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度钢铁行业投资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770711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241.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年度钢铁行业投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某年度钢铁行业投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某年度钢铁行业投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资源描述:

《某年度钢铁行业投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年度钢铁行业投资报告(10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 要 钢铁产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一直各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经过20世纪的发展,世界钢铁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在缩小,钢铁产业步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 目前全球钢产量已经超过了8亿吨,世界钢材的消费量也接近8亿吨,从近年钢产量和消费的增长情况看,世界钢产量和消费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未来钢产量和消费量的新增长点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产钢量约占全球钢产量的15左右,具有明显的吨位优势。但从目前国内需求来看仍有一定的消费缺口。中国钢铁产业仍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 从资源供

2、给来看,我国国内的铁矿石和废钢等主要原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原料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从生产角度来看,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产钢国,但企业集中度不高,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普通大中小型材和线材、焊管、热轧窄带钢、镀锡板等低端产品已经区域饱和,而冷轧薄板、镀锌板和涂镀层板、不锈钢薄板、冷轧硅钢片、小厚度的热轧薄板等高端产品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我国政府对钢铁产业的政策也随着市场供需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主要目标是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并通过投资、贸易等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传统中国钢铁产业的十大钢铁企业产量占钢铁

3、产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随着市场的发展,十大钢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的企业开始向国际化进军,而部分企业则被后来者追上;钢铁上市公司聚集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精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钢铁产业上市公司以其资产规模大、总股本和流通盘大、稳定的收益和低市盈率的国企大盘股的鲜明特征引人注目。 虽然中国钢铁产业正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需要在数量扩张与素质提高的同时持续发展,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钢材消费量总量仍将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预计在2005年内,中国的钢消费量将增长到2亿吨。由此可见,中国钢铁产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未来钢铁产业的投资将主要以更新改造投资为主,投资的产品方向主要集中在市场

4、空隙较大的高附加值产品上,投资方式会多样化。目 录1.钢铁产业概述11.1钢铁产业的特征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11.1.1钢铁产业关联度11.1.2钢铁产业的附加值11.1.3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21.1.4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31.1.5钢铁产业周期性明显41.1.6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51.2钢铁产品的分类61.3钢铁产业发展简况71.3.1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71.3.2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情况92.钢铁产业生产状况112.1钢铁生产规模及区域分布112.2钢材产品的结构合理性122.3钢铁产业技术状况142.3.1产业关键技术已有的变化情况142.3.2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差距152.3.

5、3未来钢铁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163.钢铁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173.1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特征173.2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173.3国外厂商的进入情况184. 原材料供给现状204.1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04.1.1的生产及地区分布概况204.1.2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24.1.3世界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34.2废钢的利用和供需缺口255.钢铁产业的需求状况分析275.1我国钢铁市场规模275.2分类钢材产品的市场规模275.2.1型材285.2.2线材295.2.3薄板295.2.4中厚板295.2.5窄带钢和管材305.2.6不锈钢305.3国内钢材市场的集中度分析305.4我国钢铁市场价

6、格变化分析325.5进出口情况分析345.5.1我国钢材进出口总量345.5.2我国钢材进出口品种345.5.3我国钢材进出口价格355.5.4我国钢材进口国别355.6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366. 国际钢铁市场状况及预测386.1当前世界钢铁市场态势386.1.1世界钢铁贸易集中度386.1.2工业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钢材出口396.1.3普通钢材出口量406.1.4钢坯等产成品的出口426.1.5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进口钢材的主要市场436.1.6世界钢材价格在较低价位上运行446.2全球钢铁市场存在总量过剩的风险456.2.1世界钢铁行业普遍采取限产措施456.2.2全球钢铁过剩冲击中国

7、市场476.2.3未来世界钢铁市场的几个基本趋势:506.3中国钢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507.钢铁产业发展趋势预测527.1钢铁产业生命周期分析527.2中国钢材消费总量的预测537.2.1发达国家钢材需求规律537.2.2我国钢铁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47.2.3未来我国钢铁消费总量预测567.3不同钢材品种的需求发展趋势577.4钢铁产业投资发展趋势588. 政策及相关规定对钢铁产业的影响608.1政府对钢铁产业的管制情况及影响分析608.1.1我国钢铁产业的政策变化608.1.2钢铁产业政策的执行措施618.2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展望638.2.1钢铁产业发展目标638.2.2钢铁产业政策

