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教学大纲分解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9443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9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教学大纲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教学大纲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教学大纲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教学大纲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教学大纲分解(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气科学专业目录海洋学 I 1流体力学 7流体力学实验 12海洋调查实习 16理论力学 22计算方法 25大气物理学 29大气探测 35天气学原理 40动力气象学 43气象统计 46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49大气科学导论 52卫星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 . 54大气环流引论 56非线性大气动力学 58气候学基础 61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63海洋气象学 65物理海洋学 67卫星海洋学 73海洋环流 75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77气象资料分析 79天气学分析 81天气预报实习 841海洋学I49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2101287总学分:4学分:编者: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 主编 出版时间

2、及版次:2001年7月3版课程英文名称:Oceanography课程总学时:68含实验或实践学时:授课对象: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教材:海洋科学导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海洋学课程定位: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 内容宽泛、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的海洋科学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海洋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海洋 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过程、 概念、理论以及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目的使学生较全面认识 海洋。该

3、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求以浅显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 象和过程。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授课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学生讲坛等形式。考试形式:闭卷与开卷及平时练习相结合。各部分比例:闭卷50%开卷20%平时思考题10%平时练习20%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 授、讨论、多媒体教 学等)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洋学研究内容一、海洋研究内容二、海洋的特性第二节海洋学研究意义一、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二、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第三节海洋学研究方法一、直接观测二、实验和数值模拟三、理论研究第四节海洋学研究发展史一、早期研究(19世纪前)了解海洋科学的研究内

4、容、研究方法、本学科研究发 展历史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海 洋、研究海洋的热情,激发学 生学习自主性。多媒体教学。采用彩色图片、历史 人物等学生熟知的历 史事件及比较感兴趣 的现象,引入海洋科 学的研究内容、方法、 意义。2二、海洋科学研究开始三、全面认识和近期高速发展四、国际研究计划、研究前景规划五、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第二章地球概观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一、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概观一、地球结构二、海陆分布特点 第三节构造学说一、大陆漂移说二、海底扩张说三、板块构造说 第四节海水来源一、水的来源二、盐分的来源 第五节海洋的划分一、海和洋的定义及水文特征二、洋的划分和海的分类

5、 第六节海面地形第七节海底地形一、大陆边缘二、洋中脊三、洋盆第八节 各大洋及中国海形态一、太平洋二、大西洋三、印度洋四、北冰洋五、南大洋六、中国海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准 确的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特 殊地位及其运动状态。清楚地 球的形状和它的内、外圈层结 构。熟悉海面、海底的地貌形 态和海洋形态特征。了解地球 构造学说。重点:地球在宇宙中地 位、构造学说、海洋的特征、 海底形态特征。多媒体教学。4第三章海水的物理性质第一节海水的组成一、海水的组成二、海水组成恒定性原理第二节海水的物理性质一、淡水二、海水热力学性质三、海水的其他物理性质第三节 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概念一、温度二、盐度三、密度四、海

6、水状态方程第四节海冰一、海冰的形成二、海冰分类三、海冰的时空分布四、海冰的物理性质了解海水的组成,熟知海 水的一些热力学性质及海水 的温、盐、密度的概念。了解 海水状态方程的含义,认识海 冰与气候系统的关系。 通过本 章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其他 海洋知识做准备。重点:海水的热容、蒸发 潜热、位温概念和特性,海冰 与海洋状况关系。难点:海水的盐度、密度、 海水状态方程概念多媒体教学。4五、海冰与海况六、海冰与气候七、海冰的危害第四章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充分认识太阳辐射对海以课堂讲授为主,利4第一节 海洋中的热收支洋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地球系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一)海面热收支统的角度掌握海洋热收支

7、和并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一、太阳辐射Qs水平衡,了解具体过程为以中的例子进行讲授,二、海面有效回辐射 Qb后海洋科学的学习中,做到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三、蒸发潜热Qe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宏观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四、感热交换Qh带动微观,提高学习的效率打性和呼应,提炼知识五、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好基础。的主线,给学生一个纬度变化重点:影响海面熱收支的比较清晰的图像,使(二)海洋内部热交换因素;海洋表面辐射平衡热盈所学的知识扎实、牢一、铅直方向上的热输运 Qz二、水平方向热输送 QA三、海洋中全热量平衡第二节 海洋中的水平衡余的物理意义;影响或控制海 面蒸发的条件和因素难点:海面蒸发的条件和 影

