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0169836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v一一.评估情况评估情况 v二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v三三.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今年上半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中央电大主干专业今年上半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中央电大主干专业进行了总结性评估。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进行了两进行了总结性评估。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进行了两次自评汇报次自评汇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金融学专业评估小组央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金融学专业评估小组对专业办学给予较高评价,许多溢美之词,同时也对专业办学给予较高评价,许多溢美之词,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提出了改进意见专家肯定的意见多集中在专业和课

2、程教学模式探索、专家肯定的意见多集中在专业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的不足:(提出的不足:(1 1)学科本身科研关注不够(电大整)学科本身科研关注不够(电大整体印象);(体印象);(2 2)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整体规划;(3 3)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管理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管理评估结束以后,出现了所谓评估结束以后,出现了所谓“后评估现后评估现象象”,满足于评估过关的情况较为普遍,满足于评估过关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升金融学专业怎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基金融

3、学专业怎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基本思路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既有的教学改革本思路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既有的教学改革思路,致力于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思路,致力于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出路:除了要切实重视评估专家提出的意出路:除了要切实重视评估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而对不足进行整改,关键是要坚见和建议而对不足进行整改,关键是要坚持教学改革不动摇,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持教学改革不动摇,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打造品牌打造品牌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立足于专业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立足于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分为三个方面:重点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是现代一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是现

4、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建设(英国经验、穆尔学说)远程教育的基础建设(英国经验、穆尔学说)虽然近年基本解决了虽然近年基本解决了“有无有无”问题,质量和使问题,质量和使用效率如何都有待提升。中央电大已成立相对用效率如何都有待提升。中央电大已成立相对独立的教学资源处,相信工作力度将会加大。独立的教学资源处,相信工作力度将会加大。金融学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要在发扬既有优势的金融学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要在发扬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工作重点进一步向课程资源建设转移,基础上,工作重点进一步向课程资源建设转移,核心是建设反映教学过程的课程平台,而不是核心是建设反映教学过程的课程平台,而不是简单地整合资源,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心将向

5、教简单地整合资源,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心将向教学过程监控转化学过程监控转化二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所谓二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所谓更新,主要是追踪学科前沿,根据专业更新,主要是追踪学科前沿,根据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安排科学合理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安排科学合理的学科内容;所谓整合,主要是剔除一的学科内容;所谓整合,主要是剔除一些陈旧的知识与内容,将前沿理论与金些陈旧的知识与内容,将前沿理论与金融实践重新组织,正确应对知识经济的融实践重新组织,正确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挑战三是教学实践环节三是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手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手段,是知

6、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对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特点不鲜明于高职教育来说特点不鲜明实践教学虽在近年取得一定进展,但同高实践教学虽在近年取得一定进展,但同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仍有差距,这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仍有差距,这也是评估专家对许多专业的一致意见也是评估专家对许多专业的一致意见金融学专业自去年成都教学工作会议以后,金融学专业自去年成都教学工作会议以后,正在积极筹建中央电大金融实验室,虽然正在积极筹建中央电大金融实验室,虽然受到总结性评估和干部聘任的影响,但原受到总结性评估和干部聘任的影响,但原财经部领导的努力是客观的财经部领导的努力是客观的金融教学实践

7、的形式应该多元化,以满金融教学实践的形式应该多元化,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社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社会调查、专题研讨、文献调研、案例教会调查、专题研讨、文献调研、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都是实践教学的可行方学、模拟操作等都是实践教学的可行方式式新教学计划把专业教学实践作为一门课新教学计划把专业教学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处理程处理要以创新思维开发教学实践的新途径要以创新思维开发教学实践的新途径专业发展问题因招生下滑而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专业发展问题因招生下滑而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现状:虽然在理论上强调专业发展要根植于教目前现状:虽然在理论上强调专业发展要根植于教学改革基础之上;

8、在实践上也左冲右突,但收效并学改革基础之上;在实践上也左冲右突,但收效并不乐观不乐观专业发展态势大体符合于我们的整体估计(专业发展态势大体符合于我们的整体估计(5 58 8年年辉煌;辉煌;5 5年左右调整;然后缓缓复苏;原因已经在几年左右调整;然后缓缓复苏;原因已经在几次会议上作了分析)次会议上作了分析)问题的严峻性虽不意味着金融学专业会走向将死之问题的严峻性虽不意味着金融学专业会走向将死之局,但长此以往无疑会消磨意志局,但长此以往无疑会消磨意志与其说是与其说是“汇报汇报”,不如说是,不如说是“讨教讨教”!说出我们!说出我们的所思所想,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形成立足我国的所思所想,通过讨论,集思