8、措施展望648.3加入WTO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总体影响658.3.1我国针对钢铁产业的入世承诺658.3.2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678.3.3钢铁产业在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98.3.4 钢铁产业应对入世的措施709.重点钢铁企业分析729.1我国十大钢铁企业分析729.1.1十大钢在钢铁产业中的地位729.1.2十大钢铁企业的资产收益状况739.1.3十大钢铁企业的资产运营和偿债能力759.2 2002年主要钢铁企业优劣势对比分析769.2.1主要钢铁企业的原燃料供应状况对比769.2.2主要钢铁企业的市场份额及有效销售半径对比779.2.3主要钢铁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对比789.2.4主

9、要钢铁企业的国内产品消费市场对比799.2.5主要钢铁企业产品供应的地域结构比较809.2.6主要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优势比较819.3钢铁产业上市公司分析819.3.1我国钢铁产业上市公司概况819.3.2钢铁产业上市公司特点及发展趋势8310我国钢铁产业投资风险与机会分析8510.1目前我国钢铁产业投资的风险8510.1.1市场风险8510.1.2新上项目竞争的风险8610.1.3关税减让的风险8710.1.4资源供应的风险8710.1.5运输能力紧张的风险8810.1.6环保压力的风险8810.1.7部分下游行业泡沫带来的风险8910.1.8政策风险8910.2钢铁产业投资方向和

10、方式选择90表目录表1.1 世界各国钢铁生产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2表1.2 2002年和2001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实物劳动生产率表2表1.3 世界钢铁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表()3表1.4 2001年中国钢铁产业部分指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5表1.5 钢的不同分类及特点6表1.6 钢材按不同形状的划分类别及特点7表1.7 世界粗钢生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8表1.8 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变化和预测8表2.1 2002年全国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地区分布11表2.2 19942002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类别产量12表2.3 2002年我国钢材分品种产量13表3.1 2001年世界几大钢铁公司产业集中度比较18表3.

11、2 2002年我国钢铁生产集中度18表4.1 2002年我国主要铁矿石产量的地区分布20表4.2 19982002年我国铁矿石供应情况22表4.3 2002年世界铁矿生产储藏和储藏基础23表4.4 19902002年主要生产国的铁矿石产量24表4.5 世界铁矿石进出口情况25表5.1 1991200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变化27表5.2 2001年钢材分品种表观消费结构变化28表5.3 2002年我国主要钢材产品的地区流向统计31表5.4 2001和2002年上半年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变化情况33表5.5 2001和2002年我国钢材进出口品种分析35表5.6 我国进口钢材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36表5.

12、7 2001年主要国家对我国钢铁出口的反倾销案件37表7.1 近年我国钢铁产业效益变化53表7.2 发达国家钢消费量变化情况54表7.3 1980200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及预测55表7.4 历年我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59表8.1 入世前后主要钢材品种关税变化情况67表8.2 入世前两年我国分品种钢材进出口情况68表9.1 2000和2001年十大钢铁企业主要产品产量73表9.2 2000和2001年十大钢铁企业资产和收益状况74表9.3 2000和2001年十大钢铁企业资产运营和负债情况75表9.4 2002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原燃料供应渠道和供应价格比较77表9.5 20

13、02年主要钢铁企业在重点产品中的市场份额78表9.6 2002年主要钢铁企业的主要产品分段制造成本79表9.7 2002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供应的区域分布80表9.8 2002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评分比较81表9.9 上海证交所A股钢铁板块企业一览表81表9.10 深圳证交所A股钢铁板块企业一览表82表10.1 当前我国钢铁产品的市场空隙状况85图目录图1.1 近50年来世界钢产量变化图3图1.2 19922002年中国钢产量变化情况9图1.3 19922002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变化情况10图1.4 19912002年中国钢产量在全球的份额趋势10图2.1 我国钢铁生产连铸比历年变化1

14、5图4.1 19952002年我国废钢进口量增长情况26图5.1 2001年我国钢材分品种消费对比28图5.2 2002年我国钢材消费的地区分布32图5.3 1995-2002年中国钢材进出口对比34图5.4 19952002年中国钢材进出口价格对比35图6.1 世界主要镀锌板国出口量39图6.2 世界主要特殊钢出口国出口量40图6.3 2001年主要国家线材出口量41图6.4 2001年主要国家无缝管出口41图6.5 19912002年全球及中国钢产量增长趋势对比47图6.6 1991年2002年全球钢材产量中用于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变化48图6.7 19912002年进口钢材在我国消费中的比