8、响因素固。一、影响因子二、水平衡方程三、水平衡对盐度的影响第五章大洋及中国海的温度、盐度、从整体上对世界大洋和以课堂讲授为6密度的分布及变化中国海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运用多媒体教学第一节大洋温度的分布及变化分布和变化有一个总体的认手段,尽量展示一些一、水平分布识,掌握造成这些物理量分布图表,同时结合实际二、垂直分布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目前已有例子,给学生一些生三、水温的变化的温、盐、密度的观测手段和动直观的图像。鼓励第二节大洋盐度的分布及变化 一、水平分布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和见 解,展开课堂讨论,二、垂直分布重点或难点:海水的层化增加教学的参与性和三、盐度的变化第三节大洋密度的分布及变化一、

9、水平分布现象和层结稳定性;温、盐、 密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海 洋温跃层概念趣味性。二、垂直分布三、密度的变化第四节中国海温盐分布及变化 第五节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观测第八早大气环流大气是海洋的上界面,与采用图示的方法,对4第一节大气垂直结构与气象要素海洋间时刻进行着能量、 物质其生成过程、结构等一、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及动量的传递和交换,对海水简单分解,便于学生二、地球大气的铅直分层的运动和状态影响显著。如大理解和掌握。另外通三、气象要素:温、压、湿、风气环流运动,直接影响海洋上过一些实测的热带气第二节大气环流层环流的结构及变化。阐述海旋的卫星资料图片及一、气压带和风带面上的各种典型天气系

10、统运气旋爆发时海洋状态二、季风环流动特征。为今后研究和认识其的照片,以及对当地第三节主要大气系统弓1起的海洋现象打下良好基有影响的风暴过程的一、低纬度系统二、中咼纬度系统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四、区域性天气系统 第四节中国海的气候特征一、天气特征二、气候分布础。重点或难点:地球上气压带和 风带及季风环流的特征和分 布,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既是 本节的重点亦是难点。实例,介绍热带气旋 规模和危害。三、寒潮四、台风、南风、北风制图练习通过绘制各种水文要素 分布图,了解和掌握对观测数 据处理、分析的方法,进而研 究、认识海洋,培养实际工作 技能和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的态度。课堂讲授、指导,课 下完成

11、。作业讲评。6第七章海洋环流与水团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及分类二、影响和产生海流的力 第二节海流成因一、风生:风海流二、密度差异引起 第三节地转流一、地转流定义二、地转流特点 第四节风海流一、无限深海风海流二、浅海风海流三、风海流体积输运四、风海流的附效应 第五节惯性流一、定义二、水质点运动轨迹 第六节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一)大洋环流的成因一、风生大洋环流二、热盐环流(二)海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一、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式环流二、气旋式环流(三)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的特征一、赤道流系二、西边界流三、西风漂流四、东边界流East五、亚北极海流 North六、极地环流七、副热带辐聚区八、世界大洋上层铅直向环

12、流(四)大洋水团及表层以下环流一、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二、水团的定义和分析方法三、大洋水团 第七节中国海环流、东中国海环流 二、黑潮分支与主要作用 第八节 海流的观测、研究及应用一、观测手段二、研究方法掌握海流、环流及水团的 相关概念、形成原因,掌握地 转流、风海流的概念及其特 征,水体输运的主要特征; 上 升流和下降流的概念及其流 区主要特征。掌握全球海洋环 流结构和水团结构。熟悉西向 强化现象,了解其出现西向强 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了解各流 系的主要特征、大洋各水团的 来源及主要特点。通过本章学 习,有助于了解海洋环流对全 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教学重点:1、海洋环流空间分布状 态,大洋水团结构2

13、、准地转、准静力、准 定常三个概念。难点:地转平衡图文并茂讲解。采用形象的模型、图 示等手段,形象生动 描述流动的特征;采 用动画、录像等多媒 体资料展示运动形态 特征。通过实测资料、文献 资料、卫星资料反演 结果、数值计算结果 和数据同化等分析结 果,了解全球环流、 水团的结构、特征及 变化。通过学生对浮冰、冰 山的移动,轮船和木 板的漂流等的讨论, 深入体会风海流的流 动和水体输运特征12三、应用第八章海洋中的波动了解海洋中的波动现象采用图文、动画等手8第一节概述是海水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段讲解风浪成长过程、波浪要素从海面到海底处处都可能出及其传播特性,结合、波浪类型现波动。实际常见的海洋

