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共4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77900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0.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共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共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共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共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共4篇)(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共4篇)第1篇:四级数学教案_四级数学教案_ 四年级数学教案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四年级数学教案 点击阅读该文件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能说出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依次及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同时运算的道理。 技能目标:会依据运算依次正确的运算。 情感目标:培育自己有序的思维实力和良好得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驾驭运算依次,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在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同时运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20-824 420(13+57)90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请学生说出运算依次。师小结。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揭题展标 上面着组题大家做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以前学的四则混合运算自己来解答三步运算试题(出示课题),看谁能最快驾驭运算技巧,正确计算。 2、尝试 出示例1 6638-101721 (1)独立思索 (2)学生试做 (3)反馈探讨(两种状况) 6638-101721 6638-101721 =2508-101721 =2508-47 =2508-47 =2461 =2461 探讨:两种算法结果相同吗?哪一种更为简洁?为什么两边可以同时脱式? (4试一试 1964+5612 1650-364 (5师生小结 4自学例2 (73+65)(

3、210-164) (1)学生试做 (2)反馈探讨 (3)试一试 (13+47)(52-18) (1024+4370)(24+38) (三)反馈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先说一说运算依次,再进行计算。 2、“练一练”第3题。先说一说运算依次,再进行计算。 3、“练一练”第4题。 4、“练一练”第5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怎样的问题?运算依次怎样?是怎样得到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22页 习题精选1读数练习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平方千米。 (2)11011年我国生产照像机架。 (3)11011年我国水果总产量是吨。 2填空练习 (1)一个数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4、 (2)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 )位数。 (3)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4)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是由( )个十万( )个万( )个千组成的。 (5)这个数要读出( )个零,请标出所读的零。 3思索题 用三个6和两个0组成一个五位数,使它们分别符合下面的要求 (1)一个0都不读出来; (2)只读出一个零来; (3)读出两个零来; 参考答案 1(1)九百六十万 (2)四百七十三万 (3)二千零五十八万 2 (1)五 (2)八 (3)亿 (4)6;十万;7;5;3 (5)1 3(1) (2); (3)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根据依次视察图画的实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

5、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爱好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情愿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助妈妈照看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老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

6、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状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留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 ) 馆( ) 段( ) 厉( ) 弛( ) 招( ) 管( ) 断( ) 历( ) 驰( ) (2)区分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形态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

7、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特地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依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假如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根据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索: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

8、概述三味书屋。 其次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状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其次课时教学内容 :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化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接着指导学生根据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依次视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化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化,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状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

9、爱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绽开探讨。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亲密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比照,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依次。 (1)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根据依次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依次是

10、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依据这种记叙的依次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洁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详细的相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依次。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视察方法。) 2、图文比照,品尝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其次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根据方位依次,以小

11、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齐) 四、品尝词句 ,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根据什么依次写的? (2)小组自学。 (3)沟通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形态,再写”早”字的来历,最终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每天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天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白什么? (2)学生自学探讨。(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非常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

12、。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缘由。) (3)接着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指责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指责,懊悔不应当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懊悔不应当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恒久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决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quot;这个坚男拍钍鞘裁矗浚?quot;早”)这个”早” 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 事事”“ 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绽开

13、探讨。 “从今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莫非他再也不须要给父亲买药吗? 不须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详细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其次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

14、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决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习题精选一、把下面的字换个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 投( )( ) 招( )( ) 驰( )( ) 二、读一读,区分下面的字,再组成词语。 塾( ) 绍( ) 砚( ) 毫( ) 戒( ) 熟( ) 招( ) 观( ) 豪( ) 成( )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5、一( )画 一( )古松 一( )梅花鹿 一( )八仙桌 一( )椅子 一( )戒尺 一( )火把 一( )信念 一( )花骨朵 四、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坚决的 松树 严厉地 奋斗 古老的 文学家 静默地 刻上 没开放的 信念 深深地 指责 宏大的 花骨朵 毫不松弛地 想着 五、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参考答案: 一、段(段意) 绍(绍兴) 弛(松弛) 二、私塾 绍兴 砚台 毫米 戒尺 娴熟 招生 视察 骄傲 成立 三、一幅画 一棵古松 一只梅花鹿 一张八仙桌 一把椅子 一把戒尺 一支火把 一个信念 一个花骨朵 四、坚决的信念 严厉地指责 古老的松树 静默地想着 没开放的花骨朵 深深地刻

