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983560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1、郑人买履选自_,该书的作者_是_末期_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该书主编者_是_末期秦的丞相。(8分)2、解释句中加点字:(14分)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至之市,而忘操之( ) 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虚词:(8分)之 至之市( ) 至之市,而忘操之( )而置之其坐( ) 反归取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

2、而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6分)置之其坐:_通_ _反归取之:_通_ _5、翻译句子:(8分)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6、这两则古代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6分)郑人买履:_刻舟求剑:_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文言文比较阅读一:(一)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

3、子注释鬻(y):卖; 陷:穿透(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不自信也。”韩非子1、 解释加点的字:(10分)誉之曰( ) 吾矛之利( )物莫能陷也(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而置之其坐( ) 而忘操之( )宁信度( ) 遂不得履( )2、 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4分)( )例句:反归取之。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C、至之市 D、而忘操之3、 解释下列句中的“其”字:(4分

4、)又誉其矛曰 ( ) 其人弗能应也 ( )先自度其足 ( ) 而置之其坐 ( )4、 翻译句子:(4分)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_及反,市罢。_5、“楚人”听了别人的质问为什么“弗能应也”?(3分)_文言文阅读比较二:(一)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雪涛小说注释北人:北方人; 仕:做官; 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二)刻舟求剑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5、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6、解释加点字:(9分)席上啖菱 ( )( ) 并壳入口 ( )啖菱须去壳 ( ) 欲以清热也 ( )何地不有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舟已行矣 ( )7、解释句中的“于”字:(4分)仕于南方(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8、选出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4分)( )A、其人自护其短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C、遽契其舟 D、其人自护其短9、翻译句子:(4分)北土亦有此物否?_舟已行矣,而剑不行。_10、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4分)_C 新颖考题集萃卷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6、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注释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耒:即“耒耜(s)”,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1、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8分)兔走触株 古义:( ) 今义:( )因释其耒而守株 古义:( ) 今义:( )而身为宋国笑 古义:( ) 今义:( )身为宋国笑 古义:( ) 今义:( )2、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思:(6分)A、折颈而死( ) B、因释其耒而守株( ) C、而身为宋国笑( )3、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2分)_(二)千金买骨古之君人有以千金

7、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注释 涓人: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期(j):一周年4、 选加点词的意思正确的一项:(8分)君遣之: A、打发 B、派遣 C、使 D、送 ( )反以报君: A、返回 B、反而 C、回家 D、谋反(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A、何必 B、安全 C、怎么 D、安足(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A、市场 B、闹市 C、买 D、卖 ( )5

8、、辨析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B、马今至矣 ( )千里马至者三 ( )6、这位侍臣“五百金”买下死马的骨头,其目的是什么?(2分)_(三)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注释 比:连续,接连 贾:同“价”。7、辨析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8分)A、人莫知之 ( )B、臣有骏马欲卖之 ( )C、愿子还而视之 ( )D、臣请献一朝之贾 ( )8、指出下列句中的人称代词并解释:

9、(4分)A、 臣有骏马欲卖之 ( ):_B、 愿子还而视之 ( ):_9、文中“马价十倍”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2分)_10、故事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2分)_参考答案A 基础储备卷1、韩非子;韩非; 战国; 哲学家; 法; 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 2、鞋子; 量; 集市; 已经; 尺码; 尺码; 于是; 渡; 从; 立即;雕刻; 这是; 了; 移动 3、之:到达;尺码;尺码;尺码;助词,无义 而:然后;但是;却 4、“坐”通“座”,座位;“反”通“返”,返回 5、(楚人)说:“宁可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有人说:“为什么

10、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船停止下来后,从那雕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像这样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6、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讽刺了那些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B 综合提升卷1、称赞 锐利 没有哪一种东西 对于 有的人 用 放带 宁可 2、D 3、他的; 那个; 他的;他的 4、不能穿透的盾与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的矛,不可以同时存在。等到返回来,集市(已经)结束了。5、因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6、宴席; 吃; 一起; 去除掉; 用来; 什么;落; 寻找; 已经 7、到、在; 到 8、A 9、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船已经开动了,但剑却没有移动(位置)。 10、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道就说知道,要实事求是。C 新颖考题集萃卷1、跑 ;步行 于是;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自身; 身体 被;为了 2、A、然后 B、然后 C、却 3、他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了。 4、B A C C 5、A、用;认为B、(买)到;来到 6、让天下人知道国君善于买马,让天下人把千里马送上门。 7、A、这马是匹骏马B、它,指骏马C、马D、的 8、原因在于“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说明权威的重要性。 9、联系生活实际,这个故事类似于今天卖商品时的做广告。至于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广告效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