14、现象第二节小振幅重力波从简单波动的讨论入手,对比讲解,提高认识、波形传播与水质点的运动以小振幅波为重点,讨论波动深度。间接引进海洋、波动能量特征及叠加效果。熟悉内波的科学问题的分析方法三、波动叠加特性、了解长周期波(凯尔文和研究方法,形成良第三节有限振幅波波和罗斯贝波)的特性。掌握好的思维习惯。结合第四节风浪和涌浪风浪、涌浪概念、传播特性;海洋工程上的应用,、第五节、弟八节、第七节风浪和涌浪浅海和近岸海浪海洋内波界面内波密度连续变化海洋中的内波 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 开尔文波罗斯贝波海浪的观测、研究及应用传到浅海和近海情况。提高学习的兴趣,扩 大授课效果。结合俗语“风大浪咼、 无风不起浪、无风三

15、 尺浪”了解风浪、涌 浪的特性第九章潮汐及风暴潮建立潮汐是海水基本运采用图示、动画等方8第一节概述动形式之一的概念,了解潮汐法,描述平衡潮理论、定义 研究意义的一些基本要素;掌握用来解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 思想,了解潮汐类型、三、四、基本要素 潮汐分类释潮汐现象的平衡潮理论和潮 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能够潮汐不等现象。第二节与潮汐现象有关的天文知识运用潮汐理论定性解释一些常启发学生用浅显的语、第三节、三、四、 第四节、 第五节 弟八节、三、第七节、天球 时间单位引潮力 万有引力 惯性离心力 引潮力 引潮力讨论 潮汐理论 平衡潮理论 潮汐动力理论中国海潮汐 风暴潮 定义 分类 风暴潮预报 潮汐的观

16、测、预报方法及应用见的潮汐现象,认识潮汐运动 的一些基本规律。掌握风暴潮的概念和特 性,了解潮汐和风暴潮的预报 方法;掌握从潮位曲线中分离 风暴潮和潮汐的方法;了解潮 汐的观测手段。重点或难点:引潮力的概 念,平衡潮理论的基本思想及 分潮的概念。言描述潮汐现象。第十章海水的混合和海洋细结构了解海水混合的主要形课堂讲授为主。辅助2第一节、三、四、 第二节海水混合混合概念、形式 混合效应及影响因素 混合增密效应 水团之间混合海洋热盐细结构式及不同海域混合的主要过 程;熟悉混合增密效应; 细结 构的概念、类型及内波与细结 构的关系。重点或难点:海水混合形式和 主要混合过程;混合效应;双 扩散对流概念

17、和过程于图片讲解第十一章海洋一一大气相互作用 第一节气候系统一、气候系统一、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地位 第一节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一、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 征二、ENSO了解海洋在气候系统中 的地位及其海洋与大气相互 作用的基本特征。了解全球性 的海气相互作用事例 ENSO 重点或难点:海气相互作用 的基本特征、气候系统的概念课堂讲授为主。辅助 于图片讲解。4第十二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和光现象 第一节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一、研究意义二、声波知识三、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四、海洋声学特性五、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六、海洋噪声第二节海洋中的光现象一、研究意义二、海水的光学特性三、透明度和水色四、光与海洋生物了

18、解海洋研究中声、光的 作用和地位,掌握海水中声波 传播的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一些主要的海洋声学现 象。了解一些主要的海洋光学 现象、基本的海洋光学性质及 它们的分布规律重点或难点:海水中声波 的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海水 中光的传播特性,水色、海色 和透明度的概念。结合潜艇、深潜器、 遥感技术等在海洋中 的应用,了解海洋中 声传播及光现象的特 征。课堂讲授为主。辅助 于图片讲解。4合计68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海洋学,杨殿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海洋科学概论,陈宗庸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各种外文版教材,如: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Paul

19、 R. PinetInvitation toOcea no graphyJONES AND BARTLETT PUBISHERS 2000Paul R. PinetInvitation toOcea no graphyJONES AND BARTLETT PUBISHERS1998Paul R. PinetOcea no graphyAn Introduction to the planet OceanusWest Publish ing Compa ny1992Richard A. DavisOcea no graphyWm. C. Publishers1991Ope n Un iversi

20、tyOcea n circultai onJoin tly pubilished by the OpenUni versity, Walto n Hall, etc2001流体力学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总学分:5学分:编者:李心铭出版时间及版次:1997年课程编号:070702101203 课程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课程总学时:85含实验或实践学时:推荐使用教材:流体动力学 出版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使学生系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 本实验技能,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授

