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重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70163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重点(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省高校教师考试高等教育学重点容复习第一章 绪论1、论语孔子的教育思想 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启发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豫时摩: 禁于未发之谓豫, 当期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 相关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 教之所由兴也。3、西方 苏格拉底: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夸美

2、纽斯:大教学论首次讨论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洛克:教育漫画通过家庭教育培养绅士。 卢梭:爱弥儿 。赫尔巴特:建立科学教育学普通教育学 。传统教育派代表。三中心说:教师、 教材、课堂。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论, 民主主义与教育 。4、高等教育 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社会活动。5、柏拉图在雅典创办的学园,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也是西欧最早的学术研 究机关。意大利 1088 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 11世纪初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 1810 年威廉冯洪堡创办柏林大学,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6、商代的“

3、右学”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1862 年京师生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中西学堂是近代中国建立的最早的新式学堂。1898 年清光绪帝下喻设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7、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规律 的一门学科。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 济、科技和文化发展起反作用。9、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容。10、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

4、政治社会化。 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1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收入。高等教育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3、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容。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1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

5、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和净化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15、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18世纪以前建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19 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智能。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功能。 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背景是 1862 年美国莫 里尔法案的颁布。建立赠地学院: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威斯康星思想:服务应该 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16、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文化创新是现代高校职能的新拓展。17、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类型包

6、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1、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 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我国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实施教育目的的途径。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4、高等教育目的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

7、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 样的人的总要求。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5、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的对培养人才的 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具体规格。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容包括培养方向、层次规格和相应的质量要求三个基本方面。6、1995年3月颁布中华人民国教育法 ; 1998年 8月 29日通过中华人民国高等教 育法。7、制定高校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德与才。身与心。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和根本途

8、径。 马克思预言,人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得以实现。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0、全面发展教育的的实施途径 教学工作,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 科学研究,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11、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 社会本位主义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纳托尔普、涂尔干、孔子。个人本位价值观则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 即培养全面和 谐的人。代表人物:亚里

9、士多德、卢梭、斯宾塞、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12、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关系 这两种教育价值观观察高等教育的视角不同。 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和整合。1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教育目标观14、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 有高深学问、高级思 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感情的陶 冶。15、通才教育的特征 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 教育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16、专才教育的明显特征 首先,专才教育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求

10、来进行的, 培养的人才短期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教育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17、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 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 必须走通才教 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其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提出的要求。18、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高等教育的发展观 马丁 .特罗。首先,英才高等教育阶段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 其次, 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

11、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 也是 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它强调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关注人才的数量。19、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 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为主的美国模式。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20、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在可承受能力围适当加快发展速度。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1、高等教育学制 高等教育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高校的系统, 它包括:学校的类别、 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学制的建立

12、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学制的建立受本国学制传统和国外学制的影响。3、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 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为代表。 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为代表。 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为代表。 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日本、美国为代表。4、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大学和专门学院。 研究生院。5、世界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 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入学条件限制一般比较宽松, 特别

13、是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层次。在一些国家同一层次的高校由于办学水平上存在差异, 入学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 体现 了大众化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的精英教育特征。各国高校学生就读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特别是对于一些 低层次和新创办的机构而言。在各个层次中, 由于培养规格的多样化, 办学策略和学生的修业年限有一定的差异, 但 总体上,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层次一般为2到3年,大学和独立学院一般为 3到 4年,研究生教育层次则差异比较明显。各国在各个层次间既考虑到合理的分流, 也注意到建立相互衔接和贯通的机制, 以满足 不同能力程度和有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的入学要求。6、总体上,各国的学

14、位层次都包含三个部分:学士、硕士、博士。 美国: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7、我国学位制度1935 年国民政府颁布学位授予法 ,教育部颁布学位分级细则 。这是我国最早的 学位制度规程。1980 年颁布中华人民国学位条例 ,标志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正式确立。8、我国现行学位制度的存在的问题 学位等级结构不完整。学位类型不全面。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性学位发展不平衡。 行政权力对学位管理影响过大。学位点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异过大。 专业学位中“专业”特色不强。研究生占比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高级学位“含金量”日趋下降。9、解决对策 设立副学士学位,完善学位体系。 顺应社会需要,调整

15、学位类型。 重视学术性与专业学位的协调发展。 加强学位管理和评估,重塑学术权威。 加快西部地区学位建设,协调区域发展。 突出专业特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 在研究生扩招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10、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扩招:大众化进程加快。一年两次高考:考生机会增加。3+X 与高考容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网上录取:防高等学校招生腐败。放宽限制:拓宽终生教育渠道。 收费与助学贷款:兼顾公平与效率。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招生自主权扩大。11、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走向公平。公开。科学。多样与灵活。突出能力、重视素质。 完善学费与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制度,保证优秀考生入学。12、我国

