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0075368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度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探究,体会包公断案的奇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正地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播放包青天歌曲)几百年来,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包公”姓包名公吗?(包拯) “公”是古时对人的尊称。2、你们对包公有哪些了解?(生交流有关“包公”的资料,一学生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3

2、、(出示课件)这就是影视中包青天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共同见证包公的断案传奇。(板书课题)二、依题质疑,初步感知1、一起读课题。读了题目之后,你们头脑当中有什么疑问?(包公到底是怎么审的驴?包公为什么要审驴?结果如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出示课题。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你们看来包公审驴是一桩怎样的案子?(请用一个词概括。板书 奇案)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这是一桩奇案,请找到读出来。(出示课件:与此同时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抽读。这桩案子不仅离奇,还是人们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什么叫“闻所未闻”?请齐读这句话,红色的字稍加强调。写法

3、:作者写人们对案子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案子的离奇,这就是侧面描写。3、这一案子究竟奇在何处呢?可以结合题目思考。(审的不是人而是驴。本案的被告是不会说话的驴。齐读课题。)师:驴怎么就成了被告呢?浏览故事的起因后用自己的话说说。4、那是两头怎样的驴?请默读换驴部分,并用横线勾出描写两头驴的句子,勾好后自己小声读读。(出示课件)抽读:A.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B.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

4、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师:请用上文中的关键词说说刘五什么样驴被换成了怎样的驴?(刘五那头毛色发亮的驴被换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写法:为了突出两头驴的差别,作者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用上这种手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师:课文中着重描写的是刘五那头好驴,请看屏幕再读这段话,想想怎样才能读出对驴的喜爱之情。(抽读,点评并点出关键词,齐读。)(出示课件)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 “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5、写法:作者在这里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刘五的驴,还通过写旁人对毛驴的夸奖来衬托出驴的好,这也是侧面描写,值得我们借鉴。过渡:家里唯一的财产宝贝似的驴被换了,刘五没法找到小偷,无奈之下便把瘦驴告上公堂。他当时心情如何?师:请想想,刘五状告瘦驴的话该怎么读才能突出他当时的心情。引读:a、惊慌失措的刘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起苦来:b、看着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又气又恨,他愤怒地说到:c、想到自己的宝贝驴被换了,刘五十分懊恼,看到包大人如同看到了救星,他不禁向包大人倾诉道:过渡:审奇案就要有奇招,下面我们就深入课文去分析分析:在这桩奇案中,都有谁使用了怎样的计谋?结果如何?(出示课件)三、品读探究师:请带

6、着这两个问题认真默读课文,并做简单批注。1、你认为故事中谁用了计? (包公用了计。)师:面对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在审案的过程中怎样使用计谋的?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请再默读311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包公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细细品味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标注出来。交流探究:(抽读)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师:读了这几句话,你能说说包公一审瘦驴用了什么方法吗?(板书 饿驴)对这一情节,谁有不明白的地方?启发: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审案时为何也要皱眉?

7、(包公审案也面临着困难。此案并不复杂,但很棘手。所以他要好好想办法。)“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请联系下文回答)(驴和马一样能识路,我先饿饿驴,再关它几天,打他一顿,然后把它放了,它准会去找自己的主人。) 师:可见包公是怎样的人?(明察秋毫,胸有成竹,足智多谋。)现在你就是包公,请读这几句话。(点击课件)指导:短短几句话,连用了五个感叹号,可见包大人的威严,读时不仅要强点几个重点词,语速也不能太快。再请男生读。包公是“眉头一皱就计上心来”,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包公心里的想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让故事富有戏剧性。)包大人二审瘦驴又用了什么方法?(抽读说后)(二审驴时打驴。板书 打驴)包公命

8、令打驴毫不手软,说明他办案怎样?(果断)请你再读这几句话,要读出包公的英明果断。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使劲打!” 谁听出他强调了哪几个词,(点出课件)请齐读一遍。打完之后呢?(放驴。板书放驴)(抽读)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2、包公用这种奇招来审驴,结果怎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结果抓到了小偷,换回了好驴。) (板书破案)为了抓住小偷,包公故意把驴给放了,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计。板书 欲擒故纵)师:读到这儿,你们还有疑问吗?点拨: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放驴,驴自然会跑回家去,可他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的升堂、拍惊

