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713212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97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4届研究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 学生姓名: 黄 月 所在学院: 金融学院 专 业: 金 融 学 学 号: 2 1 4 0 2 5 1 0 0 0 3 5 指导教师: 张 璟 2015年 11月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成

2、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特此声明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必须手写) 作者专业:(手写)作者学号:(手写)2015年 11月 日目 录1导论6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61.3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7 1.4国内外文献综述2利率市场化理论82.1利率市场化定义82.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回顾82.3国际利率市场化的实践9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103.1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113.2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描述性统计分析12 3.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显著性检验.4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实证检验124.1利率市场化系数的测定124.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分析1

3、35、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应采取的措施175.1研究结果评述5.2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盈利冲击的应对措施参考文献26致谢28第一章 导论1.1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和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经过反复摸索和不断总结,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最终确定了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逐步摆脱计划经济管制体系对利率的束缚,以此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定价将不再有政府直接决定,而是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的资金情况,以及根据金融机构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来自主的决定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一个由市场

4、资金的供求情况来决定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10月24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这标志着历经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 目前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仍然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程度。利率市场化的提速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提速、存款利率上行以及存贷款利差收窄的背景下以及难以预测的利率,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盈利能力、业务增长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利

5、率市场化也意味着商业银行有了自由制定利率的自主权,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由于竞争加剧效率提升,最终为提供更多更好满足老百姓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中小型银行而言,可以打破传统国有大型银行的垄断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1.2研究意义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对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目前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共有16家商业银行上市,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南京

6、银行、北京银行。选取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以便可以从公开渠道来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指标是否有影响,以及具体影响系数。通过对目前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现状的考察,同时学习国际其它国家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发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经验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实际应对策略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良性发展。1.3 研究方法和框架本文的研究方法:历史资料分析法、数据图表描述法以及计量实证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采用以理论分析和

7、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文献分析法: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查阅,同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国外和其他地区利率市场化的实践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总结出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启示 (2)第三章、第四章侧重数据图表描述法以及计量实证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第三章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均值检验,第四章是对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内容:第一章是导论,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国内外文献研究。第二章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介绍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以及韩国等东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8、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最后阐述了美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第三章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且选取央行公布存贷利率限度的几个时间点,就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ROE、ROA等)进行均值检验,实证性定量影响,检验是否在公布前后有显著的变化。并得出结论。第四章采用16家上市银行数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进行的程度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之间进行实证性分析,在充分选取变量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之后对变量进行检验,得出利率市场化如何定量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结论。第五章则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创新之处:国内外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较少,且大多是定性研究,

9、本文使用2个不同方面来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相对于前人研究更加全面。1.4国内外文献研究国外文献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两位经济学家开始。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分别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与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提出了金融抑制论。他们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如果要进一步的发展自身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要减少政府干预,突破金融抑制,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深化金融改革,实现金融自由化,他们的理论论证了金融改革和储蓄、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首次为发展中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萨奇(1996)的研究表明,在20个

10、名义利率资料较齐全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5个国家的名义利率上升,下降的只有仅仅五个;另外,还有18个国家实际利率资料比较齐全,其中17个实际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唯一保持下降的只有波兰一个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之后,市场利率的上升基本上可以说是在所难免的。研究利率市场化测度的文献在对利率市场化程度测算中,主要有虚拟变量01或三元法、简单平均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种方法,前两种方法研究的学者较多,但Bandiera等学者支持主成分分析法,主要的原因是其可以成功消除各变量相关性带来的冗余,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且对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陶雄华、陈明环(2013)用简单平均赋

11、值法,庄晓玖(2007)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从分别对我国不同时间区间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了赋值测算。庄晓玖测算认为,1986-2006年,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已达到71%,陶雄华、陈明环测算认为1979-2012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达到了80% 。顾海兵(2013)认为,研究利率市场化系数可以从工资市场化程度、利润市场化程度、土地价格市场化程度、行业集中度、民间资本价格与商业银行平均利率之比等角度来量化。国内文献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未完成,同时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伴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等,因此在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商业银行经营影响方面