15、重变化48图7.1 19902002年GDP、固定资产投资和钢材消费量的变化趋势56图7.2 19922002年我国钢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56图7.3 我国历年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比重59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3页 共102页1.钢铁产业概述1.1钢铁产业的特征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钢铁材料是诸多使用领域中的“必选材料”,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覆盖面很广的功能材料。1.1.1钢铁产业关联度钢铁产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其与上下游产业的联系紧密。钢铁产业既是耗费原料、能源和交通运输的大户,同时

16、,它又是建筑、机器制造、汽车、机电等其它行业的基础产业。钢铁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产品品种多、生产批量大,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广泛应用于建筑建材、机械制造、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医药卫生、家电通讯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钢铁产业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生产部门,生产中消耗大量的铁矿石、煤炭、电力、运输(铁路、公路、海运)、石油等原材料,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机械制造、电子电气等部门的密切支持。1.1.2钢铁产业的附加值钢铁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或进入衰退期。尽管钢铁产业的产品附加价值不如新兴产业那么高,但是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钢铁产品的科

17、技含量不断提高,附加价值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美国、日本、韩国、独联体、中国等国家,钢材生产原料总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947;从绝对值看,在113到179美元/吨之间。表1.1 世界各国钢铁生产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单位:美元/吨美国日本韩国独联体中国生产总成本447400273294381原料成本133117113117179比重()29.7529.2541.3939.846.98注:美国韦伯公司发布数据。1.1.3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钢铁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随着钢铁生产现代工艺和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钢铁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发达工业国家的钢铁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在过去的几

18、十年间,钢铁产量幅增长,但是主要钢铁生产国(不包括中国)的就业人数大约从250万人减少到130万人。从1974年到2002年,德国从23万人减少到7.4万人,美国从52.1万人下降到12.4万人,日本从46万人压缩到17.6万人。人员的压缩天大地提高了世界钢铁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而相比之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表1.2 2002年和2001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实物劳动生产率表2001年2002年国家地区就业人数(万人)钢产量(万吨)生产率(吨/人.年)就业人数(万人)钢产量(万吨)生产率(吨/人.年)德国7.60 4480.00 589.47 7.40 45

19、00.00 608.11 意大利3.80 2650.00 697.37 3.70 2610.00 705.41 美国14.00 9010.00 643.57 12.40 9220.00 743.55 日本18.60 10290.00 553.23 17.60 10770.00 611.93 韩国5.70 4390.00 770.18 5.70 4540.00 796.49 澳大利亚2.00 700.00 350.00 1.90 750.00 394.74 中国251.00 15163.00 60.41 240.00 18100.00 75.42 1.1.4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一个世纪以来,随着钢

20、铁产业的发展,钢铁产业逐渐步入了一个成熟或者开始衰退的产业。从世界钢铁产业的产量可窥一斑。190050年,世界钢产量以年均4的增长速度递增。进入从1950到1973年的20余年间,世界钢铁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年均增长速度5.8%。其后增长速度趋缓,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产业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但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在中国钢铁产量飞速增长的带动下,世界钢铁产量又有了新的增长,2002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8.87亿吨。图1.1 近50年来世界钢产量变化图单位:百万吨表1.3 世界钢铁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表()年份世界1950557.31955605.11960655.61965705.41

21、970751.61975802.21980850.11985901.4199095-0.4199520022.4数据来源:IISI1.1.5钢铁产业周期性明显1.1.5.1经济周期与钢铁产业周期总体而言,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但是,各地区周期循环的各阶段又是不同的。一些突发事件如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东欧巨变,90年代末的东亚金融危机都对世界经济,进而对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钢铁产业历史上的钢材生产波动分析发现,中国钢材生产波动由资本增量(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与收缩的波动引起,并独立于世界经济波动周期与世界钢材生产波动周期。由于钢铁产业建设期长,达产慢,固定资产

22、投资影响的钢材产出波动有较长的滞后性,大约56年,根据这一分析,在19921993年,由于钢材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产业盈利水平提高,引发了当时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巨大投入,从1997年以来这一投入高峰陆续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使目前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远远超过了钢材需求的增长。我国钢材消费随国民经济增长而增长,随国民经济增长波动而波动,从整体趋势上看,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钢材消费的增长一般超过钢材供给能力的增长,从而拉动钢材生产的增长和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近几年来,由于钢材消费增长趋缓,钢材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抑制了钢材产量的快速增长。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波动幅度较大,受此影响