16、上 宏大的文学家 毫不松弛地奋斗三味书屋 【题旨说明】 1第1题,培育细致视察、仔细阅读的习惯和创建想象的实力,让学生积累表示方位的词语。做题前要看图,弄清”画”、”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鲁迅的书桌”所在的位置,然后看书,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想象,可从画的内容、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的样子绽开,还可想到其他可能有的事物。 2其次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鲁迅先生的好品质,同时感悟作者用词的精确精妙。理解词语要联系前后文,同时结合少年时代的鲁迅生活艰难的情境去思索。第1小题,要让学生想象小时候的鲁迅既要料理家务,又要去当铺、采药,还要上学,因而必需急连忙忙、焦虑

17、万分地赶路的情形。第2小题,有三个问题。可先弄清”坚决的信念”指什么,然后再思索鲁迅为什么要刻”早”字,最终再从”坚决”、”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一生”去思索为什么要用”刻”而不用”印”。 3第3题,比较字形,不仅要弄清两个字的不同之处,而且要尽可能地联系字义去分析。写词语的括号要拉长一些,最好改成一条横线,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写一些词语。 4第4题,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把鲁迅刻”早”字时的坚决决心表达出来。背诵第三自然段,先要理清段落的层次,然后逐层背诵。 【自主性练习设计】 1根据课文原文填好前两空,然后绽开联想,把句子补充完整。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_,又像

18、_,还像_。 2想象鲁迅”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情形:他怎么赶路的,他的神情是什么样的,他心里想些什么。想好后跟同学沟通沟通,然后扮演鲁迅,把详细情形表现出来。 第2篇:四级上册数学画角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4课时 画角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第43页例3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90 2.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1.怎样画一个60组织学生在小组中 2.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

19、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沟通。使学生明确:假如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假如是向左,就在外圈603.画一个101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沟通,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相互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老师归纳,再让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觉找到画角

20、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学问,培育了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及分析推理实力。 第3篇:四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相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方法与过程:通过相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情感与价值: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相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打算 学生、老师打算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

21、加学生的感性相识。、出示张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假如有张、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二、相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相识“十万”引导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当学生数到万时,问:再加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索后,再沟通,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相识“百万”,“千万”,“亿”通过一些数数推理相识“百万”,“千万”,“亿”。一辆轿车卖万元,那么辆、辆、辆多少元?同样个十万是多少?个百万是多少?在学生相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个千万是多

22、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相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巩固与应用、练一练第、题:第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第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相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相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练一练第、题: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假如学生有困难,可借助运用计数器试一试。四、作业:练一练、题。收集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个一万是十

23、万,个十万是一百零一零一万,个一百零一零一万是一千万,个一千万是一亿, 人口普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方法与过程:经验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情感与价值: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打算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 一、沟通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内沟通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二、较大数的读法、探讨“亿以内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探讨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探讨“亿以上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探讨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

24、行读数练习,相互学习,相互订正。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三、较大数的写法、探讨“亿以内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探讨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探讨“亿以上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探讨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相互学习,相互订正。做试一试其次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四、比较数的大小、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比较更大数的大小让学生比较书上供应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

25、的人口数都是千多万等。、巩固与应用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作业:、练一练、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状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板书设计 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4篇:四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三维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相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方法与过程:

26、通过相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3、情感与价值: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相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打算 学生、老师打算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1、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 2、出示1张101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假如有10张、101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1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相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相识“十万” 引导学生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

27、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索后,再沟通,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相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相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相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相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

28、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相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相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假如学生有困难,可借助运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3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零一零一万,10个一百零一零一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人

29、口普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方法与过程:经验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3、情感与价值: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打算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教学过程 一、沟通生活中的大数。 小组内沟通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 4 二、较大数的读法 1、探讨“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探讨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2、探讨“亿以上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探讨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相互学习

30、,相互订正。 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三、较大数的写法 1、探讨“亿以内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探讨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2、探讨“亿以上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探讨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相互学习,相互订正。 做试一试其次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四、比较数的大小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1034 120 1043 9001 318 124 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 让学生比较书上供应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

31、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 5 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 3、巩固与应用 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业: 1、练一练 1、2、3、4 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状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板书设计 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 教学内

32、容教科书第8-9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方法与过程: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 6 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与价值: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打算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状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老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究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假