12、的文献较多。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定性影响:傅晓初(2002 ),周静娴(2010),谈佳龙(2011)等学者从定性角度展开相关论述。定性研究的文献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利弊参半。好处是: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定价自主权,实现价格与风险的匹配,提升盈利水平,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实现业务结构调整,缩小与国际先进同业间的差距等。坏处是:缩小利差空间,减少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损害银行的盈利能力等。本文认为这些文献对于利弊的分析十分透彻,但是缺乏对改革整体效果的评估,即利弊相抵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方志平(2010)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商

13、业银行不仅要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更重要是的要大力进行金融创新。因为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差利息收入势必面临大量减少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开拓新的收入领域和盈利渠道,银行业金融创新尤为重要。钱舒(2011) 钱舒,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的影响和对策从定性的角度指出利率化对我国股份制商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有3点: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导致资金成本增加,引起存贷利差缩小,以及提到对银行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定性影响。谢永坚(2008)谢永坚,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从指出由于商业银行利润收入绝大部分依靠于存贷款

14、利差的收入(90%左右),利率市场化后利差收窄,加剧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增大经营危机,同时也指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好的影响:经营行为更透明化,推动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打击地下金融活动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定量影响:陈宗胜,董飞跃,任重(2009)通过对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0到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银行净利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2004年作为虚拟变量(2004年10月,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取消除城乡信用社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发现其符号显著为正。说明放开贷款上限确实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使其能够通过利率高低甄别不同风险的客户

15、,实现盈利的增长。于是得出结论: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之下,利率政策是影响商业银行利差收入的重要因素。根据其他控制变量的结果,他们认为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均在利差中得到补偿,但尚未发现流动性风险得到补偿的证据。金融创新与中间业务为银行调整利差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李菁楠等(2014) 李菁楠,任森春,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贷利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搜集人民银行数据,绘制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从2006.8.19到2012.7.6的走势图,得出基准存贷差总体呈缩小的趋势。得出结论: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利差收窄并未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的盈利水平反而逐年上升

16、,16家上市银行中仅有三家成正比,其余13家成反比。回归结果中存贷净利差每收窄1%,国有银行ROE降低1.42%,股份制银行ROE降低0.69,城商行ROE反而提高0.99%,并指出历次官方收窄利差调整后,银行实际存贷差并没有加以相应程度影响是造成实证结论的原因。但文中仍然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未来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是趋势。王俊刚(2014) 王俊刚,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首先分析美国和日本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包括非利息收入占比、核心资本充足率、金融机构数目等数据的变化,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商业银行资本净利率做计量实证分析,其中被解释变量

17、是资本净利率,解释变量包括利率市场化程度指标,和控制变量为GDP,M2,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指标CAR,其中选用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变化量作为利率市场化程度指标。最终得出结论利率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银行业总体资本净利率就会下降0.12%。杨梅(2013) 杨梅,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冲击。探究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定量影响,对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三家银行敏感型压力测试,分析贷款利率放开下限后,中长期和短期贷款利率受到轻微、中等、严重三种情况(等同于相应假设利率下降1%、2%、3%),利息净收入的变化率,并假设非利息收入增长20%、30%、50%时净利润、营业收入的变化率。文中表

18、明,在严重的情形下,三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平均下降30%,出现大幅下滑,由此得出结论对于以存贷差为主要盈利方式的我国银行业来说,很可能引发经营困难。王伟等(2013) 王伟,赵治,我国银行业利润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纵横,2013综合分析来看,国内经济学者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对本文有重大启发。现有文献研究大多是在借鉴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次序、原则、改革模式及路径,而从利率市场化理论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角度来研究的不多,国内经济学者的研究有重视宏观机制分析轻视微观实证研究的特点,尤其是对商业银行业绩表现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我国