23、钢材消费量波动幅度更大,与钢材生产波动相比较,钢材消费波动幅度一般也大于钢材生产波动幅度。钢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关系,不同时期有所不同,钢材消费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钢材消费增长率/GNP增长率),50年代呈上升趋势,60年代呈下降趋势,1985年以前一直大于1,1986年1990年小于1,1991年1993年又大于1,1994年以来小于1。1.1.5.2钢铁产业季节性不明显由于春节等节假日,中国钢铁生产受到一定的节日因素影响;中国北方地区因大雪和运输的影响,南方受暴雨等因素影响,钢铁生产略有波动。建筑钢材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是因为北方的建筑在冬季不施工,只有等到春季以后进人建筑高

24、峰,冬季建筑钢材消费趋缓。但是,总体而言,钢铁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波动不明显。1.1.6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钢铁产业长期以来是各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钢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是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前苏联等国家都是钢铁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积极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世界人均产钢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尽管人均钢产量与GNP并不绝对对应,即人均钢产量最高的国家,其GNP不最高;人均GNP最高的国家,其人均钢产量也不是最高。但有一条可以肯定,人均GNP达到2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其人均钢产钢量都在100千克以上,而且人均GNP大于1万美元的国

25、家人均钢产量范围较大。表1.4 2001年中国钢铁产业部分指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指标单位全国钢铁产业比例()工业总产值(现价)亿元95448.985707.315.98%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亿元28329.371530.155.40%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82834.83743.454.52%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亿元4308.2114.432.66%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7213.49432.121.16%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13200021413.1816.22%数据来源:中国钢铁产业年鉴2002,*为2000年数据。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钢铁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

26、钢铁产业能源消耗,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6.22%。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钢铁产业约占5%。由于钢铁产业属于趋于成熟的行业,钢铁产业已逐步成为微利的行业,其利润总额仅占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2.66%;其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投资中的比重仅占1.16%,1.2钢铁产品的分类冶金行业分为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两大类。黑色冶金指金属中的铁、铬、锰,其它为有色冶金。钢铁生产属于黑色冶金。铁经过脱氧、脱硫等过程形成钢,钢锭、钢坯通过压力加工制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钢材。钢与铁比较具有更好的可煅性、可铸性以及延展性等物理特性和耐火、耐候、耐腐蚀等化学特性。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钢分成不同的

27、类别,如下表:表1.5 钢的不同分类及特点分类依据类别主要特征按冶炼方法分平炉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按炉衬材料不同又分酸性和碱性平炉钢两种。转炉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按吹氧位置不同又分底吹、侧吹和氧气顶吹转炉钢三种。电炉钢主要是合金钢。按电炉种类不同又分电弧炉钢、感应电炉钢、真空感应电炉钢和电渣炉钢四种。按化学成分分类碳素钢铁和碳的合金。除含有铁和碳之外,还含有硅、锰、磷和硫等元素。按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低碳(C0.60%)钢三类。碳含量小于0.04%的钢称工业纯铁。普通低合金钢在低碳普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如硅、钙、钛、铌、硼和稀土元素等,其总量不超过3%),综合性能较好。合金钢是含

28、有一种或多种适量合金元素的钢种,具有良好和特殊性能。按合金元素总含量不同可分为低合金(总量10%)钢三类。按用途分类结构钢按用途不同分建造用钢和机械用钢两类。建造用钢用于建造锅炉、船舶、桥梁、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械用钢用于制造机器或机械零件。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的高碳钢和中碳钢,包括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等。特殊钢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特殊用途钢类,包括不锈耐酸钢、耐热钢、电热合金和磁性材料等。钢材品种繁多、应用广泛,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板材(热轧板、冷轧板、涂层板、硅钢片)、型材(螺纹钢、圆钢、重轨、轻轨、H型钢、异型钢)、管材(无缝管、焊管)、钢丝等类型。(如