9、广益,形成立足我国实际的专业发展实施策略或行动框架实际的专业发展实施策略或行动框架必须对问题及其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必须对问题及其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 1)金融行业专业性)金融行业专业性强,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压缩了在职成人学强,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压缩了在职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空间。(历教育的发展空间。(2 2)建立高等教育发)建立高等教育发展立交桥的构想存在难以逾越的政策障碍展立交桥的构想存在难以逾越的政策障碍(向下延伸容易,向上延伸艰难;学历证书(向下延伸容易,向上延伸艰难;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分离本身存在扭曲;研究生教育和学位证书分离本身存在扭曲;研究生教

10、育虽可照此办理,目前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也虽可照此办理,目前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也不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鼓励)。(不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鼓励)。(3 3)仅)仅靠高职高专作为生源基础,似难摆脱靠高职高专作为生源基础,似难摆脱6868家共家共切一块蛋糕的困局。(切一块蛋糕的困局。(4 4)结构不平衡矛盾)结构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中心城市形势严峻;二元经济结更加突出(中心城市形势严峻;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省区压力稍小)。(构特征明显的省区压力稍小)。(5 5)电大)电大办学的特长或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成为制约办学的特长或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成为制约电大长远发展的最大阻力。电大长远发展的最大阻力。专业发展

11、的有利因素:(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 1)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高)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河山(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河山(53%53%),将是电大潜在的生),将是电大潜在的生源基础;(源基础;(2 2)向下延伸,同证书教育接轨,已有的)向下延伸,同证书教育接轨,已有的经验表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学专业发展压经验表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学专业发展压力。(力。(3 3)世界金融向微观方向发展的趋势,可以大)世界金融向微观方向发展的趋势,可以大大拓展金融业的范围。(大拓展金融业的范围。(4 4)政策上的利好因素(中)政策上的利好因素(中央党校停办函授教育)。央党校停办函授教育)。做法

12、:总结性评估尚未完全结束,即对金融、金融做法:总结性评估尚未完全结束,即对金融、金融学、农村金融、财务金融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研学、农村金融、财务金融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研讨审定,并对金融学专业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具体规讨审定,并对金融学专业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具体规划;开设了农村金融专业划;开设了农村金融专业顺应世界金融向微观发展的趋势,是以金融财务顺应世界金融向微观发展的趋势,是以金融财务(学术规范、内敛特征)还是理财专业(面向市场、(学术规范、内敛特征)还是理财专业(面向市场、发散特征)为突破口更容易成功?发散特征)为突破口更容易成功?提出提出“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的教学与管理

13、理念(系的教学与管理理念(系统思维而不是局部火花;成功是各个环节的协调,失统思维而不是局部火花;成功是各个环节的协调,失败是一个环节的失误),成为专业教学实施的指导思败是一个环节的失误),成为专业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仍在研究)想(仍在研究)提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并在提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并在教学组织和资源建设中予以充分体现教学组织和资源建设中予以充分体现把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转化为把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转化为试点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提出试点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提出“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产出,在产出中研究

14、并提高教学质量学中产出,在产出中研究并提高教学质量”的运作机的运作机制,并制定了操作程序,迄今坚持不懈制,并制定了操作程序,迄今坚持不懈教学实施方案为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教学实施方案为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谢谢谢谢各位!各位!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基本框架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基本框架图 金金 融融 市市 场场 金金 融融 市市 场场宏宏 观观 均均 衡衡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发展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发展 国国 际际 金金 融融 关关 系系国国 际际 金金 融融 关关 系系货币与汇率货币与汇率 信用与利率信用与利率 金融机构金融

15、机构 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体系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体系金融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市场学中央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学保保 险险 学学公司理财学公司理财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工程学金金 融融 史史金融学说史金融学说史信托租赁信托租赁信用管理信用管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固定收益证券固定收益证券银行结算银行结算信用评估信用评估投资银行学投资银行学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金融统计分析金融统计分析温特劳布的温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七动机说” ” 交易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平方根定律交易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平方根定律 预防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立方根定律预防

16、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立方根定律 rbYPM221322rCSM 预期收益率 C B A 风险债 货券 币持 持有 有比 比例 例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效用、收入、机会成本。效用、收入、机会成本。 货币需求函数式:货币需求函数式: 对货币需求函数式的分析:对货币需求函数式的分析: 抽象简化:抽象简化: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 m/p=aYbic 经验公式经验公式: :ln M/Pln M/P3.0033.0031.394lnY-0.155lni 1.394lnY-0.155lni 结论:结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政策意