21、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章流体运动学讲课161. 1连续介质假定;讲课1 . 2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讲课1 . 3实质微商和流体质点加速度讲课1 . 3. 1直角坐标下流体质点加速度讲课1 . 3. 2球,柱坐标下流体质点加速度讲课1 . 4流线和轨迹讲课1 . 4. 1流线讲课1 . 4. 2轨迹讲课1 . 5连续方程讲课1 . 5. 1Euler观点讲课1 . 5. 2Lagrange 观点讲课1 . 5. 3球,柱坐标下连续方程讲课1 . 6变形运动学讲课1 . 6. 1Helmholtz速度分解定理讲课1 . 6. 2流

22、体微团自转角速度讲课1 . 6. 3变形速度讲课1 . 6. 4变形二次曲面讲课1 . 7有旋运动讲课1 . 7. 1涡度讲课1 . 7. 2涡线,涡管,涡面讲课1 . 7. 3Helmholtz运动学涡旋定理讲课1 . 7. 4环流和涡度讲课1 . 7. 5球,柱坐标下涡度讲课1 . 8无旋运动讲课1 . 8. 1速度势讲课1 . 8. 2单连通区和多连通区讲课1 . 8. 3单值速度势和多值速度势讲课1 . 8. 4不可压流体的无旋运动讲课第二章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讲课202. 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讲课2. 1. 1体积力讲课2. 1. 2表面力讲课2. 2应力讲课2. 2. 1应力分析讲课2

23、 . 2 . 2主应力和主方向讲课2 . 2 . 3应力张量概念讲课2 . 2 . 4静止流体中的应力张量讲课2 . 3本构关系讲课2 . 3 . 1运动流体中的压强讲课2 . 3 . 2主应力和主变形的关系讲课2 . 3 . 3应力和变形的关系讲课2 . 4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讲课2 . 4 . 1以应力表示的动力学方程讲课2 . 4 . 2Navier-Stokes 方程讲课2 . 4 . 3能量耗散讲课2 . 5速度和应力的边界条件讲课2 . 5 . 1运动学边界条件讲课2 . 5 . 2物理边界条件讲课2 . 6环流变化定理讲课2 . 6 . 1环流定理讲课2 . 6 . 2压强梯度力对

24、环流的影响讲课2 . 6 . 3粘性力对环流的影响讲课2. 6. 4Kelvin环流定理和Helmholtz 涡旋第二定理讲课2. 7涡度方程讲课第三章理想流体动力学讲课183. 1理想流体和Euler方程讲课3. 1. 1理想流体中的应力讲课3. 1. 2理想流体运动方程讲课3. 1 . 3Euler方程另一种形式讲课3 . 2系统和控制体积Ren olds输运定理讲课3 . 3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律讲课3 . 3 . 1质里寸恒讲课3 . 3 . 2能量守恒律讲课3 . 4动量和动量矩定理讲课3 . 4 . 1动量定理讲课3 . 4 . 2动量矩定理讲课3 . 5定常正压运动中的Bernou

25、lli 方程讲课3 . 6无旋运动中的Bernoulli 方程(Lagrange 积分)讲课3 . 7流体的力学平衡讲课3 . 7 . 1平衡方程讲课3 . 7 . 2流体平衡状态实例讲课第四章不可压理想流体无旋运动讲课144 . 1流函数讲课4 . 1 . 1Lagrange流函数讲课4 . 1 . 2Stokes流函数讲课4 . 1 . 3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的流函数讲课4 . 2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的复位势讲课4 . 3基本流动讲课4 . 4绕圆柱的无环流和有环流流动讲课4 . 4 . 1绕圆柱的无环流流动讲课4. 4. 2绕圆柱的有环流流动讲课4. 5象的方法讲课4. 5.

26、 1平面边界讲课4. 5. 2圆柱边界讲课4. 6不可压理想流体平面无旋运动动力学讲课4. 6 . 1Blasius 定理讲课4 . 6 . 2Joukowski 定理讲课4 . 6 . 3合力矩公式讲课4 . 7涡的感生运动讲课第五章均匀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讲课125 . 1平面Couette流和平面Poiseuilli流讲课5 . 2不可压粘性流体在无限长柱形管道内的定常流动讲课5 . 3同心旋转圆柱间的定常运动讲课5 . 4球在粘性流体中的运动冋题(小Re no Ids 数)讲课5 . 5涡旋的扩散规律讲课5 . 6动力相似定律讲课5 . 6 . 1流动相似定义讲课5 . 6 . 2流动