19、近两年的金融环境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研究继续跟进。第二章 利率市场化理论2.1利率市场化的定义 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定价决策权从政府手中转移至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合理有效地利率机制。其中利率市场化包括利率传导、利率决定、利率结构、利率管理的市场化等方面。利率是资本的价格,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现代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央行根据国民经济运行实际和经济政策

20、要求,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来影响市场利率。 利率市场化包括的内容:(1)商业银行拥有利率决定权。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一般的价格机制只会对某个市场的局部均衡造成影响,但是金融市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其价格机制将会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起到很大影响。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最重要主体之一的我国商业银行对存款和贷款的定价权将是市场化的核心内容。而且利率市场化会增强商业银行对我国基准利率调控的敏感度,最终可以达到改善金融调控的目的。(2)利率决定方式的市场化。 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逐渐由金融交易的供需双方依照整个金融市场的情况,在价值规律的

21、自我调节下,由金融市场自己决定,自发选择,中央银行不再直接决定和控制利率。 因此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将通过金融交易双方按照市场资金供求情况来确定各项交易的利率和相关期限结构组成,因此可以真实有效的反应整个市场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势必较之政府预先制定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要合理。(3)利率管理方式的市场化。中央银行不再通过强制性的规定来对利率进行管理,而是依照实际的经济金融环境和金融政策等,通过运用拥有的金融资源,改变整个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在贷款率来对整个市场的利率进行间接调控。 随

22、着利率体系和利率决定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整体利率市场环境得到充分的变迁,金融市场的分割将逐步取消,资金市场也将逐步实现一体化,政府直接干预利率水平的成分越来越低,市场利率越来越多的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因而市场利率也愈来愈接近于资金供求的均衡利率;从货币控制的角度来讲,利率市场化是中央银行把对利率的调控从直接管制的方式转为间接调控方式的过程,因此,利率市场化并非是中央银行完全放弃对利率的干预,只是其干预的方式由直接逐步转向间接而2.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回顾1993年,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就是要让市场供求来决定各种利率水平,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市场利

23、率管理体系,中央银行不再直接调控市场利率,而是通过依靠基准利率来间接调控。2000年央行明确提出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历史按时间顺序如下开展:1996年: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1997年: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

24、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1998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到2003年之前,贷款上限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1998年10月31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幅度由10%到2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由40%扩大到50%,大中型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10%不变。1999年贷款幅度年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再度扩大,县以下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扩大到30%,但对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仍为10%,国务院确定的512家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不上浮。

25、1999年: 1999年10月,允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试办长期大额协议存款,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决定。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不含3年)。协议存款试点的存款人范围逐步扩大。2000年: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

26、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圆、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2003年: 2003年8月,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地区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倍。2004年1月1日,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2004年10月,基本取消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仅对城乡信用社贷款

27、利率实行基准利率2. 3倍的上限管理,人民币贷款利率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 2006年:2006年8月,贷款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人民银行于当年10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2007年:2007年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 2012年: 2012年6月8日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7月6日进一步将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到2013年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

28、贷款利率市场化完成。2012年:12年6月8日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014年11月22日将上限调整为基准的1.2倍,2015年3月1日调整为基准的1.3倍,2015年5月10日进一步调整为基准的1.5倍。图1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中存贷款利率放开历程:1998 2003 2004.10 2012.6 2012.7 2013.7 2014.11 2015.3 2015.5 贷款浮动幅度 存款浮动幅度取消上限上浮2.0上浮1.3取消下限下浮0.7下浮0.8下浮0.9上浮1.5上浮1.3上浮1.2上浮1.1取消下限2.3国际利率市场化的实践2.3.1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实践