17、义。政策意义。);1,;,(udtdpprrrWYfpmebm),(iYfPM从前人研究成果中抽象从前人研究成果中抽象 货币需求口径的变化:货币需求口径的变化:C M1 M2L 分析角度:宏观与微观分析角度:宏观与微观 分析思路:主观与客观分析思路:主观与客观 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 事先与事后事先与事后 静态与动态静态与动态 现代各种理论的假定前提与适用环境现代各种理论的假定前提与适用环境MSMS = B = B m m 与存款创造乘数的关系与存款创造乘数的关系;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源:源:B B 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业务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流:流

18、: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国内各主体的行为国内各主体的行为 最终通过银行体系实现最终通过银行体系实现 可兑换货币可兑换货币 国外因素影响国外因素影响货币乘数:货币乘数: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通货通货- -存款比(存款比(C/DC/D)提现率(提现率(c c) 准备准备- -存款比(存款比(R/DR/D)准备率准备率(r,e)(r,e) DRDC1DCRCDCmBMsecrtrtd1KRD不同学术阵营对货币供应控制的理论阐释和政策主不同学术阵营对货币供应控制的理论阐释和政策主张不同。张不同。货币供应的控制依不同口径有两种基本模型:货币供应的

19、控制依不同口径有两种基本模型: 存款货币(存款货币(M2M2以下)模型:通过控制以下)模型:通过控制 B B、m Msm Ms,前提条件:前提条件: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通过控制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通过控制B B和若干和若干行为函数即可控制和预测;行为函数即可控制和预测; 货币乘数相对稳定。货币乘数相对稳定。 资金流量模型资金流量模型(M2M2以上)以上):通过利率对各经济主体金:通过利率对各经济主体金融活动的一揽子影响来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融活动的一揽子影响来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的控制手段与技术:动态适应性货币供应的控制手段与技术:动态适应性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 货币供应的调

20、控应以充分就业为界:充分就业货币供应的调控应以充分就业为界:充分就业点前,可增加货币供应以扩大有效需求;充分点前,可增加货币供应以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就业点后,可稳定货币供应。就业点后,可稳定货币供应。 货币供应的调控手段应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货币供应的调控手段应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直接和间接增减货币供应量。直接和间接增减货币供应量。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的控制应随金融创新作调整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的控制应随金融创新作调整控制范围扩大到一切金融机构和全部交易活动;控制范围扩大到一切金融机构和全部交易活动;控制方法由控制方法由 rd 转向控制再贴现率转向控制再贴现率 利率利率 货币总量;货币总量

21、;控制的指标应注重资产流动性;控制的指标应注重资产流动性;控制的重点由控制的重点由MS转向信用规模。转向信用规模。相机抉择: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v调控原则:规则性调控原则:规则性稳定货币平抑经济波动。稳定货币平抑经济波动。v调控目标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就业增长率与调控目标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和。经济增长率之和。v调控的方法: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调控的方法: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v调控的手段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操作上通过调控的手段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操作上

22、通过调节高能货币和存款调节高能货币和存款准备比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准备比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应量。 调控总原则:保持货币供应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调控总原则:保持货币供应与实际需要相适应,以维护币值稳定以维护币值稳定。调控的具体原则: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调控的具体原则: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适应;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调控的目标调控的目标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潜在社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潜在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率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率+ +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紧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紧缩)率。缩)率。调控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调控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调控的方法:区间论;货

23、币目标公布制。调控的方法:区间论;货币目标公布制。 理论调控目标:与公众预期相一致的最优货币理论调控目标:与公众预期相一致的最优货币供应量。但由于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和个体与总供应量。但由于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和个体与总体合理预期的差异,最优货币数量至今仍是不体合理预期的差异,最优货币数量至今仍是不可知的。可知的。调控原则:恒定性调控原则:恒定性,货币供应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一经确定,永不更改。永不更改。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 没有可控性没有可控性

24、 货币政策可能无效。货币政策可能无效。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具有可控性具有可控性 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外外生货币供应论: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行控制的外生变量。v代表人物:凯恩斯(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1936);弗里德曼);弗里德曼(19631963););米什金米什金(19981998)等。)等。v主要依据: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很主要依据: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很强;同时对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强;同时对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影响力和控制力。v政策意义:货币政