27、相似的条件讲课5 . 6 . 3Ren olds数的意义讲课5 . 7量纲分析讲课5 . 7 . 1量纲分析基本思想讲课5 . 7 . 2实例讲课第八章边界层理论讲课66 . 1Pran dtl边界层微分方程讲课6 . 1 . 1边界层理论基本思想讲课6 . 1 . 2Pran dtl边界层微分方程讲课6 . 2边界层微分方程的积分讲课6 . 2 . 1哥路别夫方法讲课6 . 2 . 2卡门和列宾森积分方程讲课6 . 2 . 3附加边界条件讲课6 . 3积分方程的应用讲课6. 3. 1平板绕流讲课6. 3. 2曲线边界讲课第七章湍流讲课47. 1湍流平均运动方程讲课7. 1. 1平均运动和脉动

28、运动讲课7. 1. 2平均运动方程讲课7. 2混合长理论讲课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吴望一,流体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流体力学实验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2102205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Fluid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51总学分:2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4学分:1推荐使用教材:自编编者:流体力学实验室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流体力学实验能力,掌握静态流动参数测试方法,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观测方 法、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基本要求:实验前预习

29、;实验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读取实验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掌握流体力学理论实验技能。考试形式: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讲:流动显示介绍染色法、电化学法、氢泡 法、空气泡和烟线法等常用的 流动显示方法的工作原理,以 及流动显示方法在教学、科研 和工程上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流动显示方 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流动显示方 法在教学、科研和工程上的应 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讲授1实验1:流动显示实验(演示 实验)用空气泡法和烟线法演示管道 流动和绕流平板、圆柱、机翼等 物体的流态;通过对大量的流动 现象的观察和比

30、较,对流体力学 某些基本概念(理想流体和粘性 流体,层流和湍流,附面层,流 动分离,流线体和钝体等)获得 初步的感性认识观察(基础性)2第二讲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应用范 围和研究方法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流体性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应用 范围和研究方法;加深对流体力 学的基本概念的认识:流体性质 与分类,流动分类与描述;流体传统讲授2质与分类,流动分类与描述 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连续性 方程,伯努利方程流动的基本规律:第二讲:压力、速度和流里的 测量压力的测量:静压和总压的测 量;液体式压力计(微压计, 多管压力计,n式压力计)和 压力传感器速度的测量:风速管,热线风 速仪流

31、量的测量:秤量法和容积法, 各类流量计,文丘利流量计的 标定掌握压力、速度、流量的测量方 法传统讲授2第四讲量纲分析方法与 H定 理物理方程量纲一致性原则;瑞利法;n定理掌握量纲分析方法与兀定理传统讲授2第五讲管道流动实际流体总流的动量方程以及动量方程的验证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以及能量方程的验证掌握流体总流的动量方程和实 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传统讲授1实验2 :动量定律实验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的动 量方程;通过对动量与流速、流 量、出射角度、动量矩等因素间 相关性的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 流体动力学的动量守恒定理; 了 解活塞式动量定律实验仪原理、 构造,进一步启发与培养创造性 思维的能力。

32、实验操作(基础性)2实验3:伯努力方程实验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 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实验操作(基础性)3实验4:能量转化实验了解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动水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实验操作(基础性)3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第六讲:流动阻力分类: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了解流动阻力的分类,掌握沿程 阻力和局部阻力的特点传统讲授2实验5:沿程阻力系数测量实 验掌握测定管流沿程水头损失系 数的方法,分析圆管层流和紊流 的沿程损失与平均流速定量关 系,测定不冋直径、不冋当量粗 糙度实验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实验操作(基础性)2实验6:局部阻力系数测

33、量实 验掌握测定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 数的方法,实测各种局部水头损 失系数值,并与理论公式或经验 公式计算值相比较实验操作(基础性)2第七讲:圆管流动状态:层流、 湍流和雷诺判据了解圆管流动状态,掌握上下临 界雷诺数的判定传统讲授1实验7 :雷诺实验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 特征;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 管流态判别准则;学习古典流体 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 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 义。实验操作(基础性)2第八讲边界层及绕流 理想流体绕流圆柱,粘性流体 绕流圆柱物体表面压力分布的测量意 义、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了解边界层的存在以及边界层 厚度的测量方法。传统讲授1实验&圆柱绕流表面压力

