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6648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摘要 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如 2016年发表的中国最新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4 ( DDP-4 )抑制剂临床研究显示,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均能有效降低HbAIC; 2015年ADA/EASD立场声明,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T2DM患者的限制;欧洲版说明书已删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2015年,中国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能有效改善IR、更好地控制

2、体重及成本-效益比更佳等。因此,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关键词】二甲双胍;共识;临床应用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 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虽然有多个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以及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明确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二甲双胍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 T2DM。2004年

3、,欧盟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 10岁及以上患儿T2DM。国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建议,无论对于超重还是体重正常的T2DM患者,除非存在禁忌证或无法耐受,否则都应从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的方案中都应包括二甲双胍,这体现了该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为此,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推荐意见、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常见缩略语见表13。一、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1 .二甲双胍被推荐为治疗

4、T2DM的一线首选和全程用药:二甲双胍有T2DM可靠的短期和长期降糖疗效,单独使用能有效降低T2DM患者的FPG、PPG,可使HbAIC下降1.0%2.0%(去除安慰剂效应后),可使中国新诊断 T2DM患者的HbAIC降低1.8% (可 能含安慰剂效应),且不受体重影响。 在相似的基线 HbAIC条件下,最佳有效剂量(200 m g / d)的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强于其他口服降糖药。数据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疗 效不佳的患者,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可进一步获得明显的血糖改善(I级)。与以其他口服降糖药物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以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加用第二种口服降糖药或需要联合胰岛素治

5、疗的时间最晚,今后需调整治疗方案的可能性也最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可进一步降低 HbAIC,减少胰岛素用量、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另外,二甲双 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的长期治疗与新诊断T2DM患者及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下降相关(I级)。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发生率低,其胃肠道反应多为一过性,不导致肾脏损害,长期使用不增加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风险。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I级)。如无禁忌证,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首选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中的基础治疗药物,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2 .二甲双胍是否只是

6、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首选用药: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二甲双胍在正常体重/超重/肥胖T2DM患者中的疗效相当(I级)。因此,体重不是能否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决定因素。无论对于超重/肥胖或体重正常的患者,国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治疗T2DM的首选用药。3.二甲双胍能否预防糖尿病: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 生的药物。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但在我国预防糖尿病尚不是二甲双胍的适应证。DPP是一项糖尿病预防计划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850 mg,2次/d)治疗,3

7、年T2DM的发生率分别降低 58 %和31 % (I级)。DPP随访研究显示,以安慰剂为对照, 二甲双胍可降低IGT人群糖尿病发生率约 13 % (I级)o DPP/ DPPOS结果显示,与强化 生活方式干预相比,二甲双胍能减少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体重增加,且10年花费更低(I级)。印度IDPP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单独或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联合 应用均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分别为26.4%和28.2 % (H级) 2012年IDF全球T2DM指南推荐,预防糖尿病最好起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IGF、年龄V 60岁的肥胖人群,可给予二甲双胍干预。建议糖尿病前期人群应起始生活方式干预

8、,对生活方式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接受二甲双胍干预的患者应限于有预防糖尿病意愿、 有很好的治疗依从性并有条件按照医嘱定期接受糖代谢评估的糖尿病前期个体。二、作用机制二甲双胍改善高血糖主要机制包括:(1)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2)作用于外周组织(肌肉、脂肪),改善肌肉糖原合成,降低FFA,提高IS,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3)作用于肠道,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提高GLP-1水平。三、剂量与临床疗效1 .二甲双胍的最小、最大及最佳使用剂量:临床研究显示,在500-2000 mg /d的剂量围,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500 mg /

9、d二甲双胍可降低 HbAIC 0.6% (减去安慰剂效应后, 以下同),2000 mg /d可降低HbAIC 2.0%,且与1000 mg或1500 mg 比较,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KPDS研究中,二甲双胍强化治疗剂量中位数达到2550 mg,缓释剂型推荐最大用量为 2000 mg / d,普通片推荐成人可用的最大剂量为2550mg /d。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 mg /d,成人可用的最大剂量为2550 mg / d,最佳有效剂量为 2000 mg / d。2 二甲双胍使用时的剂量调整: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开始时服用2000 mg / d或v

