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0273118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坑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坑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坑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监测方案 编 写: 2012年05月6日目录1概况11.1 工程概况11.2 环境概况1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1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24监测方案编制原则24.1系统性原则24.2可靠性原则34.3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34.4经济合理原则35监测容35.1 塔机根底监测35.2 基坑围护监测35.3 坑底回弹监测46监测点的布设47监测控制网的布设48监测仪器及方法58.1垂直、水平位移监测68.2坑底回弹监测99报警910监测工作方案、周期及频率1011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1012技术保障措施1113质量保障措施1114应急预案1214.1 应急小组1214.2 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1214.

2、3 实施考前须知1315监测方案布点图13. z.-1概况1.1 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75000m2,基坑围护周长约1300m,基坑开挖深度为11m,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局部门式刚架围护构造,三轴搅拌桩止水,二道混凝土/型钢斜支撑体系。基坑平安等级为二级,周边环境等级为二/三级。支撑按照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TJ08-61-2010中相关规定,本基坑按二级基坑要求进展施工监测。1.2环境概况工程四周分布有道路、楼房和高架桥等建筑物,道路下埋设有信息、雨水、煤气等管线。基坑开口线距最近的建筑物边线仅有15米左右。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勘察期间测得勘探点孔口标高一般为3.

3、455.11m之间,场地平均标高约4.20m。拟建场地处于*地区古河道地层,缺失*市统编的第层、第层土,地表下深度85m围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滨海河口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沼泽相、溺谷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河口相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一般呈水平状分布。此次监测重点为基坑围护桩墙和施工用塔机根底。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本工程的信息化施工监测充分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1、本工程基坑形状不规则,开挖面积较大,边线较长。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流程较多,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构造施工等局部,工艺复杂。2、基坑监测数据反响的及时性和与施工的联动性要求较高。因此,本工程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设计

4、及有关管理部门的有关变形控制要求进展实施,同时对基坑围护构造、塔机根底进展重点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的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从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准确的反响工程的各种变化。因此,在理论指导下制定周密的监测方案,并严格实施方案十分必要。本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有:1、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构造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开展趋势,及时反响信息,到达有效控制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护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整个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始终处于平安、可控的围;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塔机根底在施工过程中的

5、环境变化开展趋势,及时反响信息,确保施工机械的平安使用;4、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拟,判断上一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到达预期要求,及时调整工艺及参数,确保顺利实现下一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到达优质平安、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GB50007-2002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CJJ8-99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地基根底设计规DGJ08-11-2010岩土工程勘察规DGJ08-37-2002基坑工程设计规DG/TJ08-61-20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

6、规GB50497-20094监测方案编制原则4.1系统性原则1. 方案设计的各个监测工程有机结合,既形成整体,又相互衬映,使测试数据能对应校核;2.运用系统成效到达对环境、基坑进展全方位、连续性监测,监测点布置要考虑合理、有效因素。4.2可靠性原则1. 方案中采用的监测手段为成熟、或根本成熟的;2.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测试元件均通过标定且在有效期;3. 测点的布设中考虑了各个测点的保护需要。4.3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1.跟据设计计算情况,考虑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布点,到达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 对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施工异常部位进展重点或加密监测。3. 依据施工规要求,确定被监测工程的报警值

7、。4. 结合实际施工,调整优化测点布设、测试手段、仪器选配、测点保护方案,确定监测频率。4.4经济合理原则1. 在平安、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历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2.在确保可靠的根底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仪器设备;3. 在确保全面、平安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的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本钱。5监测容根据委托方要求,按照平安、经济、合理的原则设置监测工程如下:5.1塔机根底监测l 塔机根底垂直、水平位移监测5.2基坑围护监测l 基坑围护构造桩墙顶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5.3坑底回弹监测l 坑底回弹监测6监测点的布设为提高数据利用和分析效率,本方案中各围护墙顶位移、土体

8、沉降、周边地下管线位移测点尽可能同剖面布设。各监测工程测点具体安排如下:坑底回弹监测点采用原有回弹监测点,如有缺失回弹监测点,则视实际情况添加。基坑围护构造桩墙监测点测点沿维护构造桩墙布设,在桩墙每个拐角两侧2米处各布设一个观测点,平直段一般按10-15米间距布设。塔机根底容降监测观测标志同基坑围护构造观测标志,布置在每个塔机基座的4各角上(便于观测的侧面)。监测点布置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基坑围护构造桩墙和塔机根底容降监测点观测标志采用50*50角钢长10cm,两端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护构造桩墙顶以下约10厘米处,角钢上部中间加焊半圆形铁球,角钢侧面中间贴激光反射片3*3cm,作为垂直、水平位移监

9、测点沉降、位移为同一点。测点具体布设表序号监测工程测点数量备注1围护顶位移监测36个暂定2坑底回弹监测59个原有监测布置3塔机根底监测28个每个根底布置4个7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布设目的主要是为了测定围护构造及基坑开挖施工期间,随着地基土的不断压缩而产生膨胀挤压,监测对象的平面位置或高程随施工阶段的变化而产生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当位移量超过戒备线时及时报警;以便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展技术处理,确保施工平安有序的进展。通过进展整体变形分析,有效验证设计参数。为保证所有监测对象在同系统中比拟和监测成果的可靠性而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塔机根底、围护墙顶的位移、沉降、坑底回弹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