29、下表)。表1.6 钢材按不同形状的划分类别及特点类别特点型钢类具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长条钢材。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又分简单和复杂断面两种。直径在6.5-9.0mm的小圆钢称线材。钢板类一种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按厚度不同分薄板(厚度25mm)三种。钢管类一种中空截面的长条钢材。按其截面形状不同可分圆管、方形管、六角形管和各种异形截面钢管。按加工工艺不同又可分无缝钢管和焊管钢管两大类。钢丝类线材的再一次冷加工产品。按形状不同分圆钢丝、扁形钢丝和三角形钢丝等。除直接使用外,还用于生产钢丝绳、钢纹线和其他制品。1.3钢铁产业发展简况1.3.1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1901年全球钢产量为3

30、000万吨,目前全球钢产量超过8亿吨。世界累积钢产量已超过350亿吨。美国(1953年)、前苏联(1967年)欧共体(1969年)、日本(1975年)和中国(1996年)的钢产量先后超过了一亿吨。同时,钢铁生产地区也在慢慢发生转移,1900年,美国钢产量占全世界钢产量的37,战后亚洲钢铁生产占世界钢产量的40;欧洲钢产量占36,北美是14.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产量增速趋缓,但仍然在起伏波动中增长。2001年,世界钢产量达到8.45亿吨,其中欧洲、北美、亚洲国家的钢产量分别占世界钢产量的25%、14%和41%。从近年钢产量增长情况看,世界钢产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中

31、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因而,未来钢产量的新增长点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表1.7 世界粗钢生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单位:百万吨年度199819992000200120022003(预测)欧洲15国161.2155158159159162欧洲其它国家47.34547494753原苏联71.468.56910010073北美130127131119124140中南美36.33435.5384140非洲12.11213151514.5中东91010.5121212.5中国115123115149181189日本93.59093.510310896.5其他亚洲国家9289.59

32、4.59793108.5世界总计775.3758780845887898世界钢消费量从20世纪初的28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近8亿吨,年均增长3.4。2001年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7.65亿吨,其中亚洲、欧洲、北美国家的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7%、24%、17%。未来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次为欧洲和北美等,因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钢材市场潜在的增长能力已备受国际产钢大国的关注,成为发达国家扩大钢铁出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首选目标。随亚洲钢铁产能的增长,供给能力的增强,亚洲钢材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市场钢铁产品价格也将保持逐步降低的趋势,钢铁业的赢利水平也会随之降低。钢材的需

33、求,亚洲的需求量将占世界总需求量的50。亚洲将是未来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表1.8 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变化和预测单位:百万吨国别199819992000200120022003(预测)欧洲15国138138145142138157欧洲其它国家454146443643原苏联222330323029.5北美144140146131131166.5中南美272427282837.5非洲151515151619中东151517162019中国114131141170211131.5日本706976737281其他亚洲国家97111121120123138.5世界总计68570276076581983

34、01.3.2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情况我国钢铁产业经济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经过国民经济庆复建设时期到1953年,钢产量为135万吨。1978年钢产量达到了3178万吨。1979年改革开放,钢铁产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保持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到1996年突破产钢1亿吨,1999年钢产量达到12426万吨,比1978年增长3.91倍,年均增长达到6.7。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产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大幅度增长,到2002年,钢产量已经达到1.66亿吨,钢材产量1.62亿吨,钢材表观消费量1.8亿吨,进

35、口2449万吨,出口545万吨。图1.2 19922002年中国钢产量变化情况但从人均钢产量来看,2002年中国人均只有124千克,不仅仍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工业化程度还很低,中国钢材消费市场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图1.3 19922002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变化情况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中国钢产量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世界总量增长水平,在其它国家钢产量增长缓慢的形势下,中国钢产量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份额稳步提高,尤其是近三年来增势较为迅猛,成为拉动全球钢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数量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产钢量约占全球钢产量的20左右,具有明显

36、的吨位优势。图1.4 19912002年中国钢产量在全球的份额趋势但从目前国内需求来看,仍有一定的消费缺口,我国自产钢材数量的市场满足率在90左右。从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的发展历程看,中国钢铁产业现阶段仍处于成长期。经过50年的扩张发展,中国钢铁产业正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需要在数量扩张与素质提高、内部结构优化的同时持续发展。其特点为长线、低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降低,而短线、高档产品的数量增长幅度加大。表现为钢铁产品实物产出量增长趋缓,而价值产出量增长加快。2.钢铁产业生产状况2.1钢铁生产规模及区域分布钢铁产业属于高耗能产业,对煤矿、铁矿等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成本高,因此

