厚度位置,采用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分别测量不少于4个直径方向上的保温层厚度。当端面不垂直平整时,采用长钢直尺延伸外护管表面长度,再测量保温层厚度。保温管道外护管与工作钢管的最大轴线偏心距按公式(1)计算: (1)式中:C最大轴线偏心距,单位为毫米(mm);h1保温层的

23、最大厚度,单位为毫米(mm);h2与测量的h1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保温层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5 工作管性能检测5.1 工作钢管5.1.1 工作钢管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和性能的检测按GB 3087、GB/T 3091、GB/T 8163、GB/T 9711.1、SY/T 5037、API SPEC 5L的规定执行。钢管液压测试应按GB/T 241的规定执行。5.1.2 采用分度值为1 mm的钢直尺、钢卷尺,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型尺等测量工作钢管的公称直径、外径及壁厚。5.1.3 采用目测检查工作钢管的表面质量。5.2 钢塑复合工作管5.2.1 钢塑复合工作管外观质量、材质、尺寸

24、和性能的检测按GB/T 37263中7.2的规定执行。工作管静液压测试应按GB/T 6111的规定执行,爆破试验按GB/T15560的规定执行。5.2.2 采用分度值为1 mm的钢直尺、钢卷尺,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型尺等测量钢塑复合工作管的公称直径、外径及壁厚。5.2.3 采用目测检查钢塑复合工作管的表面质量。5.3塑料工作管5.3.1 塑料工作管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和性能的检测按GB/T 40402-2021中8.3的规定执行。工作管静液压测试应按GB/T 6111的规定执行。5.3.2 采用分度值为1 mm的钢直尺、钢卷尺,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型尺等测量钢塑复合工作

25、管的公称直径、外径及壁厚。5.3.3 采用目测检查塑料工作管的表面质量。6 保温管道材料性能检测6.1 聚氨酯泡沫塑料6.1.1 制备试样的基本要求聚氨酯泡沫塑料各项性能检测的试样,应在室温(232)下存放72 h后的保温管道上切取,取样点应距管道保温层两端头大于500 mm处。取样时应去除紧贴工作钢管和外护管的泡沫皮层,去除皮层厚度分别为5 mm和3 mm。多块试样应在保温层同一环形截面均匀分布的位置上切取。6.1.2 泡孔尺寸6.1.2.1 沿保温层环向均匀分布的3个位置上分别切取1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为50 mm50 mmt mm,t为保温层径向最大允许厚度,但不应小于20 mm。6.

26、1.2.2 用切片器沿每块试样的任意一个切割面切取厚度为0.1 mm0.4 mm的试片。 6.1.2.3 将两片50 mm50 mm的载玻片,用胶布沿一边粘接成活页状,上层载波片上贴附1张印有30 mm长标准刻度的透明塑料膜片。6.1.2.4 分别将3块试片夹在两载波片之间,再将载波片置于投影仪或放大40倍100倍有标准刻度的读数显微镜之下,调节成像清晰度。在30 mm直线长度上计数泡孔数目,并以30 mm除以泡孔数目,分别求得每块试片上泡孔的平均弦长。然后计算3块试片泡孔的平均弦长。当试片长度不足30 mm,可在最大长度上计数泡孔数目,再将实际最大长度除以数得的泡孔数目,得到泡孔的平均弦长。

27、6.1.2.5 当泡孔结构尺寸在各个方向上明显不均匀时,则应在3块试样的3个正交方向上各切取试片,求取9块试片上泡孔的平均弦长。6.1.2.6 平均泡孔尺寸按公式(2)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式中:D泡孔平均尺寸,单位为毫米(mm);L泡孔平均弦长,单位为毫米(mm);A弦长与直径的换算系数,按0.616取值。6.1.2.7 采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试样尺寸。6.1.3 闭孔率6.1.3.1 泡沫闭孔率的测试应按GB/T 10799的规定执行。6.1.3.2 试样应取3组,每组为2个正立方体或2个圆柱体。正立方体边长为25 mm ;圆柱体的直径不应小于28