9、堂木、并大声喊呢?(既然在审案,就要有审的架势和过程;况且这消息一传开,就有许多人围观这不,到了第三天升堂时,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好几百人。包公虚涨张声势,就是要向大家宣告法律的威严和断案的公正;也为了迷惑小偷。)小结:孩子们,这就是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用计的妙之所在:明明想到了办法却不说出来,还煞有介事地升堂,威风凛凛地审理,最后欲擒故纵,轻松破案。师:了解了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能用一两句话来夸夸包公吗?(板书 足智多谋 断案如神或神机妙算)师:我想请最能干的男生来扮演包大人,把包公说的话连起来读读。(出示课件):试读,看怎么才能读出包公用奇招破奇案的威风严正、胸有成竹和沉着

10、果断。抽读,指导读,再抽读。写法:文中作者抓住包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描写,一个秉公办案的包大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还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我们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3、故事中还有谁用了计谋?生:我认为小偷也用了计谋追问:他怎样用计的?(他用自己的瘦驴换刘五的好驴。板书:小偷 换驴)师:谁知道小偷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偷梁换柱。板书 偷梁换柱)。师:请大家揣测一下:小偷自认为他这一计妙在何处?(掩人耳目,失主有一头驴,就不会告自己,自己便可逃脱罪责。)可结果呢?(板书被抓)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通过对课文的探究,我

11、们知道了故事中小偷和包公都使用了计谋,小偷把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机关算尽,仍难逃法网;而包公用计谋是为了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所以美名传天下。)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畅所欲言)五、课后作业:1、包公不仅审驴、也审过牛,还审过石头呢,课外阅读包青天一书,进一步了解包公审案的故事,相信读后你会对包公有更深的认识。2、包公审驴的过程可谓悬念迭起,妙趣横生,小组分角色朗读审驴部分,再现当时的情景,排演课本剧:(要求: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板书设计: 换驴 告驴足智多谋 包公审驴 审驴神机妙算 得 附送:20

12、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说课稿 北师大版说教材 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智谋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记叙宋朝著名清官包拯,为了帮助穷人刘五把丢失的驴子找回来,巧妙用计找到小偷的住处。表现了包公断案如神。这则故事无论包公还是王五甚至小偷都使用了计谋,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正地方。一、 说学情 包青天是我国舞台艺术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同,一身正气,学生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都有所知晓。基于这一点认识,加上本课故事性强,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和探究兴趣。二、 说教学目标1 认识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2整体把握课文

13、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重难点)3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三、 说教法学法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以及创设情境法,力求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读思结合法讨论交流法四、 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4、二)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板书几个引领学生学习全文有价值的问题。【板书:为什么审驴?怎样审驴?结果怎么样?】 2、自读课文后,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我引导学生将故事的经过加一个小标题。【板书:丢驴、告驴审驴得驴】 (三)自学提示,深入学习1疑问一:为什么审驴? (1)引导学生略读这部分,并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 原本是“毛色发亮”;“这头驴是唯一的财产,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却变成“毛色难看”;难怪刘五“惊慌失措” (2)抓住关键词句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3)

15、引导朗读,读出王五对驴的喜爱,驴被换后的惊慌失措及又气又急。 2疑问二:怎样审驴?这是课文的重点学习部分(1)引导学生精读这一部分,并作批注,勾画出包公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2)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当学生交流到这时,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

16、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这一词义,并体会包公断案的神奇,同时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3)小结“包公审驴”这一部分。学生说一说包公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影响,怎样评价他。 3疑问三:得驴引导学生粗读这一部分,并小结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设计意图:落实语文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师生应该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这部分教师始终保持以引导者身份,通过一系列提问和关键词句帮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2)请同学自告奋勇表演课本剧。(3) 搜集包公审案的故事,开个“智谋故事会”。五、 说板书设计 丢驴、告驴 包公审 驴 审驴 得驴 才智过人 遇事沉着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