37、钢铁生产企业在选取地址时主要考虑尽量靠近铁矿、煤矿基地,或交通运输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我国钢铁产量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的发达地区,如河北、辽宁、上海、江苏等地,和西部煤矿、铁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如四川、山西、内蒙等地。2002年全国前15个省市的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67%,钢材产量占全国的84.46%。从满足地方需求角度看,目前东北、华北地区的钢铁生产总体大于需求,华东、西部地区的钢铁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而中南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容量大,当地钢铁生产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如下表:表2.1 2002年全国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地区分布单位:万吨钢产量占全国%成品钢材产量占全国%主要钢铁企

38、业全国18100.00100.00%19200.00100.00%河北省2659.6314.69%2530.0113.18%唐钢、邯钢、石家庄钢铁公司、天津天铁冶金公司、新兴铸管公司、承德钢铁公司辽宁省1942.5010.73%2086.6810.87%鞍钢、本钢、抚顺特钢、凌源钢铁公司上海市1719.429.50%1635.418.52%宝钢集团江苏省1332.177.36%2274.5611.85%南钢、江苏沙钢湖北省1108.356.12%993.525.17%武钢、冶钢集团公司山东省1000.655.53%1018.325.30%济钢、莱钢北京市816.944.51%749.993.9

39、1%首钢山西省769.964.25%581.393.03%太钢四川省754.844.17%752.833.92%攀钢河南省672.223.71%593.603.09%安阳钢铁公司安徽省638.303.53%670.143.49%马钢江西省548.213.03%531.642.77%新余钢铁公司湖南省546.653.02%487.712.54%华菱钢铁公司内蒙515.462.85%484.582.52%包钢天津市482.582.67%825.744.30%天钢集团具体来看,东北地区钢材产品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冶金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铁矿石、辅助原料等)也基本可以立足本地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40、板带材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落后的工艺与装备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企业老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环保欠帐较多,能源消耗高;特殊钢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缺少各自的拳头产品;华北地区突出问题是钢材品种结构不合理,长材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板带材生产能力不足,铁矿石资源、水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华东地区具有使用进口铁矿石的便利条件,中小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多,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为核心的钢铁企业正努力向国际先进水平进军;中南地区钢铁产业基础相对较弱,应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适度发展;西部地区铁矿资源丰富,但钢铁生产的品种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西部大开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调整。2.2钢材产品

41、的结构合理性近年来,我国钢铁产品在质量品种方面有了很大改善。钢材品种从建国初期的100多个钢种、400多个型号规格,发展到九十年代初已经拥有1000多个钢种,4万多个规格的钢材和金属制品;产品质量有很大改善,宝钢等技术装备先进企业的实物质量可以和发达产钢国家媲美。但是,中国钢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大量的钢材属于低档品种,产品结构和质量水平不高,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表2.2 19942002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类别产量单位:万吨年份普通小型钢材线材薄板无缝管硅钢片19942339.11571.0909.4 30481.219952471.21687.11146.232774.51996242

42、7.71833.91244.933476.619972530.61953.61308.1360.584.419982807.922301466.8346.782.519993181.926081722.3353.587.520003336.52635.41903.8414.813020014389.73109.71922.1535.717720025343.43562.42244.5616.7184.5表2.3 2002年我国钢材分品种产量钢材品种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占总量%成品钢材总计1920019.09100.00%铁道用钢材1858.730.96%重轨1367.600.71%轻轨264

43、5.790.13%普通大型钢材26819.171.39%普通中型钢材73210.823.81%普通小型钢材534321.7827.83%优质型钢材112622.835.87%冷弯(拔)型钢材4636.100.24%线材356218.0718.55%特厚钢板10414.020.54%中厚钢板246022.4112.81%薄钢板224511.8011.69%硅钢片18510.000.96%钢带150527.557.84%无缝钢管61718.363.21%焊接钢管7019.503.65%其它成品钢材18825.370.98%板、管钢材代表了钢材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品,2000年、2001年和2

44、002年中国钢材板管材比分别为41.65%、39.72%和40.7%,还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因而,意味着中国钢材产品结构还处于低档次状况。另外,产品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经济的发展需要,每年不能生产和产能不足的钢材约有700万吨左右,必须依靠进口解决,部分高档钢材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50%60%左右,与此同时,国内一般长线钢材产能又大于市场需求,供需结构矛盾比较突出。2.3钢铁产业技术状况2.3.1产业关键技术已有的变化情况生产技术的变化对钢铁产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从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看,在吨位扩张的同时,谁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谁就成为世界一流钢铁强国。钢