28、 mm,高为25 mm。6.1.3.3 用干燥的氮气(或氦气)重复清扫仪器样品室、膨胀室和系统不少于2次;隔离膨胀室后,使样品室升压至20 kPa,待气压稳定时,记录升压值;连通膨胀室系统,待气压稳定时,记录降压后的最终气压值。6.1.3.4 根据升、降压的比值和试样室、膨胀室体积,计算出试样体积,并根据与试样几何体积的比值关系,计算出体积开孔率和闭孔率。6.1.3.5 测试仪器设备:采用气体比重仪测试泡沫闭孔率,应校准仪器的试样室体积和膨胀参考体积,精确至100 mm3;标准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 kPa175 kPa,线性精度为0.1 %;尺寸测量采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或千分

29、尺。6.1.4 空洞、气泡6.1.4.1 在距管道外护管端头1.5 m处起,沿管道轴线方向每间隔100 mm长度,环向切割外护管和泡沫保温层,共切割5刀,形成4个环状切块,切面应垂直于保温管轴线。依次剥开4个环状切块,露出的保温层环形切面应平整完好。6.1.4.2 测量环形切面上的空洞和气泡尺寸。对大于6 mm的空洞和气泡(平面上任意方向测量),应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测量其尺寸,这两个尺寸的乘积定义为空洞或气泡的面积。小于6 mm的空洞和气泡不做测量。6.1.4.3 计算各个环形切面上的所有被测空洞和气泡面积之和,该面积之和占总环形切面面积的百分率即为测定的空洞、气泡百分率。6.1.4.4 测

30、试仪器设备:分度值1 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6.1.5 密度6.1.5.1 泡沫密度的测试应按GB/T 6343的规定执行。6.1.5.2 从管道保温层泡沫的中心切取3块试样(不应含有空洞),每块试样的尺寸为30 mm 30 mm t mm,其中t为保温层径向最大允许厚度,但不应大于30 mm。试样也可按保温层轴线方向取30 mm长的圆柱体,圆柱体直径为保温层径向最大允许厚度,但不应大于30 mm。6.1.5.3 测量试样的尺寸,单位为毫米(mm),计算尺寸的平均值,并计算试样体积;称量试样,单位为克(g);计算表观密度,取平均值,精确至0.1 kg/m3。6.1.5.

31、4 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0.01g的电子秤或天平;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6.1.6 压缩强度6.1.6.1 泡沫压缩强度的测试应按GB/T 8813的规定执行。6.1.6.2 从管道保温层泡沫的中心切取5块试样,试样尺寸为30 mm 30 mm t mm,或直径为30 mm、高度为t的圆柱体。t为保温层径向最大允许厚度,但不应小于20 mm。6.1.6.3 试验机以每分钟压缩试样初始径向厚度10%的速率进行压缩,直到试样厚度变为初始厚度的85%,记录力-位移曲线。6.1.6.4 在试验曲线上找出使试样产生10%相对形变的力,分别计算5块泡沫试样的径向压缩强度,并取平均值。6.1.6.

32、5 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的量程为0 kN20 kN,精度0.5级,试验力和变形示值误差为0.5%,移动速度调节范围为0.01 mm/min500 mm/min、相对误差1%;精度为0.01 mm的千分尺或精度0.02 mm的游标卡尺。6.1.7 吸水率6.1.7.1 从管道保温层泡沫的中心切取3块试样,试样尺寸为边长25 mm的正立方体;也可沿管道轴向取高度为25 mm、直径为25 mm的圆柱体。试样表面用细砂纸磨光。6.1.7.2 试验室室温保持在(232)。将试样放入温度设定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24 h。取出试样放入干燥器中自然冷却,待达到室温后称取并记录试样的重量;将试样重新放入干燥箱

