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说课稿

上传人:住在****她 文档编号:89741960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原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原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原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原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说课稿(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原子说课稿 原子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教法,说过程四个角度向大家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课

2、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二、说学情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

4、知欲。3、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质。比如:通过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头脑中有关物质粒子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粒子会变大;粒子的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后会增加;把气体从1L的容器转移到2L的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仍是1L等。三、说学法、教法1、说学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为:(1)实验探究法:(2)合作学习法(3)对比

5、归纳法2、说教法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四、说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曾设计了加热水、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和酒精、陈醋和酱油的鉴别导入。让学生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进行最简便的鉴别。学生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闻气味。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闻到气味,却看不见,也摸不到它呢?生:引发思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这种任务驱动

6、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二)演示实验、认识分子的存在师: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改进:用温水代替冷水,会加快品红的扩散,缩短实验时间。品红用量要少。(三)科学手段、证实存在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置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经典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 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为学生

7、呈现探究的一般规律。(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征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总结出分子的第一个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五)演示实验、引导探究投影 课本第49页探究内容,分子运动现象方案一知识铺垫:观察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观察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实验。演示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种试剂分开放置时,酚酞溶液仍然变红呢?方案二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酚酞溶液变红的猜想和假设-设

8、计实验进行探究(方案二教学效果较好,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所需课时多。)总结出分子的第二个特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投影议一议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六)实验探究、合作学习投影活动与探究A组实验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观察液体体积变化情况。B组实验一定体积水中加入糖块,观察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情况。C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D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认真观察、记录讨

9、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讨论、交流。总结出分子的第三点特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总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七)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物质的三态变化。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3、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水有了甜味。(八)应用模型,认识微观世界活动准备:每组下发分子结构模型,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根据内附说明书认识不同颜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种类。活动一组间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用原子构成老师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什么?2、从分子、原

10、子的角度分析氧气和氮气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活动二 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简单的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硫燃烧、水电解,小组成果展示。活动三 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思考: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九)总结评价、形成体系投影说一说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练习巩固、提高能力投影做一做 原子

11、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虞城高中的化学老师,我叫李杰松。一、 教材分析1,教材简介本节选自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节共包含六大内容: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本节共分三课时,我今天主要讲解的是第一课时:原子的诞生、能层和能级、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2,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原子结构,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必修二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新课从内

12、容到形式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并且在原子的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长见得化学现象。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师生互动由必修二知识引入能层和能级和学生一起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认识能级交错现象。通过练习教师解说让学生总结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能自己动手写出1-36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简化排布式情感目标:发现生产、

13、生活中有趣的化学问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5,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能层和能级的认识构造原理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二、 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根据本节特点和理论基础,可采用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知识由旧-新联系起来。2,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发现。3,多媒体教学本节教学是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理论,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电脑动画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三、 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必修二相关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

14、发学生学习兴趣。原子核 质子 中子核外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 : K2 8 8 1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和方向,从原子的发展史引入原子结构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本总结规律从而得出:(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层和能级。(本节重点)师生互动写出钾的影子结构示意图引学生思考进而于老师一起学习:(2)根据能层和能级引出构造原理。(本节重点和难点)(3)由构造原-能量最低原理-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学生活动写出1-10号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排布式(4)由构造原理学会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并且学会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3,师生互动-课堂学生演练4,回顾小结本节重点,并且提

15、出设疑为下节课做铺垫。四、反馈练习五、布置作业 :课本12页1-7题板书设计一、能层和能级1,能层2,能级二、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1, 构造原理2, 电子排布式 原子说课稿3 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及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等。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可以说对原子的学习更是本章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学生对宏观物质的性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了解原子的结构,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结构。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节的特点

16、,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b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c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d认识物质的可分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及阅读等能力。(3)思想情感目标进行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原子概念;原子的结构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4对于教材的处理要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结

17、构是本课时教学上最大的难点。故将此种微粒通过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模拟动画,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结构模型。二说教法主线:激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1对于原子概念的教学,我采用实验分析归纳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观接受宏观物质的可变性,并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分子虽小,在化学变化中却可以再分的客观事实;通过演示模拟动画,分析水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2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质。3列表比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进行

18、抽象思维训练。4对于原子结构的教学,仍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充分利用模拟动画,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组成。三说学法主线: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得出结论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维,并借助形象、直观的模拟动画,接受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3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引出新知识。4通过小结、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四说课堂教学程序1课前准备利用电脑制作相关课件:水电解反应实质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钠原子核的结构分析。普通氢原子核的结构分析。5复习引入,