10、 1000 mg / d ,12周后加量至最大有效剂量2000 mg / d或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可在进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缓释剂型1次/ d ,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考虑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依从性,可采用简化的剂量方案,建议起始500 mg , 2次/d,如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随后可逐步增加至1000 mg , 2次/do二甲双胍的血浆半衰期为5.1 h,但其同时分布于红细胞储藏室,使得全血消除半衰期达 17.6 h o二甲双胍1000 mg ,2次/d,可维持24 h有效血药浓度。可根据患者状况个体化治疗,通常剂量1500-2000 mg/d ,分23次服用。注意老年人群及肝肾功能不全

11、的患者需调整剂量,具体方法详见“二甲双胍在特殊人群的使用”。3 二甲双胍的剂型:目前,国外主要有单一成分的二甲双胍普通片(250 mg/片、500 mg /片或850 mg /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500 mg /片或500 mg /胶囊)、二Word资料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250 mg /片或250 mg /胶囊)、二甲双胍粉剂,以及与其他口服降 糖药,如磺脲类药物或 DPP-4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4不同剂型二甲双胍疗效的区别:(1)各种剂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给药后制剂中药物的溶出释放行为不同,普通片剂在胃崩解释放;肠溶片从胃排空到肠道后崩解释放;缓释片和缓释胶囊在胃肠道缓慢地溶出、释放

12、;肠溶胶囊在肠道溶出、释放。(2)普通片剂在胃的溶出速度较快,肠溶片和肠溶胶囊次之,缓释片再次之。因而每种制剂给药后血药浓度峰 值、达峰时间、表观半衰期等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多剂量给药后的达稳时间也不一致。(3)缓释片/胶囊和肠溶片/胶囊相对于普通片剂而言,可减少给药后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4)合格的药物制剂,在相同的给药剂量下,各种剂型间应具有生物等效 性。(5)不同剂型的临床疗效是否一致,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5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降糖疗效: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减去安慰剂效应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29周可降低FPG 3.2 mmol /L、PPG 4.0

13、 mmol / L、HbAIC 1.8% (I级)。在中国人群开展的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1000 mg /d或1700mg /d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可使 HbA1C分别降低0.7 %和1.0% (去除安慰剂效应后)(I级)。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曾经接受短期胰岛素治疗后的 T2DM患者中, 以二甲双胍(2000 mg /d)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物组疗效与甘精胰岛素组的降糖疗效相当(I级)。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显示, 2000 mg /d二甲双胍的疗效与 1000 mg /d二甲双胍 联合DPP-4抑制剂的疗效相当(I级)。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T2DM 患者中

14、,二甲双胍(1500 mg /d)的降糖疗效和阿卡波糖(3000 mg /d)相当。6 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的疗效:二甲双胍可改善IR,减少肝糖输出;磺脲类药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两类药物联合,作用机制互补,具有更全面针对T2DM病理生理缺陷的特点。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治疗组比单用二甲双胍或单用格列本脲组能更好地控制FPG和HbA1C (I级)。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治疗18周后,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复合制剂治疗组的血糖达标率(HbA1C V 7.0%)为36.3%,分别是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组(8.9%)和单用格列吡嗪治疗组(9.9%)的4.1和3.7倍,同

15、时复合制剂治疗组 FPG水平控制更好(I级)。在中国T2DM患者中开展的一项随机、 平行对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喹酮治疗组的HbA1C降低幅度(1.7%)高于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组 (0.9%),且两组低血糖、体重增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级)。Word资料Word资料另有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显示,与相同剂量的格列本脲相比,在二甲双胍的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减低 (I基础上联合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药固定复方制剂降糖效果相当, 级)。7 二甲双胍联合 TZDs的疗效:二甲双胍联合 TZDs能更好地降低 HbAIC,显著改善 胰岛功能和IR,但联合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升

16、高LDL-C )高于单用二甲双胍;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的复合制剂与单用二甲双胍比较,复合制剂降低HbAIC和FPG更显著。故IR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二甲双胍联合TZDs药物的治疗方案(I级)。8.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奈类药物的疗效:格列奈类药物属于餐时促胰岛素分泌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在新诊断的血糖水平较高(HbAIC水平接近11.0%)的T2DM患者中,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比单用瑞格列奈能更有效降低HbAIC,而低血糖发生风险却未增加。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联用二甲双胍的降糖强度相似,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更小(I级)。故在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且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时,可考虑选 用二甲