33、中干燥4 h,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后称取、记录重量。如此反复进行烘干、冷却和称重,并对比连续两次称重的结果。当连续两次的称重值相差小于0.02 g时,则判定试样达到恒重要求,最后一次称重值为试样吸水前的重量m0。6.1.7.3 测量试样线性尺寸,计算试样几何体积V0,精确到10 mm3。将试样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采用不锈钢丝网压住试样,使水位高出试样上表面50 mm,试样与试样之间不得互相接触,并用短毛刷除去试样表面的气泡。加热蒸馏水,水沸后保持90 min。取出试样并立即浸入(232)水的烧杯中保持1 h。取出试样后,用清洁滤纸轻轻吸去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得到试样吸水后的重量m1。6

34、.1.7.4 吸水率按公式(3)计算: (3)式中:0 试样吸水率; m0 试样吸水前重量,单位为克(g); m1 试样吸水后重量,单位为克(g); V0 试样的原始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 蒸馏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 / cm3)。测试结果为3块试样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取3位有效数值。6.1.7.5 测试仪器设备:温度范围为常温300、控温精度为0.5的电热鼓风干燥箱;硅胶干燥器;分辨率为0.01 g 的电子天平;1000 ml烧杯;1 kW电炉;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分辨率1的温度计;计时器。6.1.8 导热系数6.1.8.1 泡沫导热系数的测试可按GB/T 10

35、294、GB/T 10295、GB/T 10296、GB/T 10297中的任一种方法,以GB/T 10294作为仲裁检测方法。6.1.8.2 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精度为3%5%;数显温度计的精度为0.5。6.2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6.2.1 体积密度6.2.1.1 体积密度的测试应按JC/T 647规定的试验方法执行。6.2.1.2 制作3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不应小于200 mm200 mm25 mm。6.2.1.3 称取试样质量,测量试样几何尺寸,计算体积密度,取3块试样体积密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kg/m3。6.2.1.4 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为0.1 g的天平;分度值为1 mm的钢直尺;

36、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6.2.2 抗压强度6.2.2.1 抗压强度的测试应按GB/T 5486的规定执行。6.2.2.2 制作5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为100 mm 100 mm 40 mm。测试前,试样应在(1105)温度下烘干至恒定质量。试样上下100 mm 100 mm的两受压面均匀涂刷乳化或熔化沥青,并覆盖沥青油纸,然后在干燥器中至少干燥24 h。6.2.2.3 在试验机上以(101)mm/min的速度施加荷载,直至试样破坏,记录荷载-压缩变形曲线。6.2.2.4 确定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并按受压面积计算抗压强度。剔除其中1块试样偏差较大的测试结果数据,取4块试样

37、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6.2.2.5 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的要求按6.1.6.5条的规定;温度范围为常温300,控温精度为0.5的电热鼓风干燥箱;量程为2 kg,分辨率为0.1g的天平;分度值为1 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6.2.3 抗折强度6.2.3.1 抗折强度的测试应按GB/T 5486的规定执行。6.2.3.2 制作5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为250 mm 80 mm 40 mm。测试前,试样应在(1105)温度烘干至恒定质量。在试样的支撑点和施加荷载点位置处,均匀涂刷乳化或熔化沥青,并在涂层上覆盖沥青油纸,然后再在干燥器中至少干燥24 h。6.2.3.3

38、 试验机支座辊轴与加压辊轴的直径应为(30 5)mm,调整两支座辊轴间距不应小于200 mm,加压辊轴应位于两支座辊轴正中,且应保持互相平行。试验机以(101 )mm/min的速度施加荷载,记录试样的最大破坏荷载。6.2.3.4 按试样尺寸和最大破坏荷载计算抗折强度,剔除其中1块试样偏差较大的测试结果数据,以4块试样抗折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6.2.3.5 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的要求同6.1.6.5条规定;温度范围为常温300,控温精度为0.5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6.2.4 体积吸水率试验机6.2.4.1 体积吸水率的测试应按JC/

