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随堂练习难度系数1.000.86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94441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历史随堂练习难度系数1.000.8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随堂练习难度系数1.000.8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随堂练习难度系数1.000.8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随堂练习难度系数1.000.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随堂练习难度系数1.000.8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初中历史随堂练习(难度系数:1.00-0.86)-20150105一、解答题(共50小题)1. 阅读材料: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2) 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3) 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2.甲骨文和金文有什么主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3.材料 1 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材料2 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根据材料回答:(1)这两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基于这种认识,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3)举例说明汉代实行这种政策的具体做法。4.当今社会,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气候变暖,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等,所以要实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爱护环境。以上内容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观点,并加以说明。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礼记礼运篇阅读材料回答:(1)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些史实?(3)“贤”与“能”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品质?6.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78.联系现实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秦始皇时期,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9.甲骨文是商、周时期重要

4、的文明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甲骨文主要是在哪出土的?(2)甲骨文的特点是什么?(3)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现在研究甲骨文有什么意义?10.动动脑黄帝陵在陕西省,每年都有很多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前往祭奠表达对黄帝的景仰之情。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1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除了材料中所说的贡献中,他还有什么贡献?(3)对于这些贡献,你认为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是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12.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城市的商业区叫市

5、,在长安、洛阳,在东市和西市,东、西市设在城市的西北角,又用围墙围了起来。市场贸易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到惩罚。对于这种规定,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看法一:这些规定是对的。市比较集中,而且有围墙,这样便于管理,使市场安全有序。而且注重绿化,保护动物,说明他们已经有了环保意识,而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看法二:这些规定太死板,把市限定在一个特定区域,又有贸易时间的限制,买东西太不方便了,而且也不利于商业的发展。13.材料解析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 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6、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请回答:(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5)材料二中“北语”和“正音”分别指什么?(6)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7、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 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15. 阅读下列材料: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地进行争霸战争。请回答:(1)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进行争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16.我们现在研究商朝的历史,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有关商朝的历史信息

8、?18.寻秦记是一部曾风靡全国的香港电视剧。主人公项少龙在科学家的帮助下从21世纪回到了战国秦朝时期。如果你是项少龙,你可能会看到哪些大事的发生呢?19.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和艺术上有哪些成就?21.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22. 阅读下列短

9、文,回答下列问题:汉高祖与大臣谈战胜项羽的原因史记 高祖本纪:(汉高祖五年五月)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田:“陛下慢(傲慢,不敬)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把攻占降服的土地池城分封给统兵征战的大将),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 (军队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10、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思考并回答:(1)从短文中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从项羽的失败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23.秦始皇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件,陶马六百余匹,战车一万多辆。武士俑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神态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这一时期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是什么?该雕塑艺术品被誉为什么?24.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2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材料出自于谁?他在文学

11、史上有何贡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6.“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篇请回答: 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有什么表现?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家天下”与“公天下”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27.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内容?如何看待它?28.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请回答:(1)请你想一想,商朝的司

12、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2)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列举一、二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29.简述夏商周时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为什么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也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一部分?30.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角色扮演】(l)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

13、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理解学习】(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方法探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31.下面表格中的人物是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请将材料的英文字母代号(A、B、C、D)分别填入到表格内相对应的位置。序号历史人物材料代号5孔子18秦始皇75老子92孟子注:序号为原书中人物所排名次序,与答案无关。 材料A:中国春秋时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

14、互转化。所以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中。 材料B: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材料C: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 材料D: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下令在全国焚书坑儒。32.下图为中国银行行徽。80年代中国银行请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设计完成的“中字钱标”至今可以说仍稳坐中国银行界“第一标”的地位。这不仅是

15、因为其推出时间早于其它银行,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它银行的设计构思几乎无出其右者。根据你所学,你认为他的构思好在哪里?33.材料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34. 思考探究。 材料一 中国长城名列世界七大奇迹。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自豪!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项建筑能像长城一样跨越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广阔时空,凝聚起一个民族的荣辱与兴衰。 材料二 世界文化遗产标准