33、如要记录便利,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改写的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个万字;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个亿字。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 7 市、自治区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详细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学问,特殊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状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探讨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

34、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便利,有时须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 960 万 = 101 亿 森林面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能依据实际问题的须要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方法与过程:通过收集数据、小组沟通的方法进行学习。 3、情感与价值: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8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打算 学生、老师的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小组沟通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沟通收集的

35、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探讨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探讨,体会如何依据不同须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1、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2、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须要依据状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探讨。在探讨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依据实际的须要

36、来确定的。 探讨:重点可探讨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 9 活中什么时候须要用近似数。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101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能依据实际问题的须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方法与过程:通过练习探讨,巩固所学学问。 3、情感与价

37、值: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依据实际问题的须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打算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依次,再依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 10 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嬉戏。 同桌间进行的嬉戏:第1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依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依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

38、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竞赛,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组数嬉戏: 请每个同学打算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依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视察探讨。 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探讨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11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其次单元 线与

39、角 线的相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相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开展学习活动。 3、情感与价值: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相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打算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相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相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分与联系 组织学生探讨直线、线段

40、与射线的区分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 12 线的一部分。 二、用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沟通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示留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多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其次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肯定的依次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41、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简单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加的主动性;然后组织学生探讨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13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平移与平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相识平行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进行。 3、情感与价值: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实力。 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打算

42、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相互平行的。 二、相识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视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相互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 14 杂的,特殊是找寻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支配一些简洁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相互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

43、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相互平行的折痕进行探讨;然后可以激励学生探讨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相互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依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沟通。 三、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行 ABCD 平行线的特征 恒久都不相交。 15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相识垂直,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2、方法与过程: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究学问。 3、情感与价值:能依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

44、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依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教学打算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状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视察、探讨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别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老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

45、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相互垂直。 16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相互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 引导学生视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究测量的方法。 支配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推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

46、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觉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OA垂直于OB可记作“OAOB”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旋转与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 17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相识平角、周角,能说诞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2、方法与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联系生活实际,相识角。 3、情感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相识平角、周角。 2、能说诞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打算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相识平角、周角 1、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

47、转另一根硬纸条。 (2)视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沟通。 2、汇报总结 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相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三、围绕哪一点旋转 18 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四、作业:练一练 1、2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绕一点旋转180度。 周角:绕一点旋转360度。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

48、能:相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测量,驾驭方法。 3、情感与价值: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相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打算 每人打算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探讨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19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探讨、总结 探讨: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沟通,规定了1度角,并运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相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索

49、下面问题,再小组沟通。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运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沟通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作业:练一练 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运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其次步:零刻度线和角的殊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起先,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0 画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别角度的角。 2、方

50、法与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讨沟通进行学习。 3、情感与价值: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与沟通实力。 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别角度的角。 教学打算 每人打算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 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 2、沟通、总结 先小组内沟通,再全班沟通画法。 用量角器怎样画?要留意些什么?(留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样画?要留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别角度的角) 3、画一个15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 二、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

51、个 21 角的度数再画出来。 2、思索、探讨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 三、作业:练一练 2、3 板书设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 用三角板画特别度数的角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书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复习本单元有关学问。 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 每人打算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学问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

52、如何确定两条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觉,有些须要用直角去验证。 22 2、练习二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三、运用学问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觉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讨、发觉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视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沟通。 走进大自然 教学内容 教书第31-32页 教学目标

53、1、学问与技能: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通过小组探讨沟通的形式开展。 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 每人打算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 23 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复习本单元所学学问。 2、学生用小棒摆出相互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 二、运用学问。 1、复习第一单元更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读或写出画线的数据。 (1) 我国最大青少年活动中心面积,其中水域面积,国家投资近元。 (2) 营地内有英勇才智区、科学探究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

54、园区,种植了十万棵大树和一百零一零一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平方米的大草坪。 2、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视察,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和相互垂直的线段。 3、学生小组探讨,沟通。 4、学生动手绘图,独立设计房子的门和窗,然后集体展示沟通。 5、让学生设计从A点到小房子最短的路。 6、学生看教材上的图后,提出图中的数学问题,探讨沟通。 7、学生思索:已经参观了2小时,时针走了多少度。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乘 法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2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能结合详细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方法与过程: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55、、情感与价值: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详细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打算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1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沟通。 二、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探讨沟通,并总结方法。 2、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 3、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25 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2、出示商店从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