39、T 647规定的试验方法执行。6.2.4.2 制作3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为450 mm300 mm50 mm。6.2.4.3 称取试样质量,测量试样几何尺寸。将试样放入盛有(205)自来水的水箱中,试样各边与水箱壁的距离不应少于25 mm,浸泡时间为2 h。6.2.4.4 取出试样并吸干表面水分后,再称取试样质量。按吸水前后的质量差及其几何体积,计算其体积吸水率。以3块试样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6.2.4.5 测试仪器设备:分辩率为0.1g的天平;分度值为1 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6.2.5 透湿系数6.2.5.1 透湿系数的测试应按GB/T 17146规定

40、的干燥剂法进行。6.2.5.2 制作3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厚度为20 mm,长、宽不应小于80 mm。6.2.5.3 试样密封并夹紧在试样盘上,采用蜡封将试样边缘和不该暴露的部位封闭,测量试样在盘中暴露于水蒸汽的区域面积。试样下面放有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或硅胶),与试样下表面之间留有6 mm的间隙。将该试样盘组件放入温度为2332、相对湿度为(90 2)%的恒温恒湿箱内,使试样暴露面朝上,测定水蒸气通过试样进入干燥剂的速度。6.2.5.4 定时对试样盘组件称重并记录质量、时间和温湿度。用质量变化值对时间作出一条曲线,开始时质量变化较快,逐渐变化速率达到稳定状态,测试曲线趋于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湿流

41、量。当吸水量超过干燥剂初始质量的一定比例(无水氯化钙为10 %、硅胶为4 %)之前,结束试验。6.2.5.5 结果计算:a)湿流密度按公式(4)计算: (4)式中:g 湿流密度,单位为克每平方米秒,g /(m2s);m 质量变化,单位为克(g);t 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m/t直线斜率即湿流量,单位为克每秒(g /s);A试样暴露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b)透湿率按公式(5)计算: (5)式中:wp 透湿率,单位为克每平方米秒帕g /(m2sPa);p水蒸汽压差,单位为帕(Pa); ps试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压(查表),单位为帕(Pa);RH1高水蒸汽压一侧(恒温恒湿箱内)的相对湿度,

42、%;RH2低水蒸汽压一侧(干燥剂处)的相对湿度,%。c)透湿系数按公式(6)计算: (6)式中:p 透湿系数,单位为克每米秒帕g /(msPa); L 试样厚度,单位为米(m)。以3块试样透湿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6.2.5.6 测试仪器设备:温度范围为0150、相对湿度为30%RH98%RH的恒温恒湿箱;精度为1的温度计、精度为2 %的湿度计;分辨率为0.01g的天平。6.2.6 导热系数泡沫玻璃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同6.1.8。6.2.7 浸出液的离子含量6.2.7.1 浸出液离子含量的测试应按JC/T 618的规定执行。6.2.7.2 称取20 g试样,磨碎后放入烧杯,加500

43、 ml水搅拌2 min,称量烧杯、试样和水的总质量。煮沸并保持(305)min,冷却后加水至原总质量,搅拌均匀,制成浸出液。再以1000 r /min高速离心3 min,将上层清液约300 ml作为试液。6.2.7.3 浸出液离子含量测定方法:a)氯化物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试剂为硝酸、硝酸铁溶液和硫氰酸汞溶液;氯化物也可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试剂为乙醇、硝酸、硝酸钾和氯化钾溶液,以银-硫化银电极为测量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按电位突跃确定反应终点。b)氟化物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试剂为硝酸锆、依来铬菁R。c)硅酸盐测定采用硅钼黄法,试剂为乙醇、盐酸、钼酸铵和二氧化硅

44、标准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硅含量;硅酸盐测定也可采用硅钼蓝法,试剂为乙醇、盐酸、钼酸铵和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再用抗坏血酸将试液还原成兰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硅含量。d)钠离子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试剂为盐酸、钠标准溶液和比对溶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钠含量。6.2.7.4 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为0.1 g的天平;精度为0.2 mV/格、量程为- 500 mV+ 500 mV的电位计;银-硫化银测量电极;双液接型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分度值为0.02 mL或0.01 mL微量滴定管;波长范围190 nm1100 nm、波长精度0.5 nm、光度测定范围0.0%T125 %T的可见分光光度计