16、(1)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莱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是处在不可挽回的变化之下容易损毁的地址。(6)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化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关联,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实物。回答:长城在古代中国修建的作用是什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

17、,你认为他符合哪几项遗产标准?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针对材料一,有人提出长城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35.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呢?35.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行”。秦统一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36. 36.右图是秦始皇的画像,可以看出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是暴君。你有什么看法?可以讨论后解答。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 23以上交给国

18、家, 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殊”和“连给人的启示是什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 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3)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是否有联系?38.阅读材料:“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摘自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引文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2)引文中的“上”指的是

19、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3)汉初统治者实行这样的政策主要是吸取了什么教训?(4)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及以后几位皇帝的努力,汉初形成了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39.“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请回答:(1)此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2) 你能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3) (3)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一谈你的感想。40.毛泽东曾经在诗词泌园春雪这首诗词中这样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你能说了这句诗词中指的是哪两位皇帝吗?请你结合史实说一说这两位哪位的功劳更大?(要求理由充实,符合史实)41.列举两汉时期提高

20、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结合科技发明与生产的关系谈谈你有何感想?42.“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阅读材料回答:(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2)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3)作者对后一件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43.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阅读材料回答:他的英勇善战对汉朝人民有什么意义?44.阅读材料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21、,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45.你能比较汉初和亲与昭君出塞和亲的异同点吗?46.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47.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吃粽子。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为什么纪念他?48.材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阅读材料回答: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22、我们应怎样评价他?49.老子道德经中曾写到“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你能否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呢?50.每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夺情况,他们为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请结合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叙述,体会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答案部分1.考点:3.3 大一统的汉朝答案:(1)主父偃。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儒家。在长安兴太学。(4)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 2.考

23、点:2.2 灿烂的青铜文明答案: 相同点:都是刻写文字。 不同点: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一般金文比甲骨文的篇幅长。 3.考点:3.4 两汉经济的发展答案:(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2)重农抑商。(3)治理黄河,鼓励农具的创新,制定限制商业发展的措施。 4.考点:2.6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答案: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可持续利用。 5.考点:1.3 华夏之祖答案: 6.考点:1.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答案: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北

24、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7.考点:3.7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答案:1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2便于人类继承和传播文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加速了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8.考点:3.4 两汉经济的发展答案:(1)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东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2)教训:应当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改善生

25、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9.考点:2.2 灿烂的青铜文明答案:(1)殷墟。(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主要是占卜的内容。(4)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历史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意义。 10.考点:1.3 华夏之祖答案: 11.考点:1.3 华夏之祖答案: 12.考点:3.4 两汉经济的发展答案: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13.考点:4.3 北方民族大融合答案:(1)北魏孝文帝(2)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迁都,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3)山西大同,河南洛阳(4)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5)“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26、6)立场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立场二:使鲜卑族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风俗。 14.考点:4.2 江南地区的开发答案:(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3)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15.考点:2.3 春秋战国的纷争答案: 点拨: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史实的影响。 (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全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

27、争。 (2)春秋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这是消极的一面。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就有加快统一步伐的积极作用。 16.考点:2.2 灿烂的青铜文明答案:甲骨文、金文;文献记载;商朝遗址;商朝文物。 17.考点:3.1 “秦王扫六合”答案: 18.考点:3.1 “秦王扫六合”答案: 结合当时历史背景答均可。如焚书坑儒.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等。 19.考点:4.4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答案: 20.考点:4.5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答案:略 21.考点:3.1

28、“秦王扫六合”答案:提示从秦始皇的作为进行分析,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 22.考点:3.2 “伐无道,诛暴秦”答案:(1)骄傲自大、妒贤嫉能、不善于用人、失去民心等。(2)从谦受益,满把损的角度来谈即可。 23.考点:3.8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答案:略 24.考点:4.5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答案: 25.考点:2.5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答案: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表达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深挚感情。 26.考点:2.1 夏、商、西周的兴亡答案: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实质是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进步了;奴隶