25、策很重要(有效)。政策意义:货币政策很重要(有效)。内生货币供应论内生货币供应论 :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内诸: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v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托宾(托宾(19631963、19761976);萨缪尔森);萨缪尔森(19791979)、)、琼琼罗宾逊夫人(罗宾逊夫人(19821982)等)等。v主要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受众多主体行为影响,主要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受众多主体行为影响,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供给有决定性作用;金融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供给有决定性作用;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影响巨大;中央银行受制于多创新对货币供给影响巨

26、大;中央银行受制于多方因素,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方因素,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v政策意义:货币政策难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政策意义:货币政策难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间指标应该选择利率。间指标应该选择利率。主张主张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强; 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内生性因素很强。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内生性因素很强。主张外主张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 从本源上说货币供给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从本源上说货币供给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负债业务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权威

27、和手段控制货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权威和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币供应量。 0 05 51010151520202525199519951996199619971997199819981999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20032003计划(%)计划(%)实际(%)实际(%)0 05 51010151520202525199519951996199619971997199819981999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20032003计划(%)计划(%)实际(%)实际(%)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199519

28、951996199619971997199819981999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20032003计划(%)计划(%)实际(%)实际(%)居 民 消 费 物 价 指 数19877.3198818.819891819903.11991319926.4199314.7199424.1199517.119968.319972.81998-0.81999-1.4居居 民民 消消 费费 物物 价价 指指 数数- -5 50 05 51 10 01 15 52 20 02 25 53 30 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29、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5能否用能否用“非此即彼非此即彼” ” 来判定?来判定? 纳入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中讨论货纳入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中讨论货币供给问题的复杂性。币供给问题的复杂性。 可控性程度可控性程度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不是一成不变的?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决定货币供给可控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与决定货币供给可控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与能力在不断变化。能力在不断变化。 动态地具体分析动态地具体分析 货币供给可控性分析的基本路径:货币供给可控性分析的基本路径: 货币供给的口径;货币供给模型中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的口径;

30、货币供给模型中的决定因素;货币当局的控制能力。货币当局的控制能力。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B准备金准备金流通中现金流通中现金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 m准备存款比率准备存款比率R/D通货存款比率通货存款比率 C/D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中中 央央 银银 行行决定可控 发 行可控影响与调控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具有强大的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具有强大的控制力。控制力。 中央银行应该承担起不可中央银行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调控责任。推卸的调控责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提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 中央

31、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并不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并不断提高调控能力。断提高调控能力。v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之争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之争:对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对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 无: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无效无: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无效 有: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有: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v 货币非中性论者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货币非中性论者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v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否存在货币幻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否存在货币幻觉?不存在货币幻觉:货币中性;不存在货币幻觉:货币中性;存在货币幻觉:货币非中性

32、存在货币幻觉:货币非中性积极作用论:相机抉择积极作用论:相机抉择短期内存在,长期不存在:货币短期中性而长期中性短期内存在,长期不存在:货币短期中性而长期中性 稳定作用论:单一规则稳定作用论:单一规则货币与财政政策决策者货币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是相机抉择?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膨胀作为目标吗? M2M1M0199446923.520540.77288.6199560750.523987.17885.3199676094.928514.88802199790995.334826

33、.310177.61998 104498.538953.711204.21999 119897.945837.213455.52000 134610.353147.214652.72001 158301.959871.615688.8200218500770882172782003 221222.884118.619745.90 05 50 00 00 00 01 10 00 00 00 00 01 15 50 00 00 00 02 20 00 00 00 00 02 25 50 00 00 00 01 19 99 94 4 1 19 99 95 5 1 19 99 96 6 1 19 99

34、 97 7 1 19 99 98 8 1 19 99 99 9 2 20 00 00 0 2 20 00 01 1 2 20 00 02 2 2 20 00 03 3M M2 2M M1 1M M0 0v货币供应货币需求:货币供应货币需求:“超额超额”v货币供应货币需求:货币供应货币需求:“失踪失踪”v问题的关键:是否存在精确的货币需求公式?问题的关键:是否存在精确的货币需求公式? 货币需求自身的变化货币需求自身的变化 用钱:流动的货币用钱:流动的货币 贮钱:不流动的货币贮钱:不流动的货币 “ ” 是否有问题?是否有问题? PYM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货币均衡

35、的实现具有相对性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 ;货币失衡有两种状况货币失衡有两种状况: M: MS S , , M Md d为通为通货膨胀;货膨胀; M MS S M Md d 为通货紧缩为通货紧缩. .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 ,货币失衡的货币失衡的表现不同表现不同. .主要表现不同主要表现不同: :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供求均衡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供求均衡与否主要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上与否主要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上; ;计划经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失衡主要通过商品供不应求、票济体制下货币失衡主要通过商品供不应求、票证配给、排队、黑市猖獗等扭曲地表现出来证配给、排队、黑市猖獗等扭曲