45、;波长范围190 nm900 nm、波长精度0.5 nm、火焰/石墨炉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6.3 绝热用岩棉、玻璃棉及其制品6.3.1 检测项目绝热用岩棉及其制品性能检测项目应执行GB/T 11835的规定,玻璃棉及其制品性能检测项目应执行GB/T 13350的规定。6.3.2 纤维平均直径6.3.2.1 纤维平均直径的测试应按GB/T 5480的规定执行,可采用显微镜法或气流仪法测定纤维平均直径,以显微镜法为仲裁方法。6.3.2.2 显微镜法:抽取1 g 左右已的纤维放在一块载玻片上,共计3块载玻片,分别用显微镜逐一地测100根纤维的平均格数,并换算成纤维平均直径。6.3.2.3 气流仪

46、法:使气流通过定容定量的纤维,利用特定条件下纤维直径与空气流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来计算出纤维的平均直径。纤维试样应经过约550、30 min灼烧,去除粘结剂后缩分。6.3.2.4 测试仪器设备:放大倍数800倍以上、分辨率为0.5 m的显微镜;最大量程200g、分辨率为0.01 g的天平;气流流量范围为1.0 L/min6.5 L/min、压差为1960 Pa的气流式纤维测定仪;最高温度为1000,控温精度10的高温炉。6.3.3 渣球含量6.3.3.1 渣球含量的测试应按GB/T 5480的规定执行。6.3.3.2 制作3块试样,每块切取试样的全厚度,重量11 g左右。在(50020)的高温

47、炉中灼烧30 min以上,除尽粘结剂后称重,精确到0.01g。6.3.3.3 试样在压样器中压制后放入量杯内,加入50 mL表面活性剂溶液并充分搅拌,再倒入分离装置中加水分离,使纤维分散、悬浮,水流量为120 mL/min180 mL/min,分离10 min;将排出的渣球经105300烘干不少于20 min,再用孔径不大于0.25 mm的筛分装置进行15 min的筛分,然后称量渣球并计算渣球含量。以3块试样渣球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6.3.3.4 测试仪器设备:内径为80 mm、总高度为380 mm的分离筒;量程到200 mL/min的玻璃转子流量计;最大量程为200 g,分辩率为0

48、.01 g的天平;温度范围为常温300,控温精度为2的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为1000、控温精度10的高温电炉。6.3.4 含水率6.3.4.1 含水率的测试应按GB/T 16400的规定执行。6.3.4.2 称取试样10 g,精确到0.1 mg,共3份。6.3.4.3 试样在(1052)的干燥箱中反复干燥、称重,直至恒重,按烘干前后的质量变化计算含水率。以3份试样含水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6.3.4.4 测试仪器设备:温度范围为常温300,控温精度为2的电热鼓风干燥箱;最大量程为100 g,分辩率为0.1 mg的天平。6.3.5 导热系数玻璃棉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同6.1.8。6.

49、3.6 尺寸及密度6.3.6.1 玻璃棉及其制品的尺寸及密度测试应按GB/T 5480的规定执行。6.3.6.2 毡的厚度可在翻转或抖动后立即测定。将毡制品平放在玻璃板上,在宽度方向距两边各100 mm的平行线上,用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长度各1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长度尺寸;在长度方向距两边各100 mm和中间位置的三条平行线上,用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宽度各1次,取三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宽度尺寸;用4个测点测量厚度:在长度方向距两端各100 mm的两条平行线上,分别在正中位置和距宽边100 mm位置各取1个测点,在宽度的中线上取1个测点,再在距宽边100 mm平行线的中间取1个测点,

