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0050461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7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五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人教版五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人教版五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9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课 题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课时1课时教材解读本单元以“观察物体”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预习提纲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2、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分组策略。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

2、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一)整体观察1、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3、解释应用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解释说明。(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

3、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合作探究三、总结运用1、做教科书例2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拓展应用教 学 反 思第二单

4、元:因数与倍数课 题认识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认识因数与倍数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

5、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目标1.我能认识因数与倍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3.我能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预习提纲 1、因数和倍数的定义通过自学课本第5页,我能解决下面问题我来说一说我还能举个例子我的提醒 37=21,我们就说()和()是()的因数,( )是()和()的倍数 82=4,我们可以说8是4的( )数,4和2是8的( )数2、找一个数的因数(自学课本第6页例2)我能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我的方法是我的发现18的因数有:通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

6、因数是 16的因数有:30的因数有: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总结:如果a bc,那么:b 、c都是a的因数,a是c和b的倍数。思考并讨论总结50.84,能说5和0.8是4的因数,或4是5和0.8的倍数吗?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能不能说“2是因数,12是倍数”。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总结:我们这里说的因数和倍数是以“整除

7、”为基础,如50.84,虽然等式成立,但不能说5和0.8是4的因数,或4是5和0.8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a是b的因数,反过来b就是a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而不是“2是因数,12是倍数”。 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如我们可以说“15是3的5倍”,也可以说“”,但我们只能说“15是3的倍数”,却不能说“”。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下面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理由并改正过来。364=9,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5

8、7是3的倍数。1是1,2,3,4,5的因数。分析对错的原因。教 学 反 思课 题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学内容一个数倍数的求法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

9、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掌握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3、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培养学生抽象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预习提纲找一个数的倍数我能找出下面各数的倍数我的方法是我的发现4的倍数有:我是这样找4的倍数的:通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 ,一个数( )最大的倍数5的倍数有:我是这样找5的倍数的:思考并讨论:你能把上面4或5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为什么?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

10、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 )最大的因数是18,最小的倍数也是18。( )最小的倍数是1。根据板书让生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教 学 反 思课 题2、5的倍数特征教学内容2、5的倍数特征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

11、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能理解偶数、奇数的含义。2、能掌握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3、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教学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预习提纲2的倍数特征2的倍数有(每行写5个,共写20个)我发现了通过看课本9页,我还知道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数( ),不是2的数的数叫做 ( )数。 的数是2的倍数。

12、讨论发现:先划去1至50中的所有的偶数,并观察剩下的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我发现了个位上的数是 都是奇数。2、5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有(写出10个):我发现了: 的数是5的倍数。3、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在24,35,67,90,99,15,60,75,106,130,521,180中,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即是2的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观察同时的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

13、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总结: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包括0),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1)偶数的个位上是: 0、2、4、6、8。(2)奇数的个位上是: 1、3、5、7、9。让学生举例分别说出几个奇数和偶数。比较奇数和偶数个位的特征。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1、在15、26、32、15、51、24、47、30中:(1)能被2整除的有();(2)能被5整除的有();(3)能同时被2、5整除的有();2123456789能不

14、能被2整除?96543210能不能被5整除?适时点拨,启迪。教 学 反 思课 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2、能按要求找出符合要求的

15、数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规律及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预习提纲自学课本完成下面表格在14,45,46,16,81,19,21,384中3的倍数有:选择两个数说说你判断的方法:我是判断的:小结: 的数是3的倍数。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几个常用数的倍数特征,了解倍数特征研究

16、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1、在15、26、32、15、51、24、47、30中:(1)能被2整除的有();(2)能被5整除的有();(3)能同时被2、5整除的有();2、123456789能不能被2整除?96543210能不能被5整除?做总结归纳教 学 反 思课 题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教学目标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

17、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质数、合数同奇数、偶数的区别预习提纲1、我能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数字因数数字因数11121231341451561671781891910202、我能根据因数的个数把上面数字进行分类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3、我能给上面分出类的数字取一个名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的数 ;1 。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

18、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有三个或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探究活动。找朋友同学们你们都学习了分解质因数吧?有些数的因数会由几个2或者几个3构成,或者由几个5构成,今天我们便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目的】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游戏刀具】用卡片制作数字标牌:2、3、5,每个标牌要做多个,数字越小数量越多。另外用小红旗作出6、8、15、10、9、4、25、27、30、50、125等数字旗。【游戏人员安排】2-

19、3个学生做裁判,【游戏过程】1裁判随机选择1个数字红旗,譬如选择数字旗8。2下面的同学要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朋友,3个数字标牌是2的同学要在数字旗下面集合。其它不是8的因数的同学要到另一个裁判身边集合!3游戏中带有2标牌的同学如果没有找到朋友,就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并选择一个数字朋友,如3,构成6,拿到一个数字旗6,进行下一轮游戏。4所有2和3的号牌同学再次组队,站在数字旗6的队伍中。5游戏中可以找多个朋友,譬如:同时找两个2或者两个5或者一个3一个5等等。6一个裁判在场边负责秩序!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1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220