45、铁生产技术曾先后经历了从平炉向转炉和电炉的转变和从模传向连铸的转变。在19世纪的70、80年代,英国借着产业革命的余威,利用国际自由贸易和工业化的优势,以空气转炉和平炉为主的技术结构,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钢铁强国。直到19世纪90 年代,这个优势才逐渐被美国所取代。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抓住了国内大建铁路以及世界第一次大战需要优质钢的时机,借着关税壁垒的保护,引进了西欧的平炉技术,与英、德抗衡,终于执住了世界钢铁产业的牛耳。其中美国钢铁公司(前身是卡内基钢铁公司)独领风骚达半个多世纪。美国钢铁产业在20世纪上半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适应汽车业、建筑业、军工业的发展,以

46、优势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与之相适应,曾称霸世界,而在1953年首次成为世界年产亿吨钢的大国。1951年氧气转炉炼钢和此后连续铸钢的发明,是炼钢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期间,世界钢产量以年均5.4的速度增长,1974年世界钢产量达到7亿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要求钢材适应建筑业、汽车业、家电业、机械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轻型化、高强化、优质化,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而又能同其他替代产品有价格竞争力的钢材。与此同时,钢铁工艺技术上出现的氧气顶吹转炉、连铸、精炼、连轧、精轧、计算机控制等新的技术,为适应新的市场结构准备了条件。日本在“结构转换理论”的指导下,领先实现

47、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竞争力优于美、苏,产量优于德国,实现了以13.4的年均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大国。日本日本钢铁产业以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技术为核心,沿海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实现了规模生产、低成本和产品质量的提高。2.3.2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差距近年我国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在快速提高,比如我国钢铁工业的连铸比已经由1980年的6.2%提高到了2002年93.67%,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连铸比均在95%以上,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看来,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钢铁生产技术装备单机能力较小,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造成了生产消耗高、效

48、率低、质量差;落后的技术装备在我国钢铁产业中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按生产能力统计,目前我国有竞争力的装备约占总产能的50%左右,而其余50%的能力则需要改造和淘汰。如炼铁高炉中约有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35%,其中约有3000万吨生产能力时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属于限期淘汰的;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1200万吨是属于落后的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34%,都是属于限期淘汰的;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装备不足50%。图2.1 我国钢铁生产连铸比历年变化2.3.3未来钢铁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国际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发新一代钢铁冶金技术与完善现有工艺装备两大趋势。传统

49、的“炼钢-模铸-开坯-轧钢”工艺正逐步被“炼钢-精炼-连铸-连轧”取代,而“熔融(直接)还原-炼钢-精炼-近终型连铸连轧”技术也日臻完善。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造以及设备大型化、生产连续化、高速化以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构成了当代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技术基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速结构优化,提高竞争力,是发展钢铁产业的主流趋势。而科技进步的方向是改造完善现有工艺;新老工艺联合,重组优化;淘汰落后工艺,寻求替代传统工艺的新流程。新工艺流程的核心是流程短、工序少、消耗低,劳动生产率高和改善环保。薄板坯连铸连轧是20世纪叨年代以来,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重大变革,熔融还原

50、与近终型连铸将是下世纪的重大钢铁科技课题。21世纪人类将开发应用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包括强度更高的超级钢铁结构材料和寿命更长的新兴钢材料以及其他复合材料。3.钢铁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3.1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特征钢铁产业是较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当今世界钢铁产业发展趋势也进一步反映着生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专业化和高效化。而大型化、专业化和高效化,势必要求有相应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先进钢铁产业国家,大多经历了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更新,形成大型、超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了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抑制了恶性竞争,保障了资源合理布局、规模经济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钢铁生产单体装备规

51、模决定了钢铁企业的大型化和规模化。例如热连轧板材生产线单体设备的生产能力在300万吨左右,因此大型板材联合生产企业的最小经济规模在300万吨以上;现代化棒线材生产线生产能力在40万吨左右,与此相应,生产型线材的钢铁联合企业的经济规模在100万吨左右。钢铁企业规模特点明显,因此,国际上钢铁联合企业的规模都实现装备大型化,企业规模化。例如新日铁、韩国浦项等国际钢铁巨擎的钢产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3.2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钢铁产业发展的内在规模要求使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很高。目前世界几大钢铁强国产业集中度都很高。美国的六大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的50,日本五大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的80,德国克虏勃