17、双胍联合格列奈类药物。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米格列奈,可进一步降低HbAIC、FPG和PPG,并提高达标率,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 二甲双胍联合a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二甲双胍与a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可兼 顾FPG和PPG。超重的 T2DM患者在二甲双胍疗效不佳时,加用阿卡波糖能更好控制 HbAIC、FPG和体重。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联用的降糖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用(I级)。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胃肠不适。10.二甲双胍联合 DPP-4抑制剂的疗效:二甲双胍与DPP-4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可针对T2DM不同的病理生理缺陷,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

18、效的降糖作用。一项随机、双盲、 对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DPP-4抑制剂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且耐受性良好(I级)。中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1000 mg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2000 mg单药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1700mg /d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降糖疗效非劣于1700 mg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I级) 。建议遵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治疗原则,新诊断T2DM患者首选二甲双胍,可耐受的情况下加至最佳有效剂量(2000 mg /d);不达标的患者,可以联合DPP-4抑制剂。11 二甲双胍联合 GLP-1受体激动剂的疗

19、效:目前,中国临床应用的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包括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用 GLP-1受体激动剂,可进一步降低 FPG和HbAIC,提高血糖达标率,改善 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IR,降低体重和SBP,且不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的风险(I级) 。在我 国T2DM人群中开展的随机分组、对照性研究显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 合二甲双胍降糖疗效相当,前者使体重和血压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减少。患者对利拉鲁肽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更差。12.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的疗效:二甲双胍可以增强肝脏和肌肉组织的IS, 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启动胰岛

20、素治疗后应保留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单药治疗相比,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可进一步降低HbAIC,减少胰岛素用量、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联合使用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风险下降相关(I级)。HOME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该研究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随访4.3年。结果显示,较单纯胰岛素治疗,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能提高降糖疗效,降低胰岛素 用量(胰岛素日剂量平均减少19.63 U),且体重增加更少。对该研究的次级终点的分析显示,二甲双胍的治疗与大血管事件相对风险降低40 %相关(I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96例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 T2DM患者,治疗1年后,睡前胰岛素+

21、二甲双胍组体重无明 显变化,而其他组均有所增加;且与其他组相比,睡前胰岛素+二甲双胍组HbA1C降幅最大、每日胰岛素用量最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倾向匹配法分组 分析发现,与胰岛素单药治疗组相比,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组的死亡率降低。13 .新诊断 T2DM患者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后续治疗:对于有明显高血糖临床症 状的新诊断T2DM患者可实施短期胰岛素治疗。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和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 情调整治疗方案,如改用口服降糖药物或医学营养和运动治疗。一项中国的研究将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 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 药治疗组,治疗2

22、4周的结果显示,两组降糖疗效相当,且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 治疗方案简单易行、依从性好,较好地控制体重,成本-效益比更佳。因此,建议接受胰岛 素短期治疗的新诊断 T2DM患者可在高血糖症状得到改善后可考虑改成以二甲双胍为起始 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14 .二甲双胍是否应尽早足量使用以维持更长的达标时间:500-2000 mg / d剂量,二甲双胍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效应,且相比其他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ADOPT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 T2DM患者中,二甲双胍(2000 mg /d )单药治疗可以在 4 年使受试者平均 HbAIC水平维持在7%以下(I级)。在一项长达10

23、4周的对照临床研究中, 与西格列汀(1000 mg / d)单药治疗相比,二甲双胍(2000 mg /d)单药治疗使受试者平 均HbAIC水平维持在7%以下的时间增加了约 24周(I级)。因此,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 况下,使用单药最佳剂量(2000 mg / d)的二甲双胍治疗不但可使血糖控制尽早达标,且 可使血糖得到更长时间的良好控制。如果出现可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时,可适当减量;如果不能耐受,建议尽早更换为其他降糖药。15. 二甲双胍可否用于胰岛素治疗的T1DM患者:T1DM患者可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尤其适用于胰岛素剂量较大、体重增加明显的患者;但DKA、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H