20、以内的质数有( )。二、判断148的全部因数是2、3、4、6、8、12、16、24和48,共有9个,所以是合数。( )2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少有两个因数。( )3一个数如果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一定合数。( )4一个自然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 )适时点拨学困生。教 学 反 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时1教材解读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和正

21、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教、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预 习 提 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2、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4、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正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6、正方体有几个顶点?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那几条?8、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 学 流

22、 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18-20页1、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2、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二、互动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手摸一摸它们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2、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数:它们分别有多少条棱? 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

23、棱的长度相等?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学生观察。学生回忆并回答。3、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4、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2、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等。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四、巩固或提高1、完成同步指导上

24、的相关作业。条件强化: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教 学 反 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时1教材解读 教材加强了独立探索、动手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

25、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预 习 提 纲1. 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3.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23_24页1、说出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展示教具,请同学们指出每个面的长、宽、高。二、互动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活动,交流各自方法。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

26、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3、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5、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6、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7、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1、把一个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展开后,上下面面积相等=长宽2前后面面积相等=长高2左右面面积相等=高宽2,所以

2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或=长宽2+长高2+宽高22、把一个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展开后,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四、巩固或提高完成练习第1至11 题。 条件强化: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教 学 反 思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时1教材解读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通过学生更熟悉、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28、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具准备前置作业、多媒体设备、红笔、12个体积1厘米的小正方体预 习 提 纲1、什么叫做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27至31页。1、1米

29、、1分米、1厘米是( )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 )单位。2、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说明了什么?3、电视机 影碟机 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哪个体积最大?哪个最小?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 )二、互动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1实验观察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2教学体积单位。(1)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1立方厘米:一个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3、推

30、导体积公式(1)分别用8个、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观察发现,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宽,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高(2)发现规律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3)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四、巩固或提高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 学 反 思课 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

31、时1教材解读 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先看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cm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它的体积是1000(101010)cm3,由此得出1dm31000 cm3。然后让学生想一想1 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这样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使学生较清楚地理解并记住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接着,教材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列成表格,让学生填写并对比,以加深印象。 再通过例3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为以后计算实际问题时灵活处理体积单位做准备。例4是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

32、行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学习目标 1、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具准备体积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预 习 提 纲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34至35页。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2、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位。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

33、分米=( )厘米 1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互动交流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2、提问: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3、学生回答问题后,并填表4、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5、学生先独立解答,再集体订正。6、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用填空的形式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7、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8、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

34、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1、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3、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进率是1000000四、巩固或提高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 学 反 思课 题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时1教材解读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容积的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然后通过引导

35、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发现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然后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教材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利用瓶装矿泉水和量杯来感知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目的是使学生将新知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学习目标1、理解容积的的意义,认识容积单位,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多种

36、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培养概括、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具准备预 习 提 纲1、什么叫做容积?容积单位有哪些?2、容积怎样计算?它跟体积有什么关系?3、不规则物体要怎样计算它的体积?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38至39。页。1、创设情境(1) 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二、互动交流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2、教学容积的概念。(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长方体的砖。它们有什么不同? 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37、,通常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2)学生举例。3、教学容积单位(1)翻开书第38页(2)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1升=1000毫升4、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2、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3、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4、求不规则物体时:(1)求橡皮泥的体积可以用捏压法(2)求梨的体积可

38、以用排水法四、巩固或提高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 学 反 思课 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课时第一课时教材解读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的发展史,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并会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4、通过揭示概念的现实意义,激

39、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预习提纲1、 从主题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 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你是如何确定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回答并根据预习提纲独立自学。 1、用以下成语各打一个数。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2、这些都是什么数?(分数)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件:古时候,没有尺子,他们会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发现这根石头长三段多一点,这样应该怎么记呢?)师:也就是得不到整数的结果,生活中分东西也有这种情况。3、了解分数。(课件)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

40、两个同学。每样物品每人平均分到多少?小结:像刚才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4、了解分数的历史。(课件)5、激趣点题。师: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怎样的情况下用分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1、小组合作讨论。2、互动交流。(一)分数的意义1、小组探究,共同参与。(课件出示)你能举例说明四分之一的含义吗? 画一画:把每幅图的四分之一涂上颜色。 说一说:每一幅图的四分之一分别表示什么? 议一议:怎样才能用分数来表示?2、小组汇报。(要求:要指着;图来讲,手势比划出整体