50、4个测点应分散均匀分布。将针形厚度计压板轻放到各个厚度测点上,在针插入试样与玻璃板接触1 min后读取厚度尺寸,取4个测点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厚度尺寸。然后称出试样的质量,计算试样密度。6.3.6.3 测试仪器设备:最大量程为5000g,分辩率为1 g的电子秤;分度值为1 mm,压板压强49 Pa,压板尺寸为200 mm200 mm的针形厚度计;分度值为0.1 mm,压板压强98 Pa测厚仪;分度值为1 mm钢直尺或钢卷尺;精度为0.02 mm游标卡尺。6.3.7 燃烧性能6.3.7.1 燃烧性能的测试应按GB/T 8624规定的不燃材料级别要求,并按GB/T 5464规定的不燃性试验方法进

51、行测试。6.3.7.2 制作5块圆柱体试样,每块试样的直径45mm,高(503)mm。当材料厚度小于50 mm时,试样高度可用叠加该材料的层数来保证。6.3.7.3 试样先放入(605)的干燥箱中干燥20 h24 h,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并记录其质量。6.3.7.4 稳定加热炉炉温在(7505)至少10 min,将放有试样的试样架装于炉中,立即启动计时器;当炉内、试样中心和试样表面的3支热电偶达到温度平衡,即10 min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时,记录炉内、试样中心和试样表面的温升,记录试样的火焰持续时间,结束试验。将试样及试验后试样破碎或掉落的所有碳化物、灰和残屑一起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

52、温,然后称重。6.3.7.5 计算5个试样炉内温升、试样中心和表面温升的算术平均值,炉内平均温升tf 不应超过50;计算5个试样火焰持续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平均火焰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0 s;计算5个试样质量损失的算术平均值,平均质量损失不应超过原始质量的50%。6.3.7.6 测试仪器设备:控温精度为2的加热炉系统;精度为1的测温热电偶;温度范围为常温300,控温精度为2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分辩率为0.1 g的天平;精度1 s的计时仪表。6.3.8 热荷重收缩温度6.3.8.1 热荷重收缩温度的测试应按GB/T 1183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6.3.8.2 制作2块圆柱体试样,每块试样的直径47

53、mm50 mm,高50 mm80 mm。6.3.8.3 根据玻璃棉毡的种类和密度分级,在250400范围内选择热荷重收缩温度测试的预定温度点。将试样放入热荷重试验装置的加热容器中,试样上部加荷重板和杆,使压力达到490 Pa。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当加热温度升到比预定温度点低约200时,升温速率降为3/min,直至试样厚度收缩率超过10%时,停止升温。6.3.8.4 求出试样厚度收缩率为10%时的炉内温度,取2块试样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记录有无冒烟、颜色变化以及气味等现象。6.3.8.5 测试仪器设备:温度范围为常温900,升温速率控制精度为2/min,荷重压力精度为1%2%的热荷重试

54、验装置。6.3.9 腐蚀性6.3.9.1 玻璃棉及其制品对金属的腐蚀性测试应按GB/T 1183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玻璃棉在高温条件下对金属的相对腐蚀潜力。6.3.9.2 制作30块玻璃棉毡状材料试样,其尺寸为114 mm38 mm、厚度(25.41.6)mm,;制作铜、铝、钢金属试板各10块,其尺寸为100 mm25 mm,铜板厚度(0.80.13) mm、铝板厚度(0.60.13)mm、钢板厚度(0.50.13)mm(均选用型材);将消毒棉用丙酮进行溶剂提取48 h,真空干燥后备用。6.3.9.3 将3种各5块金属试板分别放入2块玻璃棉试样之间,外边用不锈钢丝网平整包裹固定,制成3组各5

55、个组合试件;用同样方法将其余金属试板分别放入2块消毒棉之间,制成三组各5个对照组合试件,厚度与以上组合试件相近。6.3.9.4 将试件同时垂直悬挂在温度为(492)、相对湿度为(953)%的恒温恒湿箱内。试验时间为:钢板试件(952)h;铜和铝板试件(7205)h。6.3.9.5 试验结束后,以消毒棉中的金属试板为对照样,检验夹入玻璃棉中金属试板的腐蚀程度。6.3.9.6 测试仪器设备:控温精度为2、控湿精度为3% 的恒温恒湿箱。6.3.10 吸湿率6.3.10.1 吸湿率的测试应按GB/T 5480的规定方法进行。6.3.10.2 毡状或板状玻璃棉制品试样尺寸应不小于150 mm150 mm