24、S)、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禁用。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能减 少胰岛素用量,还可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与降低血糖无关),尤其是LDL-C水平。对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如果联合二甲双胍,可降低胰岛素用量10 %,减少使用胰岛素所带来的体重过度增加。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能降低T1DM患者的日常胰岛素剂量、体重及血脂水平,且不增加低血糖及DKA的发生风险。16. 二甲双胍的减重效果:二甲双胍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其减轻体重的机制可能包括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改善高胰岛素血症,降低基础胰岛素和负荷后胰岛素水平;增加瘦素敏感性。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研究表明,新诊断T2DM患者经二甲双

25、胍单药治疗16 周,正常(BMI 18.5 23.9 kg/ m2 )、超重(BMI 24.0 27.9 kg/ m2 )、肥胖(BMI 28.0 kg/ m2)患者的体重分别下降(可能包含部分安慰剂效应)1.47、2.81、2.92 kg ,患者不同基线BMI水平不会造成二甲双胍单药对血糖控制的差异(I级)。在中国T2DM人群中开展的另外一项研究结果提示,接受二甲双胍(最大剂量1500 mg /d)治疗48周后,体重降低1.88 kg (可能包含部分安慰剂效应)。磺脲类、格列酮类和胰岛素治疗伴有体重增加,联用二甲双胍可减轻上述药物对体重增加的影响;HOME研究显示,与单用胰岛素组相比,二甲双

26、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组体重少增加2.283.85 kg (I级)。由于不同研究的入组人群及试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荟萃分析显示,体重降幅最大的常用口服降糖药为二甲双胍,可使体重降低1.1 kg。四、特殊人群用药1 心力衰竭是否是二甲双胍的绝对禁忌证: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二甲双胍使用的禁忌证。但回顾性研究显示, 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导致心力衰竭,也不会对心力衰竭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的治疗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和死亡发生风险的减少有关,可能与伴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的存活率提高相关。2016年,ADA糖尿病指南指出,如果肾功能正常,二甲双胍

27、可用于病情稳定的CHF患者。欧洲版二甲双胍说明书中已删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2. 针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如何使用二甲双胍:2013年IDF老年糖尿病指南和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都推荐二甲双胍为一线首选用药,并没有限制二甲双胍的具体使用年龄。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二甲双胍可以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且较少的低血糖风险对老年患者也有一定益处,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36个月检查1次)o 80岁以上患者eGFRv45 ml /( min? 1.73 m2 )除外如掌握好适应证,从小剂量起始,在合 理监测条件下,应用二甲双胍仍然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年龄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禁忌, 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

28、能。老年患者的eGFR 4559 ml/( min? 1.73 m2 )者,应该减少剂量;女口 eGFRv 45 ml /( min? 1.73 m2 ),则不能使用。适合我国CKD患者的eGFR评估公式为:eGFR= 175 XScr-1.234 ( mg /d1 )x年龄-0.179 (女性X 0.79)。3. 二甲双胍可否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无需以胰岛素作为起始治疗的10岁及以上T2DM患儿,糖尿病得到诊断后可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不达标者以二甲双胍为起始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的T2DM的儿童或青少年,且最高剂量不超过 2000 mg / d,不推荐用于10岁以下的患儿

29、。4. GDM患者能否使用二甲双胍:虽然国际多个学术组织推荐二甲双胍可用于GDM患者,但基于目前国证据缺乏,暂不推荐(V级)二甲双胍在FDA 妊娠期用药分级中为B类药物。2013年,糖尿病和妊娠:美国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在妊娠前3个月 医学营养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以及拒绝和不适合使用胰岛素和格列本脲的GDM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2015年,NICE妊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管理指南建议,饮食和运动12周血糖未达标的 GDM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但我国药监部门尚未批准二甲双胍 用于妊娠妇女。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产妇,二甲双胍干预可以有效减缓10年随访期中糖尿病的发展。二甲双胍可降低PCOS患

30、者妊娠早期的流产率和 GDM的发生率,在控制孕妇体 重和治疗IR方面有优势。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二甲双胍较胰岛素更有益于产妇健康。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联用胰岛素治疗GDM在体重、先兆子痫、新生儿死亡率等方面优于胰岛素单药治疗。5. 肝功能不全的T2DM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的问题: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目前,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临床资料较少。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 使用二甲双胍。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6 肾功能不全的 T2DM患者使