41、与部分的关系)预设生: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用分数来表示。师:大家同意这个小组的意见吗?再请个同学说说这五幅图的含义。(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举例说明。问:还有哪些例子可以用1/4表示的呢?(学生回答)4、分组讨论。师:大家观察,都是用1/4表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相互说一说。5、汇报交流。生1:分的东西数量不一样,有些是一个物体,有些是一些物体。生2:同样是1/4,但表示的东西不一样。师:(指着板书)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1/4,那么两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4)那3份呢?(3/4)6、突破单位“1”(1)示范: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两份

42、是这一个苹果的2/8。 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两份是这一个苹果的2/8。把3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两份是这一个苹果的2/8。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两份是这一个苹果的2/8。把5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两份是这一个苹果的2/8。问:其实我们把一个苹果或2、3、4、5个苹果看作什么?(一个整小结:对,不管是一个苹果、一个圆形、一条线段、几个苹果、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不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2)师:谁来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例)

43、小结:同样是苹果,单位“1”可以表示1个、2个、或5个,同样是学生,单位“1”也可以表示一个班的同学,一个年级的同学或者说全校的同学。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学生齐读并说说它是怎样来的。三、总结运用小组交流。 1、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几个分数(1/2、2/3、3/4)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1/4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1/2?2/3、3

44、/4呢?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学生独立完成1、课件出示:第47页第1题。2、课件出示:第47页第2题。3、学生做课本48页。教 学 反 思课 题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课时第二课时教材解读了解分数与除法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发展史,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被除数和除数在分数重的写法,会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预习提纲1、你能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吗?教学流程

45、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能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口算。82 = 0 . 6 0 . 5 = 12 6 = 102.5 = 1 0 .4 = 1 . 5 0 . 3 =2、口答(1)把十米长的木棍平均截成2截,每截长多少米?(2)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几个?【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口算,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通过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渗透了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1、 互动交流。2、 小组讨论右边的问题。1、探索一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

46、除法的关系。(1)出示例题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请学生读题。(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4)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3 ,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 ,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1 块的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 和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这样就把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2、探索多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出

47、示例题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思考:想:球每人分得多少块,要算34得多少?老师:3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把3 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3 块月饼共得到,12个,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月饼。方法二:可以把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块。讨论这两种

48、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设计意图】: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学生容易理解,但计算结果为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充分交流、感知的基础上,来理解商的由来。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3)理解。老师:个饼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甲:表示把3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学生乙: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平均

49、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设计意图】:小组共同探究过程中注重小组的合作,成员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密切配合,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3、总结概括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131/3(张) 343/4(张) 232/3(张) 585/8(张) 师: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全班交流: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板书)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点明课题) 你能用字母简明的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

50、关系吗? 生尝试用字母表示: aba/b(板书) 师:b是否可以是任何数?为什么?补充板书(b0)【设计意图】:有了上一环节深入探究的认知基础,本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教师起到点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师:分数与除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小组议一议再全班交流,明确:分数是一种数,也可以表示两数相除;而除法是一种运算。三、总结运用1、独立完成。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货。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1、课本第50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二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教 学 反 思课 题真分数、假分数、

51、带分数教学内容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课时第一课时教材解读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与除法,知道分数的发展史,知道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把真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教学目标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2、经过分类、举例、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或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感悟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教学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的理解。预习提纲1、你能理解什么是带分数吗?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1、你能表示其

52、他场所馆所在的位置吗?一、创设情景:1、复习:什么叫分数?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我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为本节课的教学作铺垫。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 份,这样的3 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 ,而阴影部分只有1 份,所以比l 小。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3、观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1:

53、从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方面进行比较。这些分数都是真分数,你能归纳一下怎样的分数是真分数吗?试着写一写。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引导2:从这些分数与1的大小方面进行比较。比较一下这些分数和1的大小关系,你能发现什么?真分数都小于1。4、你能写出三个真分数吗?写出来后读给同桌听一听。5、出示例2 中图形的课件。(1)我们以前所提到的分数一般都是真分数,下面我们要来认识另外的一种分数,它叫假分数。(2)同学们猜一下怎样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和1比较大小,会怎样?6、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

54、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7、观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引导1: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怎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引导2:根据假分数的实际意义,结合上面的图形来理解。比较假分数和1的大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8、相信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的假分数!写出来和同桌读一读。9、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分数都包括哪些分数?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我们一起回忆,什么是真分数,真分数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假分数?假分数的特征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让学生概括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内容安排合理,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力求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概

55、括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示几个带分数,你能归纳一下怎样的分数是真分数吗?试着写一写。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出示列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计算。 =3除以=1.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1、互动交流老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三、总结运用1、独立完成。 学生做数学课本54页做一做第1题,2题。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1、课本第55页第5题、56页第8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2、课本第56页第9题。教 学 反 思课 题教学内容课时第一课时教材解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好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为今后学习通分和约分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在分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学时,可以先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相等的算理;借助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将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