34、分布实验用多管压力计测量绕流圆柱体 表面压强分布,绘制压力分布 图,并计算阻力系数实验操作(综合性)2实验9:平板边界层速度剖面测量学习测量固体边界层的方法; 通 过实测结果,验证边界层的存 在,并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综合性)2第九讲:水电比拟电场和流场基本方程的相似性和模拟条件了解水电比拟的原理和方法传统讲授1实验10:水电比拟实验掌握应用水电比拟的原理和方实验操作(基础性)2法;应用水电比拟测定流场的等势线或流线,并绘出等势线第十讲:流体力学实验测量仪 器简介风洞、热线热膜风速仪、水槽 等了解并学会使用部分流体力学 实验仪器传统讲授2实验11:气动力学综合实验利用风机和热线热膜风

35、速仪,测量风速等资料实验操作4第十一讲:水跃水跃的概念;水跃的基本方程;水跃的形式掌握水跃的概念、基本方程及水 跃的形式传统讲授2实验12:水跃综合实验检验平坡矩形明槽自由水跃共 轭水深理论关系的合理性, 并测 定跃长、检验跃长经验公式。实验操作(研发性)4选做实验(题目可自选也可选自题目库)利用所学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动 手设计实验,提高实际动手能 力,实现学生创新性研究实验操作(研发性)4合计51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 基础流体力学实验 杨立清等北京大学 2000 、42、 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指导王凤聪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93、流体力学实验CAI毛根

36、海等浙江大学海洋调查实习开课院系:船舶中心 课程名称:海洋调查实习课程编号:070702103207英文名称:Marine Investigation推荐使用教材:东方红2船海上实践教学指导 编者:东方红2船海上实践教学指导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1第一版课程总学时:2周总学分:2含实验或上机或听力学时:学分: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是否双语教学):海洋调查实习是中国海洋大学涉海专业必修课程。配合海洋学理论教学,基于 海洋调查基本理论,系统介绍海洋调查手段和方法,海洋调查资料由人工处理转向自动化处 理。对当今海洋调查的最新进展也给予介绍。海洋调查实习的实践性

37、很强。在基本的理论授课前提下,主要注重海上实践的内容, 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现场资料获取及资料分析能力。使用中文单语教学,不使用双 语教学。目 科节 章时 学海洋调查总则Hu贝 洋总谕 保 的怖定 规 求量 规 般 要质般定求求 范、 规要要的 规序 的 般 般 般 品 调梱 制 的的 的血 洋基航式器员紬 摄淋查查血查蓟收 砂术碉!碉碉碉验 要 洋洋洋洋洋 主 海海海海海2 授 讲2海洋水文要素观测贝 通定 规 般1 授 讲1章 一第一#:量加 测测与 深深理 水水原2第二章海流观测的原理和方法。着重讲授SLC9-2直读海流计的测流原理、结构及使用方 法。简介其它测流仪器讲授2实习24

38、第三章透明度、水色观测的原理和方法讲授1实习12第四章海水温度观测原理和方法。著重介绍颠倒温度表的测温 原理、结构、观测方法及资料现场订正。简介电测温度 计和XBT测温讲授2实习46第五章海面观测:海浪、海况、海发光观测方法讲授1实习12第八早资料的一般处理:垂直分布、断面分布、平面分布讲授1实习23海面气象要素观测通贝y海面气象观测的一般要求,包括观测目的、项目、时间、 次数、次序等的一般规定讲授11第一章云的观测:简要讲授云的分类与区别、演变与天气、云 的编码。结合中国云图实际观测讲授2实习24第二章天气现象观测:简要介绍分类,常见天气现象的产生条 件与区别,观测方法讲授1实习12第三章能

39、见度观测:白天、夜间能见度概念、观测判断方法讲授1实习12第四章温度、湿度测量:玻璃液体温度表、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方法、滞后效应、误差。简介光、电测温仪通风干湿表的结构、测量原理及观测方法湿度查算方法简介其它测湿仪器的测湿原理讲授2实习24第五章气压观测:气压的疋义结合天气图简介天气预报的方法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表测压原理、资料的处理与订正(重点)其它气压观测仪器简介讲授1实习23第七章海面风的测量:风的特征。轻便三杯风速表测量原理、构造、观测方法走航测风及资料订正简介其它测风仪器讲授1实习23第八章高空风观测:简介高空风的探测方法(气球、经纬仪、测风雷达)简介高空温、压、湿的测量原理

40、和方法,资料的处理, 测量误差讲授11第九章现代遥感探测的简介:主动式和被动式大气遥感探测仪器的原理及信号的识别自动气象站讲授11海洋化学要素观测第一章盐度的测量: 盐度的定义:a.原始疋义;b.新疋义;c.头用疋义 测量方法:a. 分析化学(氯度法);b. 物理化学(电导、比重、折射率法);介绍SYC2-2型电导盐度计和 SYA2-2型实验室用盐度计 的测量原理、操作方法及测定结果的处理讲授2 实习24第二章溶解氧的测量:溶解氧的定义、测量方法;介绍溶解氧传统分析化学测量方法,展示现代化精密溶 解氧分析测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讲授2 实习24第三章pH的测定:1. pH测量的方法原理2. 介绍标准