29、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利率管制是发达国家对金融领域进行管制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各主要发达国家几乎都存在利率管制措施,如美国制定了Q字条例,日本制定了对银行存贷款、储蓄存款和政府债券的利率。各国放松利率管制的目的是使利率真正成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金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同时也是为了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本节以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实践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是因为他们在发达国家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们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具有相同的特点:都是实行了很长时间的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是在市场而非政府的主导下完成,而且都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成为了两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30、。美国 美国的利率管制缘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之前,美国实行的是自主的利率政策,由于各银行为了吸收存款,竞相提高存款利率,使银行的融资成本不断提高,为了获利,银行只能采取冒险的贷款行为,致使不良贷款增加。在大危机期间,银行的数量由2.5万家降到1.4万家。1933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颁布的,该法对利率管制有了明确规定:禁止银行向活期存款支付利息,联邦储备银行有权决定银行允许支付给予定期存款的最高利率。1933年11月,美联储制定了Q条例,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不得付息,储蓄存款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为3%。1935年的1935年银行法对非会员银行实施Q条

31、例的存款利率上限,并且禁止非会员银行对活期存款付息。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利率限制法“,第一次对储蓄机构可支付的存款利率设定上限。同时,国会和联邦监管当局否决了储蓄机构发放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ARMS )的权利。20世纪50年代,由于越战以及政府采取需求政策,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加速,在Q条例约束下的存款利率甚至己经低于通货膨胀率,出现了“负利率”的情况,资金从银行流向了货币市场,从而产生了“金融脱媒”,储蓄机构的存款大大萎缩,银行的盈利状况出现恶化,于是,金融机构纷纷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金融管制。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花旗银行首次推出固定利率的可转让存单(CDS)。1970年

32、出现浮动利率票据。1972年出现NOW账户(付息支票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D)和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UPER-NOWS,SNOWS)。1974年,浮动利率债券诞生。1978年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和自动转帐服务(ATS)诞生。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货币市场账户既能为账户余额提供竞争性的利率,也能随时提取现金,作为一种绕过Q条例的金融创新,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通过以后,对存款利率的限制被逐步取消了,批准付息账户一-NOW账户在全美通用,取消了对居民住宅抵押贷款和超过2-5万美元的三手期商业和农业贷款的最高利率限制。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加恩一圣杰曼法,

33、提供了两个不受利率限制的帐户:货币市场存款帐户(MMDAS )和超级可转让支付帐户,这些帐户的流动性跟活期存款差不多,但支付的利率和市场的利率一样。该法大大推进了美国的利率市场化。1983年10月,基本实现了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1986年完全废除了限制存款利率的Q条例。至此,美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是,美国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小银行,由于其常常以短期的负债来支应长期的资产,忽略了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匹配,因此他们在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上长期存在不符的问题。因此,在市场利率上涨的晴况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会使其负债成本增加,而与此同时,小银行的资产则往往以固定为主,贷款

34、利率的调整速度因此远远低于负债成本上升的速度,使得银行利润出现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从而导致银行倒闭的数量增加。从1987年到1991年间,美国银行倒闭家数每年平均是200家,最高的一年达到250家。日本日本的利率管制始于20世纪初,由于之前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受政府的管制,各个银行为了竞争的需要,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贷款利率也随之提高,由于贷款质量不佳,形成了银行的大量坏帐,引发了金融危机,于是在1918年,日本银行建议银行公会订立共同利率协议,约定存款利率的最低限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恢复生产,需要通过降低利率来降低生产成本,日本政府在1947年12月颁布了临时利率调整法,对

35、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和都市银行、地方银行、信托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都规定了最高上限。日本利率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确实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作为资金使用价格的作用长期被压制,“造成了金融结构、资金分配结构的扭曲”。于是,日本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977年,日本就放宽了对金融机构所持国债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可以自由上市流通。1978年,日本政府以招标的方式发行中期国债。中长期国债的利率市场化成为了日本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1978年4月,日本银行允许了短期拆借市场、银行间票据的利率市场化。1979年,实行可转让定期存款(CDS)的利率市场化。19