19、提出问题首先复习提问三个问题: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什么?能用肉眼观察到水分子吗?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吗?然后提出疑问:既然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它能不能再分呢?3实验激发兴趣,引出课题通过回忆水电解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较少的气体,引导学生直观接受水电解反应的事实: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并及时提出疑问:在通电条件下水是怎样转变成氢气和氧气的呢?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思维,并结合水分解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通过观察、分析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引出课题,概括出原子的概念;通过观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录像

20、,演示氧化汞分解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概念;通过观看硅原子图像照片,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可知的。4分析、比较、归纳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分析比较得: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氧化汞等;有些物质则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汞等。b提出问题,(如: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大吗?那么原子呢?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构成分子的原子呢?等)引导学生回顾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的基本性质,结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原子也是在不断的运动等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归纳能力。c通过对分子和原子异同

21、点的列表比较,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加深对分子及原子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实质。5设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a首先,提出问题:(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到底原子能不能再分呢?让学生观看实验录像(19XX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a粒子去轰击一片金属箔时,发现大部分a粒子可以穿透过,其飞行方向也不发生变化;只有少部分呈锐角反射回来。)提出问题:为什么大部分a粒子可以穿透过,其飞行方向也不发生变化?为什么只有少部分呈锐角反射回来?引导学生围绕该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通过电脑多媒体课件,

22、利用动画手段,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相对较大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演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b设疑:原子核这么小,能不能再分?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钠原子核结构的模拟动画,直观接受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事实。并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核结构,结合原子呈中性的知识,分析比较得: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提出疑问:是否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引导学生观看普通氢原子核结构的模拟动画,分析得:除了普通氢原子核外,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6归纳小结,强调本节重点。7通过课堂练习,

23、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原子说课稿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由于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上课效果不甚理想,我就想借这样一个机会,请专家帮助指点一下。一、 教材分析1、 教材中的地位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2 、本课题知识结构我认为本课题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再介绍了一下原子,因为

2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 )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2 )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 )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三、 教学重点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 分子的三大特点四、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初步体

25、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五、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六、 学法指导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探究式方法的指导。七、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我选择了用水、洒精、氨水的鉴别导入。利用学生面前的三种无色液体,先让学生自学它们的物理性质,再利用所学性质进行鉴别。即简便又效果明显,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比出示单纯的语言、图片情景要深刻的多

26、,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 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扩散的过程, 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3、 由粒子图自然过渡到分子的第一特点微小。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一滴水的分子个数,重点设计了一个数分子时间的猜想,意外的答案必然有深刻的记忆。4、 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的运动特点。(分子是性格活泼好动,还是文文静静)本环节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氨分子扩散

27、实验我先让学生预习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学生完成实验以后再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什么使酚酞变红?是氨水?还是氨分子?这个提问可以为下节课学习分子的定义做铺垫。最后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再设计其它方案证明分子的运动。5、 再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间有间隔的特点(它们坐在教室里是亲密无间,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前两个探究实验的引导,现在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注射器、量筒、气球、水等)自由设计实验证明。6、 练习(灵活安排)课件展示分子运动动画,问学生能得出什么信息?来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是一道信息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加工能力。

28、7、 学生自我评价(也可放在课外进行)化学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建议中就是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第二点是对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该评价表体现了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目标评价: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专利,应变换评价的内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评价,让他们关注知识以外的学习内容,加强今后学习的目的性,变无目的的学习为有意识有学习。 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以前我们的评价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我们要把评价利交还给学生,以落实“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即评价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都只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参考条件,关键是学生对自己

29、的评价。我们常讲的“学生要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就应包括学生学会评价。学生只有学会了评价,才能自觉矫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达到会学的境界。8 、板书设计:第一个学习内容是分子的真实存在?是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要证明分子的存在,必然要用到分子的后两个性质,会使教学内容重复,所以我选择了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因为它能构成物质,所以真实存在着。一、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二、 分子的性质1、 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三、 分子、原子的概念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说课稿5 一、备课首先认真研读课

30、本、教参,完成伴你学、配套练习册、化学报纸和随堂练习卷上的习题,查阅网上相关资料,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写出纸质版教案。最后仔细挑选随堂习题,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二、组内说课(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基准和计算公式。(四)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生成过程、基准的选择和会应用公式进行常见的计算。我说课时,将难点设为了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基准的理解,和教研组的相比,出现了偏差。我当时没有意识到,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对初三学生是非常抽象非常难理解的,必须通过