41、缓冲溶液及其配制3. 介绍酸度计的使用原理、测定步骤及结果处理讲授2 实习24第四章总碱度的测定:1. 总碱度测量的方法原理2. pH法测量总碱度的试剂配制3. 测定方法和结果处理讲授1 实习12章 W 第介 筍 仪 量 测 学 化 洋 海 化 代 现1 授 讲1海洋生物要素观测章 第B目 项任 调定 物规 生般 海的,等 次 分瓠 物次 海时2 授 讲2章 第生彷龙 游配盖 浮,球 洋类和 海种网 绍见拖 介常物4 4 授习 讲实章一一第井圮 踰聲 实如2 4 授习 讲实6章 四 第2 授 讲2海洋地质贝 通般 的 等 目 项浪定 W规1 授 讲二章 第法样WW 方 取及 及 般 及 理 理

42、 状 如方m 後 DL砂 白 T 温 及 统 C 它 则 条 sK; 测 E 等 本 宪杯9SS仲 系、 m D 理示 内ee法1 CT彬俏 深温国 S方 F 资操 、 绍、解量介绍场 盐 介际 讲测 简 介 现、 皿、 、 、 、 、 盜 1 2 3 4 522 K才 授演 讲作操4第三章海流测量:1、讲授声学多普勒效应, 声学基本知识,声学测流的基 本理论2、讲解RDI OS-75船载ADCP勺系统组成、测量方法、 获取数据的基本情况3、 简介其它声学测流仪器,比如:安德拉海流计、ADP 等4、介绍资料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5、现场操作演示讲授2操作演示24第四章多波束测量:1、多波束测量的

43、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2、介绍Seabeam 1050中水多波束的系统组成、测量方 法、获取数据情况3、简介其它多波束系统4、介绍资料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5、现场操作演示讲授2操作演示24第五章浅地层测量:1、讲授浅底层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2、介绍CAP6600浅地层剖面仪的系统组成、测量方法、 获取资料情况3、简介其它浅地层剖面仪4、介绍资料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现场操作演示讲授2操作演示24海洋调查资料处理第一章一般规定:1、海洋资料的形式和通用文件结构2、海洋调查资料处理3、海洋调查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海洋调查的管理和归档讲授11第二章海洋水文、气象、化学资料:1、海洋水文调查资料综合报表2

44、、海洋气象调查资料综合报表3、海洋化学调查资料综合报表4、海洋水文、气象、化学资料处理的有关公式、方法和 图件讲授11第三章海洋生物资料讲授11第四章海洋地质资料讲授11考核考核编写实习报告:以现场指导为主,利用获取的资料或历史资料,撰写实 验报告,培养学生对获取资料的应用及理论与实践结合 的能力,发现或认知海洋的能力。现场指导44合计111注: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习参考书(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海洋局,1975年和1991年 2 海滨观测规范,国家海洋局,科学出版社,1987年 3海洋调查方法侍茂崇等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 4中国

45、云图,气象出版社,1984年5大气物理学,王衍明,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6大气物理学,曹文俊,气象出版社,1993年7大气探测原理,赵柏林等,气象出版社,1987年8海洋调查仪器使用手册,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编,海洋出版社,2001年9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A SHORT HISTORY OF CHEMISTRJames Riddick Partington , 1957 年11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祥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年13. 中国北部海洋无脊椎动物杨德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46、,1996年14. Seabird 911 plus CTD 技术手册 说明书15. RDI公司(美),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工作原理16. 多波束勘测原理技术与方法李家彪等 海洋出版社1999年17. 多波束操作手册18. CAP660C浅地层剖面仪操作手册理论力学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系课程编号:070702101313课程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总学分:3学分:编者:周衍柏出版时间及版次:1986第二版课程总学时:51含实验或实践学时:推荐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教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培养学生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

47、型的能力; 学会应用高等数学方法来处理物理问题;掌握有限自由度力学体系(如质点和刚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以后学习无限自由度的力学体系问题(如流体力学等)打下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具有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建立合理的理论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恰当确定研究对象,坐标系, 给出受力图,并正确运用给定条件分析受力平衡问题。能运用合适方法描述质点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熟练计算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能对一般形 式的运动进行分析。掌握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会正确运用合成法求解复合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 度问题,及平面运动中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正确、清晰地理解物体的力矩、动量、动