36、81年,日本银行允许政府短期债券在市场上销售,形成了短期债券的流通市场。1983年,日本金融制度调查会宣布“渐进地实现利率市场化”。1984年,把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的发行单位由5亿日元降低到3亿日元,之后到1988年降低到了5000万日元。1985年10月,实行了大额存款(10亿日元)利率市场化,1986年下降到3亿日元,1989年10月下降到1000万日元。1993年6月,撤消定期存款下限,实现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化。1993年10月,对流动性存款下调存款余额下限。1994年10月,实行了除活期存款利率以外的完全利率市场化。1996年10月,经济审议会提出了一份恢复我国金融体系活动的报

37、告,提出了“BIGBANG(大变革)”,同年11月,桥本前首相发出了进行行政、经济、金融、财政、社会保障和教育六大改革的指示,方案列出了明确的长达五年的时间表,所有改革均以2001年3月为最后期限,其中包括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利率完全市场化后,日本银行业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以及对不动产有关的贷款大量增加。这是由于当利率水平提高后,自由利率商品的比重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也随之上升,因为为了维持盈利水平,消化因为资金成本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得不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并转嫁给借款人,或是通过调整和转移融资对象的方式,转向高利率的贷款对象和长期贷款者,以抵补筹资成本的上升。结果在日本银行业中对中小企

38、业和个人的贷款、与不动产有关的贷款大量增加。2.3.2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实践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实践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蓬勃开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利率管制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也要求对利率管制政策进行相应改革,加上20世纪70年代初形成的金融深化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导,一系列因素促使它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掀起了一场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这次浪潮发端于拉美的南锥体国家,并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蔓延至其他拉美国家,甚至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各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措施大同小异,但由于各国具体条件不

39、同、实施改革措施的顺序和方法不同,因此,改革的成效差别很大。拉美 拉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普遍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通货膨胀率的不断攀升,被压制的利率政策使银行的经营出现困难,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规避管制,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认识到继续实行利率管制只会带来负面的经济效果,于是,各国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从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南锥体三国开始,随后其他拉美国家纷纷仿效。但从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效果来看,拉美国家由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采取的基本是一步到位的方式,其利率市场化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却引发了金融危机,导致了对经济的损害

40、。本文以阿根廷和智利两个国家为代表介绍拉美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1974年5月,智利开始放宽利率的管制,1974年11月取消了所有存款的利率限制,1975年4月,取消了对所有利率的限制,仅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同时,对一些国有银行实行私有化,将大多数银行归还给私人部门。当通货膨胀开始回落时,智利当局就取消了私人银行的贷款额度,并开始降低存款准备金要求。 由于利率市场化后金融监管机制建立不完善,加上银行改制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1976年一1982年智利出现了一个超高利率时期,银行大量破产,中央银行以公布指导性利率的形式宣布第一轮自由化改革产生的市场利率暂时废止,随之政府对银行进

41、行了重组,在重组完成以后,智利中央银行于1981年取消了公布指导性利率的做法,转向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国内的利率水平。 阿根廷从1975年开始金融自由化,立即取消信贷控制。同年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了储蓄存款利率以外的其他利率的管制,1977年放开存贷利率,其利率已基本上由市场自发决定,仅在两年时间里便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在1977 1979年间,阿根廷分两个阶段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率;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大大减少,金融机构可自行决定其信贷对象,政府对银行信贷的选择性分配也大大减少; 阿根廷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迅速上升,贷款利率的上升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把贷款发

42、放出去,不惜降低贷款发放条件,增加了风险较大的投机性贷款的比重。在贷款供应量激增的推动下,阿根廷的房地产和股市价格迅速飘升,经济泡沫也在不断的增多,最终引致了债务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并且冲击了银行的稳定性。1980年3月28日,阿根廷最大的私营银行地区贸易银行因为信贷规模过分扩张,大量放款出现呆滞无法回收,流动资金出现短缺,最后丧失了支付能力,被中央银行强令清盘破产。从1980年一1982年,阿根廷共关闭了168家金融机构。东亚 与拉美国家一步到位的激进式利率市场化不同,以泰国、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典型的渐进式改革,并且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有步骤的进行。所以从改革的成效来说,东亚