10、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沉降监测即垂直位移监测。 2、控制点布设为提高精度和减少误差,水平位移监测的控制点采用现有施工平面控制网,按三等三角网测量技术要求测量。在施工现场布设工作基点P01-P0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与平面控制网联测,按三等三角网测量技术要求测量。工作基点全部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水准控制点方案布设9个,编号为G01G09。建立水准测量闭合环。所以控制网均采用精细平差方法,并进展控制点精度评定。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8监测仪器及方法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平安性,用相对准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因此,对监测仪器之质量

11、、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配备了拓普康MS05A测量机器人,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0.8+1ppm*D,用于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采用索佳电子水准仪SDL30,使用RAB码玻璃钢水准标尺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标准差为1.0mm。仪器最小显示值为0.00001m。主要监测设备一览表 序号仪器名称仪器型号品牌标称精度数量1水准仪索佳SDL301.0mm/Km。1台2全站仪拓普康MS05A0.50.8+1ppm1台3全站仪索佳SET250R*22+2ppm1台4三脚架3个5水准尺RAB码玻璃钢水准尺1mm一对6电脑设备三台套8.1垂直、水平位移监测1垂直位移采用独立监测系统,按二等水准要求,用

12、精细水准仪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基坑围护桩墙监测和塔机根底监测分别进展独立观测。基坑围护桩墙变形监测将所有的桩墙监测点与工作基点不少于3个联测形成一条闭合线路;塔机根底容降监测将每个塔机基座的4个观测点与附近的一个工作基点分别形成单独的闭合线路。经计算后可得到各测点的沉降或隆起变化情况。2水平位移极坐标法监测仪器采用拓普康MS05A测量机器人,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0.8+1ppm*D;该设备装载了拓普康先进的电动驱动,可以实现包含自动跟踪、自动照准、智能识别、遥测控制等功能在的自动化测量,极大提高了测量效率。测角技术采用IACS自主角度校准系统Independent Angle Calibr

13、ation System,置基准角,预测并修正度盘测角误差,确保高精度角度测量。测距技术区别与传统测距的多个测距频率分时调制发射技术,采用拓普康独有的多个测距频率同时调制发射技术测距频率185MHz照准标志为激光反射片3*3cm。观测方式采用半自动变形监测模式,该作业模式由一台测量机器人和机载软件组成外业半自动化系统。一台PC 机和数据后处理分析软件组成业半自动化系统。在利用半自动模式进展基坑变形监测时,将仪器置于工作基点上,调用存的各观测点坐标数据库或学习目标点位坐标,限差参数设置等工作后,仪器将会在机载软件的驱动下自动地多测回、全面观测多个目标点并将边长、角度等数据实时存入PC 卡中。在*

14、观测墩上完成观测后可将仪器移至另一观测墩上作业,直到完成全部测量工作。完成所有测量工作后将仪器拿回室,将PC 卡上所存的边角数据传入电脑,再利用后处理软件进展平差处理分析,最终得出成果。初始值一般取3次观测数据的平均值。半自动变形监测模式示意图3、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分析1 、误差来源本次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来源:1.1仪器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仪器本身构造引起的,为保证精度,需在测量前对仪器进展检校,即使在检校后仪器还有剩余的系统误差,但由于监测需要得到的是两次测量之间的位移值,因此系统误差可以根本消除;1.2测站、目标的对中误差由于测站点采用强制对中措施,自动全站仪应用ATR模式自动目标识别

15、,当全站仪发送的红外光被反射棱镜返回并经全站仪置的CCD相机判别承受后,马达就驱动全站仪自动转向棱镜,并自动准确测定;由于全站仪自动准确照准功能,减少了人员照准的误差,提高了观测精度。而且标志埋设后在整个观测过程中不再重新安置,因此对中误差可忽略不计。1.3外界环境的影响天气影响,观测时要选成像清晰的时段测量,夏季观测时要防止仪器被暴晒。工程机械路过时带来的震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较大,观测时应尽量防止在这一时段进展观测,或在数据处理剔除此时段的观测数据。1.4测量仪器精度的影响仪器本身的精度影响,其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0.8mm1ppm,是主要的误差源。2 、监测点精度估计根据以上对误差来源

16、及其特点分析可知,此次监测主要的误差来源是仪器测量误差的影响,包括测角误差和测距误差。采用极坐标法观测,最长边长约为250米,仪器采用拓普康MSo5A测量机器人,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0.8+1ppm*D,最弱点点位精度估算如下:Mp=+=+=+1.08mm小于规要求二级监测要求的+3.0mm的限差。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水平位移测量精度是完全满足工程需要。8.2坑底回弹监测采用回弹监测标方式埋设方法如下:1、钻孔至基坑设计标高以下200mm,将回弹标旋入钻杆下端,顺钻至孔底将回弹标尾部压入土中;2、放入辅助测杆,用辅助测杆上的测头进展水准测量,确定回弹标顶面标高;3、监测完毕后,将辅助测杆、