56、,厚度为制品原始厚度,制作3个试样。用钢直尺和针形厚度计测出试样尺寸。6.3.10.3 试样先在(1055)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记下重量及烘干温度;再放入干燥箱使试样在不低于60的环境中达到均匀温度;然后放入温度(502)、相对湿度(953)%的恒温恒湿箱中保持(964)h。取出试样后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6.3.10.4 按试样尺寸和试验前后的称重记录数据,计算吸湿率。以3块试样吸湿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6.3.10.5 测试仪器设备:最大量程200g,分辩率为0.01 g的天平;常温300、控温精度1的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1、相对湿度精度3 %、箱内置样区无凝露的恒温恒湿箱;分度值为

57、1 mm钢直尺;分度值为1 mm,压板压强49 Pa的针形厚度计。6.3.11 憎水率6.3.11.1 憎水率测试应按GB/T 10299规定的方法进行。6.3.11.2 毡状试样尺寸为300 mm150 mm,厚度为制品的原始厚度。6.3.11.3 试样经(1055)干燥至恒重后称重,用钢直尺和测厚仪测量试样尺寸。6.3.11.4 将试样放置在与水平位置成45角的试样架上,调整喷头距试样上端75 mm点的高度为150 mm;以1 L/min的稳定水流量喷淋1 h后,用皱纹纸吸干表面水滴,立即称重。6.3.11.5 根据喷淋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及尺寸计算憎水率。6.3.11.6 测试仪器设备:憎

58、水率试验仪,其凸圆形喷头上均布19个0.9 mm的孔,附带玻璃转子流量计的流量范围为10 L/h100 L/h,精度为1%;常温300、控温精度1的鼓风干燥箱;分度值为1 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1 mm、压板压强98 Pa的测厚仪;分辩率为0.01 g的天平。6.3.12 吸水率6.3.12.1 吸水率测试应按GB/T 5480的规定执行。6.3.12.2 试样尺寸为150 mm150 mm,厚度为制品原始厚度。制作6块试样。6.3.12.3 测量试样尺寸后在干燥箱中(1055)干燥至恒重并称重;然后将试样置于常温水面下方25 mm处保持2 h;取出试样,沥

59、干5 min并擦去浮水,称取试样的湿重。6.3.12.4 按试样干、湿重及其尺寸,计算吸水率。以6块试样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6.3.12.5 测试仪器设备:量程200g,分辩率为0.1 g的天平;分度值为1 mm的钢直尺;分度值为0.1 mm、压板压强98 Pa的测厚仪;常温300、控温精度1的鼓风干燥箱。6.3.13 有机物含量6.3.13.1 有机物含量的测试应按GB/T 11835矿物棉及其制品有机物含量试验方法的规定执行。6.3.13.2 称取干燥试样10 g以上,放入经过灼烧和称重的蒸发皿或坩埚内,在鼓风干燥箱里105110烘干至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将试样连同

60、器皿一起称重。6.3.13.3 然后放入马弗炉内,以(50020)灼烧30 min以上,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一起称重,计算有机物含量。6.3.13.4 测试仪器设备:量程100g,分辩率为0.1 mg的天平;常温300、控温精度1的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为1000,控温精度10的高温炉;干燥器。6.3.14 最高使用温度6.3.14.1 最高使用温度测试应按GB/T 17430的规定执行。6.3.14.2 截取一段长度不小于2.5 m、用玻璃棉制作保温层的保温管道为试样,按圆管法试验方法,使保温结构内层热面温度为最高使用温度,外层为室温,保持恒温96 h进行测试。6.3.14.3 试验后,目测检查玻璃棉保温层是否完整,观察外观的变化。检测玻璃棉密度、导热系数的变化。6.3.14.4 测试仪器设备:圆管法热传递测试装置,含控温热源、精度为0.5的温度传感器、精度为4 % 的热流传感器;精度为0.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