16、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 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 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1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 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坚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14、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系统原则 整体性原则 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动态性原则第四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1、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

17、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 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外各种 关系和资源, 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 高等教育管理可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 微观管理两个层面。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也称高等教育行政管理。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也称高等教育部管理。2、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方向性整体性民主性多样性动态性效益性3、高等教育管理的方法经费配制规划评估调节4、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出现于美国,纵观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呈现以下特点 国家主导评估方向。评估活动法律化、制度化和规化。 评估系统结构化、评估更能多样化。 突出评估的地位,体现对教学质量的重视。注重特色,强调多样性。5、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中央集权型

18、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 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德国、日本、英国。6、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7、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首先,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正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其次,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第三,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第四,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8、1998年 1月,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座谈会在召开,提出共建、调整、合作、合并 的八字方针。9、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 1989 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五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19、 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2、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体化趋势多样化趋势3、对我国高教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 高等教育的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4、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的因素体制因素政府干预因素 区域发展水平因素规模、5、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总体上说, 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和 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

20、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 为社会服务3、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劳动的典性和严格性。 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 劳动的互动性和双变性。劳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劳动的后延性和长效性。4、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5、高校教师的优化 完善教师聘任制。 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6、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

21、性。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7、大学生学习特点 独立性日益增强。 自主性日益增强。 探索性日益增强。 实践性日益增强。 创造性日益增强。8、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高校师生关系则体现了高等教育过 程中人与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教育关系。 心里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情感关系。论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道德关系。9、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10、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职业道德,知识素养

22、, 能力素养,教师风)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特点。 (学生观:有理智、有 情感,具有积极能动性,独特个性与人格。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1、学科的概念有两种涵:学术的分类和教学科目的简称科目。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院校的所有学科可分为 13 个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2、广义的专业指专门职业。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 工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门类, 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由特定的专业 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3、从不同视角可将课程分

23、为各种类型。 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认识的客体上来构建课程, 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 程和经验课程。从分科型或综合性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4、我国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教育既为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 特别是专业的设置 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专业的重复建设。 偏重数量发展, 导致质量下降。 高校专业设置过细,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使用,影响了 重点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了规模效益。5、从总体上看,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

24、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三个层次组成。6、学分制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7、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容的教学 指导文件。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具体要求)明确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8、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 要保证。9、课程建设的意义建立各门课程的规。推动其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的发展。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形成学术梯队。10、课程建设的要求 教学大

25、纲要富有特色。 教材要合适。 教学资料要完整。 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11、世界高校课程的改革趋势 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才教育。 实行科学整合,注重课程容综合化。 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强调人文修养,课程人文化。 建立探究式学习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1、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就其静态结构而言, 它是由教师和学生, 以及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系统。2、高等学校教学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引导性: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认识过

26、程。 双变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间接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全面性: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 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4、教学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5、教学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 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6

27、、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努力提高的自己的思想水平。 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积极地调动起来, 使学生的注意力、 观察力、 记 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 帮助学生 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 要注意考察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兼顾 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28、。(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互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 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既不能随意降低或增加教学的 难度或深度,也不能随意迁就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 发挥各自的特长, 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不 同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 通过各种途径在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 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帮助有学

29、习困难的学生, 不要用一次考试简单判断学生学业情况, 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 元化。(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 实践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 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一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7、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做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1862 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1901 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 各级学校中普遍

30、推行。8、班级授课制优势 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教学效率提高。有利于全体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形成团结的集体。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9、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动手减少,理论实践脱节。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难以处理。10、备课:三备一写研究容。学生。教法。拟定计划。11、上课。上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好课的 基本要目标明确。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优异。12、学年制的特点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等学校, 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

31、地 学习。13、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 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跨系、 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 科、边缘学科的发展。灵活性强, 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 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14、实行学分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有利于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15、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一

32、般可分为三类 指导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讨论 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验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16、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容,理清讲课思路。 教师板书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17、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反思 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由交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 强调

3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网络教育的兴起和发展。18、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六个步骤 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审试题。 建立试题题库。实施考试,取得信息。阅卷评分。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第九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1、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第十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1、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扩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人品质。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1、高校德育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2、德育的基本途径 德育课教学。 德育课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形 式,它包括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教职员工的“三育人” 。 教师教书育人,干部管理育人,后勤职工服务育人。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校园文化。 社会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