31、生动形象的类比,让学生一步步接受,从而突破难点。(五)学情分析见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1、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生成(1)我的版本:先给出一组常见原子的质量,让学生体会原子的实际质量非常小,计算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因此,要想办法将其转化为常规范围内的数值。通过“采用米作为单位来计量星球间的距离,非常不方便”来引入“基准”。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必须想办法将大数值转化为小数值,即选择恰当的基准,从而引出计量原子质量的基准为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并解释什么是碳12原子。最后根据基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2)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做了进一步修改:给出一组常见原子的质量,并给一分钟时

32、间让学生记忆原子质量,学生会发现记忆起来非常困难,从而产生将其转化为常规范围内数值的迫切需求。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小小的环节,但是通过让学生亲自体会原子实际质量记忆的不方便,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必要性。分别设计两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引入计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第一个事例为 “古希腊人用一种植物的种子克拉来计量钻石的质量,从而将小数值转化为常规数值”, 第二个事例采用了我前面的设计。仔细分析第一个事例,发现它也是将小数值转化为常规数值,用它来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非常贴切,并且更加全面。这样设计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介绍碳12原子时,我只是口述。教研组修改为

33、:一边描述,一边给出碳12原子的微观示意图。从该图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碳12原子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这样设计更加直观生动,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介绍碳12原子质量的1/12时,我只是简单的描述。教研组修改为:将一个碳12原子比喻为一个大西瓜,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一份就相当于是基准。这样设计,接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利于学生理解。(3)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是6分钟左右,经过上述修改,该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2、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1)我的版本:根据定义,让学生总结出公式,然后练习三道题。这三道题由易到难,第一题可以直接套用公式,第二题需要稍微转一个弯,第三题将具体的数值变为抽象的字母。这样

34、设计,帮助学生一步步学会公式的应用,便于学生接受。(2)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在第一道习题后,引出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而我则是根据公式直接推出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相比较而言,教研组这样设计使知识点呈现的很自然。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1)我的版本:通过习题总结出该规律,并通过习题巩固。(2)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增加一句话:我们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来代替实际质量比较大小。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我的版本:让学生观察表格,找规律。然后再从理论上帮助学生分析该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最后做练习巩固。(2)教研组建议理论分析在新授课中可以不讲。理由:该知识点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5、,而推导该公式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从而造成后面做习题时间紧迫该推导过程对本校初三学生来讲,有较大难度,班级后20名学生可能听不懂。因此,建议新授课中不去推导,可以放到下节习题课中。5、原子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6、课堂小结三、课后反思经过组内说课,改正了一些问题,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发现仍有不足之处。1、提到“克拉”时,虽然强调了“2克拉”不是实际质量,而是相对质量,但是未明确指出“克拉”是该种子的名字,而不是质量的单位。2、引出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后,进行第一个计算题时,没有把它作为例题,一步步教学生列公式带数据计算,而是直接让学生计算。由于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化学计算题,这是第一次,所以

36、要告诉学生做题的步骤,并且强调化学上做计算题必须带单位。3、在计算时,发现学生不会利用科学计数法计算,这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于是,我又讲解了科学计数法的计算方法。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充分备课备学生,对重难点熟记于心,并采用最恰当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原子说课稿6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按以下八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它是在

37、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之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本节课不仅能带领学生走入神奇的微观世界,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事物,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还能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以及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

38、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三、教学准备教师:仪器:烧杯、试管、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等。药品

39、:浓氨水、酒精、水、酚酞、品红等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四、设计理念1、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2、主要以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顺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五、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激趣引思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实验探究,了解性质知能训练,巩固知识学习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思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验:1、现在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季节,走过桂花树边,会闻到桂花香;2、潮湿的衣服会自己晾干,特别是夏天

40、更容易晾干;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4、教师演示实验: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上述这些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你们会从化学角度来解释吗?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也就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现象。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二)、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在绪言中,我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是物质组成的,世界即物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物质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空气、水、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食盐等等。这些物质都是什么由什么构

41、成的呢?为了解释上面的这些现象,长期以来,很多科学家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猜想。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的设想。板书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比如在绪言中,我们了解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18世纪就提出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论。当时这只是一种猜想,但可以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随着科学的进步他们的这种猜想已经得到了证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看到了分子和原子,而且还能移动原子。多媒体展示:视频、教科书P49中的图32和图33三)实验探究,了解性质为什么必须借助先进的遂道扫描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呢?这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