29、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为生产力水平提高、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必要条件,这是一种“野蛮的进步”。 27.考点:2.1 夏、商、西周的兴亡答案: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评价: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分封制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他们乘机称雄割据,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 28.考点:2.2 灿烂的青铜文明答案:(1)司母戊鼎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是用来祭祀的。(2)四羊方尊、三

30、星堆青铜立人像等。(3)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29.考点:2.2 灿烂的青铜文明答案: 夏商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那时候,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这一时期,青铜文明具有很高的水平,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其他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30.考点:2.4 大变革的时代答案:(l)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

31、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2)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翔流,推动杜会的发展。 31.考点:3.1 “秦王扫六合”答案:孔子-B, 秦始皇-D, 老子-A, 孟子-C 32.考点:3.1 “秦王扫六合”答案: 联系秦朝统一货币.银行系金融机构等进行回答,不必求全,究其一点进行回答也可。 33.考点:3.1 “秦王扫六合”答案:焚书坑儒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摧残文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4.考点:3.1 “秦王扫六合”答案: 抵御外敌入侵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32、于1987年因符合文化遗产标准第1.2.3.4.6项被列入。还有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敦煌莫高窟,明清故宫,拉萨布达拉官等。开放性题目,学生利用史实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可。如孟姜女哭长城,望京楼的传说,“左公柳”的传说等。 35.考点:3.1 “秦王扫六合”答案: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文字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于国家政令的颁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货币统一,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

33、,有利于经济发展。总之,这些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36.考点:3.1 “秦王扫六合”答案: 秦始皇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还通过统一战争,扩大疆域,修筑万里长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以说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秦始皇他又是残暴的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制定残暴的刑罚,实行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过与功相比,秦始皇还是功大于过的。所

34、以,说他是“千古一帝”还是当之无愧的。 37.考点:3.2 “伐无道,诛暴秦”答案:(1)反 映了秦朝赋税、逐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2)陈胜,为了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3)有联系,正是由于秦的统治残酷,激起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38.考点:3.3 大一统的汉朝答案:(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汉高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3)秦亡的教训(4)“文景之治”。 39.考点:3.3 大一统的汉朝答案:(1)“文景之治”时期。(2)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同;

35、注重以德化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3)身为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关心农民的疾苦,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这样社会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会出现繁荣的局面。 40.考点:3.3 大一统的汉朝答案:我认为汉武帝的功劳最大,因为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以下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1)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封国越发越小。(2)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太学。(3)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或我认为秦始

36、皇的功劳最大。原因略。 41.考点:3.4 两汉经济的发展答案:犁壁、耧车、水排。科技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2.考点:3.5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答案:(1)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2)汉元帝时昭君出塞。(3)赞扬。因为它为两族人民的友好和平关系的发展,为汉匈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43.考点:3.5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答案: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有利于汉朝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44.考点:3.5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答案:霍去病。为国忘私的高贵品质。匈奴从此再不能与西汉抗衡。 45.考点:3.5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答案:

37、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不同点:汉初和亲是被迫的,具有屈辱性,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和亲是主动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6.考点:3.5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答案: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47.考点:2.5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答案:(1)、纪念屈原。(2)、因为战国时期的屈原面对楚国的衰落,希望革新图强,但遭到了排挤和流放,最终因楚国的灭亡,怀着悲愤的心情,跳进汨罗江自杀,表达了其深深的爱国、爱民的精神。从而彰显了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48.考点:2.6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答案:略 49.考点:2.6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答案:略 50.考点:4.3 北方民族大融合答案:北魏孝义市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一,实行新的制度。第二,迁都洛阳。第三,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三个方面说明北魏孝文帝主动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了本民族的汉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