36、地表现出来. .均衡实现机制不同均衡实现机制不同: :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计划和行政融市场。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计划和行政性措施强制实现均衡性措施强制实现均衡. .转轨经济中二者并存转轨经济中二者并存形式上货币均衡不过是货币供求相互平衡的一种货形式上货币均衡不过是货币供求相互平衡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币流通状态; 实质上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反映:一般等价物。实质上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反映:一般等价物。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 :货币市场上的局部

37、均衡货币市场上的局部均衡; ;整体整体市场上的一般均衡市场上的一般均衡. . 局部均衡中内生货币供应论与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局部均衡中内生货币供应论与外生货币供应论的货币均衡图形不同货币均衡图形不同. . 一般均衡中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存在一般均衡中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存在四边联动关系四边联动关系两极之间的均衡关系两极之间的均衡关系. . 内生论均衡图内生论均衡图 外生论均衡图外生论均衡图i Md Ms i Md Msi Md Ms i Md Ms Q Q Q Q 市场供求:市场供求: S D 货币供求:货币供求:Md Ms该问题主要说明货币供给(总需求)该问题主要说明货币供给(总

38、需求)对总供给有否能动作用对总供给有否能动作用.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有早期的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有早期的“面纱面纱论论” ” 、马克思的、马克思的“第一推动力论第一推动力论” ” 、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论、现代经济学的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论、现代经济学的“三阶段论三阶段论”等各种学说等各种学说.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当资源充分当资源充分闲置时闲置时,Ms,Ms增加增加, ,总供总供给增加给增加, ,但价格不变但价格不变.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潜在资源仍潜在资源仍可利用时可利用时, Ms, Ms增加增加, ,总供给继续增加总供给继续增加, ,但但价格陆续上升价格陆续上升.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39、: :资源无闲置资源无闲置时时, Ms, Ms增加增加, ,总供给总供给不变不变, ,而价格直线上而价格直线上升升. . P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B A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O Y 传 导 过 程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 监 测 和 预 警1984-19941984-1994年年: : 贷款计划贷款计划: :规模控制规模控制; ;再贷款额度控制再贷款额度控制. .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 . 利率管制利率管制. . 再贴现再贴现. .19951995年后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年后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 贷款规模控制从逐步缩小到完全取消贷款规模控制

40、从逐步缩小到完全取消; ; 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利率管制逐步放松; ; 再贴现业务得以长足发展再贴现业务得以长足发展; ;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和间接信用指导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和间接信用指导. .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 内部时滞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内部时滞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策的时间,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个阶段. .流通手段 现金需求 支付手段 存款

41、货币需求 贮藏手段 交易性交易性Md投机性投机性Md 宏宏 观观 货货 币币 需需 求求 微微 观观 主主 体体 微微 观观 主主 体体 微观主体微观主体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 现金需求现金需求 支付手段支付手段 存款货币需求存款货币需求 贮藏手段贮藏手段 交易性交易性Md投机性投机性Md研究重点与力图突破之处: 以精品课程为目标强化基本要件建设以精品课程为目标强化基本要件建设 构建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精品课精品课程建设程建设教材与教辅教材与教辅材料建设材料建设调整课程体系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与教学

42、大纲 精品课程精品课程 网网 站站基础性教学模块基础性教学模块选择性教学模块选择性教学模块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1997-2003) 金融学金融学(2004)金融学金融学学习手册(学习手册(2004)课程介绍课程介绍教学教学队伍队伍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重点难点释疑重点难点释疑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作业练习作业练习 教学指导教学指导教学教学研究研究教学质教学质量保证量保证体系体系 学生学习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考核保证体系考核保证体系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授课质教师授课质量保证体系量保证体系 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 复合式复合式 全程性全程性 多元化多元化 考评

43、激励考评激励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 p尝试了如何在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贯穿全尝试了如何在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贯穿全面素质教育的路径面素质教育的路径 p确立了确立了“以学为主、教学相长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新理念与新范的教学新理念与新范式式 p构建了突破时空限制的构建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多维多维- -立体立体- -交互交互”式教学平式教学平台台 p解决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解决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的矛盾的矛盾p创新了课程教学与考核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了课程教学与考核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p创建了国内首批多模块组合的创建了国内首批多模块组合的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精品课程网站程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