42、都很小。板书1、分子很小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的自述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很小以外,还有什么性质呢?实验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对比分析步骤1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只能起稀释作用。步骤2说明浓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步骤3酚酞变红是因为烧杯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使A中酚酞变红。由此可以得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这样,就可以解释开头的几个现象了。而且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板书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激发兴趣:请

43、问:1+1在什么时候不等于2?实验探究先往玻璃管中加入前面的品红溶液,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二分之一,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两端,颠倒数次。现象:总体积小于1玻璃管。课件展示哲理故事解释: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板书分子之间有间隔课件展示: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实验探究一打气筒,用手堵住出气孔,用劲推,可以推动活塞。再吸入一针管水,看能不能推动活塞。解释: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间隔比较大,容易压缩,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不易压缩。课件展示:物质状态变化时,分子之间间隔的变化示意图。说明:石油气可装入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下,可以液化,分子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的固体、液

44、体和气体,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四)知能训练,巩固知识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五)学习反思,及时总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六)课后思考: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展示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品质。通过对物质构成的认识过程介绍,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是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让学

45、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培养爱国主义品质。通过水分子的自述将分子的特性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让学生领会分子的“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对比、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脑筋急转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哲理故事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通过类比迁移理解现象本质。便于学生直观理解。让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此实验探究,培养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增强用化学解释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能力,让自己拥有化学的眼睛。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给学生一个思考想像的空间。

46、六、板书设计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一般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七、课件说明课件中有很多视频及动画很好的帮助我把握了教学的关键,是用任何生动语言无法替代的,在这节课中使用课件是初中化学中最恰当且必不可少的。八、设计反思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程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别人的长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断地提高,不断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原子说课稿7 各位

47、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说学情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

48、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性质。【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五、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六、说教学过程

49、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

50、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间有间隔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

51、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

5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环节三:巩固提升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环节四:小结作业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七、说板书设计最后说一下我

53、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原子说课稿8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这次优质课竞赛我是迎难而上,我有选择的机会,但我选择了较难上的一课,以前上过这一课,由于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效果不甚理想,我就想借这样一个机会,逼自己深钻一下,来一次自我超越,因为可以得到学校各位同事的帮助,现场各位专家的指点,让我豁然开朗。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

54、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2、本课题为什么放在水的组成这个单元中?第三单元是讲水的组成,只讲宏观,不讲水的微观构成是不全面的,让学生明白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这样也分散、降低了第四单元的难度。我们分析整节课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是本节课的主角,以水的蒸发导入,品红地在水中扩散证明分子的存在,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介绍分子的小,水的蒸发说明分子的运动,水与酒精的混合说明分子间的间隔。3、本课题的主线是什么?(知识结构)课题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我认为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性质,分子在化学

55、反应中的变化,顺便介绍了一下原子,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2)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三、教学重点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分子的三大特点四、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初步

56、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六、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探究式式方法的指导。快乐学习法。七、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我曾设计了加热水,品红扩散,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

57、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洒精、氨水的鉴别导入。利用学生面前的三种无色液体,先让学生自学它们的物理性质,再利用所学性质进行鉴别。即简便又效果明显,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比出示单纯的语言、图片情景要深刻的多。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必然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2、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我选择了经典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可以说是物证、人证具在,

58、由不得他不想念。3、由微粒图自然过渡到分子的第一特点-小。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一滴水的分子个数,重点设计了一个数分子时间的猜想,意外的答案必然有深刻的记忆。4、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的运动特点。(分子是性格活泼好动,还是文文静静)本环节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我把实验仪器做了一些改进,因为我校没有二十个能罩住两个小烧杯的大烧杯,所以我把装氨水的烧杯换成了小试管,蒸馏水换成自来水,这不影响实验效果。我先让学生预习实验,问学生现有的仪器能完成该实验吗,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改变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学生完成实验以后再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什么使酚

59、酞变红?是氨水?还是氨分子?这个提问可以为下节课学习分子的定义做铺垫。最后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再设计其它方案证明分子的运动。5、再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间有间隔的特点(它们坐在教室里是亲密无间,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前两个探究实验的引导,现在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注射器、量筒、气球、水等)自由设计实验证明。我这节课的质量如何就看学生的表现了,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6、练习(灵活安排)课件展示分子运动动画,问学生能得出什么信息?来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是一道信息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加工能力。7、学生自我参照评价(也可放在课外进行)化学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建议中就是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第二点是对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该评价表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目标评价: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专利,应变换评价的内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评价,让他们关注知识以外的学习内容,加强今后学习的目的性,变无目的的学习为有意识有学习。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以前我们的评价教师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我们要把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