31、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的问题: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对肾功 能有影响,但临床存在仅根据蛋白尿就停用二甲双胍的使用误区。建议根据患者eGFR水平调整二甲双胍剂量。eGFR 60 ml / (min ? 1.73 m2 )无需调整剂量,eGFR4559ml / ( min ? 1.73 m2)减量,eGFRv 45 ml/( min? 1.73 m2)禁用(V 级)。2015 年,ADA/EASD 立场声明,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T2DM患者的限制,仅在 eGFRv 30 ml/( min? 1.73 m2 )患者中禁用。2016年,ADA糖尿病指南指出,已有累积观察性数据显 示,二甲双胍用于 e

32、GFR在3045 ml /( min? 1.73 m2 )的患者依然安全。同时建议,如 果二甲双胍用于这个 eGFR围的患者,应减少药物剂量并停止使用治疗恶心、呕吐及脱水的 药物。7.患者造影或全身麻醉术前停用二甲双胍的时间,以及再行启用的时间: 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 但使用造影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4872 h ,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而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全身麻醉术前 48h应当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之后还需停药4872 h,复查肾功能结果正常后可继续用药(V级)。五、安全性1 .二甲双胍的禁忌证:(1)中度(3b级)和严重肾衰竭或肾功能不全

33、Cr v45 ml/ min或eGFRv 45 ml /( mi n? 1.73 m2); (2)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 休克;(3)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等;(4)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者; (5)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DKA (DKA需要用胰岛素治疗);(6 )酗酒者;(7)接受血管注射碘化造影剂者,可以暂时停用本品;(8)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2 二甲双胍的常见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 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这些不良反应的

34、发生往往见于药物治疗的早期,大多数患者可耐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不良反应可基本消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是减少治 疗初期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方法。3.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以及处理措施: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多数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1000 mg /d)起始治疗,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 24 %,增至2500 mg / d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 1000 mg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级)。国报道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5%,且二甲双胍的胃肠道

35、反应与患者的体重、二甲双胍剂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增加二甲双胍剂量后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可以降至之前较低的剂量,耐受后可再尝试增大剂量。缓释制剂也可以减少患者的胃肠道症状。4 二甲双胍对维生素 B12的吸收是否有影响:已有多项交叉横断面试验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其机制可能是(1)小肠蠕动的改变刺激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竞争性抑制维生素B12 ; (2)维生素 B12因子水平的变化及钴胺素吞受体的相互作用;(3)二甲双胍可以抑制回肠末端维生素B12因子复合物钙依赖性吸收(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补充钙剂逆转)。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二甲双胍可导致血清维生素

36、B12水平降低,但可改善细胞维生素B12代谢。二甲双胍治疗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罕见,如发生应排除维生素B12缺乏。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不建议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常规监测维生素B12的水平。5 二甲双胍是否损伤肝肾: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形由肾脏从尿中排出,清除迅速,1224 h大约可清除90%。二甲双胍肾清除率约为肌酐清除率的3.5倍,且经肾小管排泄是二甲双胍清除的主要途径。因此,二甲双胍本身对肾脏没有损害。有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通过胃肠道吸收进行血液循环,几乎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不经过肝脏代谢,不竞争肝脏 P450酶,在体也不降解,而是

37、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肌肉,减少肝 糖异生,增加肌肉葡萄糖酵解。因此,二甲双胍无肝毒性,肝功能正常者,接受推荐剂量围 用药,不会造成肝损害。但肝功能受损者使用二甲双胍时应谨慎,因为肝功能受损会明显限制其对乳酸盐的清除能力。6. 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支持二甲双胍的使用与乳酸酸中毒有关,肝、肾功能正常者长期应用并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COSMIC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活性对照、 平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二甲双胍的乳酸酸中毒发生率与其他降 糖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级)。荟萃分析显示,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且二甲双胍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概率并

38、不比其他口服降糖药物 高。因为二甲双胍直接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所以有肾功能损害时易发生二甲双胍与乳酸在体蓄积,有可能会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建议肾功能受损eGFRv 45 ml /( mi n? 1.73 m2 )和低氧血症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7二甲双胍与哪些非降糖药物的相互作用值得关注(1) 建议密切监测血糖并调整二甲双胍和/或相互作用的药物剂量:使用氨氯吡咪、 地高辛、吗啡、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奎宁、雷尼替丁、氨苯喋啶、甲氧苄氨嘧啶和万古霉 素等经肾小管排泌的阳离子药物,会影响肾功能或二甲双胍分布。(2) 需密切监测血糖:同时服用噻嗪类药物或其他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甲 状腺制剂、雌