43、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了麦金农和肖在“金融深化理论”里提到的效果,即解除了对利率的压制,实际利率实现了正数,提高了储蓄率,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泰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最初其金融自由化进展得非常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加速。20世纪80年代初,泰国逐步取消了对贷款利率的管制:实行利率自由化,1985年,泰国逐渐取消信贷指导,1989年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1990年3月放开了所有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1992年1月取消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1992年6月取消所有贷款利率的上限。利率市场化使实际利率上升到较高的水平,一方面增强了居民的储蓄

44、意愿,起到了麦金农和肖所指出的动员储蓄的作用,另一方面,实际利率提高,并超过了国际利率水平,也吸引了大量国际游资进入泰国,为泰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韩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共进行了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1965年,韩国提高了存款利率上限,1972年以前,韩国政府共约7次提高存贷款利率。1974年,可转让大额存单被引入,1977年,韩国证券金融公司(Korea Securities Financial Corporation)引入了短期债券回购协议。1981年,放开了商业票据贴现利率,1984年,实行银行间拆借利率和未担保的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1986年3

45、月,实行了大额存单利率、有担保的企业债券利率和金融债的利率市场化,1988年,取消对大多数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控制,并取消对两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的控制。1991年,韩国出台了四阶段利率自由化计划,它规定利率自由化分四步走:第一步,1991年实现大多数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利率自由化,并使3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自由化,同时,实现包括两年期以上的公司债券在内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利率的自由化。第二步,1993年实现了除政府融资贷款和韩国再贴现银行贷款以外的所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自由化。同时,实现两年期或以上的长期存款利率和所有债券发行利率自由化。第三步,1994年

46、,大额存单、大额回购协议和商业票据的最低期限被缩短,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和由韩国银行再融资的贷款利率实现自.由化;1995年,由中央银行再贴现支持的贷款利率实现自由化,并且除活期存款以外所有存款利率实现自由化。第四步,1997年所有贷款利率和除活期存款以外的几乎所有存款利率都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 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韩国的实际利率由最初的负值变为正值,发挥了动员储蓄的作用,同时也吸引和增加了外国资金的流入,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2.4国际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4.1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之后,美国宏观经济增长表现更加稳健,货币政策作用增强。利率市场化之后,GDP

47、增长率呈现较为消极但相对稳定的趋势;通货膨胀率波动明显放缓,且呈略为下降但相对平稳的趋势;投资和消费增长率变动与GDP增长率类似,其中投资在后期可能由于受储贷危机影响,波动稍大。利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等经济运行指标变化密切关联。美国利率市场化银行业的影响直接表现在: 第一,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由于存款利率的上涨提高了存款成本,使得利息支出增加,因而净利息收入在总收入13中占比下降。图2描述了自1970至1995年间美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变化情况。自1970年美国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措施以来,净利息收入占比就持续下降,从1970年的81.12%到95年的65. 2

48、0%,下降了约20%。而与此同时,非利息收入则上升了约20。这表明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改变,从利息收入逐渐向中间业务收入倾斜。从图表中银行的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与非利息收入的增长率变化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1980年美国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之后,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增长率双双大幅下降,且在87年之前数度呈现负增长。而非利息收入在1980年之后一直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率。可见利率市场化促使银行从传统业务向中间业务转变。如美国在1980年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平均利差从改革期间(19801985年)的2.2%下降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19861990年)的1.6%。为应对管制放松、利率波