48、量矩、动能、势能、冲量、功等物理概念,并能够 给出求解计算。理解和掌握各动力学基本定理和守恒定律,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动力学基本 原理求解实际中的简单理论力学问题。了解分析力学思想,理解虚位移和广义物理量等概念,了解变分与微分的区别,了解力学变 分原理。掌握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正则方程和哈密顿原理处理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考试形式:课后作业和随堂测验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授课模式学时第一章:质点力学1.1运动的描述1.2质点运动定律及运动微分方程理解质点模型的概念;掌握质点运 动的描述方法和各运动参量的获 取;熟悉且能够正确运用质点动力传统讲授结合多媒

49、体教学141.3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及基本守恒律1.4有心力小结及习题辅导学基本定理及守恒定律;掌握有心 力情况下问题的特点和处理方法。第二章:质点组力学2.1质点组的概念和特性22质点组动力学的基本定理及基本守恒定律2.3两体问题2.4变质量物体的运动2.5碰撞问题小结及习题辅导熟悉质点组运动遵循的各种定理定 律,并能够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尤其是典型问题:两体问题、碰撞 冋题和变质量物体运动冋题等。传统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10第三章:刚体力学3.1刚体概念、刚体运动形式及分类3.2刚体静力学3.3转动中的角量及其与线量的关系3.4刚体运动学3.5刚体动力学基本概念3.6刚体动力学3.7欧勒

50、角及刚体运动的欧勒描述小结及习题辅导理解刚体模型的概念;掌握刚体运 动的种类、特点和描述方法,熟悉 刚体上某点的运动参量与刚体运动 参量的关系并能够互求;能够确定 典型刚体的一些特征量,如转动惯 量、动量矩、动能等;熟练运用刚 体动力学方程处理问题,尤其是平 面平行运动和定轴转动。传统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14随堂测验考察前三章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第四章:转动参照系4.1平面转动参照系;空间转动参照系4.2非惯性系动力学4.3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影响小结及习题辅导理解参照系的概念;熟悉各种参照 系并掌握同一运动在不同参照系下 的不同描述和相互转换;正确理解 和考虑地转效应。传统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10第

51、五章:分析力学5.1约束与广义坐标5.2变分5.3虚功原理5.4拉格朗日方程5.5哈密顿正则方程5.6哈密顿原理 小结及习题辅导了解分析力学的思想;了解变分与 微分区别;熟悉虚位移、虚功、广 义物理量等基本概念;能够用虚功 原理、拉格朗日方法、哈密顿原理 理解和解决问题。传统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18合计68学习参考书:1、理论力学(第 3版),马尔契夫著,李俊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1月第 1版2、理论力学教程习题解 ,谢宝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年 6月第一版。3、理论力学教程学习辅导书 ,张宏宝,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11 月第一版。4、理论力学(上下),蔡泰信

52、、和兴锁,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8 月第一版。5、理论力学学习辅导 , 程靳、程燕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8 月第一版。计算方法开课院系:数学系课程编号:070702101289课程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 Methods总学分:3学分:编者:徐萃薇,孙绳武出版时间及版次:2001年第2版课程总学时:51含实验或实践学时:推荐使用教材:计算方法引论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这是为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设置的计算数学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对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在计算机上对一些基本 的方法予以

53、实现。考试形式:闭卷笔试70%平时考查30%早节授课内容授课模式学时第一章绪论(误差)主要内容:机器浮点系统,舍入误差分析,数值方 法评判原则传统讲授4第二章插值法与数值微分传统讲授8第节代数插值问题主要内容:插值问题,经典代数插值问题的可解 性,余项估计第二节插值法主要内容:Lagrange 插值法,差商,Newton 插值 法.第三节Van dem onde 方程组主要内容:从线形空间角度看插值法,Vandemonde方程组的求解.第四节分段线性插值主要内容:分段线性插值函数的构造,余项估计第五节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主要内容:两点三次Hermite插值多项式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函数余项估计.弟八节三次样条插值主要内容: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的构造及余项估计各种插值法的比较第三章数据拟合法4第节最小二乘原理第二节多项式数据拟合第四章数值积分法传统讲授7第节研究数值积分法的意义主要内容:“积不出”的积分举例;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与定积分的联系第二节一些经典求积公式主要内容:Newt on-Cotes积分公式积分公式的代数精确度 收敛性与稳定性第三节复化公式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