17、保护管提出地面,用素土回填钻孔。9报警信息化施工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指导施工方法的重要措施,信息化施工监测由实测值及管理标准的比拟来判断基坑的平安,完善施工参数及设计计算。为管理标准确定一个戒备值,更清楚的反响出监测工程的平安程度。根据设计、规要求及以往工程的实践经历,拟定监测报警值:表9-1 监测报警值区域监测工程报警值速率(mm/d)累计值(mm)备注大基坑围护墙顶位移塔机根底变形22坑底回弹60监测数据到达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各有关方,以引起重视,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10监测工作方案、周期及频率本工程监测工程在接到甲方开工令后,组成的监测工程组立即投入工作,一周准备完成该工程监测所需的各

18、种监测仪器设备材料进住现场。监测工作从基坑围护构造施工开场,至0.000构造顶板施工完毕。为顺利的完成监测任务,需要甲方、总包、施工方的密切配合,每项和监测相关的工序开场前,需要施工方提前通知,以便做准备元件,加密测试等相关工作。另外,为更好的完成监测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会作相应调整。垂直位移监测周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筑完10天后每3天观测一次,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后,每周观测一次,直至回填土完成。水平位移监测周期在基坑开挖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位移速率或者位移量大时,每天观测一次,当位移速率或位移量迅速增大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做好观测本身平安同时,增

19、加观测次数,并立即将观测结果报告委托方。11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现场监测工程师应逐日按设计要求对测点进展观测,每日监测资料应尽量当天以书面形式提交,最迟不得超过第二天。成果上报容主要包括:1. 围护墙顶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日报表2. 塔机根底观测日报表每周应对监测情况小结,必要时对重点监测工程提供变化曲线图,并附带相应的施工工况说明提供应委托单位。在监测对象出现异常变化和明显突变时,应及时整理出书面材料呈报有关各方,并书面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对策建议,同时加密监测,了解其进一步变化的情况和处理后的效果。在整个监测工作完毕后,及时编制并提交最终监测总结报告。12技术保障措施12.1监

20、测仪器均在检验合格期,监测工作开场前及每日测试前接应进展自检,假设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12.2尽可能的固定测试人员、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测试线路以减少因人员、系统、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误差。12.3监测元件必须有出场标定记录,埋设前亦必须进展检验。12.4每日必须做好工作表,记录仪器使用情况、施工工况等。12.5尽力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如发现监测点受损,立即重设。12.6监测日报表应按程序自检、校核月报还应经审核后盖章送出。13质量保障措施1. 严格执行建立部和市建委全面质量管理的规定。2. 严格执行有关规、规程、标准及规定。3. 严格执行各工序质量验收反响制度,确保工作量及监测第一

21、手资料和数据的真实可靠。4. 监测工作开场前,对精细水准仪、经纬仪等设备进展全面检查,保证仪器工作正常。5. 组织有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承当本工程,作业人员及观测仪器固定,减少系统误差。6. 按既定监测方案要求作业,按规定及时提交监测数据,严格按规定的预警值及时报警。7. 监测数据发生异常后,及时与工程审核人、审定人联系,共同协商解决。8. 切实抓好监测过程的质量管理,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校审制度。14应急预案为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预防灾害事故的应变措施,将突发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故制定了本应急预案。14.1 应急小组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由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

22、人组成。总经理任组长,成员总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等假设干人组成。总经理不在,由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负责小组的具体领导工作。应急小组下设5个分组:l 工程、生产应急分组。由总工办、监测工程部派员组成l 设备应急分组。由仪器设备效劳中心、监测工程部派员组成l 平安事故应急分组。由行政办公室、施工工程部派员组成l 综合治理应急分组。由行政办公室派员组成l 财务应急分组。由行政财务部派员组成14.2 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l 突发事件发生即报应急小组,应急小组即启动应急预案。随之应急分组负责及时了解事件背景,研究对策;l 根据不同突发事件性质,应急小组制定成员负责组织应急分组及有关部门和人员在第一时间到

23、达现场进展调查工作,包括现场调查,联系有关部门和人员走访;l 在调查弄清事件的真相后,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研究并作出事件开展的预测;l 应急小组指示应急分组负责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建议。下达指令组织技术、设备、后勤各部门保障支持,并进展实施;l 负责对应急措施、建议的实施情况进展跟踪信息反响和评估修改,直至突发事件处理完毕;l 负责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的总结报告;l 应急小组在每个工作程序阶段中应随时向总经理报告事件处理进展情况,承受总经理指示并贯彻执行。14.3 实施考前须知l 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保持镇静,不要慌,保护现场,在可能和平安的前提下,尽力制止事件的扩大和开展,但不允许破坏现场和擅自处理。l 当事人应在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如实报告,不得延误和隐瞒,更不允许谎报,并向有关部门作出通报。l 假设发生重大人身平安事件,在报告公司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救护措施,报警、送医院抢救治疗。业务面,以求在更多的方面为广阔客户效劳;纵向开展增加技术实力,以求能提供更高效,更准确,更人性的效劳。15监测方案布点图本工程监测工作布点图详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