49、动,各种商业银行产品创新“重塑了金融产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提高,从1979年的17.3%上升到1999年的42.2%,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率以年均1.2%的速度上升。 图2 1984-1995年间美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情况(%)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第二,贷款占比及结构。由于存款利率提高造成的银行经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了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如图表3),再1970年的52. 3%到1990年的62. 27%,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并且,在贷款结构中,商业银行增加了收益较高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比重,如图表4所示,人贷款和农业贷款

50、趋势较为平稳,而利率市场化之后,工商业贷款占比降低,房地产抵押贷款比重大大上升。图3 1970到1990年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占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图4 70至90年间美国主要类型贷款占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第三,银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变化也是衡量银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图表为19702000年美国商业银行ROA和ROE的变化趋势,从1970198的十多年间,两个指标虽有波动,但幅度都在2%以内。而在利率市场化彻底完成的后一年,ROA和ROE突然大幅下降,随后几年都波动剧烈,直到1993年才逐步恢复稳定。对比利率市场化前后两个较为稳定时期的均值,19701

51、985年,ROA均值为0.72%, ROE均值为11.690; 19922000年,ROA均值为1. 1300, ROE均值为13. 85%。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的均值都比之前的大,说明利率市场化在笼期内可能造成银行盈利能力的波动甚至损失,但如果银行能够经受住考验,从七期看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第四,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反映银行稳健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一直呈较为平稳的变化。从1940年开始逐步缓慢下降,拍1986年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又缓慢上升(88年巴塞尔协议出台,对资本充万率提出了要求),其间波动也较小。第五,银行机构的数量变化是反映银行业稳健性的一

52、个更加直接的指标。淘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少中小银行破产倒闭,商业银行机构数呈下降趋势。女图3-4所示,美国银行业银行数量自80年代中期迅速下降由14490家迅速减少为1990年的12300加左右。但银行的总规模却在持续增长,其总资产、总存款总贷款和总负债都呈稳步上升趋势,说明银行的兼并重组加剧,银行集中度不比提高。3-4 1984-2014年间美国商业银行数量变化情况数据来源:FDIC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3.1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指标 经济效益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在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等学科中,都假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采取股份制形式

53、而建立起来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也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和其他所有企业一样,利润最大化自然也就被定义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如果单单考虑会计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会忽略经济成本的存在,忽略投资的机会成本,势必会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盲目追求利润的绝对值,而忽视资金资源的浪费,这样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持续长久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除了从盈利能力的角度衡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外,同时要从股份制是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来衡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企业的共性,这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只有保持较好的盈利性,才能以较低的成本来筹集资金,获得比较高的

54、利润。衡量盈利性的主要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收益率(ROA)、净利息收入比、净利润增长率等。 (1)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用以衡量企业运用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也是财政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评价指标。资本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2)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用以衡量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资产收益指标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相关信息结合起来,是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集中表现。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3)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

55、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每股收益=税后利润/股本总数可以看出,在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中,重点在于利润的衡量。本文将选取以上三个指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为了研究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的影响,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3.2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描述性统计分析3.2.1样本和时间选取说明本文选取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

56、行、北京银行.选取的测试对象应当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各个层面,因此选取的测试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即测试对象应当涵盖体系中的大部分银行种类,同时应当是各种类型银行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银行,以便能揭示出利率市场话的盈利冲击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本文选取16家上市银行,涵盖了国有大型、股份制、城商行等各个层次的银行,样本具有代表性。作为大型全国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作为大型股份制银行:招商、浦发、兴业、平安、华夏、中信、民生、光大。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宁波、南京、北京。时间选取: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直观考察几大银行自2012年利率市场化加速后盈利能力的变化,尤其关注2012年6月(下

57、浮贷款利率浮动期间)、2013年7月(完全放开贷款利率)和2014年11月(上浮放开存款利率浮动期间)这三个时间节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发生的变化。本文选取代表盈利能力的指标分别是:总资产净利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3.2.2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描述性统计分析从总资产净利润率来看,16家上市银行整体趋势上看,总资产净利润率呈下降走势,表明自2012年开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图7 16家上市银行2012-2015年ROA折线图数据来源:国泰君安数据库净资产收益率方面,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从2012年起不断下降,并且都在第三季度下降明显,说明商业银行的自由资金的获利能力在利率市场