52、带森公司占40,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占65,英国的英钢、法国的于齐诺尔、意大利的伊瓦尔公司则几乎囊括了所在国家的全部钢铁生产,同时并实现了国跨国经营。表3.1 2001年世界几大钢铁公司产业集中度比较单位:万吨企业所在国企业产量所在国产量集中度宝钢中国19131516312.62%新日铁日本27091029026.33%浦项韩国2860439065.15%蒂一克德国1650448036.83%美钢美国1238897113.80%相对来讲,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较低,目前我国钢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只有上海宝钢集团一家,2001年世界排名第7位,而宝钢集团的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

53、左右;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钢铁企业有16家左右,全国最大的10家钢铁企业的总产量还不到全国总产量的50%。对于大型联合生产性的钢铁产业而言,低集中度一般会导致相对较低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表3.2 2002年我国钢铁生产集中度单位:万吨 钢钢材生铁生产量占全国比例生产量占全国比例生产量占全国比例全国18155.16100.00%19218.34100.00%17074.53100.00%宝 钢1948.3810.73%1899.999.89%1474.828.64%鞍钢1006.655.54%960.285.00%1013.635.94%本钢620.673.42%442.91

54、2.30%657.463.85%武钢755.044.16%606.823.16%725.774.25%首钢817.134.50%745.353.88%770.144.51%太钢306.491.69%312.291.62%277.011.62%攀钢500.372.76%412.792.15%495.812.90%马钢538.032.96%513.892.67%492.542.88%包钢481.592.65%4092.13%496.722.91%唐钢506.532.79%436.442.27%483.042.83%10家合计7480.8841.21%6739.7635.07%6886.9440.3

55、3%3.3国外厂商的进入情况国外厂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在资金和技术上,我国钢铁市场容量大,在某些高附加值产品上又供不应求,因此海外钢铁企业不断瞄准中国市场,除贸易方式外,还采用参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海外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主要项目多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目前韩国浦项公司与中国合作投资了3个生产和销售基地,分别是大连浦项彩涂板厂,年产量5万吨;张家钢浦项不锈钢厂,年产量14万吨;广东顺德浦项镀锌钢板厂。到2003年前浦项公司计划在追加1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来扩建上述三个工厂。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1998年投资了2.95亿美元,在上海与宝钢集团合资兴建了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年生产

56、不锈钢冷轧板材7.2万吨,2001年11月建成投产,其中克虏伯.蒂森公司公司拥有合资公司孤本的60%,上海宝钢集团拥有合资股本的40%。另外,2001年,克虏伯.蒂森公司还与鞍钢签订了一项兴建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合资项目,主要生产汽车特别是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用镀锌板,年产热镀锌板40万吨,该项目计划投资1.8亿美元,双方各持50%的股份。总体来看,目前国外厂商在我国钢铁产业的投资量不大,但投资的产品都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外商投资的介入加快了我国钢铁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4. 原材料供给现状铁矿石和废钢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目前世界钢产量的2/3是由铁矿石生产的。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

57、,原料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4.1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状况4.1.1的生产及地区分布概况从储量总数来看,中国属于铁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从钢铁产业需要来看,国内铁矿资源对钢铁产业发展的保证程度却远低于世界上的铁矿资源对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保证年限。截止2001年底,中国铁矿资源的保有储量为457亿吨,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区保有储量290亿吨,实际已开采160亿吨。我国铁矿储量的80%分布在鞍山、本溪、冀东、攀西、包头和山西五台山岗县地区。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目前达到2.5亿吨左右,2002年实际生产铁矿石原矿2.31亿吨,占世界铁矿石产量的20%左右,实物量居世界第一位,按金属量计算,居世界第三位。储量的集中分布使我国铁矿石产量的地区分布也比较集中,其中河北和辽宁两省的铁矿石产量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表4.1 2002年我国主要铁矿石产量的地区分布单位:万吨地区原矿产量占全国比例成品矿产量占全国比例全国23100.00100.00%11600100.00%河北省6256.5327.08%2897.212624.98%辽宁省5783.6325.04%2511.680521.65%山西省1332.335.77%622.88445.37%四川省1234.355.34%733.42816.32%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