39、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英、烟碱酸、拟交感神经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异烟肼等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而在这些药物停用后, 要密切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合并服用 氯磺丙脲的患者在换用二甲双胍的最初两周要密切监测血糖,氯磺丙脲在体有较长滞留,易发生低血糖。(3) 二甲双胍有增加华法林的抗凝血倾向。(4) 树脂类药物,如苏合香、血竭、乳香等与二甲双胍合用会减少其吸收。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二甲双胍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通过有效改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IR,降低基础和负荷后胰岛素水平,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前瞻性糖尿病 研究UKPDS结果显示,使用二甲双胍的肥胖T2DM患者的全因

40、死亡风险相对下降35%、心肌梗死风险下降 39% (I级);UKPDS 10年随访显示,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带来的大血管 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的获益具有延续效应,且其降低死亡和心肌梗死的作用优于磺脲类和胰岛素(I级)。REACH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提示二甲双胍治疗2 年,全因死亡相对风险下降24 %。HOME研究结果提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比单用胰岛素可以减少大血管事件风险。意大利多中心队列研究将纳入的T2DM患者(平均67岁)按年龄及eGFR分层,结果提示,与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相比,二甲双胍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降低。SPAREAD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

41、照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 T2DM患者,与格列吡嗪组相比,二甲双胍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 险降低46%(I级)。2.二甲双胍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而达到心血管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的风因素包括血脂异常、IR、肥胖、高血压、NAFLD等。控制风险因素是心血管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二甲双胍目前已经被证实可以降低血糖、改善NAFLD和IR (尤其是肝脏和肌肉)、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主要是改善TG、LDL-C及TC水平,对HDL-C改变不明显)和抗凝等。此外,二甲双胍可以直接改善血管皮细胞功能, 增加血流量。七、降糖外作用1.二甲双胍在改善血脂方面的作

42、用:二甲双胍能改善脂肪的合成与代谢。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 T2DM 患者血浆TG、LDL-C及TC水平,但对 HDL-C改变不明显。2 二甲双胍在治疗 NAFLD方面的作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 学组颁布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提出,除非存在明显的肝损害(如血清转氨酶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肝功能不全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等情况,NAFLD患者可安全使用二甲双胍(V级)。有14项临床研究 评价了二甲双胍对 NAFLD患者肝脏组织学、血清酶学和IR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所有研究均显示,HOMA IR明显改善,13项研究显示血清酶学(ALT、AST)明显下降

43、,5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对肝脏炎症、脂肪变性和纤维化有显著改善。3 .二甲双胍在治疗 PCOS方面的作用:国外应用二甲双胍治疗PCOS已有10余年的历史。美国分泌学会推荐, 二甲双胍可作为 PCOS合并T2DM / IGT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一 线治疗)失败或月经不规则且无法应用避孕药(二线治疗)的情况下的一种治疗药物。AACE/ACE PCOS临床诊治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可作为青少年女性PCOS单药或联合避孕药和抗雄激素药治疗的一线用药。在偏瘦的青少年女性中,最低日剂量控制在850 mg可有效改善PCOS症状;在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女性中, 二甲双胍日治疗剂量常需要增至15002500mg (V级

44、)。同时,该指南中提到,二甲双胍可减轻绝经前PCOS妇女的MS相关症状。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增加IS、降低雄激素水平、提高雌二醇(E2)水平,改善PCOS患者的多毛症,使月经规律、诱导排卵。同时,二甲双胍用于PCOS 患者除改善IR和高血糖症等代谢状况外,还被证明可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受孕及生产存活率。PCOS患者可从500 mg /d开始,每周加量 500 mg,直到2000 mg /d (分2次 餐时或餐后服用),维持数月,直至排卵,恢复月经,待发现怀孕时停药。国外也有用到2500 mg / d,安全性依然良好。目前,我国药监部门未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PCOS。4二甲双胍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糖尿病可能是多种肿瘤,如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膜癌等的风险因素。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激活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通路,而 AMPK通路的激活除了影响代谢外,还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英国一项大 型病例对照研究显示, 二甲双胍治疗与癌症的发生风险下降具有相关性,并观察到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次数的增加,二甲双胍的保护效应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多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与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等癌症风险降低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