58、化加速的近三年逐年下降。 图7 16家上市银行2012-2015年ROE折线图数据来源:国泰君安数据库从每股收益上看,2012年至2013年,商业银行的每股收益趋势急剧下降,但随后有所反弹,最近的每股收益皆回归至历史高点.。从以上3个指标的描述统计看,利率市场化是否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影响还不得而知。图7 16家上市银行2012-2015年每股收益折线图数据来源:国泰君安数据库3.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的显著性检验2012年6月(存贷利率变动增加)、2013年7月(贷款利率放开)和2015年10月(存款利率放开)是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大时间节点,本章以这三个时间节点,利用配对

59、均值检验来分析利率市场化事件发生的时间前后,城商行的盈利能力是否有显著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两个相关样本是否来自相同均值的总体。提出原假设:两个总体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即: ; ,拒绝原假设,两个总体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设()为配对样本,差值,.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总体d均值为零,构造t统计量:,当,t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通过对比2个时点的均值差异,构造出t统计量进行配对均值检验,实证检验结果如下表:2012年6月前后变化盈利能力指标均值变动t统计量P值总资产净利润率-0.23%11.7272660.24741净资产收益率-0.31%0.6865880.64597每股收益

60、0.1733-2.51420.16563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总资产净利润率在12年6月前后存在显著变化,12年6月后总资产净利润显著下降,说明在此时点利率市场化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净利润率;而其它两个收益指标没有显著变化。2013年7月后贷款利率市场化,实证表明总资产净利润率显著下降平均0.14%,说明在此时点利率市场化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净利润率,但净资产收益率没有显著变化,每股收益显著上升。2013年7月前后变化盈利能力指标均值变动t统计量P值总资产净利润率-0.24%6.5853890.001212净资产收益率-1.47%1.738880.325328每股收益0.2316-3.72

61、0840.0137结论:从实证检验结果我们发现,2012年6月,2013年7月两个时点确实对城商行的总资产净利润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两个时点前后,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净利润率皆显著下降;但商业银行的净资本收益率、并未显著下降,并且每股收益还显著上升,部分盈利指标没有受到影响的原因可能是银行的净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等其他因素导致。综上所述,并不能得出商业银行总体盈利能力在这两个时间节点中受到显著影响的结论。第四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计量实证检验4.1利率市场化系数的测定通过查阅以往利率市场化系数测定的文献,发现利率市场化测度有许多方法,总体来说有两种方面,一方面是直接通过对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对

62、利率限制的类别和数据的变化进行赋值测算,另一方面试间接测算,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等数据反应的行业集中度来反应利率市场程度。本文将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对利率市场化系数进行测定。利率市场化系数测定-从政策制定角度借鉴陶雄华、陈明环(2013)的利率分类方法将我国利率体系中的主要14种利率归纳为5大类,对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至2015年的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进行测算。以往研究中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开端的认定不同,这里选取现有研究中赞同较多的认定时间,即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为起始。为使总体市场化进程达到100%,这里在赋值重要J哇上进行权衡,设定一种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赋值为6.66%,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利率放开一种赋值为6.67 %。测算指标赋值方法见表3,具体赋值结果详见表4。利率市场化进程遵循了“货币市场利率一债券市场利率一外币市场利率一人民币贷款利率”逐步放开的历史经验,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利率市场有两个,分别是货币市场和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共含同业拆借、票据贴现、债券回购、短期国债、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短期贷款利率、长期贷款利率7种利率。已部分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有两个,分别是债券发行利率市场的企业债券、外币利率市场的外币存款利率。类别利率指标赋值货币市场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票据贴现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